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立项的自然科学基金标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
尊敬的评审专家:
我是XXX,来自XXX学校,现就XXX项目向贵单位申请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的资助。
一、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此部分介绍项目所处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
和存在的问题,阐明项目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
二、项目研究内容及目标
(此部分介绍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计划,明确项目的主要研究目
标和预期结果,并解释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
)
三、项目研究计划和可行性分析
(此部分具体规划项目的研究计划,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阐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研究
成果。
)
四、项目工作预算和经费支持
(此部分列出项目的经费支持计划,包括设备购置、实验费用、研究
人员工资等详细的经费预算,说明所申请经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五、项目研究团队及合作单位介绍
(此部分介绍项目的研究团队成员的背景和专业经历,说明他们的研
究能力和相关成果,同时列出合作单位及其所提供的支持和合作内容。
)
六、项目成果应用和推广
(此部分说明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如何将项目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相关行业或科研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七、项目申请的原因和必要性
(此部分分析项目申请的原因和必要性,说明为什么需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并阐明项目在学术和应用层面的重要性。
)
八、项目研究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方向
(此部分说明项目研究的可持续性,如何保证项目能够长期进行并不断取得进展,同时阐明项目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再次感谢您的评审工作!。
国家自然基金标书

申请书( 2 0 1 5 版)资助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托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本信息项目组主要参与者(注: 项目组主要参与者不包括项目申请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定额补助)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金额单位:万元预算说明书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 字):(一)据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1. 研究意义1.1 ……1.2 ……1.3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2.2 ……2.2 ……2.3 ……综上,本项目拟将为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研究靶点。
医学 国家自然基金成功标书

报告正文报告正文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项目的立项依据1、项目的立项依据随着机械通气、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等新技术应用,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存活率已显著提高。
然而,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幸存者易发生肺部氧化应激损伤。
目前,高氧肺损伤已成为发达国家NICU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和婴儿慢性肺疾病的最常见形式。
但高氧肺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更无有效的防治手段。
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积极防治高氧肺损伤,具有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意义。
高氧肺损伤是一个涉及许多细胞活动的复杂过程,可分为早期的组织损伤(弥散性肺泡炎)和晚期的损伤后修复(肺间质重构)两个过程。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重建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整个病理过程,若ECM重建正常,则损伤完全修复,肺结构正常;若ECM重建紊乱,将导致肺纤维化。
因此,ECM重建是关系高氧肺损伤结局的关键因素。
本实验室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对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表达的研究,已发现肺损伤时MMPs过度表达、MMPs/TIMPs 失衡是ECM重建紊乱发生纤维化的关键原因 [1](具体研究成果见研究基础栏)。
有关MMPs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已为少数国外学者所重视,但高氧肺损伤后ECM重建过程中,引起MMPs过度增加的具体机制是什么?本实验室拟从MMPs的诱导剂和抑制剂两方面深入研究。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在上调MMPs表达中起关键作用。
Emmprin是分子量为58KD的质膜糖蛋白,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不仅表达于正常组织,还表达于肿瘤组织如肺部肿瘤细胞,提示Emmprin参与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2]。
医学国家自然基金成功标书

医学国家自然基金成功标书
应包含如下内容:
一、申请课题名称
《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二、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慢性病已成为当代世界主要死因,全球大约有40%-50%的人口患有慢性病。
慢性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慢性病的治愈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课题将重点研究通过对慢性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改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三、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慢性病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习惯等,研究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从而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研究内容
(1)分析慢性病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习惯等。
(2)探究个性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3)设计、开展慢性病患者干预项目,并评价项目效果。
(4)提出改善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实践性建议。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综合分析各类文献和案例,以了解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干。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书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书第一部分:项目背景及目标1.1项目背景在介绍项目的背景时,应明确当前所面临的科学问题、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同时还要说明项目的关键技术和理论基础,以及开展该项目的必要性。
1.2研究目标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展开具体的研究计划。
第二部分:项目内容2.1研究内容详细说明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具体的实验方案、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2.2创新性和研究意义充分说明项目的创新性,并解释该项目对学术理论、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研究计划3.1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具体阐述项目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明确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间节点。
3.2预期成果明确该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学术论文、专利、技术推广等。
第四部分:研究团队4.1团队成员列举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骨干成员以及合作单位(如有)。
4.2团队组织和管理说明项目团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确保团队的协作高效。
第五部分:研究条件和经费预算5.1研究条件详细说明项目所需的实验室设备、研究场地等研究条件。
5.2经费预算对项目的经费需求进行合理预算,并说明经费的使用计划。
第六部分:项目评估和风险分析6.1项目评估详细介绍项目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6.2风险分析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明确项目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上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书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文档内容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并按照规定的字数要求来撰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撰写最新完美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撰写最新完美版标题:利用先进技术研究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今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拟利用先进技术,通过系统性的实地观测和数据模拟分析,深入探究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结果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灾害和资源利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引言全球气温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了解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和响应模式,对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系统性地分析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和生态环境效应,以期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灾害和资源利用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方法,包括实地观测、遥感监测、模型模拟和数据分析等。
首先,通过实地观测,获取关键生态系统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指标数据,并与气象数据相结合。
其次,利用遥感技术对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生态系统的长期动态变化。
同时,借助先进的模型模拟方法,揭示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最后,基于大量实地观测和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评估。
4.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揭示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响应机制,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将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产生重要指导作用。
5.预期意义本研究将填补国内在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科学支持。
同时,本研究结果也将为改善生态系统健康、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6.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实地观测和遥感监测,获取关键的生态系统指标数据。
第二阶段,利用模型模拟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一份

项目主持人这次申请的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细胞水平高灵敏度抗朊病毒药物筛 选模型的研究项目是一项国际前沿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它对于在此方向上与国际最 前端科学研究同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成果在国际上的专利申报将会填补国内研究 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提高我国在朊病毒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这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
项目名称
利用基因重组酵母建立抗朊病毒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的研究
项
目
资助类别 面上项目
亚 类 说 明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基
附注说明
本
申请代码 C0104: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C010107:病毒学
信
基地类别
息
预计研究年限 2007 年 1 月 — 2009 年 12 月
研究属性 应用基础研究
(限 400 字):构建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抗朊病毒药物筛选细胞模型是解决当前国际上 流行的疯牛病、克雅氏病等朊病毒疾病防治的瓶颈与难点。本项目是基于目前酵母细胞可 摘 取代哺乳动物细胞进行抗朊病毒药物筛选的理论研究基础,针对野生型酵母细胞对药物敏 感性低以及无法在活体细胞内实时定量检测药效的缺陷,利用酵母朊病毒与动物存在着严 格种间屏障的优点,采用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改造酵母细胞,构建含有可用于实时定 量追踪检测的荧光蛋白标记和高药物敏感性分子伴侣基因突变型的酵母细胞,并进一步利 用独创的 SDS-Agarose/Western Blot 技术作为分子水平的定量检测手段,建立一个具有国 要 际水平、自主创新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进行抗朊病毒药物筛选的研究。本研究可解决目 前抗朊病毒药物筛选效率低及安全性差的关键技术问题,不仅能为今后的抗朊病毒药物筛 选产业化研究提供关键参数,并且为解决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的可持续性研究提供相关科 学依据。
国自然基金标书模板

国自然基金标书模板一、项目名称。
国自然基金标书模板撰写指南。
二、项目背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重要的科研资助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
撰写国自然基金标书是申请项目资助的重要步骤,标书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够获得资助。
因此,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国自然基金标书模板对于申请者来说至关重要。
三、撰写目的。
本模板的撰写目的是为了为申请者提供一份规范、科学、系统的国自然基金标书范本,帮助申请者更好地理解标书的撰写要求,提高标书的质量和竞争力。
四、撰写内容。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 预期成果。
3. 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
3.1 研究计划。
3.2 研究进度安排。
4. 项目预期效益。
4.1 学术价值。
4.2 社会效益。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书写要求。
六、撰写要求。
1. 本模板的撰写要求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申请者在使用本模板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要求进行撰写。
2. 申请者在使用本模板时应根据自身研究内容和目标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确保标书内容符合实际情况。
3. 申请者在撰写国自然基金标书时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逻辑不清晰的情况。
4. 申请者在撰写国自然基金标书时应注意杜绝抄袭、剽窃等行为,确保标书的原创性和真实性。
七、结语。
国自然基金标书模板的撰写旨在帮助申请者更好地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要求,提高标书的质量和竞争力。
希望申请者在使用本模板时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撰写,确保标书的质量和真实性,为项目的申请和评审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立论依据(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KD)[1,2,3,4]是介于统计学、人工智能、数据库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一个非常活跃的交叉、新兴研究与应用领域,在金融、电信和市场销售等行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成为未来几年内对工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商业数据库正在以一个空前的速度增长,积累的数据呈现出高维、海量、异构[5]和分布[6,7,8]等新特征。
因此,实际应用要求数据挖掘系统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如在挖掘得到的知识规模过大的情况下能对结果进行有效剪枝;当数据源中数据有噪音或丢失的情况下,仍能得到可接受的挖掘结果等。
传统的数据挖掘理论、方法与模型难以满足新的应用需求,数据挖掘面临着新的挑战[9,10]。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它通过对反映客观现实的有关数据的分析,用统计数字来描述客观对象的现存状况以及各种内部关系、外部联系、发展变化趋势等,为人们提供确切的、定量化的认识,作为判断与决策的依据。
在数据挖掘作为研究课题正式提出之前,统计分析技术一直是人们进行数据处理的主要手段。
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大规模的数据、总体漂移等问题的出现,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在有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学科相隔、交流不够导致涉及知识发现研究领域的人员主要是计算机及相关学科,其它专业的研究者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统计学的发展没有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统计学在充分利用数学工具来完善理论的过程中,没有实时地关注信息领域对数据分析工具要求的变化,致使最新的统计方法由于缺乏相应的算法实现,从而在信息领域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
因此,国内外有些研究者考虑将具备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数学背景的统计方法与其它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加以灵活运用[11,12],以更好地解释数据:如1997年美国统计学会ASA和美国人工智能学会AAAI共同举办了第三届DM&KDD国际会议(KDD’97);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数据挖掘中心的研究人员也积极开展了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相结合方面的研究。
所以如何有效地结合统计技术和其它数据挖掘技术推动知识发现研究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有效地描述数据、知识及其关系,并对知识进行合理评价的方法、手段是实现知识发现的基础[13,14,15]。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的引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利用统计相关性分析可在挖掘过程中对模式进行剪枝、对所发现知识的质量进行评价度量;由Pawlak于1982年提出的具有严格数学性质的粗集理论(Rough Sets)是一种研究不确定知识和数据的理论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发现不确定数据或噪声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将粗糙集与贝叶斯网络模型(Bayesian Network)用于知识的表示与提取方面,相比其它许多仅能表示有限种知识的模型,有很大的优势[16,17];其它还有如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ultivariable Analysis)等,每一种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本课题将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信息领域对数据分析工具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为统计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知识发现过程,使得数据、知识有了更多的形式化表示工具;选择、设计恰当的应用于知识发现过程的统计分析工具、模型可以解决面向大规模数据库的知识发现过程中遇到的数据溢出、数据不完整等问题。
因此,将具有成熟理论基础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其它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知识发现过程的效率、改善所发现知识的质量,更好地为应用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和知识。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 Dallas EJohnson.Applied Multivariate Methods for Data Analysts[M]. Duxbury Press,2005[2] 丁军,高学东.粗糙集理论在个性化需求挖掘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2:56-58,68[3] 李延来,蒲云,姚建明.MC下基于粗糙集的个性化需求挖掘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10(期):19-22[4] 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 Data Mining -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M]. San Francisco,CA: High Education Press, Morgan Kaufman Publishers,2001.[5] W.J.Frawley,G.Piatetsky,C.Shapiro et al.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An Overview[A]. In Piatetsky-Shapiro, W.J.Frawley eds.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C]. Menlo Park, California: AAAI Press/The MIT Press,1991:1-27.[6] U.Fayyad, G.Piatetsky-Shapim, R.Smyth. From Data Mining to Knowledge Discovery: An Overview[A]. In: U.Fayyad ed. Advances i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C]. Menlo Park, California:AAAI Press, 1996:1-34.[7] R.Uthorosamy. From Data mining to Knowledge Discovery: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a]. In: U.Fayyad ed. Advances in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C]. Menlo Park, California:AAAI Press, 1996:561-569.[8] 叶飞跃,王建东,庄毅.基于超结构的分布式系统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25(12):2143-2147.[9] Vincent Dho, Beat Wuthrich. Distributed Mining of Classification Rules[J].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2002,4:1-30.[10] S.Stolfo, Jam. Java Agent for Meta-learning over Distributed Databases[A]. In Proceedings 3rd Int Conf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C]. Menlo Park, CA:AAAI Press,1997:74-81.[11] 吉根林,杨明,赵斌等.基于DDMINER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频繁项目集的更新[J].计算机学报,2003,26(10):1387-1392.[12] R.Agrawal, R.Srikant.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ining[A].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0 ACM SIGMOD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C]. Dallas:ACM, May 2000:439-450.[13] C.Clifton, M.Kantarcioglu, J.Vaidya. Defining Privacy for Data Mining. H.Kargupta, A.Joshi, K.Sivakumar ed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Workshop on Next Generation Data Mining[R]. Baltimore, MD, Nov.2002:126-133.[14] J.Arguello, S.Chakravarthy. Extensions to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for Classification and Data Mining in Large Databases[A]. In the Proceedings of XIII Simposio Brasiliero de Banco De Dados,Oct.1998:69-84.[15] M.Z.Ashrafi, D.Taniar, K.Smith. ODAM: An Optimized Distributed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Algorithm[J]. IEEE Distributed Systems Online, 2004,5(3):1-18.[16] R.Wille. Restructuring Lattice Theory: An Approach Based on Hierarchies of Concepts[A]. In: Rival I(Eds.).Dordrecht:Reidel,1982:445-470.[17]谢志鹏,刘宗田.概念格与关联规则发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37(12):1415-21.[18] Young Park.Software retrieval by samples using concept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00,54:179-183. [19] 汪丁丁.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J].经济研究,2001,11:84-95.[20] 陈世权,程里春.模糊概念格.模糊系统与数学[J].2002,16(4):12-18.二、研究方案1、总体思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课题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近年来一直从事于知识发现、统计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备了相关方向的工作积累;对本课题进行预研之后,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拟采取理论创新与实验及实践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力争在理论上有创新、在验证方面有实验和实践应用保障。
具体的研究目标如下:本课题将首先对不同的统计相关分析方法理论、粗糙集理论、贝叶斯模型理论等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建立与特定类型知识发现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结合已有研究进展,建立关联规则兴趣度度量模型,粗糙集和贝叶斯网络扩展模型,并进一步用实验定量验证模型在提高知识发现效率与知识质量方面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