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1响度知识分享
初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学生们在享受学期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
物理网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特性
(1)、音调:声音高低叫音调
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3)、噪声的控制: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店铺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声音的特征(基础) 知识讲解

声音的特征(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乐音和噪声;2.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3.知道影响乐音特征的因素。
【要点梳理】要点一、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2.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距发声体的距离及声音的集中程度。
要点诠释: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3.增大响度一般可以增大振动幅度和使声音集中来达到。
要点二、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高清课堂:《声音的特性》】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3.影响音调的因素:(1)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2)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通常与其结构有关。
如: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所以成年男子的音调比儿童和妇女的低;战国时的编钟,大钟音调低沉,小钟音调高亢。
4.超声波和次声波:(1)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
(2)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3)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1、挑选西瓜、瓷器、医生叩诊利用了音调。
2、声波的频率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是一样的。
振动一旦发生,频率就确定了,所以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频率是不变的。
3、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4、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三、音色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声音的特征响度和音调

声音的特征响度和音调
响度是指声音听起来的响亮或柔和程度。
它与声音的能量有关,通常
用单位分贝(dB)来表示。
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声音就
越响亮。
人类可以听到的最弱的声音约为0dB,而最大的可接受声音为大
约120dB。
超过这个范围的声音可能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音调是指声音的频率或音高。
频率描述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声音振动的
次数,单位通常是赫兹(Hz)。
音调越高,其频率就越高。
人类可以听到
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为20Hz到20,000Hz。
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
人类耳朵对不同音调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高音调更加敏感。
对于人类听觉系统而言,响度和音调是互相影响的。
例如,当响度增
加时,人们会感觉声音更加强烈,即使音调保持不变。
同时,音调的改变
也会影响响度的感知。
例如,同样响亮的声音,在较高音调下通常被感觉
为更强烈,并且在相同音调下,较大响度的声音往往听起来更尖锐。
此外,声音的性质也可以通过其他特征进行描述。
例如,声音的持续
时间描述了声音持续的时间长度;声音的音色描述了声音质地的特点,比
如人声和乐器的声音会有明显的区别;声音的音调变化速度描述了声音的
快慢,例如,音乐的节奏就是通过音调变化速度的差异来实现的。
总之,声音的特征包括响度和音调是最为重要的。
了解这些特征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声音,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音的特性和测量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音的特性和测量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固体或液体中传播形成的。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高、音强和音调,而声音的测量则是利用各种仪器和方法来确定声音的特征参数。
下面将对声音的特性和测量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声音的特性1. 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频率,它决定了声音的高低音调。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常见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到20kHz,人类的听觉范围大致在这个范围内。
2. 音强: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度或者说音量,它决定了声音的大小或者说声音的响度。
音强的单位是分贝(dB),分贝是用来描述声音强度级的单位。
一般来说,人类的听觉范围为0dB到120dB,0dB是听到最弱的声音的阈值,120dB是听到最强的声音。
3.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音色特点,它决定了声音的回响和谐波分布。
音调可以使我们辨别出不同乐器或者不同人的声音。
例如,钢琴和吉他的声音虽然都是C音,但是由于它们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分辨出哪个是钢琴声,哪个是吉他声。
二、声音的测量1. 频率测量:频率测量是指对声音的频率进行测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频率计或声音信号分析仪来测量声音的频率。
通过这些仪器,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声音的频率,并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分析和比较。
2. 音强测量:音强测量是指对声音的强度进行测量。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声级计或声压计来测量声音的音强。
声级计可以将声音的强度转换成分贝单位,从而测量出声音的音强级别。
通过声级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声音的音量大小,并对声音的强度进行比较和评估。
3. 音调测量:音调测量是指对声音的音调进行测量。
虽然音调是主观感受,但是可以通过频率分析仪或频谱仪来测量声音的频谱特性。
通过这些仪器,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频谱图,并从中分析出声音的音调特点。
总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固体或液体中传播形成。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高、音强和音调,它们决定了声音的高低音调、大小音量和音色特点。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空气、水或其他介质的振动传播而产生的。
了解声现象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解释。
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通过压力的波动以及介质的传播而成为一种感知。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而传播的。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 音调:也称为频率,是声波振动的快慢。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 音量:也称为振幅,是声波振动的强弱。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 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组成,决定了声音的独特性。
3.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受到连续的压力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包括乐器的演奏、人的说话和动物的叫声等。
4.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3米/秒(在25摄氏度下)。
声音传播的原理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连锁反应。
5.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
当声音遇到平面障碍物时,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声音会沿着相同的角度反射回来。
当声音由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指数不同,声音会发生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
6. 声音的干涉和衍射声音在遇到两个或更多声源时可以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产生声音的加强或减弱效果,具体效果取决于声波的相位差。
衍射是指声音绕过障碍物传播,使声音能够到达障碍物后方的区域。
7. 声音的吸收和隔音声音在遇到吸音材料时会被吸收而减弱。
吸音材料通常具有多孔的结构,可以使声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
隔音是指阻止声音穿透的能力,隔音材料可以通过反射、吸收或折射声音来实现。
8.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通讯、音乐、声学工程和医学等。
高中声音知识点总结

高中声音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基本概念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大气、液体或固体也会随之振动,从而产生波动。
这种波动在传播过程中会形成声音,人类通过耳朵来感知声音。
2. 声音的特征声音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音量是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是声音的质地,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3. 声音与光学的区别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不依赖于光的存在;而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二、声音的传播规律1. 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其中在空气中传播最常见。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该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3米/秒。
3. 声音的反射和衍射当声音波到达一个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即一部分声波会被物体反射回去;而声音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即声波会穿过缝隙或者环绕障碍物传播。
4. 声音的干涉和共振当两个相干的声波叠加在一起时,会发生干涉现象;而当一个物体受到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外界声音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单位为赫兹(Hz);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2.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即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衰减的程度与传播距离和介质有关。
3. 声音的共振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声音作用时,会产生振动加大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乐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声音的通讯功能声音是人类的一种语言,我们通过声音来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
电话、广播和对讲机等通讯设备都是基于声音波的传播而设计的。
2. 声音的音乐功能音乐是由声音组成的一种艺术,通过声音的高低、大小和质地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3. 声音的医疗功能医学上利用声音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比如听诊器可以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声音的特征 ——响度

一、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1、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演示实验:振幅大小的比较 演示实验: 钢皮尺演示 乒乓球摆动演示 队鼓演示: 队鼓演示:
用波形表示振幅的大小
,(b)图表示振动的幅度小。 (a)图表示振动的幅度大,( )图表示振动的幅度小。 )图表示振动的幅度大,(
远 离发声体越__,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声音 离发声体越__,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声音 __, 少 的能量就越__,听到的声音就越__。 __,听到的声音就越 轻 的能量就越__,听到的声音就越__。
演示:如果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可以减少分散, 演示:如果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可以减少分散, 增大响度。 增大响度。
例题1:鼓面上放泡沫小球, 例题 :鼓面上放泡沫小球,用力敲击时小球 弹得高,声音响;轻轻敲击,小球弹得低, 弹得高,声音响;轻轻敲击,小球弹得低,声 音轻, 音轻,这个现象说明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 _____________ ________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一、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2、频率(f):发声体 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 ):发声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发声体 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是反映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是反映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频率数越大,表示振动越快。 频率数越大,表示振动越快。 SI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 制中 f=50HZ 表示物体每秒振动 次。 表示物体每秒振动50次
二、声音的三个特征
1、响度: 、响度:
演示实验:轻击鼓面和重击击鼓, 演示实验:轻击鼓面和重击击鼓,感觉声音的不同
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声音的知识点总结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关于声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空气产生压力波动,形成声波。
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当声波到达我们的耳朵时,耳朵会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 声音的特性
声音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
-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高音还是低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音量:声音的音量决定了我们感受到的声音强度的大小。
音量越大,声音越响。
- 声音的速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在空
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3. 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通信:声音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如电话、对讲机
等设备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
- 娱乐:声音在音乐、电影等娱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
们带来欢乐和享受。
- 医疗:声音在医疗设备中被用于诊断和治疗,如超声波检查、听力测试等。
4. 保护听力健康
听力是人们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听力
健康。
以下是保护听力健康的几个建议:
-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音量的噪音环境。
- 调整音乐播放设备的音量,避免过度听音乐。
- 使用耳塞或耳机来减少外界噪音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声音的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了解声音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度是声音的特征之一。
一、声音的特征——响度
思考与讨论 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1 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实验器材:钢尺 鼓
钢尺、鼓,比较它们在不同振动幅度时,听 到的声音的强弱。
一、声音的特征——响度
思考与讨论
拨动钢尺、敲鼓后,听到声音的响度与 它们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关系。
问题2 击鼓时,教室内、外听到的声音大小是
否相同?距离远近与声音大小有何联系?
想一想
响度除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外,还与哪 些因素有关?
实验:放在讲台上的钟的嘀嗒声,近的 人听的到,远的人听不到。
距离近 听得见
阅读教材:响度
距离远 听不见
响度与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活动2
1 闹钟放在讲台上,几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 钟滴答的声音,几排同学就几乎听不见?
2、响度与发声体的__振__幅___有关,还 与发声体的___远__近___有关。
3、响度是声音的__特__征___之一。
小结: 1、响度是声音的特征之一。 2、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 幅越大,响度越大。 3、响度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越远越轻。
二、响度的测量
知道了改变响度的方法,那么如何定量 表示响度呢?
阅读课本P20《你知道吗?》
声音的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一种 主观感觉,通常用分贝来表示响度(dB) 。 分贝数越大,人耳听到的响度就越大。
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数来表示, 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讨论:声音达到八九十分贝,就有可能 伤害到你的耳朵,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 避免耳朵受到伤害?
第一章
声音的特征1(响度)
Loudness of sound
图片上的这个旋钮是干什么用的呢?
问题1
两次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听到的声音有何 不同?小球的跳动高度与声音大小有何关系?
《学习活动卡》P19页活动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听声音的变化,看 一看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跳动的情况 。
一、声音的特征——响度
传播,减少声音的分散。
讨论:如何改变声音的响度
小活动: 1、用纸卷一个小喇叭,喊话。 2、用双手围住嘴巴喊话。
为了增大
响度,可以使 声音向某个方 向传播,可以 减少声音的分 散,增大响度。 使声音传的更 远。
实验证明: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
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 越大。
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声音的 能量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 轻。
1、不要把加大音量当作淹没其他声响 的手段;
2、如果周围的声音大到两个人说话互 相听不清楚,最好换个地方;
3、如果有时候无法避免过大的声音, 那么等能避开时,要让你的耳朵休息 一下,千万不要很快进入另一个声音 很大的地方;
4、对经常接触响声的人,可专备一副 耳塞。
练习:
1、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 弱称为___响__度____。
2《学习活动卡》P21页观察与描述2
3 利用鼓或音叉,探究响度与离发声体距离的关 系。
实验表明: 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
声体越远,声音的能量越分散,声音的响 度就越小。
思考与讨论
根据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讨论增大 声音响度的方法
方法: 增大发声体的振动幅度; 做成喇叭状,使能量集中向某一方向
实验表明: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
大,响度就越大。
一、声音的特征——响度
观察与描述《学习活动卡》P20页活动 用示波器或DIS声学软件、音叉演示响度
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
一、声音的特征——响度
示波器或DIS声学软件上的波形图对比
振幅
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
振幅
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一、声音的特征——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