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资源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篇一」作为在校小学生,我们带着忧患意识审视我们日常的食食物消费,却看到了一系列与“创建节约型社会”不符的浪费行为,教室外的浪费现象尤为突出。

针对这样令人痛心的粮食浪费行为,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探求小学生食物浪费心理为切入口,挖掘出食物浪费的原因与解决措施,希望唤起并加强人们节约粮食、杜绝食物浪费的意识。

食物浪费现状及原因我国的粮食机收率除小麦能达到82%以外,水稻只能达到15%,玉米甚至不到2%,加上收获时烘干能力不足,逢雨天致使谷物发芽霉变是常有的事,机械质量参差不齐,也造成收获损耗。

在肉类和水产品方面,仅由于屠宰综合利用和水产捕捞船上缺少保鲜装置的问题,就能造成肉类和水产品的损耗分别为1.9%和2%。

我国食物在储存过程中的损耗也相当高。

目前我国粮食70%以上分散在亿万农户家中,储存条件低下;加上由于我国储存机制形成的新旧粮食更替和粮食储备管理造成的发霉变质的粮食较多。

根据测算,以上原因造成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比例为5%。

目前,我国果蔬储藏保鲜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仅有25%,且保鲜技术也欠发达,致使我国水果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比例达7.8%。

大致同样原因,使我国肉类和水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比例分别达到3.8%和4%。

另外,涉及到我们每一位国人的就是餐饮消费过程中的浪费,造成这种浪费的主要原因:一是菜量大小不一致,导致人们在点菜时难以把握,从而形成浪费;二是饭菜的质量导致的浪费;三是传统的消费习惯,饭菜不和口味,易于造成浪费。

所有方面的食物损失和浪费,综合来看,按5年平均值计算,每年大约损失浪费粮食6192万吨;水果2195.7万吨;蔬菜25362.9万吨;肉类1212.1万吨;水产品824.4万吨。

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2.9%、28.6%、47.5%、17.4%和17.5。

造成浪费食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归纳有四个方面:第一,制约浪费的有效机制没有形成。

关于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文调查了校园内水电等资源的浪费情况,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调查发现,校园内存在大量的浪费行为,包括长时间开启水龙头,不关灯,电器长时间待机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教育宣传、技术改进和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的解决方案,以期在校园节约资源并加强环保意识。

引言:校园作为一个人口密集且多功能的地方,资源的消耗量是非常高的。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校园内资源的浪费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

因此,本报告旨在调查校园内水电等资源的浪费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内容包括对水电资源的浪费情况的了解、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1. 水资源的浪费:调查发现,校园内长时间开启水龙头、没有及时修复漏水等问题较为普遍。

其中,有60%的被调查者承认曾经长时间开启水龙头洗手。

2. 电力资源的浪费:调查发现,校园内电器的长时间待机现象较为突出,其中有70%的被调查者承认电器待机超过2小时。

三、原因分析1. 缺乏环保意识:调查发现,学生和员工对校园资源浪费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对资源的利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教育宣传不到位:学校未能将资源浪费问题纳入教育和宣传的重点内容,导致学生和员工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对行为规范没有足够的认识。

四、解决方案1. 加强环境教育:学校应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校园教学计划,通过增加环保课程和活动,提高学生和员工的环保意识。

2. 提供科技支持:学校可以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水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测,在降低浪费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制定行为规范:学校应制定资源利用行为规范,明确员工和学生的行为要求,通过明确的规范来规范各方的行为。

结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内存在大量的水电等资源浪费问题,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5篇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5篇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5篇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穿、住、用上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

社会中开始流行起一些不好的风气,讲排场,铺张,挥霍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似乎早已被大家彻底遗忘,学生中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学生把吃不了的剩菜剩饭毫不怜惜的倒入泔水桶中,有些甚至没吃上几口;还有一些学生在卫生间、教室里玩起了水。

这种种现象令人深思!于是我们决定就研究我们身边的这种校园浪费现象。

二、调查分工:课题组组长:___;课题组成员:___________;执笔者:___。

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上网查询法、分析法四、研究步骤:第一阶段:__—__—02至__—__—04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制定问卷,分发给部分同学认真填写,再统计出调查的材料。

目的是了解同学当中的浪费现象以及他们对浪费现象的看法、想法。

第二阶段:__—__—04至__—__—05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食堂、校园其他地方进行蹲点拍摄,捕捉校园中的浪费现象。

第三阶段:__—__—06至__—__—07由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询问了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关情况,如一天可以收集多少剩饭等,还采访了部分学生、老师以及家长,问了他们关于浪费的看法及他们是否也有浪费情况等。

第四阶段:__—__—08至__—__—10由全体组员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作出适当取舍,经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五、校园浪费现象:1、粮食浪费: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们校园里浪费最多的是在吃的方面,主要是在食堂里。

食堂每天开餐三次:早餐主要供应包子、粽子、鸡蛋、面包、蛋炒饭等;午餐、晚餐主要供应米饭、荤菜、素菜。

荤菜一般如炸鸡腿、红烧大排、清蒸鱼、辣鸡腿等;素菜如大白菜、冬瓜、豆腐等。

绝大部分同学用餐时都选择买一荤一素,只有约3%的同学选择了买二荤一素。

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校园内的学生、教职工 和物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同时,还收集了校园内的水电使用数据,进 行了分析和比较。
02
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现状
水资源浪费情况
总结词:严重
3. 饮用水:部分学生不饮用直饮水,而 是购买瓶装水,造成水资源浪费。
2. 洗漱间用水:学生洗漱时,由于节约 意识不足,存在用水过多、不关水龙头 等问题,造成水资源浪费。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徐华凤, 张三, 王四. (2010). 校 园水资源浪费现象调查研究. 环 境教育, (2), 30-34.
02
李明, 王五, 赵六. (2012). 高校 校园电力资源使用状况调查与 分析. 中国电力教育, (3), 3035.
03
张七, 刘八, 陈九. (2015). 大学 校园水电气使用状况及优化策 略研究. 教育研究, (4), 40-46.
03
引入智能化的水电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
资源使用效率。
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设备,减少资源浪费
定期检查
定期对学校的水电设备进 行检查,发现损坏及时维 修或更换,确保设备正常 运行,减少资源浪费。
建立维修档案
对维修过的水电设备建立 档案,记录维修时间和维 修内容,以便于追踪管理 。
加强巡查
2. 学习资源浪费:部 分学生购买大量学习 资料,但使用率不高 ,造成学习资源浪费 。
3. 土地资源浪费:校 园内存在部分荒地、 废弃建筑等,造成土 地资源浪费。
03
资源浪费原因分析
学生节约意识不足
01
未养成节约习惯
部分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节约的习 惯,导致在校园中不注意节约水 电等资源。

校园水电浪费情况报告

校园水电浪费情况报告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对能源的消耗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在我国校园中,水电浪费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为了提高校园水电使用效率,减少浪费,我们对我校水电浪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包括我校全体师生,调查范围涵盖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场所。

三、调查结果1. 教室水电浪费情况(1)长明灯现象严重。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室白天仍然开着灯,甚至有的阶梯教室全部20盏灯都亮着。

(2)空调使用不规范。

部分教室内空调温度设置过高或过低,造成能源浪费。

2. 宿舍水电浪费情况(1)水龙头漏水现象普遍。

调查发现,部分宿舍水龙头存在漏水现象,长时间浪费水资源。

(2)洗浴时间过长。

部分学生在洗浴时,长时间开着水龙头,造成水资源浪费。

3. 食堂水电浪费情况(1)洗碗机使用率低。

部分食堂洗碗机使用率低,导致大量餐具需要手工清洗,浪费水资源。

(2)餐厨垃圾处理不当。

部分食堂餐厨垃圾处理不当,造成水资源浪费。

4. 卫生间水电浪费情况(1)洗手间水龙头长时间开启。

部分洗手间水龙头长时间开启,造成水资源浪费。

(2)冲厕水量过大。

部分冲厕水量过大,造成水资源浪费。

四、原因分析1. 意识淡薄。

部分师生对水电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浪费现象严重。

2. 管理不到位。

学校在水电资源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导致浪费现象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 设施老化。

部分水电设施老化,导致漏水、漏电等问题,造成能源浪费。

五、建议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师生对水电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2.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水电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电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3. 优化设施设备。

对老化水电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水电使用效率。

4. 强化监督检查。

定期对水电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浪费行为进行处罚。

关于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调查报告1. 引言校园水电等资源的浪费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然而,在校园中,我们会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浪费资源的行为。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的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问卷内容涵盖了个人对于资源的使用习惯、了解情况、关注度以及对于改善措施的意见等方面。

3.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3.1 水资源浪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园中经常可以发现有同学在洗手间中不关水龙头的情况发生。

有74%的受访者表示曾目击到有同学在洗手后不及时关闭水龙头,造成了明显的水资源浪费。

3.2 电力资源浪费情况对于校园中电力资源的浪费情况,调查显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有64%的受访者表示在教室中经常发现有同学离开时没有关闭电灯;有46%的受访者表示在宿舍中有同学经常将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长时间开着而不使用。

3.3 其他资源浪费情况调查还发现,在校园中存在着其它资源的浪费情况,如食堂用餐时浪费食物、图书馆书籍被破坏和丢失等。

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4. 资源浪费的原因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访谈,我们总结了几个主要的资源浪费原因:4.1 缺乏环境意识许多同学在校园中对于资源的浪费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环保意识。

他们认为水电是稀缺资源,但是并未将这一认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4.2 个人习惯和不良行为个人习惯和行为也是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

有些同学习惯性地不关水龙头、长时间不关闭电器设备等。

4.3 教育和引导不足校园环境教育和引导也是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

一些同学对于资源浪费的后果和影响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引导。

5. 改善措施针对校园水电等资源浪费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措施:5.1 加强环保教育学校应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师生对于资源浪费问题的认识。

学生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学生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学生浪费现象调查报告引言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如何合理利用学生的时间和资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学生浪费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提供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案。

调查背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浪费现象,我们选择了一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这所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调查方法1.设计问卷: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多个问题的问卷,涵盖了学生的时间利用、资源浪费等方面。

2.分发问卷:我们在学校内分发了问卷,并告知学生填写的目的和保密性。

3.数据收集:在一周时间内,我们收集了大约5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学生时间利用情况调查•80%的学生表示在课余时间会玩手机、电脑游戏等娱乐活动,平均每天花费2-3小时。

•60%的学生承认在上课时间会分心玩手机、看小说等,平均每天分心时间达到1小时左右。

学生资源浪费情况调查•食品浪费:超过70%的学生承认在食堂吃饭时会浪费食物,主要原因是选择了不喜欢的食物或者吃不完。

•学习用品浪费:约60%的学生表示曾经购买了不必要的学习用品,比如多余的文具或者不使用的课外书籍。

原因分析时间利用方面1.缺乏时间管理意识: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性,过多的时间被浪费在娱乐活动上。

2.缺乏自律能力:学生在自由支配时间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无法自律。

资源浪费方面1.跟风消费:学生受到同学或者社交媒体的影响,盲目跟风购买不必要的学习用品。

2.缺乏规划:学生在购买学习用品时,缺乏对自身需要的规划,导致浪费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

解决方案时间管理方面1.提高时间管理意识: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开展宣传活动,提醒学生时间的宝贵性。

2.建立自律机制:学校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限制学生在上课时间玩手机等行为。

资源利用方面1.教育学生合理消费观念: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2.提供资源规划指导:学校可以设置资源规划指导小组,为学生提供购买学习用品的建议和指导。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浪费现象。

尤其是在校园环境中,我们经常能够目睹到一些令人惋惜的浪费行为。

本文通过对校园浪费现象的调查,旨在揭示校园浪费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一、调查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校园浪费现象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浪费现象,我们对某城市的几所中学进行了调查。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二、校园浪费现象的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种校园浪费现象:1. 食物浪费校园食堂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学生们经常点多了食物,吃不完就扔掉。

当然,这种食物浪费也与学校的食物不合理设置有关。

2. 能源浪费校园内的电灯、空调等设备经常被学生长时间开启但无人使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3. 文具浪费学生经常买一些不必要的文具用品,使用一次或几次后就闲置,最终成为废品。

4. 水资源浪费学生在使用水资源时,常常开着水龙头做其他事情,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的浪费。

三、校园浪费现象的原因分析校园浪费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缺乏节约意识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资源的节约意识,没有意识到浪费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 消费观念误导社会消费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些学生被过度消费的观念所影响,导致他们在校园中形成了浪费的习惯。

3. 教育不到位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节约环保意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缺乏相关教育和引导导致学生在校园中浪费资源。

四、校园浪费现象的影响校园浪费现象的存在给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 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成长学生过度浪费资源,难以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工作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同时,这也与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相背离。

2. 资源浪费对学校财务造成压力学校的经费通常都是有限的,浪费的现象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削弱了学校的资金运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资源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导语: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以下是小编整理学校资源浪费现象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勤俭节约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能源资源浪费也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

因此,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校园是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對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资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之一。

当人们出于對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忧虑而大力呼吁加大教育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时候,對已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却关注不多。

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基地,其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办学效益的发挥,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极大地限制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物质资源,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组织机构在完成教育活动或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不断转化部分财力而积累起来
的具体实物。

包括学校所拥有的不动资产,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固定资产,以及维持日常工作生活的固定设备。

笔者根据相关数据和采访调查,對学校物质资源的浪费现象进行了统计。

如下表所示:
近年来,由于农村地区学校撤点并校的实施,大量的校舍资源和办公资源出现严重浪费现象,许多学校的课桌堆砌成山,成为“垃圾”,许多教室闲置,成为了“危房”。

而同时,在城市地区,一些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扩建新校区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跟风,贪大求高的现象,然而,学校开发能力不足,新的校舍变成沉重的包袱,导致资源浪费。

汶川地震后,灾区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为全社会最关注的焦点。

目前,四川学校重建完成率已超过85%,但个别学校耗资上亿重建,也引发不少公众對学校重建可能存在不合实际的奢华浪费问题的担忧和质疑。

灾区有些学校的图书馆、电脑室、游泳池等设备堪比一些高校的设施,但是学校的利用率低,后期维护成本却加大,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给学校增加了负担。

目前,我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并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但从实际效果看,除了部分教师在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外,大部分教师對现代技术工具的应用还视若旁物,即便不得已而采用,也收效甚微。

学校几十万元甚至是几百万元花下去
了,教育信息化似乎还很遥远,教师仍旧在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学校仍旧在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管理。

据调查显示,当前,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得华而不实,對师生和学生阅览的限制条件过多,阅览室开放时间过短,师生借阅量少,借阅率低,翻新率也低,阅览室成了名副其实的“藏书室”。

一些学校的图书馆由于没有统一的计划,重复购书的现象比较多,造成本来就有限的图书经费买不了几种图书,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對文献资料的需求。

一些学校的图书馆修建得大气,但對于学生阅读情况却显得极为“小气”。

专家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是通过个人购买,%是同学和朋友间相互借阅,而到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仅占%;8成学生在家里阅读,仅有6%的学生去图书馆阅读;人均藏书量小学生最多,高中生最少,呈现出学段升高藏书量减少的趋势。

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考试、辅导班占据,家长也恨不得学生全身心“钻”到课本中,认为看“闲书”是不务正业。

这就导致学校图书馆利用率极低,而且一些学校图书陈旧,许多图书都是学生不愿意读的,即使有大量藏书,很少向学生开放,只是让书之高阁,给上级检查的领导做样子,根本无法发挥学生阅读“主阵地”的作用。

在调查中,学校办公经费流失最为严重,可以说是无时不在。

不少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不计较办公经费的得失,
大手大脚,无所顾忌,根本不讲究勤俭节约。

诸如旅差费超范围、超标准支付;有些单位办公用品采购混乱,办公用品随便领,办公电话随便打;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及其他公共场所内灯长明、水长流,人们往往熟视无睹,这些司空见惯的浪费,致使仅水电费一项,就成为许多学校一项很大的开支和一笔很大的负担。

一些学生對浪费现象视而不见,没有养生勤俭节约的习惯,饭菜、水电、学习用品不想用就扔掉,浪费成为了“习惯”。

作为学校,要将开源节流、提高效益的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中,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科研、校园行政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

同时,大力加强学生节俭美德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加强對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的引导,以此为契机,养成开源节流的习惯,形成人人关心效益的风尚。

学校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其从业人员和求学人员,包括学校拥有的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教学人员、科研人员、教学辅助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在校学生。

人力资源是一笔最大的宝贵财富。

支撑学校的中流砥柱应该是教师,是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默默无闻的辛勤园丁。

教育的兴衰在教师,学校的成败也在教师。

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关系到学校稳步健康发展的重心。

然而,纵观学校人力资源的浪费却不容乐观。

由于种种原因,前几年,教师跳槽从政成为趋势,十分盛行。

据有些地区调查统计,有30%以上的师范毕业生后来从政或从商,教师流失相当严重。

中小学教师中,外语、计算机、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师无序流动者最多,而且大都流向外企、酒店、旅游等行业。

此外西北贫困地区教师流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量大,且数量呈每年上升趋势。

在有些人看来,当教师只不过是一个过渡和跳板,从政当官经商发财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国家培养了师范生本是要求他们献身教育事业的,但是他们却南辕北辙,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用武之地”,白白荒废。

调查显示,教育的行政化使一线教师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骨干教师往往很快离开教学第一线,提拔担任教干,一旦担任了教干就离开了课堂,虽也在育人但不从教;就可以指手划拳、发号施令,去领导甚至训斥在一线拼命劳作的老师们,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学校的教干在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官员”令人眼花缭乱,尤其农村学校,一处很小的联小也要配置上三五个教干,甚至出现两个主任领导一两个老师的可笑现象。

就这样,一面是一线教师缺编,一面又在不断流失,朱永新教授曾经痛心地说,文理分科,教育行政化,厌恶读书是中国人才不能尖端化的主要症结。

一些学校机构臃肿,专任教师编制紧缺,非教学人员队
伍过于庞大,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比例失调。

学校机构多、官员多,冗员多,互相扯皮的事也多,一些管理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热情,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教育的行政成本。

时,由于专任教师人数不足,他们个人的工作量就会偏大,而且,专任教师的工作,既有脑力劳动的成分,又有体力上的辛苦。

还有些学校,过分加重优秀教师的负担,致使这部分教师身心超负荷,甚至积劳成疾,造成教师资源的损失。

一般地讲,学生在每一学年结束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胜任下一级的学习,便会留下来重读一年。

在某一年级重读被视为一种浪费,因为重读人为地延长了学制,超长占用师资、校舍和教育设施;重读本身就意味着原有的教师劳动和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的浪费;再者,重读生的存在,使得这个班级的招生能力有所下降,这就使其他孩子无法进入这个班级读书,或使该班超编,教育经费会因此而提高。

辍学现象在高中尤为明显,尤其是农村地区,辍学也是一种浪费。

因为辍学的学生没有达到某个或某些课程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学业的荒废,使得花费在该生身上的教育培养经费和教师劳动没有收到应有的效益。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就业大军也汇成“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狂潮,较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待业青年”。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人才市场形成了“硕博多多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边站”的畸形局面,这也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

节约型校园作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师生环境素养、培养学生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观念的重要使命。

治理校园浪费现象不能只靠道德约束,还需要从制度上提供一系列指导。

“舌尖上的浪费”只是最直观的表象。

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本是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却在指尖间轻轻流逝。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态度和决心。

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