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云平台技术架构
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技术方案v2

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技术方案摘要当前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医疗卫生服务获取成本高。
因此,如何使不同地区的人享受相同的优质医疗服务成了急需解决的课题。
云计算的出现,带来了新兴的服务模式[1]。
通过云计算平台将医疗服务搬上云端,形成一个医疗云服务数字化生态环境,使得人们可以不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地获取优质医疗服务。
本研究在运用云计算理论以及服务计算理论基础上,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分析、设计、实现了开放式、多租户、可伸缩的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
其特征是医疗服务中心、医疗数据中心被聚合,统一放在云端供用户使用;用户通过智能客户终端随时随地获取多种医疗服务,包括远程医疗诊断、预约挂号、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等。
本论文以智慧医疗云服务计算模型及其相应体系结构为核心展开相关工作。
论文首先研究了可弹性伸缩的云服务模型,对其关键的服务负载预测算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一种多指标的预测算法来构建可伸缩的云服务模型。
在此基础上,结合医疗云的服务模型提出了智慧医疗云服务体系结构模型,基于该计算理论可以指导构建并实现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
进而,论文依照软件工程方法论对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进行需求建模和数据建模,并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entied Architecture,SOA)理论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
最后,利用OpenStack 等云计算开源工具和J2EE 开发平台,开发实现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验证其可行性。
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医疗服务资源和医疗数据的协同共享,借助于云计算带来的海量计算资源和弹性伸缩能力使得医疗云的服务性能更加稳定,服务体验更加出色。
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获取不便的现状。
关键词:智慧医疗;医疗云;云服务平台;Abstract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c health system is unbalancing, and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areas. So how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eople to enjoy the sam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he emergence of cloud computing has brought the new service mode. Through moving medical services onto the cloud, forming a cloud of medical services digital environment, people, ignoring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can enjoy high quality health care servicesI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loud computing and service computing theor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mode of medical service mod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designs, an open, multi-tenant, scalable intelligent medical cloud service platform. Its feature is that the medical service center and medical data center are aggregated, deploying in the cloud. Users obtain a variety of medical services including remote medical diagnosis, appointment registratio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management and so on, anytime, anywhere through intelligent client.The smart healthcare cloud computing model and its architecture is the core of this paper. This paper study elastic scalable cloud computing model, analyzing its critical load prediction algorithm, proposing an application of a multi-index prediction algorithm. On this basis, the smart healthcare cloud service architecture model is proposed. It can be used to build the smart healthcar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Furthermore,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builds the requirement model and data model with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theory. Finally, this paper uses open source software like OpenStack and J2EE development platform to develop smart healthcare cloud services platform, to verify its feasibility.The results of test and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smart healthcar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achieve the collaborative sharing between medical services and medical data resources. By means of massive computing resources and elastically stretchable ability brought by cloud computing, the smart healthcare cloud platform makes medical cloud service performance more stable, and service experience more excellent. The smart healthcar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help alleviate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inconvenience to get medical service.Keywords:Smart Healthcare,Health Cloud,Cloud Service Platform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I 第1 章绪论. (1)1.1研究课题背景与意义 (1)1.2国内外现状研究及分析 (4)1.2.1国内研究现状 (4)1.2.2国外研究现状 (6)1.3研究目标与具体研究内容 (8)1.4论文组织结构 (8)第2 章相关概念及其技术基础 (11)2.1医疗信息化领域相关概念 (11)2.1.1医院信息系统 (11)2.1.2电子医疗病历 (11)2.1.3个人健康档案 (12)2.2云计算 (12)2.2.1云计算基本概念 (12)2.2.2云计算分类 (13)2.2.3云计算相关开源技术 (14)2.3SOA (17)2.3.1SOA 基本概念 (17)2.3.2SOA 主要特征 (18)2.3.3SOA 相关技术 (18)2.4本章小结 (19)第3 章智慧医疗云服务理论研究 (21)3.1智慧医疗概念模型 (21)3.1.1智慧医疗服务模式 (21)3.1.2智慧医疗云服务资源中心 (22)3.1.3智慧医疗云服务数据中心 (22)3.2医疗云服务模型 (22)3.2.1医疗云服务的定义 (22)3.2.2医疗云服务中的角色 (23)3.3可动态伸缩的云服务模型 (24)3.3.1服务弹性伸缩定义 (24)3.3.2服务弹性伸缩相关算法分析 (26)3.3.3可自动伸缩的云服务 (30)3.4智慧医疗云服务体系结构 (31)3.5本章小结 (33)第4 章需求分析及模型 (35)4.1总体需求 (35)4.1.1系统目标 (35)4.1.2系统角色 (35)4.2功能性分析 (36)4.2.1系统整体功能 (36)4.2.2智能客户端口功能 (37)4.2.3云服务端功能 (41)4.3非功能性分析 (46)4.4本章小结 (47)第5 章系统设计 (49)5.1设计目标和原则 (49)5.2总体设计 (50)5.2.1逻辑架构设计 (50)5.2.2物理架构设计 (52)5.3系统详细设计 (53)5.3.1服务治理框架 (54)5.3.2用户信息管理服务 (56)5.3.3远程医疗诊断服务 (57)5.3.4远程预约挂号服务 (58)5.3.5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务 (60)5.3.6医患咨询问答服务 (61)5.4数据库模型设计 (63)5.5本章小结 (68)第6 章系统实现 (69)6.1开发环境及技术平台 (69)6.2系统整体技术架构 (69)6.3云基础设施实现 (71)6.3.1OpenStack 环境搭建 (71)6.3.2Docker 环境搭建 (72)6.3.3系统运行环境搭建 (73)6.4医疗云平台实现 (74)6.4.1服务治理实现 (74)6.4.2医疗服务实现 (77)6.5本章小结 (82)第7 章测试与应用 (83)7.1系统测试 (83)7.1.1测试环境 (83)7.1.2功能测试 (83)7.1.3性能测试 (84)7.2系统应用 (85)7.3本章小结 (86)结论 (87)第1章绪论1.1研究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也日渐增长。
纳里健康云医院平台简介

纳里健康云医院平台简介--全国首个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云平台“纳里健康”云医院平台是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实体医院为支撑的移动智慧云医疗平台,以自由联盟、共享共赢的方式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同时对接第三方的物流配送、金融支付和医疗保险,通过创建医院与医院之间合作、医生与医生之间协同、医生与患者之间互动的新模式,帮助医院轻松构建自己的云医院平台和提供云医疗服务,为医院打造专属的医疗联合体,从而提高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提升三级医院专科医生服务效率和价值,进而为大众提供更有序、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纳里健康”云平台目前已经实现开通了双向转诊、移动会诊、健康咨询、医药联动、检查协同、远程联合门诊六大功能应用,总体架构图如下:“纳里健康”云医院平台总体架构图功能一:双向转诊建立各医院统一的预约平台,通过App服务或预约网站,患者不但能预约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还能通过基层医院全科医生的帮助预约三级医院的专家,在常规预约基础上,实现医院就诊前的分诊和亚专科的专病专治,提高就医效率,实现有序就医。
三级医院的号源向基层医院倾斜,保证基层有充足的号源,及时把需要转诊的病人向上转诊。
基层转诊患者享受上级医院的绿色通道、个性化门诊、优先安排床位等服务。
通过医生端手机App服务,实现基层全科医生与不同级别的专科医生根据病情有效双向转诊,省去了自行去医院看病的一大堆烦恼和环节,包括选医生、排队、挂号、缴费、候诊、重复检查等,同时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吸引患者首诊到基层,推进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功能二:移动会诊通过医生端App服务,基层医院全科医生遇到疑难病例,可以随时随地在线邀请三级医院专家在手机端进行会诊,专家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查阅病历资料后提出会诊意见传递给基层医生,支持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申请医生进一步沟通,支持在线多学科讨论,加强医生间的沟通协作,让远程医疗触手可及,既提高基层医疗的服务质量,更提升了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健康云平台设计与开发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健康云平台设计与开发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为移动医疗健康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健康云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使得人们的健康管理更加个性化、便捷和精确。
一、移动医疗健康云平台的需求移动医疗健康云平台的设计与开发需满足以下需求:1. 远程医疗服务:通过云平台,医生和患者可以进行实时的远程医疗咨询和诊断,减少因地域限制而无法得到及时医疗服务的问题。
2. 健康监测与数据管理:云平台可以接收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监测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等数据,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健康评估和诊断。
3. 健康管理和个性化推荐: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云平台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数据和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推荐服务。
4. 数据隐私与安全:云平台设计应考虑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确保患者的个人健康信息不会被泄露或滥用。
二、移动医疗健康云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实现1. 系统架构设计:移动医疗健康云平台的架构应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移动设备、云端服务器以及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
前端移动设备通过移动网络与云端服务器进行通信,上传患者的健康数据并接收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健康管理建议。
2. 数据传输与处理:前端移动设备通过云平台的接口将患者的健康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相应的医疗报告和健康管理建议,并发送给医生和患者。
同时,服务器还可以将患者的数据与大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和分析,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健康评估和预测。
3. 健康管理与推荐:基于云平台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推荐服务。
通过患者健康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健康习惯和需求,为其推荐合适的药品、健康食谱和运动计划。
4. 数据隐私与安全:为保护患者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云平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健康医疗信息化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方案

健康医疗信息化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意义 (2)1.3 项目目标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业务流程分析 (3)2.3 功能需求分析 (4)2.4 技术需求分析 (4)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4)3.1 系统架构概述 (4)3.2 数据采集与存储 (5)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4 数据展示与应用 (6)第四章数据采集与清洗 (6)4.1 数据采集方式 (6)4.2 数据清洗策略 (6)4.3 数据质量保障 (7)4.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第五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7)5.1 数据存储方案 (7)5.2 数据库设计 (8)5.3 数据备份与恢复 (8)5.4 数据安全管理 (8)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9)6.1 数据预处理 (9)6.1.1 数据清洗 (9)6.1.2 数据整合 (9)6.1.3 数据转换 (9)6.2 数据挖掘算法 (10)6.2.1 决策树 (10)6.2.2 支持向量机 (10)6.2.3 朴素贝叶斯 (10)6.2.4 聚类算法 (10)6.3 模型构建与评估 (10)6.3.1 特征选择 (10)6.3.2 模型训练 (10)6.3.3 模型评估 (10)6.4 数据可视化 (11)6.4.1 直方图 (11)6.4.2 散点图 (11)6.4.3 热力图 (11)6.4.4 雷达图 (11)第七章数据应用与服务 (11)7.1 应用场景分析 (11)7.2 业务协同与集成 (12)7.3 用户服务与支持 (12)7.4 服务质量保障 (12)第八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3)8.1 系统集成策略 (13)8.2 测试用例设计 (13)8.3 测试执行与评估 (14)8.4 系统优化与调整 (14)第九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15)9.1 项目管理流程 (15)9.2 风险管理 (15)9.3 项目进度控制 (15)9.4 项目成果评价 (16)第十章未来发展与展望 (16)10.1 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业务拓展方向 (16)10.3 市场前景分析 (16)10.4 政策法规与合规性 (17)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健康医疗领域亦不例外。
职业健康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员工稳定
提升员工健康水平,减 少人员流失 增强员工忠诚度,稳定 队伍
生产效率
健康员工工作效率高 减少病假带来的生产损 失
企业声誉
树立健康企业形象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社会贡献
践行社会责任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 力量
第五章 职业健康信息化平台的 未来展望
●05
人工智能在职业健康信息化中的应用
提升职工对职业病防范的认 识和参与度
可视化数据分析
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数据分 析
职业健康信息化平台的优势
实时监测
健康意识培养
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时 性
促进职工职业健康意识的培 养
个性化服务
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卫生咨询和 服务
职业健康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
提升职工健康 提升职工职业健康水平
可持续发展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健康信息化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可 以更精准地评估职工的健康状况,提高预警和 干预效果,促进职业健康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 化。
区块链技术在职 业健康信息化中
的运用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使得 职业健康信息共享更加安全可靠,可以建立起 可信的健康信息交换平台,保护职工隐私并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
职业健康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安全性
数据加密
采用SSL加密技术保护 数据传输安全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 理
访问控制
设置严格的权限控制机 制 根据用户角色分配访问 权限
数据备份
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信 息丢失 建立多重备份机制
安全审计
记录用户操作日志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职业健康信息化平台的可扩展性
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

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媒体报道,至2030年,中国将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中国改革的主轴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主要 推动力量是城市化进程。
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36%提高到7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平均需增长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 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 肿瘤、高血压、糖尿病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于S大A数R据S、的禽健流康感城病市云毒平、台建设
心血管……
方案
登革热……
城市污染的后果
肺癌、胃癌、乳腺癌已 成都市白领“杀手”。 近年来,癌症呈现年轻 化、发病率和死亡率走 高的趋势。
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于大数
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
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基于大数据的健康我城国市卫云生平总费台用由
建市设云方 平案 台基 建医于 设疗大 方费数 案用据 基居的 于高健 大不下康 数城 据市 的云 健平 康台 城建 市设 云方 平案台基建于设大方数案2亿4据基00元,15的于0增87年健大至.7的康数亿201城据元195,,9年8卫0的.生4 的于健大康 数城 据市 的慢云 健病平 康威台 城胁建 市与设 云日方 平俱增案台基建于设大方数案据于的大健数康据城的市健云康平城台市总比建云费重设平用也方台占不案建我断国提基设升G,DP从的
建设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城 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于大数据 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基 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方案于大数据的健康城市云平台建设 方案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一、政策背景《“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国卫规划发〔2017〕6号)要求,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或称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将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数据库为核心,在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下,有效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
1、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承建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一期工程总投入为3.4 亿元,搭建“1+6”国家医疗健康中心,即以国家医疗数据中心为核心,依托于疾病控制、中医药、新农合等六个业务应用平台,形成一个医疗卫生的私有云,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各省级平台实现连通,全面建成标准统一、融合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民健康四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技术方案》要求,四级平台部署架构如下:●国家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包括两部分:1、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用来适应非标准化平台的接入以及数据采集;2、企业服务总线以及十个基础服务构成的基于文档采集和协同服务平台。
●省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国家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也包括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和企业服务总线平台。
向上与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省属医疗机构及下级平台接入支持协同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两种功能。
●地市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省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市属医疗机构、下级平台或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县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县级数据采集交换架构参照地市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
县(区)属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部署方式:逐级某(同时具备完备的市级、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省份,可选择逐级某模式)、市级直连(没有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市级直连模式)、省级直连(没有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地区,可选择省级直连模式。
医疗健康管理平台解决技术方案

医疗健康管理平台解决技术方案介绍本文档提供了一种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解决技术方案。
该平台旨在整合医疗和健康管理领域的信息,提供便捷可靠的服务。
技术架构该平台的技术架构基于以下关键组件:1. 数据库:使用高效可扩展的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医疗和健康信息。
建议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NoSQL数据库来满足不同的数据需求。
2. 用户接口:提供易于使用和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平台上的各项服务和功能。
推荐使用响应式设计,以适应不同设备上的显示。
3. 数据采集和分析:使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来收集医疗和健康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此外,建议使用机器研究算法来改善数据预测和决策支持。
4.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该平台的重要考虑因素。
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方法,以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
5. 整合和互操作性:该平台应能够与医院、诊所、保险公司等医疗健康管理相关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整合,以实现无缝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
实施步骤以下是实施该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的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平台的功能和目标,并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讨论和确认。
2. 技术规划:设计整体的技术架构和系统要求,并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和技术工具。
3. 数据库设计和开发: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适当的数据库结构,并实施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4. 用户接口设计和开发:基于用户需求,设计和开发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并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
5. 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开发:实施数据采集和分析算法,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决策支持。
6.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实施: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7. 与其他系统集成:设置必要的接口和数据交换协议,与其他医疗健康管理相关的系统进行整合。
8. 测试和验证:进行系统测试和验证,确保平台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预期。
9. 部署和维护:部署平台并提供必要的维护和支持,以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