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二章第七节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群动物的主要类群初中生物阶段有关动物的类群,主要考察各大类动物的基本特征、代表生物、生活环境、生殖方式、运动方式等方面内容,着重考察生物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能够采用对比记忆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对比记忆各类生物(以一个典型物种为例)的相关特征。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安全十二本台帐内容

安全资料完整目录目录第一章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管理的主要容及要求第一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管理的意义第二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体系第三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的建立第四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的分类第二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第一节在建工程安全监督及相关证件(第一档案盒)第二节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二档案盒)第三节目标管理(第三档案盒)第四节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第四档案盒)第五节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第五档案盒)第六节安全检查(第六档案盒)第七节安全教育(第七档案盒)第八节班前安全活动(第八档案盒)第九节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第九档案盒)第十节工伤事故(第十档案盒)第十一节安全标志(第十一档案盒)第十二节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相关证件管理(第十二档案盒)第十三节机械设备、设施验收检测记录(第十三档案盒)第十四节施工临时用电(第十四档案盒)第十五节文明施工(第十五档案盒)工会劳动保护资料1、安全技术资料的产生是安全生产过程的产物和结晶,由于资料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规化,可不断的推动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使施工现场整体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化。
2、安全技术资料有序的管理,是建筑施工实行安全报监制度,贯彻安全监督、分段验收、综合评价全过程管理的重要容之一。
3、建立健全正规的资料专业管理,保证了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4、真实可靠的安全技术资料对指导今后的工作以及对领导工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有序的安全生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费用损失,可进一步规安全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伤亡事故发生频率。
5、资料的有效保存为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处理,提供可靠的证据,并为今后的事故预测、预防提供可依据的参考资料。
第二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资料管理体系一、管理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安全技术资料的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现场应设工地安全资料员,专门负责安全技术资料管理工作。
2015年乐理基础_基本乐理试题

传统实用乐理目录第一章音的基础知识第一节音 3第二节乐音体系 4第三节音组 6第四节音律标准音 7第五节等音 10第六节半音和全音的种类 11第七节音域音区 12练习一 12第二章记谱法第一节记谱法 15第二节音符休止符 15第三节五线谱号谱表五线谱 17 第四节增加音值的记号 21第五节连谱号大谱表总谱 23第六节简谱 26节第七调 28节第八升降号译谱读谱法 35练习二 38第三章节奏节第一音乐的力度 42节第二逻辑力度节拍 43节第三拍子和拍号 47节第四节奏基本节奏划分切分 50 节第五各种节奏 53节第六音值组合法 55节第七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 58节第八音乐的速度 60节第九板眼 63练习三 66第四章音程第一节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第二节音程的名称第三节音程的扩展和压缩5第四节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第五节单音程和复音程节第六音程的转位节第七等音程节第八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节第九识别和构成音程练习四第五章和弦第一节和弦第二节原位三和弦第三节原位七和弦节第四转位三和弦节第五转位七和弦节第六识别和构成和弦节第七等和弦节第八四部和声及和弦排列练习五第六章音色节第一音色的形成节第二音程的音色节第三和弦的音色节第四音色及其它练习六第七章自然调式节第一调式节第二调调性节第三特种自然调式体系节第四五声调式体系节第五大小调调式体系节第六大小调调式音级的特性练习七第八章调式变音节第一辅助音和经过音节第二偏音节第三变化音节第四变化调式节第五识别和构成调式6节第六半音阶和全音阶练习八第九章调式音程节第一自然音程节第二变化音程节第三识别和构成调式音程节第四稳定音程和不稳定音程不稳定音程的解决练习九第十章调式和弦节第一自然调式中的和弦节第二变化调式中的和弦节第三识别和构成调式和弦节第四一些调式和弦的解决练习十第十一章转调和移调节第一近关系调和远关系调节第二转调节第三交替调式节第四移调练习十一第十二章装饰音和各种记号节第一装饰音节第二演奏法的记号节第三记谱法的记号节第四其它记号练习十二第十三章关于旋律的一般知识节第一旋律节第二旋律发展的方法节第三旋律进行的方向节第四旋律的分段节第五乐曲的基本形式练习十三结语后记7绪论乐理,顾名思义,就是关于音乐的理论.但乐理应该是音乐理论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呢这就要从音乐的定义中去找答案了.什么是音乐音乐应该是通过有组织的音所塑造的听觉形象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使欣赏者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的一种艺术.由于音乐是艺术的一种,所以它作为艺术在其所起的作用和所得到的效果等方面应该和其它艺术形式是一样的.这一方面的内容,由音乐欣赏, 音乐美学和音乐评论等学科去研究.音乐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同的只是使用的材料和构成艺术作品的种类.在这里,用什么来组织音和如何塑造听觉形象就是音乐理论所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后者由和声,复调,曲式,乐器法和作曲法等学科所考虑.而前者由于所包含的内容是其它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所以有人就直接把它叫做《音乐理论基础》;也有人称之为《音乐基本理论》;还有人简称为《基本乐理》.而公认把《乐理》作为这一门学科的专用名词.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也就应该有不同的音乐实践和不同的音乐理论.从表面上看,中国音乐也有五声七音十二律,也有类似西方节拍中2/4和4/4的一板一眼和一板三眼等,但在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的氛围中形成的中国音乐则和西方音乐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音乐理论遵循的是"音无定高,拍无定值,谱无定法;演奏(或演唱——下同)者应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塑造音乐形象",简而言之,是一个开放的音乐体系;而西方的音乐理论——尤其是乐理——则讲究的是"音高和音值是构成旋律的基本要素,必须按谱演奏.任何改变音高或音值的做法必将改变音乐形象", 是一个封闭的音乐体系.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因此也就各有其特点:中国音乐尊重演奏者的第二次创作,因为他促进了音乐的发展;而西方音乐则强调原创作者的劳动,因为他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的"三无"并不是可以毫无章法地随心所欲,演奏者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并对其所演奏的音乐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保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大同小异,在继承中有所发展.而"按谱演奏"则由于记谱法的不完善并不能保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完全不走样.不同的演奏家对同一首乐曲演奏出不同的风格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开放的音乐体系对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但却使初学者无所适从:学习民族音乐的人,必须置身于他所学习的音乐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熏陶才能逐渐掌握,这就限制了音乐艺术的普及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封闭的音乐体系就表现出她独特的优越性:世界各地的音乐院校几乎毫无例外的采用西方的音乐体系,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这本书因为是以实用为主,所以也采用这一体系.不过我们应该记得,乐理只是音乐理论的基础.采用封闭的音乐体系,只是为了使初学者能够尽快入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不应该让一个封闭的音乐体系来指导我们一生的音乐生活乃至整个音乐理论.遗憾的是,一部分音乐工作者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一点.面对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无所适从;更有甚者,认为外国音乐高雅,中国音乐低俗;外国音8乐先进,中国音乐落后.希望这些人想一想,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低俗吗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落后吗古琴曲《流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民歌《茉莉花》等在198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入《亚洲音乐教材集》中;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次宣布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昆曲被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在首批19个项目中荣登榜首等事实,充分说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置身于世界音乐之林,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乐理》和音乐基本技能训练的《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专业学生的两门必修课,合称为《基本乐科》.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视唱练耳的音乐实践需要乐理知识的理论指导;乐理知识的概念和技巧又必须通过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才能得到理解和巩固.只学乐理不学视唱练耳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学深学透;而只学视唱练耳不学乐理则是就事论事,只能成为新一代的"艺人"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音乐工作者.由于不了解,有的人就认为《基本乐科》的重点是识谱和记谱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内容.前些年轰动全国音乐界的赵季平《好汉歌》事件就充分说明我们的一部分音乐工作者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音乐常识:音乐形象的异同是借鉴与改编的根本区别.其实仅就乐理而言,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举凡音乐理论各方面的基础知识都应属于乐理的范畴,所以,学习乐理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音是由哪些方面组织起来以构成音乐形象的,以及组织音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掌握音乐理论诸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乐理,应该在乐音体系,记谱法等方面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概念,同时对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及调式等方面要作深入的掌握,还要对调式变音,转调移调,旋律和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音乐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都是通过具体的,典型化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所以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音乐理论本身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许多概念之间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或严格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学习乐理时不仅要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具体内容,还应该多做练习,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去理解理论的含义.如象初学时,一定要先把音名和唱名所对应的音高及在乐器和谱面上的具体位置这五个方面弄清楚并牢牢记住;对一些相近的概念,一定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和相互关系.如音乐和乐音, 音分和分音等;对同一名称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定义时,也必需把它们的各个不同概念搞清楚并明确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八度,调和导音等名词等.否则,以后的学习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音乐,美术和文学是三大基本艺术形式.其它所有的艺术形式均是这三种形式的变化,组合和发展.而且,绝大多数综合艺术均离不开音乐艺术的参与.在一些艺术形式中——如舞蹈,戏曲,歌剧,舞剧及影视等——音乐甚至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音乐应是绝大多数综合艺术的必修课之一,而乐理则是其基础,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9第一章音的基础知识第一节音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在弹性体里的传播,叫做波动,简称为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波叫声波;能为人的听觉器官所感觉到的声波叫声音.而包含信息的声音就是音.简而言之就是由听觉器官感觉到的信息就叫做音.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音.但由音构成的艺术形象只有三种:即音乐艺术,语言艺术和由以上两种形式结合而成的声唱艺术.不过在实际的艺术生活中后两种很少单独存在——语言艺术中的一部分经常是和文学艺术在一起构成了所谓的"语言文学",剩下的一部分又和声唱艺术的一部分一起构成了"说唱艺术".声唱艺术的另一部分则构成了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即"声乐".音乐理论中主要是研究不包括语言的那一部分.所以,本书提到的所有内容,只要和语言不矛盾的地方,均包括声唱艺术.如"乐器" 一词,一般也包括"声带";"演奏"一词,一般均包括"演唱"在内.即使不包括语言,自然界中的音也是非常多的.音乐只使用其中的一小部分.音乐中所使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生活中为了构成音乐形象而特意挑选出来的音.绝大多数物体在振动时,振动的不仅是整个物体,它的各个部分也分别在同时振动,这种振动叫复合振动.复合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复合音.其中整体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基音,各个部分振动所产生的音叫泛音,统称为分音.把分音按照音的高低从低到高排列起来,就叫做分音列.从基音开始,分别叫做一分音,二分音,三分音等等.把分音列去掉基音,就叫做泛音列,二分音就是第一泛音,三分音就是第二泛音等等.在复合振动中,如果振动的各部分条件都相同的话(如弦的各部分的粗细,长短,张力等都一样),那么这些部分振动所产生的泛音频率就是基音频率的整倍数,这时的泛音对基音产生润饰和加强的作用,基音的高低就比较明显;反之,泛音频率不是基音频率的整倍数,泛音对基音就起到干扰和削弱的作用,基音的高低则不那么明显.另外,由于发音体的结构,材料及工艺等原因使一些音的高低也不固定.所以我们把在音乐中使用的, 有固定音高的音叫做乐音;而把音高不明显,或者音高不固定的音叫做噪音.在上面的定义里,"固定"的前提是有没有明显的音高.但"明显"这个词本身的概念就是相对的.所以一些打击乐器的音,相对于其它乐器而言是噪音——如大鼓.但在独立使用时就是乐音——如定音鼓.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音高很明显的音由于不考虑它的音高也不把它作为乐音对待,如爵士鼓.所以在作曲法里的定义就应该是考虑其音高的音叫做乐音;而不考虑音高仅考虑音色的音就叫做噪音.音的性质有四种,即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10音高,就是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的多少来决定的.音值,就是音的长短.是由振动延续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音量,就是音的强弱.是由振动幅度的大小来决定的.音色,就是音的色彩.是由泛音的多少和各个泛音的强弱来决定的.在以上四种性质中,前三种性质里的"振动"主要指的是基音的振动.乐音具有以上全部四种性质;而噪音则由于其音高不明显或音高不固定而主要只考虑其中的后三种.音的这四种性质对于塑造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音高和音值对于音的组织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在乐理中作重点研究.尤其是音高,占了乐理的大部分篇幅.是应该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第二节乐音体系在音乐实践中用到的乐音是很多的.但在音乐理论中只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乐音构成一个体系来进行研究.基本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音都是乐音,但乐音并不都在乐音体系中.由乐音的定义可知,尽管乐音具有音的全部四种性质,但乐音体系只以音高作为区别音的唯一标准,不考虑音的其它三种性质.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音高关系排列起来,叫做音列.其中从低到高的排列叫做上行音列.由高到低的排列叫做下行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音级.音,乐音和音级是完全不同的三个概念.音的范围最广,且可以分为有固定音高的音和没有固定音高的音两类,有固定音高的音中的一部分被音乐所使用的音才能叫做乐音. 音乐中不使用的音即就有固定的音高也不能被称为乐音.而乐音中属于乐音体系那一部分的各个音才是音级.乐音体系之外的音即使音乐中使用也不能被称为音级.由于历史的原因,乐音体系中的音级被分为两类:即基本音级和升降音级.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所有的音级都有两种名称:在唱乐谱时所使用的名称叫做唱名,在书面或口头语言中所使用的名称叫做音名.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用唱名来称呼音级.但是很少用音名来唱乐谱的.基本音级的音名使用英语字母表中的前七个字母,只不过不是从a而是从c开始.唱名是意大利体系,考虑到我国的情况,用汉语拼音来加以说明.例 1-2-1音名 c d e f g a b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11拼音 dou ruai mi fa suo la xi在钢琴里,基本音级都在白键上.尽管上图中只标出了七个白键,但其他的白键都循环使用这七个名称.在七个基本音级中,c和d,d和e,f和g,g和a及a和b之间都是全音关系,而e和f及b和c之间是半音关系.从上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凡是两个白键之间没有黑键的都是半音关系,有黑键的都是全音关系.如果不考虑白键和黑键的区别,那么,任何两个相邻的键都是半音关系,而相隔一个键的两个键就构成了全音关系.乐音体系中两个相邻音级(包括基本音级和升降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就叫做半音,相隔一个音级的两个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就叫做全音.也可以说两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例 1-2-2———┐┌———┐┌———┐┌———┐┌———┐┌———┐┌—┐┌———┐┌———┐┌———┐┌———┐┌———┐┌——╲╱╲╱╲╱╲╱╲╱╲╱╲╱╲╱╲╱╲╱╲╱╲╱在例1-2-2里,用"╱╲"符号表示的两个音级之间是半音关系,用"┌———┐"符号表示的两个音级之间是全音关系.半音和全音都是指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关系,一个音级是不能叫半音或全音的.有人说fa和si是半音,其它音都是全音,这实际是概念上的错误.尽管升降音级也是独立的音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升降音级没有独立的名称,只能根据它与基本音级的关系来命名.比基本音级高或低的音级叫做升降音级.升降音级的名称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同它相比较的基本音级的名称和表示它与基本音级关系的符号名称.比基本音级高半个音的音级叫做升音级,用符号"#"(读作升)放在字母的左上方来表示.下面是所有升音级的音名和唱名:音名: #c,#d,#e,#f,#g,#a,#b;唱名: 升do,升re,升mi,升fa,升sol,升la,升si比基本音级低半个音的音级叫做降音级,用符号"b"(读作降)放在字母的左上方来表示.下面是所有降音级的音名和唱名:音名: bc,bd,be,bf,bg,ba,bb;唱名: 降do,降re,降mi,降fa,降sol,降la,降si比基本音级高一个音的音级叫做重(chong)升音级,用符号"x"(读作重升)放在字母的左上方来表示.下面是所有重升音级的音名和唱名:音名: xc,xd,xe,xf,xg,xa,xb唱名: 重升do,重升re,重升mi,重升fa,重升sol,重升la,重升si比基本音级低一个音的音级叫做重降音级,用符号"bb"(读作重降)放在字母的左上方来表示.下面是所有重降音级的音名和唱名:12音名: bbc,bbd,bbe,bbf,bbg,bba,bbb唱名: 重降do,重降re,重降mi,重降fa,重降sol,重降la,重降si升降音级的名称尽管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但它们却是一个统一体.虽然在一些普及读物中把二者分割开来的做法不可取,但在唱乐谱时,由于一个音级只能用一个音节来唱, 所以特别规定所有的升降音级只唱和它相比较的基本音级的唱名.不唱升降号.在音列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级叫做八度.八度也是两个音级之间的关系.但八度和半音或全音不同,前者不仅要考虑音高,还要考虑音级的名称:两个音级即使听起来是八度,但如果名称不同也不能叫八度.后者则不考虑名称,只听音高.由于音乐理论基本只研究乐音体系中的音,所以在以后的内容中,在不会混淆的前提下,有时也把音级简称为音.第三节音组在乐音体系中共有128个不同的音.尽管其中绝大部分音的音高都极为相似,但毕竟它们还是各不相同.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把乐音体系分成许多部分. 其中的每一个部分就叫一个音组.音组就是在上行音列中从任何一个c(包括这一个c)到它相邻的下一个c(不包括这一个c)之间所有的音和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定义,一个音组内有从c到b共十二个音高不同的音以及十二个半音关系.当然,这十二个半音关系只是基本关系,其它各音间的所有关系都可以由这些基本关系产生.按照这个定义我们把乐音体系中所有的音分成十个完整的组及一个不完整的组共十一个组.并用字母的大小写及数字的上下标来标记.由于只有基本音级才有独立的名称,所以我们用基本音级来表示各音组:例 1-3-1大字三组:C3 D3 E3 F3 G3 A3 B3 C2大字二组:C2 D2 E2 F2 G2 A2 B2 C1大字一组:C1 D1 E1 F1 G1 A1 B1 C大字组:C D E F G A B c小字组:c d e f g a b c1小字一组:c1 d1 e1 f1 g1 a1 b1 c2小字二组:c2 d2 e2 f2 g2 a2 b2 c3小字三组:c3 d3 e3 f3 g3 a3 b3 c4小字四组:c4 d4 e4 f4 g4 a4 b4 c5小字五组:c5 d5 e5 f5 g5 a5 b5 c6小字六组:c6 d6 e6 f6 g6在前十组(即从大字三组到小字五组)中,最后一个音并不包括在本组.但如果没有13这一个音,就无法体现最后两个音之间的半音关系,所以这一个音用斜体字来表示.注意,大字一,二,三组只能用下标而小字一,二,三,四,五,六组只能用上标.一些普及读物全部用下标或全部用上标,容易造成在书写时大字各组的C和小字各组的c 混淆的情况.大字组的C和小字组的c也容易混淆,这在目前暂时还无法解决.在用唱名唱乐谱时照例是不需要考虑音组的,因为音高本身已经体现出音组来了.但在其他情况下谈到具体音时必须说明是那一组,如大字一组的fa,小字五组的la等.在用音名时也需要说明是哪一组,如大字一组的F,小字五组的a等,书写音名时则不能忘记上下标,如F1,a5等.不带组的音就表示各组的同名音.这在以后接触音程,和弦及调式时会经常遇到.在本书以后的内容中,对这一种音用斜体字来表示.在用斜体字表示遇到c1这样的音名时,并不代表这是小字一组的c,而是指下一组的c.第四节音律标准音乐音的准确高度叫做音律.由于音律研究的是乐音的准确高度,所以就不可能只是乐音体系中的音,因而下文中提到的"音"就不一定都是音级.只有当音高确定之后,才能判断它是否属于乐音体系.也才能知道它是不是音级.为了准确表示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我们用音分(cent)作为单位,并规定一个八度的两个音之间为1200音分.确定音律的方法叫做律制.在音乐史上出现过各种律制.现在常用的律制从理论上有"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种.由于"五度相生律"和"纯律"都与乐音的分音列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这里以弦为例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乐音的分音列.在下例中,第一行前的图分别表示从全弦到八分之一的各种振动.在实际发音时这些振动是在一条弦上同时产生的;图下的第一行是上图中各振动的编号,同时也是按照音高把乐音的分音列从低到高排列时各音的编号.第二行是各分音的名称,其中的一分音就是基音,从二分音开始都是泛音.第三行是假定基音的弦长为一时各分音的弦长和全弦长度的关系.第四行是各分音的振动频率和基音的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第五行是假定基音的振动频率是110Hz时各分音的振动频率.第六行是第五行各振动频率在现行乐音体系中的音名.由于现行的乐音体系中没有用到音高等于七分音的音级,所以七分音没有名称.另外,前四行对所有乐音的分音列都是一样的.第五行和第六行则根据所用的具体音而不同. 如在一些声学理论研究中就规定小字一组c的振动频率为256并把他们所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大字六组.第七行就是按这一规定的大字六组的C为基音时各分音的振动频率.第八行是第七行各振动频率的音名.例 1-4-1各部分振动一编号 1 2 3 4 5 6 7 8二名称一分音二分音三分音四分音五分音六分音七分音八分音三弦长 1 1/2 1/3 1/4 1/5 1/6 1/7 1/8四倍数 1 2 3 4 5 6 7 814五频率 110 220 330 440 550 660 770 880六音名 A a e1 a1 #c2 e2 a2七频率 1 2 3 4 5 6 7 8八音名 C6 C5 G5 C4 E4 G4 C3大多数乐音间的音分值都不是一个整数.如二分音和三分音是701.955000865387音分.在一般情况下,只使用它四舍五入后的整数部分702音分.而四分音和五,六,七分音之间的关系分别约为386,702和969音分.五度相生律就是先后按照乐音分音列中二分音和三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及三分音和四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从一个音起依次产生本组内其它各音.五度相生律来源于三分损益律.而三分损益律则是把发出一个音的弦长分成三份去掉一份(即三分损一)或增加一份(即三分益一)以得到新的音,和五度相生律没有本质的区别.三分损益律也叫隔八相生律——上行音列中任何一个音开始到它后面的第八个音.例 1-4-2F - c - g - d1 - a1 - e2 - b2上例中,任何两个音之间都是702音分.若把它们放到一个八度中并以一个音做基准, 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运算.如F-c之间是702音分,那么c-F之间就是-702音分.把F升高八度到f,也就是加上1200音分,c-f之间就是498音分.又如c-g是702音分,g-d1也是702音分,c-d1就是1404音分.d是d1的低八度音,减去1200音分,c-d就是204音分.依此类推,可得到在五度相生律时各基本音级和c的关系:音名 c d e f g a b c1音分 0 204 408 498 702 906 1110 1200在这里要注意,上面的c1并不是小字一组的c即c1,而是高八度的c.纯律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四分音,五分音和六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一次产生两个音:例 1-4-3F - A - c,c - e - g,g - b - d1上例的三组音中,后两个音和第一个音的关系都分别是386和702音分.同样,把它们分别移高或移低八度后就得到在纯律时各基本音级和c的关系:音名 c d e f g a b c1音分 0 204 386 498 702 884 1088 1200十二平均律则是把一个音组分为音高关系完全相同——即100音分的十二个半音,两个半音即一个全音为200音分.十二平均律时各基本音级和c的关系如下:音名 c d e f g a b c1音分 0 200 400 500 700 900 1100 1200这三种律制间的音高关系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只要差别不太大,就可以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音级对待.所以这三种律制所产生的同名音之间在音高上也有些微小的差异.而且有些国家或地区的音乐使用的也不是十二音体系,如印度音乐就使用二十二律;而在波斯- 阿拉伯调式体系中一个音组里竟然有二十四个音!这也就是乐音体系的定义中"乐音"前15面要加一个定语"基本"的原因.我们把基本音级中各音分别在三种律制下和c的关系以音分为单位列表如下:例 1-4-2律制 c d e F G a B c1五度相生律 0 204 408 498 702 906 1110 1200十二平均律 0 200 400 500 700 900 1100 1200纯律 0 204 386 498 702 884 1088 1200可以看出,在五度相生律中所有的半音都是90音分,所有的全音都是204音分,两个半音并不等于一个全音.在纯律中所有的半音都是112音分,全音则分为两种:大全音是204音分,小全音只有182音分,两个半音更不等于一个全音.只有在十二平均律中所有的半音都是100音分,所有的全音都是200音分,两个半音才等于一个全音.确定音律应首先确定一个标准音,然后其它各音根据所使用的律制来确定.现在国际通用的标准音是把每秒钟振动440次的音定为小字一组的a即a1 .不管是那一种律制,在音列中相邻两组同名音间的关系都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一分音和二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来确定的.即:下一组音是上一组同名音频率的二倍.或者说上一组音是下一组同名音频率的二分之一.这三种律制都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律制.但由于其音高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也就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五度相生律由于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最简单而又能产生新音的音高关系——一次只产生一个音而得到所有的音,所以在音的先后结合上显得自然协调,适用于单音音。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第7节对数函数科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

30/66
[解析] (1)设f1(x)=(x-1)2,f2(x)=logax,要使当 x∈(1,2)时,不等式(x-1)2<logax恒成立,
只需f1(x)=(x-1)2在(1,2)上的图象在 f2(x)=logax图象的下方即可.
=-ln( 1+4x2-2x)=-[f(x)-3],
所以函数f(x)-3为奇函数,即f(x)+f(-x)=6,
所以f(lg2)+f(lg12)=f(lg2)+f(-lg2)=6.故选D. [答案] D
18/66
6.函数f(x)= 1-2log6x的定义域为________.
[解析]
由1-2log6x≥0得log6x≤
(2)构造函数f(x)=4x和g(x)=logax.当 a>1时不满足条件;当0<a<1时,画出两个
函数在(0,12]上的图象可知,f(12)<g(12),即
2<loga12,则a> 22.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 22,1). [答案] (1)D (2)( 22,1)
29/66
[拓展探究] (1)若将本例(2)中的条件换为“不等式(x- 1)2<logax在x∈(1,2)时恒成立”,如何求解?
33/66
1.(2016·大连期末)若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象
如图所示,则下列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
34/66
35/66
[解析] 由y=logax的图象可知loga3=1,所以a=3.对于
选项A:y=3-x=
1 3
x
为减函数,A错误;对于选项B:y=
原始开车方案

原始开车方案目录目录 1 第一章一次脱硫原始开车方案 7 第一节目标 7 第二节组织机构 7 第三节开车前应具备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7一、应具备的条件 7二、准备工作 8 第四节具体操作步骤 8一、系统吹扫清理 8二、系统气密试验 9三、清洗及水联动试车方案 9四、栲胶溶液配制 10五、系统置换 10六、开车步骤 11七、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2 第二章变换系统原始开车方案 12 第一节目标 12净化车间原始开车方案2 / 73第二节组织机构 13 第三节开车前应具备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13一、应具备的条件 13二、准备工作 14第四节具体操作步骤 14一、变换工艺管线吹扫 14(一)吹除具备条件 14 (二)准备工作 14 (三)吹扫 15二、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6 第五节变换系统气密性试验 16一、准备工作及具备条件 16二、气密性试验 17三、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7第六节变换系统置换 18一、具备条件 18二、置换步骤 18三、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9第七节升温硫化 19一、概述 19净化车间原始开车方案3 / 73二、准备工作及具备条件 19三、硫化原理 20四、升温硫化 21五、升温硫化工艺指标 24六、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24 第八节变换系统开车 25一、开车前准备工作和具备条件 25二、开车步骤 25三、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26 第三章二次脱硫系统开车方案 26 第一节目标 26 第二节组织机构 27 第三节开车前准备工作和具备条件 27 第四节工艺管线吹扫 27一、吹除具备条件 27二、准备工作 28三、吹扫步骤 28四、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29 第五节二次脱硫系统气密性试验 29一、准备工作及具备条件 29净化车间原始开车方案4 / 73二、气密性试验 30三、安全注意事项 30 第六节二次脱硫系统置换 30一、具备条件 30二、置换步骤 31三、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32 第七节清洗、水联动试车 32一、碱洗的目的32二、水联动试车的目的 32三、应具备的条件 32四、制备清洗溶液 33五、循环清洗及水联动试车 33六、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34 第八节溶液的制备 34 第九节系统开车 35 第四章变换催化剂等装填方案 35一、装填时所具备的条件 35二、装填的准备工作 36三、装填量 36净化车间原始开车方案5 / 73四、装填操作 37(一)装填方法 37(二)装填的要求 38五、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39第五章脱碳开车方案 40第一节组织机构 40第二节脱碳工艺管线吹扫 40一、吹扫的目的 40二、准备工作和具备条件 41三、吹扫程序 41(一)提纯段 41(二)净化段 45四、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48第三节脱碳系统气密性试验方案 48一、设备概况 48二、具备条件 49三、净化段试压查漏 49四、提纯段试压查漏 50五、各条管道试验压力 53(一)净化段试验压力 53净化车间原始开车方案6 / 73(二)提纯段试验压力 53六、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54 第四节提纯和净化装置的置换 55一、置换用气 55二、置换的目的 55三、具备的条件和准备工作 55四、置换步骤 55(一)提纯吸附塔区、对应管道及其相连缓冲罐的置换 56 (二)净化吸附塔区、对应管道及其相连缓冲罐的置换 57五、置换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58 第五节脱碳系统开车 58一、开车前的准备及具备条件 58二、开车步骤 59 第六章吸附塔吸附剂装填方案 60一、工程概况 60二、装填准备工作 60三、装填步骤 61(一)提纯段装填 61 (二)净化段装填 61四、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62净化车间原始开车方案7 / 73第七章原始开车安全注意事项 63一、试压 63二、置换 63三、开车 63 附:1、提纯段吸附塔吸附剂装填示意图 652、净化段吸附塔吸附剂装填示意图 663、中温水解剂装填示意图 674、预变炉装填示意图 685、干法脱硫槽装填示意图 696、精脱硫槽装填示意图 707、净化炉装填示意图 718、变换炉催化剂装填示意图 729、变换催化剂升温曲线图 73第一章一次脱硫原始开车方案第一节目标本方案的目标:1、对系统进行全面清洗,去除系统内的杂质,脱除设备及填料安装时带进的油脂,同时对动设备进行带负荷试车,暴露设计和安装中的一些问题。
12中国门文化第二章第七节建房风俗

12 中国门文化第二章第七节建房风俗中国门文化第二章第七节建房风俗 1.“宅以门户为冠带”大门和吉凶福祸的关系,是旧时风水术的重点话题之一。
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可以见到造门关乎吉凶的内容。
秦简的《日书》,涉及房屋的布局、门的位置二十二种门图,分别标明吉凶。
例如——南门、将军门:贱人弗敢居。
辟门:成之即之,盖廿岁必富,大吉,廿岁更。
屈门:其主昌富,女子为巫。
失行门:大凶。
不周门:其主富,八岁更。
大门:利为邦门,贱人弗敢居,居之,凶。
等等。
这种特别看重大门的神秘文化,在延续之中,不断地增加着神秘的说法。
宅以门户为冠带。
是一句古老的名言。
唐代起广泛流传的风水书《黄帝宅经》引用了它。
敦煌出土的卷子中,也可读到类似的话。
套用唐太宗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冠带。
历史铸造了这样一面镜子,古人借助它造门、安门、品评门。
今天,我们端祥这面镜子,有一种既生疏又熟识的感觉。
因为,它是由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中华文化的诸多元素冶铸的“合金铜”,它的原材料,用了民风民俗,用了混杂于古代居住民俗之中的风水术。
就说门的朝向。
敦煌写本《诸杂推五姓阴阳等宅图经》有句绝对不深奥的话:“南入门为阳宅”。
坐北朝南,是最普遍的居住民俗,不仅“衙门口,朝南开”,民居也以北房为正房。
我国地处北半球,面南开门,背阴向阳,光线好,暑天纳南风徐来,冬季寒风吹后墙,如常言:“向阳门第花常春”。
这种合理的居住民俗,被风水理论接收,称为“子午向”。
敦煌遗书《诸杂略得要抄子》所记,反映了对于开门方向的迷信:“门在青龙上,令人不吉利。
门在玄武上,令人数被贼盗。
”四象各代一方,青龙为东,玄武为北。
古代的敦煌人是要避免把宅门东开和北开的。
甘肃裕固族居所,门忌朝北开,有句俗话:“人只有倒霉时,门才朝北开。
”山东东北部地区乡村,民居院门一般向南开,院内正房坐北朝南,但院门不可正对堂屋门,否则会说南火、北水相克,犯忌。
此说甚至兼涉门、窗的位置关系,所谓“门对窗,人遭殃;窗对门,必死人”,院门或南屋门和正房窗相对,也是大忌。
7-12西式面点常用原料知识

16
第二章 西式面点常用原料
第七节
酵母
生物膨松剂
酵母
1.鲜酵母 2.活性干酵母 3.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化学膨松剂
1.小苏打 2.碳酸氢铵 3.复合膨松剂(泡打粉)
第七节 酵 母
优越性
⑴ 提高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 (3)要使用适合生产配方的产品,同一品牌
的速效干酵母也有不同的包装和使用说明,
应按产品使用说明结合配方选购。
14
第二章 西式面点常用原料
• 二、酵母在西点制作中的作用。
• 1.使制品疏松 • 2.改善风味 • 3.增加营养价值 • 4.改善面筋
15
第二章 西式面点常用原料
• 三. 酵母的质量鉴定 • 质量好的酵母具有微黄色,干爽,
⑶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①活性和发酵力比干酵母稍低 ②活性不够稳定 ③贮存条件严格 ④贮存时间短 ⑤不易长途运输 ⑥使用前需要活化
第七节 酵 母
酵母种类
⑴鲜酵母
⑵活性干酵母
⑶即发(速溶)活性干酵母
a.定义 b.优点 a.缺点
活性干酵母是将鲜酵母中大量水除 去,压榨成短细条状或细小颗粒状,经 低温干燥制成干酵母。通常是由比高活 性鲜酵母含氮量低的酵母所制成,干物 质达到92%~94%。
36
第八节 果料
• 蜜饯:常见有新鲜水果经脱水处理 后在浓糖水中浸煮而成。蜜饯的含 糖量较高,除维生素以外与新鲜水 果中的营养成分及含量基本相同, 蜜饯的种类有很多,在西点制作中 应用也很广泛。比如有苹果脯,杏 脯,瓜粒,橘饼,糖桂花。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安全规程《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的决定》已经2009年12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目录第一编总则 (1)第二编井工部分 (2)第一章开采 (2)第一节一般规定 (2)第二节井巷掘进和支护 (3)第三节回采和顶板控制 (6)第四节采掘机械 (9)第五节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开采 (10)第六节冲击地压煤层开采 (11)第七节井巷维修和报废 (11)第八节防止坠落 (12)第二章通风和瓦斯、粉尘防治 (12)第一节通风 (12)第二节瓦斯防治 (16)第三节粉尘防治 (19)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 (20)第一节一般规定 (20)第二节安装、使用和维护 (20)第三节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 (21)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22)第一节一般规定 (22)第二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24)第三节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24)第四节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25)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25)第五章防灭火 (26)第一节一般规定 (26)第二节井下火灾防治 (27)第三节井下火区管理 (29)第六章防治水 (30)第一节一般规定 (30)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30)第三节井下防治水 (30)第四节井下排水 (32)第五节探放水 (33)第七章爆炸材料和井下爆破 (34)第一节爆炸材料贮存 (34)第二节爆炸材料运输 (35)第三节井下爆破 (36)第八章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 (39)第一节平巷和倾斜井巷运输 (39)第二节立井提升 (43)第三节钢丝绳和连接装置 (46)第四节提升装置 (49)第五节空气压缩机 (52)第九章电气 (53)第一节一般规定 (53)第二节电气设备和保护 (54)第三节井下机电设备碉室 (55)第四节井下电缆 (55)第五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56)第六节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57)第七节井下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 (58)第十章煤矿救护 (59)第一节一般规定 (59)第二节救护指战员 (59)第三节救护装备与设施 (59)第四节抢救指挥 (61)第五节灾变处理 (61)第三编露天部分 (63)第一章一般规定 (63)第二章采剥 (64)第一节台阶 (64)第二节穿孔 (64)第三节爆破 (64)第四节采装 (66)第三章运输 (68)第一节铁路运输 (68)第二节汽车运输 (71)第三节带式输送机运输 (71)第四章排土 (72)第五章滑坡防治 (73)第六章防治水和防灭火 (73)第一节防治水 (73)第二节防灭火 (74)第七章电气 (74)第一节一般规定 (74)第二节变电所(站)和配电设备 (74)第三节架空输电线和电缆 (74)第四节电力牵引 (75)第五节电气设备保护和接地 (76)第六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77)第七节电气设备操作、维护和调整 (78)第八节爆炸材料库和炸药加工区安全配电 (79)第八章设备检修 (79)第四编职业危害 (80)第一章管理和监测 (80)第二章健康监护 (80)附录一:本规程主要名词解释 (81)附录二:本规程使用的计量单位及数学符号说明 (86)第一编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七节建筑锚栓锚栓是一切后锚固组件的总称。
锚栓可分为扩孔型锚栓、膨胀型锚栓、粘接型锚栓和化学植筋四大类。
各类锚栓的适用范围,除本身性能差异外,还应考虑基材是否开裂、锚固连接的受力性质(拉、压、中心受剪、边缘受剪)、被连接结构类型(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有无抗震设防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按表2-70i规定采用。
就国内外工程实践而言,目前一般定型锚栓由于受破坏形态控制,主要用于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以及受压、中心受剪(C≥10hef ,其中C为锚栓与混凝土基材边缘的距离,hef为锚栓的有效锚固深度)、压剪组合受力之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注:○表示适用×表示不适用△表示有条件应用。
膨胀型锚栓(简称膨胀栓),是利用锥体与膨胀片(或膨胀套筒)的相向移动,促使膨胀片膨胀,与孔壁混凝土产生膨胀挤压力,并通过剪切摩擦作用产生抗拔力,实现对被连接件锚固的一种组件。
膨胀型锚栓按安装时膨胀力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扭矩控制式和位移控制式。
膨胀型锚栓由于定型较为粗短,埋深一般较浅,受力时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基材破坏,因此,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精神,不适用于受拉、边缘受剪(C≤10hef)、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扩孔型锚栓,简称扩孔栓或切糟栓,是通过对钻孔底部混凝土的再次切糟扩孔,利用扩孔后形成的混凝土承压面与锚栓膨胀扩大头间的机械互锁,实现对被连接件锚固的一种组件。
扩孔型锚栓按扩孔方式的不同,分为预扩孔和自扩孔。
前者以专用钻具预先切糟扩孔;后者锚栓自带刀具,安装时自行切糟扩孔,扩孔与安装一次完成,扩孔型锚栓锚固拉力主要是通过混凝土承压面与锚栓膨胀扩大头间的顶承作用直接传递,膨胀剪切摩擦作用较小。
尽管如此,扩孔型锚栓由于定型较为粗短,与膨胀型锚栓相比,在破坏形态上并无实质性改善,与膨胀型锚栓一样,不适用于受拉、边缘受剪(C<10hef=、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粘结型锚栓,又称化学粘结栓,简称化学栓或粘结栓,是用特制的化学胶粘剂(锚固胶),将螺栓及内螺纹管等胶结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钻孔中,通过粘结剂与螺杆及粘结剂与混凝土孔壁间的粘结与锁缝(interlock)作用,实现对被连接件锚固的一种组件。
目前,市面定型粘结型锚栓一般都较为粗短,锚深较浅,对基材裂缝适应能力较差,承载力很低,不适用于受拉、边缘受剪、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除专用在开裂混凝土的粘结型锚栓外,一般粘结型锚栓也不宜用于开裂混凝土基材受拉、边缘受剪、拉剪复合受力之结构构件的后锚固连接。
(JGJ14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第4.1.1条指出:“粘结型锚栓国外应用较多,但新近研究表明,性能欠佳,尤其是开裂混凝土基材,计算方法也不够成熟,破坏形态难于控制,固本规程也暂不列入。
”)化学植筋,简称植筋,是我国工程界广泛应用的一种后锚固连接技术,系以化学胶粘剂—锚固胶,将带肋钢筋及螺杆胶结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钻孔中,通过粘结与锁健作用,实现对被连接件锚固的一种组件。
化学植筋锚固基理与粘结型锚栓相同,但化学植筋及螺杆由于长度不受限制,与现浇混凝土钢筋锚固相似,破坏形态易于控制,一般均可以控制为锚筋钢材破坏,故适用于静力及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结构构件及非结构构件的锚固连接。
对于承受疲劳荷载的结构构件的锚固连接,由于实验数据不多,使用经验(特别是构造措施)缺乏,应慎重使用。
一.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2004)(2004-03-29发布,2004-08-01实施)规定了以普通混凝土为基材的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的分类、要求、性能等级。
分类与标记1.1构造锚栓各零部件按功能和作用不同分为两部分:锚固组件:在混凝土锚孔内产生锚固作用的零件组;紧固组件:用于连接或紧固被连接件的零件组,通常为螺纹紧固件。
1.2分类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有不同的锚固控制方式和扩孔方式,见表2-7-2。
表1.3标记1.3.1锚栓完整的命名标记由下列部分组成:a)名称代号,以汉语“锚栓”表示。
b)类型代号,以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示,见表2-7-3。
表2-7-3 类型代号主参数代号,锚栓主要尺寸:M螺纹公称直径×有效锚固深度。
材料代号,无代号表示碳钢或合金钢,S表示不锈钢。
改型序号,以A、B、C、-------表示。
1.3.2 标记示例a) 扭矩控制膨胀型锚栓,d=12mm、hef=60mm、碳钢制造,标记为:锚栓NP-M12×60b)位移控制膨胀型锚栓,内螺纹D=16mm、hef=80mm、不锈钢制造,首次改型,标记为:锚栓WP-M16×80S-A2.要求2.1一般要求2.1.1锚栓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被连接件使用年限。
2.1.2锚栓在安装和使用时,不应造成基材及被连接件的影响使用的损伤。
2.1.3锚栓外径d n o m应与钻头公称直径相匹配,见JG160-2004附录C。
2.1.4有预紧要求的锚栓应能有效方便地实施预紧。
2.2材料要求锚栓金属零部件可由碳钢、合金钢或不锈钢制造,其中紧固件材料的性能等级应分别符合GB/T3098.1、GB/T3098.2、GB/T3098.6和GB/T3098.15的规定,其它各零件材料的性能应与设计图纸相符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3制造要求2.3.1应按GB/T3098.1、GB/T3098.2、GB/T3098.6和GB/T3098.15的规定的机械和物理性能要求制造锚栓的紧固组件,螺纹尺寸及公差应符合GB/T193、GB/T196和GB/T197的规定;其它零件的机械性能、尺寸、公差及粗糙度应与设计图纸相符。
2.3.2碳钢、合金钢零件表面应进行抗腐蚀处理,应与设计图纸相符且符合GB/T5267.1~5267.2的规定。
2.4锚固性能要求2.4.1基本锚固性能要求2.4.1.1用于非开裂混凝土的锚栓的基本抗拉性能应满足:混凝土锥体破坏:N rRu , m≥13.5fCU 0.5hef 1.5 ;νN≤0.15 ;γi≥0.80 ;锚栓破坏:N rRu , m>AS fS t k ;νN≤0.10 ;Nl , i>AS fy k ;穿出等其它破坏形式:N rRu , m应与产品说明书的规定相符;νN≤0.15 ;γi≥0.80 ;2.4.1.2用于非开裂混凝土的锚栓的基本抗剪性能应满足:锚栓破坏:V rRu , m>0.5ASV fSt k ;其它破坏形式:VrRu , m应与产品说明书的规定相符;νV≤0.15。
2.4.1.3用于非开裂混凝土的锚栓的长期荷载性能应满足:在恒载作用下锚栓位移变化量趋于零;剩余抗拉能力:α≥1.00 ;νN≤0.20 ;γi≥0.80 。
2.4.1.4用于混凝土受拉区或开裂混凝土的锚栓除应满足JG160-2004 5.4.1.1、5.4.1.2外,还应满足裂缝混凝土上的抗拉性能:α≥0.70 ;νN≤0.15;γi≥0.70 。
2.4.2安装性能要求2.4.2.1用于非开裂混凝土的锚栓的安装性能应满足:α≥0.80 ;νN≤0.20;γi≥0.80 。
2.4.2.2用于混凝土受拉区或开裂混凝土的锚栓的安装性能应满足:α≥0.56 ;νN≤0.20;γi≥0.70 。
2.4.3间距、边距要求2.4.3.1以边距Cc r , SP安装锚栓,其抗拉承载力平均值应不低于0.95 N rRu , m 。
2.4.3.2以最小间距Smi n和最小边距Cmi n安装锚栓,不得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2.4.4专项性能要求对锚栓有疲劳性能要求或抗震性能要求时,应按JG160-2004附录F进行专项性能试验。
二. 慧鱼锚栓性能参数见表2-7-4a~o。
表2-7-4a FZA电镀锌钢(螺杆强度等级8.8)表2-7-4h3)1.蓝锘镀锌钢2.热浸镀锌钢高强化学锚栓R表2-7-4m螺杆RG M表2-7-4n 螺杆RG M 螺杆RG M A4/C三. 近年来,在建筑物加固与改造工程中,广泛采用了化学植筋技术。
植筋锚固的破坏形态,随植筋胶种、锚固深度、孔径、钢筋及基材强度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图2-7-1)。
图2-7-1目前化学植筋的试验研究,多为常温下混凝土基材上植筋的静力拉拔试验及少量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考虑焊接高温影响的研究尚未见到;而实际工程中,植筋与其它钢筋进行焊接却是很常用的方法,因此焊接高温对化学植筋力学性能的影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通过采用RE500和JGN 两种结构胶植筋并在不同位置焊接的静力拉拔试验,探讨焊接对化学植筋力学性能的影响。
试验方法植筋所用结构胶为RE500和JGN ,研制单位所提供的力学及化学性能见表2-7-5。
从表2-7-5中可看出,焊接产生的高温可能会对JGN 植筋试件带来不利影响。
植入钢筋为Ⅱ级钢,直径16mm ,屈服强度为362Mpa ,屈服应变约为0.0016,极限荷载为551 Mpa ,锚固深度为15d ,基材为素混凝土,C30级,孔径25mm 。
焊接采用双面搭焊,搭焊段长度为80mm (5d ),在植筋完成7d 后进行。
试件如图2-7-2所示,试件及钢筋焊接时的现象见表2-7-6。
焊接高度h 为焊接段下端到基材上表面的距离。
非焊接试件数据摘引自清华大学阎锋的试验。
图2-7-2表试验现象各试件试验现象见表2-7-6~2-7-7。
注:JGN-10 d及RE500-20d试件由于在试验中出现异常现象,后面的分析中将不予考虑。
试验中,除JGN-0试件发生结构胶与混凝土粘结破坏外,其余所有试件均发生粘结锥体复合破坏。
试件最终破坏形态如图2-7-3所示。
试验过程为三个阶段。
图2-7-3(1)弹性阶段。
自开始施加荷载直到约70kN,钢筋所受拉力与钢筋根部的滑移基本呈线弹性关系,说明结构胶的受力也在弹性范围内。
(2)屈服、强化阶段。
当拉力增大到70kN后,滑移迅速增大,荷载不再提高。
进入强化段后,荷载继续缓慢提高,而滑移量显著增加,曲线呈平缓直线上升。
(3)下降段。
当荷载达到约90kN,便不再提高随着滑移量的继续增大,钢筋被逐渐拔出,荷载下降,滑移急剧增大直至完全破坏。
由于加载设备的限制,本试验中除JGN-0外,其余试件均未得到下降段。
试验结果分析试验测得拉拔力和植筋非锚固段根部滑移的关系,即P-s曲线,如图2-7-4、图2-7-5所示。
图2-7-4 图2-7-5根据结构胶植筋锚固的特点,可将拉拔P-s曲线简化如图2-7-6所示4段折线。
OA对应前述弹性段,AB 对应屈服、强化阶段,BC对应下降段,其后为残余段。
试验所得各参数如表2-7-8所示。
图2-7-63.1强度从P-s曲线可以看出,试验中所有试件的屈服强度PY均在70kN左右,机时极限荷载Pu均在95kN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