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休闲方式调查
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精选篇)_城镇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精选篇)_城镇居民生活调查报告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本次调查旨在调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各个方面,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活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地访谈。
问卷调查使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总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答卷者以城镇居民为主,涵盖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居民。
三、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普遍较好。
接受调查的居民中,收入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居民占比最高,达到52.6%。
同时,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的居民占比为27.1%,而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居民占比为15.4%。
仅有5.0%的居民收入低于2000元。
在消费方面,居民普遍有较高的消费意愿。
近一年来,小型家电和数码产品是居民最多消费的产品类别,占比分别为46.7%和39.0%。
此外,居民还普遍购买家具、汽车、旅游等产品和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对高品质生活和个人兴趣爱好有较高的追求。
四、居民教育和医疗水平居民教育水平逐年提高。
目前,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居民占比达到75.8%,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居民占比为30.6%。
此外,居民对于继续教育的意愿也增加,有66.5%的居民表示有意参加职业培训或进修课程。
城镇居民的医疗水平较高。
大部分居民享受到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且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83.1%的居民会定期体检,45.8%的居民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
同时,居民对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的满意度也较高,63.8%的居民对医疗服务较为满意。
五、居民居住和交通状况居民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好。
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居民在休闲方式上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本报告进行了一项针对性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
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了受访者的个人情况、工作状态和休闲方式等方面,以期为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是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问卷和访谈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个人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
2. 工作状态:工作时间、工作压力等。
3. 休闲方式:休闲内容、休闲时间、休闲频率等。
三、调研结果1. 个人情况我们共访谈了1000名城市居民,其中男性占比为47%,女性占比为53%。
年龄分布主要在25-45岁之间。
已婚人士占比为63%,未婚人士占比为37%。
职业方面,白领居多,占比为60%,其他职业如教师、医生、工人、公务员等占比分别为10%、5%、15%、10%。
2. 工作状态调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工作时间较长,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的占比为70%。
同时,逾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压力较大。
3. 休闲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主要包括体育锻炼、旅游、看电影、购物等。
近80%的受访者表示每周都会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慢跑、瑜伽和健身房等。
此外,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每年会有1-2次旅游计划,而旅游的对象主要是家人和朋友。
此外,电影院和购物中心也是城市居民休闲的主要场所。
四、结论和建议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多元化,但体育锻炼和旅游是主要形式。
此外,城市居民的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压力较大,休闲方式也带有一定的放松和缓解压力的主题。
因此,发展城市休闲产业需要提供更多的体育和旅游设施,以迎合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针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醒城市居民休闲应注意身体健康,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关于社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

关于社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社会实践实践:XXXXXXXX社会实践地点:XXXXXXXX一、社会实践的背景和地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社会经生济高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人们物质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居民的喜爱。
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是反映社精神文明发展的镜子.也是观察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现状的窗口。
此次实践项目是一项以了解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方式为主要任务的社会调查活动。
希望可以从了解当代人的爱好倾向当中, 收集人们对文话生活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大环境。
长葛市隶属河南省许昌市,位于豫中平原腹地,南邻魏都许昌,北接省会郑州,东观汴京开封,西望古都洛阳。
辖和尚桥、后河、坡胡、石固、老城、大周、董村、南席8个镇和增福庙、官亭、石象、古桥4个乡及长兴、长社、金桥、建设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48.6平方公里,总人数约79万人,其中市区2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16.4万人。
其中长社区是长葛市区最大的一个街道办,此次调查主要在长社区进行。
二、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与分析1. 现代文化活动现代文化生活主要有以下几类:(1)看电视、电影、听歌(2)上网(3)歌舞厅唱歌跳舞(4)逛街购物(5)打球等体育活动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高速发展,新兴业余文化活动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快速进入千家万户。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自从1995年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速。
加之这几年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市区,网吧、酒吧、咖啡厅、歌舞厅等业余活动场所十分兴盛。
这类活动的主要人群是年轻人及中年人。
2.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文化生活主要有以下几类:(1)串门聊天(2)下棋、打牌(3)看书、看报(4)听豫剧(5)散步虽然有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但在一些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传统文化活动照样是当下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城镇居民休闲特征的统计分析——基于GSS2006数据

兰
州
学
刊
No. 4 2 0 0 01 Ge r . .1 neM No 99
La h u X an n z o Uek
我 国城 镇 居 民休 闲特 征 的 统 计 分 析
基 于 G S 0 6数 据 S2 0
郧 彦辉
( 国人 民大 学 中 统 计学 院 , 京 北 107 ) 082
Hale Waihona Puke [ 摘要 ] 文章利 用 G S 06 全 国综合社会调 查) S2 0 ( 的抽样数据对我国城镇居 民的休 闲方式进行 了因子分析 , 究发现 , 研 城 镇居 民的休 闲主要 由学 习、 消费、 家和 工作 四部分构成 。在此基础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进一步发现 : 居 性别 、 年龄和主观社会 经
用于休闲消费的时间不 同, 阶层之问流行的消闲方式不一 发现样本的基本特征如下: 1从性别上看, () 在样本中, 男性 样。而且在主观休闲生活质量上, 不同的特征的城市居 民的 人口为22 人 , 44 女性人 口为 38 人 , 56 60 占4.%, 2 1 占5 .%,
评价也是不同的。这些研究结论或者基于文字性的现象描 女性人口比 重稍高。() 2从年龄结构来看, 在样本中, 年龄最 1 最 3岁; 为便于分析, 这里将年龄分为 5 述, 或者是基于特定人群和区域( 如上海、 深圳、 成都、 、 小的2 岁, 大的 7 天津 哈尔滨) 的数据分析。本文拟利用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数据对 组, 分别为:0岁以下,0 3 3 具有不同特征的城镇居民的休闲现象进行探索, 试图在全国
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现在国家 (00年人口普查) 20 完成抽样。在每个被选中的居民户中按 每年的法定节假期有 10多天 , 0 人们每年将会有约 13的时 /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节奏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节奏调查报告【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对居民身心健康所带来的挑战。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帮助居民合理调节生活节奏,提高生活质量。
【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仅给居民带来了诸多便利,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了解和评估居民生活节奏的现状对于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中国10个大中城市的居民为对象。
我们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居民的意见和观点。
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0份,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1.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居民认为他们的生活节奏快。
他们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处于快速运转的状态,很少有时间休闲和放松。
其中,年轻人和白领群体更倾向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方式。
2. 原因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总结出造成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的主要原因如下:(1)工作压力:近半数居民表示,工作压力大是导致生活节奏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繁重,使得他们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2)社交压力:社交活动频繁而紧张,例如商务宴请、应酬等,使居民难以抽出时间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3)交通拥堵:城市拥堵的交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交通时间的增长使得居民的时间安排更为紧凑,生活节奏也相应加快。
3. 影响分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居民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压力和焦虑:生活节奏快的居民常常承受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容易出现焦虑、疲劳等身心问题。
(2)生活质量下降:居民很少有时间和家人朋友共处,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倾向调查报告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交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波澜壮阔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多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论文试着就至今30多年来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作简要概述,并对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作简要探究分析。
关键词:改革开放交通工具变迁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交通联系非常落后,公路等级低,通达里程短,深度十分有限。
那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良好,然而中国也还没有高速公路。
因南方水运系统发达,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公路交通的建设就更加迟缓。
从上述情况不难知道,当时人们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步行,道路建设状况较差、各种交通工具的运用在我国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种步行有益身体健康的理念以及当时并不忙碌的生活状态等等因素,使得人们普遍选择步行出门。
小时候妈妈常说,她以前常常要担着菜步行一个多小时到附近的市场上卖掉,即使是现在交通比较发达,我仍能看到一些担着菜或其他商品从家里步行到圩市上卖的老奶奶。
30年前的中国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
用一句玩笑话: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
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
在大人的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
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
城市新居民子女休闲活动探究绪论

休闲活动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交技能、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探究新居民子女的休闲活动有助 于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和需求。
社会融入与身份认同
休闲活动是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对于新居民子女而言,参与城市休闲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好 地融入城市生活,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
状和影响因素。
实证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新居民子 女及其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的数据和 信息,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案例研究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以 具体展现新居民子女休闲活动的特点和意 义。
02 城市新居民子女 休闲活动现状
休闲活动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不均
新居民子女在休闲时间分配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部分孩子 休闲时间过多,而另一部分则缺乏充足的休闲时间。
社会公共设施
社会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的建设和完 善程度,直接影响城市新居民子女休闲活动的选择和质量 。
社会舆论氛围
社会舆论氛围对休闲活动的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积 极的社会舆论氛围可以推动城市新居民子女更积极地参与 休闲活动。
04 城市新居民子女 休闲活动存在问 题
休闲活动单一化
新居民子女在休闲活动的参与程 度上存在差异,部分孩子积极参 与各类活动,而另一部分则相对 较少参与。
满意度有待提高
部分新居民子女对休闲活动的满 意度不高,认为活动缺乏趣味性 、互动性或教育性。
影响因素多样
影响新居民子女休闲活动参与程 度和满意度的因素包括个人兴趣 、家庭支持、社会环境等。
03 城市新居民子女 休闲活动影响因 素
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新居民子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 、环保行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 识。
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方式异化现象浅析

赵亚 丽
( 吉林 农业大学人文学 院
吉林 长春
10 ) 3 18 1
— —
厂
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城市居 民首当其冲地作为其见证者与体验者,
分 享这份 喜 悦 的 同时 也衍 生 出很 多休 闲 方 式 的 异化 现 象 ,所 以我 们 需 要 采取措 施 积 极 应 对这 种 异化 , 以 便人 们 能够形成健康 的休 闲观 ,养成 积极 向上的休 闲方式 ,从 而促进人 与 自然、人 与人 、人 与社会 的和 谐 发展 。 [ 关键词】 市居 民 休 闲方 式 异化现 象 城 【 中图分类号】 9 5 5 【 c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0 — 5 9 (02 2 0 1 2 9 5 4 2 1 )0 —0 1 —0 0
一
、
我国城市居 民休闲方式的整体现状概论
2 1年6 日,在北京发布 的 ( 0 9 2 1 年中国休 闲发 0 0 月2 ( 0—00 2 展报 告》显示,2 0 年是中国休闲发展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 09 我国休 闲及相关产业逆势增长 。同时预示着2 1年我 国休 闲发 00 展将 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我国休 闲业将成为提高人民生活 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 自从改革 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居 民的休闲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与发展 。 同时人们可以选择的休 闲方式 日益趋于多元化。 但 不可忽视 的是 目前 中国的休闲方式还存在 一些不 良现 象 ,值得 关注。这些 问题 都将 直接 或间接地影 响我国城市居 民的身心健 康发展 ,不利 于社 会主义各力量 的和 谐发展 。我 们应该根据 自身情况努力建 设具有 中国特色 的健 康、文 明和 科学 的休 闲方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居民消费方式特征的总结
一、调查显示,文化娱乐类休闲、休闲旅游和怡情养性类休闲,被选为公众最常采用的三大休闲类型。
1、休闲方式上,十大公众休闲方式依次是:(1)上网69.1% (2)看电视56% (3)看电影50.9%
(4)阅读46.5% (5)观光游览46.3% (6)逛街购物45.7% (7)参加各种社交聚会44.3% (8)度假休闲43.1% (9)打游戏40.4% (10)球类运动38.6%
相较于其它文化休闲方式,网络和电视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优势地位较为明显。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人的休闲方式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上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超越了传统所有的休闲方式,已成为当代中国人最常采用的休闲方式,居“十大公众休闲方式”榜首。
在闲暇时间,上网是多数人都会去做的事,最常上的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受访者最常上的网站分布比较均匀,社交及购物类网站略高于门户网站和论坛的访问率。
社交网站在一线城市的访问率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一线城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人口密度较大,人与人之间的熟悉度较低,因此大家都会通过社交网站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展示自己。
购物网站在全国都较平均,可能是因为网络购物已经较为普遍,人们也越来越接受网购给人便利的原因。
门户网站的访问率在四线城市中最高,可能是由于小城市中的人们比较习惯于在门户网站中搜索热点新闻。
在我国,典型的门户网站有新浪网、百度、网易和搜狐网等。
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年轻白领群体对网络的高度依赖。
其次是看电视和电影。
电视节目类型偏好:年轻人爱看综艺类节目。
总体来看,全国人民观看电视节目的喜好相差无几,电视剧是最主要的一个高收视节目,其次是新闻和综艺节目。
很多年轻人会更偏爱综艺节目,而年长者中有较多人有每天收看新闻的习惯。
而在信息高度电子化的今天,阅读仍然是人们休闲时会经常做的事情,主要原因是阅读能让人远离世俗的喧嚣与嘈杂,安静地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运动也拥有很高参与率,作为健康生活的一大基石,人们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投入到运动中。
在各类运动中:羽毛球是受访者参与最多的项目,34%的人闲暇时会参加此项运动,另外,30%的人会参加慢跑这项运动。
作为国球的乒乓球,也拥有四分之一的支持率,作为一项需要特定场地的运动,乒乓球已拥有很高的参与率。
在多人参与的运动项目中,足球和排球远不及篮球的普及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做饭、养宠物对于日渐忙碌的都市人来说也成了闲暇时的娱乐活动,且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自己创造出美食的过程。
阻碍人们“进行文化娱乐消费的主要因素”中,61.4%的受访者认为“生活压力大,文化消费过于昂贵”是最大障碍;选择“工作或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和“周边缺乏合适的文化设施或场所”的分别占49.4%和55.3%;仅10.4%的受访者选择了“确实没什么兴趣”。
由此可见,居民对于文化生活的兴趣和动力毋庸置疑,但各种文化消费产品的价格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
生活压力、价格昂贵、场所缺乏成为阻碍人们文化消费。
对于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期待,52.5%的人表示最希望“电影票、演出票、书价等能再低一些”。
对于应当加强建设德文化消费场所中,73.9%的人认为应着重加强“书店、图书馆、社区讲座场所”建设,在电视、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日,为何居民仍如此向往图书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传统公共文化场所,图书馆能够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静谧、深邃体验是无法取代的。
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高耸的楼宇、庞大的藏书量的意义有限,但是民众也许更加盼望在单位、社区等日常生活区域周边有一家方便、安静的图书馆,它的规模不需要太大,但更加便捷,这将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滋养民众的文化生活。
45.9%的人对“(日常生活圈)周边能找到更多合适的文化设施或场所”怀有极大期待,书店、图书馆、社区讲座场所等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许是更多地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来到每一位居民的身边。
小结:调查结果凸显了电视、互联网作为居民主要文化休闲活动的强大吸引力和生命力。
应进一步加强了对电视、互联网等产业领域工作的部署,可以预见,电视、互联网在未来将实现更紧密的整合、更大的发展。
但同时,此结果也折射出我国民众的文化消闲形式还较为单调。
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认为,电视、互联网之所以在居民文化休闲生活中占据优势地位,与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尚不完善、
现阶段能够提供的多样化选择十分有限不无关系。
城乡居民普遍有较为充裕的文化休闲时间可供支配,更多的文化休闲形式进入日常生活是民众必然的期待。
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产品,让居民的公共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文化产业整体升级、全面振兴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
2、公众最喜欢光顾的休闲场所:(1)公园68.4% (2)旅游景点52.9% (3)图书馆43.5% (4)商业街38.8% (5)影剧院38.7%. 公园成为公众最喜欢光顾的公共休闲场所,《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09―2010年度中国休闲小康指数》,报告显示,“公园”成为当代中国人最喜欢光顾的公共休闲的地方。
旅游常遇不爽公众更爱公园:公众最喜欢光顾的十大公共休闲场所首选是“公园”,超过“旅游景点”,原因是在休闲旅游过程中,游客经常会对交通、景点门票、住宿、餐饮、购物及导游服务产生不满。
其中在导游服务方面,欺骗或强迫游客消费、态度差和擅自增减项目或更改路线,又是最难以忍受的。
3、青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网络休闲、体育休闲、旅游休闲日益成为青年闲暇消费的重要内容。
电脑和互联网将成为青年的首选闲暇生活方式,并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中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据统计,2000年初18~35岁青年网民数为763.6万,2005年18~35岁青年网民数增至为7326万,五年内青年网民数增加了近十倍。
在我国的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0%。
体育活动也是青年所崇尚的休闲方式之一,健康、健身、交往和娱乐都是青年体育消费的重要目标。
另外,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旅游休闲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参与其中。
远足、爬山、漂流、潜水、蹦极、滑雪和农家乐等休闲旅游正在成为青年的一种潮流。
4.月休闲花费:一线城市有18%的人每月休闲花费1000~2000元
将近一半(43%)的人每月在休闲上的花费在500 元以下,另外有35%的人在500~1000元之间。
四线城市中月休闲花费在500元以下的有66%的人,属全国最高。
一线城市中有18%的人月休闲花费在1000~2000 元之间。
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人们收入较高,花费相对也较高。
而小城市中大家的收入并不会很高,但生活压力较少,休闲费用也不会很贵,所以月花费相对较少。
下面是对居民的休闲娱乐消费进行调查的一个实例:在被问及“一部您想看的电影,在票价不高于多少时,您会接受买票去电影院看?”时,54.3%的受访者选择“30元”,24.1%的受访者选择“50元”,9.4%的受访者选择“80元”,选择高于80元的受访者寥寥。
同样的问题,当问题中的目标消费品变成“一本您非常喜欢的书”,“一场您很想看的文艺演出”时,多数受访者的选择亦集中于较低价位。
可见,民众对于文化消费产品价位的心理预期不高。
这一方面由当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现状决定,另一方面,价格低廉、功能强劲、内容丰富的互联网进一步降低了民众对其它文化消费品的心理预期价位。
5、古今对比:人们在选择休闲方式的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过去,中国人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家几口围着“话匣子”,或者打扑克。
新华社曾播发过一条消息:1980年,一部评书节目,全国有63家电台竞相播放,约有几亿人争听不衰。
而今天,老百姓在选择购物、宴请、看电视等传统休闲内容的同时,还选择了更加“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打高尔夫、泡吧、健美健身、保健按摩等。
此外,随着我国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不仅是在节假日,就是在劳动工作之余,人们也在享受着各式各样的休闲方式。
“小时候,一年中就春节那几天最快乐。
现在日子好过了,天天都像在过年。
” “一个社会越发展,它的人民就越能享受更多的休闲和娱乐时间。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老百姓越来越充分地享有多样的休闲方式。
”。
的主要因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