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看地球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一、导入引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内容,主题是“从宇宙看地球”。

本节课的主题是“辨别地理方向”。

以前我们可能会觉得辨别地理方向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地理方向是我们生活和出行的基础。

有准确的地理方向意识,我们才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要去的地方。

二、讲解概念1. 地理方向的划分方法地理方向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以太阳为基准和以地球为基准。

以太阳为基准的划分方法,我们也称之为“太阳法”。

即在正午时,面向太阳的方向是南方;背对太阳的方向是北方;左手指向太阳的方向是东方;右手指向太阳的方向是西方。

以地球为基准的划分方法,我们称之为“地球法”。

即地球的南半球朝南,北半球朝北;地球的西半球朝西,东半球朝东。

2. 方位角的度量除了将地理方向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们在具体导航或出行时需要进一步划分角度,这就引出了方位角的概念。

方位角是指地理方向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以北方为0度,顺时针方向划分为360度。

三、实际操作1. 地理方向的辨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方向的概念,我将进行一些实际操作的演示。

首先,我们来进行太阳法的辨别。

请大家面向太阳,伸出左手,指向太阳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同学回答:东方。

)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背对太阳,伸出左手,指向太阳的方向现在是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西方。

)很好!再来,请大家面向太阳,伸出右手,指向太阳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西方。

)非常好!最后,请大家背对太阳,伸出右手,指向太阳的方向现在是什么方向?(同学回答:东方。

)很好!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际操作,相信大家对太阳法辨别地理方向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2. 方位角的测量在进行方位角的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工具。

常用的测量地理方向的工具有指南针和经纬仪。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入:问题1:你如何向新同学国进行自我介绍?问题2:假设你们班有外国的同学,你如何向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有外星人,你又如何介绍自己?过渡: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三、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重点)衔接:接下来我们先学习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宇宙是物质组成的,而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

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而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

(天体)也就是说当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物质呢?天体又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比如……如此说来天体的类型可真不少呢,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就好比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过渡:那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过渡:好了,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首先我们先认识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下面我们完成活动探究:………………小结: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物体特征(质量、体积)与类地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和其他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过渡:根据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的行星,但是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三、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衔接: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我们从宇宙环境条件和地球自身条件来学习。

太空探索初中地理教案

太空探索初中地理教案

太空探索初中地理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 掌握太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 太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3. 我国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展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太空图片,如地球、月球、火星等,引导学生关注太空探索;2. 提问:你们对太空探索有什么了解?太空探索的意义是什么?二、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5分钟)1. 介绍太空探索的历史,如苏联和美国太空竞赛、中国太空探索的发展等;2. 分析太空探索的发展趋势,如商业航天、太空旅游等;3.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的发展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三、太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15分钟)1. 介绍太空探索的主要成果,如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地球观测等;2. 分析太空探索的意义,如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国家地位等;3.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四、我国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展望(15分钟)1. 介绍我国太空探索的现状,如嫦娥工程、天宫空间站等;2. 分析我国太空探索的展望,如火星探测、太空旅游等;3.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有哪些优势和挑战?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太空探索的历史、成果和意义;2. 强调太空探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能够掌握太空探索的历史、成果和意义;3. 思考深度: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太空探索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地球、月球、火星等太空图片;2. 视频素材:太空探索相关视频资料;3. 文字素材:太空探索的历史、成果和意义的相关资料。

教学建议:1. 结合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太空探索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趋势;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等属于自然天体运行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属于人造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温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三、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条件类型 地球具有的条件对生命起源的意义合适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主要介于0º — 100ºC 之间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合适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随堂测试】条件类型 地球具备的条件 对生命起源的意义恒星际环境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长期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生命物质演化没有中断行星际环境安全地外撞击概率极低 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环节一——重温经典例一(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行特征。

2.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利用资料证明地球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资料和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推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观念,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天体的照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和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师: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宇宙中的浩瀚,给人无限的遐想。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图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空间里到底有哪些天体”生:星星、月亮·······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在晴朗的夜空,我们用肉眼或者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又能看到什么呢?生:········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中出示的天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外表形态?它就是星云,星云是指外表轮廓模糊,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看图片里的太阳,它是一个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一类天体,叫做恒星。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浩瀚无垠的宇宙,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2.思考讨论:为什么地球适合人类生存呢?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与太阳距离不远不近,地球获得的热量较为适中。

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的引力适中,恰好吸引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

补充:适宜的温度为液态水创造了条件;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早期的生命诞生于海洋。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表和观看视频,得出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教师讲解:人类的太空探索(1)世界的太空探索进程教师:通过时间顺序展示世界各国对太空探索的贡献及取得的成就。

学生:认真观看资料,了解太空探索的历程。

(2)中国的太空探索历程教师:播放视频《中国航天的十大高光时刻》。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在太空探索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感受太空探索的历程及航天精神。

(3)自主学习:太空探索的意义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太空探索的意义。

Ⅰ.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Ⅱ.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Ⅲ.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Ⅳ.太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4)小组讨论:航天员在月球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积累,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总结:。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主题涉及到太空探索、宇宙观念和地球的定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宇宙中的地球”的教案,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其对地球四季变化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与PPT。

天球仪模型。

教学视频:太阳系的构造与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有关地球在宇宙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直观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展示太阳系的图片,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动画。

讨论法:小组讨论地球的位置、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如何发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巩固练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夜晚会来临?归纳小结:回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运动方式。

检测与反馈:检测:提问学生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等问题。

反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的知识。

在家中观察夜空,思考夜空中的星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太空看地球
古蔺镇长田小学王静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行为与习惯:
养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地球。

让学生知道人类对地球的总体认识。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

【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地球有关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太阳系中的行星,让学生认识,找到地球。

2、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地球吧!(板书:地球)
二、开展活动。

活动一:大胆猜测,给地球照相。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照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吗?
请同学们畅谈,如果给地球照相该怎么照?
出示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在太空中看见地球后说的话,从而引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让学生说说感受,并交流、讨论后回答92页同学的问题,后完善板书:从太空中看地球,并粘贴地球图片。

图片左面板书:圆
地球上蓝色是。

陆地是。

白色的涡流是。

图片下面板书:美
活动二:认识地球。

学生阅读93页资料,感受地球大小,完成表格。

表格1:
表格2:
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与杨利伟拍摄的地球局部照片
图片右面板书:大
活动三:绘制地球。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彩色笔等文具画画地球,并设计解说词。

(1)学生动手绘制地球及设计解说词。

(2)小组内互说。

(3)小组代表解说。

三、小结。

1、自我小结,说收获、所得。

2、如果让你说一句话来号召大家保护地球,你会怎么说?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3、收集与思考:收集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中有趣的故事。

四、板书设计
从太空看地球
蔚蓝色的
圆大
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