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学期易错题集锦

合集下载

八上数学易错题

八上数学易错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可能涵盖多个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及其详细解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避免这些错误。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题目:点 A(2,−3)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 B 的坐标是 _______。

易错点:混淆关于 x 轴和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则。

解析:点 A(2,−3) 关于 x 轴对称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取反。

因此,点 B 的坐标为 (2,3)。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题目:解不等式 2x−1>3x+2。

易错点:移项时符号处理不当。

解析:首先将不等式两边合并同类项,得−x>3。

然后,两边同时乘以−1,注意不等号方向要反转,得到 x<−3。

3.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目:函数 y=2x 的图像经过哪几个象限?
易错点:未正确分析函数图像的性质。

解析:函数 y=2x 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其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由于斜率 k=2>0,图像将从第三象限经过原点进入第一象限。

因此,它经过第一、三象限。

4.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题目:一组数据 3,5,5,4,2 的众数是 _______。

易错点:混淆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

解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在这组数据中,数字 5 出现了两次,而其他数字只出现了一次。

因此,众数是 5。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NEBA、N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NF = 40。

, 则NE=度.【答案】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NFMA二! NCPE=NF+N1, 2ZANE=ZE+2Z1=ZCPE=2ZFMA, HPZE=2ZF=2x40o=80°.故答案为80.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NABC , /BAC=64° , NBCD+NDCA=180°, 那么NBDC为度.【答案】32【解析】【分析】过C点作NACE=NCB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以及等量关系可得NECD=/BD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NABD=NC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以及等量关系可得 ZBDC的度数.【详解】过 C 点作NACE=NCBD ,B CVZBCD+ZDCA=180° r ZBCD+ZCBD+ZBDC=180° zAZECD=ZBDC r对角线BD平分NABC ,AZABD=ZCBD ,AZABD=ZACE , AZBAC=ZCEB=64° .1AZBDC=-ZCEB=32° . 2 故答案为:32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3.如图,在△48C中,N8和N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N4=50。

,则N8O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NA8C+NAC8=130。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得出NO8C+NO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N8OC的度数.【详解】解:V ZA = 50\:.NA8C+N4C8=180°- 50° = 130°,VZB和NC的平分线交于点O,A ZOBC= - ZABC. ZOCB=- ZACB.2 2•・.NO8C+/OCB=L X (ZABC+ZACB) =-X1300=65%2 2A ZBOC=180° - (NO8C+NOCB) =115%故答案为:115。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整理一、选择题3、正确说法的个数有(C)3个。

改写:在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只有一个;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5、正确说法的个数有(D)4个。

改写:数轴上的点要么表示有理数,要么表示无理数;实数a的倒数是1/a;带根号a的数都是无理数;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6、答案为(B)m2+1.改写:设自然数为n,则n的算术平方根为m,即m^2≤n<(m+1)^2,因此n的范围为m^2≤n≤m^2+2m,与n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为m^2+2m+1=(m+1)^2.二、填空题11、样本容量为(240÷100)×=7500,正常视力的初中生人数为(0.16÷100)×=48.12、b(10+a)的值为(根号10-3)×(根号10+3)=10-9=1.13、-.36-1/2=-1.86.14、该图形的面积为∆ABC的面积减去∆ADC的面积,即(1/2)×12×5-(1/2)×3×4=21.15、根据勾股定理,BD=5,所以该图形的面积为(1/2)×12×5=30.16、解方程可得x=2.17、由不等式组得x>a且x>b,所以a<b。

18、甲管的注水速率为1/6,乙管的注水速率为1/x,两管同时开的注水速率为1/3,因此1/6+1/x=1/3,解方程可得x=9.三、解答题20、计算:1)因式分解题略。

2)已知$\frac{a-b}{a+b}=9$,$\frac{a-b}{a+b}=49$,求$a+b$和$ab$的值。

由$\frac{a+b}{a-b}=\frac{1}{9}$,得$a+b+2ab=9$(1)。

八年级上册数学常见易错题(内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常见易错题(内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见易错题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少的是 ( )A 圆B 正方形C 等腰梯形D 线段【错解】D .【错解剖解】不能误认为线段只有一条对称轴,它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它的垂直平分线和它所在的直线。

【正确答案】C .2、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②;③;④.其中,能使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错解】选D .【错解剖析】错选D 的原因是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理解不透,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正确答案】选C .3、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C =A /C /,高AD =A /D /,则∠C 和∠C /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以上都不对.【错解】A .【错解剖析】不能够正确画出图形理解题意,并分多种情况进行讨论.【正确答案】C .4、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于F ,M 为AD 上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DE =DF . (B )ME =MF .(C )AE =AF . (D )BD =DC .AB DE BC EF AC DF ===,,AB DE B E BC EF =∠=∠=,,B E BC EF C F ∠=∠=∠=∠,,AB DE AC DF B E ==∠=∠,,ABC DEF △≌△M F E D C B A【错解】A .【错解剖析】不能正确审题,本题是选错误的选项.【正确答案】D5、如图,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ABC △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在田字格上画与ABC △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这样的三角形(不包含ABC △本身)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错解】B .【错解剖析】直接用图中已有的线为对称轴,只能找到两种,而把对角线作为对称轴的情况忽视了.【正确答案】D .6、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图形大致是( )【错解】A .【错解剖析】操作时把剪下的位置弄错.【正确答案】C .7、在正方形ABCD 中,满足ΔPAB ,ΔPBC ,ΔPCD ,ΔPAD 均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 )个.A 、6个B 、7个C 、8个D 、9个ABC【错解】A .【错解剖析】解:(1)、如图一,当AB ,BC ,CD ,DA 分别为等腰三角形ΔPAB ,ΔPBC ,ΔPCD ,ΔPAD 的底边时,P 点为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BD 的交点P 1 .(2)、如图二,当AB ,CD 分别为ΔPAB 和ΔPCD 的腰且A 与D 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而BC 和AD 分别为ΔPBC 和ΔPAD 的底边时;P 点的位置为以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的圆弧与线段AD 的中垂线交点P 2和P 3 .(3)、如图三,当AB ,CD 分别为ΔPAB 和ΔPCD 的腰且B 与C 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而BC 和AD 分别为ΔPBC 和ΔPAD 的底边时;P 点的位置为以B 为圆心,以BA 为半径的圆弧与线段AD 的中垂线交点P 4和P 5 .与(2)和(3)同理如图三、四、五得到以当AD ,BC 分别为ΔPAD 和ΔPBC 的腰而AB 和CD 分别为ΔPBC 和ΔPAD 的底边时;P 点的另外四个位置为P 6,P 7 ,P 8 和P 9 .【正确答案】D .8、计算()4323b a --的结果是( )A .12881b a B.7612b a C.7612b a - D.12881b a -【错解】: 选A 或B 或C .【错解剖析】: 幂的乘方运算运算错误和符号错误.【正确答案】:选D .9、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A .6332x x x =⋅B .623)(x x -=-C .33125)5(x x =D .55x x x =÷.【错解】:D【错解剖析】:本题考查整式乘除运算,其基础是幂的运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答案】78.【解析】【分析】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DBC=12∠ABC ,∠ACD=12(∠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12∠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详解】∵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DBC=12∠ABC ,∠ACD=12(∠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12∠A=30︒, ∵84BEH ︒∠=,∴∠DEH=96︒,∵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DEG=∠HEG=48︒,∠DFG=∠HFG n ︒=,∵∠DFG=∠D+∠DEG=78︒,∴n=78.故答案为:78.【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12∠A=30︒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AEF是直角三角形,∠AEF=900,B为AE上一点,BG⊥AE于点B,GF∥BE,且AD=BD=BF,∠BFG=600,则∠AFG的度数是___________。

【答案】20°【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AFG,∠EBF=∠BFG=60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F=2∠A,∠A+∠AFB=3∠A=∠EBF,因此可得∠AFG=20°.故答案为:20°.3.某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共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_.【答案】6【解析】∵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共1080°,∴多边形内角和=1080°−360°=720°,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n−2)×180°=720°,解得n=6.故答案为6.点睛:先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求出其内角和,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多边形的边数.4.如图,△ABC中,∠BAC=70°,∠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_____度.【答案】3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BAC+∠ABC=∠ACE,∠BOC+∠OBC=∠OC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BC=12∠ABC,∠OCE=12∠ACE ,然后整理可得∠BOC =12∠BAC . 【详解】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BAC+∠ABC =∠ACE ,∠BOC+∠OBC =∠OCE ,∵∠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 ,∴∠OBC =12∠ABC ,∠OCE =12∠ACE , ∴12(∠BAC+∠ABC )=∠BOC+12∠ABC , ∴∠BOC =12∠BAC , ∵∠BAC =70°,∴∠BOC =35°,故答案为:3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5.如图所示,请将12A ∠∠∠、、用“>”排列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 ∠∠∠>>【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2>∠1,∠1>∠A∴∠2>∠1>∠A ,故答案为:∠2>∠1>∠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中,∠A=70°,点O 到AB,BC,AC 的距离相等,连接BO ,CO ,则∠BOC=________.【答案】125°【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推出O 为△ABC 三角平分线的交点,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OBC+∠OCB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点O 到AB 、BC 、AC 的距离相等,∴OB 平分∠ABC ,OC 平分∠ACB ,∴12OBC ABC ∠=∠,12OCB ACB ∠=∠, ∵∠A=70°,∴∠ABC+∠ACB=180°-70°=110°,∴1110552OBC OCB ∠+∠=⨯︒=︒, ∴∠BOC=180°-(∠OBC+∠OCB )=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OBC+∠OCB 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如图,CD 是ABC 的一条中线,E 为BC 边上一点且2,BE CE AE CD =、相交于,F 四边形BDFE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是( )A.14B.14.4C.13.6D.13.2【答案】B【解析】【分析】连结BF,设S△BDF=x,则S△BEF=6-x,由CD是中线可以得到S△ADF=S△BDF,S△BDC=S△ADC,由BE=2CE可以得到S△CEF=12S△BEF,S△ABE=23S△ABC,进而可用两种方法表示△ABC的面积,由此可得方程,进而得解.【详解】解:如图,连接BF,设S△BDF=x,则S△BEF=6-x,∵CD是中线,∴S△ADF=S△BDF=x,S△BDC= S△ADC=12△ABC,∵BE=2CE,∴S△CEF=12S△BEF=12(6-x),S△ABE=23S△ABC,∵S△BDC= S△ADC=12△ABC,∴S△ABC=2S△BDC=2[x+32(6-x)]=18-x,∵S△ABE=23S△ABC,∴S△ABC=32S△ABE=32[2x+ (6-x)]=1.5x+9,∴18-x =1.5x+9,解得:x=3.6,∴S△ABC=18-x,=18-3.6=14.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分,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熟练掌握这个结论记以及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E、F分别是线段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40cm2,则△BEF的面积是()cm2.A.5B.10C.15D.2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即可.【详解】∵点E是AD的中点,∴S△ABE=12S△ABD,S△ACE=12S△ADC,∴S△ABE+S△ACE=12S△ABC=12×40=20cm2,∴S△BCE=12S△ABC=12×40=20cm2,∵点F是CE的中点,∴S△BEF=12S△BCE=12×20=10cm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原理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9.已知,如图,AB∥CD,则图中α、β、γ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α-β+γ=180°B.α+β-γ=180° C.α+β+γ=360° D.α-β-γ=90°【答案】B【解析】【分析】延长CD交AE于点F,利用平行证得β=∠AFD;再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及平角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如图,延长CD交AE于点F∵AB∥CD∴β=∠AFD∵∠FDE+α=180°∴∠FDE=180°-α∵γ+∠FDE=∠ADF∴γ+180°-α=β∴α+β-γ=18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10.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交于O,CE为外角∠ACD的平分线,BO的延长线交CE于点E,记∠BAC=∠1,∠BEC=∠2,则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1,④∠BOC=90°+∠2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C=90°+12∠1,再结合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ECD=∠OBC+∠2,从而可得∠BOC=90°+∠2,据此即可进行判断.【详解】∵BO,CO分别平分∠ABC,∠ACB,∴∠OBC=12∠ABC,∠OCB=12∠ACB,∵∠ABC+∠ACB+∠1=180°,∴∠ABC+∠ACB=180°-∠1,∴∠OBC+∠OCB=12(∠ABC+∠ACB)=12(180°-∠1)=90°-12∠1,∴∠BOC=180°-∠OBC-∠OCB=180°-(90°-12∠1)=90°+12∠1,∵∠ACD=∠ABC+∠1,CE平分∠ACD,∴∠ECD=12∠ACD=12(∠ABC+∠1),∵∠ECD=∠OBC+∠2,∴∠2=12∠1,即∠1=2∠2,∴∠BOC=90°+12∠1=90°+∠2,∴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及定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A=50°,则∠D=()A.15°B.20°C.25°D.30°【答案】C 【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D=12∠A.解:∵∠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1=12∠ACE,∠2=12∠ABC,又∠D=∠1﹣∠2,∠A=∠ACE﹣∠ABC,∴∠D=12∠A=25°.故选C.12.以下列数据为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cm、5cm B.2 cm、3 cm、4 cmC.3 cm、5 cm、9 cm D.8 cm、4 cm、4 cm【答案】B【解析】【分析】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其实只要最小两边的和大于最大边就可判断前面的三边关系成立.【详解】A、2+3=5,故本选项错误.B、2+3>4,故本选项正确.C、3+5<9,故本选项错误.D、4+4=8,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任何一边大于其他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满足此关系的可组成三角形.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13.已知在△ABC 中,两边AB、AC的中垂线,分别交BC于E、G.若BC=12,EG=2,则△AEG的周长是________.【答案】16或12.【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E=BE,CG=AG,分两种情况讨论:①DE和FG的交点在△ABC内,②DE和FG的交点在△ABC外.【详解】∵DE,FG分别是△ABC的AB,AC边的垂直平分线,∴AE=BE,CG=AG.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E和FG的交点在△ABC内时,如图1.∵BC=12,GE=2,∴AE+AG=BE+CG=12+2=14,△AGE的周长是AG+AE+EG=14+2=16.②当DE和FG的交点在△ABC外时,如图2,△AGE的周长是AG+AE+EG= BE+CG+EG=BC=12.故答案为:16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4.如图,△ABC中,AB=AC,∠BAC=56°,∠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_____度.【答案】112.【解析】【分析】连接OB、O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O=28°,利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OA=OB,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OBA,然后求出∠O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B=OC,然后求出∠OCE,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OE=CE,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如图,连接OB、OC,∵OA平分∠BAC,∠BAC=56°,∴∠BAO=12∠BAC=12×56°=28°,∵AB=AC,∠BAC=56°,∴∠ABC=12(180°﹣∠BAC)=12×(180°﹣56°)=62°,∵OD垂直平分AB,∴OA=OB,∴∠OBA=∠BAO=28°,∴∠OBC=∠ABC﹣∠OBA=62°﹣28°=34°,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OB=OC,∴∠OCE=∠OBC=34°,∵∠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OE=CE,∴∠OEC=180°﹣2×34°=112°.故答案是:112.【点睛】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以下结论:①∠BAC=70°;②∠DOC=90°;③∠BDC=35°;④∠DAC=55°,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序号)【答案】①③④【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ABC=50°,∠ACB=60°,∴∠BAC=180°﹣50°﹣60°=70°,①正确;∵BD是∠ABC的平分线,∴∠DBC=12∠ABC=25°,∴∠DOC=25°+60°=85°,②错误;∠BDC=60°﹣25°=35°,③正确;∵∠ABC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DAC=55°,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和△ADC中,下列论断:①AB=AD;②∠ABC=∠ADC=90°;③BC=DC.把其中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可以写出_个真命题.【答案】2【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三种命题,由①②⇒③,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可证明,是真命题;由①③⇒②,能证明∠ABC=∠ADC,但是不能得出一定是90°,是假命题;由②③⇒①,根据SAS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故是真命题.因此可知真命题有2个.故答案为:2.点睛:仔细审题,将其中的两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可得到三种情况,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可判断出是否是真命题.17.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垂足为E,BD=4cm,则DC=_______【答案】2cm【解析】试题解析:解:连接AD,∵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BD=AD=4c m,∴∠BAD=∠B=30°,∵∠C=90°,∴∠BAC=90°-∠B=90°-30°=60°,∴∠DAC=60°-30°=30°,在Rt△ACD中,∴DC=12AD==12× 4=2c m.故答案为2c m.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18.如图,△ABC与△DEF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分别为a,b,则△AEF的周长为___________.【答案】a+b【解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 判定△AEF≌△BFD,得出AE=BF ,从而得出△AEF 的周长=AF+AE+EF=AF+BF+EF=a+b .故答案为:a+b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19.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交EF 于G ,给出下列结论:①BE DF =; ② 15DAF ∠=;③AC 垂直平分EF ; ④BE DF EF +=.其中结论正确的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CD=AD ,∠B=∠BCD=∠D=∠BAD=90°.∵△AEF 等边三角形,∴AE=EF=AF ,∠EAF=60°.∴∠BAE+∠DAF=30°.∴Rt △ABE ≌Rt △ADF (HL ),∴BE=DF (故①正确).∠BAE=∠DAF ,∴∠DAF+∠DAF=30°,即∠DAF=15°(故②正确),∵BC=CD ,∴BC ﹣BE=CD ﹣DF ,即CE=CF ,∵AE=AF ,∴AC 垂直平分EF .(故③正确). 设EC=x ,由勾股定理,得EF=x ,CG=x ,AG=AEsin60°=EFsin60°=2×CGsin60°=x , ∴AC=, ∴AB=, ∴BE=﹣x=, ∴BE+DF=x ﹣x≠x .(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3个.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0.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边长分别为a和b,正方形CEFG绕点C旋转,给出下列结论:①BE=DG;②BE⊥DG;③DE2+BG2=2a2+2b2,其中正确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D【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C都为正方形,得到四条边相等,四个角为直角,利用SAS 得到三角形BCE与三角形DCG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BE=DG,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CBM=∠MDO,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及直角的定义得到∠BOD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所求式子的值即可.详解:①∵四边形ABCD和EFGC都为正方形,∴CB=CD,CE=CG,∠BCD=∠ECG=90°,∴∠BCD+∠DCE=∠ECG+∠DCE,即∠BCE=∠DCG.在△BCE和△DCG中,CB=CD,∠BCE=∠DCG,CE=CG,∴△BCE≌△DCG,∴BE=DG,故结论①正确.②如图所示,设BE交DC于点M,交DG于点O.由①可知,△BCE≌△DCG,∴∠CBE=∠CDG,即∠CBM=∠MDO.又∵∠BMC=∠DMO,∠MCB=180°-∠CBM-∠BMC,∠DOM=180°-∠CDG-∠MDO,∴∠DOM=∠MCB=90°,∴BE⊥DG.故②结论正确.③如图所示,连接BD、EG,由②知,BE⊥DG,则在Rt△ODE中,DE2=OD2+OE2,在Rt△BOG中,BG2=OG2+OB2,在Rt△OBD中,BD2=OD2+OB2,在Rt△OEG中,EG2=OE2+OG2,∴DE2+BG2=(OD2+OE2)+(OB2+OG2)=(OD2+OB2)+(OE2+OG2)=BD2+EG2.在Rt△BCD中,BD2=BC2+CD2=2a2,在Rt△CEG中,EG2=CG2+CE2=2b2,∴BG2+DE2=2a2+2b2.故③结论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21.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_____秒时,△ABP和△DCE全等.A.1 B.1或3 C.1或7 D.3或7【答案】C【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得出BP=2t=2和AP=16-2t=2即可求得.【详解】解:因为AB=CD,若∠ABP=∠DCE=90°,BP=CE=2,根据SAS证得△ABP≌△DCE,由题意得:BP=2t=2,所以t=1,因为AB=CD,若∠BAP=∠DCE=90°,AP=CE=2,根据SAS证得△BAP≌△DCE,由题意得:AP=16-2t=2,解得t=7.所以,当t的值为1或7秒时.△ABP和△DCE全等.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有:ASA,SAS,AAS,SSS,HL.22.如图,在△ABC中,∠ABC=45°, BC=4,以AC为直角边,点A为直角顶点向△ABC 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D,连接BD,则△DBC的面积为( ) .A.8 B.10 C.42D.82【答案】A【解析】【分析】将△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C,BD与EC交于点O,连接BE,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E=AB,∠BAE=∠DOC=90°,过D点作DF⊥BC,证△EBC≌BFD,可得DF=BC=4,再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下图所示,将△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EC,BD与EC交于点O,连接BE,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EC=BD,AE=AB,∠BAE=∠DOC=90°,∴△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E=45°,又∵∠ABC=45°,∴∠EBC=90°,∵∠BDF+∠DBF=90°,∠ECB+∠DBF=90°,∴∠BDF=∠ECB在△EBC和△BFD中EBC=BFD=90ECB=BDFEC=BD⎧∠∠⎪∠∠⎨⎪⎩∴△EBC≌△BFD(AAS)∴DF=BC=4∴△DBC的面积=11BC DF=44=822⋅⨯⨯【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难度较大,关键是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23.如图,已知,B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BD=BC,E为BD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下面结论:①△ABD≌△EBC;②AC=2CD;③AD=AE=EC;④∠BCE+∠BCD=18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已知BD为△ABC的角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在△AB D和△EB C 中,BD=BC,∠ABD=∠CBD,BE=BA,由SAS可判定△ABD≌△EBC,即可得①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C=2CD,②错误;已知BD为△ABC的角平分线,BD=BC,BE=BA,可得∠BCD=∠BDC=∠BAE=∠BEA,再由∠BCE=∠BDA,∠BCE=∠BCD+∠DCE,∠BDA=∠DAE+∠BEA,∠BCD=∠BEA,可得∠DCE=∠DAE,所以AE=EC;再由△ABD≌△EBC,可得AD=EC,所以AD=AE=EC,即③正确;由△ABD≌△EBC,可得∠BCE=∠BDA,所以∠BCE+∠BCD=∠BDA+∠BDC=180°,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本题中熟练求证三角形全等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对应边相等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在△ABC和△DCB中,AB=DC,AC与BD相交于点E,若不再添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ABC≌△DCB,则还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A.AC=BD B.AC=BC C.BE=CE D.AE=DE【答案】A【解析】由AB=DC,BC是公共边,即可得要证△ABC≌△DCB,可利用SSS,即再增加AC=DB即可.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SAS ,ASA ,AAS ,HL ,确定条件即可,此题为开放题,只要答案符合判定定理即可.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25.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BC=32,∠ABC=45°,BD 平分∠ABC .若M ,N 分别是边BD ,BC 上的动点,则CM +MN 的最小值是____.【答案】4【解析】【分析】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交BD 于点M′,过点M′作M′N′⊥BC 于N′,则CE 即为CM+MN 的最小值,再根据BC=32,∠ABC=45°,BD 平分∠ABC 可知△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CE 的长.【详解】解: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交BD 于点M′,过点M′作M′N′⊥BC 于N′,则CE 即为CM+MN 的最小值,∵BC=32,∠ABC=45°,BD 平分∠ABC ,∴△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BC•cos45°=32×22=4. ∴CM+MN 的最小值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难度较大,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D 是线段AB 上一个动点,把ACD 沿直线CD 折叠,点A 落在同一平面内的A '处,当A D '平行于Rt ABC △的直角边时,ADC ∠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112.5︒或67.5︒【解析】【分析】当A D '平行于Rt ABC △的直角边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当A D BC '时,二是当A D AC '时,两种情况根据折叠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即可.【详解】 如图1,当点D 在线段AB 上,且A DBC '时,45A DB B '∠=∠=︒, 45180ADC A DC '∴∠+∠-=︒︒,解得112.5A DC ADC '∠=∠=︒.图1如图2,当A D AC '时,45A DB A '∠=∠=︒,45180ADC A DC '∴∠+∠+=︒︒,解得67.5A DC ADC '∠=∠=︒.图2【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7.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格点(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格点C ,使△ABC 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格点C 有________个。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1.一机器人以0.3m/s的速度在平地上按下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从开始到停止所需时间为__s.【答案】160.【解析】试题分析:该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是一个正多边形,利用360°除以45°,即可求得正多边形的边数,即可求得周长,利用周长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所需时间.试题解析:360÷45=8,则所走的路程是:6×8=48m,则所用时间是:48÷0.3=160s.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2.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则较小的锐角是_______.【答案】30°【解析】【分析】设较小的锐角是x,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较小的锐角是x,则另一个锐角是2x,由题意得,x+2x=90°,解得x=30°,即此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AB∥DE,∠ABC=80°,∠CDE=140°,则∠BCD=_____.【答案】40°【解析】试题分析:延长DE 交BC 于F 点,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知∠ABC=BFD ∠=80°,由此可得100DF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BCD ∠=EDC ∠-FD C ∠=40°.故答案为:40°.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答案】11或13【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有两种情况:①腰长为3,底边长为5,三边为:3,3,5可构成三角形,周长=3+3+5=11;②腰长为5,底边长为3,三边为:5,5,3可构成三角形,周长=5+5+3=13.故答案为:11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5.∠A=65º,∠B=75º,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 外,若∠2=20º,则∠1的度数为 _______.【答案】100°【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出∠C=180°-∠A-∠B=180°-65°-75°=40°;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C=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得∠3+∠2+∠5+∠C′=180°,∠5=∠4+∠C=∠4+40°,即可得到∠3+∠4=80°,然后利用平角的定义即可求出∠1.【详解】如图,∵∠A=65°,∠B=75°,∴∠C=180°-∠A-∠B=180°-65°-75°=40°;又∵将三角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外,∴∠C′=∠C=40°,而∠3+∠2+∠5+∠C′=180°,∠5=∠4+∠C=∠4+40°,∠2=20°,∴∠3+20°+∠4+40°+40°=180°,∴∠3+∠4=80°,∴∠1=180°-80°=100°.故答案是:100°.【点睛】考查了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性质.6.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长方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____.【答案】90°【解析】【分析】【详解】如图:∵∠2+∠3=180°,∴∠3=180°﹣∠2.∵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4=∠3,∴∠4=180°﹣∠2.∵∠4+∠1=90°,∴180°﹣∠2+∠1=90°,即∠2﹣∠1=90°.故答案为90°.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7.如图,AB⊥BC,AE平分∠BAD交BC于点E,AE⊥DE,∠1+∠2=90°,M、N分别是BA、CD延长线上的点,∠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F的度数为()A.120°B.135°C.150°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先根据∠1+∠2=90°得出∠EAM+∠EDN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EAF+∠EDF的度数,根据AE⊥DE可得出∠3+∠4的度数,进而可得出∠FAD+∠FDA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2=90°,∴∠EAM+∠EDN=360°-90°=270°.∵∠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EAF+∠EDF=12×270°=135°.∵AE⊥DE,∴∠3+∠4=90°,∴∠FAD+∠FDA=135°-90°=45°,∴∠F=180°-(∠FAD+∠FDA)=180-45°=135°.故选B.【点睛】本题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的和为2100°则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A.104条B.90条C.77条D.65条【答案】C【解析】【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是(2)180n-︒,即内角和一定是180度的整数倍,即可求解,据此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在根据多边形的对角线总条数公式()32n n-计算即可.【详解】解:22100180113÷=,则正多边形的边数是11+2+1=14.∴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314143==7722n n--条.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解答时要会根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要注意每一个内角都应当大于0︒而小于180度.同时要牢记多边形对角线总条数公式()32n n-.9.如图,ABC的面积为1.分别倍长(延长一倍)AB,BC,CA得到111A B C.再分别倍长A1B1,B1C1,C1A1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倍长2018次后得到的201820182018A B C的面积为()A.20176B.20186C.20187D.2018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然后求出第一次倍长后△A1B1C1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7倍,依此类推写出即可.详解:连接AB1、BC1、CA1,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A1BC、△A1B1C、△AB1C、△AB1C1、△ABC1、△A1BC1、△ABC的面积都相等,所以,S△A1B1C1=7S△ABC,同理S△A2B2C2=7S△A1B1C1=72S△ABC,依此类推,S△AnBnCn=7n S△ABC.∵△ABC的面积为1,∴S△AnBnCn=7n,∴S△A2018B2018C2018=7201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出一次倍长后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的7倍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记∠AEB为∠1,∠ADC为∠2,则∠A、∠1与∠2的数量关系,结论正确的是()A.∠1=∠2+∠A B.∠1=2∠A+∠2C.∠1=2∠2+2∠A D.2∠1=∠2+∠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在∆ABC中,∠A+∠B+∠C=180°,折叠之后在∆ADF中,∠A+∠2+∠3=180°,∴∠B+∠C=∠2+∠3,∠3=180°-∠A-∠2,又在四边形BCFE中∠B+∠C+∠1+∠3=360°,∴∠2+∠3+∠1+∠3=360°∴∠2+∠1+2∠3=∠2+∠1+2(180°-∠A-∠2)=360°,∴∠2+∠1-2∠A-2∠2=0,∴∠1=2∠A+∠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理解及掌握。

八年级上册数学错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错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错题八年级上册数学错题集一、三角形错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6,第三边长是方程x^2 10x + 21 = 0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为()A. 12B. 16C. 12 或 16D. 不能确定解析:解方程x^2 10x + 21 = 0,即(x 3)(x 7) = 0,解得x = 3或x = 7。

当第三边长为 3 时,因为 3 + 3 = 6,不满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舍去。

当第三边长为 7 时,三角形的周长为 3 + 6 + 7 = 16。

故选 B。

错题 2:在\triangle ABC中,\angle A = 50^{\circ},\angle B = \angle C,则\angle B的度数为()A. 65°B. 50°C. 80°D. 40°解析:因为\angle A + \angle B + \angle C = 180^{\circ},且\angle B = \angle C,所以\angle B = (180^{\circ}50^{\circ})÷ 2 = 65^{\circ}故选 A。

二、全等三角形错题 3:如图,已知AB = 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triangle ABC ≌ \triangle ADC的是()A. CB = CDB. ∠BAC = ∠DACC. ∠B = ∠D = 90°D.∠BCA = ∠DCA解析:A 选项,因为AB = AD,CB = CD,AC = AC,根据 SSS 可判定\triangle ABC ≌ \triangle ADC。

B 选项,因为AB = AD,∠BAC = ∠DAC,AC = AC,根据 SAS 可判定\triangle ABC ≌ \triangle ADC。

C 选项,因为AB = AD,∠B = ∠D = 90°,AC = AC,根据 HL 可判定\triangle ABC ≌ \triangle ADC。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常考易错点汇总(共 8个常考题型65条)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常考易错点汇总(共 8个常考题型65条)

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点一、数与式(8条)【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的分类讨论。

(每年选择题必考)【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优先级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每年填空题必考)【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初中阶段就学过三个非负数.绝对值、二次根式、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0指数幂,底数不为0。

【易错点】8.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最常考的是分式的化简求值,要注意每个分式的分母不为0,还要注意除号“÷”后面的式子也不能为0。

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先观察从哪里开始计算。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8条)【易错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可能无解,无解的条件可以用对应的两条一次函数图像平行。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的情况。

【易错点】3.解不等式时,当做到系数化为1时,两边如果是乘以或除以负数,容易忘记改变不等号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事实上考不等式几乎只考有变号的题,你细品。

)【易错点】4.关于含参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含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几个整数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画数轴,解集用“<”连接。

【易错点】7.解分式方程时,第一步去分母,分子的括号要还原(分式自带括号功能),最后一步易忘记检验根。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要注意图像交点,它决定了分类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上学期易错题集锦
1、当x= 时,分式14
-x 的值为整数.2、化简a a 3-为___________.
3、若分式4
422+--a a a 的值为正整数,则整数a 的值是____________. 4、若代数式
1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5、若关于x 的方程
2
-32-1x x a x +=+的解为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6、若=+=+>>a
b a b ab b a b a -,06-,022则____________. 7、已知122
432+--=--+x B x A x x x ,其中A,B 为常数,则4A-B 的值为____________. 8、若b a b a +=-111,则3--b
a a
b 的值是____________. 9、如果x>y>0,那么x
y x y -++11的值是___________.(填“正数或负数”) 10、若分式方程2
321-+=+-x x a x 有增根,则a 的值是____________. 11、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x m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 12、关于x 的方程223242
ax x x x +=--+无解,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 13、若221=42y +3y+7,则214y +6y-1
的值为___________. 14、若的值等于那么y
x y x y xy x +-=+-,04422___________. 15、若分式x
x x 24122-+-的值为正数,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6、若x
x x x x 1-6110,求,且=+
<<的值是 .
17、已知实数211,,a-b 0,24c a b c c c ab
-+=满足则的算术平方根是 . 18、若分式212x x m -+不论m 取何实数总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9、已知x x 2
320--=,那么代数式()x x x --+-11132的值是 . 20、当a <0,b <0时,-a +2ab -b 可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为 .
21、若x <y <0,则222y xy x +-+222y xy x ++= .
22、若0<x <1,则4)1(2+-x x -4)1(2-+x x 等于 .
23、方程2(x -1)=x +1的解是 .
24、计算:
(1)⎪⎭⎫ ⎝⎛---÷--225262x x x x (2)32222)2.()22(444m m m m m m m --+÷-++
(3)22222))((2)(b a b a ab b a b a b
a b a +-÷+---+ (4)()()x x x x x x ---=-+-12123122
(5)x x x x x x ---+-=-+41341216852 (6)32)3)(2(122
-=-----x x x x x x x
(7)
x x x x x 5022322123-+ (8
25、已知m
26、已知22(4)0,()y x y xz -++=求的平方根。

27a 2,小数部分为b ,求-16ab-8b 的立方根。

28、已知5+11的小数部分为a ,5-11的小数部分为b ,求:(1)a +b 的值;(2)a -b 的值.
29、已知:
x =
y =.
30、已知:2323-+=
a ,2323+-=
b ,求代数式223b ab a +-的值。

31、已知.0)255(|13|2=-+-+b a b a 求2232332).6().()3(a b b a ab b a -÷--的值.
32、化简求值:,)]3(232[
x y x y x x y x y x x -÷--++-其中5x +3y =0.
33、设14m n -=,m+n=2,求2222221112m n m mn n mn m n m n ⎡⎤⎛⎫-÷+⎢⎥ ⎪++-⎝⎭⎢⎥⎣⎦
的值.
34、已知x =2323-+,y =232
3+-,求
32234232y x y x y x xy x ++-的值.
35、已知1a 222214164821442a a a a a a a a a --++÷-+-+-,再求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