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表达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心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明快的节奏和跳动的旋律表现喜悦的心情,第二乐段以抒情的旋律表达边寨人民的感激之情。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喜欢欢快的音乐,能够参与合唱活动,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欣赏和理解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乐谱和录音。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特点和演唱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分析歌曲的民族特点。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教案题目:探索北京到边寨的喜讯教案目标:1.了解北京到边寨的路线和交通方式;2.了解边寨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历史背景;3.体验边寨的民俗风情和异域文化;4.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导入1.参考教育展示北京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2.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学习过的国内的山水名胜区,了解边寨的概念;3.分组讨论并展示学生对“边寨”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二步:知识传授1.通过多媒体资料或图片展示,介绍北京到边寨的路线和交通方式;2.结合学生的经历和上网,讨论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3.着重介绍从北京到边寨的长途汽车线路和火车线路,让学生了解不同线路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第三步:实地体验1.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以感受真实的交通方式;2.若条件允许,安排学生坐长途汽车或火车前往边寨,让他们亲身体验旅途中的风景和感受;3.引导学生在旅途中观察沿途的地理特点和生活现象,提高他们的地理意识。

第四步:深入了解边寨1.分组抽签,安排学生分别就边寨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历史背景展开调研,组织小组分享成果;2.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图书、互联网等)获取边寨的相关信息,撰写简短的调研报告;3.组织学生合作制作展板、PPT等形式的展示,让全班了解边寨的全貌。

第五步:体验民俗风情和异域文化1.安排学生了解边寨的传统食物、民族服饰、习俗等内容;2.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举办展示活动,学生可以自愿穿民族服饰、品尝传统食物,并介绍相关知识;3.创建异域文化展区,让学生通过展板、模型等形式展示边寨的民俗风情。

第六步:总结归纳1.分组讨论边寨之行的收获与体会,组织学生总结边寨之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2.引导学生填写学习反思表,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3.以班级为单位,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增加交流互动。

第7周《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第7周《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2020.3.24 教学目标: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管弦乐器不同的表现力,能分辨主题音乐,并哼唱。

2.从各种丰富多彩的乐器音色及演奏形式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体验乐曲描绘的不同的歌舞场景。

3.感受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体验乐曲描绘的不同的歌舞场景。

教学难点:通过不同的音乐要素及乐器感受不同的歌舞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二、初步聆听,感受1.第一次聆听,说说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预设生答:管弦乐。

2.介绍管弦乐。

弦乐:小、中、大提琴木管乐: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大管铜管乐:小号、大号、长号、圆号打击乐:锣、鼓、三角铁、定音鼓、竖琴等3.揭题:《北京喜讯传边寨》。

三、分段聆听1.聆听“引子”(1)说说它是用什么方式传递这个喜讯的?(2)两段号角声力度有什么变化吗?表现了怎样的音响效果?(3)说说号角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聆听第一主题(1)想想表现了哪种舞蹈场景?(2)说说你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及演奏乐器。

(3)总结欣赏方法:可以通过情绪、力度、速度、演奏乐器及形式的变化等方面来判断表现的舞蹈场景。

3.聆听第二主题(1)唱唱主题旋律,并听一听,说说音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2)表现的舞蹈场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介绍苗族小姑娘的服饰特点,听一听,音乐中哪些地方有铃铛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4)听音乐,请女同学模仿苗族姑娘跺脚律动。

4.聆听第三主题(1)想一想表现怎样的舞蹈场景?为什么?(2)说说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3)重点听一听伴奏乐器模仿了什么声音?(4)请男同学模仿蒙古族骑马动作律动。

5.聆听第四主题,选择画面描绘(1)唱一唱主题旋律,听第一次主题出现音乐,想一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是谁在表演?情绪如何?(2)听第二次主题出现音乐,想一想乐器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舞蹈场景?(3)介绍一领众和舞蹈形式,观看视频。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一、为乐曲命名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聆听音乐。

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

二、分辨乐曲的音乐特点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

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

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

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

教师播放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

三、分辨乐曲的结构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

1.引子与第一部分。

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师:引子过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热烈、欢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欢腾的场景之中。

好像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3]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3]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感受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不同乐段的情绪,并能记住其中的一段旋律。

教学过程:一、情知引发师:同学们,回顾我国近十几年喜讯不断,香港澳门成功回归,2008 成功举办奥运会,这一个个喜讯无不震撼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在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年代,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出现了一股坏势力“四人帮”,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终于在10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个喜悦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了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一喜讯传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更是载歌载舞、热烈庆祝。

有一首乐曲就充分展现了当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场面。

(播放音乐主题一片段)二、情知体验与内化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片段就是管弦乐曲《北京喜讯道边寨》,该曲是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 年创作的管弦乐曲。

今天我们也和边寨的人民一起从音乐中来感受一下北京传来的喜讯吧。

初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1)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景?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2)听前三个乐段。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拍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3)学生轻声视唱主旋律。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和第二乐段富于彝族特色音调的旋律。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教案标题: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如北京和边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3. 培养学生对于乡村教育的关注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背景和意义:a. 解释“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含义,即北京向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提供教育支持;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乡村学校需要教育支持,以及这种支持对学生和社区的意义。

2. 地理知识学习:a. 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状况;b. 介绍边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人口情况;c. 引导学生对比北京和边寨的差异,并思考这种差异对于教育的影响。

3. 学生讨论和思考:a. 分组讨论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c.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于乡村教育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和目标。

2. 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背景和意义:a. 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具体情况;b. 解释“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含义和目的;c. 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学校的教育现状以及这种支持对学生和社区的意义。

3. 地理知识学习:a. 通过地图展示北京和边寨的地理位置;b. 介绍北京的地理特点、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状况;c. 介绍边寨的地理特点、人口情况和教育现状。

4. 学生讨论和思考:a.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b.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c. 鼓励学生提出改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建议,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总结: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改善的必要性。

教学资源:1. 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图文或视频资料;2. 北京和边寨的地图;3. 分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和建议;3. 学生对于乡村教育重要性和改善的理解程度。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歌曲的背景及特点;(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演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体验歌曲的魅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运用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2)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3)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歌曲的背景及特点;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的特点;3. 学习歌曲的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4. 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5. 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2. 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特点,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等;3. 学习: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表现;4. 实践:分组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表现力;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复习北京喜讯到边寨歌曲,加强记忆;2. 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确保教学质量;3.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如学校音乐会、社区演出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 演唱技巧: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北京喜讯到边寨歌曲演唱方面的进步,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

3. 情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环节,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程度,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

2.通过活动,学生能哼唱本曲的第一主题、第四主题。

3.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能相互合作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第二主题、第四主题的欣赏与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能大胆、自信地上台展示教学用具筷子、沙槌教学方法启发、聆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三、揭示课题,入边寨1.提问:这一天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使得人们如此喜悦?2.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及乐曲的创作背景】1.欣赏管弦乐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视频。

2.提问:你感受到乐曲欢快、喜悦的气氛了吗?简介边寨指的是祖国的哪些地方。

四、熟悉乐段,爱边寨(一)引子部分1.播放引子2.分组讨论:引子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句在力度上有区别吗?(第一乐句较强,第二乐句较弱)作曲家这样创作的意图是什么?(二)欣赏1——3主题1.分组比一比。

2.观赏第二主题A聆听边播放音乐,教师边有节奏的击掌(出示节奏卡)。

XOXO︳X。

X。

X。

X︳X。

X。

X。

X︳X。

O。

X。

O︳B师生协作学生模击这条节奏,师演︱唱第二主题的旋律。

C感受学生演唱第二主题的旋律。

D第三主题用筷子伴奏XXXX︳X。

X。

X。

X︳(三)欣赏4——6主题1.聆听2.分组会商:第四主题从力度、速率等方面来感受,你以为与咱们前面听到的第一主题有和区别?用弹指伴奏X-X-︳X—X—︱3.学生风采请同学用口风琴演奏第四主题,再请四位女同学用舞步表现第四主题。

4.第五、第六主题用沙槌伴奏XOXO︱X。

O。

X。

O︱5.师小结(四)再现第一主题+序幕1.播放音乐,听完后思考:这段音乐与前面的哪个主题相似?再现局部在这首乐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五、教师总结1.教师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感受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中不同乐段的情绪,并能记住其中的一段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创作背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乐曲欣赏
1.初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等等。

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听引子与前三个乐段。

(1)聆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情景?
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号角声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2)听前三个乐段。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3)学生轻声视唱主旋律。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和第二乐段富于彝族特色音调的旋律。

3. 听乐曲第四乐段。

(1)听第一部分音频。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分辨时,可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学生聆听分辨乐段时,可用举手、拍肩等动作表示。

在一个较长的过渡性乐段转为C调之后,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

(2)想一想第四乐段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第四乐段的旋律优美抒情,尤其是旋律的变化音,富有苗族音乐的特色,同前三个乐段的音乐形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跳独舞。

(3)学生随教师一起演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①全班一起视唱旋律。

②分组演唱第四乐段主旋律。

③学生试着背唱第四乐段的主旋律。

4. 听第五、第六乐段和尾声。

(1)在第五乐段中,又出现了哪一段旋律?
这两个乐段的情绪更加热烈,将全曲推向了高潮,在第六乐段中又出现了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在尾声,什么乐器又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什么情感?
在尾声,圆号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5. 完整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1)当听出乐曲的不同乐段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各部分。

三、表现音乐
1.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2.根据学生讨论后的结果,老师进行统一安排。

前三乐段用动作表现,第四乐段用舞蹈和歌唱主旋律表现,第五、六乐段用打击乐和动作表现,和着音乐师生一起表演。

小结:
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生动地表现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情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边寨人民喜悦的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提高了分辨乐段和记忆旋律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