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耕作学——精选推荐

耕作学——精选推荐

耕作学耕作学第⼀章引论部分⼀、填空题1、耕作制度包括与两部分,以为中⼼,为基础。

2、是指⼀个地区或⽣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臵、熟制与种植⽅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是与相适应的以提⾼⼟地⽣产⼒为中⼼的⼀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分供求平衡,以及等。

4、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2个⽅⾯:即功能和功能。

5、与单项技术不同,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特点往往带有较强的,,和。

6、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标是:,,和。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8、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有很强的,但也包含着⼀定宏观布局的软科学内容。

⼆、选择题1、耕作制度包括的2⼤部分:A.种植制度B.旱作农业C.养地制度D.农牧结合2、下列哪⼀个不属于种植制度范畴:A.作物布局B.熟制C.平衡施肥D.种植⽅式3、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体现在:A.减少投⼊B.技术指导C.宏观调控与决策D.⾼产优质4、下⾯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A.⽣产程序机械化B.⽣产技术科学化C.农业主体知识化D.作物管理⼯业化5、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体系有:A.多熟种植B.节⽔农业C.营养管理D.农制改⾰三、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2、种植制度3、养地制度4、农作制度四、简答题1、耕作制度在农业⽣产中的功能。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中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哪些?五、论述题1、耕作制度的含义?包括哪两⼤部分内容?2、简述为什么要建⽴合理的耕作制度?3、论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5、请提出当前耕作制度研究中你认为急需要解决的⼏个重⼤问题,并阐述你的理由,分析可能解决的途径。

6、试分析改⾰开放以来我国粮⾷⽣产的态势,并综合论述我国是否能⾃⼰解决16亿⼈⼝的吃饭问题?第⼆章作物布局⼀、填空题1、作物布局是指⼀个区或⽣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臵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和等,配臵是指作物在区域或⽥地上的分布,即解决、与的问题。

事业单位农学考试试题

事业单位农学考试试题

事业单位农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农作物的生育期一般包括几个阶段?A. 种子萌发期B. 生长期C. 开花结果期D. 成熟期E. 衰老期2. 下列哪种农作物属于豆科植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水稻3.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导致作物减产?A. 平均气温升高B. 降雨量增加C. 土壤肥力提高D. 病虫害防治效果好4. 农业耕作对土壤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A. 降低土壤肥力B. 促进土壤风化C. 增加土壤透气性D. 减少土壤侵蚀5. 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科学施肥B. 合理轮作C. 农药防治D. 生物防治二、填空题1. 农业生产中,NPK元素分别代表什么?N:___________P:___________K:___________2.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灌溉系统包括________灌溉、________灌溉和________灌溉。

3. 农业机械化作业中,常用的收割机械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4. 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化肥种类包括________肥、________肥和________肥。

5.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生产中典型的农业耕作工具及其用途。

2. 从土壤理化性质的角度,谈谈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 请分析一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常见的防治措施。

4. 介绍一下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和农药种类及其作用。

5. 你认为现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这些试题将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农学知识,为将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

《土壤学与农作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作者:陈超(四川农业大学)一、第一章1.什么是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1)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在特定的管理耕作制定下,土壤生产特定的某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2.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就是土壤肥力形成过程?(1)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2)土壤肥力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演变的。

土壤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肥力成为自然肥力。

3.试述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区别。

成土母质是风化壳,没有肥力,只是通气透水,而土壤是有肥力的。

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2)矿质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腐殖质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经过矿化分解释放其养分。

(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性、温度5.简述砂土、壤土及黏土的主要肥力特征及因土制宜的管理措施。

(1)砂土:通气透水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累积少、保水保肥性差、易造成水肥流失和水分蒸发。

管理措施:施有机肥、多灌水、施肥灌水应少量多次进行。

(2)黏土:保水保肥性强,通气透水性差,易滞易涝,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易产生还原性有毒物质。

管理措施:雨季及时排除渍水涝水,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3)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好。

二、1.引起土壤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1)酸性形成原因:由H+和Al+3引起;胶体上吸附的至酸离子(2)碱性形成原因:碳酸钙水解;碳酸钠水解;交换性钠的水解(3)改良:酸性土壤施石灰或石灰粉;碱性土壤施有机肥2.什么是土壤的缓冲性能?他有何生产实践意义?(1)在土壤中加酸和碱时,土壤酸碱反应并不因此产生剧烈变化,这种对酸碱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最新农作学复习题

最新农作学复习题

《农作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2.养地制度3.作物布局4.复种5.复种指数6.轮作7.连作8.套作9.间作 10.茬口特性11.化感作用 12.种养结合 13.土壤耕作 14.农田杂草 15.水蚀16.风蚀 17.作物生态适应性 18.边际效应 19.少耕 20.免耕二、填空题1.农作学研究的对象是。

2.作物布局的类型分为和。

3.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以划分为、、和四级。

4.喜温作物一般又分为如、如和如。

5.依据作物结构及种植熟制将种植模式分为、、和四种类型。

6.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7.间套作时,高位作物边行由于所处高位的优势,通风条件好,根系竞争能力强,吸收范围大;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内行,表现为;同时,矮位作物边行由于受到高位作物的不利影响,表现为。

8.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处期,所不同的是间作作物共处期较,套作作物共生期较。

9.间套作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称为。

10.一般而言,耕层土壤总孔隙度以较为适宜。

11.从作物与土壤养分关系的角度来看,豆科作物属于,禾本科作物属于,棉花、油菜、芝麻、胡麻等属于。

12.作物的茬口特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3.农田土壤的剖面一般可分为四层,即、、和心土层。

14.根据土壤翻耕时由于采用不同形状的犁壁,垡片翻转的角度不同,可分为、和三种翻耕方法。

15.在心土层与耕作层的界面上往往还出现一层厚5-10cm不等的,它是在犁耕时犁底与心土层摩擦、压实并淀积粘粒而逐渐形成的。

16.水蚀分为、和三种基本类型。

17.粒径小于1mm的土粒,在大风下容易产生风蚀,属风蚀性颗粒,直径在0.5-1.0mm的为颗粒;直径在0.1-0.5mm为颗粒;直径<0.1mm的为颗粒。

18.农田杂草依形态特征分为、和三类。

19.畜牧业生产中饲料的转化率除了与畜禽种类有关,还与和有关。

农作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作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作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黄淮海地区气候温和,光能较充足,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宜于一年()熟。

答案:二2.连作会导致营养物质的偏耗。

答案:正确3.发展农业生产只需关心能否高产,环境保护可暂不考虑。

答案:错误4.《农作学》这一学科要以()观点安排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兼顾多个农业生产环节。

答案:全局性和整体性5.水蚀也称水土流失,是由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蚀。

答案:正确6.防治风蚀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答案:正确7.过量施肥不属于农田污染。

答案:错误8.地貌不会影响到光、热、水、土、肥等条件的重新分配,从而也不会影响作物的分布。

答案:错误9.轮作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答案:正确10.复种通过延长光合时间、扩大光合面积来提高年光能利用率,实现作物高产。

答案:正确11.熟制是国际上对耕地利用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答案:错误12.粮食作物结构是指粮食作物内部各种作物面积、产量与产值的比重。

答案:正确13.生物培肥是地力培肥的强化途径。

答案:错误14.一般认为单位面积总经济效益最大时的施肥量就是经济最佳施肥量。

答案:正确15.少耕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间隔耕种以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答案:正确16.污水灌溉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可以大力推广不加监控。

答案:错误17.盐渍土是盐土、碱土和各种盐化土、碱化土的统称。

答案:正确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业资源能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这也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

答案:正确19.农业城镇化意义重大。

答案:正确20.种植大户是未来农业的主人。

答案:错误21.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

答案:正确22.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正确23.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

答案:正确24.撂荒制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作物栽培学习题集.

作物栽培学习题集.

作物栽培学总论部分复习参考题一、概念1.基本营养生长期: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

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

2.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3.相对生长率(RGR)4.净同化率(NAR)5.叶面积比率(LAR)6.比叶面积(SLA)7.叶干重比(LWR)8.作物生长率(CGR)9.叶面积指数(LAI)10.源、流、库11.作物品质:是指作物产品的质量,可概括为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

12.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能被绿色植物所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区中波长390~760nm范围内的(大部分)辐射称为~。

13.积温:将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高于一定温度度数的昼夜温度总和叫~。

14.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叫有效温度。

作物在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有效温度的总和。

15.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叫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的总和叫活动积温。

16.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叫~。

17.冻害和冷害18.黑霜:温度下降到0℃或0℃以下时,空气干燥,水气达不到饱和就不会形成霜,但这时的低温仍能使作物受害,这种无霜仍能使作物受害的天气称为~。

二、判断1.通常作物产品高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等含量很难与丰产相结合,即高产和优质往往是相抵触的。

2.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会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多数农艺措施往往导致作物产量降低。

3.合理的栽培措施,适宜的生态环境常常是既有利于提高产量,又利于改善品质。

4.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则对蛋白质合成有利,紫外线照射对果实成熟起良好作用,并能增加果实含糖量。

5.丰富的蓝紫光是高原春小麦高产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
17、 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 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九点 二十八分。
一、名词解释
18、 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
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19、 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0、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
及其茬地的泛称。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 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2、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 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
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 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 术措施。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九点 二十八分。
三、单项选择题
17、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省是 (1)海南省 (2)上海 (3)浙江 (4)江苏 (5)四川 18、下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效养分 (2)减轻水蚀和风蚀 (3)减少土壤水分
蒸发 (4)减少农耗时间 (5)节约成本 19、坡地耕作最宜 (1)横坡耕作 (2)顺坡耕作 (3)均可 (4)逆向耕作 20、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 (3)化学生态位 (4)空间生态
损失(失墒) (4)翻埋杂草 (5)加深耕层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九点 二十八分。
四、多项选择题
1. 农业自然资源包括 (1)光 (2)热 (3)土壤 (4)肥料 (5)矿物 2. 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 (1)橡胶 (2)油棕 (3)可可 (4)椰子 (5)玉米 3. 作物的水平结构包括 (1)作物密度 (2)种植行数 (3)间距 (4)株高 (5)带宽 4. 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 (1)科技投入 (2)有机肥料 (3)化肥 (4)降水 (5)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一、名词解释:绪论1.土壤:是地球陆地能够产生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形成、组成及分类3.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土壤颗粒组成,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4.土壤质地: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所划分的土壤类别名称。

第二章土壤性质5. 土壤活性酸:由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

6. 土壤潜性酸:是由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酸性。

以厘摩尔(+)/千克为单位,南方的红壤、黄壤呈酸性,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H+和Al3+。

7. 永久电荷:由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8. 可变电荷:其数量和性质随土壤溶液 pH 的变化而改变的电荷。

9.. 土壤吸收性:土壤能吸持各种分子、离子、气体、悬浮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10.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溶液为中性(pH = 7)时,每千克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CEC:cmol(+)kg-1 )11. 盐基饱和度: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CEC)的百分数称盐基饱和度。

12.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中,所有孔隙的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

13.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14.土壤容重(ρ):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的干重(容重=土壤干重/土壤容积)。

15.土壤重量热容量(C):单位重量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g ·℃).16.土壤容积热容量(Cv):单位容积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m3·℃) 。

17.导热率(入):指厚度为1cm的土层,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面积为1cm 2断面的热量。

单位是J/cm·s·℃。

第三章土壤水分形态18.吸湿系数:吸湿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大吸湿量(也称吸湿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小麦B.大豆C.棉花D.养麦
4.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套作的是。
A.小麦/玉米B.玉米||马铃薯C.大麦X豌豆D.油菜一水稻
5.下列作物中属于半养地类作物的是。
A.大豆B.苜蓿C.小麦D.油菜
6.玉米在水旱适应性上属。
A.喜水耐涝型B.喜湿润型C.中间水分型D.耐旱怕涝型
7.下列作物中茬口特性属富碳耗地类、抗病类作物的是。
25.土壤基本措施包括、和。
26.耙地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和。
27.农作学上常用的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表示
II”表示,7表示, “ >表示。
28.春玉米一冬小麦---夏大豆属于熟制,其复种指数为。
29.农业资源包括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或“X”写在括号内)
1.小麦/玉米—水稻f小麦/玉米—水稻是一种三熟制轮作制。()
18.边际效应19.少耕20.免耕

和。
为、、和
四级。
4.喜温作物一般又分
为如、如
和女口。
5.依据作物结构及种植熟制将种植模式分
为、、
和四种类型。
6.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
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7.间套作时,高位作物边行由于所处高位的优势,通风条件好,根系竞争能力
11.从作物与土壤养分关系的角度来看,豆科作物属于,禾本科作
物属于,棉花、油菜、芝麻、胡麻等属于。
12.作物的茬口特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
的影响。
13.农田土 壤的剖面一般可分为四层,
即、、和心土层。
14.根据土壤翻耕时由于采用不同形状的犁壁,垡片翻转的角度不同,可分为
、和三种翻耕方法。
15.在心土层与耕作层的界面上往往还出现一层厚5-10cm不等的,它是
12.农田防护林建设中主林带的方向应与害风方向垂直。
13.撂荒是荒地种植几年后,放弃不种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14.甘薯属于耐连作的作物。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作物中属于C4作物的是。
A.小麦B.大豆C.玉米D.水稻
2.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A.烟草B.马铃薯C.棉花D.番茄
3.下列作物中对土壤肥力的适应性上属耐瘠型的是。
A.大豆B.玉米C.马铃薯D.苜蓿
8.下列种植方式属于一年两熟制的是。
A.小麦X豌豆B.小麦/玉米C.小麦II玉米D.小麦/玉米/大豆
9.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对另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产生直接或
在犁耕时犁底与心土层摩擦、压实并淀积粘粒而逐渐形成的。
16.水蚀分为、和三种基本类
型。
17.粒径小于1mm的土粒,在大风下容易产生风蚀,属风蚀性颗粒,直径在
0.5-1.0mm的为颗粒;直径在0.1-0.5mm为颗粒;直径
<0.1mm的为颗粒。
18.农田杂草依形态特征分
为、和三类。
19.畜牧业生产中饲料的转化率除了与畜禽种类有关,还与和
2.实行间作和套作都可以提高复种指数。()
3.沙土较黏土更易形成水蚀。()
4.在相同坡度条件下,坡面越长,地表径流速度越大,侵蚀力越强。()
5.饲养鱼的饲料转化率要高于饲养肉羊和肉牛。()
6.坡耕地上采用等高耕作法较顺坡耕作法更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7.作物增产值与土壤耕作深度呈直线相关,即耕作深度越深增产效果越显著。
《农作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种植制度2.
养地制度
3.
6.轮作7.
连作8.
11.化感作用12.
种养结合
13
16.风蚀17.
作物生态适应性
二、填空题
1.农作学研究的对象是
2.作物布局的类型分为
3•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以划分
作物布局4.复种5.复种指数
套作9.间作10.茬口特性
土壤耕作14.农田杂草15.水蚀
( )
8.马铃薯的茬口特性属富碳耗地、抗病类。()
9.“隔冻划地印,等于上道粪”,“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的说法是用来形容早 耕优于晚耕。()
10.豆科作物根系吸收氮素养分的数量较禾谷类作物要多,但对磷、钾肥的吸收
量较小。
11.间套作时,高位作物密度应当大于单作时的密度,而矮位作物密度应低于或
等于单作时的密度。
有关。
20.按梯田断面形式,可以把我国梯田分为、和
三种类型。
21.农田防护林根据林带的林冠层次、树种组成和栽培密度分
为、
和三种林带结构。
22.是指土壤颗粒被风吹起、移动、降落,从而破坏土壤危害农
业生产的过程。
23.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主要在、和之
间进行转移流动。
24.农田防护林建设中,主林带应同时,
矮位作物边行由于受到高位作物的不利影响,表现为。
8.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处期,所不同的是间作作物共处期较,
套作作物共生期较。
9.间套作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 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称为。
10.一般而言,耕层土壤总孔隙度以较为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