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和根茎类生药

合集下载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概述-精选文档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概述-精选文档

根茎类中药
含义:指地下茎药材或带有少许根部的 地下茎药材,鳞茎则带有肉质鳞叶。
特点: 一、性状鉴别: 1 、形状: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 不规则块状。 2、表面:有节和节间、叶或芽。




3、断面:
双子叶根茎 外表粗糙(有木栓层) 单子叶根茎 外表较平滑(无木 栓层,有表皮)

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不发达根的横切面构造简图



③异常构造: a、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 b、皮层维管束(次生皮层) c、内涵韧皮部
多环性同心环维管束(川牛膝)
异常维管束(何首乌)

2、单子叶植物根:
一般具初生构造(表皮、内皮层、髓、辐 射型维管束)。
单子叶植物根横切面构造简图

各论
第 第 第 第 第 七 八 九 十 十 章 章 章 章 一 章 根 茎 皮 叶 和 木 类 类 花 类 根 类 茎 类 第 十 二 章 果 实 与 种 子 类
第 十 三 章 全 草 类
第 十 四 章 藻 菌 地 衣 类
第 十 五 章 树 脂 类
第 十 六 章
第 十 七 章
第 十 八 章 矿 物 类
其 动 它 物 类 类
第七章根和根茎类
【要求】 1、掌握大黄、川乌(附子)、黄连、甘草、人参
(附西洋参)、三七、黄芩、地黄、桔梗、党参、苍术、
半夏、川贝母、麦冬、天麻的来源、性状特征。
2、熟悉上述生药的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定量定
性分析方法。 3、了解上述生药的采收加工、主产地、药理作用、 功效。
第一节 概述

块根
根状茎
根及根茎类中药
鳞茎
块茎
球茎

简述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规则

简述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规则

简述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规则根和根茎类生药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类,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中,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而这些生药的采收规则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功效。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规则。

首先是根类药材的采收规则。

根类药材指的是以植物的根部为主要药用部分的中药材。

采收根类药材时,一般要选择在秋季或冬季进行,因为这个时候植物的养分都会集中到根部,根部的含量也会比较高。

在采收前,要对植物进行观察,看看它们是否已经成熟,是否有病虫害等问题。

如果发现有病虫害,就要进行治疗或者更换采集地点。

在采收时,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日子进行。

一般来说,早上和傍晚的时候采集效果会比较好。

采摘根类药材时,要使用专门的工具,比如铁锹、镰刀等。

在采摘时,要注意不要将根部损伤,否则会影响到其品质和功效。

采摘后,还要对其进行清洗、晾干等处理,最后才能进行贮藏。

接下来是根茎类药材的采收规则。

根茎类药材指的是以植物的根和茎为主要药用部分的中药材。

与采摘根类药材不同,采摘根茎类药材时一般选择在春季或夏季进行。

这个时候植物的生长旺盛,含量也比较高。

在采摘前同样需要对植物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治疗和处理。

在采摘时,同样需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日子进行。

采摘工具同样要使用专门的工具。

在采摘时,要注意不要将根茎部分损伤,否则会影响到其品质和功效。

采摘后同样需要进行清洗、晾干等处理,最后才能进行贮藏。

总之,无论是根类药材还是根茎类药材,在采摘时都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并使用专门的工具进行采摘。

同时,在采摘前也需要对植物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治疗和处理。

这样才能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功效。

中国中医药学第八章根及根茎类生药

中国中医药学第八章根及根茎类生药

双子叶植物 木栓层(粗糙) 环纹为形成层 无髓 木部比皮部大 有放射纹理
单子叶植物 有表皮(平滑) 环纹为内皮层 有髓 皮部比中柱大 无放射状纹理
防风
19:46
白芍
19:46
(二)显微鉴别
表3:双、单子叶植物根组织构造比较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多是次生构造
多是初生构造
木栓形成层活动—周皮 表皮一层
星状毛,间隙腺毛。 ▪ 孢子大小、形状及构造具鉴别意义。
19:46
蕨类植物
▪ 化学成分: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 、 甾体类、三萜类、蒽醌类、挥发油等。
▪ 主要生药:石杉、绵马贯众、紫萁贯众、 骨碎补、海金沙、狗脊、伸筋草、木贼、 卷柏、等。
2.是植物两种器官,具不同外形和结构。
人参
19:46
(根)
黄连(根茎)
19:46
甘草(根和根茎)
甘 草
光果甘草
胀果甘草
19:46
一、根类生药
▪ 大多来源于双子叶植物 多具次生构造,为直根系主根。
▪ 少数来源于单子叶植物 多具初生构造,为须根系不定根。
19:46
何首乌块根(双)
百部块根(单)
19:46
19:46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简图
19:46
3. 蕨类植物根茎
▪ 初生构造,只有管胞。 ▪ 厚壁表皮细胞内,数列厚壁性下皮细
胞,再内为基本组织。 ▪ 多为网状中柱(绵马贯众)。 ▪ 少为双韧管状中柱(狗脊Leabharlann 。19:46网状中柱
19:46
双韧管状中柱
19:46
3. 蕨类植物根茎
▪ 网状中柱:由数个分体中柱组成, 断续环状排列。

.根及根茎类生药(一)

.根及根茎类生药(一)

得少于20.0%。
3、含量测定:HPLC法,烫狗脊含原儿茶酸不得少于0.020%。
附注
历史上有金狗脊和黑狗脊之分。前者与今用者为同一物,后者有: 凤尾蕨科蜈蚣草 鳞毛蕨科华北鳞毛蕨、半岛鳞毛蕨、长尾复叶耳蕨 蹄盖蕨科华东蹄盖蕨、中华蹄盖蕨及蹄盖蕨
绵马贯众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Rhizoma
寄生植物的气生根或某些陆生植物根的表皮发育为多层,称为
根被,如百部、麦冬、天冬。
(2)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极为发达,占根的大部分。
内皮层及凯氏带通常明显。凯氏带是内皮层细胞发育出来的增
厚的次生壁,一般在垂周壁和内切向壁加厚,以后者居多,其横切
面观常呈马蹄形加厚(如玉蜀黍、菝葜),但也有均匀加厚的(如 麦冬、百合)。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的根 (1)周皮
皮层。
具次生构造。
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
无周皮者,如龙胆具有表皮,细辛具有后生表皮,川乌具有后生
(2)皮层
为次生皮层,狭窄。
(3)维管束 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双子叶植物中心一般无髓,但乌头、龙胆例外。
外侧为数列厚壁细胞,棕黄色。 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 长圆形或椭圆形,排列呈环状,其 外侧散在多数较小的叶迹维管束。 分体中柱围以内皮层,凯氏点明显, 木质部管胞多为梯纹,周围为韧皮 部。 薄壁细胞间隙中有间隙腺毛。
真实性鉴定-理化鉴别
绵马贯众
1.取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及浓盐酸,间隙腺毛显红色。 2.粉末1g,加乙醚20ml,浸提20min,过滤,滤液加氢氧化钡试液

第6章-根及根茎类生药(3)

第6章-根及根茎类生药(3)

62
炉贝
黄炉贝
白炉贝
长圆锥形,高7~25mm,直径5~25mm。 表面类白色或浅棕色,有的具棕色斑块,习称“虎皮 斑”。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 或较钝。
63
松 贝
炉贝 青贝
64
【显微鉴别】
松贝、青贝 ◆ 淀粉粒 甚多,卵形、三角状卵形或不规则 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呈分枝 状; 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 状,层纹隐约可见。 ◆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 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 孔。 ◆草酸钙结晶 细小,类方形或簇状。 ◆螺纹导管 炉贝 ◆ 淀粉粒 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 脐点点状、人字状或星状,层纹明
43
【性状鉴别】

• 质硬,易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可见棕色环纹(内 皮层),有多数棕色油点散在。 • 气芳香,味苦,微辛。
44
【显微鉴别
表皮 油细胞 纤维束
叶迹维管束 内皮层 周木维管束
1.表皮细胞1列,外壁增厚,类方形,有的含红棕色物。 2.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外韧型叶迹(根迹)维管束;维管束周围有维管束鞘纤维成 环,木化。纤维束及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3.内皮层明显。 4.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 45 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
茅苍术
16
[性状]
茅苍术断面
断面黄白或灰白 色,散有众多红 棕色小点(油 室),习称“朱 砂点”。 折断面暴露稍久, 析出白色细针状 结晶(苍术醇), 习称“起霜”或 “吐脂”。 香气特异,味微 甘、辛、苦
17
[性状]
北苍术
形状:呈疙瘩块状或 结节状圆柱形。 表面黑棕色,除去外 皮者黄棕色。

简述生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简述生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简述生药采收的一般原则生药的采收原则是确保生药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根据生药的种类阐述的采收原则:1. 根和根茎类:根和根茎类生药的采收通常在秋季或冬季进行,此时植物的根部和根茎积累的营养物质最多,药效也最好。

对于一些多年生的根茎类药材,如人参、当归等,采收时应尽量保留其地上部分,以利第二年的生长。

2. 叶和全草类:叶和全草类的生药通常在植物生长茂盛的时候采收,如薄荷叶、艾叶等。

对于一些具有特殊芳香味道的植物,如荆芥、薄荷等,应在开花前或刚开花时采收,以保持其药效。

3. 树皮和根皮:树皮和根皮类生药的采收通常在春夏之交进行,此时植物的树皮和根皮较为鲜嫩,营养物质也较为丰富。

对于一些需要剥离树皮的植物,如杜仲、黄柏等,应尽量选择在剥离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采收,以保证其药效和质量。

4. 花类:花的采收时间通常在花朵开放时进行,如金银花、菊花等。

对于一些需要采集花蕾的药物,如丁香、槐花等,应在花蕾即将开放时进行采收。

5. 果实类:果实的采收时间通常在其成熟时进行,如枸杞子、五味子等。

对于一些需要采集未成熟的果实类药物,如桑葚、覆盆子等,应在果实未成熟时进行采收。

6. 种子类:种子的采收时间通常在其成熟后进行,如决明子、莱菔子等。

对于一些需要采集未成熟的种子类药物,如葶苈子、车前子等,应在种子未成熟时进行采收。

7. 菌、藻、孢粉类:这类生药的采收应根据其生长特性和药效情况来确定采收时间。

一般来说,应选择在药物的生长期或生殖期进行采收。

例如,蘑菇应在菌盖展开但还未破裂时采收;海藻应在海潮退去后的生殖期采收;孢粉类药材应在孢子成熟后采集。

同时应注意环境因素对采收时间的影响,如雨季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品质和药效。

8. 动物类:动物类生药的采收一般根据动物的生长周期和生活习性来确定。

例如,蝉蜕应在夏季羽化期采集;鹿茸应在梅花鹿或马鹿的生茸期采集;阿胶则是在驴皮浸水软化后进行熬制而成。

对于一些活动性强的动物,如全蝎、蜈蚣等,应在其活动频繁的时候进行捕捉。

根与根茎类生药

根与根茎类生药

第八章根与根茎类生药学习要点:1.概述中的内容。

2.各药材的来源、部分药材的主产地、特殊的采收加工方法。

3.各药材性状,尤其是颜色、表面和折断面鉴别特征,特殊气、味及其与成分之间的关系;部分药材的饮片的鉴别要点。

4.部分药材的组织构造、异常构造及粉末显微主要鉴别特征。

5.部分药材的成分类别及主要成分。

6.部分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及结果。

7.部分药材的浸出物测定方法及所用溶媒。

8.部分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被测定的成分。

9.部分药材有害物质检查的种类和限量要求。

10.部分药材伪品的来源及鉴别要点。

复习题【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表面没有节、节间,断面中央为木部,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的药材属于A.单子叶植物根B.单子叶植物根C.双子叶植物根D.双子叶植物根茎E.蕨类植物根茎2.表面没有节、节间,断面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的药材属于A.单子叶植物根B.单子叶植物根茎C.双子叶植物根D.双子叶植物根茎E.蕨类植物根茎3.最外层为周皮,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木质部位于中央的药材属于A.单子叶植物根茎B.单子叶植物根C.双子叶植物根D.双子叶植物根茎E.蕨类植物根茎4.最外层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维管束为辐射型,髓部通常明显的药材属于A.双子叶植物根茎B.单子叶植物根茎C.双子叶植物根D.单子叶植物根E.蕨类植物根茎5.狗脊的药用部位是A.根茎B.块茎C.根D.鳞茎E.块根6.取生狗脊片折断,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可见A.断面显淡黄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棕色荧光B.断面显黄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紫色荧光C.断面显淡绿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D.断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E.断面显淡棕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蓝色荧光7.绵马贯众的原植物科名是A.蓼科B.蚌壳蕨科C.鳞毛蕨科D.蹄盖蕨科E.乌毛蕨科8.绵马贯众的原植物是A.粗茎鳞毛蕨B.荚果蕨C.贯众D.乌毛蕨E.狗脊蕨9.绵马贯众的主产地是A.浙江、广州B.福建、四川C.山东、河南D.黑龙江、吉林、辽宁E.山东、四川10.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A.15~24个,环状排列B.5~13个,环状排列C.2个,八字形排列D.3~4个,环状排列E.30余个断续排列成双卷状11.根茎薄壁组织中有间隙腺毛的药材是A.绵马贯众B.大黄C.何首乌D.狗脊E.延胡索12.绵马贯众的有效成分是A.生物碱类化合物B.间苯三酚类化合物C.三萜类化合物D.内酯类化合物E.蒽醌类化合物13.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溶液及盐酸,间隙腺毛呈A.黄色B.红色C.蓝色D.褐色E.棕色14.《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进行薄层色谱法实验时所用的对照品是A.绵马酸类B.绵马精C.挥发油D.绵马贯众药材E.黄绵马素类15.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的药材A.太子参B.大黄C.商陆D.何首乌E.苦参16.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主产地是A.四川、贵州、云南B.甘肃、青海、西藏C.广东、广西、福建D.山东、安徽、河南E.湖北、湖南、浙江17.药用大黄的主产地是A.山东、安徽、河南B.甘肃、青海、西藏、四川C.陕西、山西、内蒙古D.湖北、湖南、浙江E.四川、贵州、云南18.药材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髓部有星点。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

6. 显 微 特 征
1鳞叶组织 2木栓层 3石细胞 4皮层 5根迹维管束 6中柱鞘纤维 7韧皮部 8形成层 9木质部 10髓
黄连根茎横切面简图
鳞片
木栓层
根迹维管束
皮层
味 连 根 茎 横 切 面
中柱鞘纤维束
韧皮部
形成层
木质部

皮层石细胞
中柱鞘纤维及 石细胞
黄连皮部照片
味连髓部照片
雅连横切照片
• 8.【理化鉴定】 • (1)荧光反应: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 色荧光,木质部显著。 • (2)显微化学反应:取粉末少量,加95%乙醇1-2 滴,片刻后加30%硝酸或稀盐酸滴,放置片刻后镜 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加热结晶显红色并 消失。 • 3 颜色反应:取本品乙醇提取液加稀盐酸1ml与含 氯石灰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滴,加5%没 食子酸乙醇溶液2-3滴,蒸干,趁热加盐酸数滴, 即显深绿色。(小檗碱)
木栓细胞数列。皮 层窄。 中柱大,三生维管 束外韧型,断续排列 成 4~11轮,内侧维 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 见;木质部导管多单 个,常径向排列,木 化;木纤维较发达, 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 连接成环。
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 有的根中心可见稀疏导管分布。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
• 怀牛膝、川牛膝及土牛膝的作用与区别 中医认为,怀牛膝性味苦甘酸平,具 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 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 疗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 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 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 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 晕、吐血、衄血等证。
• 10.【功效与主治】性寒,味苦。归心、脾、胃、 肝、胆、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主治: • 用于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急性胃肠炎,以及 烦热神昏,心烦失眠,吐血衄血等。 •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治目赤口疮; • 姜黄连长于清胃和胃止呕,治湿热中阻,痞满呕 吐; • 萸黄连能舒肝和胃,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人参皂苷Rb1 、Re、 Rg1对照品,加甲 醇溶解,在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点上述溶液, 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为 展开剂展开,晾干后喷10%硫酸乙醇溶液, 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灯(365nm) 下观察。
药理作用
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和兴奋双向 作用 人参能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对各种 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因素的不良影 响均能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人参对麻醉动物,小剂量可使动物血压上升, 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

山参,于5~9月间,浆果红熟时采挖,将根 和须根拔出去洗净。
山参全根晒干,称为“生晒山 参”
药材性状
一般分为芦头、芦碗、主根、支根、须 根。 上部的根茎称“芦头”,长1-4CM,直径 0.3-1.5CM;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 芦头上不定根,习称“艼”,多为2一3 支。 主根为体,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 径1-2CM。 支根为腿,3一5,腿生有须根,其上有 小突起,习称“珍珠点”。
茎单一、直立、无毛, 掌状复叶轮生。

花序伞形,单生茎顶, 核果浆果状,成熟时鲜红 色。

◆一年生者,一枚三出复叶
◆两年生者,一枚五出复叶
◆三年生者,两枚复叶
◆四年生者,三枚复叶
◆以后每年增一枚复叶,最 多可有六枚复叶
采收加工
◆圆参,栽种5~6年后,于9~10月间采 挖。除去茎叶和泥土。
①圆参经晒干或烘干,称为“生晒参”。 ②鲜圆参经沸水浸后,用排针扎孔,浸 于浓糖汁中,再晒干或烘干,称为“糖参”。 ③鲜圆参剪去小须根,蒸透(2~3小时) 后烘干或晒干,称为“红参”。剪下的支根 和细跟蒸后干燥或较短,呈
人字形或圆柱形。
◆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部
有细密环纹。
◆支根多为两条,须根细长,
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 习称“珍珠疙瘩”。 判断野山参质量的标准:“ 芦 长碗密枣核艼,锦皮细纹珍珠 须”
人参伪品
商陆根:商陆科植物商陆或美洲 商陆的根,没有芦头,没有芦碗, 质地非常坚硬,易断,断面有同 心环
● ●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
整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 排列成放射状。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人参粉末:
● 人参粉末淡黄白色。
●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
状分泌物。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
棱角锐尖。
●导管多网纹及梯纹,直径
10~56μm。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
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 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 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华山参根:茄科植物华 山参的根,表面有皮孔, 质地坚硬,华山参不像 红参有半透明状。
野豇豆根:豆科 植物野豇豆的根, 无芦碗,表面有 显著纵纹,无横 纹,气微臭,味 淡,有豆腥气。
药材鉴别
一、显微特征
人参主根的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
皮层窄。 韧皮部外侧有裂隙, 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 有圆形或长圆形树脂道,内 含黄色分泌物。
生晒参
◆主根圆柱形或纺锤形,表 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 断续的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
◆生晒参主根质 较硬,折断面平 坦,淡黄白色, 形成层棕黄色。 ◆气特异,微香; 味微苦、甘。
红参
◆表面棕红色,半透明, 有时上部带土黄色。
◆有明显的纵纹、横纹 及细根痕,下部有2~3 条扭曲的侧根。
◆质硬脆,断面平 坦,中心色较浅。

人参皂苷有间接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醇提取物对大鼠有抗利尿作用。可能有促性 腺激素作用。 人参总皂苷、多糖等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实验 动物高血糖有降血糖作用。 人参的醇或水提取物注射于兔,可使兔骨髓、 肝、脾等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升高。

人参
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 生精固脱,强心安神”
李时珍:“因根如人形而得名”
药材来源及产地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 栽培品称“园参”,野生品称“山 参”。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 河北等地。
植物形态
二、理化鉴定
1:化学成分
20S-原人参二醇类:人参皂 苷Rb1、Rb2、Rb3、Rc、Rd。
①皂苷类
(苷元不同)
20S-原人参三醇类: 人参皂 苷Re、Rf、20-葡萄糖· Rf、 Rg1、Rg2、Rh。 齐墩果酸类:人参皂苷Ro。
②人参多糖及单糖、双糖、三糖等。 ③挥发油:约含 0.12% ,油中有β- 榄香烯 (β-elemene)、人参炔醇(panaxynol)及
多炔环氧物人参醇(panaxydol)等。
2:理化鉴别
①三氯化锑反应:取粉末0.5g,加乙醇5ml,振摇5分 钟,滤过,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 锑氯仿饱和溶液,蒸干显紫色。 ②薄层层析(TLC):取粉末1g,加氯仿40ml,置水浴 上回流一个小时,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干残存溶剂, 加水0.5ml拌匀湿润后,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超 声处理30分钟,取上清液,加氨试液三倍量,摇匀, 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加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 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