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伍岗水库泄洪渠初步设计

完整word版,伍岗水库泄洪渠初步设计
完整word版,伍岗水库泄洪渠初步设计

长丰县伍岗水库泄洪渠初步设计

1、工程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长丰县位于东经116o52′~117o26′、北纬31o55′~32o32′之间。地形狭长,南北距离77公里,东西距离54公里。原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2004年6月行政区划调整,北部杨公镇、曹庵镇、史院乡、孙庙乡、孤堆乡、三和乡、孔店乡7乡镇划归淮南市管辖。区划调整后,全县总面积为1922.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86万hm2。

长丰县地处江淮丘陵北缘,地势东、南部稍高,西部较低,平均海拔50米。横贯县境中南部的江淮分水岭,岗峦迭宕起伏,将全县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南水入江,北水归淮。西部的瓦埠湖畔和东北部的高塘湖畔,土地平旷,水岸曲折,属淮河滩地平原,自古以来就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本次要治理的是长丰县水湖镇伍岗水库泄洪渠道,伍岗水库流域面积为6.7km2,水库的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标准洪峰为88.49 m3/s, 校核标准洪峰为181.03 m3/s。水库在主坝有一泄洪闸,本次清淤整治的渠道为泄洪闸下渠道,泄洪闸进口高程为28.00m,断面尺寸为2*2.5m,洞身长度为11.0m,设计流量为15.0 m3/s。

1.1.2地质、气象水文

长丰郯庐断裂带以东为低山残丘区,为古淮阳地质延伸部分,有太古界麻片岩、元古界震旦纪前磷片岩和震旦纪变岩裸露。断裂带以西以垩纪地质为主,堆积约四千米厚中生界地层。岩石以灰岩为沉积岩为主,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震旦纪石英岩、页岩、白云岩亦有出露。合肥市城郊多为白垩纪地层。全市境内地层上部广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其厚度从西北向东南由薄变厚,在10~100m之间。岩性以粉砂、粘土为主。巢湖北岸平原为近

代冲积型地层,堆积着数十米厚的内陆湖泊沉积物。

长丰县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植被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960毫米,年平均日照216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4天。因光热和水分条件良好,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

1.2社会经济状况

水湖镇是长丰县县城,位于省会合肥最北部,东邻定远十里黄乡,南交本县左店、罗塘乡,西连淮南曹庵,北接淮南孔店,是全县政治、信息、文化、教育、中北部经济中心。水湖镇辖24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面积120.1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5万人口,流动人口近1万人。2009年全镇财政收入多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元。

近年来,水湖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中北部经济中心,建设现代化花园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工业突破、城建领先、三产繁荣、农业提升、和谐平安"的发展思路,贯彻实施"双城带动、双向融入"战略...材市场等专业市场众多。街面上商店林立,这里土。特产异常丰富,瓦埠湖的银鱼、瓦虾、毛刀鱼号称“瓦埠湖三秀”,享誉全国。庄墓小磨麻油“祖传工艺天下第一家,独特风味香冠江淮。”庄墓手工圆子,软而不烂,油而不腻,是盛名远扬的美味佳肴。

2、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

2.1泄洪渠道工程现状

通过本次沿泄洪渠勘察,测量了8个断面,测得渠底平均宽度为4~5m,上口平均宽度7~8m,平均渠深为1.5m,只能满足8 m3/s的下泄流量,故不能保证安全泄洪。

3、泄洪渠规划和原则

3.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防洪标准》(GB50201-94)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其它有关专业规程和技术规范、法律法规等。

3.2规划目标

通过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逐步构建石塘河安全可靠的镇区综合防洪体系,使规划范围内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能力达到提高。根据地区保护对象,选择按十年一遇设计,二十年一遇校核,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为石塘镇的社会经济、镇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防洪保障。同时通过防洪工程的实施建设带动,着力构建集防洪、排涝、环境、景观为一体的防洪保障体系,实现“水宁、水活、水清、水美”的综合治理目标。

3.3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结合具体的防洪形势,确定本次规划范围内防洪标准10~20年一遇。结合治河和两岸的排涝、灌溉规划。除涝3年一遇,灌溉保证率85%。

4、工程规划设计

4.1设计洪水渠道断面推算

已知Q=15m3/s

实测现有河底比降为1.5/1000

边坡系数m=2.0 沟底宽b=5m 过水深H=1.8m

A=(b+mH)H=(5+2.0×1.8) ×1.8=15.48 m2

X=b+2H(1+m2)1/2=5+2×1.8×(1+22)1/2=13.05m

R=A/X=15.48/13.05=1.19m

查表得渠道糙率n=0.025

C=1/nR1/6=1/0.025×1.191/6=41.18

设计河底比降取i=1/2000

流速V=C(Ri)1/2=41.18×(1.19×1/2000)1/2=1.0

Q=AV=1.0×15.48=15.48m3/s满足

5.4防洪、排涝、灌溉工程设施

5.4.1工程地质情况

本次未进行地质勘探,本报告中关于地质条件的描述均根据长丰县水利规划中地质勘探资料。

5.4.2地形地貌

该区域位于长丰县东部,地势向北倾斜,东部低山区70~400m以下为丘陵区27~70m。因受流水切割,多呈岗、傍、冲相间状态。5.4.3地质构造与地震

该区地质构造属合肥盆地的范畴,地质由上太古界、白垩系下第三系和第四纪组成。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县境东北部继续抬升,西南部数度下降。

5.4.4水文、地质

规划区地表的绝大部分被第四系粘土覆盖,土壤结构紧密,沿石塘河两岸地下是沿山冲击层,有粗砂粒层。是长丰县地下层比较多的地区。有一定地下水,且储量有限,只可作生活用水,灌溉作用不大。

5.4.5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结合石塘地区的防洪形势,确定石塘河防洪堤防相应为10~20年一遇。工程等级为Ⅳ级。各种穿堤涵闸等级与相应堤防等级一致。

5.5石塘河防洪治理工程实施

5.5.1石塘河防洪工程制定方案

现有河道断面:自乌龙坝小薛河口~张家站只按设计洪水推求断面。自张家站~黄小郢公路桥河段近3Km,作为本次重点治理;黄小郢~张杨家从灌溉角度考虑一定蓄水工程设施,不作全面设计; 张杨家~九龙水库段为包公镇界河,不在本次考虑;70m以上为山区,加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另作设计。十里巷河也不在规划之列。

5.6.2设计河道断面

石塘河黄小郢以上上游河段,因水旱灾害成灾小,又有部分为包公镇界河。本次只是少部分列入治理。主要是在黄小郢~张家站河段为重点治理,并对这一段进行实地勘察、河道纵横断面测量,实测6个断面,过水断面在30~50m2之间,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排洪,断面不够,为此,遇稍大洪水经常漫滩,淹没农田、街道。

⑴根据洪水设计黄小郢(石长路桥下)~中街桥,河长1km,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Q=92m3/s,河道断面设计,比降为i=1/6000,底宽为B=12m,水深为4.3m,边坡为1:2,过水流量满足。

⑵中街桥~老桥近500m,考虑到街道两边比较窄,断面大,拆迁难。边坡采用砌石护坡m=0.5,推算十年一遇过水断面i=1/6000,河底宽

B=15m,水深为4.1m.可满足十年一遇洪水排泄。

⑶老桥~张家站闸近1km,考虑到已出街道,结合规划跌水,采取河道底宽加大,边坡按土坡1:2,推算河底宽为B=25m,水深为3.2m. 河道的超高按照0.8~1.2m考虑。堤顶宽度除街道外按3~4m设计。

⑷重点规划的近3km河道,2座跌水,500m街道两岸砌石护坡,4座桥恢复,20道排水涵,3道橡胶坝等建筑物。成果见下表

石塘河河道规划成果表

5.6水位推求、断面设计

根据河口水位即是乌龙坝闸上水位29.23m ,经计算河口~张家站流量为202m 3/s 。河道底宽为25m ,边坡为1:2.5,水深为4.48m ,比将为i=1/5000。中郢户东大坝水位29.8m 。设一跌水,跌差2m 。水位为31.8m ,到张家站闸下水位为32.0m 。河道其他要素同下游段。

张家站~老街桥,河道长度为927m ,洪峰流量Q=100m 3/s,水位33.8m ~33.2m 。 5、 治涝工程规划

石塘河经上述防洪工程措施治理后,能防御十年一遇洪水,由于河道局部改造、挖深、拓宽、筑堤、小量的截弯取直。在北园和张家站村,沿河两岸形成部分洼地,当遇暴雨,形成内涝。其面积为0.12km 2.按农村用地排涝标准,3年一遇暴雨,24h 最大暴雨量24h 排除。该地区3年一遇最大净雨量为55mm 。 q=

TL

R

6.3 其中q-设计排涝模数 R-设计暴雨 T-排涝天数1d

t-水泵开机小时(h ) 取22h/d q=

TL R 6.3= 22

16.355

??=0.69(m 3/s/km 2) 排涝流量为0.12×0.69=0.1 m 3/s

两边各选用1台250HW-7配15kw 电机,满足排涝要求。

7、灌溉工程规划

沿石塘河两岸均是农田,以前干旱年份均从撮镇电灌站三级站提水,取巢湖水为百华里以外,渠长水远,灌溉不及时,成本高,降低农民收入。而石塘河治理,仅从农业灌溉角度,通过筑坝引水进库、进塘,把水留住,既能增加灌溉面积,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具体规划:①将张杨坝修建完成,建22m宽橡胶坝,2m高。既能保坝安全,又能引水进浪坡塘水库。该库有200多万方,加上6处沿河大坝蓄水近50万方,可保证近万亩农田灌溉用水,作物保收。只能将坝修建好,引水渠清淤配套好,少量投入,获取大的效益。

8、非工程措施

石塘河治理后,一定要加强管理。特别是防洪建筑物,要在汛期加强协调。为此应在镇、村两级成立石塘河防洪指挥部门,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使居民及时了解和掌握水情变化。在超洪水到来之前及时利用目前通讯、交通的有利条件,及时安全转移,减少损失。

同时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汛条例》等水利法规的宣传,提高水患意识,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防汛抗灾工作。依据《河道管理条例》加强对石塘河道的管理,确保河道行洪、蓄水能力。

9、管理规划

9.1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9.1.1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

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4)《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行)(水利部、财政部以水办04-307号文颁布)

9.1.2管理机构设置

规划河区防洪、除涝、抗旱原则上石塘镇人民政府统一管理

石塘河整治后,应达到防洪、除涝、灌溉综合效益,必须切实加强和完善各项已建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从实际出发,参照水利部、财政部、水办【2004】307号文件配备,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相应管理设施。专业人员1人,兼职管理人员2人,共3人。9.1.3管理设施

有办公房80平方,一间办公,宿舍、仓库各一间。橡胶坝、泵站由受益村负责管理运行维护。

建立石塘河管理制度,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管理。其中主要是水工建筑物的常年维修养护及定期检修。泵站设备管理、保管,特别是橡胶坝运行管理等。每年例行检查,对安全隐患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达到设备完整,及时正常运行。

人员经费,一方面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主要立足受益村、组及街道、企业按受益大小,收取管理费用。经费开支受镇财政监督,达到合理支出。

10、环境影响评价

本次石塘河改造工程规划,主要实施对河道清淤、开挖、筑堤、排涝、灌溉、泵站建设及跨河桥梁、堤岸护坡、跌水工程、橡胶坝、穿堤建筑物等规划后,可以改善石塘镇及沿河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集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本环境影响评价将对各种影响进行分析,评价范围与工程建设和保护范围保持一致。并根据评价预测结果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

10.1评价的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253号)

其他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以及地方环境保护规划等。

水环境规划区域内除石塘镇街道内,其他污染相对小,地面水体存在化肥农药的轻度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OD、氯化物、氨氮等,各水体水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大气环境,根据长丰县地区监测,大气中污染物年平均值分别为一氧化碳1.24mg/m3,氮氧化合物0.037 mg/m3,总的悬浮颗粒0.145 mg/m3,符合大气质量标准。

生态环境,规划区内工厂少、农田多、地势平坦,生态环境较好。

10.2石塘河规划主要工程措施

石塘河黄小郢以上为原态河道多数段无堤防河堤。本次不作规划治理,黄小郢~河口河道根据十年一遇洪水设计,张家站~石塘老街桥比降i=1/6000,糙率n=0.025,底宽B=25m,水深h=3.2m,边坡1:2,

河道超高△h=1.0m;石塘老街桥~中街桥,比降i=1/6000,糙率n=0.02,底宽B=15m,水深h=4.1m,边坡1:0.5,河道超高△h=1.2m; 中街桥(跌水)~黄小郢(石长路桥),比降i=1/6000,糙率n=0.025,底宽B=12m,水深h=4.3m,边坡1:2,河道超高△h=1.0m;

这些工程主要是挖河筑堤,对施工对环境影响不大。在石塘镇内街道部分,有一部分砌石工程、跌水、桥梁,要求施工队伍尽量白天作业,避免晚上扰民休息。施工工期不长,影响小。

对环境有利影响,工程实施后,改造了沿河农村,石塘镇街道水环境。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得到改善。有橡胶坝蓄水排水,改善水质,另外污水和雨水,分开排除,污水不直接下河,经处理后排放。减少疾病的传染、流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河道拓宽后达到10~20年防洪标准,使规划区域内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增强了社会安全因素。

加强低山区植树造林和沿河植树造林。既能保持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

11、投资估算

11.1综合单价分析

本阶段采用综合单价进行工程投资估算,按水利部及安徽省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选取局部工程进行单价分析,并参考为县近期类似工程建设情况,确定主要工程项目单价成果见下表:

11.2投资估算

经初步估算,本规划防洪、除涝、灌溉工程投资为2468.96万元,其中河道治理1237.43万元;除涝站30万元;灌溉工程550万元;水土保持157万元;挖压土地、清苗补偿180万元;其他工程314.53万元。

石塘河规划估算表

11.3资金筹措

石塘河改造防洪工程投资较大,建议上级在资金上多给支持。应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如争取中小河流治理国家资金、灌区改造资金、集镇建设资金、集镇防洪建设资金、招商引资等。同时也立足于群众投资投劳。使该项工程早实施、早受益。

12、经济评价

12.1评价依据

建设部2006年颁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考》

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2)

本工程为社会公益性项目,经济评价只对防洪工程进行国民经济

评价,不作财务评价。

社会折现采用《方法与参考》中规定的8%,折现计算基点按《规范》要求,年初为起点,费用和效益年末发生和估算。

经济评价中,工程建设期为2012~2013年,共2年。正常运行则自工程完成后起算。采用50年,计算期共52年。

12.2工程费用

1)工程投资2468 .96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900万元。

2)年运行费①管理人员工资6万元/年

②维修、大修19万元/年

3)年效益①灌溉效益,每年浪坡塘、6座坝可引水灌溉近1

万亩农田,每亩增产50kg/亩,即是年效益50万元

/年

②防洪效益调查洪灾造成的损失平均为272.4万

元/年,也就是防洪效益。

12.3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

如上所述,本工程实施后,防洪效益显著。同时石塘镇区市镇建设治理达到环境优美,大大改善脏、乱、差局面,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12.4经济评价

根据目前石塘镇近年来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增长情况,正常之年为50年,自正常运行第一年开始发挥效益计算,回收率为10年,效益净现值780.9万元,效益费用比1.42.说明本工程在经济上合

理。

13、规划实施意见和建议

石塘河的改造规划,是长丰县水利规划与长丰县中小河流规划组成部分。石塘河现有河道在防洪、蓄水、环保等存在不少问题。防洪、灌溉工程的抗灾能力薄弱日趋突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仅给石塘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该镇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水患已成为制约该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防洪、蓄水规划方案实施后,防洪能力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有力保障了石塘镇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建立和谐社会好局面。方案实施后,街道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减免因洪水泛滥引发的疾病流行威胁人群健康和河水污泥造成水质恶化等不利影响。方案实施后,防洪效益、灌溉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快付诸实施。

本次只考虑到张家站~黄小郢重点段防洪、灌溉、除涝,对于全河段治理和石塘镇排污治理等问题,需要更多的投资,本次规划是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期进行治理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