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层的测井响应图版

合集下载

各向异性地层性质及测井响应

各向异性地层性质及测井响应

各向异性地层性质及测井响应1. 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阻率测井响应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电偶极⼦和磁偶极⼦视电阻率表达式,即普通电阻率测井和感应测井的测量结果为:a R R =gm R =2V H H VR R σλσ==为各向异性系数;θ为相对地层倾⾓;对于层状地层,垂向电阻率总是⼤于⽔平电阻率:V H R R ≥,因此,各向异性系数α通常总是⼤于1的。

下⾯给出两种特殊情况的结果:1)对于θ=0的特殊情况,即直井情况,H a R R =;2)对于θπ=/2(90度)的特殊情况,即⽔平井情况,a R =。

因此,在有倾⾓的各向异性地层中,普通电阻率测井或感应测井仪器反映的是地层垂向电阻率和⽔平电阻率的加权平均:由0度时的H R 变化到90度时的从物理机制看,感应测井在直井中的涡流是⽔平⽅向的,因此仅得到⽔平电阻率,⽽在斜井中由于涡流存在于两个⽅向,所以其读数为垂向和⽔平向电阻率的平均值。

在直井中,感应测井只是反映地层⽔平电阻率,普通电阻率测井或侧向测井也主要反映地层⽔平电阻率,这是常规电测井在反映各向异性⽅⾯的局限性。

2. 各向异性指数系数[2,4,12]在各向异性地层中,电阻率测井的响应还与井下仪器的结构有关,不同测井仪器测量出的视电阻率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在泥岩层中,感应测井仪测量的视电阻率明显低于0.4m 电位测井仪;在砂泥岩互层,梯度测井仪测量值异常地低。

因⽽利⽤各种电测井仪的响应差异可识别电阻率各向异性地层。

在垂直井眼中,假定地层是⽔平的,砂泥岩薄互层、不同粒度⼤⼩的砂岩层、岩层中薄层的电阻性或电导性条带等都使地层表现为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指数主要与砂泥岩电阻率反差程度和砂泥岩相对厚度有关。

图1是砂泥岩互层⽔平电阻率、垂直电阻率与各向异性指数关系图。

图1中R sh =1.0Ω·m ,Rsd=10.0Ω·m 。

h sh =h sd ⽬处是各向异性指数2λ最⼤的地⽅,约为3,此时R h 约为1.8Ω·m ,⽽R v 约为5.5Ω·m 。

典型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典型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典型地层测井响应特征煤层:(三高三低)电阻率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孔隙度高、密度值低、GR低、光电有效截面积Pe低。

SP变化不明显碳酸盐岩和火成岩裂缝性地层:(三低一高)GR低、电阻率低、孔隙度低、声波时差高.纯泥岩(特殊泥岩除外):电阻率系列值低、声波时差值高、GR高、密度值低、中子孔隙度高.高致密层:电阻率系列高阻对齐、对应其他曲线应是:密度高、中子孔隙度值低、声波低、GR低。

1、油、气、水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特征:(1)油层: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油层:当Rmf>Rw时: 电阻率为低侵特征(ILD >ILM〉LL8)(2)气层:在自然电位、微电极、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气层:声波时差变大(在未压实的疏松地层出现周波跳跃)、中子孔隙度低、密度值低、电阻率高、(3)油水同层:在声波时差、微电极、井径曲线上,油水同层与油层相同,不同的是自然电位曲线比油层大一点,而视电阻率曲线比油层小一点,感应电导率比油层大一点。

(4)水层: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且异常幅度值比油层大;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有明显的正幅度差,但与油层相比幅度相对降低;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高而长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低,感应曲线显示高电导值,声波时差数值中等,呈平台状,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砂岩地层(水层):当Rmf>Rw时:SP负异常、微电极为正差异(微电位〉微梯度)、电阻率为高侵特征(LL8>ILM〉ILD)、井径缩径、当Rmf=Rw或咸水泥浆时:SP无差异、当Rmf<Rw时:SP正异常、微电极为负差异(微电位<微梯度)水淹层:视电阻率曲线值降低、曲线形状变得圆滑、微电极曲线数值降低且出现较大正差异、SP曲线基线偏移、补偿声波值变大。

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

油、气、水层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特征:(1)油层:声波时差值中等,曲线平缓呈平台状。

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随泥质含量的增加异常幅度变小。

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具有明显的正幅度差,并随渗透性变差幅度差减小。

长、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均为高阻特征。

感应曲线呈明显的低电导(高电阻)。

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气层:在自然电位、微电极、井径、视电阻率曲线及感应电导曲线上气层特征与油层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声波时差曲线上明显数值增大或周波跳跃现象,中子、伽玛曲线幅度比油层高。

(3)油水同层:在声波时差、微电极、井径曲线上,油水同层与油层相同,不同的是自然电位曲线比油层大一点,而视电阻率曲线比油层小一点,感应电导率比油层大一点。

(4)水层:自然电位曲线显示正异常或负异常,且异常幅度值比油层大;微电极曲线幅度中等,有明显的正幅度差,但与油层相比幅度相对降低;短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高而长电极视电阻率曲线幅度较低,感应曲线显示高电导值,声波时差数值中等,呈平台状,井径常小于钻头直径。

2、定性判断油、气、水层油气水层的定性解释主要是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别它们。

在定性解释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比较方法:(1)纵向电阻比较法:在水性相同的井段内,把各渗透层的电阻率与纯水层比较,在岩性、物性相近的条件下,油气层的电阻率较高。

一般油气层的电阻率是水层的3倍以上。

纯水层一般应典型可靠,一般典型水层应该厚度较大,物性好,岩性纯,具有明显的水层特征,而且在录井中无油气显示。

(2)径向电阻率比较法:若地层水矿化度比泥浆矿化度高,泥浆滤液侵入地层时,油层形成减阻侵入剖面,水层形成增阻侵入剖面。

在这种条件下比较探测不同的电阻率曲线,分析电阻率径向变化特征,可判断油、气、水层。

一般深探测电阻率大于浅探测电阻率的岩层为油层,反之则为水层,有时油层也会出现深探测电阻率小于浅探测电阻率的现象,但没有水层差别那样大。

(3)邻井曲线对比法:将目的层段的测井曲线作小层对比,从中分析含油性的变化。

地层倾角测井..

地层倾角测井..

6、地应力方向分析 1)椭圆井眼分类 (1)、应力型椭圆井眼
由于应力场两个水平主应力存在差异,钻井时
在井壁形成应力集中。对于张性应力场,在最小主 应力方向产生最大周向张性法应力时, 形成椭圆井 眼。 应力型椭圆井眼的特点:井眼单方向拉长,椭圆 井眼出现的井段较短,并且断续出现;有固定的 椭圆井眼长轴方位。
n n
2 E
2 N
nV),(16-1)nE arctg nN
注:地层层面单位法向矢量的确定方法
地层层面上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四点(相邻两点的 方位差90度)在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
1: (0, r1 , Z1 ), 2 : (r2 ,0, Z 2 ), 3: (0, r3 , Z3 ), 4 : (r4 ,0, Z 4 ),
方位角.从1号极板开始逆时针方向计量.
图16-2
倾角测井地层曲线实例
图16-3
六臂地层倾角测井曲线
第二节
一.
地层倾角及倾斜方位的计算
直井内地层倾角及倾斜方位的计算
1.
建立坐标系
1). 仪器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原点重
合(位于井轴); 2). 1号极板在D轴上,D轴指向正北方向. 2. 地层面上四个极板的坐标
R31 (r1 r3 ) j ( z1 z3 )k R42 (r2 r4 )i ( z2 z4 )k
(r1 r3 )( z4 z2 )i (r2 r4 )( z3 z1 ) j (r2 r4 )(r1 r3 )k
2.
斜井计算方法
Z 4 Z1 2 Z3 Z1 2 ) ( ) C14 C13
1). 1 arctg (
1 arctg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一.国产测井系列1、标准测井曲线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

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

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

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

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

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

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

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

测时是声波时差曲线(AC)自然电位(SP)曲线。

井径曲线(CALP)。

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

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

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

[L/RD]*1000=COND。

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

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

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

套管节箍曲线。

确定射孔的深度。

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二、3700测井系列1、组合测井双侧向测井曲线。

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

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

微侧向测井曲线。

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

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

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自然电位曲线(SP)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

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常规测井曲线说明ppt课件

常规测井曲线说明ppt课件


(含油)饱和度 中感应电阻率(RILM):对应阵列感应HT06(或者M2R6、RT30或RT60)


深感应电阻率(RILD):对应阵列感应HT12(或者M2RX、RT90)
线
声波(AC):砂岩段值比泥岩段值高。
孔隙度系列曲线 中子(CNL):砂岩段值比泥岩段值高。
密度(DEN):砂岩段值比泥岩段值低。







分力能量Fra bibliotekppt课件
15
T760井DSI斯通利波分析图
DSI
O2yj: ST无异常指示
O2yj: ST弱异常指示 反映岩相特征
T760井DSI斯通利波分析图 ppt课件
O1-2y: ST零星弱 异常指示 反映溶孔
O1-2y: ST异常指示 反映岩相
16
能量/各向异性异常段
DSI

T760井BCR分析图
自然伽玛(GR):一般泥岩高值,砂岩低值,塔河油田砂泥岩GR值无明显区分。
岩性 自然电位(SP):砂岩段(负)幅度差异大,泥岩成基线。
井径(CAL):砂岩段缩径或者不扩径,泥岩段扩径。
说明:塔河油田一般用SP来划分碎屑岩岩性。


八侧向电阻率(RFOC):对应阵列感应HT02(或者M2R2、RT10)
ppt课件
3
一、碎屑岩常规测井曲线
TK123H
具 体 图 例
在泥岩夹层处, CAL扩径,
ppt课件
3、差油气层: CAL不扩径,SP呈
副幅度差,电阻率在 1-1.3Ω .m,DEN变大,
CNL变小,AC基本不变。
4、油气层:
CAL不扩径,SP呈副幅 度差,电阻率在0.9- 2.0Ω .m,DEN变小,CNL 变大,AC基本不变。

3.20测井常用图表

3.20测井常用图表

第二十章测井常用图表一、测井基础知识1.各种岩石、流体的测井响应(1)各种岩石的测井特性见表3-20-1。

表3-20-1。

各种岩石的测井特性(2)石英-长石砂岩与碳酸盐岩中主要矿物的测井响应值见表3-20-2。

(3)各种岩浆岩与沉积岩的铀、钍、钾平均含量见表3-20-3。

(4)胜利油田取样分析的花岗岩、灰岩的铀、钍、钾含量见表3-20-4。

表3-20-4 胜利油田取样分析的花岗岩、灰岩的铀、钍、钾含量(5)常见粘土矿物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强度和能谱见表3-20-5。

表3-20-5 常见粘土矿物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强度和能谱(6)主要火成岩的密度、声波、中子测井相应数值见表3-20-6。

表3-20-6 主要火成岩的密度、声波、中子测井相应数值(7)非均质岩石构造层测井响应见表3-20-7。

表3-20-7 非均质岩石构造层测井响应(8)流体理化特征及测井响应见表3-20-8。

)2.测井项目的选择(1)测井方法及主要应用范畴分类简况表见表3-20-9。

表3-20-9 测井方法及主要应用范畴分类简况表(2)测井系列内容及主要(基本)测井项目的选择见表3-20-10。

表3-20-10 测井系列内容及主要(基本)测井项目的选择(3)各种测井项目探测深度示意图见图3-20-1。

图3-20-1 各种测井项目探测深度示意图3.测井资料应用(1)自然电位曲线要素图见图3-20-2。

图3-20-2 自然电位曲线要素图(2)阿尔奇公式(3)孔隙度(POR)计算(适用于砂泥岩剖面)1)用地层密度计算孔隙度DEN—密度测井值;DG—岩石骨架密度值;DF—地层流体密度值,对油层和水层,一般取1.0,对气层一般取0.6左右;DSH—泥质密度值,视地层压实状况和粘土矿物成份而定,一般取2.4左右。

2)用地层声波时差计算孔隙度AC—声波时差测井值;CP—声波压实校正系数,一般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TM—岩石骨架声波时差,英制取55.5μs/ft,公制取180μs/m(砂岩);TF—流体声波时差,对油和水一般英制取189μs/ft,公制取620μs/m;TSH—泥岩声波时差。

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响应

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响应

第二章常规测井方法及其地质响应所谓常规测井方法主要是指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探井测井,评价并测井、开发并测井工程中都要测量的测井方法,即所谓“九条”曲线系列——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三岩性曲线,浅、中、深三电阻率曲线,声波、中子、密度三孔隙度曲线。

在地层复杂的情况下再加上地层倾角、自然伽马能谱二项构成所谓的“十一条曲线”,这也是测井地质学研究所依靠的基本测井信息。

这些测井方法从70年代的数字测井系列。

到80年代的数控测井系列,直到90年代的成像测井系统(如5700和MAXIS—500)都保留着,也都是常测的项目。

本章将简述它们的基本原理,测量信息,影响因素,所能解释的地质现象,重点不在于方法原理的数学推导,而在于其地质响应。

第一节岩性、孔隙度测井系列一、自然电位测井在电阻率测井的初期,人们在钻井中就观测到了一种非人工产生的直流电位差,且可以毫伏级的精度记录下来,人们称之为自然电位。

自然电位的测量很简单,即把一个测量电极放在井下,另一个放在地面,可以连续地测量出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如果把曲线正极电位作为基准,则曲线的负峰处一般都是具有渗透性的砂岩。

因此自然电位曲线可以作为划分岩性,判断储层性质的基本测井方法。

1.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1)扩散电动势在纯水砂岩的井壁上产生的扩散电动势,是井壁的钻井液滤液与砂岩中地层水接触的结果。

这些钻井液滤液是井内钻井液慢慢脱水产生的。

钻井液滤液和地层水都主要含NaCI,假设钻井液滤液的浓度是Cwt,地层的水浓度是Cw,电阻率是Rw,一般是Cw>Crnf,Rw<Rnif,也就是说地层中的Nif“,CI离子都要由地层向钻井液滤液方向扩散,由于*的迁移速度比Na”快,于是在地层水内就富集正电荷,钻井液滤液中富集负电荷,形成了一个由于离子扩散而产生的电动势——扩散电动势,实验证明,纯水砂岩的扩散电动势等于:F7一二K.1。

处(mV)()H砂I\llg \1llV’\““/”and式中凡——扩散电位系数,与溶液的成分和温度有关;aw和a加——分别表示地层水和钻井液滤液的电化学活度,与含盐量和化学成分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