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常用词语辨析资料
公考言语常考词语辨析

言语常考词语辨析(积累)1.驾轻就熟:意思是赶着轻载的车走在熟路上。
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2.稗官野史: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
旧时小说、杂史的统称。
3.滥竽充数: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含贬义。
4.鱼龙混杂:意思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含贬义。
5.此起彼伏: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扼杀】①掐住脖子弄死。
②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
例:~新生事物。
【扼制】抑制;控制。
例:~心头的怒火|~通往内河的航道。
【遏抑】压制;抑止。
例:~不住胸中的怒火。
【遏止】阻止。
例:洪流滚滚,不可~。
【遏制】制止;控制。
例:~对方的攻势|~不住的激情。
经久不衰:意思是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
含褒义。
委曲求全:意思是勉强迁就,以求保全。
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含褒义。
虚与委蛇:意思是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含贬义。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堆叠】一层一层地堆起来。
例:案上~着大批新书。
【堆积】(事物)成堆地聚集。
例:工地上~着大批木材和水泥。
【堆集】成堆地聚在一起;堆积。
例:案头~着画轴。
【堆砌】①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
例:~假山。
②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例:~辞藻。
14.【对垒】指两军相持,也用于下棋、赛球等。
例:两军~|中国队将于明天与德国队~。
【对擂】比喻互相对抗;互相竞争。
恰如其分:一指说话办事不过分;二指办事或说话十分恰当合适。
含褒义。
扬汤止沸: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含贬义。
和风细雨:意思是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批评或劝说。
含褒义。
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
公考行测词语辨析大全

公考行测词语辨析大全1 [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 [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 [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 [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 [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9 [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1.暧昧: 含糊、不明朗, 不光明磊落, 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 愚昧。
2.包含: 包容含有。
包涵: 原谅、宽恕。
3.暴发: 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 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必须: 副词, 用在动词之前, 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 “一定要有”, 可作谓语, 如“阵地战也必需”, 多作定语, 如“必需的素质”。
5.哺养: 喂养, 使长大。
抚养: 抚育、照料并教养。
6.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 如“决不致犯错误”。
7、苍茫: 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 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8、长年: 一年到头, 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 *终年、常期, 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 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9、陈规: 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 如“墨守成规”。
10、醇厚: 口味纯正浓厚, 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 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 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1.伺候[cì。
hou]:可用于人, 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 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2.窜改: 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13.度过: 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 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14、法制: 名词, 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 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15、反映: *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 *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 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 如“化学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如“反应如此之快”。
国考历年词语辨析

国考历年成语辨析1.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适:适应;履:鞋。
2.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矫枉过正: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
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
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4.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5.无所适从:适:往;从:听从,跟从。
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6.一筹莫展:筹:计策,办法;展:施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7.举棋不定:举:拿起,拿着。
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
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8.优柔寡断: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
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9.记忆犹新:犹:还,仍然。
对过去的往事仍然刻记得清清楚楚,好像刚刚发生一样。
形容印象极其深刻。
10.恍如昨日:记忆清晰,好像是昨天。
11.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
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12.历久弥新:弥:更加。
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13.明察秋毫: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
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
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14.明辨是非: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15.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好宏观控制,对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
16.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
多形容目光远大。
17.水到渠成:渠:水道。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18.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见惯:常见而习惯了。
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
公务员考试高考常见成语辨析近义词辨析450例大全

公务员考试高考常见成语辨析近义词辨析450例大全公务员考试和高考是当前两个非常重要的考试,对于考生们来说,掌握常见成语的辨析和近义词的辨析是提高语言水平和应试能力的关键。
下面是450例常见成语和近义词的辨析,供考生们参考。
一、常见成语的辨析1.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解释: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为时已晚,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无法挽回。
2. 隔岸观火、事不关己解释:隔岸观火,比喻对他人遭遇困境,自己置身事外。
事不关己,情况与自己无关。
3. 守株待兔、恃才傲物解释:守株待兔,比喻坐而待取。
恃才傲物,因为有才能而傲慢自大。
4. 明哲保身、明察秋毫解释:明哲保身,形容机智圆滑,能够保全自己。
明察秋毫,形容眼力极好,能看到细微之处。
5. 画蛇添足、杀鸡取卵解释: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结果得不偿失。
6. 自相矛盾、前后矛盾解释:自相矛盾,指自己的言行、主张等相互矛盾。
前后矛盾,指前后的言行、态度等相互矛盾。
7. 不可救药、病入膏肓解释:不可救药,形容病症或处境无法挽回。
病入膏肓,比喻病重到了无法治愈的地步。
8. 掩耳盗铃、无动于衷解释: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不听劝告。
无动于衷,形容心情平静,对事物无感。
9. 大而化之、不拘小节解释:大而化之,形容做事不认真,不细致。
不拘小节,形容对小事不计较。
10. 蒸蒸日上、日渐式微解释:蒸蒸日上,比喻事物发展迅速,日渐兴盛。
日渐式微,比喻事物逐渐衰落。
11. 名列前茅、居功自傲解释:名列前茅,比喻名列在最前面,成绩很好。
居功自傲,因为自己的功绩而自满自足。
12. 画饼充饥、前车之鉴解释:画饼充饥,比喻说空话,没有实际行动。
前车之鉴,以前的失败经验为警示。
13. 不可或缺、随心所欲解释: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缺少。
随心所欲,表示按照自己的心愿行事。
14. 一筹莫展、无法可想解释:一筹莫展,表示没有办法,无法处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辨析常见成语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辨析常见成语(1)望文生义:呼之欲出:呼:叫,喊。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首当其冲: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河东狮吼: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比喻文章写得快。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目光如炬:目光发亮象火炬。
形容愤怒地注视着。
也形容见识远大。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
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
(二)张冠李戴: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巧夺天工:夺: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比翼双飞: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双飞:成双的并飞。
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公务员考试行测实词辨析240组

公务员考试行测实词辨析240组1【纠偏】纠正偏向或偏差。
例:进口非金属输送网带,能彻底~。
【纠正】改正(缺点、错误)。
例:不良倾向已得到~。
2【救急】帮助解决突然发生的伤病或其他危难。
例:江湖~。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困难的人。
例:~费|~粮|~难民。
【救灾】①救济受灾的人民。
例:放粮~。
②消除灾害。
例:防洪~。
【救助】拯救和援助。
例:~灾民。
3【拘板】(举动或谈话)拘束呆板;不活泼。
例:待人接物有些~|自己人随便谈话,不必这么~。
【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
例:他是个~的人,从不和人随便谈笑。
【拘礼】拘泥礼节。
例:熟不~。
【拘泥】①固执;不知变通。
例:~成说。
②拘束;不自然。
例:~不安。
【拘束】①对人的言语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
例:不要~孩子的正当活动。
②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例:她见了生人,显得有点儿~。
4【居积】积累(财物);囤积。
例:不善~|~致富。
【居奇】看成是很少有的奇货,留着卖大价钱。
例:囤积~。
5【举措】举动;措施。
例:新~|~失当。
【举动】动作;行动。
例:~缓慢|近来他有什么新的~?6【举发】检举;揭发(坏人、坏事)。
例:~你的罪行。
【举报】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坏人坏事)。
例:~违法犯罪行为。
【举证】出示证据;提供证。
例:原告、被告先后~,进行法庭辩论。
7【巨大】(规模、数量等)很大。
例:耗资~ | ~的工程| ~的成就。
【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例:~贷款|为国家创造了~财富。
【巨幅】①(字画、标语、广告等)面积很大的。
例:~画像。
②副幅度很大地。
例:~振荡|~波动。
8【巨制】指伟大的作品,也指规模大的作品。
例:鸿篇~。
【巨著】篇幅长或内容博大精深的著作。
例:世界~。
【巨子】在某方面卓有成就、有声望的人物。
例:文坛~|实业界~。
【巨作】篇幅或规模巨大的作品。
例:科幻~。
9【聚会】①(人)会合;聚集。
例:老同学~在一起很不容易。
②指聚会的事。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600个的成语辨析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后多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待救济、援助。
还可以形容婴儿刚刚出生,期待母亲哺育的样子。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业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弥漫与迷漫“弥漫”形容(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野,模糊了视线。
例:夜色朦胧,飘动的白云轻纱般吹过来,带着露水,含着温情,弥漫在你的身边。
2.施行与实行从词语的适用对象上来看“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其适用对象较为具体,如法律、法规、手术等;“实行”的适用对象较为抽象,如纲领、政策、原则等。
例:会议决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3.审定与审订从词义的侧重点来看,“审定”侧重于“定”,即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侧重于“订”,即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
例: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审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4.历程与里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用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
“里程”指具体的路程,还指发展的过程,用在表示将来的句子中或用在时间不明确的句子中。
例:回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他感慨万千。
学生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
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不孚众望”指未符合大家的期待,含有贬义;“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例:我们一定不负众望,把这团希望之火,带回桐乡,去开启、点亮乡村每位学生的心灵。
5.措手不及与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指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猝不及防”指事情来的突然,来不及防备。
例:站在人生的拐点,迷茫地眺望未来,即使离开这里是我们无数次反复期待的时刻,但它突然的到来依然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6. 忽然与突然“突然”表示情况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突如其来,令人觉得很意外,一时无法应付;“忽然”表示事情很快地发生或变化,相比“突然”,令人意外的程度要小。
例:仿佛一夜之间,南国一个贫穷破败的小渔村忽然变成梦幻般绚丽的大都市。
7.英雄气短与色厉内荏“英雄气短”指有才能的人因遭受困厄或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色厉内荏”指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例:只有当买房者看懂了,搞清了,具备了喝房产商讨价还价的条件,专家所大声疾呼的市场定价才会有合理性。
否则再激烈的“炮轰”也只能算是色厉内荏。
勉力与勉励“勉力”侧重于努力,主要是对自己而言;“勉励”侧重于鼓励,主要是对别人而言。
例:杭州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难度非常大,但各有关部门仍要勉力为之。
8.启用与起用“启用”的“启”有打开之意,后面主要跟物;“起用”后面跟的主要是人,有提拔之意。
例: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启用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9.顺理成章与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强调条件成熟时事情自然会成功。
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
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光怪陆离与斑驳陆离“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光怪陆离”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多用于五光十色、离奇怪异的社会现象。
例: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
但是人们在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海市蜃楼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11.自以为是与一意孤行“自以为是”侧重于形容看法;一意孤行侧重于形容行动。
例:讨论问题,既要认真思考,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不免”与“难免”“难免”指难以避免;“不免”,免不了,强调某种情况下自然出现的的一种结果,侧重于叙述。
但是当后面有否定词是只能用“难免”。
例:改革开放,是前人从未走过的路,难免不遇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不免想起许多往事。
12.13. 蜕化与退化“蜕化”指像动物蜕皮那样发生质变,多比喻人变质,腐化堕落;“退化”多指事务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而这个事物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例: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退化。
14.不齿与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极度鄙视;“不耻”指不以为耻,不以为有失体面。
例:就像西方青年崇拜拉美的民族英雄切拉瓦拉,为人所不齿的纳粹头子竟然在中国有了追星族。
截止与截至“截至”是介词,一般后面直接跟日期;“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到”等价于“截至”,但不能说“截至到”。
例:截至2009年5月25日,县地税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
式微与衰退“式微”原来指原来指国家或民族的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常用于书面语;“衰退”指衰弱减退,常用于形容精力、意志、经济等。
例: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的遗传并没有因为追逐GDP而变异或者式微,反而越来越凸显文化基因在大事件中的力量,并且成为对待相异形态的方法论。
16.生吞活剥与穿凿附会“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搬用经验、方法、理论等;“穿凿附会”指在论证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
例:她还不懂的,就把听来的,生吞活剥地逐条念一遍。
17.画地为牢与闭门造车“画地为牢”比喻指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情况如何,只凭主观愿望办事。
例:现在有些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画地为牢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做法应当禁止。
18.原形与原型“原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例: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原型,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19.界限与界线通用义:不同事物的分界。
例:文科和理科的界限(界线)分明。
界限单一义:尽头处,限度。
例:知识是没有界限的。
界线单一义:两个地区的分界的线。
例:跨过鸭绿江的界线就是朝鲜了。
20. 等量齐观与齐头并进“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进行,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区别于“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例:就大学教育与研究来说,不但没有轻忽“实用性”知识的现象,实用性知识已于纯理论知识完全等量齐观了。
21.推崇与仰慕“推崇”侧重于“崇”,表示一种尊敬的态度;“仰慕”侧重于“慕”,表示一种羡慕的心情。
例: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推崇。
22.墨守成规与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侧重于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主观意愿;“一成不变”侧重于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客观事实。
例:一帆风顺的旅途只能酿就墨守成规的思维。
23.见微知著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指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意为看的深入;“以小见大”,通过小的可以看见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例:一个国家要将力量投诸海外就得高瞻远瞩,见微知著,能后预见未来,预测意外,预防人民受到攻击。
委任与委派“委任”是指任命某人担任职务;“委派”是指委任派遣。
例:王小华外语能力和公关能力很强,被学校委派到国际交流处负责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管理工作。
24.别具一格与别具匠心“别具一格”是说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例:诗在其所具有的诸多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别具一格的打量。
25.推却与推诿“推却”指拒绝接受;“推诿”指推卸责任,把责任推给别人。
例: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什么的给小王,小王不想要,又不便当众推却。
品味与品位“品位”,名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品味”指仔细体会,动词。
例: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26.法制与法治“法制”指法令制度;“法治”是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例:加强立法工作,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27.春秋与岁月“春秋”指一年,四季;“岁月”的意思是“年月、时代”,它反映事物的集合体,一般不能用在具体的数字之后,只能用宽泛的形容词修饰,如“漫长的岁月”。
例:卢沟桥两边的石栏杆上雕刻着数以万计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春秋。
28.误解与曲解“误解”强调错误的理解;“曲解”不顾客观事实歪曲愿意,作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多指主观上故意的)例:科学传播不可能立即产生效果,谁这么想,就是曲解科学,最终也必然会危害科学。
违反与违犯“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规则等,词义较轻;“违犯”的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
例:新能源补贴是全球通用做法,中国对新能源的补贴并不违反WTO原则。
安土重还“安土重还”指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不为(wéi)己甚“不为己甚”指对人的职责或处罚适可而止。
己甚,过分。
不落窠臼(kē jiù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生日与诞辰“生日”是口语;“诞辰”是书面语。
例:全球30多家孔庙今日共同纪念孔子2556周年诞辰。
驱除与祛除“驱除”,驱,马字旁,赶牲口的意思,故适用对象为蚊虫、敌人等具体事物;“祛除”适用对象多为疾病、疑惧或迷信等抽象事物。
例:经过众多专家的会诊,王教授的头风病终于被祛除了。
29.精确与精准“精确”侧重于精细、确切,如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精准”指很符合、没差错。
例:8号选手的远投非常精准。
30.暴发与爆发“暴发”、“爆发”这两个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侧重突发性(山洪暴发、暴病),后者侧重爆炸性(火山爆发、爆发革命)。
例:这里曾一度暴发泥石流,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31.简洁与简捷32. “简洁”,洁,干净利索,侧重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罗嗦;“简捷”,捷,快捷,侧重指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例:他的文章立意很好,行文也简洁流畅。
享誉中外与名声鹊起“享誉中外”侧重的是名声传播的广,“名声鹊起”侧重的是闻名的速度非常快。
例: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名声鹊起,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33.边疆与边境“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
例:强民族团结,护祖国统一,保边疆安全。
34.斥责与叱责“斥责”指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强调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斥,强调声音大。
例:你对他要有点耐心,不要总是大声叱责。
35.查看与察看“查看”有检查、调查或查看事物存在情况的意思;“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仔细看。
例:察看现场查看现场,前者强调“仔细看”,后者强调“调查”。
仓促与仓皇“仓促”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仓皇”指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
36.尘世与尘事“尘世”指佛教或道教所指的现实世界;“尘事”指世俗之事。
例:他整天沉溺于尘事,不能自拔,哪有时间为人民群众办实事?37.除草与锄草“除草”指去除杂草,方式可以多样化;“锄草”特指用锄头松土除草。
例:王大爷把锄头往孙子手里一递说:“不好好学习,就锄草去!”38.处事与处世“处事”指处理事务;“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