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地理上、下册日积月累(背诵)

部编版六年级地理上、下册日积月累(背诵)

部编版六年级地理上、下册日积月累(背
诵)
简介
该文档为部编版六年级地理上、下册的背诵积累,旨在帮助学生强化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本文档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包括地理要点、重点概念和重要地理名词等。

上册内容
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 地球的形状是类似于椭球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和四季的变化
2.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要素
- 地貌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地形特征
3. 第三章:中国的地理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独特,有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
下册内容
1. 第四章:人口与居住
-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资源和负担
- 人口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2. 第五章:交通与通信
- 交通与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交通工具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通和航空交通
3.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 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地理上、下册日积月累文档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点,为学生背诵和复习提供了便利。

通过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地理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的科学,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在地理下册中,主要涵盖了地球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球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以下是地理下册的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构造是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组成。

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由内核和外核组成,地幔和地壳是地壳构成的构造。

地球的内部结构直接影响了地质活动、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2. 地球的外部形态地球的外部形态涉及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气候和季节变化等知识。

地球自转和公转决定了地球的日照和气候带的划分,季节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引起的。

3. 自然地理现象地球的自然地理现象包括了大气环境、水文环境和地形地貌等。

大气环境涉及了大气圈、气候、风、雨等自然现象,水文环境涉及了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形成和分布,地形地貌涉及了地理形态的分类和分布。

4. 地球的生物地球的生物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个方面。

植物分布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动物和微生物与土壤和水质环境息息相关。

二、人文地理1. 人类的生活环境人类的生活环境指的是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城乡结构和人口分布三方面。

土地利用是地球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城乡结构是城市和乡村的分布和规模比例,人口分布是人口密度和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

2. 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是种植和养殖业,工业是生产和加工业,服务业是商贸和服务行业。

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和格局。

3. 人类社会文化人类社会文化主要包括了宗教、语言和习俗等。

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这些差异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4.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的增长,城市发展是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人口的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城市发展的格局和特征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六年级下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顾所学知识,我将在本文中对六年级下册的复习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语文方面,六年级下册的复习内容包括课文和作文两个方面。

在课文方面,我们需要复习并熟记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同时,还要重点复习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的运用。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作文方面,需要回顾一些常见的文章体裁和写作方法,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等。

此外,还要注意作文的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及一些常见的字词用法和语法知识。

数学方面,六年级下册的复习重点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各种运算之间的运用和转化。

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对于多步骤的计算题,要学会分步骤进行,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还要熟悉各种运算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方面,六年级下册的复习重点主要包括词汇的记忆和运用、基本句型和语法的学习,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等等。

在词汇的记忆和运用方面,需要重点掌握课本中的重要单词和短语,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够在实际交流中正确运用。

在句型和语法的学习方面,需要回顾并掌握一些常见的基础句型和语法知识,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将来时等等。

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方面,要多读一些英语文章,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多写一些英语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科学方面,六年级下册的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和地理三个方面的知识。

在生物方面,需要复习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在物理方面,要重点回顾力、光、电等基本概念和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

在地理方面,要了解一些地理概念和地质现象,如地形地貌、气候和环境等等。

同时,还要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并能够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下)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六年级(下)

地理知识点汇总六年级(下)全球篇第一章地球对运动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5)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体水圈:由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地球表面由生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

1.2地球的自传为了统一时间,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 小时。

1、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划分为各12个时区,在中时区移动,划分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

.2、我国规定全国都采用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3、国际上规定把180 度经线作为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

而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加上一天。

4、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特点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的附近。

北回归线: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

五四制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五四制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五四制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俄罗斯1、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1)纬度边线:俄罗斯纬度较低,绝大部分坐落于北温带。

(2)大洲与半球:跨亚欧两洲(欧洲国家),也跨东西半球。

(3)海陆边线: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南之南黑海,东北外木白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3、地形:比较平缓,以平原居多。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主要分界线:乌拉尔山、叶尼塞河、勒拿河。

山地: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

4、河流与湖泊:(1)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被俄罗斯人喻为“母亲伏尔加”,注入里海,属内流河。

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很高,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称为“五海通航”;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

(2)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5、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因此森林资源丰富。

6、工业特点:重工业繁盛,消费品制造业(轻工业)发展缓慢。

7、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主要工业区存有: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8、交通:俄罗斯交通运输部门齐全,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

货运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

新大陆1、美洲又称为“新大陆”:多年前,亚洲、非洲和欧洲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2、白令海峡的“三线”: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3、美洲的位置:北美洲大部分坐落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南美洲坐落于10n以南,横跨南北半球。

南北美洲大部分坐落于w至35w经线之间,坐落于西半球。

美洲海陆位置是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北部濒临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

六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六章亚洲1。

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大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2。

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群岛。

3。

亚洲北临洋,南临洋,东临洋。

西面通过海和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海峡与洲为界;亚欧分界线是:、、、、、。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洲为界。

南面与洲隔海相望。

5。

亚洲共分为、、、、、六个分区。

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东亚五国指、、、、。

东南亚主要包括半岛和群岛。

北亚主要指国家的亚洲部分。

6.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亚洲地形以为主,地势特点是,所以河流流向是。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② .在图上填出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名称(三条),填出东南亚最大的河流河,标出两条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河和河。

亚洲东临③洋,南临④洋,北临⑤洋。

西面与⑥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海峡。

西南面与⑧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运河。

(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海峡,B 湾,C 海,D 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 半岛 F 半岛 G 半岛。

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半岛。

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群岛。

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海峡和海.7。

亚洲地跨带、带、带。

受位置和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 ,②,③。

8。

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和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这里的降水主要来自风。

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灾害. 9.从课本P7图6.9看,①亚洲一共有 9 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的特点;②其中有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显著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气候,所以具有的特点.10。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半岛和半岛。

六年级下册地理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地理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地理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知识点2:地球的直径和表面积- 地球的平均直径约为12742千米。

-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1.2 地图知识点1:地图的种类- 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 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知识点2:地图的阅读方法- 了解图例和比例尺。

- 掌握方向、距离和面积的换算。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理位置2.1 地理位置知识点1: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知识点2:经度位置- 我国东西跨经度约60度,跨5个时区。

2.2 地理特点知识点1: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知识点2:海陆位置- 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3.1 气候知识点1:气候类型- 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知识点2: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3.2 河流与湖泊知识点1:河流特点- 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

知识点2:湖泊分布- 湖泊众多,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青藏高原。

第四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4.1 土地资源知识点1:土地资源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

知识点2:土地资源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且分布零散。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八颗行星》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八颗行星》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2课时《八颗行星》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它们在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

(2)八大行星的轨道排序。

2.探究目标
会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

二、知识梳理
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轨道上运转。

2.给八颗行星排序
(1)按离太阳由近到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简记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按赤道直径由小到大: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3.平时常见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中,八颗行星的间距相差不大,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差异非常大。

4.八颗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

有的行星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因为它们距离地球很近。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探究问题: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
(2)实验材料:三根相同的纸带、水笔。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