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年7月自学考试《发展社会学》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7月自考社会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7月自考社会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1001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系的人的总和。

2.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相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3.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集体。

4.所谓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5.社会变迁,是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1.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是()。

A.涂尔干B.孔德C.斯宾塞D.韦伯2.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了()。

A.结构功能理论B.交换理论C.冲突理论D.符号互动理论3.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是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关系B.个人的社会行为C.社会事实D.社会4.1922年梁启超在()一文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

”A.《普通文化学史》B.《文化论》C.《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D.《什么是文化》5.在社会化环境因素中,具有特殊价值的是()。

A.家庭B.学校C.工作单位D.大众媒体6.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

A.米德B.戈夫曼C.库利D.加芬克尔7.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A.关系结构B.群体的规模C.心理归属D.互动关系8.()是从人际关系理论发展而来的,其代表人物有巴纳德和麦克雷戈。

7月浙江自考社会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7月浙江自考社会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1001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社会学的本土化是一种使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2.定性研究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3.人口质量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思想道德素质。

4.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_________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_________的过程。

5.米德是_________理论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个在大学里开设社会学课程(或讲授社会学)的人是()A.科尔曼B.哈贝马斯C.涂尔干D.帕森斯2.人格是_________的统一体。

()A.人的个性与社会共性B.需要与满足C.理想与现实D.自我与他我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划分为_________阶段。

()A.四个B.五个C.六个D.八个4.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_________联结起来进行共同生活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A.社会制度B.社会契约C.社会关系D.其他5._________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单亲家庭6.人际关系理论认为_________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要素。

()A.人B.工作程序C.物质资源D.效率7._________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最基本的社会制度。

()A.文化制度B.经济制度C.政治制度D.家庭制度8.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区位、经济、文化、组织等五个基本要素。

发展社会学复习题与答案解析汇编

发展社会学复习题与答案解析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化理论的不足是()A.忽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B.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C.忽视社会发展的内因D.忽视社会发展的渐进性2.世界体系论的分析单位是()A,整个世界体系B.国家C.个体D.欧盟3.真正将再分配经济这一概念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研究的学者是()A.科尔奈B.波兰尼C.魏昂德D.泽林尼4. 现代增长时代的主要标志是()A.发展水平B.增长速度C.发展速度D.增长水平5.人口向城市或城镇集中的过程是()A.老龄化B.科层化C.城市化D.社会化6..不属于...推动民主化内在动力的是()A.经济发展B.专制C.教育发达D.经济全球化7. 笛卡尔认为理性是()A.月光B.天空C.空气D.自然之光8.社会转型也称为()A.社会进步B.社会现代化C.社会变化D.社会转轨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极限论给人们的启示是()A.应树立科学发展观B.应注重GDP的增长C.应注重社会的发展D.应注重经济的发展速度10.社会转型必然伴随并促进()A.社会分工B.社会动荡C.社会发展D.社会失序11.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有()A.现代化B.城市化C.本土化D.同城化12.社会体系论的创立者是()A.舒尔茨B.华勒斯坦C.马克思D.张伯伦13.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有()A.竞争性和内部性B.无限供给性C.公共性和外部性D.内部性14. 用来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是()A. 城市地区的人口占全地区人口的比重B. 城市化发展速度C. 城市地区的人口占其他城市人口的比重D.城市人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15.二元人格结构在择业观上的现实表现是()A.价值型择业观与工具型择业观并存B. 社会条件型择业观与个人素质型择业观并存C. 安稳型择业观与风险型择业观并存D.价值型择业观与个人素质型择业观并存16.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有()A.六等份法B.测量法C.GDP法D.基尼系数法17.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各个领域或层面未能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出现发展失调现象的是()A.社会失范B.社会失调C.社会失序D.社会动乱18.失范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A.孔德B.马克思C.涂尔干D.尼采19.某一社会系统同其他社会系统进行双向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是()A.社会交往B.社会失序C.社会失调D.社会开放20.关于人才流动说法不准确...的是()A. 人才流动是人口学的一个基本概念B. 人才流动的主体是社会精英C.人才流动主要是指人才在不同地区、部门及单位间发生转移的横向流动D.人才流动与社会流动含义并非相同21. 现代化理论兴起的经济背景是()A.欧亚经济危机B.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落C. 苏联崛起D. 经济落后国家开始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22. 以“市场转型”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视角是()A.欠发达国家B.新制度主义C.发达国家D.社会发展动力23.农业革命首先爆发于()A.中国B.英美国等国C.英国、比利时等国D.法国24.二元经济结构的性质是()A.自我再生产B.二元C.城乡差别D.层级结构差异化25.现代西方的个人主义观念产生于()A.反封建神学的斗争过程B.个人主义意识增长过程C.“上帝已经死了”的普遍信念D.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26.转型社会二元性体现在社会中观层面就是指()A.社会结构的二元性B.知识结构的二元性C.组织结构的二元性D.户籍制度的二元性27.测量贫富差距的方法有()A.基尼系数法和六等份法B.测量法和五等份法C.GDP法和六等份法D.五等份法和基尼系数法28.政治领域的失序主要表现在()A.公权力的使用B.权力腐败C.社会动荡D.社会失衡29.一般衡量区域结构发展水平的标准项有()A.结构项和要素项B.要素项和资源项C.要素项和关系项D.资源项和区域项30.既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社会标志,又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和协调机制的是()A.社会开放B.社会流动C.社会变迁D.经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B2.A3.D4.B5.C6.B7.D8.B9.A 10.A11.B 12.B 13.C 14.A 15.C 16.D 17.B 18.C19.D 20.A21.D 22.B 23.C 24.A 25.A 26.C 27.D 28.B 29.C 30.B二、多项选择题1.从宏观历史阶段来看,经济发展经历的时代有()A.工业革命时代B.技术革命C.世界经济增长D.农业时代E.现代增长时代2.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评价世俗化的维度有()A.宗教组织的成员规模B.宗教组织的社会影响C.信仰的变化D.价值观的变化E. 宗教的衰退状况3.个人人格结构的构成要素有()A.行为动机B.个人才智C.情绪控制D.互动关系E.社会适应4.经常性收入包括()A.职业或业主收入B.房屋出租收入C.设备出租收入D.存款利息收入E.彩票中奖收入5.在社会学研究中,一般依据其社会内外联系的多少将社会划分为()A.现代型社会B.传统型社会C.封闭型社会D.开放型社会E.发展型社会6.社会学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曾将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A.社会静力学B.社会动力学C.社会静态学D.社会发展学E.发展社会学7.城市化为人们提供的生活舞台有()A.医院资源B.学校资源C.城市物理空间D.社会关系空间E.治安资源8.关于理性的说法正确的有()A.理性能力就是遵循逻辑思维的能力B.理性概念源于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logos)”C.认识论内涵是理性概念的核心层面D.价值论内涵是理性概念的道德实践层面E.学术界对理性的理解和解释有分歧9.组织结构由二元走向一元的对策有()A.推动现代因素由名到实的转变B. 推动现代因素由表及里的转变C.简化组织职能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E.加强组织成员的现代观念和现代人格培养10.一般衡量区域结构发展水平的标准项有()A.结构项B.要素项C.关系项D.区域项E.资源项11.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有()A.动态化B.城市化C.科层化D.同城化E. 现代化12.现代化理论的不足有()A.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B.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C.忽视外因的负面影响D.忽视文化的相对性E.忽视文化的多样性13.推动1840年至1949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有()A.城市功能的变化B.城市性质的变化C.城市数量的变化D.城市规模的变化E.城市人口的变化14.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表现有()A.价值型择业观与工具型择业观并存B.安稳型择业观与风险型择业观并存C.社会条件型择偶观与个人素质型择偶观并存D.价值型择友观与工具型择友观并存E.社会条件型择友观与个人素质型择友观并存15.经济增长并未带来社会进步的经典实例有()A.“朝鲜传奇”B.“巴西神话”C.“英国伦敦烟雾事件”D.“伊朗奇迹”E.“巴基斯坦悲剧”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DE2. ABCD3.ABCDE4. ABCD5.CD6.AB7.CD8.ABCDE9.ABCDE 10.BC11. BC 12.ABCDE13.ABCD 14.BCD 15.BDE三、填空题1.社会学创始人是_____。

7月浙江自考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7月浙江自考教育社会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1004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一般地,被认为是社会学之“父”的是______,他最早使用了______一词。

2.我们通常所说的“解剖麻雀”指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______。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正确地______。

3.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包括劳动力增值功能、______功能和______功能。

4.影响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______、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______。

5.人口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______位置上的移动。

一般地,教育程度与迁移成______相关。

6.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实施、______,______和高等教育要质量并重。

7.柯尔伯格的______认为性别角色学习本质上是儿童______的一个方面,它是儿童自我动机高度作用的结果。

8.个体社会化是反映______与______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被称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涂尔干,他写了《教育与社会学》一书。

()2.教育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一般包括选题、计划、实施等阶段。

()3.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也是一项经济活动。

()4.学校是社会中最有效的政治社会化工具。

()5.在增加教育投资时要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只要保证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即可。

()6.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影响的关系。

()7.奠定社会化基础的是人的童年期社会化。

()8.文化是作为政治经济作用于教育的中介。

()9.青年群体的形成为青年文化的产生准备了物质载体,但青年文化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条件。

()110.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 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

7月浙江自考社会问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7月浙江自考社会问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问题试题课程代码:0027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不恰当的社会化的是()A.社会病态论B.社会解组论C.价值冲突论D.行为偏差论2.墨顿与尼斯特在其1978年合编的《当代社会问题》中将社会问题分为()A.两类B.三类C.四类D.五类3.研究社会问题要有群体性观点。

社会学家______注重研究群体及其结构的特征。

他考察了一些特定群体中某些行为出现的不同比率、特定群体的特征及其变化。

()A.韦伯B.杜尔凯姆C.马克思D.戈夫曼4.社会问题研究的______功能是回答社会问题将会怎样的。

()A.描述性研究B.解释性研究C.预测性研究D.规范性研究5.利己型自杀的主要原因是()A.利己主义B.英雄主义C.集体主义D.个人主义6.治疗精神疾病,运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强化学说,对某些疾病的不良行为与异常生理功能给予矫正的心理治疗方法,是______疗法。

()A.支持B.行为C.精神分析D.生物反馈7.美国学者______在《性社会学》一书中,分析了美国男性嫖妓的六种主要原因。

()A.约翰·盖格农B.伦那德·塞威特兹C.伊恩·罗伯逊D.杰克·道格拉斯18.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岁不满______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14 B.16C.18D.209.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问题,于______年5月1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本着扶持、共享的宗旨,为残疾人权益的保障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

()A.1991 B.1989C.1987D.198510.1900年,______在其《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研究》一书中将人口按年龄划分为不同类型,50岁作为老年年龄下线。

00287发展社会学 浙江省2013年7月自考 试题

00287发展社会学 浙江省2013年7月自考 试题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0028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的联合国大会是1992年的A.美国的纽约大会B.瑞士的洛桑大会C.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会议D.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会议2.发展社会学中的文化学派中,探讨武士道精神与日本经济发展的代表人物是A.列维(Levy)B.斯梅尔瑟(Smelser)C.贝拉(Bellah)D.哈根(Hagen)3.发展社会学中的人格学派中,探讨现代性与社会发展的代表人物是A.麦克莱兰(McClelland)B.葛斯(Geertz)C.英格尔斯(Inkeles)D.哈根(Hagen)4.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是A.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B.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内因C.看不到社会发展的渐进性D.忽视了外因的负面影响5.试图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市场转型进行新的阐释的是A.林南的“地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B.斯塔克的“后社会主义路径”C.简·奥伊的“地方政府法团主义”D.魏昂德的“地方政府即厂商论”6.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可能是当时A.罗马帝国都城罗马B.中国古都洛阳C.埃及首都底比斯D.欧洲的巴黎7.在城市扩张模式中的扇形模型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A.社会学家伯杰斯B.社会学家霍伊特C.地理学家哈里斯D.地理学家乌尔曼8.中国宗教信仰的最大特点是A.神秘性B.理性的崇拜性C.相信来世轮回D.世俗的功利性9.认为理性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这是属于理性的A.本体论内涵B.认识论内涵C.价值论内涵D.方法论内涵10.在市场经济中,形成最早、规模最大、联系最广的市场是A.服务市场B.劳动力市场C.资金市场D.产品市场11.改革开放后,______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开放城市户口的省会城市。

社会学概论自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自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自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人行为B. 社会行为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C2. 社会结构是指什么?A. 社会中的个体B. 社会中的组织C. 社会中的规范D. 社会中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化的功能?A. 社会整合B. 社会控制C. 社会变迁D. 社会稳定答案:C4. 社会分层的依据是什么?A. 个人能力B. 社会地位C. 个人财富D. 社会贡献答案:B5. 社会冲突理论主要关注什么?A. 社会和谐B. 社会秩序C. 社会不平等D. 社会整合答案:C6. 社会资本是指什么?A. 社会中的货币资本B. 社会关系网络C. 社会中的物力资本D. 社会中的人力资本答案:B7. 社会运动通常是由什么驱动的?A. 个人利益B. 社会不公C. 经济利益D. 政治利益答案:B8. 社会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 普遍性B. 严重性C. 争议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9. 社会控制的目的是?A. 维护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变革C. 增加社会不公D. 减少社会问题答案:A10. 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是?A. 学校B. 家庭C. 工作场所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文献研究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社会现象来收集数据;调查法是通过问卷或访谈来收集数据;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获取信息。

12. 什么是社会化过程?答案:社会化过程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13. 什么是社会结构?答案: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要素,如个人、群体、组织、制度等,按照一定的关系和模式组织起来的整体。

14. 什么是社会问题?答案:社会问题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影响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问题,通常具有争议性、严重性和普遍性。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发展社会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发展社会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0028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_认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最大区别在于理性成分在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A.埃米尔·涂尔干 B.菲迪尔·滕尼斯C.马克思·韦伯D.尤尔根·哈贝马斯2.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美国成为现代化国家是属于()A.第一次现代化浪潮B.第二次现代化浪潮C.第三次现代化浪潮D.第四次现代化浪潮3.根据帕森斯的理论,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科学革命、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同时推进的整体化模式的国家有()A.德国B.中国C.美国D.英国4.《社会分工论》的作者是_______,此书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发展关系论述的集大成者。

()A.社会学创始人孔德 B.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C.经济学家亚当·斯密D.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5.在社会整合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A.规范整合B.文化整合C.功能整合D.意见和信息整合6.在城市化发展中,郊区化是人口()A.向心化运动B.离心化运动C.轴心化运动D.反向心化运动7.滞后城市化是()A.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城市化B.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1C.易引发严重的“城市病”现象D.易引发“农业病”现象8.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牛顿力学的确立是属于()A.第一次飞跃B.第二次飞跃C.第三次飞跃D.第四次飞跃9.知识经济的核心是()A.把知识当作是生产力要素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B.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重视教育、重视学习、重视创新D.重视知识产业化10.公正的依据中,首要的理念依据是()A.民主的理念B.平等的理念C.自由的理念D.社会合作的理念11.在公正的基本原则中注重“底线”的意义上来保护每个成员的基本权利的是()A.事前原则B.事后原则C.保证原则D.调剂原则12.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正式诞生的是()A.1962年卡森的《寂寞的春天》B.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C.布伦特夫人主持的《我们共同的未来》D.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全球21世纪议程》13.在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推进中,_______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社会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社会学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28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的联合国大会是1992年的(D )1-23A.美国的纽约大会B.瑞士的洛桑大会C.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会议D.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会议2.发展社会学中的文化学派中,探讨武士道精神与日本经济发展的代表人物是(C )2-33A.列维(Levy)B.斯梅尔瑟(Smelser)C.贝拉(Bellah)D.哈根(Hagen)3.发展社会学中的人格学派中,探讨现代性与社会发展的代表人物是(C )2-34A.麦克莱兰(McClelland)B.葛斯(Geertz)C.英格尔斯(Inkeles)D.哈根(Hagen)4.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是(D )2-37A.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B.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内因C.看不到社会发展的渐进性D.忽视了外因的负面影响5.试图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市场转型进行新的阐释的是(A )4-71A.林南的“地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B.斯塔克的“后社会主义路径”C.简·奥伊的“地方政府法团主义”D.魏昂德的“地方政府即厂商论”6.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城市可能是当时(C )6-98A.罗马帝国都城罗马B.中国古都洛阳C.埃及首都底比斯D.欧洲的巴黎7.在城市扩张模式中的扇形模型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B )6-102A.社会学家伯杰斯B.社会学家霍伊特C.地理学家哈里斯D.地理学家乌尔曼8.中国宗教信仰的最大特点是(D )8-135A.神秘性B.理性的崇拜性C.相信来世轮回D.世俗的功利性9.认为理性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由和依据,这是属于理性的(A )9-153A.本体论内涵B.认识论内涵C.价值论内涵D.方法论内涵10.在市场经济中,形成最早、规模最大、联系最广的市场是(D )10-175A.服务市场B.劳动力市场C.资金市场D.产品市场11.改革开放后,______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开放城市户口的省会城市。

(D )11-196A.浙江的杭州B.山东的济南C.广东的广州D.河北的石家庄12.在传统社会中,______是最主要的组织形态。

(D )12-206A.国家B.政党C.阶级D.家庭13.基尼系数中,说明贫富差距过大状态,达到警戒线的基尼系数是(C )14-221A.0.4B.0.5C.0.6D.0.714.调控贫富差距的根本措施是(C )14-238A.建构税收制度B.完善保障制度C.增加社会财富D.适当转移财富15.在环境保护思想史上划时代的经典著作是(B )15-245A.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B.卡森的《寂静的春天》C.麦多斯的《增长的极限》D.英格尔斯《从传统人到现代化》16.社会失序根据其发生的矛盾性质层次不同,可分为(D )16-257A.建设性失序和破坏性失序B.隐形失序和显性失序C.经济失序、政治失序和文化失序D.结构失序和行为失序17.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性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社会规范并存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失范行为产生,这是属于(C )16-261A.规范软化B.规范真空C.规范迷乱D.规范缺失18.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中,______主要是依靠政策推动而迅速崛起的地区。

(A )17-279A.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环渤海地区D.东海、南海旅游区19.在社会分化中,纵向分化是指(C )18-286A.行业和职业的分化B.社会分工C.阶层分化D.技术水平的分化20.在我国的社会流动中,其主体是(B )19-335A.工人B.农民C.知识分子D.干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发展经济学缘起于______的重要契机。

(ACD )2-28A.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B.传统社会的转型C.殖民地的衰落D.东西方冷战的升级E.现代社会的发展22.按照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学者们对市场转型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逻辑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庇护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有(CD )4-58~59A.科尔奈B.波兰尼C.魏昂德D.奥伊E.泽林尼23.城市化进程中,离轨行为增多的原因是(ABCDE )6-111A.社会互动匿名性增强B.工具理性的扩张C.人际关系的疏离D.个人自主性增强E.消弱了社会关系空间对个体的支持或排斥24.理性化的含义应包括(ABCD )9-154A.世界的理智化B.人的主体化C.社会生活的计算化D.法律的权威化E.社会生活的民主化25.改革以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显著的特征是(AB )11-189~190A.城乡差异明显B.城乡分隔刚性C.城乡流动不畅D.城乡市场分割E.城乡社会保障不统一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6.奥伊的“地方政府法团主义”4-69答:地方政府法团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政府与经济结合的制度形式,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具有公司的许多特征,官员们完全像董事会成员那样行动。

27.社会网络6-105答:社会网络,是指与一定社会资源相联系的行动者及其关系组成的结构。

28.大众文化8-146答;大众文化,是指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运作的,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并融人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

29.家长制12-206答:家长制,是指建立在组织成员对家族效忠、服从和信赖的基础上,缺乏职能和权限的划分,主要凭借惯例或经验行事,组织运行依靠的是传统的、世袭的权威的一种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0.简述依附理论中“中间派方案”发展途径。

3-46答:(1)摆脱依附困境的首先任务是唤起国民的爱国意识,提高民众对贫富差距以及国际集团侵犯国家主权和利益行为的警觉性。

(2)组织国民通过合法途径迫使独裁政府下台,建立民主政治。

(3)团结下层阶级(主要指农民和工人),使之形成一个强大的压力团体,监督和防止官僚和买办资本家出卖国家利益。

31.简述城市社会关系空间的主要特征。

6-109~110答:(1)社会关系数量多,异质性强。

(2)工具性关系大量存在。

(3)临时性与间断性社会互动较多,个人自由感强。

32.简述对功利主义基本信念的理解。

9-161~162答:(1)只能根据行动的后果去评判行动的对与错,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

道德上正确的行动就是那些具有最佳后果的行动。

这一信条可称为后果论原则。

(2)在评估后果的好坏时,唯一重要的依据是后果所导致的幸福与不幸的数量。

于是道德上正当的行动便是那些导致幸福与不幸之最大顺差的行动。

这一信条可称为快乐主义原则。

(3)在计算幸福与不幸的量时,没有任何人的幸福可被认为比其他任何人的幸福更重要。

每个人的福利都同等重要。

这一信条可称为平等主义原则。

33.简述市场化和“社会植被”的关系。

15-248答:(1)“社会植被”主要是指凝聚社会个体并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2)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促进社会竞争,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3)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经济,它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遵循着物质利益的交换原则,并追求利益最大化。

因此,如果不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将会破坏“社会植被”并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4.论述对议会制成为主流的民主政体模式的理解。

7-122答:从民主化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古代民主倡导直接民主,而目前大多数现代国家主要采用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的现代民主模式,议会制成为主流的民主政体模式。

这是因为:(1)绝大多数成功运作的民主国家采用的都是议会制民主政体。

(2)议会民主,尤其是与比例代表制相结合的议会民主,更能成功地代表少数种族和政治少数派的利益。

(3)议会制民主比总统制民主更具弹性,能够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4)在第二次民主化浪潮被颠覆期间,绝大多数失败的拉美国家都是总统制民主国家,失败的主要原因乃是中央政府行政、立法两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离。

可见,从对直接民主的理想追求到间接民主的现实实践是世界民主化进程的一个显著特征。

35.依据人格构成的五因素模型,阐明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的具体内涵。

13-213~214答:(1)从行为动机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价值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工具型人格。

所谓价值型人格,是指个人的行动取决于对某种特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的认同,而工具型人格则是指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预先设计的自利目标。

(2)从个人才智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经验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创造型人格。

所谓经验型人格是指充分尊重传统经验,以经验作为衡量才干主要标准的人格类型。

而创造型人格是指勇于突破传统,以创造性作为衡量才干主要标准的人格类型。

(3)从情绪控制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消极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积极型人格。

消极型人格是一种宿命的、对命运感到无力控制的人格。

而积极型人格是一种理性的、力图掌握自身命运的人格。

(4)从互动关系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权威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平等型人格。

权威型人格是一种讲求等级服从关系的人格,而平等型人格则正好相反,在人际互动上讲求人格之间的独立和平等,不论身份和地位的差别。

(5)从社会适应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保守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开放型人格。

36.论述中国社会流动的发展趋势。

19-337~338答:(1)从被动服从型到主动选择型从社会流动的主体看,我国的社会流动正在从被动服从型向主动选择型转变。

作为社会流动的主体,社会成员本应是社会流动的发动者,因为社会成员本人最清楚自己适合到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

(2)从消极控制型到积极吸引型从社会流动的客体看,我国的社会流动正在从消极控制型到积极吸引型转变。

(3)从单向型到双向型从社会流动的过程看,我国的社会流动正从单向型向双向型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