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7千米,约每秒30千米。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我们知道,春分点和秋分点对黄道是等分的,如果地球公转速度是均匀的,则视太阳由春分点运行到秋分点所需要的时间,应该与视太阳由秋分点运行到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是等长的,各为全年的一半。但是,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则走过相等距离的时间必然是不等长的。视太阳由春分点经过夏至点到秋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需要186天多,长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南半球的冬半年;视太阳由秋分点经过冬至点到春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需要179天,短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和南半球的夏半年。由此可见,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球上四季不等长的根本原因。

地球绕太阳一周(360°)实际所需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只在天文学上使用。一个恒星年等于365.25636个平太阳日

即365天6时9分9.5秒

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

【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季节年”。

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阳历和阴历的历年安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均以回归年为周期。

回归年不是地球的真正公转周期。

【阳历/公历年】是平年365天,闰年366天。闰年多余的1天即是四年来多365天余部分的累积。每四年一闰。

【阴历/农历年】每年354或355,383或384天。这是因为阴历不仅照顾太阳运行,还要考虑月球的运行,故有闰月。即每年有12或13个月。

十七年九闰。闰月一般在夏半年,极少在冬半年。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回归年的周期,多余的5时48分46秒在每四年润一年。但是每年少15分钟。

椭圆的轨道是地球对附近的天体引力的折中。仅有一个行星和一个恒星的系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早期的太阳系在形成过程中,原始的行星受到了小行星的撞击和其他一系列扰动,才导致椭圆轨道的形成。这叫行星徙动理论。

首先:正圆轨道也是椭圆轨道的一种,只不过是特殊的椭圆轨道。

如果要地球完全按照正圆轨道运转条件是十分苛刻的,首先就必须让太阳的其他行星消失,接着离太阳比较近的恒星也必须消失,否则他们就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导致地球运转轨道的改变。

地球绕太阳公转,在给定的能量的条件下,可能的轨道有无数条,圆轨道只是其中的一条而已。如果想要地球按正圆轨道运行,地球的能量,动量要满足一定条件。就是任一时刻,地球的动能Ek和势能Ep的关系满足Ek = -Ep/2。或者说当Ek = -Ep/2时,地球运动方向垂直于日地连线。这个条件非常苛刻,即便是地球在正圆轨道上运行,一点微小的扰动都可以改变这种状态,使得地球在新的椭圆轨道上运行。

高中物理书上只是书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会加速,势能转化为动能。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会减速,动能转化为势能。

当卫星速度正好为第1宇宙速度时,轨道为正圆。当卫星速度介于第1宇宙速度和第2宇宙速度之间时,轨道为椭圆。

严格来讲,所有人造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形的。。比如地球赤道同步卫星,是人类期望达到纯正圆形轨道的卫星,这样在地面上看地球赤道同步卫星,它会天空中的一个固定点。但是因为受多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卫星轨道不能完全达到正圆,而是一个比较接近正圆的椭圆。於是,在地面上看地球赤道同步卫星,它是在天空漂移,在画8字。

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行星绕恒星运动或卫星绕行星运动只有两种情况:椭圆或双曲线,其中只有椭圆是稳定的.圆只是椭圆的特例.

圆是一种理想状态,大多数卫星的运动并不要求达到圆的轨迹.只有同步卫星希望更接近圆的轨迹.但实际上发射精度不可能达到正圆,而且空间力的作用复杂,任何因素的影响,都会使轨道发生变化,因此同步卫星也不是正圆的.

开普勒定律:[来自网络]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开普勒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开普勒123定律同样适用于人

椭圆的几何性质:[高中]一个平面里,到两定侠盗猎车点的距离之和[前提是大于两点间距]固定的点的集合。机械能守恒:[初中]卫星的势能和动能相转化中守恒。

地球公转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地球公转: 一、定义: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做公转。 二、基本特征 1、方向:自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自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 3、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速度:角速度,平均约为1°/天;线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练习题: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5、黄赤交角的影响 1.黄赤交角的大小:目前为23°26′。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阿 (2)影响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在0°~23°26′之间变化;黄赤交角变大,极夜极昼范围扩大,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1、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 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2、假如地轴与黄道相交成90°,那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①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 ②沿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转现象 ③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④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公转的特征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公转的特征 一、单选题 下图所示全球刚好同属一个日期,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读图完成1~2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10°N,0°B.20°N,0°C.20° N, 180°D.10°N, 180°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海东侧积雪厚度加大 B.孟加拉国处于旱季 C.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0℃ D.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处于极夜时期 2012年9月19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科学家总算可以擦一把汗,本年北冰洋的海冰大融化终于停止了。不过,根据统计,9月16日那天的海冰覆盖率为2012年的最低值,覆盖了北冰洋的24%,这也是观测史上的最低值。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夏季的海冰融化之后,覆盖率会在50%左右。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北冰洋海冰覆盖率越来越低的原因是 A.北冰洋沿岸大规模的石油开采B.北冰洋沿岸大规模的捕鱼活动 C.北冰洋沿岸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活动D.全球气候变暖 4.2012年9月19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下列哪一条纬线 A.北回归线B.赤道C.南回归线D.北极圈 5.在海冰融化的季节里,海水中的冰山在大部分海域的漂移方向是 A.向东南B.向西北C.向西南D.向东北 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回答6~7题

6.上图中C点的昼长为 A.24小时B.12小时C.20小时D.10小时 7.上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太原B.长春C.南昌D.昆明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法国与克罗地亚的冠军争夺战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东三区)于当地时间7月15日18时正式开战。据此完成8~10题 8.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D.位于北半球,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9.家住乌鲁木齐市的球迷小明准时收看央视直播冠军争夺战的时间应该是 A.7月15日10:00B.7月15日23:00 C.7月16日2:00D.7月15日13:00 10.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乌鲁木齐的昼夜状况是 A.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后变短B.昼长夜短,且昼一直变长 C.昼短夜长,且昼先变短后变长D.昼短夜长,且昼一直变短 11.华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地理期末考试时,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二、综合题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公转一周是多少天 公转和自转的区别

地球公转一周是多少天公转和自转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的,那幺,地球公转一周是多少天呢?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地球公转一周要多长时间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一天内,地球 自身旋转转过的角度事实上超过了360°。 利用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原理,我们可以算出超过的角度正好是0.9863°,即一天自转了一周又0.9863°。如此,每天多转0.9863°,一年365 天累计多转了0.9863°×365≈360°,正好一周。 实际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多于365 天,是365 天5 时48 分46 秒,所以一年中地球实际自转了366.2422 周。 由于地球一天自转的角度和一周相差无几(不超过1°),人们通常称地球 自转一周为一天,对日常生活几乎没有什幺影响。 而在天文学上,为了区分这两者,将通常的一天称为一个太阳日,将地球 自转一周称为一个恒星日,一个恒星日的时间是23 时56 分4.09 秒。 地球自转周期约23 小时56 分,地球公转周期约365 天5 小时。 1 地球公转和自转有什幺区别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 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 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 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 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 小时56 分,约每隔10 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自转速度的变化20 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的特征.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地球自传的特征.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甲、丙 B.甲、乙?C.乙、丙?D.丙、丁 2.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b-d-c?D.c-d-b-a 3.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除c点外,其余三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这四个地方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 C.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处的物体向右偏,c处的物体向左偏 D.图中四点一年中仅有一天昼夜长短相同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1米进的桌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5.根据图示信息,关于P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盛行东北信风B.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C。此时正值日落D。此日昼长夜短读下面地球自转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A、B、C、D、E、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相等的点是 A.点A、F B.点B、AC.点C、DD.点E、B 7.图中A、C、D、E、F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北极点相同的个数 是A.0个B.5个C.3个D.4个 8.A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太阳最高的时间间隔为 A.23时56分4秒B.24时C.23时3分56秒D.一个恒星年 9.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A.船的底部B。桅杆的顶部C。船的最前端 D.船的最末端 10.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联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小 D。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上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 和角速度都相同的有( ) A。4个 B.3个C。2个D.1个 12.若∠BOC=45°,C点为11月7日7时,且 C点在本初子午线上,则( ) A.A点为11月6日10时 B.A点为11月6日4时 C。A点为11月7日4时D。A点为11月7日10时 13.下图四幅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B。BC。C?D。D 14.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②动物的异常反应 ③挪威夜空出现绚丽的极光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15.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a、b两点处地球自转线速度 的差异和原因为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 大 下图中N、S分别表示北极点和南极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图中地区自转线速度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 C.甲〈乙<丁<丙D.甲=乙=丙=丁 17.图中地球自转角速度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丙 <丁C.甲〈乙〈丁〈丙 D.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8.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 D.丁 19.如不考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与否,假

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速度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29.7千米,约每秒30千米。 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我们知道,春分点和秋分点对黄道是等分的,如果地球公转速度是均匀的,则视太阳由春分点运行到秋分点所需要的时间,应该与视太阳由秋分点运行到春分点所需要的时间是等长的,各为全年的一半。但是,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则走过相等距离的时间必然是不等长的。视太阳由春分点经过夏至点到秋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需要186天多,长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和南半球的冬半年;视太阳由秋分点经过冬至点到春分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需要179天,短于全年的一半,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和南半球的夏半年。由此可见,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球上四季不等长的根本原因。 地球绕太阳一周(360°)实际所需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只在天文学上使用。一个恒星年等于365.25636个平太阳日 即365天6时9分9.5秒 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 【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季节年”。 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 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阳历和阴历的历年安排、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均以回归年为周期。 回归年不是地球的真正公转周期。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特点

本篇由(高考助力团成员)编写制作,王老师审核,欢迎大家借鉴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892718”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 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2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每天都可以领取哟!记不住领红包的号码 可以截个图保存到手机相册。天天领 QQ33760379都加一下(她那里有更多资料)要加(说明高1、2、3)加着玩的别加,加了又删除的别加,好友数有限 地球公转的特点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左图中N点时,地球位于右图公转轨道的 A.甲点附近B.乙点附近C.丙点附近D.丁点附近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甲点时 A.北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地球公转速度较其他三地快D.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吹偏南风 【参考答案】1.C 2.C

地球公转的特点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 ?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 5.近日点、远日点的判断 (1)从日期判断。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2)从公转速度判断。地球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线速度、角速度)较快,反之则较慢。 (3)从地球公转轨道的长轴和短轴判断。近日点和远日点位于长轴两端。 (4)从直射位置判断。连接太阳和地球的中心,观察太阳直射的位置,若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则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若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则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特别提示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6.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对南北极极昼天数的影响 北极极昼为186天,南极极昼为179天,北极极昼天数比南极多7天,极夜天数正相反。这是因为在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的速度较快,整个冬半年公转需要的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

教案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和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和黄赤交角 岳阳市岳州中学苏湘波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特点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3.掌握黄赤交角的大小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2.通过“黄赤交角示意图”,明确黄赤交角的位置、大小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黄赤交角的影响 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大小及其影响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方法:直观法(演示、观察),实践法(实验、练习等),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理问题,比如下面的问题,你是否注意过,又是否想过为什么呢? 1.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底下的影子吗?一天之内什么时间最短,什么时间最长呢?在一年之内你的影子什么季节最短,什么季节最长呢? 2.放暑假和放寒假时,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吗? 3.为什么美国的圣诞老人穿棉袄,而南非的圣诞老人却穿背心呢? 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的公转这节内容吧。 板书:地球的公转 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20-21,注意在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看书 老师板书: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师:问题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绕太阳运动叫公转,其轴心时太阳 老师板书:1、概念:绕日运动太阳

师:问题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应该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老师板书: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师:问题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生:一个恒星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板书:3、周期:一年 师:问题4: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太阳的位置在哪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否变化呢? 生: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有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 师:(简单介绍椭圆的基本特征:长轴,短轴,椭圆中心,焦点)指出近日点、远日点时间,注意与二至日的区别 师:需要注意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与夏至日和冬至日的位置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远日点与夏至日的位置,也不能颠倒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 指导学生观察远日点和夏至日的位置、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并标在教材上。 板书:4、轨道:椭圆近1远7 师:问题5:地球公转过程中的速度有多快?又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生:59′/d,近日点最快,过近日点后越来越慢,到远日点最慢,然后又逐渐加快。 课件演示 板书:5、速度:59′/d,近快远慢 各位还有什么疑问吗?可以向老师或同学们请教。 课件展示-------引出黄赤交角 动画演示 展示黄赤交角 老师板书: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师:请思考,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分别为多少度? 学生回答

高中地理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4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4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 .公转的基本特征 (1) 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⑵方向 宀—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 自西向东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⑶周期 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 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从在公转 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 23° 26'。 (2)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 1 .判读地球公转示意图要把握“四个一致” (1) 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一致。 (2) 地轴指向要一致。 (3) 近远日点与直射半球一致。 (近日点太阳直射南半球,远日点太阳直射北半球 ) (4)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对应要一致。冬至日靠近近日点,夏至日靠近远日点。 2.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工月初' 公转速度慢远 太阳苴射北半球点 北半球夏 季丿 「1月初 晋J 公转速度快 点1太阳宜射南半球 匕匕半球冬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 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1)黄赤交角的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⑵ 大小:如图所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23° 26'。 3.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⑴弓I 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弓I 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显至H 日前后) ................ 总 ............................ / \秋分H 0 M 23 H 前后) 迪 盘班 春分日(工月21日前后} 、、 /Z ------------------------------------- 讣 ------- 23° 2[i r S ⑵ 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一轴:地轴。二面:黄道面和赤道面。三角:地轴与 赤道面夹 角、地轴与黄道面夹角、黄道面和赤道面夹角。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23° 26 '; 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66° 34'。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 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 (1)?(2)题。 冬至日(12^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 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步检测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选择题 (2017·太原实验中学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最多。第2题,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之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第3题,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之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扩大。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为北半球秋季。 答案 1.D 2.C 3.D (2017·西安铁中期末)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读图,完成4~5题。 4.若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①点所在经度为( )

A.30°E B.59°W C.21°E D.无法确定 5.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 ) A.10.5°S B.15°S C.19.5°S D.24°S 解析第4题,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即①点地方时为12时,比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时36分钟,经度相差99°,所以①点所在经度应该在120°E以西99°,即21°E。第5题,太阳直射点两次出现在同一纬度的时间相对于二至日具有对称性,据此可知,5月1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11月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南回归线的纬度应与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当,故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15°S。 答案 4.C 5.B 6.(2014·北京文综,2)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下图,回答下题。 卫星发射当日( ) 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 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90° 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解析由北京时间和玻利维亚的经度范围计算可知,卫星发射时,玻利维亚不是傍晚,故A项错误;1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接近90°;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南且纬度较高,该日可出现极昼现象,故C项正确;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故D项错误。 答案 C (2013·四川文综,10)右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 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完成第7题。 7.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

【高中地理】第四课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第四课时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编写人:白宝成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组 姓名 组评 师评 学习目标 1、 熟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大小、速度。 2、识记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和周期。 3、识记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影响。 4、识记并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学习重难点: 1、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2、 难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学法指导 1、 认真阅读课本,单独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理解记忆。 2、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内讨论交流,统一答案。 【预习案】 1.地球的运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2.自转运动是地球绕_________的旋转运动,地轴始终指向_________附近。 自转方向____________,北极上空看_____________,南极上空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3时56分4秒) 自转周期 _____________(24小时) 角速度:除____________以外,任何地点均为_________ 自转速度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_____________ 3.公转运动是地球绕___________的旋转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周期为一恒星年(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分_______秒),轨道形状为近似正圆的___________,距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点(即______月初),距太阳最远的点是远日点(即 ______月初)。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附近最________、在远日点附近最_______。 4、黄赤交角的定义: 5、读课本P15图,填写图1 (1)在图上标出黄道面、赤道面、地轴。 (2)角α是 面与 面的夹角,大小为 ;角β是 和 的夹角,其大小为 。 (3)黄赤交角大小与回归线纬度的关系是 ,与地轴倾角的关系是 。 6、由于黄赤夹角的存在,使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 和 (填纬线)之间往返运动,称为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 ,之后 ,秋分日太阳直射 ,冬至日直射 ,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 ,春分日直射 。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 。完成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其周期是 ,称为一个 。 预习检测 1.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版)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因而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处理,一是有意识地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回避了一些难懂的概念。二是教师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如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 与热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界限,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四季变化及五带划分 教学难点:二分二至点太阳照射情况,四季变化现象。 【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联系实际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一:公转运动的概况 视频演示地球的公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说出公转一周的时间,得出结论:地球公转概况:绕太阳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等。 活动一学生分组活动,利用地球仪和自制教具演示地球公转: 问题引领: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结束后,选派小组集体到讲台前利用仪器演示地球公转,其他小组同学对其展示

进行评价,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纠正。 特别强调:1、正确演示地球公转,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2、地球公转轨道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正确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获取新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环节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讲台前演示地球公转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光线位置有何变化,在公转轨道平面上摆放二分、二至标志牌 活动二:分组演示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线位置 问题引领: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线位置有怎样的变化呢? 1、分组按时间顺序演示并观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2、学生归纳总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讲解并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说明直射、斜射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释疑解惑。学生动手以小组为单位演示并观察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线的位置,用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从而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三: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在一年内变化的体会 教师补充举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承转过渡哈尔滨中学寒假时长近50天,而石家庄的寒假长仅20,用地理角度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引出五带,明确五带的名称。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经典试题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经典试题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下列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第1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夏至日,故选B项。第2题,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d 点最靠近近日点。 答案: 1.B 2.D 读下图,完成3~4题。 3.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B.23°26′ C.30°D.66°34′ 4.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第4题,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始向南移动。 答案: 3.B 4.C

(高考经典题)读图,完成5~6题。 5.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6.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 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6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 答案: 5.C 6.A (2017·遵义四模)读昼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7.4条曲线所代表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A.a b c d B.c a d b C.d c b a D.b c a d 8.若某地昼长随时间变化呈图中的直线变化,则该地() A.物体水平运动右偏B.自转线速度最小 C.日出的地方时为6时D.有极昼现象 解析:本组题考查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第7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d在冬至日刚好出现极夜,夏至日刚好出现极昼,昼夜变化幅度最大,

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运动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选择题 (2017·太原实验中学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甲—乙段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 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最多。第2题,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之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第3题,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之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扩大。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为北半球秋季。 答案 1.D 2.C 3.D

(2017·西安铁中期末)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读图,完成4~5题。 4.若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①点所在经度为() A.30°E B.159°W C.21°E D.无法确定 5.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 A.10.5°S B.15°S C.19.5°S D.24°S 解析第4题,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即①点地方时为12时,比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时36分钟,经度相差99°,所以①点所在经度应该在120°E以西99°,即21°E。第5题,太阳直射点两次出现在同一纬度的时间相对于二至日具有对称性,据此可知,5月1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11月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南回归线的纬度应与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当,故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15°S。 答案 4.C 5.B 6.(2014·北京文综,2)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下图,回答下题。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课题:第一单元1? 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共1课时知识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 3、初步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掌握黄赤交角的定义及其意义。 4、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定义、判定方法及其运动规律 智能训练: 1、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阅读要求: 《地球自转的证明》 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教具:地球仪 多媒体教学课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动画演示 课型:新授课 教法:操作演示、分析讨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昼夜的变化和一年四季的更替,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本来是很复杂的,但我们今天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 [新授]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共1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1? 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围绕 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由西向东 定义 参照物 角 度 时 间 意义 1、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到 处相等15°/小时;南、 北 两极点为零。 2、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 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 减 小,至60°N 、S 处减 小为 赤道的一半;两极 点处为 零。 地 球自转 地轴 逆时针方向 恒 星 日 恒星 360° 23时 56分 4秒 地球 自 转 的真 正周 期 地球公转 太阳 顺由时针方向 逆时针) 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1个回归年 365 日5时48分46秒 平均角速度:约10 /日 平均线速度:30KM/S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分析步骤] 1 、自转方向在南、北极上空看的差别:用地球仪演示 2、自转周期一恒星日 4、公转速度的变化 ①公转路线(轨道) —椭圆 3 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与昼夜长短变化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 24等份(如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 一个“节气”。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 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 2.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春分到清明B.夏至到小暑 C.秋分到寒露D.冬至到小寒 解析:1.B 2.B第1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对,A错。它是模拟的太阳运动轨道,C错。它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D错。第2题,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夏至到小暑,B对。其他节气公转速度较快,A、C、D错。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回答3~4题。 3.“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4.“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解析:3.C 4.D第3题,从冬至日12月22日开始,经历81天,不到三个月,因此不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且向北移,选C项。第4题,“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我国北方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A、B错。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错;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对。 (2018·海南高考)读海南岛的位置示意图,完成5~6题。 5.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教师集体备课专用教学设计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学生主体)(一)知识点精讲 1.温故(知识点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地转 偏向力对物体运动方向的影响,以及地方是时的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 的另一种运动----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授新(高中知识点讲解) 请同学们观察动画“地球的公转图”,这是从地球的北极上空观测到的公转情况。 投影: 请同学们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下列问题讨论回答:

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问题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太阳是否位于这个轨道的中心位置?太阳的位置在那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否变化呢? 投影: 师 (简单介绍椭圆的基本特征:长轴,短轴,椭圆中心,焦点) 师 展示表格 问题3:地球公转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如果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师 问题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填表,完成自转、公转基本特点表格。 地球运动 围绕 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地球公转 太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逆时针转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顺时针转 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 分10秒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 线速度:30 km/s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 转速度最慢 (画横线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投影逐步显示) 师上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特征(方向,周期,速度和轨道等),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下一部分。 板 书: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推进新课 投影: 时间 速度快慢 平均角速度 平均线速度 远日点 7月 近日点 1月 学生讨论后回答: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 生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有了近日点和远 日点之分。 生近日点最快,过后越来越慢,到远日点最慢,然后又逐渐加快。 生年,日秒。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讲解)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黄赤交角的形成和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复习建议 1.能够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等基本的概况;2.掌握黄赤交角的形成和意义; 3. 能够分析地球公转图和二分二至日光照图; 4. 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实际应用。 知识清单 1.地球的公转 (1) 方向:________ ,从北极上空看________ 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 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_____ 形轨道(即________ ) 。 (3) 周期:1 个恒星年(即 _______ 天________ 时9分10秒)。 (4) 速度:地球位于近日点( ________ 初)速度较 ________ ,位于远日点( ________ 初)速 度较________ 。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 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__________ 。 (2)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轨道面 _________ 与地球公转轨道面 _________ 的夹角,目前大小为23° 26'。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____________ 的回归运动。 3.昼夜长短的变化 (1) 赤道上,全年昼夜_________ ;随纬度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越来越___________ 。 (2) 春、秋分时,全球_________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反之。( 注意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参考答案: 1. 自西向东、逆、椭圆、黄道、365、6、1月、快、7月、慢 2. 叠加、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太阳直射点 3. 平分、大、昼夜平分、昼长夜短考点聚焦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公转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并非位于椭圆的正中心,而是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正因为如此,日地距离并非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那个点叫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那个点叫远日点。但是近日点不是夏季,远日点不是冬季,而是一月初是近日点,远日点是7 月初,跟我们正常的思维不一样了,近日点冷,远日点热,理由是地球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即近日点和远日点距离太阳的差距很小,对地球上热量基本上没有影响。 在具体判断时,如果能明显看出日地距离的远近,则根据这一距离来判断远、近日点; 如果不能,则要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来决定,如下图,地球位于B位置时,北极点倾向太阳,因此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故B位于远日点附近;同理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北极 点倾离太阳,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故D位于近日点附近。 公转的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所花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做一个恒星年, 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但是我们日常以太阳为参照物,认为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叫做一个回归年。 公转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