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分类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1)

初三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1)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一、原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氢原子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般相似 2⑴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单位是“1” 二、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②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如只含氧元素的O 2、O 3的混合物) 2、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 、Si 、Al 、Fe Ca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5、 元素符号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前大写后小写 (1) 表示某种元素、 意义;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注: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锰(Mn) 铁(Fe) 铜(Cu) 锌(Zn) 钡(Ba) 银(Ag) 汞(Hg)三、元素周期表 发现者:门捷列夫 规律:原子序数=质子数 (1) 16个族:7个主族(A 表示),7个副族(B 表示),一个0族(稀有气体),一个第Ⅷ族(8,9,相对原子质量=10纵行) 各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2)7个周期: 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也递增。

认识化学元素原子的构成

认识化学元素原子的构成

认识化学元素原子的构成化学元素原子的构成是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通过了解元素原子的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化学元素原子的基本构成以及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更小的粒子组成,主要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proton):质子是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为1.67262192×10^-27千克,符号为p或p+。

每个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至少一个质子。

2. 中子(neutron):中子是原子核中没有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与质子相近,为1.674927471×10^-27千克,符号为n。

中子的数量可以不同,不同的元素可能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

3. 电子(electron):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非常轻,为9.10938356×10^-31千克(约为质子和中子的1/1836),符号为e或e-。

电子存在于原子核外的轨道上,以负电荷平衡原子核的正电荷。

二、原子的结构模型在描述原子结构时,有两种主要的模型:Rutherford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

1. Rutherford模型:Rutherford模型是由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的,在此模型中,原子由一个非常小且带有正电荷的核心(含有质子和中子)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构成。

然而,这个模型无法解释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分布和轨道运动。

2. 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模型是基于量子力学理论的,用以描述原子的行为和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模型,电子不存在于确定的轨道上,而是在电子云中运动。

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多个可能轨道上存在的概率分布。

三、元素和原子序数每个化学元素都由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原子所组成。

元素的种类由其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称为原子序数(atomic number)。

原子序数为1的是氢元素,具有一个质子;原子序数为2的是氦元素,具有两个质子,以此类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之原子的构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之原子的构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之原子的构成化学是我们常考的科目之一,化学中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之原子的构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元素结构元素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1)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3)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质子数(1)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5)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6)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常见的元素名称及元素分类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常见的元素名称及元素分类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常见的元
素名称及元素分类
本站为您整理“中考化学《原子的构成》考点:常见的元素名称及元素分类”,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化学“原子组成”考点:常用元素名称和元素分类
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的分类:
(1)在国际上,该元素拉丁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现在被用来表示该元素。

如果几个元素的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将添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分它们。

例如,Cu代表铜,O代表氧,Ca代表钙。

(2)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

因此,我们可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它们属于哪类元素。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拎正电的原子核和拎负电的电子形成,原子核由拎正电的质子和不磁铁的中子形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要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分散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1)元素:具备相同核电荷数(即为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意元素种类的就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型的符号去则表示,这种符号叫作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存有7个民不聊生,18个齿带,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就是磁铁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就是形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以化合价则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单质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新一轮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化学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仅供参考!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收集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要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形成物质。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称为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称为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 元素符号的含义:它代表一个元素和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也可以表示物质。

)(5)元素周期表①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科学有序地排列元素,得到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列。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它们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在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通常有4个以上的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所以它们带正电荷形成阴离子;惰性气体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8(他是2个电子)。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成分的公式。

化学式的含义:① 代表一种物质;② 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 代表物质的一个分子;④ 表示物质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3)利用化合价推断物质化学式的依据是:① 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 化合物中每个元素的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在化学的世界中,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等方面详细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关于原子的知识。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电子云则是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原子 = 质子 + 中子 + 电子。

1.1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 × 10^-27千克,电荷为+1。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

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相近,但不带电。

1.2 电子云电子云是环绕原子核的带电粒子的区域。

电子的质量非常轻,约为9.11 × 10^-31千克,电荷为-1。

电子云并不是一个轨道,而是一个模糊的区域,表示了电子的可能位置。

电子云的分布与能级有关,能级越低,电子云越接近原子核。

二、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环绕着带负电荷的电子。

这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特性。

2.1 质子数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元素周期表来确定不同元素的质子数。

2.2 中子数中子数是指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的数量。

相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

例如,氧的同位素有氧-16和氧-17,分别具有8个和9个中子。

2.3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即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它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如,氧的原子序数为8,铁的原子序数为26。

三、原子的性质原子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包括原子的尺寸、原子的质量以及原子的化学活性等。

3.1 原子的尺寸原子的尺寸极小,约为0.1纳米(1纳米等于10^-9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团概念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
PO43-HCO3-NH4+
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与原子的异同点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