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概况本次试卷共分Ⅰ、Ⅱ两卷,共18个题目,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题,48分;第Ⅱ卷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其中选择题18分,计算3题,共42分。
整张试卷所考查的内容几乎覆盖了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前四节的主要知识点,考查比较全面。
难易程度适中,无偏题、怪题,试卷最高分100,最低分24,及格人数699,及格率0.70,基本达到了学校要求。
二、试题分析试卷前四题主要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学生得分率较高,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基本概念理解的还是比较清晰的。
第五题考察了运动学里重要的两个图像:v-t图像和x-t图像的物理意义,本题得分率偏低,说明学生对于图像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图像问题本身就是难点,学生不易掌握;另外一方面,图像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考前刚刚接触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来得及实题演练,熟悉程度远远不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掌握不牢甚至不清。
试卷第八题考查的是参考系的灵活选取,这是学生的弱项。
而试卷得分率最低的就是第十题。
本题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对学生素养要求较高,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初步体会高中物理学习要求与初中相比的大幅度提高,希望学生能够尽快改善之前的机械式的学习方法,培养新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3题是填空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纸带的处理,属于基础题,学生得分率较高。
14、15题都是考查实验题的排序和注意事项,学生答案写不完全。
16题是提升题,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三、学生答题分析从整张试卷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良好,但小部分学生仍存在一些概念误区,比如依然有部分同学分不清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以及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大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比如第6题和第15题,都是对较复杂运动过程分析的考查,而学生得分率都偏低;此次考试还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待提高,比如选择题,题目明明说的是单项选择题,但年级却有百余人当做了多选题,再比如最后一题,“最后一辆”、“第一辆”“刚启动时”这些字眼,不少同学都没注意到,以致无故失分,反映出不少学生都没有认真审题的习惯,喜欢“想当然”的做题,这一点需要注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德强高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月月考高一学年 物理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老鹰飞得比较高,可以看成质点B .乙图中导航显示的是位移大小C .丙图中篮球比赛计时牌,图中为时刻D .丁图中雷达测速仪测得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2.小华绕着周长为400米的运动场,跑了一圈,又回到了起始位置,总共用时1分2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华运动的位移为400米B .小华运动的路程为零C .小华的平均速度为D .小华运动的平均速率为3.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C .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 .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4.如图“30TFSI”为某品牌汽车的尾部标识,其中“30”称为G 值,G 值越大,加速越快。
G 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加速到100km/h (百公里加速)的平均加速度的10倍。
由此推算,该车百公里加速时间约为( )A .3.3sB .9.3sC .12.0sD .33.3s1574km 24s 5m /s5m /s5.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
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s 末至6s 末物体静止B .0至3s 末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6s 末至7s 末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0至3s 内位移大小为12mD .第7s 内加速度大小为2m/s 26.如图所示的x-t 图像和v -t 图像中,四条图线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6s 末,甲乙两车位于同一位置,丁车位于丙车的前方B .0~6s 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 .0~6s 内,丙车的加速度始终大于丁车的加速度D .0~6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7.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时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则刹车后2s 内与刹车后5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A .B .C .D .8.某次列车出站时做匀加速运动,途中连续经过三个测试点A 、B 、C ,已知AB 段距离为BC 段的一半,AB 段平均速度为72km/h ,BC 段平均速度为144km/h ,如图所示,则列车经过C 点时速度大小为( )A .30m/sB .40m/sC .50m/sD .60m/s9.加速度的定义式为,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其中和分别表示某段位移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测试范围:必修一,1~2章】-24-25学年高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新高考通用)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二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
)1.(22-23高一上·福建福州·期中)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并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证实了其猜想。
该实验方案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把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B.把提出问题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C.把提出问题和大胆猜想结合起来D.把实验研究和大胆猜想结合起来【答案】A【详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
故选A。
2.(23-24高一上·安徽安庆·期末)为进一步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11月4日至8日,2023年安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田径联赛)如期举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自己在“后退”,他是以大地为参考系B.广播通知径赛检录于9:30开始,此处9:30指的是时间间隔C.运动员跑完1000m比赛,这个1000m指的是路程D.研究跳高比赛起跳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答案】C【详解】A.百米赛跑中,一名运动员发现自己在“后退”,他是以比他快的运动员为参考系,故A错误;B.广播通知径赛检录于9:30开始,此处9:30指的是时刻,故B错误;C.运动员跑完1000m比赛,这个1000m指的是路程,故C正确;D.研究跳高比赛起跳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故D错误。
山西省临汾市晋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晋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把带电体上产生的静电荷移走可以防止静电荷积累而造成危害. 下列措施中,没有采取上述方法的是A. 飞机上安装接地电缆B. 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C. 印染车间里保持适当的湿度D. 油灌车后面装有一条拖地铁链参考答案:B【详解】A.飞机上安装接地电缆,是为了防止静电荷积累而造成危害,故A正确。
B.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是为了防止触电,而不是为了防止静电,故B错误。
C.印染车间里保持适当的湿度,是为了防止静电荷积累而造成危害,故C正确。
D.油灌车后面装有一条拖地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荷积累而造成危害,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2. 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放着一枚硬币,当转台匀速转动时,硬币没有滑动,关于这种情况下硬币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重力和台面的持力B.受重力、台面的支持力和向心力C.受重力、台面的支持力、向心力和静摩擦力D.受重力、台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参考答案:D【考点】向心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分析】对硬币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等于向心力,指向圆心,结合运动情况,再对硬币受力分析即可.【解答】解:硬币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指向圆心,对硬币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如图重力和支持力平衡,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故选:D.3.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0.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不是0.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不是0.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0.参考答案:AC4. 物体在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最初4s内经过的位移为S1,最后4s内经过的位移为S2,且S2-S1=8m,S1:S2=1:2。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及斜面长度分别为()A、1m/s2 18mB、0.5 m/s2 9 mC、0.1 m/s2 8 mD、0.1 m/s2 1.8 m参考答案:A5. (单选)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质点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容器中(容器固定)由静止开始自边缘上的A点滑下,到达最低点B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为FN,重力加速度为g,则质点自A滑到B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为()A.R(FN-3mg)B. R(3mg-FN)C. R(FN-mg)D R(FN-2mg)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3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X=37.5m所需的时间为______秒,汽车做匀减速运动通过总距离为米。
湖南省邵阳市荷田长邱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荷田长邱中学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多选题)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和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2s内的位移为﹣9m B.前2s内的位移为4mC.最后3s内的位移为5m D.前5s内的路程为31m参考答案:ACD【考点】位移与路程.【分析】质点在x轴上运动,质点的位移等于初末坐标之差,即△x=x2﹣x1.位移大小是位移的绝对值.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解答】解:A、第2s内的位移为﹣4﹣5m=﹣9m,故A正确;B、前2s内的位移为﹣4﹣0=﹣4m,故B错误;C、最后3s内的位移为1﹣(﹣4)=5m,故C正确;D、前5s内的路程为5+9+3+6+8m=31m,故D正确故选ACD2. (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水平面夹角为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sinθC.拉力F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D.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参考答案:AC3. (单选)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点的速度为v,到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A.l∶8 B.l∶9 C.l∶5 D.1∶3参考答案:A4. 火车转弯可近似看成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火车速度提高时会使轨道的外轨受损。
为解决火车高速转弯时不使外轨受损这一难题,你认为以下措施可行的是()A. 减小内外轨的高度差B. 增加内外轨的高度差C. 减小弯道半径D. 增大弯道半径参考答案:BD5.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运动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小球从抛出点到再回到原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A 0B -fhC -2fhD -4fh参考答案: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质量为3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5s后撤去,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则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水平力F = N。
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连接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3m和2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物块A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当B刚要离开C时,A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a,则()A. 物体A始终做匀加速运动B. 从静止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C. 从静止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A运动的距离为D. 恒力F的大小为参考答案:B【详解】A.物体A沿斜面方向受恒力F、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 sinθ、弹簧的弹力,弹簧的弹力是变化的,则合力是变化的,所以加速度是变化的,故A错误;B.弹簧开始是被压缩的,物体A向上运动时,弹簧先回复原长,后被拉长,所以弹力先减小后增大,故B正确;C.开始A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根据平衡有:3mg sinθ=kx1,x1=,当B刚离开C时,B对挡板的弹力为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有:kx2=2mg sinθ,x2=,可知从静止到B刚离开C的过程中,A发生的位移x=x1+x2=,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3mg sinθ-kx2=3ma,得F=5mg sinθ+3ma,故D错误;2. 四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表示做竖直上抛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的物体是()参考答案:C3. (单选)如图所示,在同一平面内的4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其合力为零。
现在将其中的一个力F1在该平面内顺时针转过60°,其余的力均不变,则此时物体受的合力大小为A.F1 B.C.2 F1 D.参考答案:A4. 设A、B两小球相撞,碰撞前后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若测得它们碰前的速度为、,碰后的速度为、,则两小球的质量之比m a/m b等于:()A. B. C. D.A5. 已知两个质点相距r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2r,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A.4F B.2F C. F D. F参考答案:C【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是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列出表达式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甲、乙两个质点相距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保持它们各自的质量不变,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到2r,则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F′==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将一质量为m= 1kg的物体从离平地h=20m的高处,以速度v0= 10m/s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_w;物体刚要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___________w(g取10m/s2)。
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月考试卷分析
新野县中等职业学校卢玉生
一、命题思路:
高一物理本次月考考试内容为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整章的内容,考卷难度偏难。
题型设计为:第一大题12道单项选择题,第二大题3道实验题,第三大题5道计算题。
这套试卷充分的考查了学生对第五章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平时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所下的功夫情况。
二考试成绩情况统计如下:
三、卷面分析:
从此次的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对于试卷的选择题是积极应战的,对于实验和计算这些书写性题目不太感兴趣。
从此可以看出,学生平时对于物理用功不多,对于基本公式、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掌握较差,学习过程过于懒惰,对于所学内容,复习和练习的较少。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这次考试考查的重点。
但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集中表现了出来。
四、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而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按着感觉答。
③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差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不规范,逻辑性差。
五、处理办法: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在思考方法,在和学生互动时,我们争取让学生多动笔,让其更主动的学习,采取的措施是多提问,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上黑板展示。
希望下次取得好的成绩。
高一学生物理月考总结7篇

高一学生物理月考总结7篇篇1一、考试概况本次月考是对高一物理学习的一次综合性检测,考试内容涵盖了力学、电磁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等多个模块。
本次考试共有XX道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体考试情况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在综合应用及实验分析方面存在不足。
二、成绩分析本次物理月考全班参与人数XX人,平均分XX分(满分XX分),最高分XX分,最低分XX分。
成绩呈现较为明显的正态分布,中等分数段学生较多,高分段和低分段相对较少。
其中计算题部分失分较为严重,部分学生在此部分出现知识点混淆和不理解的现象。
选择题和填空题正确率较高,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
三、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较为正常,大部分学生都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在选择题和填空题部分,学生答题准确率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为扎实。
但在计算题部分,部分学生表现出理解和应用上的不足,尤其是在物理模型的构建和物理过程的把握上。
此外,部分学生存在实验题失分过多的现象,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知识体系构建不够完善: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对知识点掌握不够全面,需要加强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构建。
2. 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计算题部分反映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多引入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实验能力有待加强: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生在实验题上失分较多,反映了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今后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4. 学习态度和方法需改进: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未来学习计划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学习计划:1. 完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构建,确保对基础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月考物理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组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共有17小题,其中选择题12个,每小题4分,共48分。
实验题两小题,共14分。
计算题3个题,共38分。
全卷共100分。
二.试卷特点
1.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全卷17个题目考查的都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偏题、怪题和很难的题目,符合学生实际。
2.试题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覆盖面大。
试卷对圆周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的运动、功和功率及动能定理等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
并兼顾了知识的覆盖面。
3.注重了高考所要求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五方面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起点和切入点都较低,设置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是很常见的,试卷中没有涉及到复杂的物理过程和学生们所陌生的物理情境。
整体来说试卷质量较高,比较理想。
4.试题的难易程度合理,区分度较好。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考试成绩统计
共有68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58.9,最高分为98分(4人),90分以上的42人,占6.1%,80分以上的144人,占21%,70分以上的250人,占36.4%,60分以上的344人,占50.2%.
2.答题情况分析
第1题:考查的是物理学史,答案为C,正答率83.3%.选A的占8.89%. 选B的占6.71%.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学史不够重视。
第2题:考查的是曲线运动的特点,答案为A,正答率62.39%. 选BC的占32.2%,说明还有不少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没有真正掌握。
第3题:考查的是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答案为BD,正答率52.478%.不少学生还没有真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第4题:考查的是描述圆周运动物理量间的关系,答案为A C,正答率75.346%.
第5题:考查圆周运动和机械能守恒,答案为AD,正答率39.942%. 选AC的占5.7%, 选AB的占4.23%.不少学生还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不理解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第6题:考查行星的运动,答案为CB,正答率61.8%. 错选A的占29.97%.说明有不少学生对开普勒第三定律没有掌握。
第7题:考查人造卫星,答案为CD,正答率23.469%。
错选A的占22.45%, 该题错误率之高,令人吃惊。
说明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处理行星运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8题:考查行星的运动,答案为D,正答率70.40%. 错选B的占11.81%, 选C的占13.7%。
第9题:考查功的公式,答案为A,正答率55.977%. 错选B的占11.81%。
有部分学生对功的正负的含义不理解。
第10题:考查机车和速度的关系、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答案为B,正答率46.647%. 错选A的占46.06%.说明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第11题:考查的是动能定理,答案为AD,正答率25.51%.错选AB的占24.64%,选ABD的占9.18%.说明学生对动能定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只知道表面,不理解本质。
第12题:考查的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答案为B,正答率37.609%错选C的占40.96%, 选A的占9.77%。
说明学生学生解决实际为题的能力太差。
第13-14题:实验题,分14。
平均得分8.6分。
第15题:计算题,12分.平均得分7.1分.
第16题:计算题,13分.平均得分7.5分.
第17题:计算题,13分.平均得分7.39分.
3.存在问题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
(1)学生双基知识不扎实,知识有效积累不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理解不透彻;对物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不熟练;知识遗忘率高.例如第1、2、3、4四题,属于送分题,其他题也都是很基础的问题,但学生的得分率却并不理想。
这些都表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起特别注意。
(2)审题粗心或审题习惯差,忽视题设条件,不能形成清晰完整的物理情景。
如第15题中的(1)(2)两小题是两个互无关系的独立的小题,但不少学生在解(2)小题时用(1)中的结论。
(3)学科思想方法未有效形成,分析思路混乱,难以进行准确的物理判断和推理。
例如第12题,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
第15和17两题,分不清物理过程,列方程混乱。
(4)综合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差。
如计算题不少学生出现计算错误。
(5)应用文字、公式进行书面表述的能力差,不规范或词不达意现象较普遍。
对计算题,不写必要的文字说明,所列方程书写不规范,甚至有的不写基本方程。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
《课程标准》是对课程进行教学及助学的依据。
《课程标准》进一步规定了课程教学和考试的内容、范围。
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结合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使其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不要进行过多的扩展和补充,要注意控制好教学难度和广度,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生对物理的畏惧感。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大多数同学对课本中与课标直接相关的知识点掌握较好,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主要原因是学习被动、学习习惯不好。
教学中要想方设
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找到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学好物理。
3.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做到针对性强,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观判断选择教学要求和方法。
备课组要组织集体备课,研究有效的教学要求和方法。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
5.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重视训练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加强对物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规范性做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同时加强教师的示范性,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保证板书的完整性,规范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20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