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合集下载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分子亚型较为常见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15-20%。

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在正常情况下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但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HER2基因发生突变或过度表达,导致癌细胞快速增殖和扩散。

因此,HER2成为了治疗该类型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靶点。

随着对HER2阳性乳腺癌分子机制的深入认识,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以下是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一些研究进展。

1.常规治疗联合HER2靶向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常规化疗联合HER2靶向治疗药物,如三阴性癌素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

这种组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

2.HER2抑制剂引发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发现,HER2抑制剂不仅可以直接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的增殖,还可以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因此,联合使用HER2抑制剂和免疫治疗药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3.HER2靶向治疗的新药开发:目前已经有多种新的HER2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例如,T-DM1(经过重组的曲妥珠单抗与细胞毒素连接)是一种靶向HER2阳性乳腺癌的抗体药物复合物,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和直接杀伤癌细胞,已经在临床上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4.HER2突变治疗:除了HER2基因过度表达外,还有一部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存在HER2突变。

这些HER2突变能够导致抗HER2药物的抵抗性,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针对HER2突变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

总之,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该疾病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和新药的开发,相信将来将会有更多的靶向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新药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评估指南及副作用管理策略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新药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评估指南及副作用管理策略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新药研究进展及安全性评估指南及副作用管理策略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化疗方式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有限,药物毒副作用大,且易导致耐药性产生。

因此,寻求更加有效且副作用较少的治疗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靶向治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思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一、靶向治疗新药的研究进展在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中,HER2阳性乳腺癌是其中的重要类型。

HER2是一种人类胚胎成长因子受体2,其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早期的研究表明,采用抗HER2靶向药物可以显著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HER2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靶向药物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如T-DM1、鲁西单抗等,这些药物对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靶向治疗新药的安全性评估指南为了保证靶向治疗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上已经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指南,以指导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后的使用。

这些指南主要包括:药物毒理学评价、有效性评估、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三、靶向治疗新药副作用管理策略虽然靶向治疗相比传统的化疗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毒副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针对不同的靶向药物,需要制定相应的副作用管理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HER2靶向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心脏毒性和皮肤反应等。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对患者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并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同时,还应告知患者合理保护皮肤,以减少皮肤反应的发生。

四、结语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出现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将会被开发出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必须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管理,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安全和顺利。

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

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
2 , 2 患 者 疾 病 稳 定 超 过 6个 月 . 位 疾 病 进 展 时 间 3 1 6 1 巾 .
隆抗 体 : 2 、 MD 2 0 、 x T atzma 、 c C 5E 7 00 AB 、 rsuu h 2 4等 ; 3 丝 裂 () 原 活 化 的蛋 白激 酶 ( MAP 抑 制 剂 : D14 5 ;4 R K) P 83 2 ( ) AS法 尼
基 转 移酶 抑 制 剂 : M&2 4 6 、 15 7 B 16 2 R l7 7等 ;5 R F 抑 制 剂 : () A
B Y 390 ;6 ME 抑 制 剂 : I 0 0 ( ) I M 4—0 6 () K cJ 4 ; 7 m' 1 、 抑 制剂 : OR C I 7 :8 抗 血 管 生 成 和 转 移 : 括 抗 VE R 药 物 C 9 ( ) 7 包 GF 2 s 4 6抗 V G U5 1 、 E F药 物 ru h MAb 。 等 以 下将 对 乳 腺 癌 临 床 常 用 的靶 向治 疗 药 物 进 行 介 绍 。
些分 子靶 向药 物 成 功 地 应 用 于 临 床 或 进 入 临 床 试 验 : 1 酪氨 ()
酸 激 酶 抑 制 剂 : 括 P 5 0 5 E D5 9 Z 8 9 OS一 7 、 包 D1 3 3 、 K 6 、 D1 3 、 I 4 7 G 2 1 、 I 0 3 P 6 4 4等 ; 2 抗 HE W一 0 6 C ~ 3 、 D1 9 1 1 () R12受 体 的 单 克
抗 的 Ⅱ期 临床 试验 ( 6 9 H0 4 g试 验 ) 开始 于 19 9 5年 , 有 22冽 共 2 HE 高 表 达 且既 往 疾 病 进 展 后 接 受 过 化 疗 的 转 移 性 乳 腺 痛 R2 患 者 人 组 , 行 曲妥 珠 单抗 单药 二线 治 疗 。结 果 示肿 瘤 缓 解 进 率 为 1 , 5 中位 疾 病 进 展 时 I 3 1个 月 , 位 生 存 时 1 ' . 白 J 中 3个 月 , 俺 治疗 有 效 持 续 时 问 9 1个 月 。 H0 5 g试 验 则 足 观 察 中 . 60 曲妥 珠 单抗 单 药 一 线 解救 治 疗 HE 2高 表 达 H疾 病 进 展 后 未 R 接 受 化 疗 的 转 移 性 乳 腺 癌 的 疗 效 。 14例 患 耆 总 有 效 率 为 1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发生在男性。

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乳腺癌概况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乳腺小叶或导管。

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因此迫切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手段。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1. HER2靶向治疗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的蛋白质,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药物如赫赛汀(Herceptin)和帕博利珠单抗(Perjeta)成功靶向HER2,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2. CDK4/6抑制剂CDK4/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蛋白,它的过度活化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

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Ibrance)和里巴索利(Kisqali)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3. PARP抑制剂PARP(聚腰核糖聚合酶)是一种修复DNA损伤的蛋白质。

在乳腺癌患者中,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尼布(Lynparza)和尼拉帕尼布(Talzenn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家族性乳腺癌和BRCA1/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

4.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和特瑞姆巴(Tecentriq),已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潜力。

它们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三、发展趋势1. 个体化治疗未来,乳腺癌治疗将更加个体化。

通过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医生将能够为每位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2. 新靶点的发现科学家正在不断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这可能会导致更多创新性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以满足不同亚型的治疗需求。

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检查 , 测定肿瘤组织 中的 H R E 2状态 。实验室测定 H R E 2状态 的
最 常 用 的 检 测 手 段 是 免 疫 组 化 ( H ) 荧 光 原 位 杂 交 ( IH) IC 和 FS 。
I C和 FS H IH在检测 H R E 2扩增/ 过度表达方面均有很好 的方法 ,
有研究表明这两种 方法之间的符合率 在 9 %以上。I 0 HC检查 结
抗体 , e et ( H r pi 赫赛 汀 ) c n 即是 此类 分 子靶 向治疗 药 物 的代表 。
hret ecpi n的活性成分为 曲妥珠单抗 ( r t u a ) 它是 一种 针对 Ta u m b , sz H R/ e E 2 n u蛋白设计的人源化人 鼠嵌合型单抗 , 第1期 CI S D OE N EI L EERH 外医 研 0 0 月 卷 5 HN E N RI D A SAC E A F GM C R
√ | 一 0 一 - 。 。 ≯。 ll l 一。l . l 。l 。—Il |一 l ■拿 l 。 - l0 l l
异质二聚体 , 减弱细胞生长信号的传 递 ; 介导 H R一 / e受体的 E 2 nu
内吞降解 以减少其细胞表 面密度 , 制肿瘤 的进 一步生长 ; 抑 通过
诱 导 P7 ii R 2 k 和 B相 关 蛋 白 p 3 , 量 减 少 S 细胞 数 目; 调 p 10 大 期 下 细胞表 面 的 H R /e E 2 nu蛋 白 、 少 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的 产 生 减
果 为 H R (++~+++) FS E2 或 IH检查 结果 为(+) 则 为 hr , e-
cpi 疗 的适 应 证 。 et n治
最好的代表 , 它是指以肿瘤 的原癌基因产物或其信号传 导通路 为

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ppt课件

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ppt课件

NSABP B-31 (USA)
IHC / FISH (n=2,030) 1 year
Standard CTx
Docetaxel
Docetaxel + carboplatin
Herceptin
Paclitaxel
IHC, immunohistochemistry 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sation CTx, chemotherapy
H, Herceptin; AC, doxo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P, paclitaxel; D, docetaxel; Carbo, carboplatin HR, hazard ratio
Slamon et al 2006 Perez et al 2007; Smith et al 2007
无论肿瘤大小,赫赛汀均显示DFS获益
HERA 0-2 cm >2-5 cm >5 cm 0-2 cm >2-5 cm >5 cm <2 cm ≥2 cm <2 cm ≥2 cm 0.0 0.5 1.0 Favours Herceptin HR
DFS, disease-free survival
N9831 / B-31
BCIRG 006 ACDH DCarboH
1.5 2.0 Favours no Herceptin
2.5
Slamon et al 2006 Perez et al 2007; Smith et al 2007
无论淋巴结情况,赫赛汀均显示DFS获益
HERA N1-3+ nodes ≥4+ nodes Not assessed N1-3+ nodes 4-9+ nodes >10+ nodes NN+ NN+ 0.0 0.5 1.0 Favours Herceptin HR

HER-2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HER-2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HER-2基因在乳腺癌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本文围绕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抗HER-2靶向药物及个体化治疗治疗做一综述。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umor targeted therapy. The HER-2 gene has important guiding value in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nti-HER-2 targeting drugs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Key words:Breast cancer;HER-2;Targeted therapy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常見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原癌基因,正常组织中阴性或微量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HER-2过表达,引起肿瘤细胞过度增长、侵袭性增加。

而作用于HER-2靶点的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ER-2的过表达,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1]。

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就HER-2 阳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针对HER-2靶点药物1.1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是全球第一个以HER-2为靶点的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

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发展

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发展

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发展导言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死亡。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不断得到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直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目的是切除肿瘤组织,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如腋下淋巴结活检、腹腔镜手术等也逐渐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

然而,手术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手术后可能出现术后疤痕、淋巴水肿和肿瘤复发等并发症。

此外,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往往无法完全切除肿瘤,因此需要辅助治疗的配合。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利用放射线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从而减少肿瘤的体积和扩散。

对于乳腺保留手术患者,放射治疗能进一步降低癌症的复发风险。

此外,放射治疗还可以用于减少手术创面的复发。

最新的进展表明,靶向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力。

靶向放疗利用靶向药物,如HER2抑制剂,针对特定的乳腺癌亚型进行治疗。

研究显示,靶向放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化疗化疗是指使用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在术前或术后的阶段进行,以减少肿瘤的体积和扩散。

传统的化疗方案包括使用多种药物,如博莱霉素、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等。

近年来,基于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趋势逐渐兴起,通过检测癌细胞的遗传变异,确定适合患者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尽管化疗对于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仍然伴随着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功能下降等。

因此,寻找更有效和副作用更小的化疗药物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利用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如激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来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生长。

这些药物可选择性地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专业:临床七年制年级班级:2010级4班
姓名:盛萍学号:2010172121
上周六我有幸听讲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三科张清媛老师《乳腺癌的内科治疗进展》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目前乳腺癌是世界第二死亡率的癌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罹患乳腺癌,占所有女性肿瘤的18%。

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50%一60%,近50%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

晚期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18—30个月。

乳腺癌的发生受多个因素影响:年龄、遗传基因、过多的内外分泌激素、不生育、不哺乳、过度X 射线照射、过度肥胖以及情绪影响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方式也随之增加。

比如:常规的体检、乳腺钼靶X片、乳腺彩超、MRI、病理活检等。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也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外科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治疗等。

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三个传统模式之后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也是当前乳腺癌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

l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于除造血细胞外的各种组织,属于I型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TK)受体,家族有4个成员,分别为HER-1(也称EGFR)、HER一2(也称ErbB2)、ErbB3和ErbB4,在乳腺癌中均有表
达。

EGFR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个部分组成。

配体与受体胞外区结合,引发两个相同或不同EGFR形成同型或异型二聚体,刺激受体胞内区酪氨酸激酶活性,触发酪氨酸残端的自动磷酸化,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atidylinositol3一kinase,P13K)等信号传导途径,最终导致细胞的分裂、迁移、定植、分化等。

拉帕替尼(iapatinib)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同时作用于HER-l与HER-2旧1。

拉帕替尼双通道抑制酪氨酸激酶可减少EGFR异型二聚体,而单一受体的抑制可能提高其他受体活性的发生率。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表面会出现胞外配体结合域缺失的ErbB2,称为P95Erb2,其酪氨酸激酶活性比野生型更强,可能是曲妥珠单抗耐药的原因之一,并可作为乳腺癌无病生存时间、复发率、死亡率及淋巴结转移等病情判断的独立不良因素,而拉帕替尼可结合胞内区,抑制BT474乳腺肿瘤细胞的P95Erb2。

乳腺癌患者脑转移的几率为10%一16%。

但近年来研究提示,HER-2过度表达时脑转移的几率明显升高(34%),其中约50%的患者死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新近一项随机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就拉帕替尼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先前接受过赫赛汀及颅内放射治疗的HER-2阳性颅内转移患者,应用拉帕替尼可以缩小脑转移灶体积,给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赫赛汀(trastuzumab,herceptin)是针对癌细胞HER-2基因靶点的第
一个分子靶向药物,给乳腺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可单独用于二线、三线治疗或与紫杉醇联合用于一线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

第二个用于HER-2依赖性肿瘤治疗的抗体是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omnitarg),可与HER-2受体胞外结构域Ⅱ区结合,阻止了配基诱导的HER-2二聚化。

已经进入第二、三阶段临床试验。

Portera等研究显示,赫赛汀加帕妥珠单抗对于先前接受过赫赛汀治疗的患者有治疗效果(客观应答率18%),但可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毒副反应,整体风险和患者获益有待进一步评估。

新近,帕妥珠单抗和卡培他滨联合应用一期临床试验显示在所有规定的剂量水平都有很好的耐受性,可以进入二期临床试验悼1。

国内报道帕妥株单抗和厄洛替尼对移植到小鼠的人乳腺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两药合用时效果更好。

2 多药耐受分子的分子靶向治疗
多药耐药性(multidmg resistance,MDR)指肿瘤细胞不仅对原药耐药,而对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药物产生耐受的特性。

针对耐药产生机制的靶向治疗能有效逆转MDR效应,提高化疗效果。

热休克蛋白90(heat•shock protein 90,HSP9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员,作为分子伴侣.影响在乳腺癌疾病进程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蛋白的稳定性和功能,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量和结合激素的能力。

Plescia引报道了一种新的HSP90抑制剂,细胞可渗透性模拟肽(shepherdin),一种选择性的不会引起正常细胞生存力下降,不会影响造血祖细胞克隆形成的抗肿瘤药物。

Guo发现17.AAGH2对HSP90
的抑制作用,远远强于先前已完成临床I期试验的HSP9O抑制剂17一AAG,但目前尚无该药进入临床的任何公开资料。

针对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的研究,目前最能得到证实的是HER-2相关生长因子与ER的交叉作用。

以及因ER结构的变异导致其与他莫昔芬不易结合甚至产生拟雌激素的作用。

克服传统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代表药物除赫赛汀外,Nichol引进行文献总结后提出一种亲电子的化合物二硫化苯甲酰胺(disulfidebenzamide。

DIBA),可以阻断DNA 结合域,从而打断ER与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ERE的相互作用。

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在治疗他莫昔芬抵抗的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作用。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靶点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l(breast.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l)是新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BRMSI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Zhang等¨叫报道BRMSI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BRMSl mRNA高表达的患者比低表达的预后更好。

目前,BRMSI与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报道有限,其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关BRMSI基因的研究仍停留在体外研究的水平上,BRMSl基因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基因表达的调节和在肿瘤转移抑制中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将来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BRMSI在乳腺癌中的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

Livin基因是2000年发现的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
20q13.3,全长4.6 kb,包含7个外显子及6个内含子。

其基因转录产物有两种mBNA亚型,分别编码29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俚)和28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B)。

其作用途径主要通过与半胱天冬酶(cysteine aspartic acicspecific protease,caspase)家族相互作用,而执行型Caspase-3与凋亡关系最密切,参与多种因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通过人乳腺癌细胞MCF-7系的研究发现,以Livin mRNA为靶点的反义核酸作用乳腺癌细胞,能够有效地抑制L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Caspase-3的活性,诱导MCF-7细胞凋亡,明显抑制其生长,Livin可能会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基因靶点。

目前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有效率都在10%一20%左右。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并结合高新技术如高通量药物筛选等手段的有效运用,加之乳腺癌肿瘤干细胞已初露端倪,必然会有更多的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使广大乳腺癌患者受益,也使得肿瘤治疗进人诊断治疗一体化的新时代。

(相关知识学习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