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方法研究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

pea t nt sre (R 3 2,ndq a et r a t n(R 2 6 ado g (R 2 2 C n l inIf tn r r i u r O = . )iaeut m na pe r i O = . ) n l ae O = . ) o c s e i p ao o g y 0 e l p ao 7 d 5. u o n co
患者 8 0例 , 照 1 1比例 选无 切 口感 染 普外 科 8 按 : 0例 患者 作 为对 照 病例 , 可能 影 响切 1 感 染先 进 行单 因素 分 析 . 对 3
然后 将 单 因素分 析 中 P O0 <. 5的变 量筛 选 出来 ,进 行 多 因素 L gs c回归 分 析 。 结 果 单 因素分 析 中 P 00 o ii t < .5的变量 共1 2个 , 因素 L g t 多 oii s c回归 分析 结果 显 示 出切 1感 染 的 5个 独立 危 险 因素 为手 术 时 间长 ( R 37 )体 重 指 数 高 3 O = .8 、
fcoso cs nifci :o go eaint atr f n io net n ln p rt i O 37 ) hg o ymasid x(R= .8, ogt tra f m kn i i o o me(R= .8, i b d s e O 31 )ln mei evl r si h n i n o
slce . c r ig t h ai f11 0 c sso e e a u gc lp t nswih u n iin ifcin wee tk n a o t l ee td Ac od n o ter t o :,8 a e fg n r ls ria ai t to ti cso n e t r a e sc nr o e o o
阑尾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

阑尾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近年来,阑尾炎已成为常见疾病,而阑尾炎患者在病情恶化后,常常需要进行阑尾切除手术。
尽管阑尾切除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操作,但是术后切口感染现象仍然不容忽视。
本文将对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阑尾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术前因素1.阑尾炎患者营养状况差。
阑尾炎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状,这会使得患者术前身体条件较差,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
2.阑尾炎患者免疫力下降。
炎症反应会导致多种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发生变化,引起身体免疫力下降,也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手术因素1.手术时间过长。
手术时间过长会使得切口暴露在外界环境的时间增长,切口容易受到污染和感染。
此外,手术时间过长也会造成人体局部器官、组织坏死,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2.手术器械传染。
手术器械、手术用具等经过不彻底的消毒处理或者消毒不达标,会使得手术器械携带的微生物经过手术程序进入患者体内,导致感染。
3.手术切口处理不当。
手术切口是否处理得当,决定了术后切口是否容易感染。
如果术中处理不当,或者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疏漏,都可能引起切口感染。
术后因素1.护理不到位。
术后的切口需要进行认真的护理,在保持清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消毒、包扎等工作。
如果护理不到位,切口感染的风险就会增加。
2.患者免疫力下降。
切口感染的发生和患者术后免疫力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患者术后免疫力恢复慢,或者存在其他免疫系统方面的问题,就会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阑尾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术前预防1.加强患者的体力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2.饮食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手术预防1.控制手术时间,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2.对手术器械进行彻底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3.术中注意切口处理,确保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安全。
术后预防1.全面、细致地护理患者,包括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清洁、注意手卫生等。
2.根据患者不同的免疫力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免疫系统的恢复和协调。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定义及分类 (4)三、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5)3.1 医源性因素 (5)3.1.1 手术操作不当 (7)3.1.2 无菌操作不严格 (8)3.1.3 患者自身因素 (9)3.2 物理性因素 (10)3.2.1 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 (11)3.2.2 手术环境污染 (12)3.3 生物性因素 (14)3.3.2 病毒感染 (16)3.3.3 寄生虫感染 (16)四、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18)4.1 加强术前准备 (19)4.1.1 严格筛查患者 (20)4.1.2 消毒与灭菌 (21)4.2 优化手术操作 (22)4.2.1 规范手术流程 (23)4.2.2 提高手术技能 (24)4.3 严密术后管理 (25)4.3.1 观察伤口情况 (27)4.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27)4.3.3 加强患者护理 (28)五、结论 (30)5.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31)一、内容综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仍然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切口感染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患者康复时间,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分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1 背景介绍在医疗领域,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
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技巧、患者身体状况、术后护理等。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无菌操作规范的普及,大多数手术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原因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原因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切口出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病情。
手术切口感染是目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外源性原因1.手术部位清洁不彻底:手术前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切口消毒,或者是消毒不充分,导致手术部位存在大量细菌,从而造成感染。
2.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医生、护士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如无菌手套更换不及时、操作器械没有进行有效灭菌等,均会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3.手术器械或材料有缺陷: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或材料存在缺陷,如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缺乏有效的杀菌消毒措施,会引发手术切口感染。
二、内源性原因1.患者自身因素:某些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因素,使其更容易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如年龄较大、免疫功能下降、严重的基础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2.患者肠道细菌定植:患者自身肠道内的一些细菌可能会通过手术切口感染到手术部位,特别是在腹部手术中更为常见。
三、其他原因1.术前准备不完善:患者术前的检查不充分,导致手术时未发现潜在感染因素,如未发现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
2.麻醉操作不当:麻醉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导致手术切口感染。
3.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使得患者的抵抗力不断下降,细菌有更多的机会侵入手术切口。
4.手术切口修复不当:手术后切口不好的修复,可能存在皮肤下积脓或草率包扎等问题,增加了感染发生的风险。
5.环境感染:手术室环境不洁净,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会对手术切口感染起到催化作用。
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造成的病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准备和充分的防护措施,同时术后对于切口的护理和消毒也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规范,确保手术切口的无菌状态,以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护理方法分析

Chn s n o eg dc l e e r hV . . .7J n 2 1 i e ea dF r in Me i a R s a c 叫 1 No 1 u .0 2 0
其他系统疾病 ,免 疫力下降 ,术后切口愈合较慢 ,故发生切 口感 染的危险性 增加。
表1 不 同类别手术切 口感染情况
选择 2 1 00年 1 一 02年 1 月 21 月笔者所在 医院普通 外科 住院 并进 行手术 的 8 6例 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 ,其 中,男 52例 ,女 5 3
现已成 为疾病防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对所在 医院 2 1 00年 1
8 6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切 口感染为 3 例 , 5 7 感染率为 43%。 . 2
见表 1 。各种因素对手术切 口感染的影响见表 2 。
3 讨 论
月 - 0 2年 1 21 月普 通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切口感 染的相关 因素,并提 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降低普通
患者 的切 1 3 感染情况 。 结果 :5 例患者中共 3 例患者出现切 E 86 7 l ,感染率为 4 2 感染 . %。不 同年龄、体 重指数 、手术持续 时间、手术切 1 型和是否患 3 3 类 有 糖尿病 的患者之间切 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 结论 : P 0 5。 O 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 、手术持续 时间、切 口 类 型和糖尿病史有关 , 可通过在 围手术期和术 中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 如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术前皮 肤准备 , 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密切观察体 温和切 口 情况等,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摘要:目的:分析导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7~2018年行普外科手术的34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与年龄、糖尿病、肥胖、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5个指标与切口感染率有很强的相关性。
结论:应针对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指标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手术:分析及处理普外科是外科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甲状腺及乳腺外科和周围血管外科等,是外科组成部分中最大的专科。
普外科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在手术后患者切口可能会发生感染,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
有相关报道已证实,我国存在13%至18%的外科切口感染率,而切口的感染直接影响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不仅如此,出现感染后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
所以,研究手术后切口感染意义重大,通过对于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可以选择合适时机,做好手术期处理把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
因此,通过对本院普外科34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着我院2017~2018年行普外科手术的342例患者质料,其中,有192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有150例。
患者年龄分布于3~81岁,平均年龄(39±6.73)。
342例患者中,Ⅰ类清洁切口有63例,如行乳腺癌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等: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有172例,如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等;Ⅲ类污染切口患者107例,如行肠梗阻绞窄手术、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等。
患者行普外科手术前,体质各异。
其中,有27例患者有长期的吸烟史,有18?例患者有肥胖症状,另外,有16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有11例。
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个小时,有171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
1.2诊断标准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切口感染文档

切口感染简介切口感染是指手术或其他创口因外界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感染。
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以及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对于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非常重要。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讨论切口感染的原因、症状、预防以及处理方法。
原因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外界的微生物进入切口,导致创口发炎和感染。
以下是一些导致切口感染的常见原因:1.非洁净手术过程:如果手术室环境、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不达标,那么细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可能进入创口。
2.使用不洁手术器械:使用没有经过彻底清洁和消毒的手术器械可能导致创口感染。
3.患者体内有其他感染:如果患者体内存在其他感染源(如尿道感染或肺部感染),那么感染可能通过血液或其他途径传播到创口。
症状切口感染的症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创口处红肿:创口周围出现红肿是切口感染常见的症状之一。
2.疼痛:创口感染可能导致创口周围的疼痛或灼热感。
3.分泌物增多:感染创口可能会有渗出物增多,如脓液或血液。
4.创口裂开或延迟愈合:切口感染可能导致创口边缘开裂或愈合时间延长。
5.发热:如果感染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切口感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保持手术环境清洁:手术室应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2.规范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洗手、穿戴手术服并正确使用无菌手套。
3.彻底清洁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应经过适当的清洁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细菌和病毒。
4.患者预防性用药: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以考虑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更换创口敷料可以保持创口干燥和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
处理方法如果出现切口感染,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1.清洁创口:创口应该被轻轻清洗,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液以杀灭细菌。
2.使用抗生素:医生可能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开具适当的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单位:513036 清远市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手术室李永稀: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李永稀摘 要 目的:对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初步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530例手术患者,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30例。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年龄、ASA 分级、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和切口类型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明确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护理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5.11.056 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常在术后数天发生,轻则影响患者康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重则影响手术的成败,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有必要对手术切口感染引起足够重视[1]。
为此我们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53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其中男285例,女245例。
年龄26~88岁。
胸腹部手术286例,四肢手术244例。
其中发生切口感染230例,发生率为43.40%。
1.2 方法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3],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初步总结拟调查的因素为年龄、ASA 分级、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切口类型、引流管数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2.1 530例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表1)表1 530例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例)相关因素例数发生未发生χ2值P 值相关因素例数发生未发生χ2值P 值性别手术时间(h) 男2851231620.0140.905 <21733513860.965<0.001 女245107138 2~41808892年龄(岁) >417710770 <40142538927.339<0.001手术部位 40~6021170141 胸腹部2861241620.00040.984 >6017710770 四肢244106138ASA 分级切口类型 Ⅱ级177********.920<0.001 Ⅰ类125388728.414<0.001 Ⅲ级1748589 Ⅱ类20677129 Ⅳ级17912356 Ⅲ类19911584手术性质引流管数量 择期2657319254.198<0.001 ≤12381031350.0030.969 急诊265157108>12921271652.2 手术切口感染因素logistic 分析(表2)表2 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因素 βS.E Wald χ2值P 值OR 值95%CI 年龄(>60岁)0.3251.3254.4670.0032.4861.040~3.454ASA 分级(IV 级)0.3111.3334.3520.0082.3081.211~3.859手术性质(急诊手术)0.3291.4564.2980.0042.5351.152~3.176手术时间(>4h)0.4961.2374.4100.0032.7321.152~3.171切口类型(Ⅲ类)0.3761.3564.5200.0022.8131.167~. All Rights Reserved.3 原因分析表2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和切口类型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发生切口感染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00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在预防应用抗生素、糖尿病、体质衰弱、夏季手术、侵入性操作、年龄、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与备皮间隔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人病房、心理准备不充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体质衰弱、夏季手术、手术时间过长、年龄大、体重指数高、心理准备不充分、备皮与手术间隔时间长。
结论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当从加强病房管理、增强营养、缩短手术时间等方法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标签:切口感染;手术;因素;护理对策
在手术治疗中,最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其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同时,切口甲级愈合情况、手术感染情况也是衡量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
为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护理对策,研究将对100例切口感染手术患者以及100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发生切口感染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本组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另选取100例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手术部位包括胆囊、胰腺、肠道、胃部、腹部及四肢。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BMI (体质量指数)、营养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季节、术中出血量、手术与备皮间隔时间、抗生素应用情况、心理准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3 诊断标准术后,手术切口有局部发热感、切口疼痛、红肿;经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显著上升;切口愈合早期有硬结,同时切口有脓性渗液,需拆线进行引流;形成的脓肿有波动感;对脓肿部位进行穿刺,有脓液流出,或脓肿破溃流脓;在拆线后有脓液流出;有小脓点反复出现,同时有线头溢出者,判定为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研究组中,有30例体质衰弱,对照组有1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48例在夏季实施手术,对照组有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27例实施侵入性操作,27例为急诊手术,对照组实施侵入性操作14例,急诊手术6例,研究组的侵入性操作及急诊手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同时,研究组在抗生素预防应用、糖尿病、多人病房、心理准备不充分方面,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衰弱、夏季手术、手术时间过长、年龄大、体重指数高、心理准备不充分、备皮与手术间隔时间长的OR值分别为2.64、2.84、3.06、3.12、3.19、2.77、2.82,都是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3.1 切口感染因素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免疫功能、原发病严重性、种族、年龄、治疗方法、医疗操作、住院天数等。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Logistic回顾分析,不仅较好地规避了多因素相互干扰、交互作用,同时也避免的单因素分析的片面性[2]。
结果显示:体质衰弱、夏季手术、手术时间过长、年龄大、体重指数高、心理准备不充分、备皮与手术间隔时间长均是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3.1.1年龄大本研究发现,年龄较大者的切口感染率是年龄小者的3.12倍,这是因为年龄较大者,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的细菌耐受性更差,所以更易发生切口感染[3]。
3.1.2手术时间长本研究发现手术时间长者的切口感染率是手术时间短者的3.06倍,这是由于手术时间太长会使创面长时间暴露,给予了细菌繁殖条件,同时长时间手术也会给机体造成更大的损伤,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内源性感染风险[4]。
3.1.4 夏季手术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夏季手术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其感染率是其他季节手术者的2.84倍,这是因为夏季的温度、湿度均较高,机体所分泌的汗液也更多,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生长[5]。
3.1.4 体重指数高体重指数高者的切口感染率是体重指数正常者的3.19倍。
这是因为体型肥胖者在术中要良好暴露术野,必须对组织来回牵拉,单位面积的组织承受的压力也会因此加重,加之肥胖者的脂肪层本身就较厚,局部血液循环较差,所以手术切口愈合较慢,切口感染风险更大。
3.1.6 手术与备皮间隔时间长本次研究显示,手术与备皮间隔时间较长者的切口感染率更高,是手术与备皮间隔时间短者的2.82倍,这是因为剔除毛发时,
容易对皮肤上皮造成损伤,越早备皮,将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故术后感染率更高[6]。
3.1.7 心理准备不充分研究发现,心理准备不充分者的切口感染率是心理准备充分者的2.77倍(n=2.77),这是因为患者在术前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会在实施手术时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变化,这些不良心理变化会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7],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影响切口愈合,容易感染。
3.2 切口感染护理对策针对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采取以下护理对策:
①重视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管理,操作时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规程,增强支持治疗[8];②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患者充足的热量和营养,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术后恢复。
③术前充分了解患者情況,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在进行手术操作时,要尽可能地减少组织损伤。
④对于夏季行手术的患者,在术毕进行切口缝合后,要选用适合的敷料,术后密切留意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
⑤术前对患者予以必要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手术步骤、目的以及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让患者对手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总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应当从加强病房管理、增强营养、缩短手术时间等方法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林卫红.护理干预对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3-5.
[2]黄琼.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专率监测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4):64-65.
[3]黄亚敏.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30-31.
[4]龚喜雪.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91-92.
[5]侯智容.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9):121-122.
[6]余玲华.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性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8-79.
[7]陈芬.护理干预对预防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24-25.
[8]廖维.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