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导学案-编制时2010年7月30日-编制:唐洪苇-修订: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天的画面,体验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学,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单词标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吸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背单词的任务。
这个问题强化记忆,巩固单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己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明确课文的思想。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一遍课文,寻找课文中生动的句子,并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2.简单说说一句话为什么生动。
提示:欣赏句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和用词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重复、排比等。
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找到优秀的词。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è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年月月日编制唐洪苇

初二语文导学案编制时间:年月月日编制:唐洪苇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2月3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观潮》导学案NO:28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5、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自主学习】1、填空:《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著有、、等2、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shū()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sù()迎而上Jiù()赁()看幕如lǚ()平地鲸波万rèn()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8、按原文填空(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合作探究】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课堂练习】阅读下段,回答问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者是也1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1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13、翻译下列句子(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1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第二十八课答案:1、《武林旧事》周密公瑾草窗南宋《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韵语》2、yǐn méng chōng倏gěqiúqióng绮溯僦lìn 履仞3、(1)用水淋洗(2)突然(3)微,一点(4)高(5)满(6)农历十六(7)当......时(8)踩(9)被去,往(10)刺着文采(11)逆流迎着潮水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12)江岸4、(1)外城姓(2)用水淋洗肥沃(3)名词,马动词,骑马举枪一种体育器材5、(1)被当作,作为算是(2)凭借而,连词(3)几乎,将近仅仅(4)景象看(5)气势阵势(6)本领能够(7)腾起翻腾6、(1)被动句,其中"为......所"表被动(2)判断句,"也"表判断(3)省略句,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4)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7、C8、(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9、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10、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11、"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12、比喻、夸张,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13、(1)接着就渐渐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从天上涌了过来(2)震荡冲激摇动喷射,吞没天空,洗刷太阳14、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七 年 级 上 册 语 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 在山的那一边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主编:陈汉碧评审:初一语文组编号:使用时间: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使用说明:结合问题导学自学课本,用红笔勾画出疑点同时做自主学习中的题;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针对预习自学及合作探究找出的疑点,课上小组讨论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合适的语气。
2.理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的意义,领会本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中蕴涵的哲理。
2、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预习检测】1、朗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2、解释下列词语痴想:喧腾:信念:诱惑:3、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的把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这首诗第二节中的“山”和“海”分别指什么?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7怎样理解“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几句话?8、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9、“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10、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课堂小结】我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有:1、2【课堂检测】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2、诗中的“山”与“海”,蕴含着什么意思?3、联系全诗,请你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课后反思:2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主编:陈汉碧评审:初一语文组编号:使用时间: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使用说明:结合问题导学自学课本,用红笔勾画出疑点同时做自主学习中的题;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
七级上册导学案整理DOC

缺少部分课文的导学案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9、春朱自清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乐府诗集》25、诗五首《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忆读书冰心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3、山中避雨丰子恺4、风筝鲁迅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6、小巷深处林莉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第三单元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第四单元13、空城计罗贯中14、美猴王吴承恩15、心声黄蓓佳16、勇气狄斯尼第五单元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19、基因畅想漆孝诗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22、《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刘义庆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乐府诗集》25、诗五首《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第七单元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29、陌上桑《乐府诗集》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第一单元1、忆读书冰心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3、山中避雨丰子恺4、风筝鲁迅流光岭中学导学案1流光岭中学导学案流光岭中学导学案4、《风筝》导学案编写者:彭伟娟七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1.勾画出文中重点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感悟亲情的含义,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3.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学法提示: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养成阅读时手上拿笔的好习惯。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第一单元导学目标•了解《修身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能够运用分析方法研读简单材料。
第一课《修身行为规范》1. 学习目标•理解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学会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修身行为规范》,了解其内容和作用。
3. 学习过程•阅读《修身行为规范》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行为规范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你对修身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哪些自己需要再深入学习的地方?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第二单元导学目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词句,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阅读简短的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论语选读》1. 学习目标•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词句的含义。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论语选读》,了解其中的经典词句和背后的道理。
3. 学习过程•阅读《论语选读》全文,并找出其中的经典词句。
•根据对经典词句的理解,写出你对其中的道理的认识和体会。
•运用分析方法,对你所选的一个经典词句进行分析。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继续编写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导学案内容)…总结通过本篇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内容,包括第一单元的《修身行为规范》,第二单元的《论语选读》,以及其他单元的导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点,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朱自清【教学目标及重点】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
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程强调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
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品味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2月1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
《三峡》导学案NO:26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疏通文言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三峡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
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
郦道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
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阙( ) 叠嶂( ) 曦( )月襄( )陵沿溯() 素湍( ) 绝巘( ) 飞漱()长啸( ) 属( )引哀转( )
2、再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的意思,给下列句子用斜横线划分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清荣()峻茂哀转()久绝属()引()凄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解释下列加横线的通假字:略无阙处()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沿溯阻绝()
自非亭午夜分()绝山献多生怪柏()
并自为其名()哀转久绝(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佛印绝类弥勒()
属引凄异()
良多趣味()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6、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②素湍绿潭。
③回清倒影。
④晴初霜旦。
7、翻译全文,(用一篇本子纸翻译附在后面)
【合作探究】
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
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
3.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
4.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课文小结:
【自主练习】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2) 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答案:自主学习;
2、再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的意思,给下列句子用斜横线划分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合作探究】
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
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
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
自三峡七百里中(长)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多)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陡、高峻)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高峻、狭窄)铺垫夏水的迅猛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凶险)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
3.作者运用哪些语句来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的?观察角度有何不同?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仰视
白浪、绿潭、青山、花草色彩艳丽
“清”“荣”“峻”“茂”一字一景
4.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晴初霜旦林、涧、猿啸、回声悲寂、凄凉
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课文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长江黄河,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
《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自主练习:
1.(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
2.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4.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