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5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

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纳粟赏行,遂受职名。

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

明年卒,年七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B. 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D. 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D. 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10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10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102021年高考白话文总温习之全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10?十、〔湖北宜昌高三调研题〕阅读下面一段白话文,完成效果。

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也。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

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

行台郎中郭秀甚相礼接,方欲荐之,会秀卒。

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惟有孟业,愿兼任之,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惟正与直,愿君自勉。

〞业惟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相酬。

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有方便耳。

今唤食肉,恐致敛,有损声名,所以仰违明教。

〞后未旬日,韶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

业寻被谮,出内行县事。

后神武书责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及韶代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

仁之后为西兖州,临别谓吏部郎中崔暹曰:〝贵州人士,惟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

〞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使刘西衮如此钦叹?〞业答曰:〝惟知自修也。

〞皇建二年,累迁东郡太守,以宽惠著名。

河清三年,敕人世养驴,催买甚切。

业曰:〝吾既为人父母,岂可坐看此急。

令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日有罪,吾自当之。

〞后为宪司所劾。

被摄之日,郡人皆泣而随之,迭相吊慰。

送业度关者,有数百人,至黎阳郡西,方得辞决,攀援号哭,悲动行路。

诣阙诉冤者非一人,敕乃放还。

郡中父老,扣河迎接。

业志守质素,不尚浮华。

为子结婚,为朝肺腑吒罗氏。

其子以荫得为平原王段孝先相府行从军,乃令作今世服饰绮襦纨裤。

吒罗家又恃姻娅,炫曜矜夸。

业知而不由,素望颇贬。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word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志康墓铭(宋)苏过熙宁初,先君通守钱塘,孙君介夫使其子志康贽所业以见,愿留授经于门下,时年未弱冠也。

先君嘉之,使与余长兄游。

既卒业归,自是走四方,为文章士。

以宣和二年九月十二日卒终于淮宁之私第。

其子虬泣血以告曰:“虬先人寡所合,仕才至尚书郎,自少至老,受国士知者莫如东坡公,不得公铭其墓,得公子铭之,亦庶几矣。

敢以外祖黄才叔所状行事来请。

”过惟志康父子于余家为世契,自龆龀辱与之游,曩又同宦于并门,知之最详,其敢以辞力不能为解?乃为泣而书之。

公讳勰,志康其字也,世为虔州感化人。

曾大父长孺,故任太子中舍,知浔州,祖父师房,故不仕;父立节即介夫也,终于桂州节度判官,赠朝散郎。

公赐进士第,授奉宁军节度推官,历冀州幕、郓州州学教授,用荐者改宣德郎,知舒州太和县;八宝恩及,累迁至朝散郎,赐五品服。

自湖外官满,从辟高阳、太原两路安抚司机宜文字,除知岳州,请宫祠,除提点崇福宫,归于陈。

公有田在陈,遂为终焉计。

明年乞骸骨,又明年乃以疾不起,享年七十。

公以文章名世,而循循然加不出诸口,未尝恃己以陵物。

贤愚少长,待之如一,称其善而掩其过。

在边之久,虽武夫悍卒,皆心服其诚而为之尽最。

后守岳阳,政亦可观。

岳阳尝经火灾,谯门两砚鞠为灰烬。

公至之数月,登城叹曰:“昔岳阳楼观以伟丽闻天下,今乃没于丘墟草棘间,不能复前人之迹,守臣罪也。

”父老闻之,欣然有请曰:“岳人怀此久矣,非我贤守,谁当任之?有无惟所命。

”公得朝廷所赐度牒,与虞人所献山林巨植,聚集工匠而鼎新之,不逾年,壮峙如昔。

州人扶老携幼来观,有自数百里至者,皆叹曰:“孙公不扰吾民,不鞭一人而所立如斯,召父之甘棠不在是耶?”故去郡之日,人挽留之不得出郊,又维其舟,使不得去者累日。

平生无嗜好,老不废书,如饥渴然。

善作古篆,秦汉而下不取也。

娶黄氏。

公晚得痹疾,黄夫人躬治药石,相其饮食卧起,经纪家事,不以毫发累其胸中者二年。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10-word文档资料

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10-word文档资料

2019年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102019年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10?十、(湖北宜昌高三调研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业字敬业,钜鹿安国人也。

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

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业,拒而不受。

行台郎中郭秀甚相礼接,方欲荐之,会秀卒。

魏彭城王韶,齐神武之婿也,拜定州刺史,除业为典签。

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惟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惟正与直,愿君自勉。

”业惟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相酬。

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

”对曰:“业为典签,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今唤食肉,恐致敛,有损声名,所以仰违明教。

”后未旬日,韶左右王四德、董惟金并以马死托肉,为长史裴英起密启,神武有书与韶,大致诮让。

业寻被谮,出外行县事。

后神武书责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乃令出外也!”及韶代下,业亦随还,赠送一无所受。

仁之后为西兖州,临别谓吏部郎中崔暹曰:“贵州人士,惟有孟业,铨举之次,不可忘也。

”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使刘西衮如此钦叹?”业答曰:“惟知自修也。

”皇建二年,累迁东郡太守,以宽惠著名。

河清三年,敕人间养驴,催买甚切。

业曰:“吾既为人父母,岂可坐看此急。

令宜权出库钱,贷人取办,后日有罪,吾自当之。

”后为宪司所劾。

被摄之日,郡人皆泣而随之,迭相吊慰。

送业度关者,有数百人,至黎阳郡西,方得辞决,攀援号哭,悲动行路。

诣阙诉冤者非一人,敕乃放还。

郡中父老,扣河迎接。

业志守质素,不尚浮华。

为子结婚,为朝肺腑吒罗氏。

其子以荫得为平原王段孝先相府行参军,乃令作今世服饰绮襦纨裤。

吒罗家又恃姻娅,炫曜矜夸。

业知而不禁,素望颇贬。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强化测评五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强化测评五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强化测评(五)文言文阅读(45分钟 44分)一、(2012·山师附中打靶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予少以进士游京师。

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其橐①,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②,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注】①胠(qū):打开;橐(tuó):袋子。

②崛峍(lù):高峻陡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一:统一B.往往伏.而不出伏:埋伏C.庶几狎.而得之狎:亲近而且态度随便D.无所合,困.而归困:困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①然喜为歌诗以.自娱②以.勇气闻于诸侯C.①东之.济、郓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①其胸中浩然.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3分)()①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②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③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⑤独其诗可行于世⑥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的人,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

甫冠举乡试。

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不应会试者再。

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

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

入为刑部员外郎。

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

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

寻改南京尚宝卿。

召为太仆少卿。

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

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

以荐起故官。

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

母忧归服未阕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讳言建储徳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

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

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

”帝不许。

德又言:“《会典》礁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

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

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

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

德遏事侃侃,藏制诸宗藩尤有执。

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

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

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

赴者五千人。

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

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

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B.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C.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D.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
案详解、参考译文)5
2019年高考文言文总复习之整体阅读(附答案详解、参考译文)5?
五、(15-16年广东惠州一中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

云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①,日诵九纸。

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

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竞陵王萧)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

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

”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

’”文惠太子尝幸东田观获稻,云时从。

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

”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文惠改容谢之。

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曰:“不谓今日复见谠言。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

少与领军长史王畡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畡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

移尸自门入,躬自营唅,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

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
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

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武帝九锡②之出,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

文伯曰:“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政恐二年不复可救。

”云曰:“朝闻夕死,而况二年。

”文伯乃下火而壮③焉,重衣以覆之。

有顷,汗流于背即起。

二年果卒。

(节选自《南史?范云传》)
[注]:①《毛诗》:指现今通行的《诗经》。

②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

③壮:中医艾炙,一灼称一壮。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郡殷琰名知人知:了解;识别
B.时人每疑其宿构宿:文中为“预先”之意
C.方今弼汝弼:辅助
D.文惠改容谢之谢:道歉
答案及解析:D。

结合上下文意,此处是范云随文惠太子时的劝谏,太子对他的忠言表示感谢,因此处太子也并无过错,所以不能译为“道歉”。

应为“谢,感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政当流之②政恐二年不复可救
B.①闻范云谄事汝②事寡嫂尽礼
C.①性颇激厉,少威重②士或以此少之
D.①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②子良为云求禄
答案及解析:B(事,事奉。

A①名作状,按政令;②通“正”,只,仅;C①缺少,②轻视,看不起;D①担任,②替)3.下列加点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
B.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
C.有所是非,形于造次
D.无一时一事不适耳目之观
答案及解析:D。

D项中的“耳目”是偏义复词,因后面是“观”侧重在“目”;其它三项或并列或对举都各有所指。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句是
A.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范云天生机智敏锐,很有见识,善于作文章
B.日“公辅才也”——说“(这孩子)是三公等辅佐大臣的人才啊”
C.不意范云乃尔——想不到范云竟然如此
D.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爱讲气节,崇尚(行动)不同于常人,专门在人有急难
之时快速地加以救助
答案及解析:A(“识具”,两个词:识,见地;具,才具,才能。


5.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体现范云“有识具”的一
项是
①帝索视之,言皆切至
②三时之务……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③不谓今日复见谠言
④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⑤躬自营唅,招复如礼
⑤朝闻夕死,而况二年
A.①⑤B.②⑥C.①②D.③④
答案及解析:C(①、②分别从侧面、正面体现。

③是萧缅对范云“识具”的赞扬;④是尊重寡嫂的行动;⑤是助人的行动;⑥是助武帝的急切心情。

这些都不是“识具”本身)
6,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范云从小就用功读书,每天能将九页《毛诗》读熟到能够背诵的程度。

B.范云因为箴谏朝政有功,被授尚书殿中郎,齐武帝将下命令要范云弼子良。

C.范云在选择官员时,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满门宾客的提问,处理神速,应答如流,时人个个佩服。

D.范云在武帝即将称帝时突然发病中风,为了助武帝成功,宁愿只活两年,请求医生为他快速治病。

答案及解析:D(A将“诵”说成背诵;B将授官与“箴谏”挂钩,将“方今”解作“将要下命令”;C将“居选官”解作“选择官员”,
对文件和宾客的解说更是望文生义。

这些都与原文不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