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网络研究设计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思科设计性实验报告

软件学院设计性实验报告专业:年级/班级: 2013—2014学年第学1期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指导教师学号姓名实验地点实验时间星期一项目名称设计性实验实验类型设计性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网络设备的连通和对拓扑的分析,加深对常见典型局域网拓扑的理解;通过路由建立起网络之间的连接,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了解网络路由的设计与配置二、实验仪器或设备二层交换机五台、三层交换机一台,路由器两台,学生实验主机五台及一台服务器。
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1.如图所示连接好设备2.对子网进行划分3.对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配置4.对PC机配置IP地址和网关Pc1 172.16.5.11/24 网关 172.16.5.1Pc2 172.16.4.12/24 网关 172.16.4.1Pc3 172.16.3.22/24 网关 172.16.3.1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1.对三层交换机进行配置S1>S1>enableS1#configS1(config)#vlan 50S1(config-vlan)#exitS1(config)#int vlan 50S1(config-if)#ip add 172.16.5.1 255.255.255.0 S1(config-if)#no shS1(config-if)#exitS1(config)#int f0/1S1(config-if)#sw mod accS1(config-if)#sw acc vlan 50S1(config-if)#exitS1(config)#vlan 40S1(config-vlan)#exitS1(config)#int vlan 40S1(config-if)#ip add 172.16.4.1 255.255.255.0 S1(config-if)#no shS1(config-if)#exitS1(config)#int f0/2S1(config-if)#sw mo accS1(config-if)#sw acc vlan 40S1(config-if)#exitS1(config)#vlan 10S1(config-vlan)#exitS1(config)#int vlan 10S1(config-if)#ip add 172.16.1.1 255.255.255.0 S1(config-if)#no shS1(config-if)#exitS1(config)#int f0/3S1(config-if)#sw mo accS1(config-if)#sw acc vlan 10S1(config-if)#exit2.对路由器RA进行基本配置RA(config)#int f0/1RA(config-if)#ip add 172.16.1.2 255.255.255.0 RA(config-if)#no shRA(config-if)#exitRA(config)#int s1/0RA(config-if)#ip add 172.16.2.1 255.255.255.0 RA(config-if)#no shRA(config-if)#exitRA(config)#int s1/0RA(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A(config-if)#exit3.对路由器RB进行配置RB>enableRB#configRB(config)#int s1/0RB(config-if)#ip add 172.16.2.2 255.255.255.0RB(config-if)#no shRB(config-if)#exitRB(config)#int f0/1RB(config-if)#ip add 172.16.3.1 255.255.255.0RB(config-if)#no shRB(config-if)#exit4.对路由表进行配置S1(config)#ip route 172.16.2.0 255.255.255.0 172.16.1.2 S1(config)#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72.16.1.2 S1(config)#exitRA(config)#ip route 172.16.3.0 255.255.255.0 172.16.2.2 RA(config)#ip route 172.16.4.0 255.255.255.0 172.16.1.1 RA(config)#ip route 172.16.5.0 255.255.255.0 172.16.1.1 RA(config)#exitRB(config)#ip route 172.16.1.0 255.255.255.0 172.16.2.1 RB(config)#ip route 172.16.4.0 255.255.255.0 172.16.2.1 RB(config)#ip route 172.16.5.0 255.255.255.0 172.16.2.1 RB(config)#exit5.用pc1 ping pc3用pc2 ping pc3五、结果分析与总结1.做实验的过程的讲过的实验报告可以作为参考2.对路由表配置时要查看是否配置成功;3.如果有错误,应该ping下一个借口检查错误;4.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应该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同学;5.做的过程中应该认真仔细,一个符号的错误就可能导致运行不出来;教师签名:2013年月日。
思科综合实训报告模板

一、实训基本信息1. 实训名称:思科综合网络实训2. 实训时间: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3. 实训地点:____市____大学网络实验室4. 实训目的:-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思科设备的基本操作。
- 熟悉网络规划和设计的基本流程。
-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
二、实训内容1. 网络基础理论:-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 数据通信基础- 网络协议(IP、TCP、UDP等)2. 思科设备操作:- 思科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配置思科路由器、交换机- 路由协议配置(RIP、OSPF、EIGRP等)- VLAN配置- NAT配置- QoS配置3. 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拓扑设计- 网络设备选型- 网络安全策略4. 实验项目:- 思科路由器配置实验- 思科交换机配置实验- 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网络故障排除实验- 网络安全配置实验三、实训过程1. 前期准备:- 熟悉实训环境和设备-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制定实训计划2. 实训实施:- 按照实训计划,分组进行实验 - 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 - 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实训总结:- 分享实验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 总结实训成果,反思不足之处四、实训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 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思科设备的基本操作- 能够分析网络拓扑,设计网络方案2. 实际操作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思科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 能够熟练配置路由协议、VLAN、NAT、QoS等3. 问题解决能力:- 能够根据网络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积极作用4. 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五、实训体会1. 实训让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
思科网络学院网络基础知识实训(实习、学习)报告

学生实训(验)报告单课程名称:思科网络基础实训指导教师:***班级名称:2013级计算机网络技术2班学年学期: 2013-2014-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实训(验)报告单学号:201315030214 姓名:李涛项目名称Prcket Tracer综合技巧练习- 配置主机和服务实训目的在Packet Tracer 中使用由实际PC、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组成的标准实验配置来学习网络概念实训内容配置主机和服务;添加、配置并连接主机和服务器;了解DNS 与HTTP 如何协同工作;使用模拟模式查看DNS 和HTTP 生成的数据包详细信息实训步骤任务1:“修复”和测试拓扑在拓扑中加入一台PC,以"1B"(不含引号)作为其显示名称。
使用以下设置进行配置:IP 地址为172.16.1.2,子网掩码为255.255.0.0,默认网关为172.16.255.254,DNS 服务器为192.168.254.254。
将PC 1B 连接到S1-Central 交换机的Fa0/2 端口。
将Eagle Server 连接到R1-ISP 路由器的Fa0/0 端口。
启用HTTP,打开服务器上的Web 服务。
启用DNS 服务,添加一个将""(不含引号)与服务器IP 地址关联的DNS 条目。
任务2:了解DNS 与HTTP 如何协同工作从实时模式切换到模拟模式。
从PC 1B 的桌面打开Web 浏览器。
在地址栏中键入""(不含引号),按Enter,然后用Event List(事件列表)中的Capture / Forward(捕获/转发)按钮捕获DNS 与HTTP 的交互。
播放此动画,检查事件列表中每个事件的数据包内容(PDU Information(PDU 信息)窗口、Inbound PDU Details(入站PDU 详细数据)、Outbound PDU Details(出站PDU 详细数据)),特别是当数据包在PC 1B 或Eagle Server 上时。
思科外网设计实验报告

思科外网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思科外网设计,搭建一个可靠高效的企业网络架构,实现多地点的用户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2. 实验背景在现代企业中,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展和跨地域办公的需求增加,构建一个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企业网络架构变得至关重要。
如何在通信链路稳定性、数据安全性和网络带宽等方面做出权衡是我们在思科外网设计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实验环境- 思科路由器- 思科交换机- 企业内部网络资源4. 实验步骤4.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我们的设计思路是采用分布式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多个网络节点实现分流和负载均衡。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地点进行布局,分别是总部、分公司A 和分公司B。
4.2 配置思科路由器和交换机在总部和分公司A、分公司B的每个节点上,安装思科路由器和交换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配置,包括IP地址设置、静态路由配置、VLAN设置等。
4.3 建立VPN隧道在总部和分公司A、分公司B之间,建立虚拟私有网络(VPN)隧道,以实现安全的跨地域通信。
我们选择了IPsec VPN协议,并使用思科路由器的IPsec VPN功能进行配置。
4.4 配置网络安全功能在总部和分公司A、分公司B的每个节点上,启用网络安全功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等,用于保护企业内部网络免受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
4.5 实施网络性能优化通过优化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一些网络加速技术,如负载均衡、链路聚合等,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确保用户在不同地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顺畅和高效。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可靠高效的企业网络架构。
通过VPN隧道,总部和分公司A、分公司B之间可以安全地进行跨地域通信。
网络安全功能的启用有效地保护了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防止了来自外部的攻击和入侵。
网络性能优化措施的实施,加快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6. 实验总结通过思科外网设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企业网络架构的设计原理与实施技术。
思科实训报告总结模板

思科实训报告总结模板1. 实训内容在本次思科实训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网络拓扑设计2.Cisco IOS 命令行操作3.网络设备基础配置4.VLAN 配置及实验5.静态路由配置6.ACL 配置及实验7.NAT 配置及实验8.OSPF 配置及实验9.BGP 配置及实验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我们对 Cisco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训收获在本次实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2.1 命令行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 Cisco IOS 命令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如何进入不同的模式、如何查看设备信息、如何进行配置,并且我也学会了如何在 Cisco 设备中进行命令行操作的技巧,例如使用TAB键自动完成命令、使用上下键浏览历史命令等等。
2.2 网络基础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TCP/IP 协议族的各个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了解了网络的基本架构和设计原则,并学会了基础的网络设备配置,例如IP地址的分配,子网掩码的设置,网关的配置等。
2.3 路由协议的配置在实验中,我学习并了解了跨子网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了静态路由的配置和网络拓扑的设计,最终掌握了OSPF、BGP等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并通过实验实现了路由器之间的互相通讯。
2.4 安全措施的应用在 ACL 和 NAT 的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对网络进行安全措施的应用,了解了两种不同的安全措施,并了解其实现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了这些技能。
3. 实训反思虽然本次实训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3.1 实验中设备的运行速度在实验中,由于设备之间的连接较多,在进行复杂配置时设备的运行速度较慢,导致操作过程变得缓慢且繁琐,造成不小的困扰,建议实验室在配备时考虑到相关设备的配置和显卡的性能。
3.2 紧凑的实训时间由于实训时间较紧凑,加之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部分同学在实验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思科实训报告

思科实训路由器操作及配置班级:网络1031姓名:闫晓彤学院:轻工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6月17日实验 1 简单的路由配置与抓包工具的使用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CISCO仿真软件;2 学习使用路由配置基本命令.实验要求单独配置自己的路由器,完成路由的配置后,各路由器要能够ping通拓扑图中的所有网段。
并且使用抓包工具观察ping的数据流.实验项目性质设备的连通性。
实验设备计算机及CISCO仿真软件。
连接方式IP配置表名称地址网关PC0 172.168.1.12172.168.1.1PC1 172.168.1.22172.168.1.1路由器172.168.1.23172.168.1.1实验步骤1 将路由器、交换机和两台终端设备拖拽出来。
2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连接交换机和两台终端设备。
3 配置PC0,PC1 的IP地址,4 用抓包软件来看数据流的传输方向是否连通。
5 在PC0上使用PING命令去检测是否和PC1相连通.实验数据及结果数据流:先从PC0发送数据包到交换机,再从交换机将数据包发送到PC1,然后数据包从PC1返回到交换机,交换机将数据包发送到PC0,完成数据流的流通。
实验总结在试验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思科仿真软件来使用简单的路由配置和抓包操作。
通过使用PING命令来配置路由器等。
实验二简单的路由配置与抓包工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CISCO仿真软件;2 学习使用路由配置基本命令。
二:实验要求单独配置自己的路由器,PC,完成路由与PC的配置后,各路由器要能够ping通拓扑图中的所有网段。
三:实验项目性质检测设备之间的连通性。
四:实验设备计算机及CISCO仿真软件。
五:连接方式IP配置表名称地址网关PC0 172.16.1.23 172.16.1.1PC1 172.16.1.13 172.16.1.1PC2 172.17.1.23 172.17.1.1PC3 172.17.1.13 172.17.1.1Router0 172.16.1.1 2172.16.1.1Router1 172.17.1.1 172.17.1.1六:实验步骤1 将两台路由器、两台交换机、以及四台PC机拖到思科仿真软件中。
思科网络实验报告2静态路由的配置

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基本静态路由配置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班级日期—成绩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为接口分配适当的地址,并进行记录。
2、根据拓扑图进行网络布线。
3、清除启动配置并将路由器重新加载为默认状态。
4、在路由器上执行基本配置任务。
5、配置并激活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
6、确定适当的静态路由、总结路由和默认路由。
二、实验场景对一个网络地址进行子网划分以便完成拓扑结构图所示的网络编址。
连接到ISP路由器的LAN编址和HQ与ISP路由器之间的链路已经完成。
但还需要配置静态路由以便非直连网络中的主机能够彼此通信。
实际拓扑图:192.163.2. E伽三、实验器材(1 )直通以太网电缆 3 条(2 )交叉以太网电缆 1 条(3)PC机 3 台(4)路由器 3 台(5)交换器 2 台四、实验内容任务1 :对地址空间划分子网步骤1 :研究网络要求。
在网络设计中,使用192.16820/24 地址空间。
对该网络进行子网划分,以提供足够的IP地址来支持60台主机。
步骤2 :创建网络设计时思考以下问题:需要将192.168.2.0/24 网络划分为多少个子网?_4个___这些子网的网络地址分别是什么?子网0: _192.168.2. 0/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网 1 : _192.168.2.64/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网2: _192.168.2.128/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网3: _192.168.2.192/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网络以点分十进制格式表示的子网掩码是什么?255.255.255.192以斜杠格式表示的网络子网掩码是什么?_/26 ___每个子网可支持多少台主机?_62 ______步骤3 :为拓扑图分配子网地址。
思科第三学期实训报告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思科交换技术实训报告学号:201015030107姓名:红领巾班级:2010级网络技术1班实训日期:2011-2012年第一学期2011年12月26日二、正文2.1 摘要2.1.1 实训内容:第七章综合实验2.1.2 场地:地滋楼A5342.1.3 时间: 2011年12月19-30日2.1.4 实训目的:巩固加深对思科网络知识的了解,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学生综合能力。
2.2 主体任务 1:执行基本的路由器配置∙路由器主机名∙禁用 DNS 查找∙配置执行模式口令class∙为控制台连接配置口令cisco∙为 vty 连接配置口令cisco任务 2:执行交换机配置配置三台交换机:∙配置主机名∙禁用 DNS 查找∙配置执行模式口令class∙为控制台连接配置口令cisco∙为 vty 连接配置口令cisco任务 3:WRT300N 无线路由器练习●执行基本路由器配置●执行交换机配置●连接到 Linksys WRT300N 路由器●访问 WRT300N 无线路由器●为 Linksys WRT300N 无线路由器配置 IP 设置●配置 DHCP 设置●基本无线设置●启用无线安全●管理和保护路由器的 Web 实用程序●配置 WRS2●建立和检验完全连通性●配置端口安全2.3 总结每年都有实训,每年带给我们的知识都有新的感觉。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王道。
实训,是我们实习前的演练,只有实训过关,实习才有能力。
实训不仅仅锻炼了我们个人能力,还提高了我们团队配合能力,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就变得容易多了。
实训,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思科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非常有前途的,为了自己,更为了自己的将来,我们也要好好的去学习思科,学校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让我们实训,虽然实训非常紧张,但也是短暂的,在这几天的实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让自己变了很多、这几天的思科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设计》实训报告课题名称:网络设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级:网络G092 学号: 27#姓名:指导教师:2010年12月27日目录《网络设计》实训报告0一、课程设计目的2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2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3.1 设计任务33.2 设计要求及设计步骤33.3 设计概述43.4设计方案的论证163.5 设计代码18四、结论25五、结束语25六、参考书目26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1.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对所学网络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思科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的了解。
2.通过实训,达到让学生能够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目的,提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高动手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新问题,有新的思路,能够使用更适合的方法处理,并且是自己自学能力和一学期学习效果的检验。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2.1现有需求某高校现有两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2000多个,现准备通过科教网接入因特网,但从科教网只申请到4个B网络(172.17.1.0\172.17.10.0\172.17.20.0\172.17.30.0)为了安全,要求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在同一广播域。
同时,学校现有一台服务器供学校师生链接校园网站服务。
2.2未来发展未来的3-5年,校园电脑会增加500台左右,主要增加在科研网,用于学校对学生的科研教育用。
2.3网络功能根据学校现有的规模和需求及发展范围建立的网络有如下功能;1)建立学校自己的网站,向外界发布信息,并进行网络上的服务2)科教网连接Internet,供学生及教师的学习需求3)校园内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4)建立网络时应注意网络的扩展性,以方便日后的网络升级和增加计算机5)在校园内部建立学生数据库,如学生档案,成绩评定,学习及考试日程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1 设计任务1.VLAN与VTP。
任务 1: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任务 2:添加并连接 BRANCH 路由器任务 3:添加并连接交换机任务 4:添加并连接 PC任务 5:执行基本设备配置任务 6:配置 OSPF 路由任务 7:配置 STP任务 8:配置 VTP任务 9:配置中继任务 10:配置 VLAN任务 11:检验端到端连通性3.2 设计要求及设计步骤1、主要内容:本实训覆盖了您在前三门 Exploration 课程中所学的许多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构建网络,应用编址方案,配置路由,VLAN、STP 和VTP 以及测试连通性。
2、设计要求:技能要求:学会各种协议的使用,掌握它们的操作技巧及应用范围,能独立完成拓扑的设计与规划,并配置好网络。
3、需要注意的知识点1) pakcetpracer的使用2)ACL的建立与应用3)加密认证的使用4)广域网技术5)VLAN技术的应用6)动态路由协议的应用与配置7)ip节省的一些相关技术4、纪律要求:1)按时完成各阶段要求2)不能互相拷贝3)按时参加实训、不能迟到、早退、旷课。
4)按时上交报告5)在实训过程不干与实训内容无关的内容(一次扣10分)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二周,上机学时为14学时,具体安排建议如下:第一周第二周1 分组选题布置任务完成设备的配置2 收集材料测试与调试3 收集整理资料实验汇总与报告4 完成实验拓扑总结5 完成设备的配置答辩汇总3.3 设计概述1、拓扑图2、配置主服务器(IBM X226)的介绍IBM X系列服务器NAS解决方案结合了IBM X系列塔式、机架式和刀片服务器,以及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安装与部署。
IBM X系列存储服务器可以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可靠的NAS解决方案,易于使用和管理,并可以通过NAS网关功能与现有的SAN基础设施相集成。
IBM xSeries 226采用全新的IBM Xtended Design Architecture,通过Intel EM64T提供低价位的2路性能,通过集成的RAID 0或1、可选热插拔SCSI或易插拔SATA驱动器以及ASF2.0等创新管理特性提高了可用性。
IBM xSeries 226的参数:IBM xSeries 226的特征及优势Cisco 12816路由器的规格兼容性与当前的所有Cisco 12000系列线卡兼容软件兼容性Cisco IOS 12.0(27)S及更高版本协议IPv4、MPLS、边缘网关协议第4版(BGPv4)、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首先打开最短路径(OSP F)2.0版、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路由信息协议(RIP)第2版、互联网小组管理协议( IGMP )、远程向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和协议独立型的组播密集模式/稀疏模式(PIMDM/SM )。
组件每个基本系统包括:•四个DC电源或三个AC电源•一个路由处理器(GRP/PRP-1/PRP-2)•为线卡和RP配备的16插槽卡盒,系统可以容纳15块线卡和1个RP,或者14块线卡和2个 RP(1:1冗余)•三块交换矩阵卡•两块时钟排程器卡•两套风扇装置•电缆管理架•两块警报卡•各国专用的电源线•软件和服务组件Cisco IOS 软件用于分布式分组转发的思科快速转发卡、端口和插槽接口(每块卡上的端口数量)接口密度(每个系统的端口总数)1端口10千兆位以太网15个10千兆位以太网端口1端口千兆位以太网15个千兆位以太网端口3端口千兆位以太网45个千兆位以太网端口4端口千兆位以太网60个千兆位以太网端口8端口快速以太网120个快速以太网端口6端口DS-3 54个DS-3端口12端口DS-3 180个DS-3端口6端口E3 90个E3端口12端口E3 180个E3端口4端口OC-3c/STM-1 POS 60个OC-3c/STM-1 POS端口4端口OC-3c/STM-1 ATM 60个OC-3c/STM-1 ATM端口16端口OC-3c/STM-1 POS 240个OC-3c/STM-1 POS端口6端口通道化T3(CT3)(168 T1)POS 90个CT3(15120 T1)POS1端口OC-12c/STM-1 POS 15个OC-12c/STM-4 POS端口4端口OC-12c/STM-4 POS 60个OC-12c/STM-4 POS端口1端口OC-12c/STM-1ATM 15个OC-12c/STM-4 ATM端口4端口OC-12c/STM-4 ATM 60个OC-12c/STM-4 ATM端口1端口通道化OC-12C/STM-4(4×OC-3/STM-1)POS 15个通道化OC-12/STM-4(60×OC-3/STM-1)POS1端口通道化OC-12c/STM-4(12×DS-3)POS 15个通道化OC-12/STM-4(180×DS-3)POS1端口OC-48c/STM-16 POS 15个OC-48c/STM-16 POS端口1端口OC-48c/STM-16 SRP 15个OC-48c/STM-16 SRP端口4端口OC-48c/STM-16c POS 60个OC-48c/STM-16c POS端口4端口OC-48c/STM-16c SRP 60个OC-48c/STM-16c SRP端口1端口OC-192c/STM-64c POS 15个OC-192c/STM-64c POS端口1端口OC-192c/STM-64c SRP 15个OC-192c/STM-64c SRP端口8端口OC-48c/STM-16c POS 120个OC-48c/STM-16c POS端口2端口OC-192c/STM-64c POS 30个OC-192c/STM-64c POS端口连接POS、ATM、DPT、千兆位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内存取决于路由处理器,通过PRP-2最高可达4GB未来软件版本将同时支持GRP和PRP-2。
性能交换能力可达1.28Tbps热耗散•最高DC:2430W@8296 Btus/hrAC:2791W@9528 Btus/hr •最高11,602 Btu/hr噪音•最高70dBa冲击•工作(半正弦):21 in./sec(0.53 m/sec)•非工作(梯形脉冲):20G1,52 in./sec(1.32 m/sec)振动•工作:0.35Grms2,3-500Hz•非工作:1.0Grms,3-500Hz可靠性和可用性系统冗余度:•矩阵卡冗余度:4:1•时钟排程器卡冗余度:1:1•电源冗余度(DC为1:1,AC为负载均衡)•风扇冗余度1:1•路由处理器冗余度 1:1•警报卡冗余度1:1•通过线卡实现双寻的•支持自动保护切换(APS)ASIC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时钟排程器卡=240,078hr•交换矩阵卡=276,062hr网络管理•命令行界面(CLI)•Cisco 12000 Manager•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接口GRP支持两个串行端口(控制台和AUX连接)和一个10/100端口物理规格电源AC输入电源子系统的电气规格:•AC输入总功率:4706W•输入电压值3:额定值为200-240VAC(浮动范围:180-264VAC)•输入线频3:额定值为50-60Hz(浮动范围:47-63Hz)•输入电流值3:最高10.3A@240 VAC•源AC服务要求3:北美洲为20A,国际标准为16A•额定输出电压和电流:-54.5VDC@最高60ADC输入电源子系统的电气规格:•DC输入总功率:最高4210W(每背板负载区2400W,每个负载区1:1冗余4)•输入电压值4:北美洲的额定值为-48VDC欧洲共同体的额定值为-60VDC(浮动范围:-40.5--75VDC)•输入电流值4:最高***********•源DC服务要求**:60A•额定输出电压和电流:-50VDC@最高40A(总输出功率不超过每个负载区2400W)指示灯和接口•用可视方式提供时钟排程器卡和交换矩阵卡的严重警报、一般警报和小警报显示,以及系统警报板的故障状况显示认证SR-3580中规定的NEBS Level3要求兼容性安全认证•CSA-22.2 No. 950 - UL1950•EN60950/IEC60950•EN60825/IEC60825•ACA TS001•AS/NZS 3260抗干扰性•EN300386 (网络设备EMC)•EN61000-3-2/IEC-1000-3-2 (电源线谐波)•EN61000-4-3/IEC-1000-4-2 (静电放电[ESD])•EN61000-4-3/IEC-1000-4-3 (抗辐射干扰性)•EN61000-4/IEC-1000-4-4(EFT)•EN61000-4-5/IEC-1000-4-5 (浪涌)•EN61000-4-6/IEC-1000-4-6 (低频传导抗干扰性)•EN61000-4-11/IEC-1000-4-11 (电压下降)NEBS•SR-3580—NEBS:Level3兼容•GR-63-Core—NEBS:物理保护•GR-1089-Core—NEBS:EMC和安全核心交换机(WS-C3750-24TS-S)的介绍思科的Cisco Catalyst 3750系列交换机是结合业界领先的易用性和最高的冗余性,里程碑地提升了堆叠式交换机在局域网中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