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培训讲学
低应变检测省培训

h
17
三 仪器设备
传感器:
将非电量转化为电量,指标:灵敏度,线性度,频响,迟滞, 重复性等
一般采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坚固、频带宽、稳
定性好、适应场合广
h
18
三 仪器设备
激振设备:
➢ 瞬态激振设备:手锤和力棒
➢
脉冲宽窄:锤越重,锤头或锤垫材料越软,力脉冲作用时 间越长,表现为宽脉冲,反之则为窄脉冲。
电压波动、电磁干扰、振动冲击等)
h
16
三 仪器设备
动测仪:
应在《基桩动测仪》JG/T3055- 1999 2级标准以上:
采样频率:≥20kHz A/D转换:≥12位 采样点数:≥1024 频率响应:3~3000Hz内幅频误
差≤±5%, 2~5000Hz内幅频误 差≤±10% 幅值非线性: ≤5% 传感器安装谐振频率:≥10kHz
h
5
一 低应变概念
桩身完整性: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
②桩身材料密实性
③桩身材料连续性。
桩身缺陷: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
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夹泥(杂物)、 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桩身缺陷指标:位置、类型(性质)和程度。
h
6
一 低应变概念
低强度桩:
在复合地基中,采用刚性桩或半刚性桩设计的桩身强度为8~ 15MPa的有粘结强度增强体成为低强度桩。(《建筑地基检 测技术规程》DBJ/T13-论基础
公式1 E=ρC2 公式2 Z=EA/C = ρC A 公式3 F=±Z v 公式4 v=±c ε
v:质点运动速度,注意和c不同 c:波速 ρ:密度 A:截面积 E:弹性模量 Z:声阻抗 F:截面力 ε:应变 ±:对应下、上行波
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桩检测培训课件

传感器 安装
使传感器与桩头粘合在一起,要求越紧越好
现场检测技术
检测流程
程序设置
在开始检测之前必须根据不同桩 的情况对程序进行设置,下面给 出一个例子来学习整个的检测过 程的软件操作,注意:以下只讲 解了在检测过程中常用的功能, 其他功能及程序中出现的参数请 仔细阅读软件操作说明书,这里 不一一详细说明。
点击打印后出的打印信息预览界面
现场检测技术
打印确 定后出 来的打 印提示, 当分析 完四根 桩的波 形后并 都打印 确定后 打印机 才开始 输出
检测流程 波形分析
现场检测技术
选择打印的内 容和输出方式
检测流程 波形分析
指定每页打 印几个波形
打印输出格式由设置界面中打 印信息栏和打印高级设置决定
现场检测技术
扩径 反射, 与入 射波 反相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扩径 反射, 与入 射波 反相
应力波在波阻抗增大桩中的传播
T V
桩底 反射, 与入 射波 同相
桩 扩L 径
缩径 反射, 与入 射波 同相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T1 T2
V
T3 T4
T
L1
L
L2
整桩平均波速C:
C=2L÷(T4-T1)
扩径位置L1:
L1=C×(T2-T1)÷2
预设桩长 预设波速: C25:3300 C30:3600 C35:3800 C20:3000
单击进入主 操作界面
桩长=12米;混凝土标号:C30;桩径:1米 用速度传感器进行检测
现场检测技术
检测流程
手锤锤击
手锤垂直与桩面,锤击点平 整,锤击干脆,形成单扰动
现场检测技术
检测流程
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和声波透射完整性检测的工作原理及方法浅析

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和声波透射完整性检测的⼯作原理及⽅法浅析低应变完整眭检测和声波透射完整性检测的⼯作原理及⽅法浅析杨晓伟(天津市铁路集团⼯程有限公司,天津市300060)⼯程技术l}l氧要】钻孔灌注桩的低应变完垫}⽣检测和声波透射完垫}⽣检测是近牟来市政、公路⼯程中桥粱桩a I硷测的常⽤⽅法。
下⾯,我就两种检测⽅法的⼯作⽅法及原理。
做⼀个简单的描述。
饫篑枣词低应变完垫建检测;声波透射完垫胜检测1低应变完整性检测1.1检测原理由于桩长L远⼤于桩径D,可将嵌⼊⼟中的桩视作阻尼介质中上端⾃由、下端弹性固结的弹性仟件。
若在桩顶施加激励,就会产⽣沿桩⾝向下传播的弹性波。
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波阻抗变化界⾯(桩底或断裂、夹泥、扩径等桩间变化界⾯)时,将产⽣反射波。
反射波被置于桩项的传感器接收,并被数据采集记录系统采集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反射波的特征,可得有关桩⾝完整性的信息。
设桩底反射波出现时间为T,则在已知桩长L的情况下可求得桩⾝的弹性波速为V=2×L⼚『:若缺陷反射出现时间为T1,则可由下式求得缺陷部位⾄桩顶的距离L1=T1X V/2,缺陷的性质则根据反射波的极性、波幅持征、场地⼟层变化情况及施⼯记录综合判定。
聊场榆测仪器设备配置不意图1.2检测⽅法1)检测前对仪器设备进⾏检查,性能正常⽅能使⽤。
2)清除被测桩桩头的泥浆,使被测桩表⾯湔吉。
3)基桩检测时进⾏激振⽅式和接受条件的选择试验,确定最佳激振⽅式和接受条件。
4)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0都位,传感器安装时,⾸先在离中⼼2/3R(R为桩半径)的对称位置和中⼼磨出三个平⾯,以稳固安装传感器。
传感器在桩顶所粘贴的混凝⼟⾯必须能够代表混疑⼟的强度,对于有疑义的桩可安置两个或多个传感器。
5)当随机⼲扰较⼤时,采⽤信号增强⽅式,进⾏多次重复激振与接受。
6)提⾼检测的分辨率,使⽤⼩能量激振,并使⽤⾼截⽌频率的传感器和放⼤器。
7)判别桩⾝浅部缺陷,同时采⽤横向激振和⽔平速度传感器接收,进⾏辅助判定。
低应变检测省培训共57页文档

一 低应变概念
时域分析法
低应变分 析方法
频域分析法
瞬态时域分析法 (反射波法)
瞬态频域分析法 瞬态机械阻抗法
机械阻抗法
稳态机械阻抗法
一 低应变概念
低应变桩身应变量:
一般小于0.01‰,桩-土系统处于弹性状态 。
一 低应变概念
桩身完整性: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
②桩身材料密实性
③桩身材料连续性。
二 理论基础
a=1,则不存在突变,也无反射波。 a>1时,相当于扩径,为反相反射。 a<1时,相当于缩径,为同相反射。 a为无穷大,相当于固定端,反射波使固定端处力值加倍,
速度为零。 a为0,相当于自由端,反射波使自由端处速度值加倍,
力值为零。
二 理论基础
低应变法适用性: 1 受检桩的长细比、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
20%,不少于5根。 ➢ E)《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J/T13-146-2019,复合
地基竖向增强体10%,不少于10根,柱下承台不少于1根。
四 现场检测
桩身缺陷: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
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夹泥(杂物)、 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桩身缺陷指标:位置、类型(性质)和程度。
一 低应变概念
低强度桩:
在复合地基中,采用刚性桩或半刚性桩设计的桩身强度为8~ 15MPa的有粘结强度增强体成为低强度桩。(《建筑地基检 测技术规程》DBJ/T13-146-2019)
理论基础是一维波动理论
σ
x
dx
σ+ dx x u
2u x2
1 c2
2u t2
二 理论基础
Z1 Va ↓ Vb ↑ Fa ↓ Fb ↑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培训讲学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一、低应变动测原理1、低应变反射波法源于应力波理论,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使桩中产生应力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界面(如桩底、断裂或离析、夹泥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通过对反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来判断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2、桩判定标准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以下简称《规范》)中,桩身完整性定义为: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桩身缺陷定义为: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注意,桩身完整性不是严格的定量指标,对不同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具体的判定特征各异,但为了便于采用,应有一个统—的分类标准。
所以,桩身完整性类别是按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类的:I类--- 桩身完整。
U类一一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发挥。
川类一一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一般应采用其他方法验证其可用性,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复核或补强处理。
w类一一桩身存在严重缺陷,一般应进行补强处理。
二、低应变动力测桩法的分类低应变动力测桩以所采用的激振方式及所观测的振动响应的不同分为两类,即瞬态法和稳态法。
(一)、瞬态法所谓瞬态法就是采用激振方式并观测橇的瞬态振动响应的方法,是对桩顶面施以轴向瞬时冲击力或施以一冲量来激发桩的振动的方式,就是桩在瞬时冲击力或冲量的作用下,桩的振动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振动时间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S。
根据冲量的大小和可控制程度可分为:1、人工锤击法。
这种激振方式是最简单、方便的,但这种人工锤击方式的冲量是随机的和不能较准确控制的,并且也不是完全轴向的,因而在观测振动响应时,重复性有进较差。
低应变动测原理2讲解

RF>0 即入射波与反射波性质相同,为压力波
极端情况:固定桩端处:Z2=∞:RV= -1 RF= 1
4
结合桩身阻抗变化界面处的连续条件得位移,速度和力的平 衡方程:得:
透射系数IF和IV
IF
FT FI
2Z2 Z2 Z1
=0 自由端(Z2=0) =2 固定端(Z2=∞)
1
二、用反射波的相位判断桩身阻抗变化 答:由波动方程的波动解: u(z,t) f(zct) g(zct)
用脚码I、R、T分别表示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
入射下行波满足: FI=-VIZ1 反射上行波满足: FR=VRZ1 透射下行波满足: FT=-VTZ2
由桩身阻抗变化界面处的连续条件得 位移、速度方程和力的平衡方程: 位移:u1=u2 uI+uR=uT 速度:V1=V2 VI+VR=VT
当入射波为压力波时,沿桩身遇有缩颈,断裂,砼离析和夹
泥等阻抗变小时(Z2<Z1),Rv>0 即入射波与反射波同相位
RF<0 即入射波与反射波性质相反,为拉伸波
极端情况:自由桩端处: Z2=0: Rv= 1 RF= -1
IF=0 IV=2
3
结合桩身阻抗变化界面处的连续条件得位移,速度和力的平 衡方程:得:
20<L<30m =2.0~3.0ms
L>30m =3.0~4.0ms 如要做频谱分析,脉冲宽度则掌握在使频谱图上出现2~3
阶谐振频率,这样才能得两个频差。
力: F1=F2 FI+FR=FT
2
结合桩身阻抗变化界面处的连续条件得位移,速度和力的平 衡方程:得:
反射系数RF和RV
低应变专题知识讲座

缩径
旳传播 T
反射,
V
与入
射波
同相
桩 缩L 径
扩径 反射, 与入 射波 反相
桩 底 反 射
第一应章 基力本波概念在及检波测原阻理 抗应力增波在大桩桩中旳中传播 旳传播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检测原理 应力波在桩中旳传播
应力波在波阻抗增大桩中
旳传播
V
T
桩 截 面L 增 大 并 嵌 岩
黄油往往达不到好旳耦合效果。在桩头滴少许502胶,再将指头大小 、粘性很好旳橡皮泥压入桩面,然后再将加速度计旋入橡皮泥,这 么耦合就会好些。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疑问解答
Q:脉冲频率或滤波频率较低队浅部缺陷判断有无影响?
A:当桩身浅部有缺陷,其反射波旳频率较高。若桩身深部也存
在缺陷,其反射波在桩端面反后经浅部缺陷处又会产生反射。当脉 冲频率或滤波频率较时,高频反射波部分会丢失,造成实测信号矢 真,可能造成误判。所以提议尽量用高频信号来测桩,当遇到长桩 时请用高频、低频相结合测试。
桩侧土影响
桩在土中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桩侧土影响
➢土层磨阻对桩底反射有衰减
➢土层变化相应力波有影响
硬土层变为软土层与缩颈信号相同 软土层变为硬土层与扩颈信号相同
处理方案:
1. 利用指数放大 2. 了解土层参数(或地质资料)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疑问解答
Q:加速度计与桩面用什么措施耦合很好?
A:因为桩面凹凸不平,且有砂石,再加上电缆线旳拉作用,用
第三章 现场测试技术
疑问解答
Q:当检测信号是低频振荡衰减信号时,是何影响?
A:当传感器安装正常时,检测信号呈低频振荡有可能:(1)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一、低应变动测原理1、低应变反射波法源于应力波理论,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使桩中产生应力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界面(如桩底、断裂或离析、夹泥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通过对反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来判断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2、桩判定标准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以下简称《规范》)中,桩身完整性定义为: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桩身缺陷定义为: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注意,桩身完整性不是严格的定量指标,对不同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具体的判定特征各异,但为了便于采用,应有一个统—的分类标准。
所以,桩身完整性类别是按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类的:Ⅰ类——桩身完整。
Ⅱ类——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发挥。
Ⅲ类——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一般应采用其他方法验证其可用性,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复核或补强处理。
Ⅳ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般应进行补强处理。
二、低应变动力测桩法的分类低应变动力测桩以所采用的激振方式及所观测的振动响应的不同分为两类,即瞬态法和稳态法。
(一)、瞬态法所谓瞬态法就是采用激振方式并观测橇的瞬态振动响应的方法,是对桩顶面施以轴向瞬时冲击力或施以一冲量来激发桩的振动的方式,就是桩在瞬时冲击力或冲量的作用下,桩的振动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振动时间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S。
根据冲量的大小和可控制程度可分为:1、人工锤击法。
这种激振方式是最简单、方便的,但这种人工锤击方式的冲量是随机的和不能较准确控制的,并且也不是完全轴向的,因而在观测振动响应时,重复性有进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
一、低应变动测原理
1、低应变反射波法源于应力波理论,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使桩中产生应力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界面(如桩底、断裂或离析、夹泥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通过对反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来判断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2、桩判定标准
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以下简称《规范》)中,桩身完整性定义为: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桩身缺陷定义为: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注意,桩身完整性不是严格的定量指标,对不同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具体的判定特征各异,但为了便于采用,应有一个统—的分类标准。
所以,桩身完整性类别是按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类的:
I类--- 桩身完整。
U类一一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发挥。
川类一一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一般应采用其他方法验证其可用性,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复核或补强处理。
w类一一桩身存在严重缺陷,一般应进行补强处理。
二、低应变动力测桩法的分类
低应变动力测桩以所采用的激振方式及所观测的振动响应的不同分为两类,即瞬态法和稳态法。
(一)、瞬态法所谓瞬态法就是采用激振方式并观测橇的瞬态振动响应的方法,是对桩顶面施以轴向瞬时冲击力或施以一冲量来激发桩的振动的方式,就是桩在瞬时冲击力或冲量的作用下,桩的振动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振动时间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S。
根据冲量的大小和可控制程度可分为:
1、人工锤击法。
这种激振方式是最简单、方便的,但这种人工锤击方式的冲量是随机的和不能较准确控制的,并且也不是完全轴向的,因而在观测振动响应时,重复性有进较差。
2、自由落锤冲击法。
这种激振方式是用一个已知重量短柱或球形锤,自桩顶面一定高度处自由下落冲击桩顶面来激发桩的振动,这种冲击力不但能保证沿桩轴方向,而且冲量大小和冲击点位都是可控的,因此是一种比较好的的瞬态激振方式。
3、水电效应冲击法。
这种激振方式是在桩顶面设置盛有水的刚性容器,水中放置两个极性相反、有一定距离的电极,在接通电源的瞬间,两电极间发生脉冲放电形成一个脉冲力作用,通过水传递到桩顶面。
比较适应于截面较大的桩。
(二)稳态法
就是用用稳态激振方式并观测桩的稳态振动响应的方法,是对桩顶面施以一个幅值恒定的轴向诣振力来激发桩的振动的方式,实现这种激振方式一般采用电磁激振器,桩在诣振力的作作下做强迫振动,当诣振力的频率与桩的阻尼自振频率相等时,便会引起桩的共振作用,这种动测方法正是利用了共振特性,所以又可将这种动测方法称为“共振法” 。
这里我们主要简单说一下瞬态法。
1、瞬态法数学模型假定桩是一维弹性杆, 在桩顶利用手锤(或力棒)施加一脉冲力 F ( T)后, 激发一应力波沿桩身传播, 遇到波阻抗变化处产生反射波, 根据波动理论和弹性波在桩身内沿轴向传播的基本规律, 振动速度可以表达为:
式中:VR为反射波的速度量;V1为入射波的速度量;p为桩自身质量密度;C为波速;A为桩的横截面积;N为桩身完整性系数
(1)当N > 1 , p 1 C1A1 >p 2 C2A2 , 此时, 反射波VR与入射波V1同相位。
例如:桩身存在离析(即pj、C J)、缩径(即A J)、夹泥缺陷(即pj)或嵌岩桩底沉渣过厚(A变化),以及摩擦桩桩底反射都会出现反射波VR 与入射波V1 同相位的情况。
(2)当N < 1 , p 1 C1A1 <p 2 C2A2 , 此时, 反射波VR 与入射波V1 反相位。
例如:扩径、端承桩桩底反射波形都属于此类型。
若假定 C 已知, 从实测的反射波曲线可以计算出桩长或缺陷位
C为波速;TR为反射时间2、低应变检测示意图
手谭
记录仪////////// 777777777
3、低应变理论波形曲线
2)扩径桩波形曲线
在桩身扩径处有P 1 = p 2, c1= C2,A 1< A 2,因此其反射系数R < 0,故
扩径处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如图4所示).根据平均纵波波速和反射波走时差
t ',可以估算扩径的位置L ',即有L ' = ct ' ? 2.
时问/ms
3)缩径桩波形曲线
在桩身缩径处有P 1 = p 2, c仁C2,A 1> A 2,因此其反射系数R < 0,故
缩径处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如图6所示).同样根据平均纵波波速c和反射波走时差t ',可以估算缩径的位置L ',即有L ' = ct ' ? 2
4)断桩波形曲线
在桩身断裂处,其反射系数R = 1,即在桩身断裂处发生全反射,这时往往可以见到多次反射波,桩底反射信号很难见到。
4、实际工程中低应变波形曲线
实际施工中桩身材料不是非常均匀一致的,因此实际波形曲线没有理论曲
线归整,也就是平直段不完全是一条直线1)、完整桩实测波形曲线
>si«
2 3 4 5
2)、扩径桩实测波形曲线
3)、缩径桩实测量波形曲线
fiEK/m
4)、离析桩实测曲线
在桩身离析和胶结不良处有P 1 = p 2 , c 仁c2, A1 = A 2,其反射系数R > 0,故反射波与入射波理论上应该同相,但由于波速发生改变,使得波的频率也 发生变化,其高频成分衰减较快,使得波形变得平坦(如图所示).至于是由离析 还是胶结不良引起的,则要结合施工时的情况和地质报告等辅助资料来加以区 分。
0 I 2 3 4 5 6 7 8 9 10 II ttlfe/m 5)、断桩实测波形曲线
6)、嵌岩桩实测波形曲线is
6為
K 5ffi - 4 3 2 u.v &b u 0.00 L25 2,50 3.75 5.00
间/ms
对嵌岩桩,如果桩底没有浮渣或浮渣比较少,桩和基岩接触良好,则桩底反射信号不明显,但经过指数放大等技术处理,有时可以见到一反相反射信号如果桩底浮渣较多,有时可以看到一同相反射波出现,由于浮渣对波的吸收较强,有时也很难见到反射信号(如图)
| —丨」」i 上
0.0 L2 2.4 ”4* 6.0
| 时间伽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II
桩长加
5、检测中注意事项
1)激振问题
激振脉冲波的频率大约在300〜1 500 Hz左右.不同的桩长和桩型,其激振的频率不一样,一般60 m左右的摩擦桩或30 m左右的摩擦端承桩,脉冲波的主频在300〜500 Hz左右;10〜20m的短桩,脉冲波的主频在500〜1 000 Hz 左右;小于10 m的短桩,脉冲波主频可高至1 000〜1 500 Hz.
激振时另外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激振的能量要适中,并不是能量越大越好.对于硬地层,由于桩身内脉冲波能量扩散较多,其所需的激振能量应稍微大一些.此外,激振时要干脆、利索,不要拖泥带水,最好是由有经验的人专门激振。
2)传感器与粘结剂的选择
传感器是基桩检测的“眼睛”,它的频响特性、阻尼大小、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等对实测波形的影响非常大.反射波法对传感器有特殊的要求,由于传感器处于激振点附近,很强的激振信号要不畸变的接收下来,同时又要把传播几十米长距离后反射回来的波加以接收转换成电信号,因此传感器的量程范围和动态范围要足够
宽, 且要有较高的灵敏度. 在强烈的激振下, 其余振要短, 这就要求它有良好的阻尼特性. 。
在传感器性能较好的情况下, 必须选择好粘结剂, 使传感器与基桩得到较好的耦合. 目前常用的粘结剂有石膏粉、橡皮泥、蛇皮膏、黄油等, 此外, 有些检测人员还使用咀嚼后的口香糖作为粘结剂. 在这些粘结剂中, 石膏粉粘结的耦合频率较高, 而后几种的耦合频率较低. 应该注意的是, 当桩头较湿时, 采用橡皮泥和蛇皮膏作为粘结剂其粘结的效果不是很好, 此时最好用石膏粉。
3)、桩头的处理
灌注桩的桩头往往有一层浮浆, 特别是人工挖孔灌注桩, 由于桩头一般低于地面, 成桩后经沉淀作用, 会使桩身上部出现一层较厚的浮浆, 这使得在用小锤激振时能量不够集中, 发散较快, 激振的脉冲波频较低, 影响检测效果, 因此在检测时必须将浮浆打掉, 同时保持桩头平整.
此外, 预制桩在贯入过程中桩头可能产生破损, 灌注桩在破除浮浆时也可使桩头产生破碎, 这将使弹性波能量快速衰减, 严重时使激发的脉冲波不规则, 严重影响检测效果, 甚至造成误判现象. 因此, 我们在检测时要注意桩头情况.
4)、辅助资料的收集
在进行桩基检测时应该注意辅助资料的收集, 结合辅助资料来分析桩身的缺陷类型. 这些辅助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灌注桩的成孔工艺、成桩机具和工艺以及桩基施工记录等. 根据这些辅助资料, 可以分析可能出现哪些缺陷, 甚至缺陷出现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