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精品教案
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精品教案

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精品教案
教材学情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旨在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有其内部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只会把事情弄糟。
通过研究,学生将理解这一道理。
教学目标】
1.研究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
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复述故事给父母听。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询问学生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列举已知的寓言故事。
2.引入本节课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3.解释“苗”“助”“长”的含义。
4.提问如果想让禾苗长得更快,学生们会采取什么方法。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读音读通句子,多读几遍难读的地方。
2.考察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3.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
1.请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了解农夫种禾苗后的心情。
2.指名一生读,询问他的心情。
3.学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并圈画表达农夫焦急的地方。
4.分享学生对“巴望”“天天”“总觉得”“十分焦急”等词的理解。
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3.能够理解、解释和运用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概括、归纳、判断等语言形式和语言技巧。
4.能够领会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将寓意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2.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3.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能够理解、解释和运用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概括、归纳、判断等语言形式和语言技巧。
3.能够领会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将寓意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三、教学难点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学法。
2.师生互动教学法。
3.小组合作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巧妙的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采用的导入方式包括:1.分享寓言故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2.播放寓言故事的动画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3.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寓言故事的知识和技能。
2. 学习环节(1) 理解和解释寓言故事的特点1.寓言故事是怎样的一种故事形式?2.寓言故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3.如何理解和解释寓言故事?(2) 掌握寓言故事中的语言形式和技巧1.寓言故事中经常使用对比、概括、归纳和判断等语言形式和技巧,你能分别举出一些例子吗?2.如何理解、运用和掌握这些语言形式和技巧?(3) 领会寓言故事的寓意1.寓言故事所表达的寓意是什么?2.寓言故事的寓意如何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3. 拓展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寓言故事的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作,编写自己的寓言故事。
2.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将寓言故事的寓意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3.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感知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其实该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精选篇1)教科书分析:1.课文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言组成,分别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修羊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人为了让秧苗长得快一点,而把秧苗拔高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小,语言浅白,道理易懂,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学习。
2.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相对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
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后练习题:“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体现了阅读理解——概括抽象的逻辑训练过程,是一个难点。
要做好任务分析,以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达标。
4.课后练习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不是要求掌握“赶紧”“焦急”两个词语的意思,而是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状语表情达意的效果,体会如何在句子中写具体些的表达要求。
5.课文只有一幅插图,而插图仅仅呈现《亡羊补牢》故事发生的一个具体情境,对借助插图阅读帮助不大,体现了向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过渡,因此,利用寓言故事的题目梳理故事的条理以了解故事内容,就成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6.课后选做题是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1.寓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白纸一张,在二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已经学习了《坐井观天》等三篇寓言,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范文(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范文(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范文篇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认知生字。
【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俺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
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俺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⑴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知?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⑴读准字音。
⑵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习,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⑴检查第一则: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⑵检查第二则: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三、送礼物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寓言焦急盼望喘气总算白费一大截⑵守株特兔窜出来撞树桩从此丢下锄头肥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俺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盼望焦急地自言自语终于一直筋疲力尽揠苗助长⑵忽然窜出来撞死又肥又大乐滋滋地从此丢下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俺会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范文(2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范文教材简说“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
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大家以前都听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再看两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二、识字写字1.识字指导。
(1)带词识字。
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
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2)动作模拟识字。
如,“喘”,作“喘气”状。
(3)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4)熟字加偏旁识字。
如,“桩、窜、锄”。
但要注意“窜( )”跟“串( )”、“锄( )”跟“助( )”读音的区别。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上的“隹( )”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
“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2)写美观“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
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
“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朗读感悟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
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寓言教案

二年级语文寓言教案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语文寓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8个。
积累词语8个。
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
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
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就是寓言。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
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
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二、学习《自相矛盾》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
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
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
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提醒:不是厂字头。
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2、学习课文内容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精品教案【教材学情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狐狸和乌鸦、狐狸和葡萄、狐假虎威、狼和小羊……)2.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齐读课题。
3.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什么意思?4.如果你想要禾苗长得快些,你会用什么方法呢?5.古时候的宋国有一个农夫,他为了让禾苗长大,就把禾苗稍稍往上拔高。
这里的”揠苗”就是——拔苗。
所以”揠苗助长”又叫——拔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1.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读好了吗?嗯,小朋友们读书的时候坐得非常神气。
而且读得也非常认真,真棒。
考考大家这些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啦?这边的小朋友开火车。
出示:宋国巴望焦急纳闷枯死揠苗助长筋疲力尽兴致勃勃开火车读,再齐读。
3.生字词语小朋友都读得不错,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呀?谁来读第(一)小节?这位……第一个举手,老师就请你来读。
其他同学听她能不能读正确流利。
4.相机评价。
三、精读课文1.现在我们的小朋友已经把课文基本上读通顺了。
这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
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2.指名一生读。
他的心情怎么样?(焦急)3.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4.交流。
点红“巴望”“天天”“总觉得”“十分焦急”等词中体会到的。
小朋友们真会读书。
巴望是什么意思呢?(非常希望、很盼望)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读词)那能不能把这个巴望换成盼望呢?为什么?出示对比句。
自己读一读,比较一下看。
(巴望更能描绘出农夫那种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读出他心情的急切。
天天:是呀,农夫是多么着急呀!他每天都去。
他今天去了吗?明天呢?烈日炎炎的时候呢?大雨倾盆的时候呢?是的,农夫天天去田里看禾苗。
你们听到农夫在跟禾苗说什么吗?小朋友们真厉害,从“天天”一词中能体会到这么多,那谁能来把你们体会到的通过朗读出来呢?指名读。
老师过渡,引读:可他总觉得(引读第二句)此时的农夫心里“十分焦急”。
下面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学生想象)咱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呢。
在书上描红写一个“焦”字。
注意写好这四点。
5.我们再来读这一段,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
(齐读)。
你觉得禾苗是真的一点也没有长高吗?(不是的,因为天天去看,我们的眼睛就看不出来了。
)为什么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心急)6.是呀,农夫太着急了,他急于求成。
于是他开始想办法了。
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拔苗) 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农夫不明白呀,他还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呢。
他一想到这个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点红“筋疲力尽”)此时的农夫累成什么样子的?(累得腰酸腿疼,全身没有力气,有气无力的,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
)带着你的理解读词。
再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我们再来看“疲”这个生字,是不是很容易记?它是病字头的。
(师板书病字头)所以疲的意思是就像是生病一样的劳累。
(板书完整的疲)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还要注意内外两撇的长短是不同的。
今天农夫可真是累坏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第二小节。
7.此时的农夫虽然筋疲力尽,但是他的心情怎么样呢?(生答:高兴)所以他(引读)回到家里后,他兴致勃勃地说;“……”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他很高兴?(点红:兴致勃勃)(紧挨着“疲”字,范写“勃”字,并用彩笔标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这个勃也是个生字,注意,这个勃字中的子最后这一笔横要变成提。
(指着板书问)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他以为禾苗能长高了,心里很高兴。
)8.谁能学着农夫的样子也来兴致勃勃地说一说呢?9.他可真得意呀!如果我们在读的时候加上一些手势,用手比划一下,一定会读得更好。
谁也想来读一读的?10.禾苗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长高了一大截吗?(不可能)对呀,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后也很纳闷,他心中会想什么呢?(怎么可能一下子长一大截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第二天,他赶忙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1.我们来试想一下,当农夫知道这个结果后,他会怎么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昨天明明都长高了,今天怎么都死了呢?)12.聪明的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能告诉农夫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把禾苗的根拔出来,它吸收不到营养就死啦。
)(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禾营养的,现在根都被你拔出来了,禾苗吸收不到养分就死了。
)13.出示:听了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农夫叹了一口气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原来拔苗不能让禾苗长得更快呀!以后我要吸取这个教训啊)14.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农夫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出示道理)读。
(贴卡片:急于求成适得其反)1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把这个道理牢牢地记在心间。
齐读全文。
四、拓展1.《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
听老师吟诵古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
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
一定能读懂许多。
(学生练读古文。
)2.你读懂了哪些呢?五、作业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
(展示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
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出示:推荐阅读的书目《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板书设计:揠苗助长急于求成适得其反【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一、新旧知识链接,首尾相呼应。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又会表达呢?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语言故事,告诉他们语言故事都很简单,但是我们却能从里面懂得一个道理。
通过“联系旧知导入--初读了解大意--品读感悟寓意--点明寓意拓展”的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揭示故事的寓意。
二、品词炼意,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帮助孩子们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
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住“巴望、天天、总觉得、十分焦急”等品味农夫的“急”,抓“一棵一棵、一直、筋疲力尽”体会农夫的“傻”,以及帮助禾苗的快快长大。
期间融入“焦”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农夫的着急、体会寓意。
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因为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如:农夫天天去看禾苗,但是禾苗却没有“长高”,他会说些什么?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农夫会说什么?你又会对农夫说什么?等等,在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己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1.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形式太单一,重点语句读的不够透彻,如:在体会农夫帮助禾苗长高时(第二小节部分),对农夫拔苗时的动作、神态没有抓好,学生理解的不够到位。
2.生字书写教学过于集中,可适当置于文本教学过程之中,音、形、义相结合,而且老师最好应该在黑板上直接板书,不要让学生看着课件,这样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