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发掘-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魔兽世界考古学奖励(发掘古文明的珍宝与知识)

魔兽世界考古学奖励(发掘古文明的珍宝与知识)

魔兽世界考古学奖励(发掘古文明的珍宝与知识)魔兽世界考古学奖励:发掘古文明的珍宝与知识魔兽世界,作为一款全球知名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以其庞大的游戏世界和丰富的剧情而受到玩家们的喜爱。

除了战斗和冒险,游戏中还有一项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系统—考古学。

通过考古学,玩家们可以发掘古文明的珍宝与知识,获得丰厚的奖励。

考古学的操作步骤在魔兽世界中,要进行考古学,首先需要学习考古学专业。

玩家可以在主城的专业训练师处学习考古学,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考古学种族,如德莱尼、兽人、矮人等。

每个种族都有独特的考古学技能和奖励,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学习考古学之后,玩家需要购买考古学工具包和考古学地图。

考古学工具包包含了玩家进行考古学所需的工具和材料,而考古学地图则指引玩家前往各个考古学区域进行发掘。

进入考古学区域后,玩家需要使用考古学工具包中的工具进行发掘。

发掘过程需要玩家不断点击,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发掘完成后,玩家可以获得一定的考古学点数和一些考古学碎片。

考古学点数是玩家进行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可以用来解锁更高级的考古学技能和项目。

考古学碎片则是玩家获得奖励的关键。

玩家可以将考古学碎片进行组合,得到各种珍贵的古文明文物。

这些文物可以用来出售获取金币,或者用来完成考古学任务,获得更多的奖励。

考古学的奖励通过考古学,玩家可以获得丰富的奖励。

首先是金币奖励,通过出售珍贵的古文明文物,玩家可以获得大量的金币,用于购买装备、坐骑和其他物品。

其次是装备奖励,一些古文明文物可以用来制作装备。

这些装备通常具有独特的属性和外观,能够帮助玩家在战斗中取得优势。

还有声望奖励,通过完成考古学任务,玩家可以获得各个种族的声望提升。

声望提升可以解锁更多的任务和奖励,同时也能够提高玩家在游戏世界中的地位和声望。

最重要的奖励当属知识奖励。

通过考古学,玩家可以了解到游戏世界中各个种族的历史和文化,探索古文明的秘密。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玩家的游戏体验,还能够帮助玩家更好地理解游戏剧情和背景故事。

考古学:考古学必看考点

考古学:考古学必看考点

考古学:考古学必看考点1、问答题解释叠压、打破、生土、熟土、间歇层、倒装层?正确答案:—个堆积积压于另一个堆积的现象叫“叠压”。

沟穴类遗迹在形成时破坏原先的堆积,这种现象叫“打破”。

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江南博哥)叫“生土”。

当人类居住或进行其它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其中夹杂人们有意抛弃的垃圾和无意失落的物品,叫“熟土”。

在熟土层之间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

原在上面的堆积物首先到达低处,而原在底部的堆积物最后到达低处,这样在低处形成一种倒置的分层堆积,称为“倒装地层”。

2、问答题前八后五正确答案:商朝在灭夏统一天下前,都城曾八次迁徙,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又有五次迁都,至到盘庚迁殷之后商朝都城才固定下来。

成汤建国后迁徙情况是:汤居亳,仲丁迁隞,河亶甲迁相,祖乙迁耿,南庚迁奄,盘庚迁殷。

3、问答题传统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正确答案:(1)地层学在考古上的运用,成为目前确定某些遗存相对早晚关系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2)利用类型学原理,能够追寻出古代遗存的演变序列和年代关系;(3)与文献记载结合,可以了解某些遗存的绝对年代;(4)有的文化遗存本身标明有建造或制作年代,则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珍贵的断代依据;(5)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分析、比较,也可判断某些遗存的大致年代。

4、名词解释碳-14测年正确答案: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

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

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

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

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5、问答题简述考古学文化年度确定的方法。

正确答案: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判断,有两种方法,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

所谓相对年代,是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亦即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

【田野考古学】06 探方法发掘

【田野考古学】06 探方法发掘
总坐标基点,以第一象限覆盖整个遗址,序号由 探方的横纵坐标组成,如T020l表示横排第2个、 纵排第1个探方;T0413表示横排第4个、纵排第 13个探方。只要读出探方号就能迅速查出其在遗
址中的准确位置,这种编号方法称为坐标法,或
称双重编号法。另一种是从遗址西南角算起,或 横向或纵向依次从1开始编,即T1、T2、T3……。 这种方法可称为顺序排列法,或叫单一排列法。
野外发掘的过程是由辨识、挖掘、揭露、收集、记录五个基本操作 环节往复循环构成的。只有坚持上述发掘五原则才能做好发掘工作。
六、横向发掘与纵向发掘 七、常规发掘与精细发掘
第二节 布方
在发掘区的地表面上划定探方、隔 梁和关键柱的界线叫“布方”。在布方
之前,要拍照原始地貌照片。 发掘前通过预备调查或试掘对遗址 有个大致的估计,选择出首批布方地点 (即发掘区域)。当第一批探方发掘完后, 对地下遗存有了更加切实了解,再选择
罗盘皮尺布方法:用罗盘校准探方发掘区基线的方向
工地的总基点 要在本上记录基点的三维坐标,
老式的全站仪是使用棱镜做测点反光镜。 测点编号、高度要加减测杆数值
王晶在记录方起读取的三维数据
第二发掘区的分基点
俄罗斯发掘使用平板仪测量探方地表的三维数据,平板仪与塔尺
俄罗斯的布方方法:发掘区外设一个测量绘图基点,每一 个线绳交叉点和坑最低点都测量三维数据坐标。
三、1×1米小探方发掘法 发掘区布1米边长的小探方,拉线成网格状,每1米边长
的探方都编探方号。发掘面积很小可同时向下挖掘时,每 个探方内不留隔梁。发掘面积较大,可分组分批向下发掘, 或发掘区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设立隔梁。由于探方面 积小,便于控制层位和观察记录遗物的状态。网格方是遗 物和遗迹分布的坐标网,测绘和记录都方便准确。绘图、 采集土样、器物的描述等都依网格坐标进行。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

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

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

这种方格就叫探方。

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

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

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

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

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

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

考古勘探管理制度

考古勘探管理制度

考古勘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考古勘探工作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考古遗址,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根据《文物保护法》、《考古发掘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家文物局及其直属事业单位、文物考古研究机构,以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事考古工作的各级文物考古单位,指导和管理该单位从事考古工作的各项活动。

第三条考古勘探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国家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公开透明,保护优先,管控结合,全面落实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考古勘探工作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国家文物局是考古勘探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考古勘探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国家文物局设有文物考古管理局,下设考古勘探监督管理处,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考古勘探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各级文物考古单位应当根据考古勘探工作需要设立考古勘探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考古勘探工作进行具体操作和管理。

第三章勘探申报与审批第七条对于需要进行考古勘探的区域和项目,必须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获得相应的勘探许可证,方可开展考古勘探工作。

第八条申请考古勘探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必要的项目说明、勘探方案、勘探人员和设备等相关资料。

第九条国家文物局对申请考古勘探许可证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勘探许可证。

第十条获得考古勘探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在勘探工作开始前,应当向国家文物局提交详细的勘探计划,并在勘探结束后提交勘探报告。

第四章勘探过程的管理第十一条在进行考古勘探工作中,各级文物考古单位应当遵循勘探许可证上的具体规定,按照勘探计划进行勘探工作。

第十二条在勘探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可能为文物遗址的情况,应当立即停止勘探工作,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待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确认后再进行后续勘探工作。

第十三条对于发现的文物遗址,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保护和处置,不得私自移动或销毁。

文物保护-17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规程

文物保护-17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规程

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 定期评估:管理者应定期对文物保护规划及其实施进行评估。文物行政 管理部门应对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并鼓励公众通过质询、 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等方式对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当文物古迹及其环境与文物保护规划的价值评估或现状评估相比出现重 大变化时,经评估、论证,文物古迹所在地政府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专 业机构对文物保护规划进行调整,并按原程序报批。
文物保护规划应当与当地相关规划衔接。文物保护 规划一经公布,则具有法律效力。
保护和管 理保护 规划应向社会公布。文物古迹所在地政府 是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主体。文物古迹保 护管理机构负责执行规划确定的工作内容。
应通过实施专项设计落实文物保护规划。 列入规划的保护项目、游客管理、展陈和 教育计划、考古研究及环境整治应根据文 物古迹的具体情况编制专项设计。规划中 的保护工程专项设计必须符合各类工程规 范,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由 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评审。
• 对文物古迹实施有效保护。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及其环境和其它相 关要素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 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
文物古迹保护
• 阐释: • 保护文物古迹的目的在于保存人类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保存人类创造
活动和文化成就的遗迹,继承和弘扬有效文化。 • 有效保护是指为消除或抑制各种危害文物古迹本体及其环境安全的因素
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阐释: 调查是保护程序中最基础的工作。调查分为普查、复查、重点调查和专项调查等。 要按照各类项目要求的深度,制定相应的调查提纲和规范化的记录格式,收集或 测绘地形图和相关图纸。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文物古迹的实物遗存,同时应注意以 下内容: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现状及变迁历史; 2.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遗迹; 3.设计、施工者,材料供应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4.文物古迹修缮及历代改建情况; 5.当时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历史遗迹; 6.附属文物和题记; 7.与文物古迹相关的历史文化传统。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

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

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

这种方格就叫探方。

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

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

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

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

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

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正文:----------------------------------------------------------------------------------------------------------------------------------------------------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文化部1984年5月1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田野考古工作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保护古代文化遗存的重要手段。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保田野考古工作符合科学要求,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田野考古工作进行领队负责制。

领队对执行本规程负有完全责任。

每个考古工作者都必须遵守纪律、坚守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尊重客观实际的工作作风,模范执行和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

第二章考古调查与考古钻探第三条考古调查考古调查主要指地面踏察,一般分为区域普查和专题调查。

1、调查前须拟定调查工作方案,做好资料和物质准备。

2、调查必须实地勘查,按照《田野考古调查记录表》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或按要点另写出详尽的文字记录。

3、将调查对象的准确位置标注在地图上,对其全貌和重要的局部摄影、绘图、重要的碑刻、题记等应取拓片。

捶拓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文物安全。

4、认真采集各类标本,力求全面反映遗存内涵。

5、必要时可适当铲平断面或进行个别孔穴钻探,以了解遗存的范围及堆积情况,但不得随意乱挖。

6、对调查对象要逐一编号。

调查所得的全部资料应登记、存档。

7、及时写出调查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工作经过、主要收获、初步认识、存在问题,以及对今后保护和科研工作的建议等。

第四条考古钻探考古钻探是田野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进行时应慎重,尽量减少对古代遗存的损伤。

1、探孔必须保持规整,孔穴要用纯土填实。

2、墓葬一般以探到墓口为宜。

遗址的布孔不宜过密。

3、绘制探孔分布图,写出探孔记录,采集探孔遗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遗址发掘
第二节:积,依据叠压打破关系判定早晚。 2.由上向下、由晚及早进行揭露,层位相同的堆积可以任选。 3.按单位归放遗物。 4.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做好文字、绘图和照相记录。

按照土质土色区分堆积 依据叠压打破关系判定早晚
●区分堆积(辨土)——黄(灰)土中找灰(黄)土
方形堆积的辨识!
●区分堆积(辨土)——灰土中找“灰”土
●区分堆积(辨土)——黄土中找“黄”土
● 判 定 早 晚 : 依 据 叠 压 打 破 关 系
判定早晚:依据叠压打破关系

由上向下、由晚及早进行揭露 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可以任选
●由上向下、由晚及早、层位相同

按单位归放遗物
●按单位归放遗物

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 做好文字、绘图和照相记录
参考文献:
1、《田野考古学》教材第四章的第二、四、五、七节。 2、《考古工作手册》第17-23页。 3、《兖州西吴寺》报告第3-5页。
思考题目:
1、简述探方的结构与编号方法? 2、考古发掘出土的地层、遗迹和遗物是怎样编号的? 3、考古发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