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优质课件35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优质课件35张
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 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
…… 5.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4分)
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 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 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 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摘编自齐鲁网2021年4月6日) 6.以上三则材料中,央视网、新华网、齐鲁网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经典例题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6.以上三则材料中,央视网、新华网、齐鲁网报道的角度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①央视网侧重用数据(立足民生角度)介绍中国的减贫成绩。 ②新华网侧重从国外政要、学者的角度高度评价中国减贫成就,介绍中国经验带给世界 的启示。 ③齐鲁网通过(外媒)记者访谈(中国官员),侧重于中国下一步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的举措。
文体特征类题型 比较材料异同类题型 内容概括分析类题型、对策措施说明类题型 论证特点(方法、思路)类题型 下定义类题型 内容侧重点或行文思路比较类题型 多材料内在逻辑关系分析类题型
题型一:文体特征类题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
题型一:比较材料异同类题型 (一)常见设问 (二)解题方法——比较角度
1.内容侧重点 2.材料主体 3.报道视角 (三)经典例题
(三)经典例题
材料一:近年来,研学旅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多方青睐,研学旅行市场火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在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 000多所 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 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北京、江苏也超过了60%。然而,问题同样不容忽 视。“许多青少年报团参加国内外研学旅行,‘只学不游’‘只游不学’的现象都普遍 存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谢国明直言。“社会上对研学旅行的定位仍存在 不同认识。”在王晓燕看来,旅行是一种手段,学生的成长才是目的。然而,简单的 “教育+旅游”、粗放的“讲解+参观”、拼凑的“主题+活动”、随意的“景点+课 本”、夸大的“宣传+包装”等研学旅行乱象迷惑了许多家长和青少年的眼睛。“组织 者需要考虑好行前、行中、行后计划和安排,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王晓燕说,“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 的旅行,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上,而忽略了教育功能。”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主观题考前梳理与指导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主观题考前梳理与指导

前言:全国高考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试,分别为新高考1卷2卷,全国甲卷,乙卷,四套试卷现代文阅读Ⅱ均为文学类文本,新高考卷为2道选择题(3+3)两道简答题(6+6)共18分,全国卷为1道选择题(3)+2道简答题(6+6),分值共15分。

小说的选择题基本上侧重检测考生对小说文本内容的阅读和艺术手法的赏析。

原则上新高卷2道选择题分别为1道文本内容,1道艺术手法,全国卷则是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合二为一。

原则上,小说选择题是易得分点,认真阅读,仔细比对,特别关注选项中的结论术语等,一般是能够拿准这两道题的满分。

小说阅读考查要点:近年来,新高考卷和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

且小说的考查离不开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个关键词,设题基本围绕关键词进行。

(1)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2)情节结构:探究情节安排及结构特点;(3)环境描写: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及作用(4)主题主旨: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5)语言特点:赏析语言特色,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主观题答题思路梳理一整体思路——增分意识1.得分意识。

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2.草稿意识。

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得分高。

3.术语意识。

每种题型设问不同,答题的模板存在着差异,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要用术语作答,体现出考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专业性。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

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

题型01 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一)(答题模板)-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1 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一)(答题模板)-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1 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一)◎试题考查要求:1.考查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特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又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2)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来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探究式解读。

(3)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及自己见解的提出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命题特点(1)开放性,往往针对文本内容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不设唯一性答案,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探索和思辨的精神。

(2)综合性,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探索。

(3)拓展性,问题的探索不仅仅限于文本内容,常常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命题角度(1)文本研讨类。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提炼相关要点作答。

(2)个性解读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其实也不允许考生脱离文本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要与文本不即不离。

(3)知识积淀类。

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但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答案组织得好不好往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4)联系现实类。

这种题型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5)技巧分析类。

要求考生就作者行文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探究,有的还要问作者这样的表达技巧给你的写作启示。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I主观试题有以下方面的考查点:①给文中重要概念下定义或理解重要词语含义和作用;②归纳、概括、分析文本内容要点;③分析文本行文脉络;④对文本主要思想和基本倾向的评价(个性化阅读);⑤论证分析方面;⑥分析主要信息的作用;⑦语言特色,⑧梳理异同点等;本节主要研究前四个要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教衔接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教衔接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教衔接之选择题、主观题课内课外对比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变形记陈巨飞王太贵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醒来后变成了公众人物。

他努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

吴老三走了过来,他是王太贵的老板,一个包工头。

平时一向比较张狂,这时,他拿着锦旗走到王太贵身边,蹲在病床前,把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贵虚弱的手上。

长枪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闪了一通。

王太贵感到头晕目眩,闭上眼睛睡一觉再说。

等王太贵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

他终于看清“见义勇为”四个烫金的大字。

锦旗压着几份报纸,王太贵从报纸的大标题上骤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吓了他一跳。

他抽出报纸一看,标题写着:农民工制服绑匪,王太贵大义灭亲。

王太贵就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这里了。

故事要从之前说起。

王太贵因吃苦耐劳而成为钢筋工带班班长。

张勇是王太贵大舅的儿子,一直娇生惯养。

为了给表弟盖房子,大舅还欠王太贵三万块钱呢。

张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当个小电工,赚不了什么钱。

在王太贵的说情下,张勇很快就成了吴老三手下的水电工。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

张勇接了这个差事后,身边就围满了各种推销建材的业务员。

王太贵对张勇说,不能被别人的好处冲昏了头脑,工程验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亏了。

张勇的活还真没验收掉。

张勇越想越气,心想自己出来干了半年活,一开始信了业务员的哄骗,没通过验收也就算了,后来整改得很认真,凭什么吴老三不验收?就是想赖账!还打我,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头……张勇气不过,三杯酒下肚,各种委屈涌上心头。

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

就在警察多项营救方案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却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张勇的身上。

巨大的惯性撞开了吴老三,直接把张勇扑倒在地上。

等大家缓过神,发现张勇在这个人身下一动不动,汩汩地流着鲜血。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检查答案,确保准确无误
总结词:检查答案
详细描述:在完成答案后,务必检查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查看答案是否有遗 漏或错误,确保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03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总结词:准确把握
详细描述:在答题时,需要准确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以及词语在 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率和准确性。
注重积累,丰富词汇和句型表达
总结词
提升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注重词汇和句型的积累,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丰富语 言表达,有助于在答题时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感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现代文阅读(必考)主观题答 题技巧归纳
目录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概述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步骤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答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常见错误分析 •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备考策略
01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概述
主观题的定义和特点
主观题的定义
主观题是一种以文字表述为主要形式 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对 给定的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并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阐述。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
总结词
明确答题要求
详细描述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内容和要点。注意题目的细节和关键词,确 保理解题目的意图和要求。
筛选关键信息,组织语言作答
总结词
筛选关键信息
详细描述
在理解文章主旨和明确答题要求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组织语言进行作答。 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作文题
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或材料,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主要考 察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点面结合——主观题的作答技巧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点面结合——主观题的作答技巧

问: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 句子的含义。 童话: 【参考答案】喻指拥有众多鸟兽 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 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再如05年全国卷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
远方的朋友写信,曾 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 年北平的春天。
问:“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 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 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参考答案:对想象中的情景发
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 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又如,(06高考四川卷 第14题)文中 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 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 句话的含意。

06年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 子和老人来写?
参考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
傲的人进行对比。(手法)表明人 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 的赠予,(内涵)突出天真的孩子 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用)
人称运用的作用(06辽宁卷)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 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 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 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 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 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 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 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 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 泥土中的根本呢?
下列两个比喻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
生命的流失是挡不住的。
2生命又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
在银行里的储蓄。 每个人的生命有多长,自己生前是 无法预测的。

高考语文现代文主观题失误及对策

高考语文现代文主观题失误及对策

高考语文现代文主观题失误及对策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

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

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针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普遍现象,我以浙江卷为蓝本并涉及部分全国卷的同类问题作了归纳,尝试探索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主观题失误主要原因及探析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三问:⑶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正确答案是:①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

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

又如:(2006年全国卷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正确答案是: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

“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论证分析:论证思路与论证结构知识精炼论述类文本考查行文脉络在新高考的模拟卷中频频出现,考查行文脉络,实则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分析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谓“要点”“中心”,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它们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针对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用几句或一句简明的话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它侧重考查考生对语段乃至整个文本进行总结与把握的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进行具体化的阐发或概括,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它侧重考查考生能否着眼文本整体驾驭文本,通过理清文本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文本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总而言之,解答该类题目的核心要义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

l设问透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思路/论证结构。

材料一是如何围绕“XXX”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注:题干含有“思路”“层次”“脉络”的,如“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等。

l技巧锦囊: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辨析:论证思路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就是逻辑内容。

结构是指作者对文章材料组织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形式。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靠文章的结构表现出来。

行文脉络,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也就是指的是论点索贯穿全文的内容。

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行文思路)、论证结构答题格式基本一致,但是论证结构要首先指出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等),然后依次按照【答题模板】作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第四点,答成“建立市场化的补贴机制”也可以给1分。
①“做人的想法”不等同于细则。前者是可以 随机产生的,后者是确定的。
评分说明:答出一个角度给2分;答出两个角度,给5分;
同一个角度不重复给分(即同一角度分开来答成几点, 也只给一个角度的分)。答对了术语但不作具体阐释或 阐释有误,只给1分。
细则:
(1)从人物的角度:这一画面反映童心的天真烂漫;反映老师坚 持用普通话朗诵的勇气;
(2)从上下文(结构)的角度:呼应前文用普通话朗读/捉青蛙
6.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
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 分析。(6分)
评分说明:答出一个角度给3分;答出两个角度, 给6分。只答出术语但不作具体阐释或阐释有误, 只给1分。
细则:
(1)从主题角度:“吟唱”升华了文章的主旨(1分),表 明“我”心态变得更加成熟自信;表达坚守自我/发扬个性的主 题。(2分)
1.时代重要性 2.生活关联度 3.学习实用性
9. 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哪 些政策引导?请简要概括说明。(4分)
(1)从补贴门槛等四个方面做严格的规定。(2)延长新能源 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期限。(3)“减少补贴金额,并提高新
能源汽车获得补贴的技术门槛。”或者“减少补贴金额,并对 新能源汽车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4)实施积分管理,由国 家补贴变为市场补贴,使新能源汽车得到实惠。(每点1分,共 4分)
(2)从内容角度:“吟唱”与前面的“朗读与呐喊”有着统一性 (是对朗读与呐喊的补充与丰富)(1分),都属于阅读的一 种方式/都是由“读书”这条线索贯穿起来/本质上也是一种 “朗读”(1分),反映“我”的成长/属于我成长过程的不 同阶段(1分)
(3)从笔法(结构)角度:宕开一笔,形散神聚(3分); 语意加深,层层递进。(3分)
最新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
精品课件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剑林
文学类文本阅读
1.选材:大作家的小文章。 2.内容:与学习——语文学习——密切相关。 3.主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腔调。
5.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 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的情节;引出后文放出青蛙的情节(为后文放出青蛙做好铺垫); 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文的混乱形成反差(使文笔有波澜);
(3)从深层意蕴(表与里的关系)的角度:表面写青蛙,实则象 征(暗喻、比喻、暗示、指向)老师/方成带领我们朗读;朗读的 情景包含对老师的怀念(敬意)/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4)从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的角度:划线句子使用拟人化的手 法/使用拟声词,描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画面/语言生动富有感染 力/烘托出朗读的独特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