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上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word同步测试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名师精编学案 岳麓版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学案【学习目标】秦王扫六合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作用(难点)【自主学习】一、秦王扫六合1.战国晚期,成为大势所趋,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于公元前年建立秦朝,定都。
2.秦的统一,结束了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局面。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目的: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2.表现:(1)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太尉和,合称“”。
(2)在地方,推行制。
(3)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任免,并绝对皇帝的命令。
3.影响:这样,皇帝就把从到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秦朝的这套制度对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书同文、车同轨1.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
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还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2.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
四、焚书坑儒1.为了加强控制,秦始皇实行了“”,给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五、修筑万里长城1.为解除的威胁,秦派大将率大军出击,收复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
2.为防止北方匈奴的入侵,秦始皇下令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多华里的。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能力突破】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例1.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
”试判断,他姓()A.秦 B.夏 C.宋 D.唐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秦统一全国的掌握和了解。
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因此正确答案为A。
【深化拓展】为什么秦能灭六国?例2.“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段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历史情况?()A.秦以前 B.秦朝 C.西汉 D.东汉答案:A。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六王毕四海一

燕
前222年灭燕
前228年灭赵
赵
齐 前221年灭齐
秦
魏 前225年灭魏
韩 前230年灭韩
楚
前223年灭楚
秦统一全国是在哪一年?谁完成了 秦的统一?秦朝定都在哪里?
秦王嬴政,在
位37年,于公元 前221年灭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王 朝—秦朝。自称 “始皇帝”。
秦的统一有何重要意义?
六、秦朝的疆域
你能在地图 上指出秦朝疆域 的四至吗?
长城一带
陇西
东海 南海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全国是在( C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D )
第十三课
六王毕 四海一
“战国 七雄”是 指哪几个 诸侯国?
பைடு நூலகம்
燕
赵 齐
魏 秦
韩
楚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的条件 2、秦灭六国 前221年 嬴政 咸阳 3、秦统一的意义
秦为什么能够 统一全国?
1 诸侯纷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 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统一 3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4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5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决策适当
3、秦规定使用小___篆_ 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规定_圆__形___方__孔__铜__钱_ 为全国通用的货币, 并把__秦__ 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
4、秦长城西起__临__洮__ ,东到__辽__东_ 。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治
方
面
导入语
【师】有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说自已“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唐代诗人李白也在自己的诗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同学们,你知道这个堪称“千古一帝”的人是谁吗?他建立的新的朝代叫什么?它对自己的朝代是如何建立和统治的呢?
2.什么是“焚书坑儒”?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自主畅谈,联系两个事件的表象背后知道文化专制的利弊关系。
【师】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焚书坑儒”造成的后果怎样?
【生】结合课本P 59提问,讨论交流,谈体会:秦始皇采用的是极其粗暴野蛮的手段来维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许多儒生被杀,严重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以来学术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风气。
【师】这种文化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芝麻开门,会结合古今文化对统治的需要角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中谈体会
思
想
方
面
焚书坑儒
影响
(请第四组同学回答)
【师过渡】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久,出现了两起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焚书”和“坑儒”。
1.“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
2.这节课,学生思维较活跃,参与活动较积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识图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初步学会了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觉到学生的历史知识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环境的限制,无法查阅更多学习资料,因此,能力与市区学生差距很大,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第十三课__六王毕__四海一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桂林市大河中学方远斌一、教材分析“六王毕四海一”是湘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
秦并天下基于商鞅变法,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
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在电影、电视及小说中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过有关秦始皇的一些史实,对秦始皇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2、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在个性方面,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设计理念新的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旧的教学模式。
如果说过去教师们备课主要着眼于如何教,那么今天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必须是引导学生如何学,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地研究学生的特点及其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要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地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阅读讨论、情境教学、发散思维等教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考察、探究、质疑,在实践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及其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秦朝的疆域通过分析整合材料,培养学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在对话中让学生感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史实,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分析秦始皇的措施对今天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与秦始皇的对话,得到秦统一对当今中国的重要历史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岳麓版七上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说课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2、秦统一以后,在中央设
合称
“三公”。
3、秦规定使用
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规定
为全国统一通用的货币,
并把 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
4、秦长城西起
东到
。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㈣、教学方法 ㈤、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新知 课堂小结 知识运用 ㈥、特色简述 待思考的 教学问题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㈣、教学方法 ㈤、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新知 课堂小结 知识运用 ㈥、特色简述 待思考的 教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简介
1、归纳总结法 2、问题导学法 3、对比教学法 4、讨论教学法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小篆) (隶书)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㈣、教学方法 ㈤、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新知 课堂小结 知识运用 ㈥、特色简述 待思考的 教学问题
秦朝巩固统一大业的措施 (2)经济文化方面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1、有人说,秦 统一天下是赢政 一个人的功劳, 对吗? 2、秦的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观点对吗?为 什么?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③各民族地区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社会基础 ④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和决策适当
2.秦朝建立
⑴时间:前221年 ⑵都城:咸阳 ⑶人物: 嬴政(秦始皇) ⑷意义:
嬴政 (秦始皇帝)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 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
思想上: 焚书坑儒
北击匈奴修长城 南征越族开灵渠
军事民族关 系上 秦朝疆域 (四至)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活动
•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统一 ”这个主题,你们都有哪些感 想和启发呢?
只有统一,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 家才能繁荣富强。祖国统一, 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一定能 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第13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王毕 四海一
学习目标
• 1.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2.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 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秦朝建立
1.秦灭六国
⑴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⑵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⑶原因:
①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人心所向
【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C
1、秦统一全国是在(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D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实行分封制 ③设立“三公” ④修驰道,统一车轨 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⑥焚书坑儒
A、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14

秦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字经口诀:(前)221
秦始皇 灭六国 统中国 都咸阳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措施:
(1)秦王嬴政自称 皇帝 ; (2)在中央设 丞相 、 太尉 和 御史大夫 ,合称“三公”。 (3)在地方,推行 郡县制。 2、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就把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都掌握 在自己手中,秦朝的这套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 国家的建立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第13课
一、课堂自主学习 二、知识点睛 三、课堂探究练习
课堂自主学习
一、秦王扫六合
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 221 年,秦王 嬴政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二、填空题:
1、秦王 嬴政 于公元前221年灭掉六 国,建立秦朝,定都 咸阳 。 2、秦统一后,在中央设 丞相 、 太尉 、 御史大夫 ,合称“三公”。 3、秦规定使用小篆 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规定 圆形方孔铜钱 为全国通用的货币, 并把 秦 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 4、秦长城西起 临洮 ,东到 辽东 。
三字经口诀:控思想 推焚书 行坑儒
五、修筑万里长城
1、目的:为解除北方 匈奴 的威胁, 2、秦朝派大将 蒙恬 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3、修筑长城:西起 临洮,东到 辽东 。 4、秦朝的疆域:东到 东海 ,西到 陇西 ,南到 南海 ,北到 长城 一带。
三字经口诀:派蒙恬 败匈奴 修长城 东辽东 西临洮 东东海 西陇西 南南海 北长城
三字经口诀:建集权 皇帝始
设三公
行郡县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阿房宫赋》,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一种文体,特点是“铺采摛文”,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B.“四海”与六合、九州一样,都是对一片广大区域的泛指。
C.“妃嫔媵嫱”,各有等级,这里指秦国王侯的宫妃。
D.“族”是古代的一种严酷刑法,是指一人犯死罪而牵连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六王毕四海
知识网络构建
f 条件: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诸侯国数量减少 ③各民族、各地区联系加强 ④秦国势力强大
⑤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统一"结果: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公元前 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
1 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地方实行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后流行隶书) 】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①北击匈奴,修长城 ②南征越族,开灵渠
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课后即时训练
1.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首诗反映的
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秦统一全国
2•小明同学想上网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情况,他应搜索的
关键词是( )
A.夏朝
B. 战国时期
C. 周朝
D. 秦朝
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4•下图反映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修筑的长城, 当时主要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 )
六
王
毕四海
政治:中央集 权制度的建立
巩固统
A.匈奴 B .蒙古人 C .满族D .犬戎
5.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21年
6.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你认为这里的“制”指的是()
A.世袭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2002年1月1日,欧洲正式起用统一的货币一欧元。
欧元的使用与秦始皇统一货币相同
点是:()
①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②为了方便流通③建立统一的市场④增强货币的竞争力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 •蚁鼻钱 C •铲形币 D •刀形币
9•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采纳战国时期思想家中哪家的治国之道()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10.战国时期,一个人到诸国旅游,语言不通,带的外汇用光了,可能发生寸步难行的困难。
依据上面情况你认为下列讨论不正确的是()
A .文字不统一使人们交流困难不利于文化传播发展。
B •货币、度量衡不统一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阻碍。
C .文字、货币不统一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会给政令推行造成很大困难。
D .保持各国文字、货币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自己文化的保全。
11•秦始皇为了政令推行文化交流,规定以哪种文字作为标准,颁行天下()
E、楷书
C、小篆
A、隶书D、大篆
12.《史记 ?秦始皇本纪》言: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
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13.下列有关秦朝疆域广阔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东到东海 ②西到陇西 ③北至长城一带 ④南到南海
综合思维导航
14.阅读下列材料:
同学们, 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 道,, 我们来到了秦朝, 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如果你就是秦始皇, 你会怎样回答 记者们的问题呢? 记者问: “尊敬的始皇帝, 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 些官员负责呢?”
(1)“秦始皇”答:
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上会采取什么样的新措施来加强管理呢?
2)“秦始皇”答:
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3)“秦始皇”答:
15.阅读下面材料: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
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①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
此语
A .统一文字
B 焚书坑儒
C 兴文字狱
D 诛尽百家学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②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哪些书不烧?
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
合作探究学习
16.在秦朝,秦始皇让老百姓大规模兴修长城,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在当时就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请问:(1)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你会为秦始皇修长城吗?为什么?
2)你还有什么建议想对秦始皇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