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柔比星VS脂质体阿霉素(2020.04)

合集下载

脂质体阿霉素有什么作用?

脂质体阿霉素有什么作用?

脂质体阿霉素有什么作用?关于《脂质体阿霉素有什么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很多人也不掌握脂质体阿霉素这类药,事实上,它是一种抗肿瘤药品,特别是在对女士出現的卵巢癌具备非常好的功效,大家都了解,卵巢癌是一种很严重的病症,对女士的身心健康伤害非常大,病人最先要调节好本人心态,乐观的心态是抵抗症状不可或缺的,此外相互配合医师积极主动医治,脂质体阿霉素便是对于该病症常见的药品。

脂质体阿霉素的功效:近些年出現的脂质体阿霉素(Liposomedoxorubicin)既能提升药品的防癌功效,又能降低其毒副作用,慢慢变成卵巢癌治疗的二线药品之一。

自打1965年Bangham发觉脂质体后,1971年Gregoriadis和Rymen初次报导将脂质体做为药品媒介,上世纪70年代末脂质体刚开始做为蒽环类抗肿瘤药品的合理媒介。

脂质体是相近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结构小囊,是具备单独或好几个两层不饱和脂肪酸膜的囊泡,其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分子中含磷酸基团的一部分具备明显旋光性(吸水性),真空碳氢链具备非极性(疏水性)。

具备以下优势:血压身体可被降解,抗原性小。

血液水溶性和脂溶性药品都可以包埋运输,药品缓凝,药力持续时间长。

补充根据体细胞内吞结合功效,脂质体可立即将药品送礼体细胞内,防止应用浓度较高的分散药品进而减少副作用。

负重一切正常组织毛细管壁详细,绝大多数的脂质体不可以渗入,而肿瘤生长发育位置毛细管的渗透性提升,使脂质体阿霉素集聚量提升,并因为阿霉素的缓凝,立即用以肿瘤位置,提升了治疗效果。

脂质体阿霉素进身体循环系统后关键被网状结构表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中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吞食,这针对RES肿瘤的医治有独特的实际意义。

初期脂质体阿霉素的运用因可靠性差、药品易漏水、存储限期短、组织靶点能力差和申被RES快速消除等受限制。

现在在其表层包囊了高分子材料物质聚乙二醇的脂质体(peatedliposomaldoxorubicin,PLD,即“隐型”脂质体,stealthliposome,其产品名叫Caelyx)因其构成中带有吸水性高聚物,可提升其表层的吸水性。

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乳腺癌化疗中的疗效对比

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乳腺癌化疗中的疗效对比

当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1],其中,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

作为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的一线药物,蒽环类药物具有细胞毒性,能够介导自由基对DNA 和细胞膜的损伤,结合DNA 拓扑异构酶,引发细胞凋亡,但大量使用时可造成心脏毒性蓄积甚至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3]。

脂质体制剂将盐酸多柔比星包封于脂质体中,可降低其毒副反应。

此次研究对比乳腺癌化疗中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152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乳腺癌诊断[4]患者。

使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多柔比星组、表柔比星组,各76例。

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

两组患者均接受:紫杉醇80 mg/m 2静滴,d1、d8、d15;环磷酰胺500 mg/m 2静推,d1。

多柔比星组加用多柔比星脂质体30 mg/m 2静滴,d1;表柔比星组加用表柔比星75 mg/m 2静滴,d1。

21 d 为1周期,患者治疗均持续4个周期。

各周期紫杉醇静滴前,给予10 mg 地塞米松静推+20 mg 苯海拉明肌注;紫杉醇静滴后3~5 d 均给予150 μg/d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性注射,出现严重骨髓抑制者延缓下一治疗周期开始时间[5]。

化疗期间副反应对症处理[6]。

1.2 观察指标临床效果于化疗4周期后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评价[7]:完全缓解(CR ):患侧乳房未见可及肿块,同时腋窝未见可及肿大淋巴结;部分缓解(PR ):肿瘤最大径之和减小≥30%但未达CR ;疾病进展(PD ):肿瘤最大径之和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或化疗前腋窝未见可及肿大淋巴结但化疗后淋巴结肿大可触及;疾病稳定(SD ):肿瘤最大径之和减小<30%或增大<20%;总有效率=(CR +PR )/总例数×100%。

毒副反应评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包括0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分级越高则毒副反应越严重。

脂质体阿霉素简介

脂质体阿霉素简介
里葆多® LIBOD (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
全新的脂质体靶向化疗药物
精选课件
1
目录
-阿霉素简介
-脂质体药物简介
-里葆多® 简介
-里葆多® 的优势和适应症
-里葆多® 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
-里葆多® 在各适应症应用中的优势
-里葆多® 的推荐临床剂量
精选课件
2
阿霉素简介
性状:橘红色针状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
疗效更好: 由于能够持续向肿瘤组织聚集,肿瘤局部
药物浓度更高,抗肿瘤活性更强,并能部分逆转以P-
gp膜蛋白泵为主导的多药耐药.
精选课件
14
里葆多® 的主要适应症
乳腺癌 卵巢癌 恶性淋巴瘤(NHL) 多发性骨髓瘤(MM) 其他: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神经胶质瘤、
上消化道癌、头颈部肿瘤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16
里葆多® 在各适应症应用中的优势
里葆多®在乳腺癌中应用优势 里葆多®在卵巢癌中应用优势 里葆多®在血液肿瘤中应用优势
精选课件
17
里葆多® 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优势
精选课件
18
里葆多®在乳腺癌中应用优势
PLD与DOX单药治疗对比
用药方法:
➢ PLD组:50mg/m2,28天为1周期 ➢ DOX组: 60mg/m2,21天为1周期
缺点:有明显的心脏毒性和重度脱发等副反应,病人难
以耐受
精选课件
3
脂质体简介
定义:脂质体(Liposome)是磷脂依靠疏水缔合作用在 水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分子有序组合体,为多层囊泡结构, 每层均为类脂双分子膜,内外表面均为亲水性,组成膜的 双分子膜之间为亲脂性,膜厚度约4nm.
脂质体的分类:

表柔比星(法玛新)产品介绍

表柔比星(法玛新)产品介绍
• 法玛新与阿霉素相比抗肿瘤活性相同甚至更高。
70
RT112细胞株的残余克
60
阿霉素
法玛新 643
隆繁殖活性 (1小时:PH=7.5) 在一次肿瘤细胞培养 抑制试验活动中,阿 霉 素 仍 遗 留 了 6 5 %的
克隆活性细胞%
50 40 30 20 10 0
克隆繁殖活性,而法
249 玛 新 仅 2 3 %, 显 示 其 抑制作用明显增加。
高效广谱
安全耐受 量效关系
为什么要选用“速溶型”,而取代“传 统型”
传统型制剂的问题:
– 蒽环类药物的溶解性差,在冬天
情况尤为严重 – 抽吸后有少许液滴附于瓶壁 – 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
法玛新 — 速溶剂型
溶解性好,用量精确 操作容易,减少污染
谢 谢!
法玛新作为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
高剂量 (mg/m2) 剂量
120 100 90

有效率 (%)
65–85 35–85 16–50
常规剂量下,法玛新与阿霉素有效率相似

法玛新充分显示剂量-疗效关系
Plosker and Faulds,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法玛新单药剂量每次化疗可达
same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lower pKa of epirubicin ..is clearly reflected in the greater cytotoxicity of epirubicin at every PH studied.” (Launchbury and Habboubi,1993)

法玛新 :高剂量的用法
~ 120mg/m2 5 ~ 10分钟内静脉注射入体内,或30分钟内 静脉滴注用完 剂量可一次用完或分连续2 ~ 3天使用 视骨髓象情况21天重复用药。

脂质体阿霉素的临床应用

脂质体阿霉素的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016 ESC Position Paper on cancer treatmentsand cardiovascular toxicity develop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ESC Committee for PracticeGuidelines
聚乙二醇化修饰的意义
普通脂质体多柔比星
•常规脂质体 结构特点
•平均粒径180nm
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美素) •聚乙二醇化修饰的脂质体 •平均粒径90nm
•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
药代特点
•血浆半衰期短 •在血液循环中稳定性差
•不具有肿瘤组织靶向性
•不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 •血浆半衰期长:>55小时 •在血液循环中稳定性高,接近98%以脂质体包裹形 式存在 •具有肿瘤组织靶向性
多美素®半衰期和循环时间长
PLD聚乙二醇亲水性表面防止循环蛋白质和双层脂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药物在血浆中 的稳定性,促使药物活性成分的缓慢释放。从而使其渗透入肿瘤组织的机会大大增加,并保 证较长的药物暴露时间。半衰期可以达到55-70H
Gabizon A, et al. Cancer Res. 1994;54:987-992
27
2.3-13 <1
1.7-20.1 1.6-4 07-1.2
2.7-19 7-11 4-8 2-4 0.2-2.7 0.2-1.5
1
11-25 2-5
<1 <1
药物治疗相关的左心室功能不全
化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
• 多柔比星累计剂量达到700mg/㎡时,发生率 18-48%
• 异环磷酰胺较低,发生率为0.5% • 紫杉醇普遍较低,发生率<1% • 脂质体蒽环可以达到较高的累积剂量而不增

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表阿霉素(表柔比星)
【适用症】: 适应症与阿霉素相同,主要用于乳腺癌、恶性淋巴瘤、
卵巢癌、消化道癌、肺癌、白血病、头颈部癌、软组织肉瘤、膀胱癌、肾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

【注意事项】: 与阿霉素相同,骨髓抑制略轻,心脏毒性较低。

引起
心脏毒性的平均剂量为每平方米体表面积935mg,而阿霉素为每
平方米体表面积468mg。

70%的病人出现脱发。

【用法与用量】: 静注:成人单一用药每平方米体表面积75~90
mg,3周给药1次。

也可给予每平方米体表面积40~50mg,
连续2日,亦3周后重复。

对于既往作过放、化疗,骨髓贮备降低,
年老病人、肝功能异常及同时进行纵隔、心包放疗的病人需减量。


联合化疗中也应相应减量,一般可给每平方米体表面积50~75mg,3周1次。

表阿霉素口服无效,不能肌注或鞘内给药。

静注时最
好在输液后由侧管中冲入,避免药物外渗或漏至皮下引起严重的组织
损伤及坏死。

药物溶解后可在室温下保存24小时,但应避免阳光直
接照射。

在冰箱中(4~10℃)可保存48小时。

【包装】: 针剂表阿霉素:每支10mg、50mg。

【贮藏】: 室
温下避光保存。

对比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用于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对比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用于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对比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用于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三阴乳腺癌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进行紫杉醇药物治疗,实验组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新辅助化疗。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化疗副作用、完全缓解等临床指标。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完全缓解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发生脱发、神经毒性及皮疹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应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安全性较高,发生副作用概率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在临床治疗中,乳腺癌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主要应用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1],能够增加保乳几率,降低肿瘤分期。

为研究分析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的有效性、安全性,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40例三阴乳腺癌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40例三阴乳腺癌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或生化检查,排除精神状态障碍、脏器功能无法耐受化疗、年龄大于70岁患者。

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30岁到56岁,平均年龄为(44.54±5.44)岁,肿瘤大小范围为27mm到43mm,平均肿瘤大小为(34.12±2.88)mm,1例患者为浸润性小叶癌,17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其他,11例患者未绝经,9例患者绝经,3例患者肿瘤大小为T1,7例患者T2,6例患者为T3,4例患者为T4。

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30岁到55岁,平均年龄为(44.20±5.12)岁,肿瘤大小范围为26mm到43mm,平均肿瘤大小为(34.30±2.43)mm,1例患者为浸润性小叶癌,1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其他,12例患者未绝经,8例患者绝经,3例患者肿瘤大小为T1,8例患者T2,6例患者为T3,3例患者为T4。

两种阿霉素脂质体DOXIL与MYOCET的比较(一)

两种阿霉素脂质体DOXIL与MYOCET的比较(一)

两种阿霉素脂质体DOXIL与MYOCET的比较(一)真诚待人用心做事——艾韦特
DOXIL与Myocet都是阿霉素(多柔比星)的脂质体制剂,二者差别很大,无论是配方还是临床应用。

在此将陆续为大家介绍,首先从药品说明书看临床使用方法。

上市地区批准适应症用法用量
DOXIL 1995年首
次获批,
现已经在
欧、美、
亚等多个
国家上市可作为ADIS相关卡波
氏瘤、乳腺癌、卵巢癌
的一线治疗药物
乳腺癌和卵巢癌:剂量
为50mg/m2,每4周用
药一次,至少四周为一
疗程。

卡波氏瘤:20mg/m2,
每三周用药一次,至缓
解。

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
米三周疗程的第四天给
药20mg/m2。

Myocet 2001年在
欧洲上
市,然而
该产品在
美国的临
床试验一
直没能通
过FDA的
认可,因
此迟迟未
能在欧洲
之外的区
域上市。

适应症为AIDS相关卡
波氏瘤,以及与环磷酰
胺合用治疗转移性乳腺

乳腺癌:与环磷酰胺合
用,初始计量为60-75
mg/m2,每3周用药一
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柔比星VS脂质体阿霉素
医学部
CONTENTS
目录
01
PLD与EPI疗效对比
02
PLD与EPI不良反应对比
03
PLD与EPI优劣总结
01 PLD与EPI疗效对比
PLD与EPI疗效相当研究
研究一[1]: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与表阿霉素在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性比较:病例对照研究(n=129)
Meng L, Huang L, Xu Y, et al.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20 Jan;85(1):3-7.
应重视PLD引发的间质性肺炎
例如,周等人报道在一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 受含PLD联合治疗的研究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病 率为17.4%-21.1%;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LD联合化疗的II期研究中, 15%的患者观察到肺炎; 一项对30名接受PLD联合化疗的霍奇金淋巴瘤患 者的研究报告称,5名患者发生肺炎。
因不良反应停药: iddEPC组:16.4%; PM(Cb)组:34.1%(P<0.001) PM(Cb)组2例患者死亡。
Schneeweiss A et al.Eur J Cancer. 2019
GBG84研究: iddEPC与PM(Cb)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3-4级) iddEPC(N=470) PM(Cb)(N=475)
脱发 恶心、呕吐
总计:1、PLD更高的肺炎、HFS毒性发生率将限制其成为临床一线选择; 2、EPI与PLD相比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更高; 3、PLD与EPI相比并不能明显的降低心脏毒胞减少 中性能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ALT升高 恶心 呕吐 腹泻
皮肤反应 肺炎
36 (7.7) 404 (86.0) 392 (83.4)
44 (9.4) 24 (5.1) 17 (3.6) 12 (2.6) 12(2.6) 11(2.3) 4 (0.9)
20 (4.2) 48 (10.1) 112 (23.6) 15 (3.2)
可能原因:磷脂的脂质体外壳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测和破坏,因此聚乙二醇将在血液循环 中保持更长时间。这可能是间质性肺炎的另一个致病因素。
Meng L, Huang L, Xu Y, et al.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20 Jan;85(1):3-7.
PLD与EPI不良反应对比
GBG84研究:iddEPC与PM(Cb)新辅助治疗后pCR率没有差异
E: 150mg/m2 iv d1 P: 225mg/m2 iv d1 C:2000mg/m2 iv d1
q2×3
945例开始接受治疗 的高危早期乳腺癌
TNBC Cb 1.5AUC q1×18
M: 20mg/m2 iv d1
P: 80mg/m2 iv d1
q1×18
HER2阳性:在P和C周期中额外接受了曲妥珠单抗6mg/kg q3w(负荷量 8mg/kg)和帕妥珠单抗(420[840]mg q3w)
结果: iddEPC的pCR率为48.3%,PM(Cb)为 48.0%(P=0.979);TNBC、HER2阳性、 管腔B样亚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Schneeweiss A et al.Eur J Cancer. 2019
研究二[2]: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n=102)
结论:PLD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有效率与EPI组相似 (76.7%对75.6%)(p=0.991)。
结论:PLD方案和表阿霉素方案的DFS分别为 81.3%和82.3%。(p=0.939)。
[1]Dong M, Luo L, Ying X et al. Onco Targets Ther. 2018. [2]Yang FO, Hsu NC, Moi SH et al. 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8.
Schneeweiss A et al.Eur J Cancer. 2019
PLD治疗乳腺癌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高达12.25%
研究结果: DC/DC-T治疗组12例出现症状性间质性肺 炎,发生率12.25%(12/98),EC/EC-T组 无间质性肺炎发生(p<0.001)。
PLD化疗开始至CIIP开始的平均间隔为3.75个周期
研究一: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与表阿霉素在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性比较:病例对照研究(n=129)
中性粒细胞减少 贫血 呕吐
粘膜炎 口腔溃疡
脱发
室性早搏
结论:PLD:中性粒细胞、呕吐、脱发、室性早 搏的发生率更低; EPI:口腔溃疡的不良反应更小。
Dong M, Luo L, Ying X et al. Onco Targets Ther. 2018.
PLD与EPI不良反应对比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恶心 呕吐 粘膜炎
Yang FO, Hsu NC, Moi SH et al. 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8
PLD与EPI不良反应对比汇总
PLD更高的不良反应
肺炎 HFS毒性 口腔溃疡
腹泻 皮肤反应
EPI更高的不良反应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8 (1.7) 6 (1.3) 2 (0.4) 32 (6.7) 57 (12.0) 31 (6.5)
0.027 <0.001 <0.001 <0.001 0.004 0.020 0.007 0.003 <0.001 <0.001
说明:PM(Cb)组2位死亡病例一位因肺炎引起,另一例是由多发性败血性脑栓塞并伴有肺炎。
PLD与EPI心脏毒性
荟萃分析:乳腺癌中阿霉素、表阿霉素和阿 霉素脂质体相关心脏事件的比较。 通过MEDLINE、EMBASE、Cochrane中心19 个随机对照试验并被纳入本分析。
DOX比PLD、EPI具有更高的心脏毒性,但 EPI和LD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OR值为 0.95(95% CI 0.39~2.33)。
PLD与EPI疗效总结
一、在有限的研究中,PLD与EP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相当; 二、PLD说明书中没有明确乳腺癌适应症(淋巴瘤和卡波氏肉瘤),因此PLD 的具体疗效,特别是辅助化疗5-10年的OS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02 PLD与EPI安全性对比
GBG84研究: PM(Cb)组不连续治疗患者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