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田园特色小镇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案例汇报

特色小镇案例汇报特色小镇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产业特色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在保护自然、传承文化、发展产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下面将通过介绍其中一特色小镇的案例,来探讨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和效果。
特色小镇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而闻名。
该特色小镇依托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村特色产业,成功地打造了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小镇。
首先,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特色小镇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保护和修复了周边的山水景观,修建了生态步道和湿地公园,提供了一个绿色、清新的休闲环境。
同时,特色小镇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实施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等环保措施,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特色小镇注重保护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小镇修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开设了传统手工艺品工坊,组织了各类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庆祝,引导居民和游客了解和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文化旅游的推广,特色小镇不仅保护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再次,在发展产业方面,特色小镇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的农产品和特色产业资源。
通过改造和升级传统农业产业,小镇发展了旅游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小镇还发展了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养生产业,建设了温泉度假村、音乐剧院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特色小镇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农民脱贫致富,并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
最后,在市场需求方面,特色小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
小镇建设了商业街区、艺术街区和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同时,特色小镇注重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建设了一流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系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国内首个成功田园综合体案例剖析--无锡田园东方

国内首个成功田园综合体案例剖析--无锡田园东方无锡阳山的田园东方作为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以生态农业、旅游、产业集群、生活方式为园区的发展模式,其强调新型产业的综合价值,包括农业生产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乐居住等复合功能。
田园东方项目旨在打造活化乡村、感知田园城乡生活,将生活与休闲相互融合。
为原汁原味地呈现江南农村田园风光,选址于拾房村旧址。
在原有村落格局较好保留的基础上,设计又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
该项目投资50亿元,是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项目概况田园综合体选址于阳山镇北部,东南部与西南部分别与阳山镇老镇区和新镇区相接,新长铁路穿过其南部,总面积约416公顷(6246亩),约占镇区总面积的1/10。
整体构建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是奠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规划中逐步形成了以高效科技的农业生产优化为基础,积极植入三产、提升二产的产业发展模式。
发展中以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田园小镇为核心,进一步引领农业转型增效。
项目总体规划与设计已持续了两年的时间,项目一期建设已初步成形,二期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仍在完善,将在不断探求“田园进化”的实践方案中前行。
项目背景国家政策形势:“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等国家政策下,借助“田园综合体”模式探索“田园”经济,无疑符合国家政策、产业发展大势。
业务实力:东方园林占得先机,除了敏锐的战略决策,也因其在景观建筑、生态环境、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全产业链的搭建。
项目区位:无锡市阳山镇拥有桃园、古刹、大小阳山、地质公园等生态自然景观。
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阳山镇近郊区域,交通便捷且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田园风光。
核心竞争力:依托自身在生态、苗木、景观、田园、文旅、置地及婚尚等业务板块上实现产业链高度整合和长期的行业积累,迎合了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与产业趋势。
规划理念项目整体规划设计以“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总面积6500亩,其中3500亩种植水蜜桃。
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成功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成功案例分析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分析几个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成功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一、案例一:某文化小镇某文化小镇位于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而闻名。
该小镇的建设规划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在规划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小镇的整体布局和景观设计,使之与周边的历史遗迹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同时,该小镇还引入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如手工艺品制作、传统工艺展示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该小镇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小镇具备了独特的吸引力。
其次,注重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使小镇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地方。
最后,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案例二:某农业特色小镇某农业特色小镇位于中国的一个农业大县,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农业文化而著名。
该小镇的建设规划注重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通过打造独特的乡村风貌和农业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在规划过程中,特别注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该小镇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注重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小镇具备了独特的农业特色。
其次,通过打造独特的乡村风貌和农业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最后,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案例三:某生态特色小镇某生态特色小镇位于中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而著名。
该小镇的建设规划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产业,通过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田园综合体案例

田园综合体案例田园综合体是指将田园风光、农业生产、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环保、休闲的追求,田园综合体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案例介绍。
该田园综合体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周围环绕着连绵起伏的青山,四季如画。
该地区原本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逐渐式微,村庄的发展也面临着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当地政府与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了这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首先,他们对当地的农业资源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发现这里的土壤适合种植柑橘、茶叶等农产品,并且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
基于这些优势,他们规划建设了柑橘园、茶园、温泉度假村等项目。
同时,为了吸引游客,他们还在田园综合体内建设了民宿、农家乐、手工作坊等设施,让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农耕生活和传统手工艺。
其次,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化体验项目。
比如,他们在田园综合体内建起了一个传统的茶文化馆,让游客可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和精髓;又比如,他们举办了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如农民画展览、土家歌舞表演等,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
最后,他们还注重了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他们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他们还进行了农村环境的整治和保护,让田园综合体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成效与启示。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田园综合体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度假,带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和乡村经济的繁荣。
同时,他们还获得了一些旅游奖项和荣誉,成为了当地的旅游业典范。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打造独特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其次,要重视文化传承和体验,让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美丽的风景,还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让田园综合体成为一个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案例」中国最美田园综合体案例分享

「案例」中国最美田园综合体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乡村风景的追求,田园综合体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既包含了传统的农业产业,又结合了休闲度假、文化艺术、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打造出了一种既满足现代人多样化需求又可以保持乡村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中国最美田园综合体的一些案例分享。
1.南瓜山乡村综合体南瓜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是一个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综合体。
南瓜山的农田分布在山谷、山坡和山顶,不同地形的农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农田景观。
这里还种植了大量的水果树和花卉,使得整个综合体在四季都能看到不同的花果盛开的景色。
此外,南瓜山还建设了田园酒店、农家乐、休闲农庄等设施,供游客度假休闲。
与此同时,南瓜山还设立了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和农业培训学校,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清雅园田园综合体清雅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是一个以传统农业和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综合体。
清雅园以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的福建土楼为特色,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化设施有机结合。
园区内种植有各种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茶叶、柚子、龙眼等。
游客来到清雅园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参观土楼内的民俗展览和手工艺品制作过程。
此外,清雅园还设有儿童农耕体验区和农业科普展览馆,提供农业教育和亲子游乐服务。
3.丽江小镇田园综合体丽江小镇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一个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体。
丽江小镇借鉴了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布局和建筑形式保留了当地水乡特色。
小镇内有茶园、草莓园、葡萄园和农事活动区等,游客可以亲自参与种植和采摘活动。
此外,丽江小镇还设置了农民市集、手工作坊和民俗表演区,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手工艺品。
在小镇的酒店和民宿内,游客可以体验到传统的纳西族文化。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最美田园综合体的不同特色和优势。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离不开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承。
特色小镇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案例分析特色小镇是指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通过产业振兴、旅游发展等手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小镇。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吸引游客,推动区域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个成功的特色小镇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看浙江省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六大古镇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乌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乌镇,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江南水乡建筑、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传统手工艺等。
乌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充分挖掘和利用了自身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我们来看看四川省都江堰。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都江堰以其独特的水利文化和自然风光,成功打造了特色小镇。
在都江堰,游客可以观赏到壮丽的瀑布、参观古老的水利工程、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等。
都江堰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古老的水利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最后,我们来看看江苏省周庄。
周庄是中国江南水乡的代表,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周庄以其古老的水乡建筑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周庄,游客可以漫步古镇、游览古桥、品味江南美食等。
周庄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古老的水乡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浙江乌镇、四川都江堰、江苏周庄等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打造成功的特色小镇,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推动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更多的地方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特色小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从南浔小莲庄看江南水乡小镇的园林特色解读

从南浔小莲庄看江南水乡小镇的园林特色解读小镇千家抱水园——南浔小莲庄实地考察报告园林几乎浓缩了人类的一切美学体验,可以说是美的至高享受。
中国私家园林集合了诗画、绘画、文学、建筑等诸项艺术的精髓,在具体手法上深受山水画论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面貌和审美取向。
江南各地园林各有其性格。
一般认为苏州园林偏于人工,而杭州、扬州园林则更近乎自然。
究其原因,苏州园林集中于繁华市井之地,园主多半是一时名士,顾求精致典雅,而杭、扬等地借湖山之便,更容易造就天然野趣。
说到底是自然环境和园林主人的分别。
小莲庄位于浙北小镇南浔,既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员,又不失水乡人家的本色,清丽秀雅,别具分格。
南浔历史悠久,明清时藉丝业发达而成为江浙雄镇,当地的丝商巨富随之大兴土木,掀起造园热潮,其中小莲庄占地27亩,拥有当地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园林。
园名取自湖州赵孟頫的“莲花庄”,依原有的荷池“鱼池径”(又名挂瓢池,而建,经园主刘镛祖孙三代40年的经营,于1924年落成。
小莲庄由刘氏义庄,又名桂花厅,、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
园林分外园和内园,主要建筑结合地形,集中于西、南两面,与义庄、家庙相连。
园林部分居东,围绕一个占地约10亩的莲花池--“挂瓢池”布局,南围游廊,北筑柳堤,是围合式的游览路径,绕池赏景,轩朗明快。
园中广植花木名种,四时点缀。
水面大致呈方形,这是理水成法,在不大的园林中,用集中式大水面造成内聚的格式,使有限的空间变得豁然开朗。
水面向东延伸,端头以“钓鱼台”点景,东南另辟小池,归入一墙之隔的内园,似断实连。
全园收放有致,不因小巧而局促,也不致过疏而失之于野。
南浔富盛于西风东渐之时,建筑风格多样,更兼中西合璧。
园内建筑,如东升阁、净香诗窟、走马楼、扇亭等形式丰富,多姿多彩。
小莲庄的取名透露出主人对士大夫园林经典格局的仰慕,然而筑园于水乡小镇之中,自有耳濡目染的效应,加之年代晚近,既受外来影响,传统的造园手法也更见圆熟。
浙江省两市三镇特色小镇案例分析及综合对比

浙江省两市三镇特色小镇案例分析及综合对比中国特色小镇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和创新方向之一。
特色小镇是指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以小镇为核心载体,依托乡村等资源和环境优势,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性小城镇。
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也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浙江省是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下面将分析浙江省的两个特色小镇案例,并进行综合对比。
一、西塘特色小镇西塘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小镇,也是中国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之一。
西塘特色小镇建设以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标,通过修复古建筑、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水环境等方式,打造出了具有浓郁江南风格和独特韵味的古镇景区。
西塘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提升了西塘的旅游吸引力,也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
西塘特色小镇成功的经验在于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优化旅游功能的结合。
西塘小镇通过修复历史建筑,保护古镇文化的也发展了特色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西塘小镇还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和水环境,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体验。
乌镇特色小镇成功的经验在于注重发展数字经济和文创产业的结合。
乌镇小镇通过布局数字产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了数字经济的集聚效应。
乌镇小镇也重视发展文创产业,打造了具有艺术氛围和创意设计的文创街区,吸引了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和创业者入驻。
综合对比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都注重了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特色产业的结合。
西塘小镇注重保护江南水乡古镇文化,发展旅游业;乌镇小镇注重发展数字经济和文创产业。
这两个特色小镇的建设都充分发挥了地方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同时也注重了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注重发挥地方资源和特色产业的优势,同时也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新兴产业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并恢复特色古建和街市格 局,强化古镇空间边界点
旅游规划 风貌整治规划
将分散景点系统组织,形成六个特色 景区,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周庄新八景
对建筑和整体环境包括空间格局、绿 化配置等进行细致的修理、整治沿街 沿河地段的立面
周庄现状主要问题
土地问题
现状城镇用地规模远大于国家标准 现状人均用地面积228.9平方米(包括常住的在校生和经过折算的旅游人口) 河汊纵横,土地分割,而缺乏规划指导的用地很多
古镇特色分析
总结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历史悠久的古镇
周庄基本保持明清时代的格局和风貌,全镇60%的明清建筑尚属完好( 如:张厅,沈厅等为五进、七进的深宅大院)。比比皆是的石拱桥、骑 楼等,保留着文人雅士的活动遗迹。
2、风光旖旎的水乡景色
周庄四面环湖,镇内河道纵横,镇上人滨水而居,石拱桥造型优美,民 居高低错落,鳞次栉比。
产业规划
L/O/G/O
用地规划
L/O/G/O
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 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小 镇群、主题酒店及文化博览等。
整体规划布局图
L/O/G/O
旅游规划
田L/园O/东G方/O|文旅板块
借助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旗下文旅公司优势资源,引入华德福教育基地、拾房 清境文化市集等顶级合作资源。
概况
• 周庄始建于1086年,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最南端。传说为宋周迪 功收获设庄之处,故因此得名。
水、路、桥、宅的巧妙融合
古镇周庄历史悠久,四面环水,镇内河道 纵横,古桥优美繁多。古镇以河道为骨架 ,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建屋,前街 后河,河路相间。
文化遗迹众多
大量有价值的民居,刘禹锡寄寓,陆龟蒙 垂钓处,柳亚子醉酒的迷楼,三毛忘情的 茶馆,沈万三遗宅,全福寺等胜迹。
1. 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2. 旅游与生活的关系
定位:江南典型水乡之镇、明清繁华贸易之镇,文人雅士寄遇之 镇,民风淳朴生活之镇
两大矛盾
一、古镇旧的生活设施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矛盾 二、旅游商店、餐饮和旅馆的不断增加与保持古镇风貌的矛盾
规划将周庄原来分散的景点加以组织,结合新开发景点形成六 古两新的“周庄八景”。传统民居街区恢复“下店上宅”、 “前店后宅”、“深宅大院”、“寻常人家”的传统居住空间 格局。
周庄国际旅游节
1986年总体及保护规划
目录 总体规划 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 旅游规划
•1、居住水平相差悬殊,房屋质量普遍较差,历年的无序拆迁,造成居住区环 境的杂乱无章。
•2、污染工业对雇主保护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3、 镇辖农民同城镇联系因急水港阻隔而十分不便。
•4、 城镇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路不通。
1978
• 工业发展 • 旅游开发
新建砖混结构 建筑,质量较 好,与环境冲
突不大。
保留
建筑状况研究
文物点及风貌 较好的地段, 修旧如旧。对 建筑内部进行
改造。
保护及改善
对传统风貌影 响较大的拆除 (26.76%)
更新
新观点的树立
两个方面
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定主题: 保护古镇风貌 整治历史环境 提高旅游质量 改善居住环境
华德福教育基地
L田/O园/东G方/O|文旅板块
拾房清境文化市集
业态构成: 飨·主题餐厅:以“蔬食”为主题的 时尚概念餐厅 井咖啡:“禅意”风格的概念咖啡厅 窑·烧手感面包坊:源自台湾的传统 窑烧,融入桃木的本土醇香 圣甲虫乡村铺子:以“回归自然”为 主题的乡村铺子 拾房书院:以“师法自然,复兴文化” 为主题的书院 邸·主题民宿:旧居民宿“风格的宅 邸式酒店 绿乐园:国内首个专业研创儿童教育 第二课堂的模式品牌
•5、原有商业街街道狭窄,随着农民的富裕,原有商业已不能满足使 用要求。
•6、规划和管理难度较大。 •新的建设有损古镇风貌的保护,而要保持原有传统建筑风格,又因房屋私有 和经济费用较大的同时政府又无法给予经济补贴而受到限制。
•经济发展建议:1)在可能条件下加强陆路交通,水路并进。2)充分利用地方
资源,发展地方食品、工艺品生产。3)打破行政界线,加强同上海,苏州,昆山 的联系协作。4)充分准备,创造条件,开发旅游事业。
生活与环境质量的恶化
江南水乡传统城镇因水成街、因水成镇。水是它的灵魂,但当时的水环 境已遭到严重破坏。(A、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 B、居民生活污水
生活质量有待改善
前几年的工作重点是保护文物建筑和发展旅游,没能力对生活质量的改 善足够重视,导致现存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线路架设复杂,有火 灾隐患,公共空间颓废。
建设要素
L/O/G/O
生态要素
L/O/G/O
景观要素
L/O/G/O
生态结构
L/O/G/O
道路规划
L/O/G/O
用地规划
L/O/G/O
规划四园、三区、一中心,整合东方园林产业集团优势,深化和提升当地农 业产业。
建设目标: 深化既有农业资源,开 拓农业发展新方向
L/O/G/O
景观规划
L/O/G/O
L/O/G/O
江南田园综合体案例分析——田园东方
L/O/G/O
田园东方是以“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打造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 项目。
基本概述
L/O/G/O
区位概况
L/O/G/O
水系条件
L/O/G/O
水系条件
L/O/G/O
农田条件
L/O/G/O
发展构想
L/O/G/O
基底要素
L/O/G/O
茶壶壁身上,浮雕栩栩如生,形象丰富,好茶的朋友不可错过。
周 庄 竹 编万三糕、万三酒源自周庄邮票周庄资源分析
娱
打田财
周庄有许多当地传统文化所 兴起的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 彩,是游客在周庄最喜欢参加 的也最热闹的一些活动。 摇快船
目前周庄有摇橹游船数百条, 在水巷中供游客乘坐。漫步河 边,都会遇到游船在河中行驶。
人口问题
大量旅游人口和非户籍人口 规划周庄人口数量包括实际常住人口(而不仅仅是户籍人口)、旅游人口(在设施 配置时须经折算)和苏州大学住宿学生
周庄资源分析
2、风光旖旎的水乡景色
周庄四面环湖,镇内河道纵横,镇上人滨水而居,石拱桥造型优美,民 居高低错落,鳞次栉比。
周庄资源分析
周庄资源分析
游
周庄八景 全福晓钟 指归春望 周庄永庆庵 蚬江渔唱 南湖秋月 庄田落雁 急水扬帆 东庄积雪
双桥 富安桥
南湖秋月 周庄永庆庵
周庄邮票
周庄历史悠久,山水如画,邮票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从如画般的邮票里你
5、精巧的手工制作
周庄历史上是个以手工作坊,商业为主的贸易集镇,至今仍有一些沿街 而设的手工业,增添了小镇孤僻的情趣。
6、丰富的农副产品及水产品
周庄地处江南水乡,土地肥沃,盛产粮油,瓜果,宽阔的湖面又终年为 周庄提供鱼虾等水产品。
周庄资源分析
1、历史悠久的古镇
周庄基本保持明清时代的格局和风貌,全镇60%的明清建筑尚属完好( 如:张厅,沈厅等为五进、七进的深宅大院)。比比皆是的石拱桥、骑 楼等,保留着文人雅士的活动遗迹。
文物建筑处在保护阶段,缺乏相应更新修复 没有能力进行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早期规划不够系统,不完善
从第一次规划至此,周庄的旅游事业已经形成了一定
的规模和相对稳定的格局,围绕古镇区内的重点景 观如张厅、迷楼等形成有一定辐射力的景区,同时 兼顾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强 卫生和治安管理。周庄还注意利用一些大规模的艺 术节、摄影节等活动,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周 庄有了:居住、商业、餐饮、旅宿和观光五大功能。
厅、茶馆让游客充分 享受阿婆茶。
3 • 北部全功桥边设置一饭
店,供游客一般的餐饮
4 • 在镇内设置一些中低档
的旅馆——利用现乡政 府所占的房屋作为旅馆
1995年12月被江苏省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市河街区
双双桥胜桥景胜景 桥桥楼楼叠叠翠 翠 抽抽曲象象桥元元烟素素雨
第一次规划
优点 缺点
确定三个分区,避免了水污染和新型建筑对古镇的影响 初步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了其 它行业的发展。
周庄的划灯远近闻名,每次 举办都是观者如潮。
摇快船
划
灯
与时俱进
近几年来,周庄专注于接轨世博,提升 旅游,逐步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集观光、休闲、 度假、会务的复合型旅游升级发展。文化旅游 逐步成熟,民俗文化街上的打铁、蔑竹、草编、 纺纱等手工艺制作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韵, 在古戏台赏昆曲,品味“百戏之祖”的经典魅 力。同时,休闲产业初具规模,新推出的“环 镇水上游”、“单车游周庄”等活动,旅游呈 现出项目与配套设施互动发展,游客观光与体 验休闲齐步并进,目的地旅游与度假会务旅游 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
老龄化问题严重
空巢老人家庭占有37%,年轻人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入新区或大中 城市。来了很多社会问题。
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分析
发展
繁荣
衰落
崛起
宋元
明
抗日
• 商品经济发展 迅速,出现以商 品交易为主的镇、 市。周庄也从此
开始发展。
•周庄成为粮 食、丝绸及多 种手工业品集 散地和交易中
心
•经济日益萧条
• 1952后,进入 统购统销的时代, 贸易冷落,且公
❖ 周庄镇旅游发展设想:
区域游览线路组织
景点考虑
旅游服务设施的设置
1
• 周庄镇处于淀山 湖之滨
2 • 与上海大观园相
隔6公里
3
• 与同里镇相距 13公里
4 •距苏州古城30公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