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剧院简介

合集下载

温州大剧院歌剧院音响系统设计

温州大剧院歌剧院音响系统设计
ary p a es n J L ra s e k r a d B AE eis p a es r u e i te p r h l. T ee r ma y d a p st n fr sre se k r ae sd n h o ea a1 h r ae n ie l o io s o i
HO NG Z q a g i in Au i y t m sg f Op r d o S se De i n o e a Ha l i e z o a d Th a e l n W n h u Gr n e t r
( n gmetOf e hj n nh u G a dT etr Maae n fc ,Z e ag We zo rn hae,Wezo hj n 2 0 0 hn ) i i nhu Z e ag 3 50 ,C ia i
【 bt c n o e t prr ayk d o prr ac e ne df et t e l ot,JL V re i A s at r r o eo m n i s f eom new l udr i r a a u r 】I d f m n f l f n s g y s B e cl e e T n
声 频工程 , : 、 幽6 匿响⑨6 ⑨ 响⑨@ 6 响
文 章 编 号 :0 2 8 8 (0 1 0 — 0 1 0 10 — 64 2 1 )4 0 1 - 7
温州 大剧 院歌 剧院音 响系统设 计
洪 自强

系统 设 计 ・
( 江温州大剧院管理处 , 江 温 州 350 ) 浙 浙 2 00
ma n e a c e l t n i hy efcc n . i tn n e r a- i me a d hg l f ie t i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温州历史悠久,是一座有1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欢迎参考!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全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总面积1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800万人。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

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

公元675年始称温州。

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则诚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同时挂温州市文物局牌子)。

局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监察室、计财产业处、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文物管理处、文化艺术处、市场管理处、广播电视管理处、新闻出版管理处和机关党委等12个处室。

局属单位分别为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市博物馆、市艺术研究所、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温州书画院、市越剧团、市瓯剧团、温州大剧院、温州大戏院、市电影公司、东南剧院、新时代电影大世界、新中国影都等21个。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46人,其中高级职称88人,中级职称297人,初级职称661人。

近年来,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系列工程,紧扣重点,突出特色,全面抓好建设、繁荣、发展、管理、保护、改革等各项工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各项事业得到平稳和较快发展。

文化设施逐步完善。

全市达标文化馆、图书馆达12个,达标综合文化馆达223个,总建筑面积21.67万平方米。

话说温州

话说温州

第一章《瓯越新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章瓯越新貌第一节城乡巨变活动目标:1、深切感受温州二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温州的情感。

2、体会温州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走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艰辛。

3、通过多种方式赞美温州,宣传温州,关心温州的发展。

活动准备:1、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以“我最喜欢的建筑”为题寻找图片,查找资料,组织介绍文字。

另一组以“我最喜欢逛的街道”为题,介绍其历史变迁和现状,最好配上照片或图片。

活动安排:一、谈建筑。

1、导入:高楼林立几乎成了现代文明的标志,有人说,建筑是流动的音乐,那么,每一幢楼房都是这音乐中美妙的一个音符,凝聚着设计师、建筑师和建筑工人的心血和汗水,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了解这些了不起的作品吧!2、多媒体展示温州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市府大楼,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展中心等。

如介绍华盟商务广场:城市新标志昨天结顶的华盟商务广场共45层,高达168米,总投资5.3亿元,将是一座集商业、餐饮、娱乐、办公、商贸、观光、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商务写字楼。

整幢大楼将有18部电梯上下穿梭,其中39层拥有独具创意的空中花园;大厦顶端的绝对高度,可成为观赏城市风景的场所,同时楼顶可随时起降直升飞机。

华盟商务广场也因此成为温州目前唯一拥有空中停机坪的商务写字楼。

3、第一组学生展示自己搜索到的喜欢的建筑,展示图片并作介绍。

二、谈街道。

1、导入: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流,构成了城市的另一道风景,街道两边琳琅满目的商品是否也吸引了你,一次次驻足观望以致留恋往返,最爱逛的街是什么街?让我们来听听同学的感受。

2、多媒体展示一些街道的今昔照片,并介绍。

如五马街:五马街,是温州市区历史悠久、商业繁盛的大街。

根据市政建设的新规划,于去年起在保存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葺。

日前,笔者穿行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使人不禁想起昔时的五马街。

五马街东邻解放路,西接蝉街,全长424米,在这次全面修葺以前,街宽13.5米,狭窄处仅宽10米。

南通大剧院建筑分析报告

南通大剧院建筑分析报告

02
建筑风格与设计
建筑风格分析
现代主义风格
南通大剧院采用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注重功能性和简洁的线条,呈现出一 种现代、大气的美感。
地域特色
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南通地区的文化元 素,使得大剧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彰显出地域特色。
设计理念与特点
人文关怀
设计理念强调人文关怀,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演环境,同时注重满足演出需求。
专业维护 南通大剧院与专业的维护公司合作,对剧院内的各种设备 进行专业化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安全防范措施
01
安全管理制度
南通大剧院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观众安全、演 出安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观众和演职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02
消防设施
剧院内配备有先进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提升服务
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观演体
验。
推广文化
利用南通大剧院的平台,积极 推广高雅艺术,提高市民的艺
术素养和文化生活品质。
创新发展
鼓励南通大剧院在建筑、运营 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以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管理架构
南通大剧院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剧院的日常运营、维护和推广工作。管 理机构下设市场营销部、演出部、技术部和行政部等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工作。
维护与保养措施
定期检查 南通大剧院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建筑结构、设备 设施和舞台设备等,确保各项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保养计划 剧院制定了一系列的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对音响、灯光、 座椅等设备进行清洁、润滑和调整,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 行和使用效果。

乌镇大剧院建筑解析

乌镇大剧院建筑解析
乌镇大剧院建筑解析
汇报人:XX
2024-01-23
• 引言 • 建筑设计理念 • 建筑结构与构造 • 建筑空间与功能 • 建筑立面与造型 • 室内环境与设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背景
乌镇大剧院位于中国浙江省乌镇镇, 是乌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乌 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乌镇大剧院逐 渐成为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
对未来剧院建筑设计的启示
传承与创新
在剧院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体现 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又要运用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打 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
绿色环保
未来的剧院建筑设计应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理念,采用环保 材料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人性化设计
剧院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观众和演员的需求,提供人性化 的设施和服务,如舒适的座椅、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配套 设施等。
舞台上方设有吊杆和灯光设备 ,为演出提供良好的照明和舞 美效果。
其他辅助功能空间介绍
大剧院还设有多个排练厅、化妆间、道具间等辅助功能空间,为演出提供全面的支 持。
建筑内还设有观众休息区、售票处、洗手间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便捷的服 务。
此外,大剧院还配备了先进的音响、灯光、视频等设备,确保演出的高质量呈现。
设计师
马岩松,著名建筑师,曾设计过 多项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
设计团队
MAD建筑事务所,由马岩松创立 ,专注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 室内设计等领域。
设计灵感来源
江南水乡文化
乌镇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江南水乡的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如粉墙黛瓦、 水巷石桥等。
自然环境
设计师以周边的自然环境为灵感,将建筑融入水乡景色中,与周围的自然景观 和谐共生。

中国剧场的大剧院时代

中国剧场的大剧院时代

112
世界建筑 2011/01
洋的现象。这是目前大剧院的一个主要特点,同时也是 主要问题,这与片面追求现代化剧场的思想有关。
另外一个不为人所关注的是所谓大剧院的教化。这 个概念其实是文艺为政治服务思想在剧场建筑层面的一 个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艺活动向来具有娱乐和教化的 二元性。这二者之间分别有不同的关联和指向。文艺的 娱乐性,更多的指涉民间、非官方、商业化、非正统,其 场所也因此带上相应的特征。如清末的天桥地区的民间 剧场,地处皇城外的下层百姓聚居地,设施简陋,位置 远离皇城,文艺的教化在 1949 年之后变得十分显著,它 通常指涉官方、官营、意识形态、宣传、正统等,其场 所往往居于城市的核心部位,并与重要的政府建筑毗邻 而居。成为我国大剧院时代一个独特的城市设计特色。 如国家大剧院,地处人民大会堂的西侧,位于国家政治 核心象征的天安门附近,表达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其 场所大剧院,成为剧场教化概念的最佳说明。
另外一个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是,关于剧场模式与 剧场运营的关系。简单地说,剧场的各种配置是为了满 足其经营而设置的。经营剧场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 一般说来,西方有两种比较成熟的剧场经营模式及与之 相关的两种剧场模式:一种是商业模式剧场,以英国和 美国为代表,主要依靠出租剧场等商业运作维持剧场运 营,也没有常驻的剧团。由于资金有限,此类剧场大多 数舞台设施简陋,配置简单,规模较小,非常重视票房 收入。由于经营的成功,如百老汇,享誉世界。另一种 是欧洲大陆式剧场,尤其以德国剧场为代表。此类剧场 历史上就得到政府的大力资助,剧场配置齐全,舞台机 械复杂,设施完备,规模较大,有自己的常驻剧团,被 誉为戏剧家的天堂。
一、大剧院及大剧院时代 从中国现代剧场历史的发展历程看,目前正处于一 个前所未有的剧场建设高潮时期。在本人拙著《中国现 代剧场的演进》一书中,曾对中国现代剧场的发展阶段 作了一个研究型的划分,以 1980 年代末建成的深圳大 剧院为标志,中国现代剧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历 史的角度,将其名为“大剧院时代”。 从那时开始,至今已有 20 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 中国兴建了大量的剧场建筑,这些剧场建筑纷纷以“大 剧院”或者“文化中心”命名。命名的差异,客观反映了 剧场发展的显著变化。考虑到历史上,在 1920 - 1930 年 代,中国的现代剧场史上曾出现大量以所谓“大舞台”命 名的剧场,那些“大舞台”剧场建筑拥有明显的宽敞明亮 的大舞台,成为中国剧场学习西方剧场的一个独特的历 史阶段。那么,我们怎么理解今天的“大剧院时代”呢? 首先,要回答的是:“大剧院”是什么?这就需要 了解一下西方剧场史上的一种剧场建筑类型——表演艺 术中心(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简称演艺中 心)。1970 年落成的林肯演艺中心是最先建成的此类剧 场。它包含了大都会歌剧院、爱乐交响音乐厅、州立剧 场、博蒙特剧场、露天剧场等,采取了分散布局的方式。 1971 年,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在美国华盛顿落成, 包括了大小及功能不同的 5 个剧场,分别是歌剧院、话 剧院、音乐厅、实验剧场、儿童剧场和电影厅,满足歌 剧、芭蕾舞、电影、话剧、音乐剧、交响乐、歌唱艺术、 室内乐以及各种歌舞戏剧的演出需求,采取了集中布局 的形式。因此,大剧院的含义,就是一种将各种专业化 剧场聚集在一个建筑综合体内的建筑类型。由此可知, 大剧院是首先发端于美国的一种观演建筑类型。1970 年 代开始,表演艺术中心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在北 美、欧洲、亚洲,都先后出现了此类剧场建筑类型。在 表演艺术中心中,往往由歌剧院占据主导,这主要是因 为其规模较大、技术复杂所致。尤其是其舞台技术,大 多采用了德国式舞台——拥有复杂的舞台机械和舞台配 置(其中以所谓的品字形舞台较为突出)。 专业化剧场是表演艺术中心的出发点。即每一种表 演艺术都应该有自己单独的演出场所。这种想法,意味 着每一个专业演出场所的适应性是比较小的,也就意味 着功能的单一,从经营上看,也就意味着一定的局限甚 至浪费。与此相对,1980 年代以来还有关于剧场多功能 或适应性的想法及争论。这不是本篇文章中心议题,故 此不展开讨论。 目前,我国的大剧院,其核心意义来源于表演艺术

瓯剧传统剧种

瓯剧传统剧种

瓯剧的前世今生2010-01-05创建于1959年的温州瓯剧团建团5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从2009年跨越至2010年。

明天下午,已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版《高机与吴三春》将在温州大剧院隆重上演,把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在此之际,本文作者叶大兵先生作为该团半世纪历程的一名参与者和见证人,不由感慨万千。

叶大兵瓯剧的前身温州乱弹,是我市在民间土壤上生长发展起来的一个古老地方剧种。

据史料考证,距今至少已有200多年历史。

它不仅历史悠久、剧目丰富、音乐多采,而且在表演上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格。

它曾经活跃于温州城乡,特别是广大农村中。

每当乱弹班演出时,农民群众便纷纷扶老携幼,聚集观剧。

有的甚至爬山越岭,特地跑数十里路赶去观看。

“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尽扶童携伴以至,游观者常至夹道而立,拥挤不开”(见清《张棡日记》光绪十四年正月十六日),可见广大群众对温州乱弹的喜爱。

旧时戏班生存艰难在旧时,民间对戏曲团体不称剧团,而称“班”。

新中国成立前,温州乱弹班先后有几十个之多,如老锦秀、老如意、竹马歌、新益奇、新高升、瑞平马歌、瑞平润玉、新紫云、新凤玉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颇受民众欢迎的剧种,在旧时被歧视压迫,艺人们生存没有保障,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上世纪50年代,我曾对艺人的生活作过调查。

过去的乱弹艺人,随身三件宝:“一张破草席、一条破旧棉絮、一条破麻袋”,走到哪里就睡到那里,和乞丐没有两样。

有些人甚至连这些也没有。

晚上睡觉时只好把戏班中的布质道具“城门”一爿当席,一爿当被,艺人叫这是“睡城门下,盖石头块”。

有的就弄点稻草,把身子蜷伏在上头,行话叫“虾儿炒粉干”。

因此,在乱弹班里,流行着一项特殊的习俗:谁添置了蚊帐,艺人把这叫“造新房子”,不论帐子是新是旧,都得掏腰包,花一两块钱,打点酒、买点肉,请同班艺人吃一餐。

其他艺人燃起红蜡烛,在帐子上挂起红绸,吹起唢呐,以示庆祝。

可见当时乱弹艺人的生活是多么贫苦。

转移演出地点时逢下雨,艺人们没有雨伞,就用稻草撑开架在头上代伞;没有雨鞋,就在布鞋底上缚上薄砖块。

让歌声永在心间荡漾——专访温州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

让歌声永在心间荡漾——专访温州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

48人物 | 封面人物492023.07 |文/伍秀蓉 图由受访者提供让歌声永在心间荡漾——专访温州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封面人物COVERFIGURE“人生没有句号,每一次收获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起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8月6日下午,温州市文化馆文化驿站,施丽君和市民朋友欢聚一堂,共享“音乐下午茶”,畅聊她的音乐成长之路。

对于施丽君来说,今年有些特别。

6月5日,因为新冠疫情推迟一年的施丽君独唱音乐会《有根有梦有远方》,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举行。

从2012年1月在温州大剧院举办的首场个人音乐会,到2017年的上海独唱音乐会,再到今年的北京独唱音乐会,这五年之约如同施丽君在声乐专业上孜孜不倦地追求,一步一个台阶,有根有梦有远方。

都说艺术是需要天赋的。

当聆听完她从文成大山到温州市区、从“天地的舞台”到“殿堂的舞台”,从歌者到群文工作引领者的成长之路,或许能理解“艺术天赋”的深意——她身上那股因为热爱而永不松懈、锲而不舍的“劲儿”,应该是一种更加难能可贵的“艺术天赋”吧。

她性格中的纯粹、要强、执着、自律、谦逊、豁达,已经融合在她的艺术世界里。

50人物 | 封面人物 艺路前行 不改初心施丽君出生于文成,在她的艺术成长路上,家庭的熏陶给了她极大的影响。

父亲喜爱戏剧,这在她的心里无形中种下了音乐的种子。

幼儿时期的施丽君就表现出较好的音乐天赋。

广播里播放的歌曲,她跟唱两边基本能模仿得八九不离十。

小学阶段,为了能参加县工人文化宫举办的电子琴培训班,父母省吃俭用为她购置了一台只能用一只手弹奏的电子琴。

小丽君如获珍宝,不用辅助一上手就直接可以弹出来,仿佛谱子就在她的脑子里,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那时候的施丽君也因为爱唱歌、唱得好,在学校颇有名气。

音乐奏响了施丽君生命的主旋律,她的人生之调就这样追随着梦想被确定了。

1992年,16岁的施丽君第一次离开家乡考到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院学习,范文霞成了她声乐的启蒙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大剧院
项目名称:温州大剧院
设计年份:2001-2002年
建设地点:浙江温州
建筑面积:30668平方米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外装修材料:玻璃幕墙,石材幕墙
晶莹、通透的温州大剧院,在平台、绿化、喷泉、水池的衬托中,镶嵌在温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市民广场东侧,壮观又典雅。

温州大剧院以江南地区带有地域特色的水景为出发点,建筑构思取自于金色的鲤鱼,在其独特的造型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三维的鲤鱼尾——跨越主入口上方的瀑布水流喷泉,象征着温州对世界文化艺术的热情追求。

她以纯洁、美丽、诗意般的体貌和精神,热烈地拥抱蔚蓝的天空,拥抱世界文化之精华。

建筑的平面采用中国建筑传统布置方法,以观众厅及舞台组合为核心,形成“井”字形构图,井字格的交叉处为竖直交通。

规则的内部布置与阶梯状的外轮廓相结合,使整个建筑的功能分区与结构组合、空间造型具有互相联系的逻辑性,整体上较清晰地形成西部公众区和东部表演及专业技术区。

温州大剧院从体量上直接地显示了温州市的文化建设的地标。

简洁的温州大剧院在视觉上的冲击力必将是多方位的,将给人留下深刻记忆。

倾斜的侧墙,层层叠叠形成一种音乐的节奏感;实墙面与虚象的玻璃交错更产生了音乐独有的韵律感;倾斜的墙面又在变幻带曲线的屋顶的平衡下产生动感的美;梦幻似的金色外墙更增添了建筑的典雅。

沿建筑物四周水体中的金色在特殊照明设计中将映象辉印到立面,更现实地注释了构思设计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