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2《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2《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2《中位数和众数》一节,主要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能够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够反映数据的最常见特征。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一次深化,也是对数据处理能力的一次提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基础。
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求法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去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处理还不够敏感,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能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难点: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中位数和众数,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
2.准备课件,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
3.准备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班级考试成绩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间成绩?如何找到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成绩?从而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组数据,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交流讨论。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中位数和众数?如何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法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回顾。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归纳与复习

9.3
9.2
9.4
0.2
学校规定该年级卫生评比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后进行评比.去掉最高和最低的两个分数后,表中相关的数据一定不
发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答案】 C
归纳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方 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解决有关决策问题时,经常对 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多个统计量进行 分析,角度不同,作出的决策也不同.
学中选拔 1 人来担任运动会志愿者,选拔项目有普通话、体育知识
和旅游知识,两人得分如表所示.若将普通话、体育知识和旅游知识
依次按 4∶3∶3 记分,则最终胜出的同学是________.
选拔项目 普通话 体育知识 旅游知识
小聪
80
90
72
小慧
90
80
70
【答案】 小慧
专题二 方差
【例 2】 (2022 春·绍兴市上虞区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名运
【跟踪训练 3】 (2023 春·宁波市慈溪市期末)某校调查九年级学生对党的二十大知识的
掌握情况,从九年级的两个班各随机抽取了 10 名学生进行测试,成绩整理、描述和统计
如下(单位:分):
九(1)班 10 名学生的成绩是 96,83,96,86,99,98,92,100,89,81.
九(2)班 10 名学生中成绩 x 在 90≤x<95 组的数据是 94,90,92.
九(1)班、九(2)班所抽取学生的成绩数据统计表
班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九(1)班
a
94
b
42.8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 知识全解

《中位数和众数》知识全解一、课标要求1.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2.会求中位数、众数,并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3.会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会根据定义求中位数、众数.5.体会中位数、众数的代表作用,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认识到学而有用.二、知识结构⎩⎨⎧众数的应用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定义中位数平均数、、、、 三、内容解析(1)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①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可以知道,小于或大于这个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②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的量就是中位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出现在原数据中,也可以是这组数据以外的数.③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①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多数水平”的量就是众数.②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或几个数据)的频数一样,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频数都多,那么这两个(或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④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时,关键是分清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但不能把次数当作众数.四、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本节的难点是: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灵活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之后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采用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并进行感悟、归纳、领会知识的真谛.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采用练—讲—练的学习方式,并多次设置反思活动,引导学生自我监控,合理对问题进行归类,提炼思想方法,力争学例得类,豁然贯通.五、教法导引由已学过的平均数的知识出发设计一个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及特征.六、学法建议根据生活中的例子了解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及在统计中的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 数据分析初步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某地区汉字听写大赛中,10名学生得分情况如下表:分数50 85 90 95人数 3 4 2 1那么这10名学生所得分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85和85B.85.5和85C.85和82.5D.85.5和802、一组数据:-1、2、1、0、3,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0B.2,1C.1,2D.1,13、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5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2.25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0.072 54、数据1,2,3,4,5的平均数是()A.1B.2C.3D.45、为了解某班学生每天使用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张华随机调查了15名同学,结果如下表:每天使用零花钱(单位:元)0 1 3 4 5人数 1 3 5 4 2关于这15名同同学每天使用的零花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众数是5元B.平均数是2.5元C.级差是4元D.中位数是3元6、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4环,方差分别是,,,.在本次射击测试中,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7、某中学田径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年龄(单位:岁)14 15 16 17 18人数 3 7 3 4 1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5,15B.15,15.5C.15,16D.16,158、对于两组数据A,B,如果sA 2>sB2,且,则()A.这两组数据的波动相同B.数据B的波动小一些C.它们的平均水平不相同D.数据A的波动小一些9、已知一组数据,平均数为2,方差为3,那么另一组数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2,B.3,3C.3,12D.3,410、某校在预防“新冠肺炎”过程中坚持每日检测体温.下面是该校九(9)班学生一天的体温数据统计表,则该班名学生体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体温()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人数(名)0 3 1 5 6 4 5 8 4 3 1,36.711、某班5名同学在一次“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中,成绩为(单位:次):38,44,42,38,39.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40.2B.40C.39D.3812、贵阳市“阳光小区”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活动,一个月后,社区居委会从小区住户中抽取10个家庭与他们上个月的用水量进行比较,统计出节水情况如表:那么这10个家庭的节水量(m3)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0.47和0.5B.0.5和0.5C.0.47和4D.0.5和413、一组数据为:1,2,5,8,9,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2B.5C.8D.914、某品牌服装销售商对各种型号的市场占有率进行调查时,他最应该关注的是服装型号的()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极差15、九年级一班有七个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如下:5,5,6,x,6,7,8,已知平均每个小组有6个,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A.5,6B.6,5C.6,7D.5,8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形体、口才、专业水平的考察,他们的成绩(十分制)如下表:若公司将形体、口才、专业水平按照3:2:5的比例计算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则________将被录取.17、用科学记算器求得271,315,263,289,300,277,286,293,297,280的平均数为________ ,标准差为________ .(精确到0.1)18、已知一组数据3、a、4、6的平均数为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19、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了5次百米赛跑测试,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13.3秒,而S甲2=3.7,S乙2=6.25,则两人中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__.20、某班的中考英语听力口语模拟考试成绩如下:考试成绩/分30 29 28 27 26学生数/人20 15 10 2 2该班中考英语听力口语模拟考试成绩的众数比中位数多________分.21、某校运动会前夕,要选择256名身高基本相同的女同学组成表演方阵,在这个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所有女生身高的________(填“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22、某小组6名同学的体育成绩(满分40分)分别为:36,40,38,38,32,3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分.23、某初中学校共有学生720人,该校有关部门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人,对其到校方式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由此可以估计全校坐公交车到校的学生有________人.24、如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甲乙丙丁平均数(cm)185 180 185 180方差 3.6 3.6 7.4 8.1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________.25、小华5次射击的成绩如下:(单位:环)5,9,7,10,9.其方差为3.2,如果他再射击1次,命中8环,那么他的射击成绩的方差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解答题(共6题,共计25分)26、小明、小丽两位同学八年级10次数学单元自我检测的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且个位数为0)分别如下图所示:(1)根据上图中提供的数据填写下表:平均成绩(分)中位数(分)众数(分)方差(S2)小明80 80小丽85 260(2)如果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优秀率高的同学是谁?(3)根据图表信息,请你对这两位同学各提一条不超过20个字的学习建议.27、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某校开展了“雅安,我们在一起”的赈灾捐款活动,其中九年级二班50名学生的捐款情况如下表所示:捐款金额(元) 5 10 15 20 50捐款人数(人) 7 18 10 12 3(Ⅰ)求这5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Ⅱ)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九年级3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捐款多于15元的人数.28、一组数据8,9,6,m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求m的值29、如图是小明作的一周的零用钱开支的统计图(单位:元),分析下图,试回答以下问题:(1)周几小明花的零用钱最少,是多少?他零用钱花得最多的一天用了多少?(2)哪几天他花的零用钱是一样的分别为多少?(3)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他一周平均每天花的零用钱吗?(4)你能够画出小明一周的零用钱开支的折线统计图吗?试一试.30、某次数学测验中,10位同学某题的得分情况如下2,3,4,6,7,7,7,8,9,10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A2、D3、B4、C5、D6、C7、A8、B9、C10、C11、D12、A13、B15、A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6题,共计25分)26、28、29、30、。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3.2 中位数和众数-章节测试习题(8)

章节测试题1.【答题】某学习小组7位同学,为玉树地重灾区捐款,捐款金额分别为:5元,10元,6元,6元,7元,8元,9元,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为()A. 6,6B. 7,6C. 7,8D. 6,8【答案】B【分析】首先把所给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序,然后利用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就可以求出结果.【解答】把已知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为5元,6元,6元,7元,8元,9元,10元,∴中位数为7∵6这个数据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6.选B.2.【答题】某篮球队员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统计如下表:则这12名队员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23岁,21岁B. 23岁,22岁C. 21岁,22岁D. 21岁,23岁【答案】C【分析】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而中位数就是大小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根据、定义即可求解.【解答】21出现的次数最多,因而众数是:21岁;12个数,处于中间位置的是21和23,因而中位数是:22岁.选C.3.【答题】某班5位同学参加“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的次数依次为:1、2、3、3、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2;2B. 2.4;3C. 3;2D. 3;3【答案】D【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在这一组数据中3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处于这组数据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3,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解答】在这一组数据中3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处于这组数据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3,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选D.4.【答题】某校九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测试,一组10人的引体向上成绩如下表:这组同学引体向上个数的众数与中位数依次是()A. 9和10B. 9.5和10C. 10和9D. 10和9.5【答案】D【分析】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根据众数的定义就可以求解.【解答】在这一组数据中10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0;处于这组数据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9、10,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10)÷2=9.5.∴这组同学引体向上个数的众数与中位数依次是10和9.5.选D.5.【答题】已知一组数据:11,15,13,12,15,15,16,15.令这组数据的众数为a,中位数为b,则a______b.A. >B. <C. =【答案】C【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求出a,b即可.【解答】在这一组数据中15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a=15;而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1,12,13,15,15,15,15,16),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15、15,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b=(15+15)÷2=15.∴a=b.故选C.6.【答题】某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如表:年龄(岁)18 19 20 21人数 5 4 1 2则这12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 18,19B. 19,19C. 18,19.5D. 19,19.5【答案】A【分析】根据众数及平均数的概念求解.【解答】年龄为18岁的队员人数最多,众数是18;平均数==19.选A.7.【答题】在九年级某次体育测试中,某班参加仰卧起坐测试的一组女生(每组8人)成绩如下(单位:次/分):45、44、45、42、45、46、48、45,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分别为()A. 44、45B. 45、45C. 44、46D. 45、46【答案】B【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由于数据中45出现了4次,出现次数最多,则可根据众数的定义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5.【解答】解:数据的平均数=(45+44+45+42+45+46+48+45)=45,数据中45出现了4次,出现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为45.选B.8.【答题】七年级学生完成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后,积极践行“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下表是从七年级400名学生中选出10名学生统计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节水量(m3)0.2 0.25 0.3 0.4 0.5家庭数(个) 1 2 2 4 1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 0.4和0.34B. 0.4和0.3C. 0.25和0.34D. 0.25和0.3 【答案】A【分析】根据众数及平均数的定义,结合表格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将数据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0.2,0.25,0.25,0.3,0.3,0.4,0.4,0.4,0.4,0.5,则众数为:0.4;平均数为:(0.2+0.25+0.25+0.3+0.3+0.4+0.4+0.4+0.4+0.5)=0.34.选A.9.【答题】某校初三5名学生中考体育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12、13、14、15、14,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为()A. 13,14B. 14,13.5C. 14,13D. 14,13.6【分析】观察这组数据发现14出现的次数最多,进而得到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4,将五个数据相加求出之和,再除以5即可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解答】解:∵这组数据中,12出现了1次,13出现了1次,14出现了2次,15出现了1次,∴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4,∵这组数据分别为:12、13、14、15、1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x==13.6.选D.10.【答题】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克,现抽去10听样品进行检测,它们的质量与标准质量的差值(单位:克)如下:-10,+5,0,+5,0,0,-5,0,+5,+10.则这10听罐头质量的平均数及众数为()A. 454,454B. 455,454C. 454,459D. 455,0【答案】B【分析】首先求得-10,+5,0,+5,0,0,-5,0,+5,+10这10个数的平均数以及众数,然后分别加上454克,即可求解.【解答】解:平均数是:454+(-10+5+0+5+0+0-5+0+5+10)=454+1=455克,-10,+5,0,+5,0,0,-5,0,+5,+10的众数是0,因而这10听罐头的质量的众数是:454+0=454克.11.【答题】某课外学习小组有5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分别是:120,100,135,100,125,则他们的成绩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A. 116和100B. 116和125C. 106和120D. 106和135【答案】A【分析】众数的定义求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再利用平均数的求法得出答案.【解答】在这一组数据中100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00;他们的成绩的平均数为:(120+100+135+100+125)÷5=116.选A.12.【答题】某班主任老师为了对学生乱花钱的现象进行教育指导,对班里每位同学一周大约花钱数额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根据这个统计可知,该班学生一周花钱数额的众数、平均数是()A. 15,14B. 18,14C. 25,12D. 15,12【答案】A【分析】根据众数、平均数的概念求得结果,判定正确选项.【解答】∵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该班学生一周花钱数额的众数为15;∵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该班学生一周花钱数额的平均数=(5×7+10×12+15×18+20×10+25×3)÷50=14.选A.13.【答题】某班六名同学在一次知识抢答赛中,他们答对的题数分别是:7,5,6,8,7,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A. 7,7B. 6,8C. 6,7D. 7,2【答案】A【分析】根据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直接求解,再判定正确选项.【解答】平均数=(7+5+6+8+7+9)÷6=7;数据7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众数是7.选A.14.【答题】王老师为了了解本班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在班中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他们每人上周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单位:小时):1.5,2,2,2,2.5,2.5,2.5,2.5,3,3.5.则这10个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A. 2.4,2.5B. 2.4,2C. 2.5,2.5D. 2.5,2【答案】A【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以及众数的定义就可以解决.【解答】解:∵这10名学生每人上周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单位:小时):1.5,2,2,2,2.5,2.5,2.5,2.5,3,3.5,则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2.4.这组数据中,2.5出现了4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5.选A.15.【答题】益阳市某年6月上旬的最高气温如下表所示: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最高气温30 28 30 32 34 32 26 30 33 35(℃)那么这10天的最高气温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A. 32,30B. 31,30C. 32,32D. 30,30【答案】B【分析】根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就可以解答.【解答】平均数是:(30+28+30+32+34+32+26+30+33+35)÷10=31;30出现3次是最多的数,∴众数为30.选B.16.【答题】为了解初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小华调查了某班45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并把它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那么关于该班45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A. 众数是9B. 中位数是9C. 平均数是9D. 锻炼时间不低于9小时的有14人【答案】D【分析】此题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解答.【解答】由图可知,锻炼9小时的有18人,∴9在这组数中出现18次为最多,∴众数是9.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第23位数,第23位是9,∴中位数是9.平均数是(7×5+8×8+9×18+10×10+11×4)÷45=9,∴平均数是9.由以上可知A、B、C都对,故D错.选D.17.【答题】已知某校女子田径队23人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13岁,但是后来发现其中一位同学的年龄登记错误,将14岁写成15岁,经重新计算后,正确的平均数为a岁,中位数为b岁,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a<13,b=13B. a<13,b<13C. a>13,b<13D. a>13,b=13 【答案】A【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正确的平均数,再与原来的平均数进行比较,得出a的值,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得出最中间的数还是13岁,从而选出正确答案.【解答】∵原来的平均数是13岁,∴13×23=299(岁),∴正确的平均数a=≈12.97<13,∵原来的中位数13岁,将14岁写成15岁,最中间的数还是13岁,∴b=13;选A.18.【答题】某班数学兴趣小组10名同学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年龄(岁)12 13 14 15人数 1 4 4 1则这10名同学年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13.5,13.5B. 13.5,13C. 13,13.5D. 13,14【答案】A【分析】根据中位数及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将各位同学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12,13,13,13,13,14,14,14,14,15,中位数是=13.5,平均数是=13.5.选A.19.【答题】在一次信息技术考试中,抽得6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如下:8,8,10,8,7,9,则这6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A. 7B. 8C. 9D. 10【答案】B【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把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即可.【解答】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7,8,8,8,9,10,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8)÷2=8,则中位数是8.选B.20.【答题】为响应“节约用水”的号召,小刚随机调查了班级35名同学中5名同学家庭一年的平均用水量(单位:吨),记录如下:8,9,8,7,1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8,8B. 8.4,8C. 8.4,8.4D. 8,8.4【答案】B【分析】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8,8,9,10,则中位数为:8,平均数为:=8.4.选B.。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

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中位数是指数据集中的中间值,也叫中间值。
一个数据的中位数说明了该数据的典型特征。
有了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将一组数据分为几类,从而把比较集中的一类作为计算中位数的依据。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数列中连续几个数字都是它的中位数,就可以说这个数列是收敛的;如果连续几个数都是它的众数,就可以说这个数列是发散的。
众数和中位数都可以用来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一、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数列,即所有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间数(即中位数)的值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如果把所有数字都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数也就是中位数,它位于平均数和中位数之间。
例:把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整理好,平均分为a和b两组,计算出a组和b组的中位数。
分析: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两个数分别是a和b,这两个数是所有数据的平均数。
所以a组中的中间两个数字就是a组的中位数。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如果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之和都位于中位数附近,那么这一组数据就是收敛的;如果某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之和都位于中位数附近,那么这一组数据就是发散的。
如果我们将数据按大小排序,那么我们看到的是收敛的序列和发散的序列。
举个例子,小明在考试中数学考了98分,语文考了95分,小东数学考了98分,小明和小东的语文成绩都是100分,数学成绩是两位数;小明和小东的语文成绩都是90分。
三、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它是对一组数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并求出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后所得的平均数。
例如,计算全班50名同学平均成绩,计算结果是平均每门功课成绩为62分,可以认为这个班的数学成绩是比较平均的。
平均数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水平的人之间的差别。
例如,把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平均成绩和全班平均成绩相比,可以认为这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全班平均成绩高。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中数值大小的变化情况。
但是它不能表示数值之间的变化关系,例如把100个人的成绩加起来求平均值,得到结果是100/20=1,这说明每个人的成绩相差不大。
初中数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题教案

【导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老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题教案”。
你们知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数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它们,比如我们经常用平均数来计算我们的成绩平均分,用中位数来表示一个数据集中的一个典型值,用众数来表示一个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应用这三个概念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授课过程】一、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我们来回顾一下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一)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例如,如果一组数据为3、5、7、8、10,它们的平均数为(3+5+7+8+10)÷5=6.6。
(二)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如果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它的中位数就是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字,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如,如果一组数据为3、5、7、8、10、11,它们的中位数为(7+8)÷2=7.5。
(三)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频繁的数值。
例如,如果一组数据为3、5、7、7、8、10,它们的众数是7。
二、应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学习一些具体的应用问题,来看看如何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平均数的应用例1:小明最近五次数学考试分别得了85分、86分、87分、90分和92分,求他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
解:这组数据的总和为85+86+87+90+92=440,这组数据的个数为5,平均数为(85+86+87+90+92)÷5=88。
例2:某公司月均收入为10万元,但出现了一个月份的收入达到了25万元,问这个月的月均收入是多少?解:假设这个月的月均收入为x万元,则它的总收入为11x万元。
由于这个月的收入为25万元,11x=10×11+25=135,代入解得x=12。
这个月的月均收入为12万元。
八年级数学 第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集中趋势 .2 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教材

〔解析(jiě 〕 xī) 以众数(中位数)作为家庭月用水量 较为合理.因为这样可以满足大多数家庭的月用 水量.
12/11/2021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解:①以平均数6作为家庭月用水量不合理. 因为不能满足大多数家庭的月用水量. ②以众数(中位数)7作为家庭月用水量较为合理. 因为这样(zhèyàng)可以满足大多数家庭的月用水量.
A.40<m≤50 B.50<m≤60
C.60<m≤70 D. m>70
解析:∵一共有100名学生参加测试,∴中位数应该 是第50名和第51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第50名和 第51名学生的成绩均在50<x≤60范围(fànwéi)内,∴这次 测试成绩的中位数m满足50<m≤60.故选B.
12/11/2021
甲厂利用(lìyòng)了平均数或中位数;乙厂利用了平均数
或中位数;丙厂利用了平均数、众数或中位数.
(3)如果你是顾客,应该选哪个厂家的产品?为什么?
选丙厂的产品.因为无论从哪种数据看都是最大的,且
多数的使用寿命达到或超过8年.
12/11/2021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平均数的大小与课一组堂数(kè据táng中) 的每个 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小数结据的变动都
12/11/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2.100名学生进行20秒钟跳绳测试,测试成绩统 计如下表所示(跳绳的个数用x表示):
x 20<x≤30 30<x≤40 40<x≤50 50<x≤60 60<x≤70 x>70
人数 5
2
13
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和众数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15分)
1、有一组数椐:3,4,5,6,6,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4.8,6,6
B、这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5,5,5
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4.8,6,5
D、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5,6,6
2、100名学生进行20秒钟跳绳测试,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跳绳个数x 20<x≤3030<x≤4040<x≤5050<x≤6060<x≤70x>70
人数 5 2 13 31 23 26
则这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m满足()
A.40<m≤50B.50<m≤60 C.60<m≤70D.m>70
3、我们知道:一个正整数p(p>1)的正因数有两个:1和p,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正因数,这样的数p称为素数,也称质数.如图是某年某月的日历表,日期31个数中所有的素数的中位数是()
A.11 B.12 C.13 D.17
4、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则数据﹣1,a,
1,2,b的中位数为()
A.1 B.2 C.3 D.-1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15分)
1、数据5、4、5、4、4、6、7的平均数是____,中位数是____,众数为______.
2、数据2、4、5、
3、9、
4、
5、8的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__.
3、在一组数据1、0、
4、
5、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则x=_______.
4、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6,54,57。
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在横线上):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二、解答题(每小题10分,60分)
1、某校为举行百年校庆,决定从高二年级300名男生中挑选80人组成仪仗方队,现随机抽测10名高二男生的身高如下(单位:米):
1.69,1.75,1.70,1.65,1.72,1.69,1.71,1.68,1.71,1.69
试确定参加仪仗方队学生的最佳身高值。
2、某班“环卫小组”为了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随机调查了本班10名同学的家庭在同一天内丢弃垃圾的情况.经统计,丢垃圾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 3 3 4 4 3 5 3 4 5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10个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若这个班共有50名同学,请你根据上述数据的平均数,估算这50个家庭在这一天丢弃垃圾的质量.
3、在喜迎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某校举办校园唱红歌比赛,选出10名同学担任评委,并事先拟定从如下四种方案中选择合理方案来确定演唱者的最后得分(每个评委打分最高10分)。
方案1:所有评委给分的平均分。
方案2:在所有评委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余评委的平均分。
方案3:所有评委给分的中位数。
方案4:所有评委给分的众数。
为了探究上述方案的合理性,先对某个同学的演唱成绩进行统计实验,右侧是这个同学的得分
统计图:
(1) 分别按上述四种方案计算这个同学演唱的最后得分。
(8分)
(2) 根据(1)中的结果,请用统计的知识说明哪些方案不适合作为这个同学演唱的最后得分?(4分)
4、某车间准备采取每月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为制定一个恰当的生产定额,从该车间200名工人中随机抽取20人统计其某月产量如下:
每人生产零件数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50 520
人数 1 1 5 4 3 4 1 1
(1)请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
为制定生产定额的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2)你认为管理者将每月每人的生产定额定为多少最合适?为什么?
(3)估计该车间全年可生产零件多少个?
5、为了保护环境,某校环保小组成员小明收集废电池,第一天收集1号电池4节,5号电池5节,总重量为460克;第二天收集1号电池2节,5号电池3节,总重量为240克;。
(1)求1号电池和5号电池每节分别重多少克?
(2)学校环保小组为估算四月份收集废电池的总衙量,他们随意抽取了该月某5天,每天收集废电池的数量如下表:
1号废电池(单位:节)29 30 32 28 31
5号废电池(单位:节)51 53 47 49 50
分别计算两种废电池的样本平均数,由此估算该月(30天)环保小组收集废电池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分析:要求平均数只要求出数据之和再除以总个数即可;对于众数可由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写出;对于中位数,因为题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只要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即可,本题是最中间的一个数.
解答:解:一组数椐:3,4,5,6,6的平均数=(3+4+5+6+6)÷5=24÷5=4.8.
6出现的次数最多,故众数是6.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中间的一个数是5,故中位数为:5.故选C.
2. B
【解析】解:∵一共有100名学生参加测试,
∴中位数应该是第50名和第51名成绩的平均数,
∵第50名和第51名的成绩均在50<x≤60,
∴这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m满足50<x≤60,
故选B.
3. C .
【解析】 解:根据素数的定义,日历表中的素数有:2、3、5、7、11、13、17、19、23、29、31,共11个,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3. 故选C . 4、A
【解析】解:∵一组数据1,2,a 的平均数为2, ∴1+2+a=3×2 解得a=3
∴数据﹣l ,a ,1,2,b 的唯一众数为﹣l , ∴b≠﹣1、1、2、3
∴数据﹣1,3,1,2,b 的中位数为 1.
故答案为:1.
二、填空题 1、5;5;4 【解析】57
7
62534=++⨯+⨯平均数:
中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4、4、5、5、6、7,所以中位数是5 众数:4
2、4和5;4.5
【解析】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出现最多的4和5 中位数:排序2,3,4,4,5,5,8,9 中位数(4+5)/2=4.5 3、2
【解析】插入一个数后,总数变为6,为偶数
排序得0,1,4,5,8
所以x=2*3-4=2
4、(1)15,15,1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15,5.5,6;中位数、众数。
【解析】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都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当一组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时(如甲群游客),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也比较接近;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特别大或特别小时(如乙群游客),它就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但不影响中位数、众数,此时可由中位数或众数反映这缴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解答题
1、分析:理想的仪仗方队应由身材较高,且高矮一致的人组成,因此身高的挑选标准应由身高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所确定。
解:上面10个数据中的众数为1.69米,说明全年级身高为1.69米的男生最多,估计约有90人,因此将挑选标准定在1.69米,便于组成身高整齐的仪仗方队。
2、解:(1)将该组数据按顺序排列:2,3,3,3,3,4,4,4,5,5,
故这10个数据的中位数为:=3.5;
这10个数据中3出现次数最大,故众数为3.
(2)这50个家庭在这一天丢弃垃圾的质量=(2+3+3+4+4+3+5+3+4+5)÷10×50=180(千克).
3、解:1)方案1最后得分:
1
(3.27.07.83838.49.8)7.7 10
+++⨯+⨯+=
;
方案2最后得分:1
(7.07.83838.4)8 8
++⨯+⨯=
;
方案3最后得分:8;
方案4最后得分:8或8.4.
(2)因为方案1中的平均数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所以方案1不适合作为最后得分的方案.
因为方案4中的众数有两个,众数失去了实际意义,所以方案4不适合作为最后得分的方案.
4、分析:在确定生产定额时,需参考的数据应当有: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合理的生产定额应确定在使多数人经过努力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的基础上。
如果将众数280定为生产定额,则绝大多数工人不需太努力就可完成任务,但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若将平均数305定为生产定额,则多数工人不可能超产,甚至完不成定额,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
解:(1)平均数305,国位数290,众数280;
(2)取中位数290作为生产定额较合适,原因是这个定额使多数工人经过努力能完成或超额完成。
(3)305×12×200=7.32×105(个),估计全年总产量约为7.32×105个。
5、(1)设1号、5号废电池每节各重x 克、y 克,则:
⎩⎨
⎧=+=+2403236054y x y x 解得⎩⎨⎧==20
90
y x
(2)首先分别求出1号、5号废电池的样本平均数各是30节、50节,然后估算出4月份环保小
组收集废电池的总重量为111千克。
初中数学试卷
灿若寒星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