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表格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定)

—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第三单元主备人:成员: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小咕咚”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那我们和“小咕咚”来比一比,看谁学得好,好吗?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小咕咚在他的超市里终于找到了气球。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买的什么样的气球呢?(课件出示:小朋友手里拿着漂亮的气球)。
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听清老师说的要求。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
3、学生汇报。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生:圆形一类,心形一类,糖葫芦形一类。
分的很好。
教师贴图片板书。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分类的时候是一推一堆放的,还有的同学和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到前面学生板贴,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
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
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学生汇报。
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
(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4、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师:如果增加一个心形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生回答。
那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生回答。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11课时)电子备课.doc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教学设计表页第16页)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学生将数字1-5写在作业本上。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教学设计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 > 2 3 < 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4、 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 数) 5、 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6、 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 3大于2, 2小于3) 7、出示第47页下面思考:2) 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4) 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 吃?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学 过程1>做一做第1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独立写出数字。
①提问:海豚是多少?球是多少?(海豚是2只,球是3个)o 3和2谁比谁多?应该在3和2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出示:3) 2,应该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②玉米有几只?棕熊几只?(棕熊是4只、玉米有5个)。
4 和5比谁少?应该在4和5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出示:4<5,应该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2、第2题: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完成的,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小组合作,互相数一数每种小动物各是多少?小鸟是多少只?小鹿是多少只?小象是多少小熊比小鹿多还是少?应该填什么符和小象比谁多、谁少?应该填什么符都填完后指名读一读是怎样填的,集体3 =白云湖镇中心小学教学设计表1师生交流3 、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教育)二、探求新知(一)初步感知1 、教师提问:(1)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2) 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3) 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个的?(4) 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98页)集体备课.doc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体备课)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小学集体备课教案(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1)(2)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3)(4)五、板书设计:十几减9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815-9=( ) 18-9=( )(3)9+( )=14 (4)9+( )=1714-9=( ) 17-9=( )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第二课时:练习课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第四课时: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第五课时:练习课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第六课时:用数学(P19:例3)
第七课时: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第九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第十课时:练习课(单元整理和复习三)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二课时:图形的拼组(二)
第三课时:图形的拼组(三)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读数、写数.
第三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多些,少些。
第五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第六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
第二课时:简单的计算
第三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第四课时:简单的计算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最新2016年)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一分钟测试1.圈一圈,算一算(1)(2)(3)(4)(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一分钟测试2、四、板书设计:(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十几减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 三、一分钟测试四、板书设计:十几减89十( )=16 8十( )=139十( )=15 8十( )=3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四、板书设计分类第二课时不同标准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98页)集体备课.doc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体备课)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小学集体备课教案(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1)(2)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3)(4)五、板书设计:十几减9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815-9=( ) 18-9=( )(3)9+( )=14 (4)9+( )=1714-9=( ) 17-9=( )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人教版(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

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
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5.看图解决问题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2)对比交流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近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
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加深理解,再次讲授课件出示铅笔图
1.仔细看图,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
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分法?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
果,教师梳理出分类的标准:可以按长短不同分,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可以按颜色不同分,可以按有没有有带橡皮分,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5.小结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集体备课(最新2016年)资料

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颜色
同桌合作
学生独立完成
观察结果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学生分组活动
交流探讨
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数一数下图有()个三角形。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3.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1.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2.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3.把车涂上颜色。
4、找出每组都有的水果,把它涂上颜色。
5. 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6、2.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
7、分类(把每个图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8、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