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韶关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有关地球人造卫星轨道的正确说法有()A.a、b、c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B.卫星轨道只可能是 aC.a、b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D.b 可能是同步卫星的轨道2.如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象征着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

假想人类不断向月球“移民”,经过较长时间后,月球和地球仍可视为均匀球体,地球的总质量仍大于月球的总质量,月球仍按原轨道运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地之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小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将变大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将变小3.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将卫星送入椭圆轨道2,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4.一探月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 81,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A.0.4km/s B.1.8km/sC.11km/s D.36km/s5.电影《流浪地球》深受观众喜爱,地球最后找到了新家园,是一颗质量比太阳大一倍的恒星,假设地球绕该恒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到这颗恒星中心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的2倍。

则现在地球绕新的恒星与原来绕太阳运动相比,说法正确的是()A.线速度是原来的1 2B.万有引力是原来的1 4C.向心加速度是原来的2倍D.周期是原来的2倍6.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获得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解析版汇编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m-(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在最高点:2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11mv F mg l-=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1211222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26F F g m-= (2)2GMmmg R= 2GMm R =2mv R两式联立得:12()6F F Rm-(3)在星球表面:2GMmmg R = ④ 星球密度:MVρ=⑤ 由④⑤,解得128F F GmRρπ-=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2.载人登月计划是我国的“探月工程”计划中实质性的目标.假设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测出小球从抛出到落回原处所需的时间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 (1)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月; (2)月球的质量M ;(3)飞船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答案】(1)02v t ;(2)202R v Gt;(3)2【解析】 【详解】(1)小球在月球表面上做竖直上抛运动,有02v t g =月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02v g t=月 (2)假设月球表面一物体质量为m ,有2=MmGmg R 月 月球的质量202R v M Gt=(3)飞船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有222Mm G m R R T π⎛⎫= ⎪⎝⎭飞船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2T π=3.某双星系统中两个星体 A 、B 的质量都是 m ,且 A 、B 相距 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实际观测该系统的周期 T 要小于按照力学理论计算出的周期理论值T0,且=k (),于是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受到了一颗未发现的星体C 的影响,并认为C 位于双星A、B 的连线中点.求:(1)两个星体 A、B组成的双星系统周期理论值;(2)星体C的质量.【答案】(1);(2)【解析】【详解】(1)两星的角速度相同,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知:可得:两星绕连线的中点转动,则解得:(2)因为C的存在,双星的向心力由两个力的合力提供,则再结合:=k可解得:故本题答案是:(1);(2)【点睛】本题是双星问题,要抓住双星系统的条件:角速度与周期相同,再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进行列式计算即可.4.在物理学中,常常用等效替代、类比、微小量放大等方法来研究问题.如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后,卡文迪许利用微小量放大法由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如图所示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示意图.卡文迪许的实验常被称为是“称量地球质量”的实验,因为由G的数值及其它已知量,就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卡文迪许也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1)若在某次实验中,卡文迪许测出质量分别为m 1、m 2相距为r 的两个小球之间引力的大小为F ,求万有引力常量G ;(2)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请推导出地球质量及地球平均密度的表达式.【答案】(1)万有引力常量为212Fr G m m =.(2)地球质量为2R gG,地球平均密度的表达式为34g RG ρπ=【解析】 【分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122m m F Gr=,化简可得万有引力常量G ; 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等于万有引力2MmG mg R=,可以解得地球的质量M ,地球的体积为343V R π=,根据密度的定义M Vρ=,代入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平均密度. 【详解】(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122m m F Gr = 解得:212Fr G m m =(2)设地球质量为M ,在地球表面任一物体质量为m ,在地球表面附近满足:2MmGmg R= 得地球的质量为: 2R gM G =地球的体积为:343V R π=解得地球的密度为:34gRGρπ=答:(1)万有引力常量为212Fr G m m =.(2)地球质量2R gM G=,地球平均密度的表达式为34gRGρπ=.5.地球的质量M=5.98×1024kg ,地球半径R=6370km ,引力常量G=6.67×10-11N·m 2/kg 2,一颗绕地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环绕速度为v=2100m/s ,求: (1)用题中的已知量表示此卫星距地面高度h 的表达式 (2)此高度的数值为多少?(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2GMh R v=-(2)h=8.41×107m 【解析】试题分析:(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解得:2GMh R v=- (2)将(1)中结果代入数据有h=8.41×107m 考点: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6.双星系统一般都远离其他天体,由两颗距离较近的星体组成,在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下,绕中心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有关地球人造卫星轨道的正确说法有()A.a、b、c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B.卫星轨道只可能是 aC.a、b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D.b 可能是同步卫星的轨道2.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半径越大,周期越大B.半径越大,周期越小C.所有卫星的周期都相同,与半径无关D.所有卫星的周期都不同,与半径无关3.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内速度的改变为Δv,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其它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用G表示.则宇宙飞船和星球的质量分别是()A.F vt,2v RGB.F vt,32v TGC.F tv,2v RGD .F t v ,32v T Gπ4.某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先进入椭圆轨道Ⅰ,在远地点A 加速变轨进入圆轨道Ⅱ。

已知轨道Ⅰ的近地点B 到地心的距离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 ,远地点A 到地心的距离为3R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B 点的加速度是在A 点加速度的3倍B .卫星在轨道Ⅱ上A 点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Ⅰ上B 点的机械能C .卫星在轨道Ⅰ上A 点的机械能大于B 点的机械能D .卫星在轨道Ⅱ上A 点的动能大于在轨道Ⅰ上B 点的动能5.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 、b 、c 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 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A .卫星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B .卫星a 的角速度小于c 的角速度C .卫星a 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 .卫星b 的周期大于24 h6.已知月球半径为R ,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R 的圆轨道上绕月飞行,周期为T 。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1)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和R,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和r,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A.3232R Tr tB.3232R tr TC.3223R tr TD.2323R Tr t2.图甲为“中星9A”在定位过程中所进行的10次调整轨道的示意图,其中的三条轨道如图乙所示,曲线Ⅰ是最初发射的椭圆轨道,曲线Ⅱ是第5次调整后的椭圆轨道,曲线Ⅲ是第10次调整后的最终预定圆轨道;轨道Ⅰ与Ⅱ在近地点A相切,轨道Ⅱ与Ⅲ在远地点B 相切。

卫星在变轨的过程中质量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卫星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时的速度小于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时的速度C.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时的机械能D.卫星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3.2015年7月25日,我国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全部使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CPU),圆了航天人的“中国芯”之梦,该卫星在圆形轨道运行速度v满足()A.v<7.9 km/sB.7.9 km/s<v<11.2 km/sC.11.2 km/s<v<16.7 km/sD.v>16.7 km/s4.太空——110轨道康复者”可以对卫星在太空中补充能源,使卫星的寿命延长10年或更长。

假设“轨道康复者”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动,且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的15,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轨道康复者”运行的重力加速度等于其所在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B.“轨道康复者”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5倍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D.“轨道康复者”可以从高轨道加速从而对低轨道上的卫星进行拯救5.因“光纤之父”高锟的杰出贡献,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真题汇编(含答案)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1.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答案】【解析】设两颗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r2,角速度分别为w1,w2.根据题意有w1=w2 ① (1分)r1+r2=r ② (1分)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G③ (3分)G④ (3分)联立以上各式解得⑤ (2分)根据解速度与周期的关系知⑥ (2分)联立③⑤⑥式解得(3分)本题考查天体运动中的双星问题,两星球间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向心力,周期和角速度相同,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2.a、b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己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1)a、b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2) a、b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答案】(1)2Rg,16Rg(2)速度之比为287Rgπ【解析】【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MmGmg R = a 卫星2224aGMm m R R T π=解得2a T =b 卫星2224·4(4)bGMm m R R T π=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a 卫星22a mv GMm R R=解得a v =b 卫星b 卫星22(4)4Mm v G m R R=解得v b =所以 2abV V = (3)最远的条件22a bT T πππ-=解得t =3.“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为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已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轨道近似为圆形,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飞行周期为T ,月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1)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的线速度大小; (2)月球的质量;(3)若发射一颗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则其绕月运行的线速度应为多大. 【答案】(1)()2R H Tπ+(2)()3224R H GT π+(3)()2R H R HTRπ++ 【解析】(1)“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的线速度大小12π()R H v T+=. (2)设月球质量为M .“嫦娥一号”的质量为m .根据牛二定律得2224π()()R H MmG m R H T +=+解得2324π()R H M GT +=. (3)设绕月飞船运行的线速度为V ,飞船质量为0m ,则2002Mm V G m RR =又2324π()R H M GT +=. 联立得()2πR H R HV TR++=4.我国科学家正在研究设计返回式月球软着陆器,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2017年6月19日,“中星9A”卫星在西昌顺利发射升空。

卫星变轨如图所示,卫星先沿椭圆轨道Ⅰ飞行,后在远地点Q改变速度成功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P点为椭圆轨道近地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椭圆轨道Ⅰ运行时,在P点的速度等于在Q点的速度B.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点加速度大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点的加速度C.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点速度小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点的速度D.卫星耗尽燃料后,在微小阻力的作用下,机械能减小,轨道半径变小,动能变小2.图甲为“中星9A”在定位过程中所进行的10次调整轨道的示意图,其中的三条轨道如图乙所示,曲线Ⅰ是最初发射的椭圆轨道,曲线Ⅱ是第5次调整后的椭圆轨道,曲线Ⅲ是第10次调整后的最终预定圆轨道;轨道Ⅰ与Ⅱ在近地点A相切,轨道Ⅱ与Ⅲ在远地点B 相切。

卫星在变轨的过程中质量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卫星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时的速度小于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时的速度C.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时的机械能D.卫星在轨道Ⅱ上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3.2015年7月25日,我国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全部使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CPU),圆了航天人的“中国芯”之梦,该卫星在圆形轨道运行速度v满足()A.v<7.9 km/sB.7.9 km/s<v<11.2 km/sC.11.2 km/s<v<16.7 km/sD.v>16.7 km/s4.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运行,在P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B.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动量P=mv,v为瞬时速度)5.太空——110轨道康复者”可以对卫星在太空中补充能源,使卫星的寿命延长10年或更长。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真题汇编( 含答案 ) 含分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与航天1.“天宫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目标飞翔器,是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2013 年 6 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6 月 20 日 3 位航天员为全国中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物理课.已知“天宫一号”飞翔器运转周期T,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为g,“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1)地球的密度;(2)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3)天“宫一号”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答案】 (1)3g(2)v gR (3)h3gT2 R2R 4 GR42【分析】(1)在地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Mmmg ,GR2M M地球密度:V 4 R33解得:3g4 GR(2)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运转的速度,mg m v2R v gR(3)天宫一号的轨道半径 r R h,Mm h 42据万有引力供给圆周运动向心力有:G2 m R2,R h T解得:h3gT 2 R2R242.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散布平均的星球表面上沿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 落回抛出点,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2)该星球的密度;(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答案】 (1) g 2v0(2)3v0(3)2v0 R t2πRGtvt【分析】(1) 依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可知,小球上抛运动时间2v 0 tg可得星球表面重力加快度 : g2v 0 .tGMm(2)星球表面的小球所受重力等于星球对小球的吸引力,则有:mgR 2gR 22v 0 R 2 得: MGtG 4 R 3由于 V3M 3v 0 则有:2πRGtV(3)重力供给向心力,故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mg m v 2RvgR2v 0Rt【点睛 】此题主要抓住在星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和万有引力供给圆周运动向心力,掌握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是正确解题的重点.3.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片羽毛和一个铁锤从同 一个高度由静止同时开释,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若羽毛和铁锤 是从高度为 h 处着落,经时间 t 落到月球表面.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 R .(1)求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快度大小g 月;(2)若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月球的质量 M 和月球的 “第一宇宙速度 ”大小 v .【答案】( 1) g 月2h 2hR 2 2hRt 2 (2)MGt 2; vt【分析】 【剖析】( 1)依据自由落体的位移时间规律能够直接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 2)依据月球表面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利用求出的重力加快度和月球半径能够求出月球的质量 M ; 飞翔器近月飞翔时,飞翔器所受月球万有引力供给月球的向心力,进而求出“第一宇宙速度”大小.【详解】(1)月球表面邻近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h =1g 月 t 22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快度大小g 月=2ht 2(2)若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GMm2 =mg 月R月球的质量 M =2hR 22Gt质量为 m' 的飞翔器在月球表面邻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m ′g v 2月= m ′R2hR 月球的 “第一宇宙速度 ”大小 v = g 月R =t【点睛】联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月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依据万有引力与重力相等和万有引力提 供圆周运动向心力争解中心天体质量和近月飞翔的速度v .4. 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 v 0 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物体上涨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且物体只受该星球的引力作用.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2)从这个星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 (1)v 02(2) v 0R2h2h【分析】此题考察竖直上抛运动和星球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1) 设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为 g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则 v 02 2g h 解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 gv 022h(2) 卫星切近星球表面运转,则 mg mv 2R解得:星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Rvg R v2h5.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 t ,小球落到星 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址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 2 倍,则抛出点与落地址之间的距离为3L .已知两落地址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 G ,求该星球的质量 M .2 3LR 2【答案】 M23Gt【分析】 【详解】两次平抛运动,竖直方向h1 gt2 ,水平方向 x v 0t ,依据勾股定理可得:2L 2h 2 ( v 0 t)2 ,抛出速度变成2 倍: (3L)2 h 2 (2v 0t )2 ,联立解得:h1 L ,3g2L,在星球表面:Mm,解得: M2LR 2 3t 2G R2mg 3t 2G6.2016 年 2 月 11 日,美国 “激光干预引力波天文台 ”(LIGO )团队向全球宣告发现了引力波,这个引力波来自于距离地球13 亿光年以外一个双黑洞系统的归并.已知光在真空中流传的速度为 c ,太阳的质量为 M 0 ,万有引力常量为G .(1)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26 倍和 39 倍,归并后为太阳质量的 62 倍.利用所学知识,求此次归并所开释的能量.( 2)黑洞密度极大,质量极大,半径很小,以最迅速度流传的光都不可以逃离它的引力,所以我们没法经过光学观察直接确立黑洞的存在.假设黑洞为一个质量散布平均的球形天体.a .由于黑洞对其余天体拥有强盛的引力影响,我们能够经过其余天体的运动来推断黑洞的存在.天文学家观察到,有一质量很小的恒星单独在宇宙中做周期为T ,半径为 r 0 的匀速圆周运动.由此推断,圆周轨道的中心可能有个黑洞.利用所学知识求此黑洞的质量 M ;b .严格解决黑洞问题需要利用广义相对论的知识,但早在相对论提出以前就有人利用牛顿 力学系统预知过黑洞的存在.我们知道,在牛顿系统中,当两个质量分别为 m 1 、 m 2 的质点相距为 r 时也会拥有势能,称之为引力势能,其大小为E pGm 1m2(规定无量远处r势能为零).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推断质量为 M ′的黑洞,之所以能够成为 “黑 ”洞,其半径R 最大不可以超出多少?24 2r 0 32GM13M 02=【答案】() c2 ; R2( ) McGT【分析】【剖析】【详解】(1)归并后的质量损失m (2639)M 0 62M 0 3M 0依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得归并所开释的能量E 3M 0c 2(2) a .小恒星绕黑洞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小恒星质量为m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G Mmm22r 0r 02T解得M4 2 r 03GT 2b .设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黑洞表面至无量远处;依据能量守恒定律1 mv 2G Mm2R解得2GMRv 2由于连光都不可以逃离,有 v =c 所以黑洞的半径最大不可以超出2GM Rc 27.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 “木卫 1”是木星的一颗卫星,若已知“木卫 1”绕木星公转半径为 r ,公转周期为 T ,万有引力常量为 G ,木星的半径为 R ,求(1)木星的质量 M ;(2)木星表面的重力加快度 g 0 . 【答案】( 1) 4 2r 3(2)4 2r 3 GT 2T 2R 2【分析】(1)由万有引力供给向心力G Mmm( 2 )2 rr 2T42r3可得木星质量为 M2GT(2)由木星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GMmm g 0R 2木星的表面的重力加快度g 042 r3T 2 R 2【点睛 】万有引力问题的运动,一般经过万有引力做向心力获得半径和周期、速度、角速度的关系,而后经过比较半径来求解.8.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标记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到 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飞船在绕地球飞翔的第 5 圈进行变轨,由本来的椭圆轨道变成距地面高度为 h 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面处的重力加快度为g ,引力常量为 G ,求:(1)地球的质量;(2)飞船在上述圆形轨道上运转的周期T .gR 2(R h)3 【答案】 (1) M(2)T 2GgR 2【分析】【详解】(1)依据在地面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则有GMmmgR 2gR 2解得: MG(2)设神舟五号飞船圆轨道的半径为r ,则据题意有:rR hMm2 飞船在轨道上飞翔时,万有引力供给向心力有:Gm 4πr2T 2r( R h)3解得:T2πgR 29. 在某一星球上,宇航员在距离地面 h 高度处以初速度v 0 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时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x ,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 R ,引力常量为 G ,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 g ;(2)该星球的质量 M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v 。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全集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2017年6月19日,“中星9A ”卫星在西昌顺利发射升空。

卫星变轨如图所示,卫星先沿椭圆轨道Ⅰ飞行,后在远地点Q 改变速度成功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P 点为椭圆轨道近地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椭圆轨道Ⅰ运行时,在P 点的速度等于在Q 点的速度B .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 点加速度大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 点的加速度C .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 点速度小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 点的速度D .卫星耗尽燃料后,在微小阻力的作用下,机械能减小,轨道半径变小,动能变小 2.设宇宙中某一小行星自转较快,但仍可近似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宇航员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个相对自己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第一次在极点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1=F 0;第二次在赤道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2=02F .假设第三次在赤道平面内深度为2R的隧道底部,示数为F 3;第四次在距行星表面高度为R 处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中,示数为F 4.已知均匀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F 3=04F ,F 4=04F B .F 3=04F ,F 4=0 C .F 3=154F ,F 4=0 D .F 3=04F ,F 4=4F 3.由于地球自转和离心运动,地球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球形(图中虚线所示),而是赤道部分凸起、两极凹下的椭球形(图中实线所示),A 点为地表上地理纬度为 的一点,在A 点有一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 ,设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仍然可看做是质量全部集中于地心O 处的质点对物体的引力,地球质量为M ,地球自转周期为T ,地心O 到A 点距离为R ,关于水平地面对该物体支持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支持力的方向沿OA 方向向上B .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水平地面向上C .支持力的大小等于2GMmR D .支持力的大小等于222cos GMm m R R T πθ⎛⎫- ⎪⎝⎭4.太空——110轨道康复者”可以对卫星在太空中补充能源,使卫星的寿命延长10年或更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韶关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1d R+ B .1d R- C .2()R d R - D .2()R R d- 2.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增大为原来的4倍,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 A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B .轨道半径之比为4∶1 C .周期之比为4∶1D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3.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 运行,在P 点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 点的速度都相同B .不论在轨道1还是轨道2运行,卫星在P 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 .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 .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动量P =mv ,v 为瞬时速度)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预计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 、b 、c 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 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A .卫星a 的角速度小于c 的角速度B .卫星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C .卫星a 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 .卫星b 的周期大于24 h5.设想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置地球的中心,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 )A .零B .无穷大C .2MmGR D .无法确定6.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静止在地面的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这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心力指向地心 B .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D .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等7.如图所示,“天舟一号”处于低轨道,“天宫二号”处于高轨道,则( )A .“天舟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天宫二号”的向心加速度B .“天舟一号”的角速度等于“天宫二号”的角速度C .“天舟一号”的周期大于“天宫二号”的周期D .“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向心力都由万有引力提供8.因“光纤之父”高锟的杰出贡献,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假设高锟星为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k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q 倍,则“高锟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A .qk倍B .k q倍C .2q k倍D .2k q倍9.“太空涂鸦”技术就是使低轨运行的攻击卫星在接近高轨侦查卫星时,准确计算轨道向其发射“漆雾”弹,并在临近侦查卫星时,压爆弹囊,让“漆雾”散开并喷向侦查卫星,喷散后强力吸附在侦查卫星的侦察镜头、太阳能板、电子侦察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上,使之暂时失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攻击卫星在轨运行速率大于7.9 km/sB .攻击卫星进攻前的速度比侦查卫星的速度小C .攻击卫星完成“太空涂鸦”后应减速才能返回低轨道上D .若攻击卫星周期已知,结合万有引力常量就可计算出地球质量10.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获得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影片中人类为了防止地球被膨胀后的太阳吞噬,利用巨型发动机使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越来越大,逐渐飞离太阳系,在飞离太阳系的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角速度越来越大 B .地球线速度越来越大 C .地球向心加速度越来越大 D .地球公转周期越来越大11.中国志愿者王跃参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过程模拟从地球往返火星的试验“火星-500.假设将来人类一艘飞船从火星返回地球时,经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在P 点的速度大于在Q 点的速度B .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时,在P 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Ⅱ上运动时在P 点的速度C .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 点时的加速度D .若轨道Ⅰ贴近火星表面,测出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就可以推知火星的密度 12.设宇宙中某一小行星自转较快,但仍可近似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宇航员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个相对自己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第一次在极点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1=F 0;第二次在赤道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2=02F .假设第三次在赤道平面内深度为2R的隧道底部,示数为F 3;第四次在距行星表面高度为R 处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中,示数为F 4.已知均匀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F 3=04F ,F 4=04F B .F 3=4F ,F 4=0 C .F 3=0154F ,F 4=0 D .F 3=04F ,F 4=04F13.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

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从轨道3,到轨道2,再到轨道1。

设探测器在轨道3与轨道2经过Q 点的速度分别为v 3Q 与v 2Q ,加速度分别为a 3Q 与a 2Q ;探测器在轨道2与轨道1经过P 点的速度分别为v 2P 与v 1P ,加速度分别为a 2P 与a 1P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v 2P =v 1PB .a 2P =a 1PC .v 3Q >v 2PD .a 3Q >a 1P14.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数为G ,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离地面高h 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这个卫星的运行速率为( )A .GMRB .GMR h+ C .gR D .()g R h +15.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 ,然后在Q 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人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A .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 2 km/sB .卫星在同步轨道II 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 9 km/sC .在轨道I 上,卫星在P 点的速度小于在Q 点的速度D .卫星在Q 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I 进人轨道II 16.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 .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大发射速度 C .它是近地圆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D .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远地点的速度17.如图所示,甲是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运行轨道高度为500km,乙是地球同步卫星. 关于甲、乙两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卫星乙的周期可能是20hB .卫星乙可能在泸州正上空C .卫星甲的周期大于卫星乙的周期D .卫星甲的角速度大于卫星乙的角速度18.近年来,人类发射的多枚火星探测器已经相继在火星上着陆,正在进行着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究,为我们将来登上火星、开发和利用火星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做“近地”匀速圆周运动,并测得该运动的周期为T ,则火星的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为(k 为某个常数)( ) A .kT ρ=B .k Tρ=C .2kT ρ=D .2k T ρ=19.一颗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A 、B 是卫星运动的远地点和近地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A点的角速度大于B点的角速度B.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B点的加速度C.卫星由A运动到B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D.卫星由A运动到B过程中引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20.2017年6月19日,“中星9A”卫星在西昌顺利发射升空。

卫星变轨如图所示,卫星先沿椭圆轨道Ⅰ飞行,后在远地点Q改变速度成功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P点为椭圆轨道近地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椭圆轨道Ⅰ运行时,在P点的速度等于在Q点的速度B.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点加速度大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点的加速度C.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点速度小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点的速度D.卫星耗尽燃料后,在微小阻力的作用下,机械能减小,轨道半径变小,动能变小21.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和R,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和r,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A.3232R Tr tB.3232R tr TC.3223R tr TD.2323R Tr t22.2017年10与24日,在地球观测组织(GEO)全会期间举办的“中国日”活动上,我国正式向国际社会免费开放共享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和全球第一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以下简称“碳卫星”)的数据.“碳卫星”是绕地球极地运行的卫星,在距地700千米的圆形轨道对地球进行扫描,汇集约140天的数据可制作一张无缝隙全球覆盖的二氧化碳监测图,有关这两颗卫星说法正确的是()A.“风云四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碳卫星”的向心加速度B.“风云四号”卫星的线速度小于“碳卫星”线速度C.“风云四号”卫星的周期小于“碳卫星”的周期D.“风云四号”卫星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23.如图所示,将一物体从地球表面的A处移到B处,万有引力做功为W1;将该物体从B 处移到无穷远处,万有引力做功为W2。

取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零,则该物体在A处具有的引力势能可表示为A.W1-W2 B.W2-W1 C.W1+W2 D.-W1-W224.2018年5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6月14日,“鹊桥”号中继星进入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以解决月球背面的通讯问题.如图所示,地月拉格朗日L2点在地球与月球的连线上.若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上,受地球、月球两大天体的引力作用,能保持相对静止.已知地球质量和地月距离,若要计算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与地球间的距离,只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A.月球的质量B.“鹊桥”号中继星的质量C.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D.引力常量25.如图为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示意图,则卫星()A.在a轨道运行的周期为24 hB.在b轨道运行的速度始终不变C.在c轨道运行的速度大小始终不变D.在c轨道运行时受到的地球引力大小是变化的【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令地球的密度为ρ,则在地球表面,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有2Mg G R =,由于地球的质量为343M R ρ=⋅π,所以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可写成:3224433R GMg G G R RR ρπρπ===.根据题意有,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固在深度为d 的井底,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即为半径等于(R-d )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万有引力,故井底的重力加速度()43g G R d ρπ'=-,所以有()43 143G R d g R d d g R R G R ρπρπ-'-===-,故B 正确;【点睛】抓住在地球表面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在矿井底部,地球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要注意在矿井底部所谓的地球的质量不是整个地球的质量而是半径为(R-d )的球体的质量.2.B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AB.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22Mm v G m r r ==224m r Tπ=m 2ωr =ma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其动能E k =2GMm r ,由题知变轨后动能增大为原来的4倍,则变轨后轨道半径r 2=14r 1,变轨前后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r 1∶r 2=4∶1;向心加速度a =2GMr,变轨前后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1∶a 2=1∶16,故A 错误,B 正确;C.卫星运动的周期T =12T T81,故C 错误; D.卫星运动的角速度ω,变轨前后卫星的角速度之比12ωω=18,故D 错误.3.B解析:B 【解析】 【详解】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加速逃逸,故A 错误;根据公式2MmGma r =可得:2Ma Gr =,故只要到地心距离相同,加速度就相同,卫星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 运行,到地心距离变化,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在变化,B 正确C 错误;卫星在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动量方向不同,D 错误.4.A解析:A 【解析】 【详解】根据222224=mM v G mr m r m ma r T rπω=== ,可得ω=a 的轨道半径大于c 的轨道半径,因此卫星a 的角速度小于c 的角速度,选项A 正确;由2GMa r=,a 的轨道半径与b 的轨道半径相等,因此卫星a 的加速度等于b 的加速度,选项B 错误;由v =,a 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因此卫星a 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C 错误;由T =a 的轨道半径与b 的轨道半径相等,卫星b 的周期等于a 的周期,为24 h ,选项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