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应急预案修订稿
高原反应专项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高原反应,保障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高原反应预防和应对工作。
三、高原反应的定义高原反应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人体因缺氧、低气压、紫外线辐射等因素引起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失眠、乏力等症状。
四、组织机构成立高原反应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高原反应预防和应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1. 指挥长:负责全面协调、指挥高原反应预防和应对工作。
2. 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工作,负责日常协调和监督。
3. 成员:包括医疗专家、安全员、后勤保障人员等。
五、预防和应对措施1. 人员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高原反应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2. 体检与筛选对进入高原地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筛选出不适合高原环境作业的人员。
3. 适应期新进入高原地区的工作人员需进行适应期,逐渐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4. 饮食调整提倡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
5. 药物预防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高原反应药物,如红景天、肌苷等。
6. 休息与调整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7. 紧急救援1)发生高原反应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吸氧、调整体位等。
2)病情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接受治疗。
3)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心理负担。
六、应急响应流程1. 发现高原反应病例,立即上报指挥部。
2. 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3. 医疗专家对病例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4. 后勤保障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5. 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工作。
七、总结与评估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对高原反应预防和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高原反应。
八、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原区段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高原区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突发事件。
为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有效地应对高原区段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 加强应急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高原区段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救援组、医疗组、交通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职能机构。
3. 各职能机构职责如下:(1)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3)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包括搜救、抢险、排险等。
(4)医疗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救护工作。
(5)交通保障组:负责现场交通指挥、车辆调度和保障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生活保障和通讯保障工作。
四、应急响应1. 紧急响应(1)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指挥部立即启动紧急响应,通知各职能机构迅速到位。
(2)现场指挥部根据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实施救援工作。
(3)救援组迅速展开救援行动,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2. 紧急处置(1)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现场安全。
(2)及时疏散周边群众,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 后续处置(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对受伤人员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3)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
五、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帐篷、急救设备等。
2. 人员保障: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
3. 通讯保障:确保应急救援通讯畅通,便于指挥调度。
4.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下,由于氧气压力降低和空气中含氧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
在高原地区,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如登山、徒步、探险等户外活动中,面临高原反应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高原反应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参与户外活动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高原反应简介高原反应是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高原反应。
轻度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部不适、气促、心悸等,中度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等,重度高原反应症状包括严重头痛、肺水肿、脑水肿等。
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和程度对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二、高原反应应急预案1. 前期准备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参与者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海拔情况、气象预报等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如药物预防等。
2. 适应期初次到达高海拔地区,应给予充足的适应时间。
通常情况下,建议在海拔3000米以下逗留1-3天,使身体逐渐适应缺氧环境,减少发生高原反应的风险。
3. 监测与识别团队中应设立一名专职监测员,负责监测每位成员的身体状况。
成员需通过定期测量血氧饱和度和脉搏,及时了解成员身体适应情况,发现异常即刻采取措施。
4. 应急处理如果有成员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a. 停止前进,休息片刻,维持平稳姿势,避免过度运动。
b. 补充液体,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
c. 给患者吸氧,提供纯氧或使用高原用氧器材,以提高氧气供应。
d. 如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应立即下撤至海拔较低的地方。
e. 处理紧急情况,如休克、脑水肿等,应立即实施紧急救援措施,并通知当地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5. 拟定撤离计划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撤离计划,并确保所有成员都清楚了解。
撤离计划应包括撤退路线、紧急联系人等信息,以应对突发状况。
6. 队员安全教育所有参与户外活动的队员应接受医学安全教育,了解高原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方案

一、背景高原反应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生理反应,是由于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导致人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为保障进入高原地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高原反应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应急预案的执行。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高原反应相关信息,制定具体应对措施。
3. 建立应急队伍,包括医疗救护队、运输保障队、通讯保障队等。
四、应急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高原反应知识普及,提高进入高原地区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2)进入高原地区前,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3)进入高原地区时,携带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氧气袋、抗高原反应药物、急救药品等。
2. 应急响应(1)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2)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轻度高原反应:服用抗高原反应药物,如红景天、肌苷口服液等,同时补充水分和能量。
b. 中度高原反应: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吸氧治疗,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c. 严重高原反应:立即送医救治,途中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3. 应急物资保障(1)确保氧气袋、抗高原反应药物、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充足。
(2)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医疗救治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4. 通讯保障(1)确保应急队伍通讯设备正常使用,实现信息畅通。
(2)建立应急通讯联络机制,确保应急响应过程中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五、应急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高原反应。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高原病应急预案

高原病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在高原地区可能发生的高原病,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高原地区进行工作、旅游、探险等活动的人员。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高原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2、快速反应:一旦发生高原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3、协同作战: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高原病事件。
二、高原病的基本知识(一)高原病的定义高原病是指人体在高原环境下,由于缺氧、低气压、寒冷、干燥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
(二)高原病的分类1、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2、慢性高原病如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
(三)高原病的症状1、急性高原反应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
2、高原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发绀等。
3、高原脑水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神志不清、抽搐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高原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高原病应急处置工作。
(二)医疗救援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对高原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三)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医疗设备、药品、食品、饮用水等物资保障。
(四)通讯联络组负责与外界保持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协调救援工作。
四、预防措施(一)健康教育在进入高原地区前,对人员进行高原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告知注意事项。
(二)身体检查对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患有心肺疾病等不适合高原环境的人员。
(三)适应性训练提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合理安排行程逐渐升高海拔,避免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
五、应急响应(一)病情报告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高原病症状,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二)现场急救医疗救援组迅速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急救处理。
高原反应处置预案模板范文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高原反应,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在高原地区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高原反应的情况。
三、高原反应的定义高原反应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降低、氧气含量减少,人体生理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2. 医疗救援组负责高原反应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医疗救治、心理疏导等。
3. 应急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和分发,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
4. 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收集、汇总和上报高原反应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5. 宣传教育组负责高原反应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预防措施1. 人员选拔在高原地区开展工作前,对参与人员进行全面体检,确保身体状况符合要求。
2. 适应性训练对参与人员开展高原适应性训练,提高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
3. 药物预防根据医生建议,对有高原反应史的人员提前服用预防药物。
4. 休息与饮食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要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六、应急处置程序1. 发现高原反应患者(1)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向医疗救援组报告,说明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症状。
(2)医疗救援组迅速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2. 初步救治(1)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
(2)给予吸氧、保暖、心理疏导等措施。
3. 后续救治(1)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联系附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2)确保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
4. 信息报送(1)及时向预案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报告高原反应情况。
(2)汇总高原反应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七、预案实施与监督1. 预案实施(1)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预案的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积极开展工作,确保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应对。
高原反应处置预案模板

一、预案概述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处置高原反应,保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针对高原反应的预防和处置。
3. 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二、高原反应预防措施1. 人员培训(1)对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进行高原反应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培训内容包括高原反应的症状、预防和应对措施等。
2. 适应措施(1)提前到达高原地区,逐步增加海拔高度,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
(2)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3. 药物预防(1)根据医生建议,提前服用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如高原安、红景天胶囊等。
(2)在高原地区,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止痛药、感冒药、高原反应药物等。
三、高原反应处置措施1. 轻度高原反应(1)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活动。
(2)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服用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如高原安、红景天胶囊等。
(4)如症状无缓解,及时就医。
2. 中度高原反应(1)吸氧治疗,缓解缺氧症状。
(2)保持充足休息,减少体力活动。
(3)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4)如症状无缓解,及时就医。
3. 重度高原反应(1)立即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2)根据医生建议,采取药物治疗,如利尿、降压等。
(3)迅速将患者转移到海拔较低的地区。
(4)如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立即进行抢救,同时通知上级部门。
四、高原反应应急响应1. 信息报告(1)发生高原反应事件时,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处置措施等。
2. 应急处置(1)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组织救援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
(3)对受影响区域进行消毒、隔离等防疫措施。
3. 后期处置(1)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高原反应处置预案范文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应对高原反应带来的健康风险,保障游客、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自治区)。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落实,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XX(单位领导)副组长:XX、XX(相关部门负责人)成员:XX、XX、XX(相关部门工作人员)2.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高原反应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现场救治、转运、信息报送等。
组长:XX(医疗部门负责人)副组长:XX、XX(相关部门负责人)成员:XX、XX、XX(医疗、交通、通讯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三、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与预防(1)加强高原反应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游客、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
(2)对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进行健康评估,确保身体状况符合高原旅行要求。
(3)为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提供高原反应预防药品,如高原安、红景天胶囊等。
2. 现场救治(1)游客、工作人员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2)现场工作人员对出现高原反应的人员进行初步判断,如判断为轻度高原反应,可采取以下措施:a. 让患者吸氧,缓解症状;b. 为患者提供温水、红糖水等,补充能量和水分;c. 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必要时进行现场急救。
(3)如判断为中度或重度高原反应,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a. 吸氧治疗:为患者提供氧气瓶,确保患者呼吸畅通;b.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如高原反应特效药、止痛药等;c. 转运:将患者迅速转运至海拔较低地区,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3. 信息报送与协调(1)现场救治人员立即向应急处置小组报告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处置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预案领导小组汇报,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救援。
(3)预案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4. 后期处置(1)对出现高原反应的人员进行跟踪观察,确保其身体状况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治多经杂多至囊谦公路工程S G5标段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治多经杂多至囊谦公路工程SG5标段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六月三十日
治多经杂多至囊谦公路工程SG5标
高原反应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原反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减少企业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
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项目部必须结合本合同段工程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高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及措施。
一、成立高原反应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龙贵云
副组长:苏云生
组员:宝泉马明军祁昌鹏李小勇李瑞
余国平马郁琛
二、应急预案
1.本方案所指的施工期间引起的高原发应,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秩序。
2.高原发应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3.项目部应储备好预防高原反应的一般性药品,同时对严重性高原反应者提供必要的医疗运输设备。
三江源地区属高原地带,其气候特点(如低氧压,缺氧,高辐射及高寒等)与平原明显不同。
人到了这样的环境,体内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才能适应。
因此,初进高原,甚至是常住高原的人从平原重返高原时,必须在多方面严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由于公司及施工队大多数员工来自不同地域,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状况或不良的高原反应、甚至高原病发生。
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等。
短时间进入高原均可产生头痛、头晕、心悸、气短等反应,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哎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等。
对急性高原病应以预防为主。
现将常发的不适应症状及应对措施详细列出,主要包括水土不服(腹泻,肠胃炎等)、高原反应、感冒、干燥不适应、中暑。
主要症状及应对措施:
1、高原反应:
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
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时服用有一定
的疗效)等等,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2、水土不服:
初到外地因土质、水质不同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原因不明的不适症状,如失眠、乏力、全身不适、头晕、胸闷、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有时还会发生全身斑疹等过敏现象。
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如饮食、饮水、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引起机体不适应而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功能紊乱综合征。
水土不服不是什么大病,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理可自行消失。
出现水土不服,要先吃点当地易于消化的食物,一方面对胃肠的刺激小,另一方面能够使肠胃慢慢适应当地的饮食。
像豆腐这类的食物,刺激性小、易消化、老少皆宜,是克服水土不服理想的饮食。
此外,粥类、片儿汤等流食和半流食也是易于消化的食物,对胃肠刺激小,应多吃。
多吃常吃的食物,因饮食习惯改变而引起食欲不佳,可视情况尽可能多地吃些以前经常吃的主食、菜肴相同或相似的食物,不能拒食、偏食,并适量吃些当地的主要特色食物或风味食品,以逐步适应。
另外,如果肠道反应比较严重,食欲不振,并伴有恶心、呕吐者,可适当地服用一些抗感染及助消化药,如黄连素、酵母片、山楂丸等。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一般几天后各种水土不服的症状就会自动消失。
对于症状较轻的人,可以不用吃药,多吃些水果,少吃油腻,几天后就能恢复正常。
如果水土不服的症状长久不消退的话,则及时请求医生帮助。
3、感冒:
由于三江源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气温比南部地区低,所以初到高原,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
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
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这时要切记,宁可热一点,不可冷一点,多穿衣服。
因此应该注意随
气温的变化添减衣物,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常备药物有:维生素E、C助免疫,抗病毒冲剂,清开灵口服液、头孢拉腚胶囊、康必得等。
如施工中发现有感冒患者,则应注意:
1.经常洗手;
2.封闭空间不要久留;
3.大量喝水;
4.有氧运动。
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可以极大地增强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5.厨具常消毒;
6.服维生素E、C助免疫;
7.充足睡眠。
4、中暑:
虽三江源地区温度普遍不高,但还是会有高温闷热的天气,因此我们对中暑的情况也需作一定准备,如果一旦有人中暑,其救护办法为: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
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
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5、腹泻:
初到三江源,由于饮食上的不习惯或误食了不洁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腹泻。
若有腹泻症状发生,则应该:
(1)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稀软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充分地补给水分,最好在温热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饮用,也可饮用各种果汁饮料,不可饮用牛奶或汽水等。
(2)非感染性腹泻,可用复方苯乙哌啶、黄连素、痢特灵等;感染性腹泻应服用抗生素治疗。
(3)腹泻若伴有呕吐或腹泻严重者,应送医院治疗。
针对以上几类高原易发病,我部专设应急救护车及各类应急物资储备,指定专人随救护车照顾病人,预计投入50万元用于高原反应应急物资储备,已投入具体见附录。
附录表1:高原反应应急物资登记表
单位名称: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填表人: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