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采矿实习报告(11篇)

采矿实习报告(11篇)

采矿实习报告(11篇)采矿实习报告 1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是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矿山机械、露天采矿工程、爆破工程、地质等有关专业基础课和露天矿认识实习后,进行的一次露天矿生产实习与现场教学,其目的在于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对露天矿开采建立感性认识和获得露天矿生产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为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具体任务如下。

2、实习的任务:(1 )掌握露天矿开采的生产工艺流程,建立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矿床开拓系统与开拓方法。

(3 )熟悉露天矿的掘沟方法及其发展程序。

(4 )了解矿山的采掘机械和矿山机电设备概况。

(5 )使学生总结已学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时间等:1 、地点:石门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 、实习时间(待协调):1)整体预计时间十二月份下旬2)实习动员及准备工作(0.5 天)3)实习路程往返(共1 天)4)爆破技术、工艺流程(1天)5)地质等其他相关报告(1 天)6)采矿工业场地、机械参观(0.5 天)7)露天矿爆破参观(0.5 天)8)编写实习报告(回校)3 、参加人员:曹湘林等相关专业教师及采矿1001 班所有学生。

三、实习内容:通过全矿参观,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及生产岗位实习。

要求学生学习、了解及掌握如下内容:1 、地质部分:矿床贮存地区概况:矿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气候条件。

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矿区所属的大地构造单元、区域地层系统及其分布,矿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各主要岩层在区内的出露情况,矿区的地形特征,矿产的贮存位置。

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主要地质构造、矿床的成因与围岩的关系、矿床的数量、规模、形态及其产状、矿床的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及工业储量、矿岩性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的类型及品级、平均品位及开采品位、水文地质情况。

2 、采矿部分:(1 )台阶的组成,露天矿场的构成要素及其尺寸。

关于采矿工程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采矿工程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采矿工程实习报告四篇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篇1对矿山建设及矿山生产的全貌有较系统的了解,对矿山的总图布置、开拓系统组成及布置、采矿方法和采矿生产过程有较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习,为以后的采矿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初步培养学生看矿山工程相关图纸,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报告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要求认真阅读实习指导书,认真记录报告及参观内容,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遵守实习纪律,按时提交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白源煤矿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白源镇镜内,距市区6公里,320国道、浙赣铁路从矿区经过,并与319国道毗邻,交通十分便利。

白源煤矿是1990年12月竣工投产的新型现代化矿井,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

92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9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7万吨/年,改扩建后,98年至,实际产量在39万吨/年左右。

矿井为双立井加暗斜井中央石门开拓方式,中央分列式通风,工作面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爆炮落煤。

全矿现有职工2469人,其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139人。

建矿以来,累计产煤240余万吨,固定资产8034万元。

白源井田位于青山至赤山桥勘探区之西南段,东西走向长3.9公里,南北宽1.9公里,井田面积约7.5平方公里。

井田内无煤系出露,自上而下,全区为第四系与白垩系,上三叠系安源组(T3a)、上二叠系茅口组(plm)、石碳系上统黄龙组(C2)。

井田可采煤层为91和82两层,煤厚0-5.58m,平均厚度为1.67m,倾角0-45度,平均28度,煤层结构复杂,高灰,低硫。

矿井正常现涌水量为140吨/小时。

煤层自燃情况为三至四类,煤尘具爆炸性,属低瓦.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

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艰难和坚定。

在对您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九龙矿一份子而惊喜万分。

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

采矿工程实习总结三篇.doc

采矿工程实习总结三篇.doc

采矿工程实习总结三篇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1、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是依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矿山机械、露天采矿工程、爆破工程、地质等相关专业基础课和露天矿认识实习后,进行的一次露天矿生产实习与现场教学。

其目的在于增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对露天矿开采建立感性认识和获得露天矿生产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

为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具体任务如下。

2、实习的任务:(1)掌握露天矿开采的生产工艺流程,建立露天开采的基本概念。

(2)了解矿床开拓系统与开拓方法。

(3)熟悉露天矿的掘沟方法及其发展程序。

(4)了解矿山的采掘机械和矿山机电设备概况。

(5)使学生总结已学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时间等:1、地点:石门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实习时间(待协调):1)整体预计时间十二月份下旬2)实习动员及预备工作(0.5 天)3)实习路程往返(共 1 天)4)爆破技术、工艺流程( 1 天)5)地质等其他相关报告( 1 天)6)采矿工业场地、机械参观(0.5 天)7)露天矿爆破参观( 0.5 天)8)编写实习报告(回校)3、参加人员:三、实习内容:通过全矿参观,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及生产岗位实习。

要求学生学习、了解及掌握如下内容:1、地质部分:矿床贮存地区概况:矿区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气候条件。

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矿区所属的大地构造单元、区域地层系统及其分布,然后是矿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各主要岩层在区内的出露情况,矿区的地形特征,矿产的贮存位置。

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主要地质构造、矿床的成因与围岩的关系、矿床的数量、规模、形态及其产状、矿床的勘探类型,勘探水准及工业储量、矿岩性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的类型及品级、平均品位及开采品位、水文地质情况。

2、采矿部分:(1)台阶的组成,露天矿场的构成要素及其尺寸,露天开采步骤及矿山工程发展程序,露天矿生产能力存有年限。

采矿认识实习报告6篇

采矿认识实习报告6篇

采矿认识实习报告6篇采矿认识实习报告6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矿认识实习报告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矿认识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这次生产实习是我们在学过采煤方法理论部分之后进行的第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习,是一次较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是教学过程和完成采煤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在巩固、提高和培养和树立劳动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点,从而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业务工作进一步打下基础。

本次学习,我们应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指导下,认真完成下列任务:1、通过实习,使我们学生进一步了解煤矿及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学习现场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热爱专业的高贵品质,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为煤炭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2、使理论更好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并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3、通过深入实际,工作面劳动,听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作报告,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编写实习报告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编写技术文件及独立工作能力,并熟悉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初步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

4、为课程设计收集部分资料。

我们在实习期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实习期间安排的一切教学活动,不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

(二)仔细听取工程技术人员的报告,做好笔记,认真阅读有关文件资料,记录和绘制必要的资料、插图,努力做到及时消化实习内容,及时整理资料,及时编写实习报告。

此次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1)学生在实习前和实习期间必须学好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目的与要求。

(2)实习时应携带必要的参考书及所需文具。

(3)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

(4)实习队的组织安排。

本次实习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以工人身份直接参加劳动,技术操作是“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必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适当的参加回采工作面一、二个主要工种的劳动,熟悉其操作方法:着重分析研究整个工艺过程、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的安排;进行观察、了解研究采取的生产条件(地质条件、技术条件等),重点研究采煤要素,采区巷道布置与巷道维护、通风、运输系统、顶板管理、采煤机械化等问题。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作者在采矿工程领域的毕业实习经历。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作者对采矿工程的流程、技术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背景、实习目标、实习过程、实习成果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方面。

一、引言采矿工程作为一门工程科学,涉及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

在实习期间,作者有幸参与了一家知名矿业企业的项目,亲身体验了采矿工程的实际操作。

本报告将从实习背景、实习目标、实习过程、实习成果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习背景作为一名采矿工程学生,实习是毕业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并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

在本实习中,作者加入了一家规模庞大、经验丰富的矿业企业,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三、实习目标在实习开始之前,作者制定了一系列实习目标,旨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首先,了解采矿工程的整体流程,包括矿产资源评估、矿石开采、矿石处理等环节。

其次,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操作,熟悉并掌握采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最后,了解并应用矿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项目的合规运营。

四、实习过程在实习的前期,作者深入研究了公司的项目,并与导师和工程师团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

随后,作者参与了现场勘探、设备运维、数据分析等工作。

通过实践操作,作者不仅加深了对采矿工程流程的理解,还掌握了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此外,作者还参与了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作出了贡献。

五、实习成果在实习期间,作者积极参与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实习成果。

首先,成功实施了一项矿区勘探任务,获得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信息。

其次,作者提出了改进设备维护方法的建议,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最后,作者参与了一次安全培训,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六、对未来发展的展望通过本次实习,作者加深了对采矿工程的理解,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作者打算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并参与更多创新型的采矿项目。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一)实习单位本次实习单位为我国某大型煤矿企业,该公司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采用现代化的采矿工艺,拥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煤矿的生产过程、安全监管、矿山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

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参与,我对煤矿的生产流程、安全措施、矿山技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过程及收获(一)实习过程1. 生产过程实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我亲身参与了煤矿的采掘、运输、支护等环节,了解了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

2. 安全监管实习:我学习了煤矿安全监管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参与了煤矿安全检查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

3. 矿山技术研发实习:我参与了矿山技术研发的工作,了解了矿山技术研发的最新动态,学习了矿山压力、岩层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我对煤矿生产过程、安全监管、矿山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亲自参与了煤矿的生产过程,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应对煤矿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 安全意识: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了安全意识,学会了如何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采矿工程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密切结合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采矿工程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学院组织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采矿工程毕业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采矿工程的实际工作流程,掌握相关技术,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流程;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熟悉采矿工程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要求;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实习内容1. 采矿工程基本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采矿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矿井地质、矿山测量、矿井通风、矿井排水、矿井提升、矿山运输、矿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2. 矿井现场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XX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矿井现场,了解了矿井的布局、开采工艺、设备运行等情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矿井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矿山事故的预防措施。

3. 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以下实践操作:(1)矿井地质勘探:学习如何进行矿井地质勘探,了解矿井地质条件。

(2)矿山测量:学习矿山测量的基本方法,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等。

(3)矿井通风:学习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4)矿井排水:学习矿井排水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5)矿井提升:学习矿井提升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6)矿山运输:学习矿山运输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4. 安全生产培训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参加了安全生产培训,学习了矿山事故的预防、处理和应急措施。

五、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2. 掌握了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流程;3. 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了解了矿山事故的预防措施,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

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5篇

采矿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5篇

【导语】⼤学⽣选择实习单位很重要,这对⼤学⽣以后的就业会有⼀定的帮助。

选择实习单位不是盲⽬选择的,如果选择得不好,那么实习对⾃⾝是没有多⼤帮助的。

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采矿专业⼤学⽣实习报告5篇,供⼤家参考与学习。

【篇⼀】采矿专业⼤学⽣实习报告 ⼀、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学⽣理论联系实际能⼒,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时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个重要教学环节。

2、这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了解有关煤矿地质⼯作基本⼯作⽅法和特点。

2)观察和认识常见的⼀些岩⽯。

3)建⽴⼀套完整的底层层序。

4)认识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时间安排 实习2周(1⽉15⾄⼀⽉25),共10天,其中井下⼯作2-3天,编写实习报告1-2天。

三、组织状况 由地当煤矿技术部门技术员殷明光⽼师指导,xx届煤矿⼯程⾼本班聂涛对孙家湾煤矿地区的地质情况进⾏了实地勘察并进⾏了系统的分析和分类的讲解,没有缺勤⼈员。

四、⼯作量 在两天的井下⼯作中,分别对1#、2#井,运输巷,回风巷进⾏了实地勘察,通过实地体验、感悟加深了对煤矿地质学习兴趣,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更好、更真切的获得知识。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煤矿地质学的矿井地质实习,不仅提⾼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也加深了课堂所学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是理论教学的有⼒补充和继续,通过⾃⼰的实地观察与课本的联系,加深了对某些岩⽯的认识,在实际⽣活中也可以学有所⽤。

⽽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不仅更好的了解地层的形成,也将当时课堂上的⽴体想象给实际化,不再对某些地层感到模糊,⼤脑⾥已经有了地层的画⾯,这样也更好的去和课本枯燥的知识和图⽚相联系。

为期两天的矿井地质实习结束了,⾃⼰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却是很多的。

单从这两天野外实习就发现,地质⼯作者是多么的不容易。

⽽作为采矿⼯程专业的⼤学⽣,将来在煤矿⼯作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可想⽽知的,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毕业实习报告1、矿区概况与地质特征1.1矿区地理位置华丰井田位于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境内,是新汶矿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位于新汶煤田最西端的相对独立的井田。

地理坐标:东经117o07′28″~117°11′11″,北纬35o51′49″~35°54′52″。

井口坐标为:东经117°09′43″北纬35°51′57″。

1.2地形与河流华丰煤矿位于徂徕山和蒙山两大分水岭之间,地形特点属山间凹地,地势较为平缓,地面标高+100~+140m。

井田西部与开阔的泰(宁)肥平原为邻,北部与小汶河(即柴汶河)泛滥平原及小汶河河漫滩接触,东部有柴汶河支流故城河穿过,南部为寒武系及奥陶系石灰岩构成的低山,中部为第三系砾岩构成的低缓平坦的丘陵。

故城河为井田的主要地表水系,属于季节性河流。

河道宽30~50m,最大流量528m3/s,洪水期河道宽285m,最高洪水位133.9m(1900年)。

1.3气象本煤矿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

据宁阳县气象站资料,自1992~2001年历年最高气温为40.7℃,最低气温为-17.20℃。

据华丰矿实际测量,自1991年至2001年,年总降雨量433.8mm(1992)~909.3mm (1995),平均708.5mm。

雨季为6、7、8月份,月降雨量最大为459mm(1998.8),日降雨量最大为195mm (2001.8.4)。

结冰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5m。

风向春季以西南风为主,秋冬以北风较多,最高风速20m/s。

1.4地震泰安市地震烈度为7度,本区地震活动不强,但无感地震频发。

华丰煤矿由于采动引起的冲击地压活动导致矿区矿山地震活动频发。

华丰煤矿于1995年2月在矿区建立地震台,用三分向地震仪对冲击地压活动进行监测,记录了各类矿山地震活动的地震波形图,到2001年8月已累计记录了0.5级以上冲击地压引起的地震活动2万余次,其中破坏性的有101次。

这些由冲击地压活动引起的地震大多数在里氏震级1.7级左右,最高达2.9级(1996年4月27日)。

1.5矿区的交通、电源和水源交通条件:磁莱铁路、蒙阴—馆陶公路自西向东从华丰井田南侧通过;西距京沪铁路和104国道及京福高速公路6km左右。

交通极为方便。

华丰矿现有35KV矿井电源线路三条,其中主供电回路一条为:华丰电厂I路,备用电源线路两条:一条为华丰电厂II路,另一条为35KV华丰线。

当主供电回路华丰电厂I路出现安全故障时,备用电源线路华丰电厂II路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当华丰电厂I路、II路同时出现故障时,35KV华丰线可满足矿井保安负荷的需要。

现华丰煤矿矿区饮用水水源地有两处,分别是中心井和新井水源地。

供水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厚度约800米,浅部大面积出露于地表,广泛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洞穴、裂隙普遍发育,含水丰富,为矿区主要生活供水水源地。

1.6井田范围、地质特征、地层情况、井田的勘探程度,深部勘探情况井田范围:东西边界均为第三系砾岩侵蚀面,南界为煤层露头;北至-1100m水平。

井田走向长度7.7km,倾斜宽度2.14km,平面形状不规则,面积约为16.5km2。

2000年3月办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000000020034,有效期27年(2000年03月~2027年03月)。

井田共计有23个拐点圈定范围。

1.6.1区域地层新汶煤田位于鲁中隆起之凹陷部分的不对称向斜中,主要地层由老至新由太古界泰山群的片麻岩及花岗片麻岩,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的石灰岩、泥灰岩、泥岩,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中生界侏罗系的红砂岩,新生界第三系的砾岩、红砂岩及第四系的表土、流沙层等组成。

其中太古界至下古生界的地层主要分布于煤田的南北两翼,上古生界至新生界主要分布于煤田中。

侏罗系主要发育于煤田的东部,第三系主要发育于西部。

华丰井田位于新汶煤田最西端,地表仅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

井田依次出露太古界至新生界的地层。

1.6.2含煤地层华丰井田含煤地层属于华北型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假整合于中奥陶统之上,石炭二叠系总厚平均370余m,其中含煤地层厚度平均为325.86m。

沉积环境由上石炭统的海陆交互相逐渐过度为二叠系的陆相沉积。

在井田浅部,矿井生产及历次勘探中均对含煤地层已有大量实际揭露,而且前人已对地层划分及对比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通过钻探取芯、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勘探(地震)、井下钻巷探等多种方法对本区地层进一步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特别是经过1992年矿井地质报告的编制,对本井田地层进行了确定,因此本井田含煤地层的研究程度较高。

1.6.3华丰煤矿为满足生产接续的需要,于2002年7月1日向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申请办理了《山东省宁阳县华丰煤矿深部及外围勘探》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2004年1~2月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测队完成了该二维地震勘探野外工作,2004年10月完成了《华丰煤矿深部区二维地震勘探报告》。

2004年9月~2006年10月由新汶矿业集团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区内地面钻探工作,共竣工5个地面钻孔(04-1#、05-1#、05-2#、05-3#、05-4#),工程量7378.66m;期间华丰煤矿施工井下钻孔1个(井下1#),工程量232.00m。

2006年11月完成了《山东省新汶煤田华丰煤矿深部及外围勘探报告》。

通过本次勘探,对-1000m水平以下的煤炭资源/储量进行分水平估算,获得可采煤层(煤厚0.60m以上)资源量3209万t,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1093万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938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178万t(其中煤柱113万t,全部为333)。

1.7煤层特征1.7.1煤层情况华丰井田主要含煤地层总厚度为325.86m,共含煤24层,平均总厚度15.50m,含煤系数4.76%;其中可采者7层(第1、4、6、11、13、15、16层),平均总厚度13.01m,可采系数3.99%。

本井田现可采煤层有6层,其中第6、15、16层煤为稳定煤层,第4、11、13层为较稳定煤层。

4煤层厚度2.49~6.48m,平均5.00m,变异系数22%。

煤层结构简单,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6煤层厚度0.80~1.25m,平均厚度1.13m,变异系数10%。

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6煤层为全区可采、结构简单的稳定煤层。

11煤层厚度1.50m~1.76m,平均厚度1.63m,变异系数21%,所有见煤点含一层夹矸,厚度0.10m~0.34m,平均0.22m,11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13煤层厚度0.61m~0.90m,平均0.80m,变异系数31%,该煤层结构简单,有2孔含1层0.15m~0.30m 厚的夹矸。

局部不可采,故13煤层为全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15煤层厚度0.40m~0.87m,平均0.69m,变异系数33%。

该煤层结构简单,区内2个可采见煤点均含1层0.15~0.20m的粉砂岩夹矸,15煤层为全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16煤层厚度1.10m~1.38m,平均1.23m,变异系数25%。

除05-1#孔见一层0.27m的夹矸外,其它2孔未见夹矸,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

1.7.2煤质牌号根据1986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GB5751—86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规定,采用1.4比重液洗选的精煤的可燃基挥发分含量V r(%)、粘结指数G RI(%)、胶质层厚度Y(mm)和奥亚膨胀度b(%)四种参数。

本区煤种牌号较简单,第1、4、6、11层煤为气煤(QM),第13、15、16层煤为肥煤。

1.7.3 灰分可采煤层灰分含量表1.7.4 硫分可采煤层硫分含量一览表1.7.5 发热量可采煤层发热量一览表1.7.6 瓦斯华丰煤矿勘探时于99-1号孔采取了各可采煤层的瓦斯煤样进行了瓦斯含量鉴定,结果均小于10m3/t·d,与浅部生产鉴定资料基本一致。

根据《矿井沼气等级标准》,本区为低瓦斯矿井,低CO2矿井。

根据瓦斯分带标准,本区煤层瓦斯成分CH4含量一般小于10%,属二氧化碳—氮气带。

瓦斯化验成果简表根据华丰煤矿近年来在集团公司通风实验室所做的鉴定资料,各可采煤层的煤尘爆炸指数均大于30%,均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本次勘探于99-1孔取样进行了各可采煤层的煤尘爆炸测试,火焰长度500~700mm,岩粉量55.0~75.0%,结论同样均具有煤尘爆炸性危险,且从煤1到煤16有爆炸性逐渐增大的趋势。

煤尘爆炸性测试成果表1.7.7煤的自燃根据煤科院总院抚顺分院煤炭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报告,华丰矿各煤层均为自然发火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二类,其中有自然发火史的4层煤自然发火期为3~4个月,最短一次42天。

1.8井田地质构造1.8.1华丰井田地质构造华丰井田位于新汶煤田的最西端,为一东、北、西三面被断层围限的断块凹陷。

断块北界为蒙山断层,东界为南故城断层,西界为磁窑断层。

由于断块的掀斜作用和后期侵蚀,含煤地层总体向北东倾斜且仅保存于断块的中南部。

地层走向西部为340~360°,中部为290~310°,东部渐变为30~60°,总体呈一向北东倾伏、开口的簸箕状向斜构造,地层倾角17~40°,一般33°左右。

井田构造较简单,仅发育部分落差不大于30m的正断层及少数逆断层,一般延展较短且向深部尖灭,方向一般为NEE~近EW向和NNE~近SN向两组,倾角一般为70°以上。

此外,井田还发育了多个次级褶曲,但除了两翼拐弯处的两个向斜较明显外,一般规模很小,且向深部变的非常舒缓以至消失。

因此,井田深部构造发育程度较浅部简单。

1.8.2褶皱华丰井田总体为一向NE倾伏得簸箕状向斜构造。

中部地层走向290~310°,至东翼渐变为30~60°,西翼则变为340~360°。

中部地层走向较为稳定,两翼地层急剧转弯,显示出一簸箕状向斜。

在该向斜中,发育了多个次级褶曲,较为明显的有两个,1992年编制地质报告时定名为S1、S2,出现在两翼地层急剧转弯处。

S1向斜位于总体向斜的东翼,轴向近SN,浅部略向东弯曲。

该次级向斜在浅部表现明显,至深部变的较为宽缓。

S2向斜位于西翼,轴向近东西,较为宽缓。

此外,在井田中部还发育规模较小的一向一背,浅部在近露头处表现为断层(F12),中深部褶皱明显,往深部逐渐消失。

次级褶皱的发育,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在次级褶皱发育处,不仅地层走向变化大,而且与褶皱相伴生的小断层极为发育,给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造成不良影响,致使部分煤层由于构造复杂而无法开采,造成部分资源的浪费。

1.8.3断层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资料表明,在华丰井田,不存在落差在30m以上的大型断裂,而落差在5~30m 之间的中小型断层较为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