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共62页
中国电影发展史全套课件

代表作有《乌鸦与麻雀》、 《聂耳》、《林则徐》、 《枯木逢春》等。
桑弧
《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 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戏曲 片)
《祝福》(1956年,是新中国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第一 部立体电影,3D电影)
费穆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变的《祝福》(夏衍编剧)是我国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一批“献礼片”标志着新中国电影 的成就,如《林则徐》、《风暴》、《老兵新传》、 《五朵金花》(白族)《林家铺子》(茅盾)《青春之 歌》(杨沫)
中国第一部禁片《武训传》
60年代前期,中国电影更加成熟,题材更加多 样。优秀影片有《红色娘子军》、《小兵张 嘎》、《早春二月》、《李双双》、《甲午风 云》、《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
这时“左”的东西逐渐抬头,曾发动过对几部 电影的批判。
中国电影奖项
百花奖
百花奖:原名“大众电影百花奖” 始创于1962年 群众性电影奖 奖杯“百花仙子”雕像,寓意“百花齐放” 特点:群众投票,代表观众意见,反应票房价值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1、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2、中国电影奖项 3、中国六代导演 4、其他著名导演 5、中国电影流派 6、中国电影史上第一
1896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播放电影。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播放电影,被中国人 成为“西洋影戏”
金鸡奖
始创于1981年农历鸡年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
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电影奖。 奖杯“金鸡啼晓” 象征“百家争鸣” “专家奖”
中国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电影事业日益腾飞。
由于国情的不同, 中国电影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与世界保持一致, 但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
一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的电影人辛勤耕耘, 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崭新又充满困难的事业中, 为广大人民带来了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
从简陋的技术到精准的设备, 从银幕上的黑白人影到彩色灵动的人物展现, 中国近现代的电影事业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和奋斗历程。
本文将阐述这百年来中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 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电影的诞生、发展与腾飞。
中国电影事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探究。
一、发展初期1896年, 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还不到八个月, 上海的“又一村”便开始了最初的影像放映,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放映记录。
之后, “电影”这个名词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电影首先在上海登陆, 但真正开启中国电影事业的是北京人。
1905年, 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买了一套法国手摇摄影设备, 后成功邀请到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表演了数个拿手片段, 由此电影《定军山》诞生。
在此之后, 片子在人民群众中放映, 深受大家的喜爱。
《定军山》的出现也产生了北京城的第一批影迷, 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由原来去茶馆戏园听戏发展成去电影院看最新的电影。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影的需求, 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 电影票价为一角或两角。
有的地区甚至会在电影结束后为人们提供电车方便回家, 慢慢看电影成为了生活的时尚。
《定军山》一问世便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将最初西方的电影艺术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融合, 它不仅让谭鑫培先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发展电影事业的表演艺术家, 也将京剧更大范围地推向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
由此可见, 任庆泰的这部手摇摄像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国电影此时还在发展初期, 虽并未构成完整的体系, 但中国电影人一直走在探索的创作道路上, 从一开始简单模仿国外影片到从自身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方法, 在制片拍摄中加以运用。
中国电影发展史全

人员
王丽雅 刘涛
王保玲 胡志强 吕剑飞 师宝岚 马峰侯
分工
收集资料 收集图片 分析、筛选资料 收集资料 制作课件 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
主要内容
11 课题背景 2 中国电影史的分期
3 重要人物 4 结题报告
近期,电影颇受人们的青睐,许多青少年、 老年人以及上班族都在闲暇时间看电影,但是并 不知道电影的发展史。
八、禁锢时期(1966-1976)
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 喑。
九、再探索时期(1977-1992)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7年电影生产 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生产量达120部左右,每 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蓬勃发展 的新时期。
七、十七年电影(1949-1966)
从1949到1957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为 起步、初创、建设的阶段;1957年以后,经过1959 年的“十年献礼”高潮,到1965年“文化部整风” 及1966年的“文革”,为稳定发展、转变的阶段。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这17年的打造后,已经拥有了一 份庞大的产业,电影成为了宣传的工具。
中国电影从无到有,回眸百年历史,从戏弄到弄戏,经 历无尽坎坷。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成功发展过程中, 它不断吸取着文字、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 摄影等各种艺术的成就与经验。电影又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 定高度后的产物。电影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也是一种成长 得最迅速的艺术。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期里,它不仅巩固的确 立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地位,而且正如列宁和斯大林所说, 成为了一切艺术中“最重要”和“最大众化”一种艺术。
一、尝试时期(1905-1923)
中国电影发展史ppt课件

1987年,《红 高粱》勇夺柏 林电影节金熊 奖
侯孝贤的《悲 情城市》在夺 6
90年代至21世纪的今天:丰富而炫 目
冯小刚、贾樟柯、陆 1993年,台湾出现一
川等导演不断涌现出
批新锐导演,被称为
来,以不同的叙事风
“第二浪潮”,以李安、
格丰富着这个市场
蔡明亮、赖声川等为
在香港,票房由“双周
反映农村农民悲苦的 代表作《渔光曲》
反映都市底层人物苦 难境遇的代表作是 《马路天使》
反映小知识分子面临 社会动荡时矛盾心理 的代表作是《桃李劫》
抗战题材的电影唱响 主旋律,代表作《八 百壮士》
4
50年代至70年代:蓬勃发展
成立了北影、上影、长 影等一些电影基地
从1966年开始到1978年 是电影相对困难的时期
中国电影发展史
——第七小组:黄创华 胡聪 马焕杜 吴康成 赵伟平 谭嘉杰
1
1905年至2009年,中国电影走过 一百零四年
对于这一百多年里中国电影人所历经的艰辛和 创造的辉煌,无论任何描述都会感到不能淋漓 尽致,尤其是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但还是让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电影的发展的历程!
2
1905年至30年代初:尝试初期
代表人物
一成”(周润发、周星 2001年《卧虎
驰、成龙)保证
藏龙》夺得4项
导演方面,除王家卫
奥斯卡大奖(李安),
和王晶的"两映成趣"外, 世界范围内再次掀
还有陈果、尔冬升、 徐克等导演名声渐起
起了功夫片的热潮
7
贺岁片,最具中国特色的电影
香港贺岁片一直备受华人的关注,影片拍摄手法 也绝对喜庆,不但色彩上往往是以大红大绿为主 色调,剧情以及演员阵容更是以热闹为主,当然, 影片最后必然是一个绝对的大团圆结局。香港贺 岁片从故事到形式都颇为夸张地透着喜庆意味, 从而成为华人电影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百年简史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
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
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
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
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
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这个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构成了三足鼎立。
老字号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终当仁不让占据着第一把交椅,将个人资本的运营方式发挥到了极致;1930年成立的“联华”拥有院线的先天条件,形成“影院业与制片业之最初的联合阵线”。
《中国电影发展史》课件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文学原 著改编的电影一直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
历史长卷
《英雄》和《大唐玄奘》等一 系列重磅影片将中国历史悠久 的文化和古老的风韵,生动地 呈现在笑的喜剧类 型为代表的华语电影类型,也 一跃成为主流,备受人们喜爱。
技术与创新
1 战争史诗
如今,不少华语电影都采用先进的技术创新,让观众感受到不同的视觉冲击。电影《流 浪地球》就成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战争史诗”。
2 文学与影像的结合
近年来,类似《影》、《白夜行》等电影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了文学与电影结合的力 量。
3 虚拟和现实的碰撞
目前是“数字时代”,电影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趋于虚幻与现实的碰撞。最新的电影制 作技术正在使电影达到更为深刻和惊人的效果
影响与突破
1
国际影响力
在年度电影《画皮》等极佳口碑影片的带动下,中国电影在全球崭露头角,不断 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探索 《中国电影发展史》
欢迎加入这场关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探索之旅!这次旅程将带您穿越时空, 了解从中国电影的起源到现代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
起源
神话的开始
中国电影的起源,可以追 溯到唐朝《应天长生殿》。 这场表演被认为是中国电 影的神话开始的地方。
影片的呼声
中国第一部公开放映电影 是1905年的《定军山》。 这是影片传入中国的呼声, 宣告了中国电影时代的开 始。
国际化方向
随着国际化形势的加剧,中国电影产业正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智能发展
5G的技术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改变我们看电影的方式。人工智能也将进一步优化 电影制作过程。
结语
电影是一把可以开启心灵窗户的钥匙。中国电影业历经艰辛才取得了今日的 成绩。我们期待着中国电影未来的更多突破和创新,同时也希望相信,所有 的电影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更多的电影佳作。
中国电影百年成长历程

国制造 的木壳 手 摇摄 影 机一
架 和若 = r胶 片 , 南 该 馆 J 相 『 { 镬 技 师 刘 仲 伦 担 任 摄 影 师 , 拍
丁京 剧 《 何 察 》 穆 《
》、
- 《 郎 探 》 《 高 _ 》 网 和 拿 仔 等
~ 《 女 牛 J 歌 》。 影 片
竹 苦 大 众 生 } 及 j 且 k 土 I 毛 … 的 好 彬 片 ,& n《马
: 捕 写 了 一 个 歌 星 的 辨 f 尘
馆 创 办 人 任 景 卜, 他 购 得 法
i 及 受 丈 夫 虐 待 ,逆 米 受
强 、 晓 庆 、 存壮 刘 葛
推 荐 理 由 : 本 片 荣 获 :{ 寺 》 在 当 年 一 角 钱 一 张 电 影 17 9 9年 文 化 部 优 秀 影 片 奖 , } 票 的 时 代 创 下 了 上 亿 的 柴 房
1 0年 第 三 届 百 花 奖 最 佳 98 { 纪 录 , 济 南 , 高 票 价 竟 然 在 最
场 向 , 3本 , 是 巾 最 甲. 共 这 的 一 部 戏 曲 片 , 也 是 ll 人 f
il u i 演 吕。 l
,
涌 现 T 一 人批优 秀影 片 .
3 年 代 解 放 夕 , 0 巾 青5 丁 战 乱 巾 , 个 叫 期 , 『 处 这
盘《 _1 刘 , I 』 日》、 《阿 诗 玛 》 , 等 但
导 演 : 铮 、 健 中 张 黄 领 衔 主 演 : 陈 冲 、唐 ;
导 演 : 鑫 炎 张 领 衔 主 演 : 李 连 杰 、丁
琼 、 -- 、 罐 章 T怡 张 -
推 荐 理 由 : 还 能 用 什 么 来 证明这 部 电影 的 m 色?命
百年中国电影

经过艰难的拓荒期,20年代中后期,中国迎来了无 声电影的繁荣期。而影视题材也相应的增加到社会 事实片、问题片,但是大量的仍是滑稽片、侦探片、 古装稗史片、武侠神怪片和鸳鸯蝴蝶片。 1931~1935年中国的无声电影走向了最高峰,代表 作品如《三个摩登女性》《狂流》《渔光曲》《神 女》《姐妹花》《大路》等,其中,《渔光曲》创 下了连映84天的票房。30年代的影片在外敌入侵和 国内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影坛开始呼吁“左翼电 影”,主张“国防电影”等。这一时期,电影的主 题意境开始转向关注事实、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是 在30年代,中国电影走出“默片”走进“有声”。
沙蒙
上甘岭
谢铁骊 新中国著 名导演
代表作品
《牛百岁》 《早春二月》 《知音》 《晚钟》
《柳堡的故事》
等早春二月Fra bibliotek钟柳堡的故事
党的女儿
1958
崔嵬
老兵新传1959
《红旗谱》
崔嵬
导演:崔嵬
《小兵张嘎》
导演:水华
林 家 铺 子
革命家庭 白 毛 女
导演:水华
导演:王苹
代表作:永不消逝的电波
芭 蕾 舞 剧 : 白 毛 女
沙家浜
京 剧 : 智 取 威 虎 山
奇 袭 白 虎 团
新时期中国电影1979---1989
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迎来了改革开 放,走进了新时期,电影事业也随之进入 了高速发展时期。拨乱反正使得文革前拍 摄的大批优秀影片重返银幕,新题材的影 片纷纷亮相,一时间有百废俱兴的意境。 这时期不仅国内的电影制片厂纷纷建立, 电影从业人员达到27万次,1979年, 文化部设立了优秀影片奖;1980年, 电影百花奖的活动开始恢复
20世纪80年代: 第四代导演 夹缝之中生存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创作的主力军是“第四代导 演”。“第四代导演”的主体是六十年代电影学 院的毕业生,还包括在同一时期自学成材的人。 他们虽然学艺于六十年代,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 其艺术才华到1977年以后才发挥出来。他们以开 放的视野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 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的结构;注重主题与人 物的意义性 。他们创作出许多反映时代特征的优 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