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方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回复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回复细集料是指颗粒大小在2.36mm以下的粗细石子,也称为细骨料,主要用于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中。
在使用细集料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确认其物理化学性质、机械性质和工艺性能。
其中,测定细集料的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试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细集料的质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细集料密度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试验原理细集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是衡量细集料重量和体积比率的重要指标。
密度试验的原理是通过计算细集料在一定体积内的重量来确定其密度。
二、试验设备和器材1.密度计:包括胶囊、配重砝码和密度计机。
2.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细集料和水的质量。
3.筛子及筛分器:用于筛选细集料,筛孔尺寸为2.36mm和1.18mm。
4.容器:用于测量水的体积,具有精确的刻度。
5.器皿:用于盛放细集料和水。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1)将密度计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并检查密度计是否正常工作。
(2)测量胶囊和配重砝码的质量。
(3)将筛子放在筛分器上,并根据需要选择筛孔尺寸。
(4)将容器倒置在电子天平上,使用该天平校准系统使其显示为零。
2.筛选细集料(1)将样品细集料均匀地分配在筛子上,并握紧筛分器以避免细集料溢出。
(2)将筛子和筛分器放在震动筛中,并震动5分钟。
(3)按照筛孔尺寸,取出在2.36mm和1.18mm筛子上的细集料,并计算其质量。
3.测定细集料的体积(1)将水倒入容器中,使其高度到达标记线。
(2)用电子天平测量容器重量。
(3)轻轻地将细集料加入容器中,使水的体积上升10-15mm。
(4)再次测量水和容器的重量,并记录下质量。
4.试验计算(1)计算细集料的质量:将筛选出的细集料质量相加,得到总重量M。
(2)计算细集料的密度:根据定值密度法计算,公式为ρ=M/V,其中ρ为密度,M为细集料质量,V为细集料加水后的总体积。
(3)计算平均密度:根据三次试验计算得到的密度值,求三次密度值的平均值作为细集料的密度。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心得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心得一、引言细集料的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是评价细集料颗粒间排列紧密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细集料在堆积和紧装状态下的体积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其适用性和性能。
本文将对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进行详细介绍,并总结心得体会。
二、试验原理1. 堆积密度试验原理:堆积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颗粒质量,可以通过测量一定体积内的质量来计算得出。
试验时,将已经干燥并筛选好的细集料取一定质量,然后将其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并轻轻振实,使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最后测量容器中所含有的质量,并根据容器的体积计算出堆积密度。
2. 紧装密度试验原理:紧装密度是指在给定条件下,颗粒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排列得更加紧实时所达到的最大密实状态。
试验时,将已经干燥并筛选好的细集料取一定质量,然后将其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并进行振实或压实处理,使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最后测量容器中所含有的质量,并根据容器的体积计算出紧装密度。
三、试验步骤1. 堆积密度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细集料进行干燥处理,并按照要求进行筛选,得到符合试验要求的细集料样品。
(2)称重:使用天平将一定质量的细集料样品称重,并记录下质量数值。
(3)倒入容器:将称好的细集料样品缓慢地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直至填满为止。
(4)振实:轻轻地振动容器,使细集料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5)测量质量:使用天平测量容器及其中所含有的细集料样品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数值。
(6)计算堆积密度:根据公式堆积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堆积密度。
2. 紧装密度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同堆积密度试验。
(2)称重:同堆积密度试验。
(3)倒入容器:将称好的细集料样品缓慢地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直至填满为止。
(4)振实或压实:对填充好的细集料样品进行振实或压实处理,使其排列更加紧密。
(5)测量质量:同堆积密度试验。
(6)计算紧装密度:根据公式紧装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紧装密度。
细集料试验讲解

1、细集料的密度测定
表观密度(容量瓶法) 试验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滴管等
试验步骤:
称取干砂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水的容量瓶→滴水 至刻度线,摇瓶十分钟,静置,称m1→倒出,洗净、擦 干→重新装水至刻度线,称m2→计算
0
m v0
m2
m0
m1
m0 w
四分法称取 300g
试验三:细料堆积密度松装密度试验
目的:测定砂 自然状态下堆 积密度、紧装 密度及空隙率
0
m2 m1 V0
仪器:台秤、 容量桶、标准 漏斗、浅盘
步骤一:放置好器材;
步骤二:倒入沙子,再打开出口处得铁皮,让沙子流 进下面1L得容器里,等到容器上的沙子呈三角时,关闭 出口;
步骤三:用铲子轻轻刮去容器上多余的沙子
2012级路桥3班
口号:蓝天之下,勇往直前
细集料试验
试验一: 细 集料筛分试验
目的: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 仪器:标准筛、天平或台称、软毛刷 试验步骤:
标准筛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按要求取样(烘干试样 约500g)→手动进行摇筛(约10分钟)→逐筛进行 手筛→称筛余→计算、评定
筛分析试验——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和颗粒级配
个别
平均
)
备注
1
2
松装 1
3
4
5
0.001 0.377
6
7
8
9
1.527 1527 1521
2
0.001 0.377
1.515 1515
紧装
最后称量,记录数据
筛分
步骤一
取一份烘干至恒重的 集料500g
然后倒进筛中
细集料堆积密度作业指导书(干捣)

作业指导书(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目录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3)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 (3)4.试验操作过程 (4)5.数据处理 (6)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8)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表1 主要仪器设备表2 开展检测项目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2.1电子天平2.1.1打开电源2.1.2按下标定开关(即TAB键)2.1.3放上需标定的砝码待显示屏出现所要标定的质量时即可取下砝码2.1.4将称量的试样放在天平上,待数字不再变动时即可记下读数2.1.5如还需测量下一个试样的质量时则需要淸零,然后再称量试验结束后,关闭天平的电源再将托盘擦拭干净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委托送样:接样员判断样品是否接收→如可接收,接收样品并填写委托单→样品编号→样品区→下放通知单至主管处→主管根据计划下发通知单给试验员→试验员从待检样品区取样品→试验员进行试验检测(未进行完试验放入在检样品区)→试验检测完毕→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试验区卫生进行清理→剩余样品放入已检样品区按规定集中处理→由指定人员出具报告→报告审核、批准→报告盖章、发送。
4.试验操作过程4.1试验准备4.1.1设备有效性检查:试验前先检查试筒是否在使用有效期范围内。
如果使用有效期在范围内,可继续进行试验;如果不在范围内,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检定。
4.1.2仪器设备准备(1)调平天平:将天平平放在操作台上,看水准气泡是否居中,如果不居中,调节天平下方的角螺旋,直至水准气泡居中为止;(2)校核天平:取一个砝码放置在已经清零的天平上,看天平显示的读数是否与砝码的质量一致,如果一致即可进入下一步试验,如果不一致要对天平进行校核。
校核方法为:接通天平电源,按下校核按钮,将一套总质量为5000g的砝码迅速全部放上天平,待数据显示为5000g即可;(3)经检查,若试验主检设备能正常使用,在试验前将设备使用记录“使用前”一栏填写“正常”,若试验主检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填写设备维修单,通知设备管理员进行维修。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测定方法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测定方法
1.仪器设备
①烘箱:控温105℃±5℃
②台秤:称量5000g,感量5g
③容量筒:容量1L
④标准漏斗
⑤小勺、直尺、浅盘等
2.试验步骤
①自然堆积密度:将准备好的干砂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活动门(漏斗出料口距容量筒口50mm左右)将砂流入1L容量筒中将其装满并超出筒口,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1)。
②紧装密度:取干砂一份,分两层装入1L容量筒中。
装完一层,在筒底垫放10mm钢筋一根,按住筒左右颠击地面25下;第二装满后同样方法颠实(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装完颠实后,添加砂超出筒口,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3.结果计算与评定:精确至1kg/m3
①ρ =(m1-m0)/V
ρ′=(m2-m0)/V
式中ρ——砂的堆积密度( kg/m3)
ρ′——砂的紧装密度( kg/m3)
m0——容量筒的质量(g)
m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
m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
V——容量筒容积(m3)
② n =(1-ρ/ρa)×100,精确至0.1%
式中 n——砂的空隙率(%)
ρ——砂的堆积密度( kg/m3)
ρa——砂的表观密度( kg/m3)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心得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心得概述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用于评估细集料材料的密度和压实性能。
在工程实践中,准确了解细集料的密度和压实性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的心得体会,包括试验方法、试验步骤、试验结果的分析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
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试验方法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是通过在规定容器内加入一定重量的细集料,经过振实后,计算细集料体积与质量之比,得到细集料的堆积密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圆柱容器法、漏斗容器法和沉降顶空法等。
试验步骤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试验容器和细集料样品。
2. 容器准备:将试验容器清洗干净,并在容器底部放置一个光滑的玻璃板。
3. 细集料投入:将一定质量的细集料样品均匀地倒入容器内。
4. 振实处理:使用振实装置对细集料进行振实处理,保持振实时间一致。
5. 试验数据记录:根据容器的质量和细集料的体积计算细集料的堆积密度。
6. 试验结果计算: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平均堆积密度并记录。
试验结果分析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准确性: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取样的均匀性和试验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堆积密度值: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得到的堆积密度值,可以用来评估细集料的舒缓性和充实度。
3. 试验重复性:可以进行多次试验,并计算堆积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评估试验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细集料紧装密度试验试验方法细集料紧装密度试验是通过在规定容器内加入一定重量的细集料,通过不同的压实方法进行紧实处理,计算细集料体积与质量之比,得到细集料的紧装密度。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手压法、冲击法和密实法等。
试验步骤细集料紧装密度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试验容器和细集料样品。
2. 容器准备:将试验容器清洗干净,并在容器底部放置一个光滑的玻璃板。
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2 仪具与材料(1)台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筒形,内径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m,容积约最早为1L。
(3)标准漏斗(见图T70331-1)。
(4)烘箱:能控温在105℃土5℃。
(5)其它:小勺、直尺、浅盘等。
3 试验准备3.1 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T0331—1)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mL);m1′——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m2′_______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4 试验步骤4.1 堆积密度:将试样装入漏斗中,打开底部的活动门,将砂流人容量筒中,也可直接用小勺向容量筒中装试样,但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均应为50mm左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
4.2 紧装密度: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
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
两层装完并颠实后,添加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
5 计算5.1 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T0331-3)式中:ρ——砂的堆积密度g/cm3)ρ′——砂的紧装密度(g/cm3) m o——容量筒的质量(g);m1——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m2——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V——容量筒容积(mL)。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流程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流程
一、目的
测定细集料(粉砂类物料)在不同填充量下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为后续工艺或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二、原理
1. 堆积密度是指物料在容器内按一定体积进行堆积后形成的密度。
2. 空隙率是指物料堆积体内空隙对总体积的占比。
三、设备与试料
1. 测量试验粉砂的设备:电子天平、测量笔。
2. 试验用容器:圆柱形塑料桶。
3. 试验粉砂:三菱#100锰石粉。
四、操作步骤
1. 准备干净果空的塑料桶作为试验容器。
2. 在电子天平上恰好配垒一定数量的锰石粉,记录其质量为1。
3. 将锰石粉倒入塑料桶内,轻轻掩盖并轻轻拍敲使其复原。
4. 使用测量笔测量锰石粉在桶内形成的体积1。
5. 根据公式计算密度ρ1=1/1。
6. 分别在不同填充率下重复进行第2-5步,计算不同密度。
7. 根据ρ理论值与实测值,计算各率下的空隙率。
五、格式与报告
以表格形式整理不同填充率下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结果,并做概括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量5kg,感量5g。
2
容量筒
金属制,圆筒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筒底厚5mm,容积约为1L。
3
标准漏斗
/
4
振动台
频率为3000次/min±200次/min,负荷下的振幅为0.35mm,空载时的振幅为0.5mm。
5
烘箱
能控温105℃±5℃。
6
其它仪器
小勺、直尺、浅盘等。
4.2试样准备及容器校正:
4.2.1试样制备:用浅盘装来样约5kg,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2.2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温度为20±5℃的洁净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玻璃板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量,用式(T0331-1)计算筒的容积V。
—砂的堆积或紧装密度(g/cm3);
—砂的表观密度(g/cm3)。
6.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作为测定值。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①检测项目名称;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③试验日期及时时间;④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⑤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⑥执行标准;⑦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
(T0331-1)
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mL);
—容量筒和玻璃板总质量(g);
—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g)。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T0331-1994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分别按式(T0331-2)和式(T0331-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31-2)
(T0331-3)
式中: —砂的堆积密度(g/cm3);
—砂的紧装密度(g/cm3);
—容量筒和堆积砂的总质量(g);
—容量筒和紧装砂的总质量(g);
—容量筒的质量(g);
—容量筒的容积(mL)。
6.2砂的空隙率按式(T0331-4)计算,精确至0.1%。
(T0331-4)
式中: —砂的空隙率(%);
8.1试样在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予以捏碎。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方法
1.试验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T0331-1994);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砂自然状态下堆积密度、紧装密度及空隙率。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序号
名称
使用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