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古城小学李小丽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起着统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作用。本节课将引领学生从整体上学习人体的构成,为后面几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教学的是《人体的组成》一课的第一课时内容,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培养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三年级时就已经学习了人体从外部形态上看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在不断的生长发育,学生会对身体的一些主要器官有所了解,比如心脏、肺等。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以及对各器官、各系统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在自己的身体相应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统。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个活动锻炼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六、教学准备:人体模型、人体结构模型、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七、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课我们欣赏了古今中外的格式建筑,你可想过在为他们精妙的结构和功能赞不绝口时,还有一种完美的结构:它的曲线是那样的优美,它的组成是那样的精巧,它的功能是那样的丰富与协调...它,就是我们的身体。(课件1)

师:那同学们还记得人体从外部形态上看由几部分组成吗?

生:(思考、抢答)

预设: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师:说得非常正确。(课件2)那,同学们对人体还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哪些与人体有关的知识呢?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老师参与其中“倾听”,了解信息。

汇报预设:(采用生问生答的形式)

生1:老师,我们知道人是用嘴吃东西的,那我们吃的这些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呢?

生2:老师,我们经交流知道人用嘴呼吸会使嗓子发干、发涩,而用鼻子呼吸就不会发涩、发干,这是为什么呢?

生3:老师,我们生病去医院时会看到每个门口上方有个小牌子,上边写着什么“儿科、眼科,鼻科、喉科、胸科等等,意思就是说我们要针对身体的不同状况到不同的科就诊。..........

师:好,同学们了解的很多,也有一些疑问,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逐一解决大家的疑问。首先我们从整体上先来了解人体的组成。板书课题:人体的组成(课件3)

【二】新授课、活动感知:

1、认识人体的组成。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眼、耳、鼻、喉这些其实是我们的一些器官,除此之外,我们人体内部还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人体的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教材第4课,根据教材提

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0页的插图。初步认识人体内部的一些器官和系统。(课件4)

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器官、系统的了解。

师:好,跟老师一起再来了解部分内部器官和系统的位置。

师:好,同学们对人体内部主要的器官、系统的位置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来个小互动好不好?生:好。

师:那每组派一个代表到前面和老师一起来完成“你来说,我来指”的游戏,看谁的动作熟练。师:好,同学们对部分器官、系统的位置掌握的还不错。其实,我们教材第20页的插图每一副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机器构成中的操作系统,由若干个功能相近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来完成一种或几种功能)我们人体有八大系统

(课件5)

师:好。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人体内部器官(出示人体结构模型)。谁上台来摸一摸?感触一下器官并能说出摸到的器官名称及所处的位置。

学生上台亲身体验。

预设:生1、肺有两片,分别在我们胸部的左右两边,它的表面光滑。

生2、心脏位于我们身体中间偏左的位置,先一个倒置的梨。

生3、肠子有粗,有细,盘绕在我们的肚子里,摸上去凹凸不平。.................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课件6)(我们的器官就相

当于机器构成中的零部件)介绍大小肠。(课件7)

师:好,我们对部分器官、系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这些器官和系统是怎样构成人体的呢?

2、认识建筑物和人体的组成。

师:好,我们进行第二个话题“认识建筑物和人体的组成”(课件8)

师:同学们还记得建筑物是怎样构成的吗?

生:记得。由砖构成墙,由墙构成房间,由房间构成单元房,由单元房构成一栋楼房。

师:回答的非常好。(课件8)

师:那,建筑物的构成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类似之处吗?(课件9)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1页插图,根据你们掌握的知识比较它们有哪些类似之处。可以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相当于墙;器官相当于房间;系统相当于单元房;人体相当于楼房。

师:嗯。还有其他意见或要补充的吗?

预设:老师,我觉得砖是楼房结构中的基本单位,而细胞相当于砖,所以细胞是人体组成的基本单位。师:嗯!这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

师:好,跟老师一起再来比较一下。(课件9)

3、课堂小结。

师:通过以上比较你对人体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那谁能说一下人体各种结构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课件10)预设: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系统构成人体。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

师:说的很好。人体就像一栋楼房的构成一样,楼房的构成是:砖 →墙 → 房间 → 单元 → 楼房; 人体的构成是:细胞 → 组织 → 器官→ 系统 → 人体。其中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单位。(课件11)

【三】归纳总结。

师:好,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要点,你都掌握了哪些?(课件12)

学生回顾,老师板书要点。

预设:生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生2、人体的内部器官主要有肺、心脏、肠等。

生3、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

师:同学们掌握很好。我们一起再来整体看一下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课件13)

【四】布置作业(课件14)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还有疑问吗?

预设:老师,组织我还不理解。

老师,细胞是怎样构成的?

........

师:很好,对于系统、器官、组织等知识我们会在以后的课程里深入了解,课下同学们准备好洋葱,

以备下次上课用来研究细胞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人体的组成

从外部形态上看:头、颈、躯干、四肢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单位

【六】教学反思 胸 腔:心脏、肺等器官 人体的内

部器官 腹 腔:胃、肝、胆囊、肾、十二指肠、 大肠、小肠、胰、脾、膀胱等。 细胞 人 体体 八大系统 各种器官 各种组织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人体的组成

4、人体的组成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 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激发学生探索 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模型,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那么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 1.出示人体结构模型。 提问:说说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 2.参照P20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上找出来。 3.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的名称。 器官:心脏、肺、胃、肝脏、大肠、小肠、肾脏、脑 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 4.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说说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 (1)观察教材P21图片。 (2)用类比的方法: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 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附件: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中医内科学 授课题目:第六章第一节水肿p234~241授课学时:3 所属院、部:临床一系中内教研室任教教师:杨薇薇 教具:多媒体、黑板板书、图片展示、提供临床病例 基本教材:张伯礼薛博瑜.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一、教学安排:3个学时: 1、概说、病因病机、诊查要点共43分钟。 2、辨证论治60分钟(辩证要点、治疗原则15分钟,分证论治45分钟)。 3、预后转归、护理调摄、研究进展、结语等共17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2)、熟悉水肿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水肿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备要。 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使学生能利用中医知识来分析解释临床疾病。 (2)、通过水肿的治疗原则的讲述,复习相关文献,从整体的角度联系肺、脾、肾等多个脏器分析对体内液体代谢的影响,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课上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提高学生对水肿病的学习兴趣,能够理解中医 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2)、通过将水肿的病因病机与中医传统养生进行联系,体现中医天人合一 的临床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规律生活,正确调护重要性,进而对中医内科学产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3)、分析肺、脾、肾在水肿中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来看待问题,强化学生中医的整体观思想。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水肿之阴水、阳水的辨证。 (2)、水肿临床各证型主症、治法及方药。 难点: (1)、水肿的病因病机。 (2)、水肿的辨证要点。 (3)、水肿的治疗原则。 (4)、水肿的变证。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已具备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中医医学基础,对与本章相关的水肿相关常识有所了解,但对水肿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该专业的学生上学期已开始学习了中医内科学,对中医内科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可望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 4、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医药理论。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人体的奥秘

人体是一台伟大的机器,内部充满了各种化学物质,它的各个部分能够精确的合作。它可以产生很多东西,从汗液到记忆。它还有许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1、你的皮肤有四种颜色 皮肤可能是乳白色的。表皮中的血管为肌肤添加了红色。黄色还补充了点底色。最后,还有对付紫外线的黑色。这四种颜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产生了世界上的所有人的肤色。 2、笑也会传染 正如打哈欠能传染一样,最新证据表明笑也可以传染。实际上,听到笑声确实可以刺激大脑中与面部表情有关的区域。在社会交流中,模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打喷嚏、笑、哭和打呵欠可能是建立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 4、鼻内细胞纤毛排出鼻涕 我们的身体内存在很多叫做纤毛的细胞,它对我们的许多器官的功能都有帮助,在鼻子中,纤毛能帮助鼻涕从鼻腔中排到咽喉处。冷天气能减慢这一排出过程,导致粘液阻塞,让你鼻涕不断。 7、吃饭主要是为大脑提供能量 大脑只有我们整个身体重量的2%,但它需要人体20%的氧和卡路里。为保证我们的大脑有足够的能量,三根主要的脑动脉不断地输送氧。如果其中一条动脉稍微停一下或阻塞了一下,就会让大脑细胞缺少能量,破坏那里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中风。 9、身体姿势影响你的记忆 你还记得你的结婚纪念日吗,亲爱的?单脚跪地向我求婚吧。记忆被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感官中。一种气味或一种声音就可以唤起我们遥远过去童年时代的记忆。这种联系可以很明显也可以不可预测,例如,自行车铃声可以唤醒过去的一段记忆。最近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解释。发表在2007年1月《认知》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当人的身体姿势与当时映像深刻的那个姿势相类似时,能够更快更好的唤醒记忆。 10、胃里神秘的腐蚀酸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一种危险的液体,即使机场的安检也无法从你身上取走它,因为它存在于你的内脏里面,它就是你胃里的盐酸,工业上经常用它来处理金属。它可以用来对钢进行铬酸处理。而在我们的胃就可以将这种毒液安全的储存在我们的消化系统内,分解你胃里的食物。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奇妙的人体 4 人体的组成》教案_15

六年级科学下册4.《人体的组成》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知道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点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图片,少儿人体半身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前测导入新课(了解学生的已知知识经验,很自然的

引入新授) 谈话: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组成,谁还记得,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交流)对,从外部形态上看,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四部分组成,那我们人体内部又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板书课题)。二、活动感知探究新知 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 ◆提问:你知道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吗?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或写出来。 学生活动:将自已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或写出来,并把自己所画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插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插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的相应位置指出来。(熟悉人体内部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里的大致位置) ◆结合P20页插图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教材中的每幅图都表示一种系统)的名称并板书。(让学生了解人体主要器官和主要系统名称) 主要器官:心脏、肺、肝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脑等 主要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 ◆教师讲述:在第一单元《常见的建筑》一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请大家观

科学教案《身体的奥秘》

大班学习活动《我的身体》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人体奥妙的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道理,并初步了解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名称及其主要用途。 课堂实录: 老师: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说哪儿动哪儿”,老师说身体的一个器官,小朋友们让它动起来,明白吗? 幼儿:明白了。 老师:小朋友们动起来,动小手,动小脚,动眼睛,动动腿,动动舌头,扭扭屁股,转一圈儿,请坐。 老师:在游戏中,我们动了身体的那些器官? 幼儿:我们动了小手、小脚。 幼儿:还动了眼睛、舌头、腿、屁股。 老师:哪些器官我们没有动呢? 幼儿:还有胳膊没动,耳朵和肩膀也没动。 幼儿:肚子、牙齿、膝盖没有动。 幼儿:头发没动,眉毛也没动。 老师:好的,你们说的这些器官都是我们用眼睛能看见的,在身体里面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器官,谁知道有哪些? 幼儿:我知道有心脏,还有肝脏。 幼儿:还有肠和胃,还有骨骼。 幼儿:有血管、气管还有大脑。 老师:太棒了,小朋友知道的真多。谁知道,人体可以分为几部分? 幼儿:一、二、三、四,四部分。 老师:我们给每一部分都取个名字。 幼儿:第一部分叫头,第二部分叫颈,第三部分叫躯干,第四部分叫四肢。 老师:刚才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有的器官动了,有的没动,所以他们不高兴了。现在咱们让他们都动起来吧!(和幼儿一起舞蹈) 幼儿:真高兴,有点累了。 老师:咱们先坐下休息一会儿,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跳舞时都用了哪些器官,怎样用的? (幼儿讨论) 老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 幼儿:我用到胳膊和腿了,我用胳膊做动作,用腿跳了。

老师:你用到四肢了,你知道他们还有什么用处吗? 幼儿:腿和脚可以走路、骑车,手和胳膊可以拿东西。 幼儿:我用到头了,我摆头了,还扭屁股了。 幼儿:我用眼睛看小朋友跳舞了,用耳朵听音乐了。 幼儿:我刚才扭脖子了。 老师:哦,原来脖子可以扭呀,他还可以干什么? 幼儿:脖子可以帮我们仰头、低头、转头。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我们的内脏也动了,小朋友知道谁动了吗? 幼儿:心脏动了,心脏跳动就是有生命的,心脏不动就没生命了。 幼儿:肺也动了,肺在呼吸。 幼儿:肠和胃也动了。 老师:你们知道的太多了,真棒。小朋友舞跳的这么好,知道是谁在指挥我们吗? 幼儿:是大脑。 老师:对了,大脑可是我们的总指挥官,我们想跳舞,大脑就指挥我们的耳朵听音乐,眼睛看老师,四肢就活动起来了。 幼儿:真神奇呀! 老师:就是这么神奇,小朋友说我们身体的用处多不多? 幼儿:太多了。 老师:怎样能让身体变的健康强壮呢? 幼儿:我锻炼身体,多吃饭。 幼儿:我不吃脏东西,讲卫生。 幼儿:我不挑食,不乱吃零食。 老师:挑食吃零食有那些坏处? 幼儿:长不高,没有营养。 幼儿:对肠胃不好。 老师:增加肠胃的负担。 老师:刚才脑袋悄悄地问我:“我既然有这么多的用处,小朋友要怎样保护我呢?” 幼儿:不躺着看书、看电视。 幼儿:不要挖鼻孔,挖耳朵,天天刷牙。 幼儿:不能碰头,要保护大脑。 老师:你们说的太棒了,脑袋听了真高兴。四肢跳出来问:“小朋友怎样保护我呢?” 幼儿:走路要小心,不要碰到他们。 幼儿:不要拿危险的东西玩,不到危险的地方去。 幼儿:勤洗澡,讲卫生。 老师:小朋友说的办法都很好,颈部说话了,我占身体的比例最少,小朋友可不要忘了保护我呀!

中医脉诊教案

中医脉诊教案 词目:脉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释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医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详细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晋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相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

解读16个你不知道的人体奥秘

解读16个你不知道的人体奥秘 1、男人和女人谁的听力强? 正确答案:有些方面是男人的听力强,而另一方面则是女人的听力强。 两性的听力谁强谁弱?不可能予以明确回答。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女人容易从寂静中分辨出高音调,而男人则能较好地辨别声音从何处来。女性听力明显受激素所影响。在女性排卵期间听力最敏锐,而在行经期则与男人的听力相当。 2、秃头男人是否真的性能力较强? 正确答案:这完全可能。秃头的男人性能力较强是完全可能的。大多数男人之所以掉头发,其原因归咎于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然而,这种激素也能使男人的性能力增强。 3、为何人吃了水果后不应饮水? 回答正确:饮水将胃酸稀释得很厉害,从而使它失去杀菌作用,而水果中幸存的细菌就会伺机而出。 水果,特别是小水果(如草莓)寄生着许多细菌,当食用水果时,就将细菌一起吞下去,而饮水会将胃酸稀释,从而使它失去杀菌作用。 4、人体是否具有防晒黑的能力?

回答正确:食用足够量的西红柿,并在食用时蘸点橄榄油。 谁食用足够的西红柿,谁就能阻止阳光的损害。由于西红柿含有茄红素,它能大大地减少晒伤的风险。西红柿中的茄红素只溶解于油中,因此食用生西红柿或饮用西红柿汁时,应加一点橄榄油才有抗晒的效果. 5、近视的人比不近视的人更聪明 正确答案:正确。因为眼睛近视和智力是紧密相连的。 听起来的确很奇怪,但近视和智力确实紧密相关。认为智力聪明的孩子书读得多,因而损坏了视力,这种论据是立不住脚的,因为视力不会因为阅读多而受损。近视者智力高,可能是与基因存在密切关系的缘故。 6、哪一个手指指甲长得最快? 正确答案:中指指甲 中指的指甲比大拇指指甲生长得快。惯用右手的人,右手指甲比左手指甲长得快,而惯用左手的人则相反。 7、为什么人在微笑的时候两眼会闪闪发光? 正确答案:这是由于面部几块肌肉相互发生复杂作用所致。

科教片《人体的奥秘》观后感

科教片《人体的奥秘》观后感导语: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装置以满足自身 代谢的需要,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科教片《人体的奥秘》观后 感文章,仅供参考! 科教片《人体的奥秘》观后感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铸造了人体身体的每一部位。这部影片,从独特的视觉,以 生动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人体细胞内部的世界,俨然是一部 精彩绝伦、史诗级的科幻大片。同时我也感慨着科技进展的 神速,让科学家得以观察细胞内部,也因此让我们群众见识 到细胞内部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交流运作的情况。人体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也许认为自己的身体自己还 不清楚吗,而事实上我们的确不了解自己的身体里有着怎样 秘密。从小的细胞到大的系统来看看我们的身体,是不是还 会觉得所有东西都是那么熟悉呢。影片里向我们展示的细胞 就像一个个小小微型的机器人,每时每刻都正在各司其职、 相互协作。那样生动形象的画面,让人觉得人体真是个非常 神奇的东西,里面藏着许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小小肉眼不 可见的细胞内部,竟是这样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世界。 早在中学时代,生物课堂上也让我们了解到细胞作为最 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人体内共约有40万--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这些我们肉眼无法看

见的小东西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 整套完整的装置以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在人体中,尽管每 一个细胞的功能受到整体的协调与控制,但每一个细胞都是 一个独立的、自我孔子的、高度有序的代谢系统,有相对独 立的生命活动,各种组织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来执行特定 的功能,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单位协调地 进行的。影片中就较为详实地展示了DNA转录、翻译,及运输蛋白工作的情景。这比高中课堂有趣得多且十分形象。许 多以前未能想象的画面一幕幕转换,直接冲击视觉感官,多 年来遗忘得差不多的生物细胞知识在脑海里翻滚,让人直呼 过瘾。更是激起了我对生物的兴趣好奇及对科学的瞻仰。 我们对人体探索一直在进行中,从所知的四大系统八大 器官来分析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地发现和研究它们,为 救治疾病,身体保健等方面也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人会由于 病毒入侵而生病,我们每天都在遭受那些无形生物的频频轰炸,即便身体有多道防线仍然抗不住那些病毒细菌的入侵。“人体奥秘之细胞的暗战”,从影片中我看到抗体及白细胞与病毒的一场场战斗,观摩了它们的战斗目标领略了它们的 作战方式,甚是精彩。人体免疫系统着实让人惊叹。它不断 进化,能识别并消灭入侵的微生物。然而总有顽抗的病毒冲 破了重重防线,侵入人体细胞,使得细胞开始衰败,并因此 造成人体疾病。我想人们知道病毒入侵人体的机理,必能研

科教片《人体的奥秘》观后感

科教片《人体的奥秘》观后感 导语: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装置以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科教片《人体的奥秘》观后感文章,仅供参考? 科教片《人体的奥秘》观后感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铸造了人体身体的每一部位。这部影片,从独特的视觉,以生动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人体细胞内部的世界,俨然是一部精彩绝伦、史诗级的科幻大片。同时我也感慨着科技进展的神速,让科学家得以观察细胞内部,也因此让我们群众见识到细胞内部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交流运作的情况。人体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乂陌生,我们也许认为自己的身体自己还不清楚吗,而事实上我们的确不了解自己的身体里有着怎样秘密。从小的细胞到大的系统来看看我们的身体,是不是还会觉得所有东西都是那么熟悉呢。影片里向我们展示的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微型的机器人,每时每刻都正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那样生动形象的画面,让人觉得人体真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里面藏着许多我们还未知的秘密,小小肉眼不可见的细胞内部,竟是这样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世界。 早在中学时代,生物课堂上也让我们了解到细胞作为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人体内共约有40万一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这些我们肉眼无法看见的小东西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一整套完整的装置以满足自 身代谢的需要。在人体中,尽管每一个细胞的功能受到整体的协调与控制,但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孔子的、高度有序的代谢系统,有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各种组织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来执行特定的功能,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单位协调地进行的。影片中就较为详实地展示了D\A转录、翻译,及运输蛋白工作的情景。这比高中课堂有趣得多且十分形象。许多以前未能想象的画面一幕幕转换,直接冲击视觉感官,多年来遗忘得差不多的生物细胞知识在脑海里翻滚,让

中医诊断学教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教案 授课时间: 9月11日,周一,第6,7节 题目: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 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学时。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讲述: 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 简要介绍。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 (一)诊法 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 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 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 (二)诊病 1.诊病的概念、目的。 2.明确病名的含义。 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 (三)辨证 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 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 注意:“症”“病”“证”的区别。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

(四)病案书写 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 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原则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必须遵循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 新课讲述: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重点介绍内容。基本原则包括三方面: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明确各自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学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中,影响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著作、作者是: 1、《黄帝内经》; 2、西汉,淳于意的《诊籍》;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4、西晋,王叔和的《脉经》; 5、隋,巢元方《诸病杂候论》; 6、宋,陈元择的《三因极—病证方论》; 7、元,敖氏《伤寒金镜论》; 8、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9、明,李时珍的《滨湖脉学》;10、清,叶天士《外感湿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重点讲述上述重要著作及其作者、年代、历史意义。 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简要介绍。 小结: 绪论,为本学科开头部分,介绍了诊断、中医诊断学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其中重点掌握诊断的概念,病名、症状、体征、证名和证候的含义,中医诊断的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及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中重

四年级科学上册《身体的结构》教案 教科版

“身体的结构”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在这一课中,要向学生们介绍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划分,引出深入的思考。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本课主要有两个主要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我们的身体”,学生要通过观察和讨论提出人体从外形上看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什么特点?内部有什么?第二个活动:“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活动的体验,利用气泡图的方式,把多个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曾经学习过“观察我们的身体”,对人体的外部结构进行过初步的观察,但并未探讨过人体的内部有什么?身体结构的不同划分方式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浅显的,探究的途径也是比较简便的,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对这些内容会有很高的探究兴趣,也将会由此获得比较丰富的认识,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过程与方法: 1、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根据观察目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围绕观察和体验活动开展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教师的评价语言鼓励、唤醒、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选择有效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气泡图的分析,理解根据功能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知道练市小学有大课间活动,你最喜欢哪项活动?(原来大课间的活动这么丰富) 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能做这么多的运动呢? 对,人之所以能做很多的事是与自身的身体结构有关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身体的结构。(板书:身体的结构) 二、探究活动 (一)身体的外形 1、首先我们来观察身体的外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当模特,其他同学思考,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刚才的观察很认真,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找到了哪几个部分的?有不同看法吗?(板书:头、颈、躯干、四肢) 总结外部特点: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出示幻灯片,告诉学生这些部位的

4、人体的组成

4、人体的组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能在自己的身体相应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统。 2、情感目标: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3、知识目标: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2、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分析一幢楼的构成。 (二)学习新课: 1、提问:人从外部形态上人体分为哪几部分? 2、指名回答。 3、提问:那么人体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4、鼓励学生在一张纸上将自己所知道的人体的内部器官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已所写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的身体相应位置指出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A、让学生分析校园建筑物的构成。 B、说说过年时吃的鸡有哪些器官构成。 2、学习新课: A、活动目标 1、能在自己的身体相应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统。 2、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3.能用自已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B、活动过程 1、提问:人从外部形态上人体分为哪几部分?

2、鼓励学生在一张纸上将自己所知道的人体的内部器官写出来。 3、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对学生已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人体内部器官的样子画出来,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性,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4、让学生将自已所画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的身体相应位置指出来。 5、理解——器官:肝脏、胃、肺、心脏等。 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6、在学生对人体的主要内部器官有所了解后,告诉他们教材中的每幅图都表示一种系统,让学生对人体的构成先有一个总体的、概括的了解。 7、在分析人体的结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然地将话题转到上单元研究的建筑物的结构上,从而引领学生对建筑物和人体的构成作类比研究。 8、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将人体的结构层次逐一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进行类比,可以鼓励学生回答图中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奇妙的人体 4 人体的组成》教案_1

《人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起着统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作用。本节课将引领学生从整体上学习人体的构成,为后面几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教学的是《人体的组成》一课的第一课时内容,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培养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三年级时就已经学习了人体从外部形态上看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在不断的生长发育,学生会对身体的一些主要器官有所了解,比如心脏、肺等。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以及对各器官、各系统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在自己的身体相应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统。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个活动锻炼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课我们欣赏了古今中外的名式建筑,你可想过在为他们精妙的结构和功能赞不绝口时,还有一种完美的结构:它的曲线是那样的优美,它的组成是那样的精巧,它的功能是那样的丰富与协调...它,就是我们的身体。(课件) 师:那同学们还记得人体从外部形态上看由几部分组成吗? 生:(齐答。) 师:说得非常正确。(课件)那,同学们对人体还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哪些与人体有关的知识呢?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汇报预设: 生1: 生2: …… 师:好,同学们了解的很多,也有一些疑问,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逐一解决大家的疑问。首先我们从整体上先来了解人体的组成。板书课题:人体的组成(课件) 【二】新授课、活动感知: 1、认识人体的组成。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眼、耳、鼻、喉这些其实是我们的一些器官,除此之外,我们人体内部还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人体的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教材第4课,根据教材提示将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统在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上找出来。 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0页的插图。初步认识人体内部的一些器官和系统。(课件)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对器官、系统的了解,并说一说部分内部器官和系统的位置。) 师:好,同学们对部分器官、系统的位置掌握的还不错。其实,我们教材第20页的插图每一副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机器构成中的操作系统,由若干个功能相近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来完成一种或几种功能)我们人体有八大系统(课件)

人体奥秘纪录片全集

人体奥秘纪录片全集篇一:4集BBC纪录片——《人体的奥秘》* 诞生 丛生到死 大脑的发育 危机四伏 人体奥秘纪录片全集篇二:BBC“人类自我了解”系列之《人体奥秘》视频(全集) ( 天下无疾2014-04-09 09:56:32) BBC“人类自我了解”系列之《人体奥秘》视频(全集) 作者天下无疾 以下为视频地址链接,点击可进入 人体的奥秘 人体的奥秘-排毒体验 人体的奥秘(1) ——心脏 人体的奥秘(2)——免疫 人体的奥秘(3)——情欲 人体的奥秘(4)——骨骼 人体的奥秘(5)——新生命 人体的奥秘(6)——衰老 人体的奥秘(8)——求生本能人体的奥秘(9)——性的本能 人体的奥秘(10)——求胜欲望

人体的奥秘(11)——天生英雄的本能 《人体奥秘》第1集诞生之初 《人体奥秘》第2集人类的生存 《人体奥秘》第3集——大脑的形成《人体奥秘》第4集危机四伏的世界 BBC两性奥秘之一-大脑差别BBC两性奥秘之二-吸引力 BBC两性奥秘3之三-爱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一) 01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一)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二)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二)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三)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三)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四)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本能(一)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本能(一)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本能(二)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本能(二)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感官百感交集之嗅觉和味觉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感官百感交集之听觉和平衡感觉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感官百感交集之触觉和视觉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恐惧(二)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心智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心智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心智 03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一)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一)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二)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二)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三)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三)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五官奥秘1

《中医诊断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教案资料

《中医诊断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医诊断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00个) 1.属神气不足的是哪项 [ D ] A面色无华B两目晦暗C形体赢瘦D精神不振 2.失神最主要的病机是 [ B ] A脏腑虚弱功能低下 B脏腑精气严重亏损 C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D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3.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可见于 [ C ] A癫病B狂病C痫病D中风 4.面色萎黄由哪种原因所致 [ A ] A脾胃气虚,气血不足B脾肾虚寒,健运失职 C脾气虚衰,湿邪内阻D湿热内蕴,胆汁外溢 5.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腹部青筋暴露,舌紫暗,为瘀血内阻于 [ A ] A肝B心C脾D胃 6.肺痈的咳痰特点是 [ D ] A痰黄粘稠有块B痰白清稀量多C痰白滑量多易咯D大量脓血腥臭痰 7.胖大舌的成因为 [ D ] A气血两虚B阳热内盛C热入营血D阳虚水停 8.颈前结喉处有肿物如瘤,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者,称 [ A ] A瘿瘤B痰核C梅核气D瘰疬 9.舌淡白而瘦薄提示 [ D ] A阳虚B阴亏C寒湿D气血两虚

10.红舌苔黄厚,多属 [ A ] A实热证B虚热证C湿热内蕴D热入营血 11.观察病人面色,关键在于区分 [ B ] A主色与客色 B 善色与恶色 C 常色与病色 D主色与病色 12.下列哪项不是精亏神衰的失神表现 [ B ] A形羸色败 B神昏谵语 C呼吸气微 D两目晦暗 13.湿痰的特点是 [ C ] A痰黄粘稠有块B痰白清稀量多C痰白量多易咯D脓血痰味腥臭 14.辨别邪气的深浅轻重主要依据 [ C ] A舌苔的有无B舌苔的润燥C舌苔的厚薄D舌苔的颜色 15.肝郁脾虚多见 [ D ] A面部口唇青紫B面色青灰,肢冷脉微C面色恍白虚浮D面色苍黄 16.少神的表现是 [ A ] A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倦怠乏力B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形体赢瘦 C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D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神清,目光转亮 17.气血亏虚可见 [ B ] A头晕且重,如物裹缠B头晕面白,神疲体倦 C头晕而胀,面红目赤D头晕胀痛,头重足轻 18.脾虚湿蕴多见 [ C ] A面部、口唇青紫B面色青灰,肢冷脉微C面黄虚浮D面色苍黄 19.痰热壅肺证可见: [ B ] A.舌淡嫩胖,苔白润滑 B. 舌质红,苔黄厚腻 C.舌红少苔而有裂纹 D.舌淡红,苔白腻

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说课体会

中医诊断学望神内容说课体会 发表时间:2017-06-01T15:18:49.593Z 来源:《中医杂志》2016年12月作者:刘雁云邹小娟戴红姜瑞雪寇美静胡霞黄圣[导读] 说课是授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湖北武汉 430065)1 说课的意义说课是授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讲解具体教学设想、方法、策略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1]。是教师在制定教案后阐述“教什么,怎样教, 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思路,以便让听者了解其如何把握目标,用何手段,达到何目的的思路,实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 说课的评价笔者所在学校说课比赛的评价表供大家参考,详情见下表。 3 说课的基本内容说课主要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等进行。 3.1 说教材(1)选用教材:说课选用的教材是陈家旭、邹小娟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通向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2)所在章节:望神内容在上篇四诊第一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之望神,教学安排为2学时。(3)内容包括望神的概念、望神的意义、望神的要点、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和望神的注意事项。(4)教学目标:掌握望神的要点、掌握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熟悉少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了解望神的原理、神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5)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准确判断患者神气类型,明确各类型的临床意义。难点是假神的机理以及假神中“ 回光返照”与重病转危为安的区别。 3.2 说教法《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又必须突出重点,做到精讲、略讲、自学相结合。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录象、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1)目标明确,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讲望神的概念、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及临床意义,而略讲望神的原理,神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注意讲清楚各类型间的区别及由轻到重的联系,讲清楚失神中正虚失神和邪盛失神的不同表现及临床意义,有些知识点学生没接触过,如郑声、谵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章闻诊中的相关知识。 (2)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以理论教学为主,配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从丰富的临床资料:如教材配套的图片、视频中,通过对比学习,增强感官认识,具体形象的认识意识到不同类型神气表现的细致差别,从而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为今后临床奠定基础。 (3)处理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生,围绕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例如采用PBL教学法:针对重点知识点——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可以设计、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同学们去分析鉴别、思考讨论。如,中医基础理论中介绍“神”有哪些含义?中医诊断学中的“神”是广义的“神”还是狭义的“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中哪一种“神”的含义与众不同?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后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3.3 说学法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奇妙的人体 4 人体的组成》教案_12

《4.人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模型,显微镜,洋葱和西红柿装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欣赏古今中外的各式建筑,为他们精妙的结构和功能赞不

绝口时,你是否想过还有一种完美的结构:它的曲线是那样的优美,它的组成是那样的精巧,它的功能是那样的丰富与协调……它,就是我们的身体。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那么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 二、设问导读 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 1.出示人体结构模型。 提问:说说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说出来。 2.参照P20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上找出来。 3.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的名称。 器官:心脏、肺、胃、肝脏、大肠、小肠、肾脏、脑 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 4.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说说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 (1)观察教材P21图片。 (2)用类比的方法: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 讲述: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

能量的奥秘-人体能量体

能量的奥秘-人体能量体 环绕在人体外围的能量场,就称為「人体能量场」。 人体能量场粗分,可分為七个,称之為「人体能量体」。 这七个人体能量体為:精神一体、精神二体、精神三体、星光体、理性体、情感体及以太体。 精神一、二、三体是属於精神的进化层面﹔理性、情感及以太体是属於生物演化的层面﹔而星光体则是生物层面通往精神层面之间的桥樑。 围绕在人体外的第一层能量体就是以太体,以太体也可以说是经络体,因為它与经络有密切的关係。 经络现象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於二千一百五十年前,根据临床上的观察而发现到人的生理有一种特殊的「循经感传现象」而发现的。所谓「循经感传」就是你刺激身体上的某个敏感点,在这个被刺激的点上,会產生酸、麻、胀、肿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由这个点循著一定的路线,散发出去,比如说,你刺激臀部的环跳穴,你会感觉一股酸胀沿大腿传达到足部,这条行经的路线就称為「经」,刺激的点就是「穴」,而这种现象就是「循经感传现象」。 那麼是先有穴还是先有经呢? 答案是先有经才有穴,因為经行走的路线是由感传而得知的,所以并不需要沿著经逐一找寻穴位,如果是由穴位的功能而测定的,那麼你就要选很多的穴位,才能连成一条经。 穴是人体能量聚集之处,这些能量沿著一定的路线移动著,这个路线就是「经」,经是一些大的纵行主干,由经分出的支脉,就是「络」,「络」就是「连络」的意思,它是一些小的横行分支。 经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络包括十五络、络脉及无数的络。这些经与络,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状蜘蛛人,我将它称之為「经络体」。 经络体是发出蓝色之光的光体,它比人体大三?五公分,如果你的身高是一百七十公分,那麼你的经络体则為一百七十四公分(比人体头部高三?五公分,比脚底长半公分)。其能量是以每分鐘十五至二十次在肉体外不断地循环脉动著。 由於经络体最接近肉体,所以我们每日所摄取的食物会影响到经络体。以我们每日所摄取的食物為例,酸性食物属阳,硷性食物属阴,酸硷必须平衡,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这就是营养学上所谓的「酸硷平衡」,由於人的肉体是属於弱硷性的,所以我们必须摄取较多硷性的食物,此类食物有蔬菜、水果等﹔少食酸性的食物如肉类﹔食用一份的肉类,必须以四份的蔬菜水果来中和,才能保障身体的健康,以此来观看现代人的饮食习惯,阴阳是不谐调的,当然医院门前要大摆长龙了。 硷性食物有:牛奶(0.4)、豆腐(0.1)、菠菜(15.6)、萵苣(7.2)、洋葱(1.7)、香茹(17.5)、海带(40)、红箩卜(6.4)、马铃薯(5.4)、高丽菜(4.9)、竹笋(4.3)、茄子(1.9)、苹果(3.4)、柿子 (2.7)、梨子(2.6)、葡萄(2.3)。 数值愈高,表示硷性愈高。 酸性食物有:鰹鱼片(37.1)、蛋黄(19.2)、魷鱼(29.6)、小鱼干(24)、鮪鱼(15.3)、章鱼(12.8)、鲤鱼 (8.8)、牡蠣(8)、生鮭鱼(7.9)、鰻(7.5)、蛤蜊(7.5)、干贝(6.6)、乾紫菜(5.3)、米糠(85.2)、燕麦 (17.8)、胚芽米(15.5)、白米(4.3)、大麦(3.5)、麵粉(3)。 数值愈高,表示酸性愈高。 人难免会生病,生病并不是一件坏事,它祇是身体阴阳不谐调时,所发出的一项警讯而己,你只要改变你的饮食习惯,很多病会自然而癒,因為身体本身有自癒的能力,人体本身不也是一个大自然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