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在动物体内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视。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常见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

如果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有氯霉素类药物,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准确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氯霉素类药物的常见种类和用途氯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常见的氯霉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这些药物在畜禽养殖中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疾病,可以有效地保障动物的健康。

但是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积聚,最终导致药物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二、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其中残留有氯霉素类药物,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据研究表明,长期摄入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动物食品,会引发人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还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药物过敏等不良后果。

合理监测和控制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检测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生物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通过该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定量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含量,并对不同类型的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分析。

四、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监测标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监测标准非常严格。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限量》(GB31650-2019)规定,不同类型的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限量标准是不同的。

氯霉素在动物体内残留情况及研究进展

氯霉素在动物体内残留情况及研究进展
度 可持 续6—1 0h 。
E Mr r 试种 盒 ,用 于经 氯霉 素治 疗后 人血 清 中氯 霉素 含量 的分 析 , 1 . 2 氯霉素 的作 用机理 此 试剂 盒 主要 适 用于 医 用 日常分 析 ,该 方 法 与高 效液 相色 谱 法及 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 ,在于抑制菌体蛋 白的合成 。它作用 微 生物学 方法 相 比较具 有 明显 的优点 。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 0 1 4 年
3 0 卷
第6 期
兽 药 应 用
氯霉 素在 动物体 内残 留ຫໍສະໝຸດ 况及研 究进 展 卢 颖
( 山东省潍坊 市昌 邑畜牧局 都 昌兽医站, 山东潍坊 2 6 1 3 0 0 )
[ 摘 要] 氯霉素是第 一个人 工合成 的广谱 抗生素 ,因其 效价 高、价格低廉 ,在 我 国畜牧业 中得到 广泛应用 ,成 为畜禽疾 病防治的重要 药物 。随着氯霉素 的广泛应 用和研究 ,发现其有毒 副作用 。本文就 目 前此类 药物残 留的研究情况进行 了综述。 [ 关键 词] 氯霉素 残 留分析 研究进展
1 概 述 1 . 1 氯 霉素简介
霉素对其敏感的细菌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 、伤寒杆菌、流感杆 痕量分析 ,对于用氯霉素治疗的动物组织和其他可食 用产 品 , 菌 、沙 门 氏 菌等 ,大 部分 敏 感 菌 株 可被 1 1 0 g / m l 的浓 度所 抑 此方法检出限量为0 . 2 g / k s ,1 u k g 以上 的氯霉素残 留能被准确 制 。本品对绿脓杆菌及真菌无效 ,但对部分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定量 ,在蛋 、肉中平均回收率为8 5 %,在奶 中回收率高于9 5 %。 有 作用 。氯霉 素 内服 吸 收 良好 ,约2 h 达血 药 峰浓 度 ,有效 血 药浓 随 着研 究 工作 的深入 发 展 已有 测定 氯 霉素 的试 剂 盒投 放市 场 ,如

氯霉素在畜禽体内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

氯霉素在畜禽体内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

氯霉素在畜禽体内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作者:王秀杨新立孟勇来源:《湖南饲料》 2010年第5期王秀杨新立孟勇(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251900)摘要:氯霉素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因其效价高,价格低廉,在我国畜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畜禽疾病防治的重要药物。

随着氯霉素的广泛应用和研究,发现其有毒、副作用。

这就使其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引起极大重视。

本文就目前此类药物残留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氯霉素;畜禽;残留1.概述1.1 氯霉素简介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是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的广谱抗生素,1947年首次从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而得到的抗生素。

氯霉素的化学名称为D-苏式一对硝基苯基-1-二氯乙酰基-1-3丙二醇,分子式为CIIH12CI4N205,分子量为323.13。

氯霉素是白色的针状或片状晶体,味极苦,性质极稳定。

水中微溶(0.25%),但易溶于甲醇、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水溶剂呈中性反应,在pHl0以上可失去活性。

本品耐热,水溶液煮沸5h也不失效,由于其结构中有发色基团存在,在275-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直接用紫外检测器检测。

1.2氯霉素的作用 1948-1949年确定其结构后,即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大量生产,它是第一个可用人丁合成的抗生素。

对其敏感的细菌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克雷伯氏杆菌、胎.孤菌等,大部分敏感菌株可被l-lOug/ml的浓度所抑制。

本品抗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的四环素类,对绿脓杆菌及真菌无效,但对部分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有作用。

氯霉素内服吸收良好,约2h达血药峰浓度,有效血药浓度( 5ug/ml)可持续6-lOh。

猪、犬单剂量内服。

50ug/ml,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可达lOh,若剂量低于30mg/kg则达不到最低有效效果。

肌注给药,吸收较慢,主要在局部滞留。

静脉给药,在各种动物体内的药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引言动物源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氯霉素类药物残留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动物的治疗和预防疾病。

如果动物身上残留了氯霉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危害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身上的细菌感染。

如果动物身上残留了氯霉素类药物,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长期食用含有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可能会导致人体对抗菌素的耐药性增加,从而降低治疗感染的疗效。

氯霉素类药物还可能对人体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二、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方法为了准确、快速地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出了多种灵敏、准确的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进行定量测定,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

三、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监管和控制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监管标准和控制措施。

监管部门通常会制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以确保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兽医和畜牧养殖户也需要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规范,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残留超标的情况发生。

四、结语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们将继续努力,研究出更加灵敏、准确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体健康。

广大兽医和养殖户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合理使用药物,做好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控制工作。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氯霉素类药物的概述、残留量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检测技术和常见的测定技术。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参考,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样品前处理、检测技术、研究总结、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氯霉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中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疾病和促进生长。

过量的氯霉素残留在食品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包括导致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和对人体造成过敏等不良影响。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对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也日益加强。

由于氯霉素类药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残留量的测定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开展对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监测手段。

1.2 研究意义在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氯霉素类药物在动物食品中的残留量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控。

及时发现并控制氯霉素类药物残留超标的食品,可以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研究氯霉素类药物在动物食品中的残留量可以帮助提高食品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

了解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规范生产过程,减少药物残留在食品中的可能性,提高食品的质量。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比如动物体内的残留药物。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用于治疗动物的疾病。

大量使用氯霉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其在动物体内残留,并通过食品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内外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方法在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部分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能。

在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且可以同时测定多种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量。

其原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比对标准曲线来计算出样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使用高昂的仪器设备,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等。

在选择合适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一般的常规检测工作,可以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对于对检测结果精度和灵敏度要求较高的情况,可以选择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

在进行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测定时,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尽管不同的测定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种广泛用于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业的抗生素,它们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但是,如果过度使用这些药物,会导致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从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检测。

氯霉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三种青霉素等多个种类,它们对不同的细菌有着不同的危害作用,但都具有较强的药物残留性质。

因此,精确地测定它们的残留量是非常重要的。

测定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特点。

在现代食品检验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它是一种基于液态固定相的分离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等多重优点。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分离出氯霉素类药物并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的样品处理步骤主要包括提取、纯化和分离,然后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将待测样品粉碎和混合,加入特定体积的溶剂进行提取,这样可以将样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提取出来。

然后,通过过滤和纯化净化样品,删除样品中的杂质,使得氯霉素类药物更加纯净。

接着,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定量。

最后,根据所得的峰面积和对照品的峰面积计算出氯霉素类药物的含量。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引言:动物源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对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氯霉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兽药领域,但其滥用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及时监测和控制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方法:1. 样品制备:将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样品(如肉类、蛋类等)样本研磨成细粉,取适量样品加入盛有甲醇的离心管中,振荡混合,然后离心沉淀,将上清液收集。

2. 氯霉素的萃取:将上清液中的氯霉素通过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

将固相萃取柱放入吸液架上,用甲醇预处理固相萃取柱。

然后将样品上清液通入固相萃取柱,去除杂质。

再用甲醇洗脱固相萃取柱中的目标物质,收集洗脱液备用。

3. 氯霉素的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洗脱液中的氯霉素。

选择适当的色谱柱,设定合适的流动相,控制流速和温度,以分离目标物质。

通过检测器检测氯霉素的吸光度,进行定量分析。

4. 氯霉素的测定:通过比对样品中氯霉素的峰面积与标准品中氯霉素的峰面积,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氯霉素的含量。

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为x mg/kg,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讨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

该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以满足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监测需求。

但是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要专业仪器和试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该方法,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扩大适用范围,以满足对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测需求。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并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该方法的建立将为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霉素在动物体内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氯霉素研究的不断深入,氯霉素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动物生产受到了广泛质疑,氯霉素在动物体内残留问题也十分严重。

氯霉素对体内造血系统的毒性极大,能使白细胞减少,特别是杀伤颗粒性白细胞,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可损害动物的视力,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症,使眼睑粘连及产生角膜瘢痕。

氯霉素在动物体内残留,无论对于动物自身或是对人类的健康都构成潜在的威胁。

本文主要对饲用氯霉素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情况进行研究,试图找到新的突破点。

关键词:氯霉素;体内残留;动物
中图分类号:s859.84 文献标识码:a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是一种由委内瑞拉链丝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分子中含有氯,属抑菌性广谱抗生素。

且具有旋光性,白色针状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在甲醇、乙醇、丙酮、丙二醇中易溶。

药用氯霉素是其左旋体,右旋体无效,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试剂及试样
1.1.1.1 试样
新鲜无疾病猪肉500g。

1.1.1.2 试剂
乙酸乙酯、甲醇、正已烷、高氯酸(0.5mol/l)氯霉素标准品(纯度≥99%)、氯霉素标准溶液。

1.1.2 试验仪器
液相色谱仪、匀质器(3000r/min)、离心机(10000r/min)、微量注射器(25μl,100μl)。

1.2 方法
1.2.1 试样选取
选取无疾病新鲜猪肉500g作为原始样品,加封后标明标记,及时送实验室。

1.2.2 测定程序
提取称取试样5g(精确至0.1g)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 乙酸乙酯,称量后均质1min,10000r/min离心10min。

再称量,补入损失的乙酸乙酯。

移取5.0ml乙酸乙酯提取液,置于带塞尖底离心管中,在45℃水浴中用氮气吹去乙酸乙酯。

残留物用0.5ml高氯酸溶液(0.5mol/l)溶解,称量后,加入1ml正已烷,振荡1min,静置分层后用吸管吸取正已烷。

再重复处理3次。

用氮气吹去残余的正已烷,称量,加入高氯酸溶液,以补入损失量。

经0.45μm滤膜过滤后,供测定用。

1.2.3 试样测定
根据样液中氯霉素含量情况,选定峰高相近的标准工作溶液。

标准工作溶液和样液中氯霉素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的检测线性范围内。

对标准工作溶液和样品溶液等体积参插进样测定。

在上述色谱
条件下氯霉素的保留时间约为7.2min。

除不加样品外,按上述测定程序进行。

用色谱数据处理机或按下式计算试样中氯霉素残留量:h·cs
x=───
hs·c
2 结果
通过上述试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氯霉素对体内造血系统的毒性极大,能使白细胞减少,特别是杀伤颗粒性白细胞,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可损害动物的视力,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症,使眼睑粘连及产生角膜瘢痕。

在蓄禽免疫期间,氯霉素有对免疫器官呈现损害和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使法氏囊滤泡皮质变薄、髓质疏松、淋巴细胞消失,使胸腺皮质、髓质失常等。

据我国进出口相关部门资料统计,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了数10起退货,其中70%
与动物体内药物残留有关。

3 结语
氯霉素在动物体内残留,无论对于动物自身或是对人类的健康都构成潜在的威胁。

这种现象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例如,美国仅允许氯霉素用于非食用动物,规定在动物食品中不得检出氯霉素;再如,欧共体不允许氯霉素用于产奶母牛和产蛋鸡,在其他动物的使用上也有限制,并严格规定肉中的氯霉素残留量不得超过10μg/kg;但是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氯霉素残留的食品卫生标准。

为了保障动物的健康及扩大动物食品的贸易往来,建立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简便易行的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来克服氯霉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问题,必须根据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变化规律,分析组织中药物的残留检测方法,以便快速准确的对药物进行监测,防止氯霉素在动物体内残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小忠,岁源.动物源性农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状况及检测方法比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7(2):18-19.
[2] 吴华,黄鸿,欧剑峰,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的研究[j].四川化工,2013:78-81.
[3] 胡拥明,梁沙莉,徐丽广,等.氯霉素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食品科学,2012:67.
[4] 李资玲,黄优生,熊向源,等. hplc-esi-ms/ms快速测定鱼肉中的氯霉素残留[j].广东农业科学,2012,4(18):37-41. [5] 刘丽仙,赵洁,梁晓美,等.氯霉素甲硝唑搽剂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七卷(药学分卷ⅱ)[c].2013:65-69.
[6] 吴媛媛,包永明,王龑,等.氯霉素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11,7(15):90-99.
[7] 汤春莲,曾明华.鸡体内氯霉素的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
[c].2012,5(47):27-28.
[8] 梅蕾.氯霉素外用液莫滥用[n].卫生与生活报,2010,6(34):14.
[9] 汤春莲.鸡体内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及消除规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67-69.
[10] 马素英.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的定量及确
证方法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12:118-119.
[11] 黄雅丽.氯霉素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及试剂盒研究[d].浙江
大学,2011:15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