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一、试题评价: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研究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4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

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

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12、13,填空题第20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3题(3)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4、15、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遵循课标要求,开放适度。

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科,此次试题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前提下,以课本、考试说明和课程尺度为基本材料命制试题,源于课本,活而不难,避免死记硬背和课本、资料上的原题,注意试题的变式,适度开放,如:第4、5题。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试卷分析

初四化学试卷分析一、试题特点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命题采用主题设计,突出“化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

“生活-化学-社会”的基本思路贯穿整份试卷。

这种以主题形式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占总分值约75%。

这些题目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

情景设计新颖、真实,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学生答题兴趣。

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强调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科学探究综合题(第五大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5.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

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基本情况分析及格人数优秀人数一班32 8二班30 11三班31 15四班28 11五班27 13六班32 16三、错题分析第6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不清。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分析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分析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分析
考试概述
本次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共包含若干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

试题涵盖了化学的基础概念、实验操作和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总体表现
学生在本次考试中的整体表现良好。

他们对化学基础概念和实
验操作有着扎实的掌握,并且在应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时也
表现出了较高的能力。

难点分析
本次考试中,学生普遍对以下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1.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部分学生在判断化学反应类型时出现
了混淆,没有准确地将其归类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或
还原反应。

2. 气体性质的理解:部分学生对气体的性质、压力和体积之间
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计算气体问题时出现了错误。

建议措施
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学生提升化学知
识和应用能力:
1. 强化基础概念的研究:加强对化学反应类型的研究和理解,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题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反应模式。

2. 实验操作训练: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练,让学生熟悉化学实
验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增强他们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深入探讨气体性质:开展更多气体性质相关的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的特性和性质,从而正确应用气体方程
式解决问题。

结论
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在九年级化学领域的知识和能
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我们也应当进一步关注学生在理解和应
用化学知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提供更好的辅导和指导。

初三化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本次考试的试卷,内容主要涉及初三化学下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全卷分值为100分,共分五道大题,29道小题。

填空题30分、选择题20分、简答题20分、实验题20分、计算题10分,试题难度比例为7:2:1。

二、试题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共15道小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基本上是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选择题也是得分率最高的一道题,在抽样学生中,有62人得到了满分,占10%,优秀率达到了23.23%。

其中错得较多的是第5、7、13题。

第5、7题出现问题反映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应用上还有一些问题,对微观概念的认识还不彻底,还需要加强。

第13题气体的收集方法,学生对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收集已经很熟悉了,但换了一种气体就出现了问题,说明学生还没理解选择收集方法的原理,关于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教学,不仅要简单的记住制取三大气体的装置,还应理解并能正确应用装置的选择方法。

2、填空题填空题共5小题,18个空,满分20分。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为低,预计学生得分率较高。

而实际上填空题是得分率比较低的一道题,在抽样的学生中,只有9个人得到了满分,占1.45%,优秀率仅为17.58%,与预期的设想相去很远。

16、18、19、20小题出现的问题不大,大多数同学很少失分。

17题失分偏多,这里面有上学期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除前二个空很少失分外,其余五个空很多同学都有失分,这道题造成失分这么多很出乎意料,这应该是很基础的东西,说明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还不是很牢固。

3、简答题简答题共有4道小题,满分20分。

相对来说简答题难度较大,第22、23题都属难度题。

本题620名同学中有9名同学得到满分,占1.45%;优秀率为18.6%。

从抽样结果看,东鞍山学校优秀率达到了43.33%,非常不错的成绩。

21、24题相对较为简单,21题是化学用语的描述,学生回答情况较好;24题是有关水污染的题,学生掌握也较好。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的总体评价本试卷试题编制面向全体学生,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综合考查了九年级化学全部内容。

全卷共有18个小题,知识涵盖面广,灵活性较强。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试题具体特点如下: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本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大部分试题源于教材。

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

选择题部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对大部分学生都不难解答。

但要想考高分也较困难。

其中第10题答案A也可以,是这次试卷的最大败笔。

2、注重化学概念理解性及本质问题。

试题中的第14、15、16小题涉及化学方程式的考查,5个化学方程式10分,学生平时不仅要死记硬背,还要理解贯通,不然是很难得到10分。

第17小题是对实验操作的考查,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必须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才能解答。

第18小题是阅读表格,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对教师平时授课中的要求较高,要适当的注重知识的延伸。

3、考试题有较强的灵活性。

第16小题模仿高考命题,知识灵活,学生难以理解。

体现了新教材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对学生适当地设置了探究意识。

4、注重对化学用语和物质分类的考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次期中试题加强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如第13题第3小题对中下等学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此知识模棱两可,简单的符号错误百出。

5、通过实验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探究的设置,强化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7、18题信息采集于课本。

学生必须掌握好了有关知识后才能准确的`解答。

6、化学计算难度较小。

注重于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立足于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没有难度。

二、成绩分析参考人数107人,优秀率8.4%,及格率29.9% ,最高分96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45分。

九年级化学下期末考试分析

九年级化学下期末考试分析

九年级化学下期末考试分析一、试卷分析:1、试题范围:九年级化学的内容。

2、本次考试共有选择题9题,填空题5题,实验题2题,计算题1题。

3、试题突出基础性,加强探究性、应用性、教育性,题量适中,结构科学、合理,难易程度基本适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各班分数统计:1)6班总人数60人,平均分12.75分,最低分5.0分2)7班总人数52人,平均分13.29分,最低分1.0分2、各题得分统计:1)6班客观题7.57分,主观题5.05分2)7班客观题7.42分,主观题5.76分三、考试反映的主要问题:本次考试整套试卷并不难,但学生想做对也并不容易,通过分析说明有以下问题: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太差,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较差,抓不住重点。

2、读题分析能力差,基本概念不清,容易混淆,迁移能力差,探究能力差,学习习惯差。

3、没有形成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过关,说明平时训练力度不够。

4、能力与方法都存在问题,联系实际的试题,信息迁移题,开放性试题,主观题的得分率较低。

答题不准,不严密、不完整、不全面。

除了双基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是: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自学迁移、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很不熟悉。

四、今后教学中教师努力的方向。

1、继续深化对教材的研究。

2、加强深入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教学中恰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生动活波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进一步加强化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验和多媒体教学。

5、改革设计习题教学,精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练习。

为了下一步“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更有目的性,平时要多研究学生,多反思教学,多钻研教材,同时研究中考说明,收集中考试题,从中总结命题规律,调整策略,注意重点抓基础的同时,把握好教材和突破难点。

力争学生成绩有一定提高。

2021/9/05。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一、试卷分析:(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知识点繁杂分散,试题覆盖范围广,准确记忆的东西较多。

3、7、10、11。

(2)注重学生化学用语的考查12、21、22。

(3)注重化学基本计算的考查27。

(4)关注化学与生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23。

二、得分率情况分析人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差分率3763.32.7%59.5%8.1%选择题(40)二(18)(7)三(21)四(8)五(6)12.76.3 3.294.12.766865 54574954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学生成绩呈现两极分化。

2、透过学生答题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只要态度端正,能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即能取得较好成绩。

(2)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体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听课,不能主动简要地做好笔记,不能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能积极进行习题训练而达到提高的目的.,这部分学生似乎想在课堂上随意听一听,甚至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学习。

(3)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科考试无所谓的态度,把选择题随便一填,其它就放空的情况(唐XX)。

四、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化学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2.表达能力较弱,对实验题、选做题、原因分析、说明理由等主观题表述不到位,有的意思知道但说不清楚,答题没有“踩”到得分点。

3.阅读能力、审题能力、计算能力较弱。

21题用化学用语回答,部分同学写名称。

26、29阅读量大,部分同学读不懂题意。

五、今后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规范使用、书写化学语言。

本次考试中失分较多的就是化学用语,在后面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力争在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掌握必备的化学用语知识。

2.练好“双基”,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决与社会有关实际问题及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我们必须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一些化学基本知识。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学科质量分析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任课教师薛秀敏分析人数201 平均分51.69及格人数88人及格率43.8%优秀人数40人优秀率19.9%试题分析本次考试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涵盖九年级化学1—6单元,包括选择30分、填空20分、简答20分、实验20分、计算10分五种题型,内容覆盖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试卷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适当拔高,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具有较好的检测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看,个别的知识点存在掌握不准确,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这也折射出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有助于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克服缺点,取得进步。

得失分情况及存在问题一、各分数段统计第1题满分29—20分19—10分9分以下人数30 90 61 20第2题满分19—15分14—10分9分以下人数13 75 38 75第3题满分19—15分14—5分4分以下人数9 35 75 82第4题满分19—15分14—10分9分以下人数30 46 70 55第4题满分9—8分7-5 4分以下人数8 43 15 135二、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原因分析选择题13题,15题,对于纯净物和化合物以及相关的概念掌握的不是很清楚,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学生的弱项,对于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变色的还是有所疑惑,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训练。

填空题整体较好,但是对于18题防止金属生锈的相关原理还是不能准确掌握。

如18题(2),防止铁锅生锈的措施这一生活常识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不准确,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加强练习。

得失分情况及存在问题简答题失分较多,主要集中在26(1),学生存在读题不细致,对于宏观和微观的表述不准确。

实验题总体的分较好,存在失误的是22题,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中的顺序还存在疑问,以及对于题目的理解还有疑惑。

计算题中存在计算不准确,和分析失误。

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主要存在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弱,平时训练的题量不够,存在浅尝辄止,自以为是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学生只看到眼前的成绩,看不到横向比较的的差距,自得意满,不求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卷)概况:
根据县局制定的初中化学教学计划,本次考试命题范围是九年级上册1~4单元。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时,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考查基本实验技能时,着重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

试题新颖,图文并茂,试题难度中等偏上。

本次考试为闭卷试题,满分为100分。

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共20个小题,40分,占40℅;填空题,共6个小题,32分,占32℅;实验探究题,1个小题,18分,占18℅;计算题,1个小题,10分,占10℅;
二、学生答卷情况:
1、成绩分析:
全校参加考试共计90人,及格46人,,及格率58.7%;优秀生9人,优秀率10%。

最高分95分。

2、失分情况及原因
(1)选择题:失分最多的是5、11、15、16题,第5小题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学生没有理解导致失分;第11题是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考查,学生把现象没有记准导致失分;第15小题学生对分子、原子及离子的相关知识没有掌握导致失分;第16小题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是原子而不是粒子没有区分导致失分。

(2)填空题:第21题的第2、4小题,学生对化学符号的写法掌握的不够,如:3个硫酸根离子、氯化亚铁的写法;第22小题中水体污染的概念学生由于是了解内容教师没有要求学生记忆而失分;第24小题由于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方法不能准确运用导致成为失分最多的题目;第25小题第2、3小问考查的是决定元素种类、化学性质的粒子的考查,学生由于记忆混淆而使两个都错导致失分;第26小题氧气和氮气要求用化学式书写,部分学生用名称作答而失分。

(3)实验探究题:1个题,是有关气体制取的题目。

第2小题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对收集纯净氧气的装置选择错误;第4小题学生只选择了B和C中的一个,而正确的答案是双选;第6小题学生对现象的描述不准确影响了得分。

第7小题个别学生将“点燃”写成“燃烧”。

(4)第四大题计算题,虽然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部分学生由于不会书写硝酸铵的化学式而失分,特别是第一小题有关化合价的计算难度偏大,大部分学生不会正确计算.
纵观上述错误,学生存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会“审题”。

缺少“咬文嚼字”,甚至题目不能读全。

如第16小题中的“粒子”两字,27题反应条件“点燃”写成“燃烧”。

2、基础化学用语书写有误。

21题不会写氢气,氧化镁的化学式等;
3、实验现象描述不到位。

如选择题的第11题,实验题的第(7)小题等。

4、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

包括文字的书写、化学符号的书写、解题格式的书写[如第21题,第28题]
三、教学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让学生学会审题,在认真读题的同时用笔在关键字词下圈圈点点,学会自我提示的好习惯。

做一般单选题固然可用“精确制导法”,但对较为复杂的宜用“地毯式轰炸法”结合排除法。

2、加强化学用语记忆和规范书写的训练,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

3、加强实验教学,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老师要及时引导,力求语言规范准确,“先入为主”。

4、平时作业很抓书写,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精编、优化教学案和作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有限的宝贵时间效能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