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城规划

合集下载

广州亚运城规划及设施详细介绍

广州亚运城规划及设施详细介绍
广州新城
南沙
东有珠江口东 岸的电子、电 气产业集群
东岸:东莞、 深圳、惠州
南有南沙资讯产
业和重型装备产
业群
17
二. 亚运助力广州城市升级
2.广州新城的定位与机会
2.2 新城定位
定位——产居一体的新型城市: 番禺片区的重点发展区,是南拓轴的核心 节点,集以控制、管理、服务等新型技术 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国际 化商务办公、现代物流、居住于一体.
创造了鸟巢、水立方等城市新地标,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 升,城市环境显著改善,经济和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北京的国际 交流与合作得到强化,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提升
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将加快广州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版图空间发展.
6
一. 亚运会的价值
2.推动板块升级与价格提升
推动区域发展、成熟,影响周边地区楼价提升,成为全城焦点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上海世博对三林地区影响
30000 27000 22000 24000 13000 14000 14500 16000 17000
2008年52月008年280月08年112月009年22月009年52月009年280月09年112月010年22月010年5月
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地区和邻近城市60分钟互达, 广州中心城区至珠三角任何一个地级市不超过90分钟.
广州人口外 迁
广州将重点保护20.39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逐步外迁部分历史城区人口,历史城 区内教育职能尽量外移,新增学校,尤其是省、市一级学校尽量安排在新区. 旧城区人口外迁,选择12个安置点.其中市区外围安置包括有番禺的广州新城.
2.广州新城的定位与机会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方案一)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方案一)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方案一)亚运村鸟瞰图一、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岭南水城1、规划定位:广州的CBD副中心城市,是面向珠三角的企业总部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岭南文化展示地,是具有“岭南水城”特色的宜居城市。

2、功能结构:两区、两心、两轴、两带、九组团。

3、土地利用模式与规划(1)以TOD模式为主,强化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辅以SOD模式,进行土地利用的集中式布局。

(3)以EOD与AOD模式构筑支持,有机延续新城空间肌理与格局,打造健康宜居水城。

(4)培育城市策略性增长地区,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建设时序。

(5)坚持公共开发主导的开发机制,由城市政府主导控制和经营新城土地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并在新城建设中增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形成合力。

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结构图二、亚运村修建性详细规划1、整体构思(1)水网交织,营造水乡风貌;(2)形成“T”形景观轴线,体现发展秩序感;(3)用流畅的建筑空间,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4)合理的布局结构,利于赛时赛后的功能转换;(5)营造沿水系发展的公共建筑景观带。

2、总体设计(1)媒体村规划媒体村布置于用地西部,与京珠高速设置145米的绿化隔离带,内部配套完善。

利用绿化隔离带建设临时生态停车场,可以满足赛时的停车需求。

南面的新闻中心可以为媒体提供最便捷、高效的服务。

(2)运动员村规划运动员村位于用地的中部,包括公共区、国际区、运动员公寓以及提供后勤服务的中学和小学配套设施。

(3)体育公园充分体现“岭南文化”的特色,以水为核心理念,以体育为主题,创造亲水型、生态型景观格局。

体现传统文化、休闲文化、时代特征和现代生活。

3、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建立“水”和“绿”的网络。

(2)构筑以小浮莲岗为中心的东西景观轴线。

(3)营造滨水线型空间景观。

4、道路交通规划设计(1)连续、畅通的交通(2)和谐的交通;(3)可持续发展的交通。

2010年广州亚运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2010年广州亚运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第8卷第4期2008年8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Journal of T 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 formation T echnologyV ol 18N o 14August 2008文章编号:100926744(2008)0420016207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论坛2010年广州亚运交通发展战略规划马小毅3(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510030)摘要: 亚运会的承办给城市建设、交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然而亚运期间的突发而且集中的交通需求,也给城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亚运交通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城市在亚运前和期间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本文通过系统分析2010年广州亚运场馆的分布特点和亚运期间城市面临的交通压力,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从建设和组织两个层次提出了详细的规划,并使用最新标定的交通规划模型对道路运行状况和亚运场馆可达性进行了定量的预测,结果显示战略规划的效果是可行的.最后还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分期实施计划.关键词: 交通战略;广州亚运;建设规划;组织规划;预测中图分类号: U491.12文献标志码: AT 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 about 2010G uangzhouAsian G amesMA X iao 2yi(T ransportatio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G uangzhou ,G uangzhou 510030,China )Abstract : Undertaking the Asian G ames will bring the rare opportunity to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H owever ,it will als o bring severe challenges to city by the traffic demand that occur suddenly and concentrated during the Asian G ames.Therefore ,a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urgently needed to guide transport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before and during the Asian G ame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ses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 of venues and the transport pressure which G uangzhou faces during the Asia G ames.I t proposes the detailed pla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rategic g oal and predicts the road oper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Asian G ames venues accessibility by recent transportation plan m odel.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next im plementation project.K ey w ords : transportation strategy ;G uangzhou Asian G ames ;constr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planning ;predictC LC number : U491.12Document code : A收稿日期:2008203207 修回日期:2008205207 录用日期:2008205215作者简介:马小毅(1975-),男,江苏省南通市人,高级工程师,硕士.3通讯作者:pow2006@1 引 言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广州成为继广岛、釜山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非首都城市[1].亚运会的承办给广州的城市建设、交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然而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亚运期间的突发而且集中的交通需求,也给城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迫切需要一个高屋建瓴的亚运交通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城市在亚运前和期间的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以细化实现申亚时的承诺.2 亚运交通需求分析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有42个比赛项目[2],涉及的比赛用馆和训练用馆的数目85个(备用3个).基于“让珠三角地区共享亚运机遇”的基本指导思想,比赛除了在广州举行以外,东莞、佛山、汕尾等珠三角城市都承接了部分赛事,而且即使在广州举办的大部分赛事,也只有一半的赛事在四大赛区举办,其它则散落在全市的各个地区(亚运场馆分布见图1).场馆分散的特点虽然有利于城市各区域的均匀发展,但会给亚运赛事的交通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困难.2002年在韩国釜山举办的亚运会就是因为场馆分散,导致交通组织不力,给亚运赛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影响,给釜山亚运留下了遗憾.因此如何针对亚运场馆分散的特点,构建一个针对性强的亚运交通体系显得尤其重要.图1 广州市区亚运场馆分布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Asian G ames venue in G uangzhou urban area71第4期2010年广州亚运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参考历届亚运会及奥运会的举办经验,亚运各类人员总数预测见表1.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观众总人数约400万人次,平均每天约27万人次,高峰日约40万人次,其主要来源如表2.这部分交通量不到城市总出行量的2%,但是集散的时间和空间具有高度的聚集性,将会对城市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交通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表1 2010年广州市亚运各类人员数量T able1 The qu antity of all kinds of person of the2010G u angzhou Asian G ames 人员类型 估算数量 运动员与官员(B类)14000人运动会组织者,含志愿者(C类)50000人VIP与赞助商(D类)5000人媒体成员(E类)10000人持票观众(F类)4000000人次观光旅客(G类)200000人次表2 亚运观众来源构成T able2 The audience’s source forms of the2010G u angzhou Asian G ames来源地区人数(万人次)占总量比例(%)广州23057.5%珠江三角洲10025.0%国内其它城市5012.5%国外20 5.0%合计400100.0%3 战略目标(1)总体目标.应用先进的理念方法,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3]、高标准管理搭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2010亚运会的顺利召开,并为解决长远交通需求提供经验和思路.(2)具体目标.・科学预测2010年亚运会的交通需求,研究其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设定城市和亚运的交通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战略政(对)策;・明确城市的交通建设计划和亚运期间交通管理的框架;・指导下一层次的规划和组织研究,并为解决长远交通需求提供经验和思路.4 战略对策按照战略目标,对策可分为两个层次加以开展:(1)亚运开展前的建设.解决交通需求的基础是交通供应的建设,面对迅速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和亚运的突发需求,必须对现状的建设计划进行检讨,优先安排有利于亚运的建设项目.(2)亚运开展期间的组织.亚运会毕竟是一个暂时性的事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专为亚运建设一些永久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因此有必要对广州的规划交通体系进行适当的组织规划,使之在一段时期内演化为具有针对性的亚运交通体系,以适应亚运期间突发的客流特征.组织规划通过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设施功能划分———将交通设施按照亚运的特殊需求进行功能划分;二是运行组织管理———在设施功能划分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保障和应急措施.4.1 建设层次为充分体现“祥和亚运、绿色亚运、文明亚运”的主题,广州将积极搭建空中桥梁[4],服务亚洲、走向世界;打造区域枢纽,辐射珠三角地区;编织立体网络,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应用智能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发展绿色交通,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形成对外四通八达,对内出行便利,高效、快捷、人性、智能、生态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1)对外———打造现代交通枢纽.・空港:航空运输是国外客人的主要交通方式.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将进一步巩固全国三大航空门户枢纽地位,建设东南亚中心枢纽;在拓展国际业务、增加门户功能的同时,重点发展国际-国内航空中转及衔接业务,逐步走向亚太乃至全球,最终建成亚太地区大型复合式航空枢纽.至201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将承担2010年亚运会主要的航空运输任务.此外,200公里半径范围内还有香港、深圳、澳门三大国际机场,可以满足各国和地区来宾的需求.・海港:强化广州港区域性枢纽港口和广州市、广东省、泛珠三角对外贸易口岸地位,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枢纽港、我国沿海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加快南沙港区建设发展,确立南沙港自由贸易港地位;强化港口发展对临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换代.・铁路:确立全国四大铁路客运中心地位,成为辐射湖南、广西、贵州等泛珠三角地区的华南铁路主枢纽,国家高速铁路、城际轨道等干线铁路中81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8月心;加强铁路运输在广州市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引导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公路:构筑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高速公路格局,成为华南地区高速公路网络中心、公路客货运输枢纽;加强机场、港口、铁路枢纽与高速公路的联系,强化高速公路、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构筑一体化综合运输网络.(2)对内———构筑“双快”交通体系.全面建设道路网和轨道网两张交通网络,以城市双快交通系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高快速路系统)为骨干,引导广州实现城市功能布局调整,支撑多中心、网络型、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拓展,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区交通紧张状况.到2010年,新建和续建7条轨道,广州将形成9条线路组成的、超过200公里的轨道网络,届时80%的亚运比赛场馆可以乘坐地铁及市郊铁路到达.将实施完成114条道路,共705公里.其中:目前在建项目222公里,已有计划建设项目110公里,新增373公里(其中高快速路247公里),除此之外,还有269公里的备选项目.届时85%的亚运比赛场馆有高快速道路相连,其它场馆也有不少于2条主干道对外联系,广州主城区内的道路网络容量较现状增长48%,基本上与道路需求发展的速度持平.(3)整体———体现绿色交通理念.・发展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提高公交服务管理水平、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快生态环保智能型公交站场建设步伐、合理配置新型公交车辆、推广使用公交清洁能源、推进公交智能化发展等措施,有效地促进广州绿色公交的系统性发展.到2010年将投产105个,总占地面积为55万平方米的国内领先、具有岭南特色的公交枢纽站场,全市所有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都将使用LPG燃料.・完善行人设施,体现安全舒适:在机动化进程的同时,广州将更加重视人本交通空间的营建,努力实现“城在园中、路在园中、人在园中”的理想,充分考虑交通、景观、舒适、安全的要求,构造较大范围的园林化交通步行系统,为居民创造优雅的步行环境.为了迎接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拟建设过街设施51座,其中天桥35座,地道16个.・完善静态交通,实现动静平衡:城市中心区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要与道路网交通容量相协调,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和市中心区交通需求管理计划实施,同时适度控制中心区公共停车位的供给量.到2010年,广州市区停车泊位将增加到65万个.・发展智能交通,提高运作效率: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地管理交通,城市交通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保证城市交通的安全顺畅,确保亚运会的顺利举行.到2010年,广州将实现一个中心———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中心,两套网络———光纤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两个平台———交通管理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和非公安信箱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以及15个子系统.4.2 组织层次(1)设施功能划分.・道路:在整体道路网络中划分出一个独立的亚运道路网络[5],该网络由四类道路构成.一是亚运专用道路:除亚运交通外,其它交通一律不得通行的道路,这类道路一般都分布在场馆的周围;二是亚运衔接道路:除在道路两侧必须通过专用道路出入的交通外,禁止其它非亚运交通的道路,主要目的是保证从专用道路上出来的车辆和人流能够迅速疏散到亚运集散道路和轨道站点上.三是亚运集散道路:在道路的两个方向上各设置1~2条亚运交通专用车道,主要目的是保证亚运交通能够快速的疏散到全市乃至珠三角各地.这类道路一般都是高快速路.亚运集散道路网络分布见图2.四是亚运优先道路:在道路的两个方向上各设置1条亚运公共交通专用道,主要目的是保证观众能较快地到达场馆.・轨道:针对轨道的特点,亚运期间可以从线路和站点两个方面对轨道设施进行功能划分.线路可根据与场馆联系的紧密程度划分出亚运专营线路和联络线路.专营线路是在特定时段内定期安排比较密集的班次仅对几个站点进行专门的停靠,以提高运行车速.联络线路是与专营线路有直接换乘的线路,这些线路在换乘点上的到达时间应与专营线路紧密衔接,最大程度地减少旅客的候车时间;站点可分为三大类:永久性对外换乘枢纽、永久性市内换乘枢纽和临时性换乘枢纽.・公交:亚运期间,将会有三类公交线路在亚运道路网络中赋予路权.亚运专营线路:在一些大型人流集散点开设直达场馆的线路,这类线路的车辆可以在亚运道路网络上自由行驶;亚运经行线路:这类线路本身就经行亚运场馆,在亚运道路网络上应给予相应的行驶权限;亚运接驳线路:这类91第4期2010年广州亚运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图2 亚运集散道路道路网络规划Fig.2 The evacuation roads netw ork planning of the Asian G ames线路的巴士(含出租)将定时在亚运衔接道路和专用道路上穿梭,目的是实现轨道站点与体育场馆无缝衔接.・水运:珠江是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一条天然的黄金水道.亚运期间,将充分利用珠江的天然优势,使之成为亚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陆地交通难以保障,珠江水道将成为亚运紧急交通的另一个可行的选择.・停车:亚运会相关停车场的布置分为三个层面,一为场馆内区域:永久性建筑、后勤物流、消防及安全保障设施按配建标准设置相应的停车场地;二为场馆区出入口附近区域:布置公共交通停车场地及少量泊位的VIP 专用停车场;三为场馆外围地区:布置出租车、私人车辆和社会车辆的停车场地,采取短途接驳的方式,将观众送到亚运场馆出入口附近.在选择停车场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周边道路02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8月容量,避免影响场馆交通.在环城高速附近结合地铁站及公共交通枢纽设置停车换乘的设施,方便外地乘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市区.・步行:考虑场馆与周边的交通系统如轨道站点、公交站和停车场等的接驳.大部分的步行系统应该与汽车分隔,保持步行的连续性,以确保行人安全.・对外交通:亚运举办期间,加强机场、铁路客站、公路长途客运站等对外交通设施的能力提升,整合对外交通设施的内外交通衔接系统,增强对外交通设施与亚运会各场馆的交通联系.各对外交通设施均应配备一条以上建成使用的轨道交通线路或亚运公交专线,并加强面向亚运的交通服务内容.(2)组织保障体系.・有力高效的机构:应成立由政府、公安、交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亚运交通管理机构,负责亚运交通和社会正常交通的协调管理工作.下设权威性的亚运交通紧急事件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处理各类紧急交通事件.・先进成熟的技术: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系统将逐步实现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息管理、交通信息发布、信息交换与共享、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智能化管理与指挥、联动控制、车辆安全、交通诱导、物流信息服务、综合交通枢纽优化等综合管理和控制功能.・必要人性的管理:分为亚运赛前长期的需求管理和亚运赛时短期需求管理这两个方面.长效措施包括合理规划用地,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理性使用小汽车停车等方面的措施;赛时措施则包含出行总量消减,出行方式转换,出行时空变更及相关的一揽子方案.・完善的应急预案:无论组织规划多么严密,保障体系多么有力,一个有效的应急交通预案都是不可或缺的.应急预案应包含比赛场馆紧急出口设置、备用交通路线选择、紧急救援车辆的保障、专业人员的保障及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等相关内容.5 战略评价(1)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道路网交通量的重要目的是检验城市路网的交通负荷和服务水平.一方面用来评价举办亚运会对交通的影响,另一方面评价举办亚运会是否可行或可能.并进一步为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交通管理和采取高科技手段的必要性、实施力度等工作提供依据.运用最新标定的交通规划模型对需求预测结果进行交通分配,高峰小时各等级道路负荷度见表3.表3 高峰时段各等级道路交通运作指标T able3 I ndicators of traffic for all roads during peak hours区域名称道路等级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市域道路负荷度0.580.690.720.59车速(kmΠh)97.467.832.328.6主城区道路负荷度0.610.880.830.64车速(kmΠh)81.252.118.923.4外围区道路负荷度0.540.630.690.58车速(kmΠh)103.673.936.831.5 亚运期间,除主城区以外,其它地区干道的饱和度都在0.7以下,而主城区的快速路、主干道则接近0.9,表明总体上广州市道路网络的服务水平是良好的,但主城区道路网络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有必要对主城区的交通组织进一步细化研究.(2)亚运场馆可达性评价.保证亚运交通顺畅,城市整体交通固然是重要方面,场馆的交通通畅更是关键.为了更好的掌握亚运场馆交通状况,针对主要场馆特别是“四大赛区”的可达性进行重点分析.根据对2010年道路、公共交通网络分析,“四大赛区”公交和个体机动交通可达性指标见表4.数据显示,公共交通等时线受轨道网络影响显著,而个体交通等时线受高速公路网影响显著,为了保证亚运交通通畅,必须保证相应轨道网和高快速路网的建成通车.表4 “四大赛区”公交、个体交通可达性指标(单位:分钟) T able4 Public transit,individu al traffic accessibility offour m ajor divisions(unit:minute)交通方式区域亚运村天河体育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学城公共交通平均值53314044最大值1348592118个体机动最大值44263032最大值9261738012第4期2010年广州亚运交通发展战略规划6 研究结论战略规划的编制,为亚运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指引.宏伟的建设规划为解决亚运交通问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周密的组织规划又为解决亚运交通问题提供了一个理性的指引,为了保证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州还制订了详尽的亚运整体交通规划编制(2007-2010)分期实施计划(见图3).虽然接下来的工作将更加复杂、更加繁琐,但是我们始终坚信: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会是亚运历史上最通畅、最具有动感的亚运会.图3 广州市亚运交通整体规划编制(2007-2010)分期实施计划Fig.3 The traffic overall plan of G uangzhou Asian G ames参考文献:[1] 广州市人民政府.亚运城市广州———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城市规划建设纲要[R].2005,12.[The munic 2ipal g overnment of G uangzhou.the Asian G ames city ,G uangzhou[R].2005,12.][2] 翁勇,等.广州市亚运场馆周边地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规划[R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2008,1.[WE NG Y ong ,et al.R oad traffic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plans about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Asian G ames venue ,G uangzhou[R ].T ransportatio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G uangzhou ,2008,1.][3] 马小毅,等.2010年广州亚运战略规划[R].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2006,11.[M A X iao 2yi ,et al.G uang 2zhou Asian G ames strategy plan in 2010[R].T ransportatio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G uangzhou ,2006,11.][4] 贺崇明.构建广州交通网络、提升中心城市地位[R].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2005,6.[HE Chong 2ming.C onstructing the traffic netw ork of G uangzhou to prom ote the position of key city[R ].T ransportation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G uangzhou ,2005,6.][5] 马小毅,等.广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R].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2007,11.[M A X iao 2yi ,et al.G uang zh ouT rans portation Develops S trategy P lan [R ].T rans portation P 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G uang zh ou ,2007,11.]22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8月。

2010广州战略规划与亚运场馆布局规划

2010广州战略规划与亚运场馆布局规划

p t t l ru h o t ytepa f jr eu s oe i o gt b u lno o n e n ab a bh ma v
o sa a e . fA i h u tae i ln Asa Gu n z o ;Srtg cP a ; in
2 O广 州 战略规 划 与亚 运场 馆 布局 规 划 1 O
ASI AN GAME NUE S VE S AND 0 AN 2 1 GU 0 GZ HOU ST T RA EGl L N C PA
易晓峰 刘 云亚 许智东 廖 远涛 闫永涛
YI a f n ; U u y ; o e g LI Y n a XU h d n ; AO u na ; AN n mo Xi Z i o g LI Y a to Y Yo g
2 1 对城市整体 战略性 目标 实现的促进 .
巴塞 罗 那 在举 办 奥 运 会 前 已 意 识 到综 合 性 运
41
动会 对提升城市竞争 力的作 用,因此政府在赛前 针 对城市 自身的特 点确定 了旨在跻身南欧地区门
户城 市 的地 位 的总 体 目标 : ()提 高 基 础 设 施 水 1 平 ,如 高 速 公 路 、体 育 设 施 文 化 和旅 游 设 施 () 更新 城 市 衰 落 地 区 : ()增 加 建 筑 和 服 务 业 2 3 的就 业机 会 j ()提 升 城 市 形 象 ,吸 引 投 资 和 旅 4
本 身 的发 展 。为 亚 运 而 进 行 的 建 设 正 在 展 开 ,本
的嫌疑 .城市投资环境 的改善 、城市运行效率的 设 计 研 究 院 规 划 研 究 中心
提 高 也 使 广州 近年 在 数 量 上 和 质 量 上 都 取 得 了有 目共 睹 的发 展 .投 入 和 产 出 的 良性 循 环 为 今 后 城 市 的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了很 好 的支 持 。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城规划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城规划

K YW ORDS: i me w ; ag h u sepa E As nGa so n Gun z o ;i l a t t n
1 广州亚运城 规划背景及选址
广 州 亚 运 城 选 址 位 于 广 州 新 城 的 东 北 部 , 为
【 文章编号】10 —1 2 02 9 3
陈建华 李
鹏 霍 舜
CHEN inh ; e Ja ua LIP ng; HU O h S un
【 要 】 在 简要 介 绍 2 1 年 广 州 亚运 城修 建 性 详 摘 0 0 细 规 划 以及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的 背景 、 目标 、 要 求 与原 则 的 基 础上 ,对 亚 运城 规 划构 思 、规 划 布 局 、土 地 利 用 、市 政 道路 交通 、绿 地 景 观 与 水 系、村 民安 置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等主 要 规 划 内 容
李 鹏 (97 ) 1 6

交通 4号线海傍站现已开通。未来地铁 3号线 延 长 线 的选 线 也 将 沿 长 南路 东 西 向贯 穿 亚 程 工
广 亚 城规 定 为 举 亚 会 亚 州 运 划 位 在 办 运 及 残
会期间供各参赛 国/ 区的运动员、 、 、 地 ’ 技术官员 、 媒
i u nz o , e mmai sh jr otns n agh ut nis G h tu r e e o net z t ma c
oft epl nsi c ud n a i g fa e or .1yo . h a n l i g plnn n r m w k a ut 1 n e c vle i e i , a fc,a ds a ea d — a dus , i i ng n erng t f r i ln c p n wa t rs tm , n la e r s tlm e ndS n. e yse a d vi g e ete nt l a O o

2010年的广州——亚运城市

2010年的广州——亚运城市

t to
b e t h e p la
u o
g fo
t ha
rm w
r a n s
A s ia
n
Ga
d
a
m e s
’ ’
it y
s
d t
i m p le
o
m e n
t th e
w
t a b lis h e d
c re a
p la
g
s c
m e s
he

Ac
c o r d in
g ly t h e G
u a n
维普资讯
P la
n n
in g W
o r
ld
2 0 1 O年 的广 州
G
u a n
亚 运城市

gz ho
g
u
in 2 0 1 0
-A H o
s
t C it y
o
f t h e A s ia
n
G
a m e s
袁奇 峰
Y U A N Q if e
n
摘 要 由于 广 州 现 有城 市 体 育 设 施 已 经 基 本 满 足 亚 运 会 的 比 赛 要 求
d
o u
ilit ie
s
d is t r ib u t e d i n d iff e
n n in
re n
‘ '
it ie
f the
a n
ib

Th e
re
fo
the
p la
e s
n n in
g f O r 廿1e A s ia
u rb a n a n v in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城规划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城规划

【 图分 类 号 】 T 8 1 中 u9 4. 4 【 献标识码 】B 文
【 者 简介 】 作 陈建华( 7 一) 1 0 ,男 .硕士 . 9 广 州 市 城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究 院院 长 ,高 级工 程 师。
李 鹏 ( 7 -) 男 . 程 硕 1 6 , 工 9 士 . 州 市 城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广
2 0年广州亚运会 亚运城规 划 1 0
A AN GAME OW N PL SI ST AN OFGUANGZ HOU I 0 2 1 N 0
陈建华 李 鹏 霍 舜
CH EN in a; ng Ja hu LIPe ;HUO un Sh
【 要 】 在 简要 介 绍 2 1 摘 0 0年广 州亚 运城 修 建 性 详 细 规 划 以 及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的 背 景 、 目标 、 要 求 与原 则的 基础 上 ,对 亚运 城 规 划 构 思 、规 划
业 休 闲和 娱 乐 为 一体 的综 合 发 展 区。 规 划 区域现 状 最 突 出 的特 点 是水 和 陆 地交 汇
所形成 的 多样 的 自然环 境 。用地临近莲 花山水
道 ,河 涌密 布 , 内有 三纵 一 横 共 4条 现状 河 涌 流
布局 、土地利 用、市政道路 交通、绿地 景观 与水
副 所 长 .工 程 师 。
霍 舜 ( 3 男 .本 1 8 一) 9
会期间供各参赛国/ 地区的运动员 、 技术 官员 、 媒
体 人 员与 工 作 人 员居 住 、生 活 、训 练 、休 闲 、娱 乐和 比赛 的 城 市新 区 , 区内规 划 的体 育馆 和 沙 滩 排 球 场 在 亚运 会 期 间将 承担 体 操 台 球 , 球 沙 壁 滩 排 球 等 项 目的 比赛 和 训 练 任 务 亚 运 会 结 束 后 结合 房 地 产 开 发 .发 展 成 为 广州 集 居 住 、商

关于2010年亚运场馆设计回顾

关于2010年亚运场馆设计回顾

关于2010年亚运场馆设计回顾摘要:体育建筑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其功能既需要满足体育竞赛时的使用要求,同时更应考虑赛后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

为此,本文仅以2010年亚运场馆——广州飞碟训练中心设计为例,对新时期的体育建筑设计进行初步探讨,以供日后同类建筑作为参考。

关键词:体育建筑;赛时及赛后利用;可持续发展;广州飞碟训练中心方案设计Abstract:Sports building needs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its function is needed to meet the use requirements of sports competition, also should be considered after the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only to take the 2010Asian Games venues -- saucer training center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for a new era of sports building design to carry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as a reference.Key word: sports building; games and post-Games ut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angzhou flying saucer training center program design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蓬勃发展,各类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也大幅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用现有河网水系.在用地中部规划联 通汇聚3条现状河涌的景观湖”莲花湾”,以莲花 湾为景观中心.沿水体布局商业.休闲及文化交 流活动带。
(3)簇团问宽阔的生态廊道将亚运公园绿化 渗入运动员村和媒体村等功能区内部(图4)。
3.2 规划布局强调赛后对未来广州新城 的引导作用
(1)亚运会结束后.亚运城仍将保持便捷的 交通联系及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满足赛时与赛后 双重需求.适当增加赛时的建设集聚度,为将来 赛后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留有更多余地。
国际区为运动员居住区以南的莲花湾景观湖 的滨水区域.国际区总建筑面积约30000m2。国 际区设有运动员服务中心.代表团官员服务中 心.礼宾服务中心、行政管理中心,零售中心.宗 教设施,综合诊所.康乐休闲中心.升旗广场等 为参赛运动员和代表团官员提供特色餐饮,娱 乐.休闲等综合活动配套设施(图8)。
4.5体育馆 体育馆区位于主干道一以东.水道以南地
块.与运动员村国际区隔水相望。体育馆区是亚 运会的比赛场馆之一.规划建设综合体育馆.包 括壁球馆,台球馆.棋类馆各一座,规划方案容 纳亚运会竞赛项目为体操,壁球.蹦床.台球和 棋类等五大项比赛设施。
体育场馆总建筑面积330∞m‘,广州新城亚 运体育馆篮球馆可提供6000个永久座位,2000个 临时座位。壁球比赛场地可容纳9个场地.其中 1个四面玻璃透明的活动球场作为主场。台球比 赛馆能同时摆放26张球台。国际象棋和围棋馆各 设有1500m2的比赛场地,并各设有200人坐席的 讲解室。
(4)绿色科技:坚持设计创新.环保优先.广 泛应用高新科技.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保 设计.人文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上为未来小区 设计提供参考的范例(图2,图3)。
3 突出地域特色与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划 结构
3.1 生态簇团.择水而居的结构布局 (1)总体布局上,规划借鉴岭南传统生态居住
模式,提出“生态簇团.择水而居”的理念,各 居住功能区分成若干大小相若的“围”式生态居 住簇团。
北走向的河涌之间,分为4个独立的组团。参照赛 后作为居住小区的需求按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不 低于25m2/人)的标准.运动员居住建筑逾35万 m2。运动员村居住建筑南北向排布.采用1 2层的 一梯两户户型.户型面积由126~174m2不等,单 人房间比例为54%,双人房间比例为46%。运动 员宿舍建筑首层架空为建筑群提供良好自然通 风,特别适合南方气候,又为运动员提供了交流. 休息.娱乐的场所。建筑之间利用一层连廊联系, 相连的院落布局适宜南方多雨和日照强烈的气候 环境.免去了日晒雨淋之苦。每个独立居住组团 外设有环形步行兼自行车径,供参赛人员和工作 人员使用。
万方数据
图9媒体村总体效果 Fig.9 Media Village
ABSTRACT:11lis paper iIl缸Dducesn忙back伊0unds,
targets,requimen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site plan 锄d regulatory detai^ed pl锄of岫Asi她G锄1es 1机vIl iIl Gu粕gzhou,mcn it summ撕zes t11e major contents
业,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区。 规划区域现状最突出的特点是水和陆地交汇
所形成的多样的自然环境。用地临近莲花山水 道,河涌密布,内有三纵一横共4条现状河涌流 经。现状交错的水道网体系形成天然的开发构 架。用地现状为阡陌纵横的农田和择水而居的自 然村落,与自然地貌融合形成独具岭南特色的水 乡风貌(图1). 2 体现“岭南水乡。和谐文化。高效运 营,绿色科技”规划设计
规划方案充分利用体育馆区临水而设的优良 条件,注重场馆与沿河公共空间的结合.创造优 美舒适的环境。广州亚运历史展览馆与亚运体育 馆合并设置.展览功能设于体育馆底层,在亚运 期间向市民宣传亚运和体育文化。体育馆区东面 是参观者停车场和消防站。
体育馆区是亚运城里公众和观众能到达活动 的区域.规划利用二层高架平台将地铁海傍站公 交枢纽和体育馆联系起来。观众利用地铁或公交 专线到达亚运城交通枢纽.经安检、验证等手续 后可直接通过二层的步行平台跨越主干道一.到
运动员居住区同时配套有团长单元用房.各 国奥委会(NOC)用房.住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 中心.5000座公共餐厅和20∞座穆斯林餐厅、储 藏中心、体能恢复与力量训练中心、400m标准田 径场等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图6.“运动员村效果 图”见第60页图4)。
公共区分设在运动员村东西两边.与城市规 划道路连接,设置对外联系的交通设施.安检.抵 离办证.访客接待等功能设施,为运动员村的居 住区实施最高级别的安保工作提供必要的缓j中隔 离地带(图7)。
万方数据
53
8 l辫
需l馨
至}惜

潜J 壁I
54 咎l蘸 8 1斟
:{薹 篓l≥
簟I罩 尘l兰
l|||
罂『薷
{l{


万方数据
使用需要(Leabharlann 5)。4.1 运动员村 运动员村位于亚运村的中部.为主干道一.
主干道二之间.莲花湾以北地块.运动员村分为 居住区.国际区和公共区三部分。
居住区是运动员村的核心部分.位于2条南
【收稿日期】201 O—01—26
广州亚运城选址位于广州新城的东北部,为 莲花山.大浮莲.小浮莲、莲花山水道及未来规 划的广州新城交汇点。用地范围包括京珠高速公 路(轨道交通4号线)以东,清河路以南.莲花 山水道.石楼涌和小浮莲山以西.规划中的长南 路(轨道交通3号线延长线.赛时未开通)以北.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73km2。用地西南角的轨道 交通4号线海傍站现已开通。未来地铁3号线延 长线的选线也将沿长南路东西向贯穿亚运城。
综合考虑广州亚运城的定位以及发展目标. 结合其基地特点.规划重点抓住以下几个理念:
(1)岭南水乡:合理利用现状水网.控制水 面率,结合防洪排涝要求,充分体现岭南水乡特 色和自然地形地貌。
(2)和谐文化:充分考虑运动员,媒体人员 及技术官员的居住.比赛.娱乐及交流等生活内
图1区位 Fig.1 Location of site
图2 Fig.2
亚运城与广州新城关系 Relationship Of AsiaIl Gam船Town锄d Gu柚gzh叫 NewT0wn
图3亚运城整体效果
Fig.3 Bifds’view of Asi粕G帅es Tbwn
图4 Fig.4
亚运城赛时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
Site pl卸of Guangzhou Asian Games To帅
1 广州亚运城规划背景及选址
【文章编号】1 002—1 329 I 2009)增刊一0052—06
【中图分类号】Tu984.1 4 【文献标识码】B
I作者简介】 陈建华{1 970一).男.硕士.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 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李鹏(1976一).男.工程硕 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 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策划所 副所长,工程师。 霍 舜11 983一).男,本 科.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 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2 O 1 O年广州亚运会亚运城规划
ASlAN GAMES TOlWN PLAN OF GUANGZHOU IN 201 0
陈建华 李鹏 霍 舜
CHEN Jianhua;LI Pcng;HUO Shun
52
l{彗 嚣l錾 亲}; 董I l

∞l S
}l≤
王l
詈I g
【摘要】在简要介绍2010年广州亚运城修建性详 细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背景、目标、 要求与原则的基础上,对亚运城规划构思、规划 布局、土地利用、市政道路交通,绿地景观与水 系、村民安置、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主要规划内容 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亚运城;广州;修建性详细规划
4.4 亚运公园 平南高速公路以东至莲花水道地块为沙滩排
球赛场和亚运公园。地块三面环水,隔莲花水道 东望海鸥岛,自然景色自然秀丽.景观条件得天 独厚。规划设置沙滩排球比赛场地约2hm2,区内 设置1个比赛主场,1个副场.6个热身场地.赛 后作为广州永久的沙滩排球场。地块西面设临时 观众停车场。体育公园在亚运期间举办相关的文 化活动.表演,为宣传参赛各国和主办城市、地 区的文化提供空间(图1 2)。
万方数据
容。围绕水体设置娱乐.交流及比赛等公共活动. 围绕山体设置居住区.为运动员提供一处调节体 能.缓解压力,舒适生活的场所,为与会人员创 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
(3)高效运营:通过构造适于公交优先的道 路系统.建立以轨道交通为核心,以常规公交为 支撑的发达,便捷的公交服务系统.同时积极营 造方便舒适的步行系统和环保的自行车系统.把 亚运城打造成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发展的.新型的 。公共交通型社区“。
of me plalls including planning framework'layout,
1and use,civil engineering,tI谢沁1柚dscape柚d wa.
ter system,加d Village resettlement蚰d so On.
KEⅥ^『ORDS:触n G觚翳鼢釉;o瑚酗姗I;妣咖
(2)亚运城赛时公共设施区域设置在总用地 南侧,有利于将来新城的发展。
(3)主要赛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在河湾南 岸.赛后可直接转换为各类公建配套设施.面向 未来新城服务,有利带动广州新城的启动发展。
(4)路网格局北部采用自由式.南部采用规 则式,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向南拓展的路网衔接 (。亚运城赛后建设效果图”见第101页图8)。
媒体村公共区主要设有抵离制证中心.主媒 体中心,综合设置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 建筑物考虑赛后改作大型购物中心之用。抵离制 证中心等公共服务结合主媒体中心和通过搭建临 建解决(图10)。
4.3技术官员村 技术官员村位于主干道二以东石楼涌以西的地
块.用地面积约18.5懈。技术官员村以居住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