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州往事之三:辫发与束发的懿州人

懿州往事之三:辫发与束发的懿州人
懿州往事之三:辫发与束发的懿州人

懿州往事之三:辫发与束发的懿州人

王紫晨

在辽代,懿州(辽宁阜新)地区主体民族是“髠发”左衽的契丹人。到了金代,主体民族就变成了“辫发”左衽的女真人。到了元代,懿州的主体民族蒙古人也是“辫发”左衽的。但是,无论是辽代,还是金代、元代,大多数懿州人还是“束发”右衽的。

懿州来了辫发左衽的女真人

懿州城领主槊古公主的女儿叫萧观音,16岁就当了皇后,36岁那年却被奸臣诬陷,被昏庸的老公皇帝辽道宗下令用白布自缢,她的儿子太子耶律浚也被奸臣害死。辽道宗死后,萧观音的孙子,也就是槊古公主的曾外孙耶律延禧继位当了皇帝,就是天祚帝,他虽然为祖母萧观音平反昭雪,但也是位昏庸的皇帝,终于做了亡国之君。

捺钵,本来是辽国皇帝借打渔狩猎的名义,巡守天下、处理政务和操练兵马的大型军政活动,但到了天祚帝这一朝,捺钵演变成单纯的奢侈性游乐活动。天祚帝沉湎于渔猎,为此“捕海东青(猎鹰)于女真之域,取细犬于萌骨子(蒙古)之疆。”派使臣佩戴银牌,称银牌天使,到女真部强索海东青。这些髠着头发留着短胡须的“天使”络绎不绝,每

到女真驻地,还要女真献美女伴宿,美其名曰“荐枕”。为了保证鹰路的畅通,天祚帝还经常使用武力,激起女真人的无比忿恨和强烈反抗。天祚帝天庆三年(1113年),女真人完颜部的年青酋长阿骨打继任联盟长,他统一内部,积蓄力量,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招集各部精兵2500人,于天庆四年(1114年)誓师反辽。在黑龙江漫天的风雪中,阿骨打命诸将执梃(棍棒),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免除奴隶身份),庶人(普通百姓)官之,先有官者叙进(提升),轻重视功。苟违誓言,身死梃下,家属无赦”。女真人士气高涨,数月间,占领了辽河以东广大地区,女真军很快发展至万人以上。第二年正月,阿骨打正式称帝,定都会宁(黑龙江阿城),国号大金。金军兵发辽西,辽西各州县纷纷降金。辽国懿州宁昌军节度使刘宏于金天辅元年(1117年)十二月带领懿州城的3000户百姓投降金军。天辅五年(1121年),金军占据辽上京(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第二年又攻占辽中京(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年后,金兵俘虏了天祚帝,大辽国宣告灭亡。从此,女真人成为懿州地区乃至中国北方的主体民族。

女真,隋唐时称靺鞨,主要以渔猎为生。生活在长白山、粟末水(松花江上游)的靺鞨,称粟末靺鞨,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称黑水靺鞨。唐中晚期,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黑水靺鞨归附渤海国,仍称女真。契丹灭渤海国后,为分解女真的力量,将渤海国的一部分女真人迁徙到辽东地区,称作熟

(开化之意)女真。留在原居住地的女真被称作生女真。约在辽兴宗时期,生女真的完颜部发展成为强大的部落,又联合了其他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完颜部酋长为联盟长,同时还接受了辽王朝加封的节度使称号,直到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

女真人男子的发式,受契丹人影响,也要剃去一部分,但发式比契丹人简单,主要特点是梳辫子,因此称为“辫发”。第一种“耳根式”,特点是仅留两个发辫,余发全部剃除,延耳朵外弧线留发,靠近脑后,但两发辫之间距离较远;第二种“脑后式”,特点是剃去额前及天灵盖处头发,只留脑后头发,将头发中分,编成两条长辫,除发辫数量与清代满族人只有一条不同外,其它细节相同。妇女则辫发盘髻。

女真人的服装,春夏以麻布做衣料,崇尚白色,也是左衽。富人秋冬以貂鼠、青鼠、狐貉皮或羔皮为裘;穷人秋冬以牛、马、猪、羊、猫、犬等皮为袍衫,裤子、袜子也都是皮的。妇女穿“大袄子”的无领上衣,就像中原男子道服,下衣锦裙。

女真人早期的居室,是地穴或半地穴式的。直到金建国时,屋高一般只有数尺,屋顶覆盖以木板或榨树皮、草,门都是向东开的。室内土炕,可烧火取暖,寝食都在炕上。女真人早期的饮食,主要以飞禽走兽为食物之源。农业虽早已出现,但直至金初其地不种谷麦,只种稗子(一年生草本植

物,叶子像稻,叶鞘无毛,果实如黍米,即黄米,可食)。一般平民的饭菜,“以豆为酱,以半生米为饭,渍以生狗血及葱韭之属,和而食之”。阿骨打等贵族所食,也只是稗子饭,辅以韭、蒜、瓜,只是多一些猪、羊、鸡、鹿、兔等肉类。食肉,或烧烤,或烹煮,或生脔(将肉切成小块生吃)。女真人喜好饮酒,以醉为快,但是醉酒后必须把醉鬼捆绑起来直到其醒酒,否则会乱杀人。酒多以糜子(黍,黄米)酿之。早期饮食用具都是木器,有盆、碗、构(木勺子)等。饮酒用构“自上而下,循环酌之”。建国后女真的饮食器皿逐渐与汉人接近。

女真人缔结婚姻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父母包办的指定婚和指腹婚,指腹婚一经缔结,就不可改变。二是一般平民流行女子到了结婚年龄到路上唱歌自择丈夫,歌词内容包括介绍家世、针线活儿、容貌。未婚欲娶者听歌后就向她求婚,得到同意后马上携之而归,然后备礼物带着女子一起到女家告其父母。此外,还有抢婚和买卖婚。买卖婚男方多为富人,“以牛马为币”。也存在父死妻后母,兄死妻其嫂的“妻母报嫂”收继婚。金建国后,婚俗变化较大,可以与渤海、契丹、汉人通婚;“妻母报嫂”收继婚到金世宗时已不严格实行;抢婚已演变为只在一年一次的“纵偷”日(类似狂欢节)中有反映。女真人早期的丧葬,是无棺椁的土葬。流行亲友奔丧以刃剺额血泪交下的“送血泪”风俗。剺,割、划开。

剺额,用刀剑刺破额头血流满面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留恋,并将祭祀之物尽焚之。从考古发现看,后期死者都有棺,贵族有石室墓,墓前有石碑、石人、石虎、石羊;火葬已不限于殉葬的奴婢和马,贵族死后也实行火葬;“送血泪”的习俗已废止。阜新地区已发掘12座金代墓葬,出土大量瓷器、铜镜、铁马蹬及铜钱等。

金国灭亡后,女真人大多被同化于汉族,部分融入蒙古族,有100万左右在元代仍保持女真旧俗。到了明代,被中原人分别称之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明末,建州女真崛起,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女真为满族。现在,全国金皇室完颜女真后裔有1万多人,人口比较多的是河南鹿邑县,他们是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后裔。1987年,鹿邑的完颜宗弼后裔由单姓“完”改为复姓“完颜”,汉族也改成了满族。

懿州的蒙古人也是辫发左衽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草原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孛儿只斤氏铁木真在经过多年征讨之后,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起蒙古帝国,尊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铁骑便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军事扩张。元太祖九年(1214年)十月,成吉思汗令木华黎统率大军征讨辽西、辽东。蒙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孛秃率军攻打懿州;一路由契丹人石抹也先率兵奔袭辽阳。金懿州守将节度使高闾山指挥懿州军

兵坚守城池,孛秃奋力猛攻。高闾山战死。孛秃历时近两个月攻占了懿州,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随后,成吉思汗将懿州封为孛秃的私人领地,以懿州豪绅田和尚为懿州节度使。孛秃率军撤出懿州,转战中原。蒙古帝国联合南宋灭掉金国后,又灭掉南宋。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人成为懿州的主体民族。

成吉思汗帐下有员将领,作战英勇,却不富裕,只有30匹马的家当,派人拿15匹马作为聘礼迎娶成吉思汗的妹妹贴木伦。成吉思汗很生气,对来人说:“婚姻论财富,好像商人!我正要夺取天下,只要他忠实于我就可以了,何必用财富呢?”贴木伦死后,成吉思汗又把女儿火臣别吉嫁给他。公主出嫁,成吉思汗下旨让宗室哈尔八台之子思林图跟随做侍卫,哈尔八台说:“我的儿子岂能给别人做仆人?宁死不从!”抗旨不尊,成吉思汗就让这位将领杀了他全家。这位将领就是分封在懿州(辽宁阜新)地区和辽河上游一带的孛秃。孛秃是蒙古亦乞列思部首领,他是成吉思汗的妹夫,又是成吉思汗的驸马。孛秃对成吉思汗感激涕零,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追封昌王。昌王孛秃家族世代承袭在懿州的分地和食邑(靠租税生活的城镇或地区),男为驸马,女为皇后,始终与皇室保持着婚姻关系。先后有17位公主下嫁到这一家族,有4女为皇后,是元代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既有显赫的皇亲国戚,更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上辽金两朝的开发建设,使富庶的懿州再次

成为东北重镇,并三次成为管辖全东北地区的辽阳行省的首府。

元代蒙古人的发式和女真人一样,也是“辫发”,特点是有特殊的刘海和结圈的发辫。男子发式基本款式是:剃去头顶状如新月的一弯头发,剩下的头发分成三部分,脑门上的刘海为一部分,修剪成圆桃等形状,剩下的头发平均分成两部分,在耳后结成发辫,发辫多结成环状,分一环至多环不等,也有将发辫合在一起垂至后背的,其发辫变化颇多。

元代蒙古人的冬帽有皮帽和毡帽,分圆顶与尖顶两种,其中圆顶带后檐,如箕形。夏天戴毡笠,其形状如钹,也叫钹笠,帽檐甚宽,可遮挡阳光,后部缀上布条以防风沙蚊蝇,保护脖颈。帽顶有顶珠或雉尾。元代蒙古人早期都穿皮袍子,也是左衽(左边开襟)。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借鉴了汉人的服饰,但一般蒙古人的服饰仍大体上保留着原来的样式。

马、牛、羊、骆驼是元代蒙古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他们的饮食生活自然以肉、乳为主,同时也辅以米、面。肉食为常餐,主要是羊肉,平常很少宰牛,因为牛要产奶,向人们供应奶制品。而马除供骑乘外,也可提供最富营养的奶,除非大祭,不再杀马。

元代蒙古人的婚姻有抢婚、议婚、收继婚等模式。抢婚在13世纪时非常盛行。《蒙古秘史》记载,铁木真之母诃额伦就是他的父亲也速该从蒙古贞部落的先祖蔑儿乞人那里

抢来的。若干年后,蔑儿乞人也抢走了铁木真年轻貌美的妻子孛儿帖,后来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夺回了妻子。议婚的风俗也很普遍。父亲可代表儿子向女方求婚,若女方允诺,双方就设许婚宴,饮许亲酒,吃羊的颈喉,此一部位的骨头非常坚硬,双方吃了这个部位上的肉,表示定亲永不反悔。元代蒙古人婚姻有等级之别,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也是婚姻不计较辈分,也可以娶后母、寡嫂。

元代蒙古人的丧葬与任何朝代都不同,最大的特点是秘密安葬,即使像成吉思汗这样显赫的帝王也没有豪华的陵墓和陵园。普通蒙古人死后多是土葬,也有火葬和天葬者。他们笃守叶落归根的习俗,不管死在何处,都要运回故乡安葬。

大多数懿州人还是束发右衽

不管是“髠发”左衽的契丹人,还是“辫发”左衽的女真人、蒙古人,在辽金元三朝,他们在懿州地区仍然是少数民族,占懿州地区人口80%左右的还是“束发”右衽(右边开襟)的汉族人。虽然“髠发”和“辫发”的统治者也曾一度想改变汉族人的发式,但终于放弃了。因此,辽金元三朝的汉族人,依然是留着长发,梳成疙瘩鬏,盘在头顶,没有象清朝那样剃去一半,剩下的梳成大辫子。

汉族人的来源,一是从关里逃亡到懿州(辽宁阜新)地区的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难民。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军阀混

战,为躲避关内的战祸和灾荒,或寻求政治避难,他们成为历史上最早闯关东的汉人。二是在战争中俘掠来的中原汉族人,他们是契丹、女真、蒙古贵族的奴隶或农奴。三是原来就居住在懿州地区的汉族人。汉族人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及商贸业,有些人还担任了懿州的军政长官,如辽懿州宁昌军节度使刘宏、金懿州节度使高闾山、元辽阳行省平章政事(省长)王伯胜等。汉族人和风俗截然不同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杂居共处,互相学习,一起艰苦奋斗,共同创造了懿州的辉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