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常见的七种儿童心理问题

常见的七种儿童心理问题儿童心理问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儿童自身缺少合适的表达能力,因此面对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通过怪异行为进行表达。
比如想要获得关心而假装头疼,像这种类型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不可以使用成人标准进行衡量。
而且,儿童正处于利用周围环境创建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时治疗和预防,将对孩子的伤害减少;如果拖延处理效果则不佳。
本文分析了常见的七种心理问题。
1、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1)自闭症。
有着自闭症的孩子目光和言行都不愿意与人接触,经常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脾气较为异常,通常固执的爱听某项旋律或者是某种玩具。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的兴趣远远高于人,有的时候甚至将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耍,玩耍时候伴有节奏和重复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较为执着。
产生自闭症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遗传和脑伤等。
最佳的治疗方式是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适当的关怀孩子,为其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多动症。
活动量非常大的孩子经常坐立不安、整天跑上跑下、话多、老师和父母认为这种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多动症孩子特征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到一起、肌肉协调不良,缺少抑制力以及情绪不稳定、比较敏感。
产生该种症状的实质性原因可能是家庭方面的原因,或者是轻微的脑部受损以及天生便是活泼类型的孩子。
治疗方式为两点,积极方面为减少家庭方面的压力;消极方式则是应用镇静剂来降低孩子的活动量。
不过不可以长时间使用,教学方面可以安排消耗体力的简单活动。
(3)口吃。
通过统计来看,两岁到四岁左右的孩子经常产生口吃,口吃属于语言表达上的一种障碍。
通常情况下,因为十二岁之前的孩子正是利用社群内较多数的价值进行判断,构建相应的价值标准,因此对他们不一样的人经常存在着行为方面的排挤,导致口吃孩子的内心产生严重的挣扎,说话时候也伴随着焦虑现象。
产生口气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心理和生理等因素的影响,生理原因表现为:遗传发音和器官协调迟缓以及发音器官障碍等,针对该种因素,务必进行就医诊疗。
同时,还有心理因素造成的口吃现象,其被称之为心因性口吃。
十个小孩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十个小孩心理测试题及答案小孩心理测试题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儿童心理特征的工具,通过对小孩的反应和回答,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
下面我将为你介绍十个常见的小孩心理测试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题目一:如果你有一把魔法棒,你会希望它有什么魔法力量?答案:这个问题可以让小孩展示出他们的想象力和个人喜好。
答案各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二:你喜欢和谁一起玩?为什么?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小孩的交往方式和喜好。
答案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三:你觉得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这个问题可以揭示小孩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答案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四:如果你成为了一位超级英雄,你希望有什么超能力?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小孩的梦想和愿望。
答案各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五:你在学校最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小孩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态度。
答案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六: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让你感到开心的事情?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小孩对快乐和积极经历的心理表达。
答案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用什么方法教学生学习?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小孩对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的理解。
答案各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八: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说说你的经历。
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小孩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性格。
答案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九:你有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你们在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小孩的友谊和社交经历。
答案各异,没有标准答案。
题目十: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答案:这个问题可以了解小孩的阅读喜好和影响力。
答案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通过以上的心理测试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孩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让小孩在回答中展示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个人经历。
在与小孩交流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些问题,与他们建立更亲近、真诚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儿童心理常见问题解析 幼儿园心理

幼儿园儿童心理常见问题解析在幼儿园中,很多学龄前儿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了解这些问题并及时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儿童心理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分离焦虑1. 分离焦虑的表现:- 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哭闹不愿意进入;- 幼儿园中时常打通联方式给家长;- 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等。
2. 解决方法:- 家长在孩子适应期内,应陪同孩子入园,尽量缩短家长的离开时间;- 老师应该温暖、安抚孩子,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孤独感1. 孤独感的表现:- 孩子在幼儿园中不爱说话,不爱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不合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旁;- 不喜欢听从老师的安排,经常自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 解决方法:- 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爱;- 老师应该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 鼓励孩子多参与幼儿园的活动,逐渐培养孩子的合裙意识。
三、过分依赖1. 过分依赖的表现:- 孩子在幼儿园中不愿意自己做事情,要求老师或其他孩子帮助;- 每天都抱怨肚子疼、头疼等病痛,希望得到家长过分的关注;- 不愿意独立完成任何事情,要求家长陪伴在身边。
2. 解决方法:- 家长应该适当给予孩子自主的机会,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老师要引导孩子逐步独立,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情绪失控1. 情绪失控的表现:- 孩子在幼儿园中经常发脾气,大哭大闹,影响其他孩子的正常生活;- 容易对一些小事情产生过大的愤怒情绪;- 对老师和其他孩子的要求不理性,如哭闹要老师给满意答复等。
2. 解决方法:- 家长应该及时引导孩子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调节孩子的情绪;- 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指导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五、注意力不集中1.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孩子在幼儿园中难以专心听老师讲课,经常分心;-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经常走神,难以按时完成任务;- 缺乏对幼儿园活动的兴趣,表现出对一切事物的淡漠态度。
儿童心理科常见疾病

儿童心理科常见疾病一:发育障碍:(1)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说话晚、语言落后,反应差,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如同龄儿;进入小学后成绩差;(2)孤独症(自闭症):同龄儿人际交往差、不主动与人交往,兴趣爱好特殊、刻板行为,部分伴有语言发育障碍等;(3)语言和言语发育障碍:说话迟、词汇量少、吐词不清、口吃等;(4)运动发育障碍:运动能力笨拙、动作协调性差、拖拉、体育成绩差等;二: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从小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进入小学后上课走神、小动作多、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学习拖拉、成绩波动大等,容易发脾气冲动;三: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但进入小学后学习成绩欠佳、偏科、学习拖拉、不主动学习、厌学等。
四:抽动症:(1)运动抽动:眨眼、歪嘴、皱鼻等面部怪动作、耸肩、扭脖子、甩头、肢体抖动等,有些为深呼吸、叹气样动作;(2)发声抽动:清嗓子、咳嗽样动作、喉咙发声、怪叫、说脏话(秽语)等。
五:儿童一般行为障碍,这是儿童很常见的行为、看上去似乎危害性很小,但是持续存在得不到及时矫正治疗,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
这类疾病很广泛,如吸吮手指,咬手指甲,咬异物(如衣服、被盖、铅笔、遥控板等),发脾气(暴怒发作),拔毛发癖(控制不住拔自己的头发、眉毛、睫毛等),夹腿(擦腿)综合征(儿童夹腿、摩擦会阴部的习惯性动作),屏气发作,儿童攻击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过度依赖,对立违抗性障碍(不服从、挑衅、敌对等),品行障碍等。
六:睡眠障碍:夜惊症(入睡后不久惊恐样发作、尖叫哭闹、很紧张恐惧状),睡行症(梦游症),夜醒症,磨牙症,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病等。
七:进食或排泄障碍:神经性厌食、贪食、呕吐,遗尿症(包括尿床),遗粪症等。
八:儿童情绪障碍:学校恐惧症(不愿上学、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学),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
九:儿童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七大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七大心理问题从表面意义理解,单亲家庭是指由于死亡或离异后只剩下夫妻中一方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为此可以将单亲家庭子女的概念界定为: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18岁以下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
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心理人格的发展之端。
(一)自闭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
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二)自卑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
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
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

儿童常见情绪障碍解读情绪障碍是指人们在情感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情绪不稳定、无法适应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疾病。
在儿童阶段,他们也可能经历各种情绪障碍,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解读儿童常见的情绪障碍,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焦虑障碍儿童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和担忧。
这些焦虑情绪可以出现在学校、社交场合、分离他人或面临新环境等情况下。
儿童可能会出现回避、哭闹、身体不适等表现。
焦虑障碍可能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无欢乐感、兴趣减退等症状。
这些表现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变得孤立和消极。
抑郁障碍可能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这些儿童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经常打断他人,导致学习和社交困难。
ADHD对儿童的学习和行为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和社交互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这些儿童可能表现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障碍,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ASD需要及早诊断和干预,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五、暴怒障碍暴怒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爆发性暴怒和情绪失控。
这些儿童可能在面对挫折或冲突时表现出极端的愤怒和攻击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暴怒障碍需要合适的干预和管理技巧,以降低暴力行为的风险。
六、社交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儿童在社交场合中对人际交往感到极度不安和担忧。
这些儿童可能害怕与他人交流、上台讲话或参加社交活动,导致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影响。
社交焦虑障碍需要逐步的曝光治疗和情绪管理技巧的实践。
七、强迫症障碍强迫症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儿童心理卫生现状

儿童心理卫生现状
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现在儿童心理卫生的情况可真是有点复杂呢!好多小朋友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比如说,学习压力太大,导致他们焦虑不安;家庭环境不好,让他们感到孤独和害怕;还有和小伙伴相处不融洽,心里就会很失落。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1. 焦虑症
好多小朋友一想到考试或者要在大家面前表演,就紧张得不行,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这可能就是焦虑症的表现啦。
2. 抑郁症
有些小朋友总是闷闷不乐,对啥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不想吃饭不想睡觉,这可能是抑郁症在作祟哦。
3.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就是咱们常说的多动症,他们总是坐不住,没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受影响。
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的因素
1. 家庭环境
爸爸妈妈老是吵架,或者对小朋友太严厉、太溺爱,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
2. 学校环境
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还有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都可能让小朋友心里不好受。
3. 社会环境
现在网络上各种信息乱七八糟的,小朋友不小心看到不好的内容,也会影响他们的想法。
改善儿童心理卫生的建议
1. 家长要多关心小朋友
多陪他们玩玩,听听他们的心里话,给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
2. 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老师要多关注小朋友的情绪变化,教他们怎么处理问题,怎么和别人友好相处。
3.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少一些不好的信息,多一些正能量的东西,让小朋友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童心理卫生可真是个大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小朋友们都能有个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童年!。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观后感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一、概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了解并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二、童年焦虑童年焦虑是儿童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
孩子面临新环境或陌生社交场合时,可能会感到紧张和害怕。
长期以往,童年焦虑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对策一:建立安全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他们紧张或害怕时给予支持和理解。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可以通过赞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来提升他们的自尊心。
对策二:引导放松方法教导孩子使用放松的方式来缓解焦虑,比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的音乐。
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亲子活动来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减轻童年焦虑。
三、学业压力在当今社会,学业压力是孩子们经常面对的心理问题之一。
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期望、竞争等因素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学业压力,长期以往可能导致情绪焦虑、自卑等问题。
对策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获取和自我提升,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好成绩。
对策二: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家长和老师要合理规划孩子的学习时间,避免过多的功课和额外的补习班对孩子造成压力。
也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让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减轻学业压力。
四、青少年叛逆期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叛逆、挑战权威等行为。
家长和教育者在处理青少年叛逆期问题时,需要保持理解和耐心。
对策一:交流交流和青少年进行开放而诚实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和挑战。
即使有分歧,也要保持冷静和理解,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和选择。
对策二:给予支持和鼓励在青少年叛逆期,家长和教育者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五、总结与回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
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
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另外,由于儿童正逢利用周遭环境建立自我概念的阶段,如果能及早治疗,较具成效、且对孩子的伤害会减少许多,但是若拖延处理时效,就得多费一番周折。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将儿童的心理问题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类。
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特殊性的问题如:自闭症、适应障碍、癫痫、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也许你会说,你所碰到的问题不只这些。
的确;孩子的问题并不只以上所提及的。
然而我们列举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不是想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加以分类,而是想让父母亲了解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时必须注意、甚至治疗。
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
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产生自闭症可能的原因有:遗传、脑伤以及父母对子女冷漠的管教态度等。
其治疗方法,积极方面:应注意自己的管教态度、适时提供爱及关怀、并妥为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
消极方面:则应给予行为治疗,例如用代币学习或社会性增强等方式来建立自闭症儿童的人际关系,饮食行为等。
过动儿
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一般而言,这些孩子的特征有:
.注意力难以集中。
.肌肉协调不良。
.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
.情绪不稳易发怒。
.过度敏感。
儿童过度好动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家庭压力太大、二是轻微的脑部受损、另一种是天生就属于活动型的孩子。
治疗可分成二部分,积极方面应尽量减低家庭压力,怀孕时不要乱服成药;消极方面则可使用镇静剂,降低孩子的活动量(但不宜长久服用),在教学上则尽量安排消耗体力的或简单的活动,并时时给予必要的增强。
恐惧症
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着,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惧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其一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如突来的巨响、朋友或兄弟的恫吓等;其二,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其三是社会学习而来。
矫正上应尽量避免危言恫吓;如果过度恐惧可以服用轻微镇静剂减低其恐惧程度,然后再使用系统敏感消除法除去其恐惧。
如果您的孩子没有以上的状况,那就恭喜你,如果有;也不要过度担忧,及早治疗可以让孩子未来充满希望,下一期我们将再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心里问题,如:口吃、夜尿、攻击、及强迫行为等,并为您介绍父母应如何辅导,敬请期待!
在上一期中与大家探讨了自闭症、过动儿、恐惧症等常见婴幼儿发展现象后,我们希望能更广泛地呈现常见的发展问题,所以在本期专题里,将更深入地分析几种常见的困扰。
口吃
根据统计,2至4岁的孩子最易产生口吃,口吃是种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一般而言;因为12岁以前的孩子,正利用社群中较多数的价值判断,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所以对与他们不一样的人,常有行为上的排挤,造成口吃孩子的内心往往产生严重挣扎,说话时也会有焦虑的现象产生。
孩子产生口吃的原因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生理原因可能有:遗传、发音器官协调迟缓、发音器官障碍、神经系统控制问题等,如果是这方面的原因,最好能就医诊疗,一般都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
心理因素造成的口吃又称为心因性口吃;大多来自内心的压力、焦虑、恐惧、需求注意、或不当模仿等,比较常见的例子如:课业压力太大、因升学造成适应不良、搬家对新环境恐惧、习惯训练时过于严格、或要求孩子改正积习、太过紧张的情境、父母教师对处理其它口吃孩子的方法不对等,这些情况在父母教师管教比较严厉、或儿童本身较为敏感时,会更严重。
心因性口吃的治疗必须针对造成口吃的原因加以改进,如果孩子出现口吃时,父母教师应更和善(但此时要注意其它孩子是否会因此而模仿),严重时也许需要语言治疗学家或心理学家的帮忙,目前多采渐近治疗法或嫌恶的疗法。
夜尿症
夜尿通常发生于3岁左右的儿童。
一般而言产生夜尿的可能原因包括器质性因素(如:膀
胱无力)、夜间饮水过多、太暗不敢上厕所、日间活动量过大、以及没有学会控制大小便等。
目前比较常采用的夜尿治疗法有:
◎ 训练孩子增加膀胱的容量。
◎ 减少晚间睡份摄食与盐分摄取。
◎ 训练孩子控制大小便行为。
◎ 关心、重视孩子并减低孩子心理压力。
◎ 行为治疗。
强迫行为
儿童如果经常重复某些行为或动作就得注意,否则一旦变成强迫性行为就很难戒除。
◎面对强大的焦虑时用以缓冲的工具。
◎执着于二种不同的观念而造成心理的冲突。
此症多采用心理治疗法治疗,一般可分为个别治疗及游戏治疗。
攻击行为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会表现出敌意、不服从,甚至有身体、语言等攻击行为。
攻击性强的孩子通常拥有一个拒绝、苛求、训练不一致的家庭,同样地,这些孩子比较容易遭受一般性的挫折且其挫折容忍度偏低。
其治疗通常须要:
◎改善管教方法,不要用严苛、打骂的方式。
◎改善家庭环境:提供温暖、接纳、关怀的环境。
◎善用增强鼓励的方法,当孩子没有攻击行为出现时,应予以鼓励、赞赏。
◎攻击性过度强烈时,宜带往医院诊治。
除了以上我们介绍的七种心理问题外,当然还有很多我们尚未提及的问题,限于篇幅,我们将于往后数期再做更详细的介绍,也希望我们提出的方法能帮你解决孩子的问题。
预防重于治疗
治疗经常是不得已时才会使用的方法,为人父母的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以上诸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预防这些问题的产生。
主要的预防方法有:
1.建立和乐的家庭:孩子之所以会产生问题,往往是因为家庭的气氛不和睦,因此建立和谐的家庭就成了当务之急。
2.健全学校教育:不健全的学校制度将使儿童的情绪无法适度发泄,委曲无人倾听,因而健全学校教育也是必要且须尽速实行的。
3.有关单位应多举办类似「亲职教育」的讲座,让父母亲们从中获得更好的管教方法。
此外,应在社区建立心理辅导中心或者让父母亲知道那些地方有心理辅导中心可以咨询求助,
以免造成病急乱投医的情形。
父母该如何做
撇开一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的心理问题不谈,后天造成的问题,父母应该负首要责任,因为一大部分的儿童心理问题是因父母的疏忽所致,因此,我们愿提出以下几点基本原则供父母亲参考。
◎不妨多接纳、支持、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不要用太多责罚。
◎父母亲管教应一致、态度要稳重。
◎不要以命令、训戒、谩骂、批评等方式教育儿童。
◎多倾听孩子诉说心里的话。
◎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心理。
◎不要与孩子争论问题。
◎孩子有错应婉转矫正并解释不对的理由。
◎多注意孩子行为,一发现有异就该及时治疗。
以上诸点建议适用于一般性的心理问题,至于一些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我们希望父母能送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与训练,让他们早日适应社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