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

农药基础知识学习第一节、农药基础知识1、农药定义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1.1农药的发展史农药,目前世界上统一的英文名为pesticide——即为“杀害药剂”,但实际上所谓的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
以后,通过较长期的发展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类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
通常把用于卫生及改善有效成分物化性质的各种助剂也包括在内。
农药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
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7~5世纪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灭杀害虫。
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并从此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人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到17世纪,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 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其于1828年将除虫菊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
1848年,T.Oxley 制造了鱼藤根粉。
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肥料使用基本知识手册

肥料使用基本知识手册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pany.2020YEAR第一部分肥料基本知识1、什么叫做肥料凡是施于土中或喷洒于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良土壤性状,培肥地力的物质,都叫肥料。
直接供给作物必需营养的那些肥料称为直接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和复合肥料都属于这一类。
而另一些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的肥料称为间接肥料,如石灰、石膏和细菌肥料等就属于这一类。
2、肥料有哪些种类按化学成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按养分分:单质肥料、复混(合)肥料(多养分肥料);按肥效作用方式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按肥料物理状况分: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体肥料;按肥料的化学性质分:碱性肥料、酸性肥料、中性肥料;23、什么是化学肥料从狭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生产的肥料;从广义来说,化学肥料是指工业生产的一切无机肥及缓效肥。
所以一些人只把氮肥叫做化肥是不全面的,化肥是氮、磷、钾、复合肥的总称。
4、什么叫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农村利用各种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人畜排泄物等有机物料,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习惯上也称作农家肥料。
5、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有什么差别?(1)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化学肥料只能提供作物无机养分,长期施用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使土壤“越种越馋”。
(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
(3)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
(4)有机肥料肥效时间长;化学肥料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
3(5)有机肥料来源于自然,肥料中没有任何化学合成物质,长期施用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化学肥料属纯化学合成物质,施用不当能降低农产品品质。
化肥 农药使用技术指南

化肥农药使用技术指南一、化肥使用技术。
(一)化肥的种类与特性。
1. 氮肥。
- 种类: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如氯化铵、硫酸铵)、硝态氮肥(如硝酸铵)和酰胺态氮肥(如尿素)。
- 特性。
- 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流失,但在碱性环境中易挥发损失氨。
例如,氯化铵施用于碱性土壤时,其中的铵离子会与土壤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逸出,降低肥效。
- 硝态氮肥易溶于水,移动性大,肥效快,但在土壤中易随水流失,且在嫌气条件下易反硝化脱氮。
硝酸铵施用于水田,由于水田处于嫌气还原状态,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为氮气而损失。
- 尿素是一种中性肥料,含氮量高(46%),但尿素施入土壤后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需要在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2. 磷肥。
- 种类:有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和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
- 特性。
- 过磷酸钙能溶于水,肥效快,但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
其主要成分磷酸一钙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离子反应,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沉淀,从而降低磷的有效性。
- 钙镁磷肥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弱酸,在酸性土壤中肥效较好。
它除了能提供磷元素外,还能补充钙、镁等中量元素。
- 磷矿粉是难溶性磷肥,只适合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磷矿粉中的磷可以缓慢释放出来被作物吸收。
3. 钾肥。
- 种类: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 特性。
- 氯化钾价格相对较低,含钾量高(60%左右),但其中的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等)有不良影响。
在这些作物上施用会影响其品质,如降低烟草的燃烧性、使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降低等。
- 硫酸钾含钾量约为50%,适用于各种作物,尤其是对氯敏感的作物。
它还能提供硫元素,对改善作物品质有一定作用。
(二)化肥的合理施用方法。
1. 基肥。
- 基肥是在作物播种或定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其目的是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长期、稳定的养分供应。
- 一般来说,有机肥和部分化肥(如磷肥)适合作为基肥施用。
农药化肥知识点总结

农药化肥知识点总结一、农药知识点总结1. 农药概述农药是指用来杀灭或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制剂。
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2. 农药分类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农药可以分为接触杀虫剂、胃毒杀虫剂、根茎杀虫剂、熏蒸杀虫剂等。
另外,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等。
不同类型的农药适用于不同的害虫和病害,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3. 农药的使用原则农药使用应遵循“三少”原则,即少用、少用、少用。
同时,还应遵守使用安全、用药科学、用药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农药,避免滥用农药造成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4. 农药残留农产品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农产品上残留的残留量。
合理使用农药、按照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可以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
此外,选择合格的农药产品,遵守使用说明,也可以有效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5. 农药环境和健康风险滥用农药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等环境受到污染,同时也会对人体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正确使用农药、合理施药、选择安全的农药产品对于减少环境和健康风险非常重要。
二、化肥知识点总结1. 化肥概述化肥是指供给作物养分的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
化肥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但也存在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的风险。
2. 化肥分类化肥根据养分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根据肥效的速度和性质可以分为快效肥和慢效肥,根据物理形态可以分为颗粒肥、粉状肥、液体肥等。
不同类型的化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和作物,合理选择和使用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非常重要。
3. 化肥使用原则化肥使用应遵循科学施肥原则,即依据土壤肥力水平、种植作物品种和生长发育期,施用合理的化肥品种和施肥量。
关于农药的知识

关于农药的知识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农民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农药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药的基本知识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杂草等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
根据不同的作用对象和使用方法,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药的主要成分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种。
有机化合物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和有机合成杀虫剂等。
无机化合物主要是金属元素化合物如铜、锌等。
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不同的害虫、病菌和杂草具有不同的杀灭效果。
二、农药的使用方法农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喷雾、浸种、追施和灌溉等。
其中,喷雾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喷雾时要注意药液的浓度和施用技巧,以确保农药能够均匀覆盖作物表面,提高防治效果。
此外,农药的使用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农药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不同的作物、病虫害类型和发生程度来确定。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保护期,以避免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水体和空气方面。
首先,农药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农药会通过土壤中的渗漏进入地下水体,对水资源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农药在喷洒时可能会被风吹散,污染空气。
为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民应该合理使用农药,采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并注意选择有机农业和无农药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
四、农药对健康的影响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农产品上的残留物进入人体。
某些农药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或高剂量的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如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受损。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合格的农产品,根据农药使用的保护期合理安排食用。
此外,农药的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对农民和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农资应用知识点总结

农资应用知识点总结一、农资的定义农资是指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设备及服务。
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水肥一体化设备、农业大棚、农业机械等,是保证高产、高质、高效农业生产的基础。
农资的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资的分类1. 化肥:根据化肥的功能和成分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等,其主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2. 农药:农药是用来防治农田病虫害的物质,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3. 种子:包括水稻种子、小麦种子、玉米种子等各种植物种子。
4. 农业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种农业生产机械设备。
5. 农业大棚:用于保护农作物,调节温度和湿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农资的应用知识1. 化肥的应用知识(1)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在施用化肥之前,需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以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2)根据作物需求施肥:不同种类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施肥量。
(3)施肥的时间:施肥的时间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春季播种后、秋季收获前是施肥的最佳时间。
(4)施肥的方法:化肥可以通过根部追肥、叶面喷施等方式施用,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2. 农药的应用知识(1)了解病虫害情况:在施用农药之前,需要了解作物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施药剂量。
(2)选择安全高效的农药:在购买农药时,要选择有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和合格标志的农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3)注意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时间:施用农药的剂量和时间要按照标准使用,确保农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4)做好农药残留检测:及时进行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 种子的应用知识(1)选购优质种子:在选购种子时,要选择品种优良、质量好的种子,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储存种子:储存种子时要注意通风、防潮、防虫,确保种子的质量和萌发率。
农药化肥的安全使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药化肥的安全使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涵盖所有内容
一、农药安全使用
1、农药的正确使用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农药的正确使用是农业经营的基础。
农药
的正确使用不仅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农
药用量,减少经济损失,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环境,以及降低食品
安全风险。
(1)正确选用农药
农药的作用主要是根据它的特性来选择,要根据农作物病害的种类来
正确选择和使用农药,以便发挥其最大的农药效果。
保持安全的距离、正
确使用农药,及时补充农药并及时反馈,以减少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农药的贮存
农药的贮存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农药的室内温度,避免阳光直射,
及时补充干燥剂,及时除尘,严防虫害和害虫潜入,确保室内通风良好,
避免有害气体的污染,并保持场所清洁。
(3)使用农药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农药时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使用指南,正确选用,掌握正确的比例,保证最低有效剂量,要避免重复使用,减少农药的残留,防止农药流
失和污染环境。
同时,要正确配制农药,掌握农药的比例,让农药达到最
佳的防治效果。
(4)农药的安全运输。
农业综合知识四

农业综合知识四第一篇:农业化肥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农业化肥指添加于土壤中,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物质。
随着农业发展,化肥种类也越来越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化肥及使用方法。
1.氮肥氮肥是促进作物生长的关键肥料,可以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提高氮素摄取,增加叶片数量,加速植物生长。
氮肥的种类有硝酸铵、尿素、硝酸钠等。
使用时应根据土壤中氮素含量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种类和用量。
2.磷肥磷肥是促进作物发育的必要元素之一,主要作用是改善地力,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主要的磷肥有磷酸二铵、超级磷酸钙、三钙磷等。
使用时应注意控制用量,过量使用会导致磷污染。
3.钾肥钾肥是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元素之一,在维持植物正常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钾硝等。
使用时应根据作物品种、生长阶段和土壤性质选用适当的品种和用量。
4.复合肥复合肥是由多种营养元素复配而成的混合肥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作物生长的多种需求。
优点包括肥效快,养分均衡,使用方便。
常用的复合肥有NPK复合肥、三元复混肥等。
使用时应注意掌握具体使用方法和用量。
总之,在使用化肥时不仅要选用适量的种类和用量,还要注重正确的施肥技巧和时间,合理使用化肥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第二篇:植物防病方法植物遭遇病害,会降低产量和品质,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因此,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有效产量的重要措施。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的植物防病方法。
1.保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土壤生态和微生物群落发展,可以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减弱病原菌的侵袭能力,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率。
2.清除病菌源病原菌是引起病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传染性病害,及时清除病源,去除病残体和病虫堆肥等,有利于减少病害扩散的发生。
3.选择抗病品种育种抗病品种是预防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
抗病品种可根据病害的类型、发生条件、耐受性和适应性选育,并通过选择和育种跨种领域交叉,提高植物的病害抵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资产品(农药化肥)使用基础知识
第一讲: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常识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
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的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或抵抗力差异很大。
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
此外,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并不完全一样,对药剂的抵抗能力也有显著差异。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
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选择药剂不当,误将除草剂或杀菌剂作杀虫剂使用,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达不到施药的目的,而且往往造成作物的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
二、搞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
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
因为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施药的目的。
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两查两定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
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
三、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
施药时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施药浓度和用药量。
因为,浓度低,用量小,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浓度高,用量大,不仅浪费农药,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
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
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药害。
如使用三环唑粉剂,要求先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稀释,其使用效果明显高于直接配对稀释的药液。
四、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施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生产上必须根据病虫的为害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否则就难以控制病虫的危害。
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而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
防治种传性病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
颗粒剂农药是根据农艺要求制成的,有利于发挥药效,防止人畜中毒,故不宜作喷雾使用。
五、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
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连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防治效果降低,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要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
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但混配农药应注意:、农药混合后药效提高的或效果互不影响的可以混用。
若混合后效果没有提高,原有的单一农药应有的效果也不能各自发挥出来,这几种农药就不能混合使用。
、农药混合后药效迅速降低的或失效的坚决不能混合使用。
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药效降低的可随配随用。
、农药混合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不能混用。
、混用的品种不宜太多,以种为限。
六、选择用药时间和改善施药条件。
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影响病菌、害虫、杂草的生理活动和药剂的理化性状,从而影响药效。
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
此外,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植物表面的蜡质层、茸毛等对药效都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要从病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中找出其数量变化及危害程度轻重的原因,根据植保工作方
针,抓住主导因素,针对病虫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造成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
这是提高用药效果的重要方面。
如防治日出性害虫应安排在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这时用药不会因为有露水而冲淡药液或因温度过高而使农药分解,降低药效,有利于害虫增加食药和触药的机会。
防治夜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
、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氟乐灵见光易分解,应贮于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第二讲,化肥选购基础知识
一、外包装识别法
主要看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产品合格证是否齐全有效。
二、简易目测法
专用复合肥都经过一套复杂程序挤压造粒或圆盘造粒,颜色表现为灰白色或淡灰色,很少有杂色,且造粒均匀,或圆形或圆柱形。
而假劣专用复合肥多半未经深加工,为粗制滥造或一般混合而成,颜色不纯,且造粒不均匀,有的甚至未造粒,成面粉状。
三手捏感觉法
真正的复合肥一般都经高温溶融冷却造粒、再经烘干而成,稳固性较好,硬度大,且硬度表现一致,手捏不容易碎,也不软。
而假劣复合肥硬度差,硬度不一致,手捏易成块,或软如泥状。
四嗅味法
捏一小撮复合肥嗅一嗅,如发现有氨味,则为低含量复合肥,或者里面混有碳铵。
若发现有其他异味,则可能是假劣专用复合肥。
而真正的专用复合肥总养分含量在25%以上,一般具有成分稳定、不会分解或不会熔化等优点,因而一般不会出现异味,也不会出现氨味。
五目前市场上复合肥较混乱,不法厂家一般采取以下手法:
①、降低养分或浓度。
降低氮、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含量的百分点,成本降低了而价格居高不下,即可赚钱。
②、胡乱标识。
国家明确规定,生产厂家必须标明各单质元素含量及总分含量。
可是一些厂家为了坑农民,只标明总养分含量,而不标明单质元素含量。
有的甚至连总养分含量也不标。
③、复混充复合。
有些厂家钻农民对复合肥了解很少的空子,将复混肥等同复合肥,并以低于复合肥的价格推向市场,实际上,复混肥一般只是将几种肥料用物理方式简单混配,设备要求简单,比较容易造假。
高浓度复合肥一般用混合造粒、烘干、喷浆工艺生产,技术先进,养分均衡,施用方便,效果显著。
④、假合资。
打着合资企业的旗号,本来生产原料、设备都是国产的,却标明是进口的,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以上只是从感官上简易鉴别优劣复合肥。
要想买到放心肥建议广大农民在购买复合肥时一定要到信誉好的经销店去买,买那些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效果明显、信誉好的大的生产厂家的产品。
千万不要购买那些走街串巷无固定居所的小贩的复合肥,以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