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色彩
《语言的色彩》课件

《语言的色彩》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语言与文化语言的色彩与情感表达语言的风格与语境语言的变化与发展语言的跨文化交流
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语言反映了特定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是文化交流和互动的工具。
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01
在跨文化差异
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提高语言能力
利用现代翻译工具,辅助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理解。
借助翻译工具
适应语境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情境,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通过语言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形成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途径,通过语言传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媒介,通过语言传递历史、传统和习俗等文化信息。
文化背景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形成具有特定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文化对语言的演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会有所不同。
文化交流和融合对语言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也起着促进作用,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语言的色彩与情感表达
隐喻是一种比喻的方式,通过将一个事物比喻为另一个事物来表达意思。
隐喻的含义
象征是一种用具体的事物或符号来代表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意义的方式。
象征的含义
在语言表达中,隐喻和象征的运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内涵和意义。
语言的风格与语境
详细描述
因此,在选择使用何种语言风格时,需要根据语境来决定,以确保语言使用得当。
总结词
语言的色彩

贬义褒用:有些贬义词靠与其他词语配合, 在一定的语境中,变贬为褒。
例句: 1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 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 2 我捧住那挺圆实的脸蛋说:“小鬼!你机灵 得很哟!” (《夜走灵官峡》) 3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候。 (《听潮》) 4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 的。(《春》)
(褒义)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娓娓地讲述着动人的 故事,时缓时急;那纤细的雨丝又如晶莹 剔透的小精灵,在大地万物之中穿梭。
(贬义)春雨羞羞答答,似花非花,细细碎碎的
雨丝夹着丝丝寒风,贴在脸颊上,浸入肌肤里,让 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抬起头来望望天,天色灰蒙 蒙的一片,心不禁沉了下来。
“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 它用在此处非常恰当,因为产生神话的人类儿童 时代在对大自然一切奥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用 一种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释大自然的一切,故而 “想入非非”。
[语言写生]
• 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 写雨的诗句、谚语等。杜甫《春夜喜雨》 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 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 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 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试着 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 的
• 问题: 颜色本身有自己的语言,不同的色彩表 达着不同的信息,体现不同的性格特征和 主观色彩。你能举例说明几个吗?
词的色彩义:语言中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 实词,通常在其固有词汇意义之外还包 含由于人们的主观态度而产生的附加意义。 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 体色彩”。
比较品味
(1)头脑里很乱。
《语言的色彩》课件

2 感性表达
通过色彩的细腻描绘,表 达更感性和深刻的情感。
3 修辞手法运用
高层次语言更注重修辞手 法的运用,使色彩在语言 中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4 语言音调
颜色与语音音调之间的关联,如高亮颜色通 常与愉悦、正能量的语气相结合。
颜色在语言中的象征意义
红色
勇气、激情、力量、爱情
蓝色
平静、和平、冷静、沉思
绿色
生命、自然、新鲜、健康
颜色对文化和情感的影响
1
文化象征
每个文化对颜色的象征意义都有所不同,
情感调节
2
反映了人们对色彩的特殊偏好和文化背 景。
印地语
印地语中,颜色与音节紧密结合, 词汇中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和听觉 的双重感受。
用色彩来描述事物的艺术表现
颜色 红色 蓝色 绿色
象征意义 热情、激情、爱情的表现 宁静、安详、冷静、悲伤的描绘 和谐、平衡、自然、生命之美的描写
高层次语言中的色彩运用
1 形容词加强
高层次语言中,色彩词汇 常用于形容词的加强,增 强表达效果。
《语言的色彩》PPT课件
本课件将带你深入探索语言中的色彩,探讨其表达方式、象征意义、对文化 和情感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语言中的色彩表达方式
1 比喻和隐喻
通过将特定颜色与事物关联,传达丰富的语 义和情感。
2 修辞手法
利用色彩的形象描绘、对比和象征性符号来 强化表达。
3 情感词汇
使用色彩词汇来传达情感和情绪状态。
颜色可以引起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如红
色能增加兴奋和激情,蓝色能带来平静
和安抚。
3
文化交融
不同文化之间色彩象征意义的交流和融 合,创造了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语言的色彩的说课件

(五)课后作业
分析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以两种 对比强烈的色彩为题的寓意。
【设计意图:】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巩固,利用课堂知识 来分外国文学《红与黑》,不仅拓展了学生 的知识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
从选题伊始,就有许多的困惑;直至此 时,仍觉得该课还有许多地方尚待打磨与 完善。首先,课本有关“形象色彩”的表 述只有一小段,在备课时能找到关于“形 象色彩”的资料少之又少,以致很难把握。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 学生语文素养不高,所以想要在一节课达 到的一定高度很难。 新课程理念下的选修 课的教学还要努力地寻找到新的突破和超 越。
五、板书设计
表情达意
色彩词
形象色彩
色彩义
学习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
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不能一蹴而 就,对于语言应用,学生一向很抵触。所以本 课的教学难点:
1、深入感悟言语材料,并借鉴吸收。 2、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说教法
(一)问答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提 问,学生 回答,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 问题。 (二)讨论法: 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或 师生之间多 向信息交流,从而改变了以教 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 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能力。
“长安悄悄地走下 楼去,玄色花绣鞋与 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 黄的楼梯上。停一会, 又上去了。” (《金锁记》)
“ 背后大红大紫,金绿交错,热闹非凡 ,倒像雪茄烟盒盖上的商标画,满山的 棕榈,芭蕉,都被毒日头烘焙得干黄松 鬈,像雪茄烟丝。”“梁家那白房子黏 黏地溶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 晃动着灯光,绿幽幽地,一方一方,像 薄荷酒里的冰块。渐渐地冰块也化了水 —雾浓了,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
3.《语言文字应用》6-3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课题链接 语言表达的色彩调配 语言的色彩是指语言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它是指 词语所反映出来的感情上、形象上或语体风格上的一些特点。
这些不同的感性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修辞作用。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1.感情色彩的调配 感情色彩鲜明,是使语言生动优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 指所选用的词语能够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喜怒、扬抑、荣辱等 感情,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要调配好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
开卷有益
语言只有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在一定的言语作品中,才
可能成为审美对象。作为一种体系或系统而存在的 “ 语言 ” , 无所谓美不美。有人说,汉语是优美的,或者说,汉语是世界
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这样的说法不妥当。各种语言为构成言
语美提供的条件可以不同,因为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因 此不能说哪种语言比哪种语言优美。无论哪种语言,都可以在 运用中体现出言语的美。
周华,5月18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便条的修改,加强学生对
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这个 “ 便条 ” 有三个毛病:一是语
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国 画的热爱,感情色彩同样有失妥当。 答案 D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语言的语体色彩

语言的语体色彩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提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成章,积章而成篇。
”指出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其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词语锤炼的目的在于从众多的表意词语中选择符合题旨情境的最恰当的词语,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印。
它是由词经常出现的语体久而久之赋予的。
一.语体及其分类语体色彩指一些词语因为经常用于某种特定的场合而形成的风格色彩。
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再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
同样的,词的语体色彩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区分。
如“哥们”“溜达”具有口语语体色彩;“造诣”“苍穹”具有书面语体色彩;“旖旎”“摇曳”带有文艺语体色彩;“法人”“井喷”带有科技语体色彩;“体制”“改革”具有政论语体色彩;“此致”“为荷”等含有公文语体色彩。
请看下面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买柴的人听不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湿,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你的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少,请减些价钱吧。
)”卖柴的人是在听不懂,以为秀才的脑子有毛病,于是走开了。
这就是因为不分场合,错用语体色彩而闹出的笑话。
1、口语语体口语语体是语言的自然表现形态,最生动,最灵活,最富于变化。
与书面语体相比,在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1)用词方面:A,表现日常生活、具有实体意义的词语较多,而表现抽象概念的词语用得较少。
如——a,这人够酸的。
(指不通人情又自作多情)b,真帅!(指有风度有气派)c,这件上衣真够派的。
(指时髦、有档次)三句中都是用实体词表示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
B,表现感情色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感叹词用得较多。
语言的色彩

×年×月×日
拓展1:仿造示例改写下面的提示语,使 其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示例:(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除了记忆什么也带不走,除了脚印什么也留不 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提示语(草坪旁边):保护草坪,严禁入内!
视
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感情色彩,主要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象征义,指利用象征手法而形成的词义 。
引申义,指在词的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而形成的新义。
给下面的句子按不同的色彩义分类。
A、我父亲终于决定送我出去留学,附加条件是:不准娶
个红毛绿眼睛的外国婆子回家,这一点,我倒是“遵命”
了。(黄佐临《旧社会回忆点滴》) 感情色彩
纪晓岚在书橱后面热得难耐,好不容易听得 已无人声,便探出头来问:“老头子走了吗?” 一时间众人大惊失色,噤不敢言。纪晓岚这才发 觉乾隆正端坐一旁。
乾隆故意装作大怒的样子,一定要纪晓岚把 “老头子”的称呼解释清楚,否则绝不轻饶。
在场的人听皇帝这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都为纪晓岚捏一把汗。
不料,纪晓岚却迅速而镇定地回答:
答案示例:
对象一:大娘,请问您老伴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对象二:阿姨,你(您)先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对象三:老师,师母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38期第15题: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 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 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 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 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若天帝。今令 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 “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语言的语体色彩

语言的语体色彩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提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成章,积章而成篇。
”指出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其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词语锤炼的目的在于从众多的表意词语中选择符合题旨情境的最恰当的词语,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印。
它是由词经常出现的语体久而久之赋予的。
一.语体及其分类语体色彩指一些词语因为经常用于某种特定的场合而形成的风格色彩。
语体一般情况下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可以进一步再分为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公文语体。
同样的,词的语体色彩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区分。
如“哥们”“溜达”具有口语语体色彩;“造诣”“苍穹”具有书面语体色彩;“旖旎”“摇曳”带有文艺语体色彩;“法人”“井喷”带有科技语体色彩;“体制”“改革”具有政论语体色彩;“此致”“为荷”等含有公文语体色彩。
请看下面的故事: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买柴的人听不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湿,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你的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少,请减些价钱吧。
)”卖柴的人是在听不懂,以为秀才的脑子有毛病,于是走开了。
这就是因为不分场合,错用语体色彩而闹出的笑话。
1、口语语体口语语体是语言的自然表现形态,最生动,最灵活,最富于变化。
与书面语体相比,在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1)用词方面:A,表现日常生活、具有实体意义的词语较多,而表现抽象概念的词语用得较少。
如——a,这人够酸的。
(指不通人情又自作多情)b,真帅!(指有风度有气派)c,这件上衣真够派的。
(指时髦、有档次)三句中都是用实体词表示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
B,表现感情色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感叹词用得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学习难点]
在说、读、写活动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一 [习作升格]
(课本P114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
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
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
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
(课前作业)挑选同学习作中有毛病或不够形象的三个典型语段,指导学生修改,使之变为更形象。
(设计意图: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普遍存在的毛病: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不注意根据情感需要来选词。
从学生习作中挑出较具代表性的三个语段,点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来修改原文,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初步体会增加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
活动二 [品析美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思考: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设计意图:品析名家名作,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注意名作在选词上注意绘声绘色绘形及巧用修辞的突出特征,进而过渡到增强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
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活动三 [比较品味]
品味、比较下列三组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1)头脑里很乱。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2)他那天晚上睡得不好。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3)孙太太都快哭了。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设计意图:精选《围城》妙用比喻修辞的名句,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个句子,探究在语言色彩上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妙用修辞,可以化平庸为生动,增强形象色彩。
)
三、综合应用
活动四:[语言写生]
(一)修饰下面句子,注意选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词语,使其富有形象色彩又不失原意。
(字数在50字左右)
童年时代早已远去,少年时代也已结束,我已开始走向青年。
升格:
(二)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
要求:表意完整,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50个字。
(设计意图:在品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并做适当点评,习题的设置有一定的层进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修饰语言增强形象色彩的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在修饰语言、追求形象色彩的过程中,必须讲求语言风格的协调,不能以辞害意。
)
[课后作业]
1.润饰[语言写生]的练习,使之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色彩。
(四人小组交流、合作)2.(《名校学案》P112二7)从形象色彩的角度品鉴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雨的段落及张爱玲的《秋天的雨》。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巩固。
“文章不厌百回改”,发挥四人小组之智慧力量,合作探究,交流思想;并设计同题美文的比较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秋天的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
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思考:春雨和秋雨在自然特征上并没有多大不同,不同的是看它的人。
也就是说不同的心境赋予它的色彩就会迥异。
请从形象色彩的角度,简要分析两则文段在行文格调和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推敲词句求色彩(绘声、绘形、绘色)
淡妆浓
抹
形象色彩
巧用修辞添神韵(比喻、拟人、排比等)
[设想与困惑]
“语言的色彩”是《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三节的内容,因为在第四课中我们已学习过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所以本堂课侧重以形象色彩的品析和应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而下节课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
本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以文质兼美的颁奖词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的形象色彩;接着对课前布置的小作文进行修改升格,并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欣赏同题美文,让学生在比较中直观地体会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即“词句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接着精选《围城》名句进行赏析探究,进而体会巧用修辞对增强语言色彩的作用;并设计“语言写生”的活动,让学生切实“动”起来。
本堂课力图强化比较思维(如习作升格前后的比较、《围城》妙喻名句与平淡语言的对比)、迁移思维(如从学生的作文训练迁移到名家名作的品读)等训练,让学生在对话中生成,在碰撞中创造,从而达到“词句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的初步效果。
从选题伊始,就有许多的困惑;直至此时,仍忐忑不安,觉得该课还有许多地方尚待打磨与完善。
首先,“语言的形象色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涵盖了哪些内容,课本有关“形象色彩”的表述只有一小段,在备课时能找到关于“形象色彩”的资料少之又少,以致很难把握。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学生平时缺少训练,甚而连语言表达的基础功底都未打好,课堂“出彩”容易成为空中楼阁;而太多的“预设”环节又容易造成课堂的失真,到底本色好还是预设好?最后,“授之以渔”,学生能自己捕到“鱼”吗?语文的学习方法并不能等同于理科的“公式”能理解就能解题,语文学习所谓的方法只是指明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罢了。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切实轻松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课在这方面的设计确实存在比较大的缺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说它“遗憾”,一是因为它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二是“教然后知不足”,有些预设环节只有在与学生遭遇时,才会发现它的缺陷。
于漪老师说:“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新课程理念下的选修课的实施,虽说仍在摸索探究中,但我们相信在与来自闽南金三角的各位同仁的探讨中、在教后及时的反思总结中肯定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和超越。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