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视域下提高党建育人功能性

合集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讨作者:王栋张博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15期摘要: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一致性,积极采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打造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利用网络平台将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发挥出来,为大学生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视阈;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引言:高校的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都是将培养学生思想素养、坚定信念当做主要目标。

在此情况下高校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两者之间的整合创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一)两者之间的一致性高校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建与思政教育存在一致性,二者之间重点内容就是思想方面、政治方面与道德方面的教育,相互依托、共同进步。

与此同时,两者的教育方式具有一致性的特点,都是将学生当做主体,开展思想教育指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养。

(二)两者之间的互补性高校教育事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党建和思政教育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對于党建工作而言,属于思政教育的前提保障,可形成良好的指导作用、促进作用。

而思政教育也能够为党建提供一定的思想指导,学生为主体,创新活动形式,形成良好的思想指导作用。

二、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调育人机制的构建(一)完善教育工作平台为确保有效开展相关的协同育人工作,应该完善有关的工作平台,积极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整体的协调育人工作水平,借助网络教育互动平台,有效完成相关协同育人工作任务。

高校在整合相关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使得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相互沟通交流,实现良好的互动目的。

如,创建相关的协同育人平台,学校可以在相关的平台中设置关于党建方面与思政教育方面的热电话题,使得学生自主了解社会中的时事政治,明确我国的国庆和党建现状,形成良好的思政觉悟。

“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路径探析

“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路径探析

收稿日期:2020—11—09作者简介:李晨鑫(1992—),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路径探析李晨鑫(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太原030023)摘要: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之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组织教育和管理大学生党员的基本单元,应当围绕“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打造全员育人队伍、打通全过程育人盲区,打磨全方位育人平台,提升党支部育人功能,切实落实基层党组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路径探析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11—0030—03一、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功能的现实意义(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时代新人的主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是党员中的生力军,是实现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学生党员数量逐步增长,据《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学生党员的总数为196万名,2019年共发展党员234.4名,其中学生党员84.4万名,占发展党员总人数的36.1%。

〔2〕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质量,直接关乎党和国家未来建设的兴衰。

高校学生党支部担负着吸收和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但一些党支部存在育人功能弱化、育人体系不完善、育人成效不明显的问题。

作为最贴近学生基层党组织,理应顺应时代要求,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强化党支部育人功能,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素质。

高校基层党建要着手打造互联网+党建的“智慧模式”

高校基层党建要着手打造互联网+党建的“智慧模式”

高校基层党建要着手打造互联网+党建的“智慧模式”作者:胡广军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年第11期[摘要]互联网+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要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打造互联网+党建的“智慧模式”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必经之路,符合高校党建的客观需求,也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效能,更好提升服务水平、育人实效,开启智慧党建新时代。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互联网+;“智慧模式”[作者简介]胡广军(1977-),男,汉族,辽宁丹东人,辽东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基层党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1-0033-02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融合实现了跨界合作的新阶段。

高校“互联网+党建”使党建工作借助互联网优势,激发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积极性,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提升党建工作效能,更好服务于党员群众,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时代。

一、建设党建网络平台,实现党建工作“更新升级”建设党建网络平台,全面利用党建网络资源,实现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首先,拓宽学习渠道,强化内部联系。

传统党建采用召开会议、下发学习材料等形式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形式单一,不能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

而依靠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能实时更新学习资料,拓宽学习渠道,大大提升党员学习效能,提高学习效益。

能使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以及党员和党组织之间实现广泛交流,增进党组织内部联络与沟通,实现互联互通。

网络党建的优势是将线下举行的活动在线上开展,这样方便党员随时了解支部党建动态,也能增强党员的创造力、战斗力与凝聚力。

考虑到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高校党建工作也要做到内容创新,党建要采取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模式,丰富党员活动内容。

网站运作实施双向互动拓展,提高党建网络平台互动性,调动党员参与效能,结合党员学习活动要求,举行党建网络知识竞赛,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习十九大主题征文、植树造林等活动,结合学生党员实际,开设就业、学习与生活等大学生关注的模块,给予大学生全面的辅导教育,践行党建工作职责,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全面提升高校育人功能

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全面提升高校育人功能

的核心 , 直接关系到我 国社会 主义建设 事业 的成败 , 关系到 国家的兴 衰和 如 人 数 偏 少 、 待 遇 不高 、 培 养 不 到 位 等 问题 , 在 一 些 高 校 依 然 存 在 。 有 的 学 民 族 的 复 兴 。 胡锦 涛 同 志 曾 经 指 出 : “ 要 使 大 学 生 成 长 为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校 不 重 视 党 建 队伍 建设 , 辅导 员队伍 、 思政 工作队伍 水平不 高、 政 策不足 ,

扎实推进党建工作 , 全面提升高校育人功能
◆ 罗双燕
( 武汉商学院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所 )
【 摘要】培养德 、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 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是 高校 肩 负的重 大使命 为此 , 高校必须 坚持德 育为先原
则, 围绕 教 育 教 学 中心 工作 , 大 力 开展 党建 X - 作, 服 务 教 育 教 学 质 量提 升 , 为 育人 工作 提 供 坚强保 障 。 【 关 键 词 】高校 党 建 工作 育人 功 能
局, 全 面 提 高教 育教 学 水 平 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关键 所 在 。 高 校 党 建 工 作 的 元 化 成 为现 实 。所 有 这 些 现 象 , 影 响 着 我 们 党 建 和 思 想政 治 工 作 的顺 利 进 永 恒 主 题是 育 人 , 党建 工 作 不 仅 仅 是 全 员 育 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其 本 身 就 行 和 积 极成 效 , 需要我们加强研究 , 正确 应 对 。 是 重 要 的 育 人 过程 。高 校 是 知 识 殿 堂 、 人 才高地 和育人 的主 阵地 , 抓 好 高 校 党 建 工作 使 命 光 荣 、 责 任 重 大 。 党 建 工 作 是 高 校 育 人 工 作 的 重 要 组 成

运用“互联网+党建”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运用“互联网+党建”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运用“互联网+党建”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作者:孙红帅来源:《共产党员(下半月)》 2021年第3期文/孙红帅高校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

高校学生是党组织发展新生力量的重要源泉,学生党建工作担负着为党组织培养优质新鲜血液的重要使命。

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对于保障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中,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拓宽了高校党建宣传教育的载体,推动了高校党建管理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也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强化党建知识学习。

比如,党支部QQ群、微信群的建立,强化了党组织对学生的及时联系、动态跟踪,促进了党组织与学生党员之间的即时互动。

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它可以成为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方式,也可能成为错误思想言论的传播工具。

大学生思维敏捷,易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但其政治立场与思想意识尚不成熟,社会经验和政治辨别力不足,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错误观念和不实言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可以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阵地,同时也给传统的党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要深刻认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着力构建完善“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提高“互联网+党建”工作意识。

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互联网+党建”工作纳入到整个高校的系统规划之中。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引导使党建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于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强化互联网应用意识,从思想上明确“互联网+党建”已经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模式之一。

借力“互联网党建”方式,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借力“互联网党建”方式,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942019.01(中)[摘 要]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这是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 互联网+党建 德育近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观点新要求,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文件也陆续出台,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些指示精神,真正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功能,提高德育课程教师专业素养?我认为可以借力“互联网+党建”方式,以时事教育为突破,树立学校大德育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一步落实。

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宣传主阵地的作用,营造教师积极、正确、合理获取网络资源的良好环境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进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针对学校教师基本都会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和工作新动态的现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党组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党员工作和学习的作用,要求广大党员和教师每天关注党和政府办的主流媒体,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时政节目,浏览人民日报网站、教育部网站,人民教育、省教育厅等微信公众平台,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教育教学等业务知识,接收最新鲜新闻报道和实时化培训教育,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进行线下党员教育模式,拓展学校党建工作教育形式,延展学习空间和时间,丰富学校党建工作教育内容。

瞭望Liaowang从而加强党员及教师用党的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正面宣传、践行党员形象,合理打造个人社交名片,发挥教师独有的社会教育动员功能如今社会媒体格局和网络舆论深刻变化,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新闻传播内容广,速度快,受众面大。

学校党员教师更要带头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弘扬社会主旋律,激发正能量,落实教育任务,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个人微博、手机微信等平台传播时事新闻,体现健康情趣,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讲好个人故事,彰显人格魅力,引领自己的朋友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向上向善。

推进互联网党建模式,提高党建信息化水平

推进互联网党建模式,提高党建信息化水平

推进互联网党建模式,提高党建信息化水平作者:严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2期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各行各业都离开不开的重要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近两年来,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更是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

党员干部们应当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潮流,使用信息化的方式来拓宽自我学习、反映问题、反思自身、提供建议的方式这也是目前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党建;互联网;信息化党的十八大明确的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的主旋律”,说明当目前已经重视到互联网这一新的交流平台,优化互联网在加强党建工作中的比例,提高运用网络信息化的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的指出来,各级党委必须重视互联网信息化对党建的影响和重要作用,真正的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使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改进党员的党性知识教育,改建党委组织工作,并重视舆论在社会中的正确引导。

开拓党的建设工作平台,实现真正的“互联网—党建工作”一体化的模式,是当今党组织建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措施,同时这也是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要求,真正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

一、运营互联网提高党建信息化水平的概念自科学技术革命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越发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融于日常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在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中承担着角色。

网络的根据统计结果,不难得出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通过互联网获得党建资源,那么新时期内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地加强党的自身组织建设也成为党的一个新问题,所谓的“互联网党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

实质上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由于社会的进步而孕育出来的新的党建方式,主要借助党务公开和信息民主化的方式在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方面开拓出来的新的模式。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摘要】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党建活动、整合资源和建立监控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有效途径。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不断创新和探索,可以使高校党建工作在新媒体视域下取得实效。

最终目的是提升党建工作效果和质量,增强高校师生参与度,加强宣传力度并及时回应热点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研究,才能使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前进,为培养更多优秀学生和建设更加和谐校园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新媒体视域、有效途径、新媒体平台、宣传渠道、技术手段、党建工作效率、线上党建活动、师生参与度、资源整合、宣传力度、监控机制、热点问题、实效、多种途径、创新、探索、质量。

1. 引言1.1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选择。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传达党的政策和理论,加强党员教育和学习,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媒体还可以帮助高校党组织与广大师生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党的声音在校园内传播和扩大影响力。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只有把握住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动党建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和效果。

2. 正文2.1 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展宣传渠道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展宣传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高校党建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

高校可以建设自己的官方新媒体账号,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通过这些平台向师生群体传递党建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52页)网络时代视域下提高党建育人功能性探析付宇(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分院)摘要:目前网络发展日益迅速,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党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从网络时代提高人民思想层次的必要性和党如何利用网络开展育人工作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Abstract:At present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is day by day rapid,the social development bring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for China,also gave the party to nurture the human to work presented the new challenge.How did this article enhance the people's thought level from the network time the necessity and the party nurtures the human using the network development to work two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关键词:网络时代党建探析key word:Network time Party building Searches analyzes【中图分类号】D26【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050-02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也给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时代下,要想提高党的育人功能,必须提高党运用网络的能力。

因此,当前提高党对网络的驾驭能力成为党建育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一、网络时代对党建提出的挑战自从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十几年间,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逐渐将中国社会转变为网络社会,究其原因,主要是归功于网络巨大的影响力和对社会各方面的渗透,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用户的急剧增加,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以达到2.53亿,互联网不再是特定专业研究人员的专属工具,而是成为各行各业人们使用的日常工具。

二是互联网分布的广泛性,现如今,互联网已从简单的网页浏览、软件下载发展到了新闻政务、网络购物、网络会议等形式,并且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

网络的隐蔽性、高效性、跨时空性等特征对人们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党的自身建设和育人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传递的直接性网络具有超时空的特性,这就决定了其信息传递的直接性,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党的建设育人带来的严峻的考验。

首先,网络信息传递的直接性给党的舆论控制能力带来了挑战。

控制舆论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为舆论生成和传播的平台,和其他舆论介质相比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影响范围更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党的舆论控制造成了难度,如果不能对社会舆论及时加以控制的话,其破坏性将难以预料。

其次,网络信息传递的直接性对传统的层级管理体制产生强大冲击。

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给传统的分层管理的信息传递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间和传播途径,实现了信息更大范围的共享,这也使得传统的信息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使机械的层级体制难以应对,因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必将逐步改变层级的管理流程,扩宽管理范围,提高党执政和建设的透明度。

(二)网络政治的民主性网络的诞生使党建工作产生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即通过网络开展政治工作,如网络会议、网络会谈、网络党建课程等。

网络政治是党政建设在网络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参与方式,它给人民参与政治提供了一个机会,缩短了公民和政府间的距离,也使党的建设和育人功能表现的更加出色。

网络参与正在成为党执政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网络具有双面性,在促进党执政民主化的同时,也在对党的执政能力形成严峻的考验。

一方面,网络会影响国家的凝聚力。

从某种角度看,网络是个虚拟的社会,无政府主义思想在网络上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一些国家有意识的利用互联网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判断标准,对国家凝聚力会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网民对政治的冷淡也不利于政治民主的发展,从政治学角度来看,网络在赋予人们知情权的同时也赋予了人们规避的权力,网民对政治的疏离来源主要是网络发展的多元化、娱乐性,使人们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而对于政治必会漠不关心。

(三)网络意识形态的复杂性网络作为虚拟的社会,其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传统的意识形态是向人民群众单向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而网络淡化了个体对组织的依赖性,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的分裂思想对人们意识形态的构建构成了很大威胁,弱化了人们的凝聚力。

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但却更容易成为邪恶势力发展的温床,进而影响党的自身建设和应有的育人功效,这些问题都是网络给党建育人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二、党如何利用网络开展育人工作面对网络给党的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只有正面积极主动的认识网络,加强对网络体系的管理,才能使党的先进思想不被恶意网络势力歪曲,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整洁有序的网络环境中加强党的育人功能。

(一)建立电子政务网络时代,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政府执政来说,网络不仅加强了信息的流动,而且建立了50--(上接第50页)政府和社会沟通的桥梁,推动政府办公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建立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是规范网络党建的重要途径,是党建在网络上的科学化表现,是党的育人工作的重要体现。

电子政府是在网络上建立的虚拟政府,和现实政府相比,具有信息公开、执政透明的优势,电子政府以新型的管理方式适应虚拟化、公开化的网络世界。

开展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将党的建设信息转移到网上,也不是简单的用计算机智能处理来代替人工工作,而是利用网络技术,彻底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使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和其他单位以及普通公民通过网络建立一种新的联系方式,从网络角度重新认识党和政府,拉近党及政府和人民群众间的距离,提高政府办公的透明度,使人民群众自愿接受党的教育,推进社会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二)加强网络监管党的建设工作决定的是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因此,开展网络党建工作必须保证其工作环境的绝对透明,所以,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就成为网络党建的首要工作。

目前,全球网络市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法治环境,但是各国都在努力,并起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我国对网络的法律监管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有些法律规定过于笼统或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必须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产生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

另一方面,在加强网络监管的基础上,积极研究网络技术,净化网络党建环境,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要研发和安装过滤软件,及时剔除不良信息,二是要利用诸如防火墙之类的防范措施,加强对互联网国际接口的管理,屏蔽境外提供的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扰动民心的有害信息,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净化电子政务的管理环境。

(三)制定网络伦理规则,增强网民自律意识由于网络的自身特征,要想实现对网络的完全监控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保证网络环境的绝对安全,必须制定网络伦理制度,增强网民的自律意识。

首先,制定网络伦理规则是因为伦理道德和法律都是规范行为主体的有效手段,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没有法律的道德不能称之为健康的道德,没有道德的法律不会保证人民的权利。

其次,遵守网络伦理规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通过网络伦理教育,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始终保持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推动网络的健康发展。

最后,必须建立网络道德监督机制,及时查处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时要增强网民的自律意识,在自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网络监管更容易让民众信服,也更容易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

网络给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能否把握机遇,运用现代化技术巩固党的建设,成为当前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网络党建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党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的重要表现。

加强党建的网络化研究,不仅是保持我国政党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党建育人环境的新型手段,因此,利用好网络成为提高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1]彭晶晶.网络传媒———公共领域再次转型的契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2]张国超.党建工作网络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 2010-11-18[3]孙栋.基于网络环境下党的建设创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09-04-01[4]郭海宏,卢宁.我国党建网站的现状与优化[J].唯实. 2003-06-30恋爱、婚姻和家庭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重要形式。

对每一个人来说,恋爱、婚姻、家庭都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要处理好婚恋问题,离不开正确的婚恋观。

马克思曾指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衡量社会文化修养水平的尺度,这种关系表明"自然界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具有的人的本性"。

爱情是两性之间的一种祟高感情,双方都要自觉而无私地为对方承担起责任和义务。

一对恋人在真诚相爱后,一方对另一方的幸福和痛苦、理想和事业、挫折和困难,都要在道义上自觉地承担起支持、关心、帮助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仅如此,爱情还与婚姻家庭联系在一起。

随着后代的诞生,与子女的关系也会随之形成,加上与双方父母的关系等,就构成了爱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和义务,是具有深层爱情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爱情忠贞专一、充满活力和乐趣、巩固和发展爱情的巨大精神力量。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认为,为了对方的幸福,能作出自我牺牲,对子女能够担负起抚养、教育的责任,对双方老人能够尽赡养的责任,都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爱情是否纯洁真挚的试金石。

这对当代青年人应该是要反复思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