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五册练习七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时、分、秒1.1 秒的认识1.单位换算。
1时=( )分1分=( )秒1时10分=( )分 1分20秒=( )秒70秒=( )分( )秒80分=( )时( )分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吃一个苹果大约用5( )。
(2)课间休息时间是10( )。
(3)奶奶做饭用40( )。
(4)乐乐跑100米大约用14( )。
3.辨一辨。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钟面上最长的针是分针。
( )(2)3时30分时,分针指向10。
( )(3)刷一次牙需要2秒。
( )4.亮亮跑100米的成绩是25秒,比红红慢了3秒,红红的成绩是多少秒?5.明明骑自行车去学校,去时顺风用时8分25秒,回来时逆风多用了2分5秒。
明明回来用时多少?答案:1. 60 60 70 80 1 10 1 202.(1)分(2)分(3)分(4)秒3. (1)×(2)×(3)×4. 25-3=22(秒)5. 8分25秒+2分5秒=10分30秒1.2 时间的计算1.填时刻,再计算经过的时间。
2.范庄小学下午2:00开始上课, 每节课40分钟,那么下午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 )时( )分。
课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二节课的上课时间是( )时( )分。
3.一辆客车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经过2小时5分钟后到达乙地,客车到达乙地时是上午( )时( )分。
4. 星期日上午,欢欢8:40开始写作业,9:10完成,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5. 客车9:20开,妈妈从家到车站要25分,妈妈最晚要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客车?答案:1. 11:20 11:40 12:05 20 254:154:50 5:25 35 352. 2 402 503. 10 54. 9时10分-8时40分=30分5. 9时20分-25分=8时55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直接写得数。
26+23= 63+17= 46+19= 57+21=29+43= 36+17= 64+29= 67+16=2. 在里填上“>”“<”或“=”。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优质教学课件

5分米○>5毫米
8毫米○<2厘米
6厘米○= 60毫米
1米○>7分米
9毫米○<3分米
4分米○<4米
练习题
9.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根 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分析:凳子的高即为每条腿的长度,锯成同 样长的凳子腿也就是把2米平均分成4份,用 除法计算。
练习题
9.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 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练习题 6.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长5厘米8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用刻度尺画, 标出起始和末尾的两点,用直直的 线连接两点,并在线段的下方标明所画长度。
练习题
7.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身长6(毫米) 一步长5(分米)
厚( 1 )毫米
(答案不唯一)
练习题
8.在○里填上“>”“<”或“=”。
2米=20分米
20÷4=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练习题
10.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 每段绳子有多长?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清楚对折 两次也就是折成了4段。
4÷4=1(分米) 答:每段绳子长1分米。
思考题
有一些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紧后如下图。
这3个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呢?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3
测量
练习五
优 翼
练习题
1.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 看你判断得正确吗。
自己动手量一量。
练习题
2.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作单位)。
自己动手量一量。
练习题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高1(分米 ) 宽5(毫米) 长16(厘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8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8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8篇)小学数学是一个打基础的时候,也是一个树立正确的数学概念的时期,那么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仅供参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篇1)(一)基础题1、填空。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7分米=()厘米=()毫米800毫米=()厘米=()分米7千米=()米20厘米=()毫米20厘米=()毫米20米=()分米50分米=()米=()厘米2、在()里填写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桌面的宽是35()一根黄瓜长约15()小红身高约124()小桥宽约3()课桌高约7()书的厚度约4()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2400()火车每小时行驶70().3、计算。
(1)46毫米+34毫米=()毫米=()厘米。
(2)4米-12分米=()分米=()厘米。
(二)变式题1、用线连起来。
一根拔河绳长30千米小冬肩宽12米一本数学书厚40厘米高山—福清之间相距8毫米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三)综合题1、小青身高86厘米,她再长几厘米正好是身高1米?2、用长20毫米的大头针去测量数学课本的长,量了10次,还剩8毫米。
数学课本长约()毫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篇2)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高8()重50()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千克60毫米=()厘米400厘米=()米4000米=()千米5000千克=()吨7分米=()厘米3、在○填上“>”、“<”或“=”。
5厘米2千克50毫米8厘米980克700毫米1分米15千米7米4吨1500米400千克4、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二、判定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练习五人教版(共17页)

返回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3 测量
练习五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练习五
复习旧知
1毫米大约是1分硬币 的厚度;1厘米大约是指甲 盖的宽度;1分米大约是手 掌的宽度。
返回
练习五
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高1(分米) 宽5( 毫米) 长16( 厘米)
返回
练习五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返回
练习五
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 绳子有多长?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清楚对折两次 也就是折成了4段。 4÷4=1(分米)
答:每段绳子长1分米。
返回
练习五
巩固练习
1. 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
长 3厘米 3分米 3米
( ) ( ) (√ )
黑板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 ) ( √) ( )
6分米=( 60 )厘米
6分米是6个10厘米
返回
练习五
练习
在○里填上“>”“<”或“=”。
5分米○>5毫米
5分米=500毫米
6厘米○= 60毫米
6厘米=60毫米
9毫米○< 3分米
3分米=300毫米
8毫米○< 2厘米
2厘米=20毫米
1米○>7分米
1米=10分米
4分米○< 4米
4米=40分米
返回
练习五
7分米5厘米○= 75厘米
返回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练习五人教版(共17页)
练习五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人教版(10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人教版(10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人教版(10篇)在三年级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套试卷如何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人教版,仅供参考。
篇三: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练习一、有空我帮忙1. 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 )数位要对齐,从( )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 )。
2.比578多134的数是()。
3. 甲数是156,比乙数少226,乙数是( )。
4. 爷爷家今年收苹果385千克,收梨279千克,爷爷家今年共收水果( )千克。
5.一个加数增加378,另一个加数减少378,和()。
二、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1. 加法竖式计算中,当个位相加满十,就应向( )位进1。
A、个B、十C、百2. 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
A、最小的三位数B、最小的四位数C、最大的四位数3. 飞飞家的居住面积是135平方米,比圆圆家的居住面积少27平方米,圆圆家的居住面积是()平方米。
A、152B、172C、1624.小春家养了347只鸭子,养了864只鸡,鸡和鸭子一共有()只A、1211B、1101C 、1111三、把表格补充完整。
四、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386+287=469+593= 764+968=369+917=628+183= 623+277=246+489=367+353=404+513=五、综合应用:1.学校商店上午卖出219根冰棒,下午卖出392根冰棒,一天一共卖出多少根冰棒2、超市一共卖出615箱豆奶,还剩下345箱豆奶没有卖出,超市原来有多少箱豆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人教版【篇1】一、填空题1、在90后面添( )个0是90万,添( )个0是9亿。
2、和10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 500005005这个数,在左边的5表示( ),中间的5表示( ),右边的5表示( )。
4、57925680这个数里包括( )级和( )级,它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表示(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重点(含配套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单元重点(含配套练习)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周长计算,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
教材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对于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三、重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习题课件

排列组合
总结词
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详细描述
排列组合是数学中研究不同顺序和组合方式的一门分支,对 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理解基本概念,如排列和组合 的差异,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逻辑推理题
总结词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详细描述
逻辑推理题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信息,学生 需要推断出正确的结论或答案。这类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问题
总结词
涉及时间计算和时间表达方式的应用 题。
详细描述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时间单位的 理解和计算,例如时、分、秒之间的 换算,以及时间的加减运算。例如, 小华晚上10:00睡觉,早上7:00起床 ,他每天睡多少时?
距离问题
总结词
涉及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关系的计算题。
详细描述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关系的理解,通 常会给出速度和时间,要求学生计算距离;或者给出距离和时间 ,要求学生计算速度。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 驶,2小时后行驶了多少千米?
不同图形
学会区分不同图形,并分别进 行计数。
组合图形
能够识别组合图形,并按照组 合方式进行计数。
图形面积计算
总结词
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
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即长乘以宽 。
圆形面积
了解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即π乘以 半径的平方。
三角形面积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即底乘 以高再除以2。
04
练习题四:逻辑推理
题目2
妈妈买来一些糖果,小华第一天吃了 这些糖果的一半少5颗,第二天又吃了 剩下的一半多5颗,最后还剩15颗。 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