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简答题DOC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doc

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doc

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流行病学:它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一组有研究疾病的病人(病例组)与一组无此病的"正常人"(对照组),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3.特异度或(真阴性率):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率。

特异度(%)=d/(b+d)×100%4.预后: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后,对将来发展为各种不同结局(治愈、复发、恶化、并发症发生、伤残、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先估计。

5.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

6.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完全不同,它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

7.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8.冠心病事件:指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形式,包括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

一般以28天为界,超过28天记为另一事件。

9.罹患率:指短时间或小范围内,某一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或强度。

10.外对照:一般用于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一个职业人群作为暴露组,以另一个人群作为对照组。

11.归因危险度(AR):疾病的发病归因为暴露因素的程度,一般暴露组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二、填空(每空1分)1.流行病学研究的观点(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群体性;对比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特征;预防医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2.现况调查的种类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普查;抽样调查;筛检3.筛检试验不是诊断试验,仅是一项______,对筛检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的人,必须进一步进行______,并对确诊病人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流行病学简答题

流行病学简答题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预防和控制疾病;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2. 流行病学的基本任务: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疾病的病因、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充分了解当地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监测3. 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起点是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对比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对比“差异&一致”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概率、频率指标、置信区间…社会医学的特征: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的特征: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第一级预防发展的特征:4.研究疾病分布的含义: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5.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极低,甚至不发病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患的动物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疾病6.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的主要依据: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儿接近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若该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则移民人群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7.疾病的分布:人群分布:可依据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和行为等分级(其中年龄最重要)时间分布:主要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政治。

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case-control study & cohort study(要详细的看后面)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为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以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该爆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简答题

流行病学简答题

绪论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①以群体为对象,以分布为起点,以对比为核心,以预防为主旨;②具有概率论、数理统计、社会医学的特点。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描述性(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②实验法——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干预试验等③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病因与病因推断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传统因果观——决定论:原因A必然导致结果B现代因果观——概率论:原因A有助于导致结果B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充分病因——几乎不存在,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行——概率论因果观抛弃之必要病因——按病因分类时存在才被分类——并非实证性问题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经验证据不成立↔假设和\或先行条件不成立,而仅先行条件不成立时不可否定假设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①病因假设清单中要有真实病因②假设病因具有充分性或必要性③Mill准则为验证性,非指导性④用于干扰可控的实验类型论述病因判定的标准。

①时序:若病因A导致疾病B,则A先于B发生②强度:研究数据(OR、RR、PF)、剂量—反应关系③重复性④合理性⑤终止效应病因判定即关联性判定:至少达到①②±⑤,再用③④进行评价疾病的分布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升高——①病程↑;②长寿率↑;③新病例↑;④迁徙(患者↑健者↓);⑤诊断率↑;⑥报告率↑降低——①病程↓;②治愈率↑;③新病例↓;④迁徙(患者↓健者↑)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横断面分析(适于急性病)&出生队列分析(适于慢性病)后者可阐明致病因子与年龄关系,评价疾病年龄长期趋势,提供病因线索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两者定义;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发病率用于提出病因假说,患病率用于评价医疗水平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四点不同——①暴露机会;②解剖生理;③高危职业的接触概率;④生活方式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主要五点不同——①遗传;②习惯;③社会环境;④自然环境;⑤医疗水平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原因——①易感者多;②受感机会多;③病后免疫稳固;④病原体可变异间隔取决于——①易感者/免疫者比例;②易感者积累的速度;③免疫持续长短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五点变化——①病因;②病原体;③免疫力;④医疗水平;⑤人口学资料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相同点——描述性,横断面研究不同点——现况研究以个体为单位,生态学研究以群体为单位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试述普查相对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简答题精选

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简答题精选

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简答题精选1.简述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答: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1)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

(2)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3)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

(4)病因论,疾病的多因多果学说。

(5)病因推断的原则。

(6)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

(7)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取决于哪些因素?答: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1)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

(2)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

(3)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

(4)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周期的间隔长短取决于:(1)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

(2)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

(3)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

3.简述潜在减寿年数的应用。

答:潜在减寿年数以期望寿命为基准,进一步衡量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强调了早亡对健康的损害。

目前国外多用于综合估计导致某人群早死的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为确定不同年龄组重点疾病提供科学手段。

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主要用于:(1)用于计算各种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

用于将某一地区与另一标准地区相比较。

(3)卫生事业管理中,作为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的指标,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其计算简便,易于理解,结果直观。

4.ROC曲线有何意义?答:ROC曲线称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它可以用来决定筛选试验阳性指标选择的最佳临界点。

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代表某项筛检试验的特定阳性结果截断值下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对子。

通常将最接近ROC曲线左上角的那一点定为最佳临界点。

此外,ROC曲线也可用来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以便做出选择。

此外,通过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还可以计算不同筛检试验方法的诊断效率。

流行病学试题各章汇总附答案.doc

流行病学试题各章汇总附答案.doc

一、绪论(一)单选题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B )A.人群筛查B.对比分析C.普查D.抽样调查2.流行病学研究是从:( B )A.个体水平研究疾病B.群体水平研究疾病C.分子水平研究疾病D.细胞水平研究疾病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哪项不对:( D )A.传染病B.健康C.精神性疾病D.不包括车祸及意外伤害4.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D )A.疾病、健康B.疾病C.健康D.疾病、伤害、健康5.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B )A.病人个体B.全人群C.病人群体D.健康人群6.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 C )A.病人群体B.非病人群体C.一定范围内的群体D.全人类7.以下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B )A.流行病学是医学的一门方法学B.流行病学的前身是传染病学C.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学科D.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流行病学用途之中:( C )A.病因的探索B.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C.临床观察D.人群患病情况分析(二)概念题36.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人群中,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探索、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制定并验证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3 分)。

(三)简答题41.简述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42.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

2.简述流行病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5.简述学习流行病学应树立的主要观点。

43.简述何谓理论性研究。

(四)填空题26.按设计策略,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描述性研究\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五)论述题47.试述流行病学应用。

二、分布(一)单选题1、最能反映某地人群死亡实际情况的是:( A )A.死亡率B.死亡比C.病死率D.标化死亡比2、某医生调查发现,甲县的死亡者中心血管病占的比例最大,占40%,而乙县死亡者中心血管病占第3位,仅占25%。

该医生认为甲县人死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大于乙县人。

( B )A.此结论正确B.此结论不正确,因为这不是率的比较C.此结论不正确,因为没能设立对照组D.此结论不正确,因为它是描述性研究,不能下结论3、某市某区1999年总平均人口为20万,该区1998年结核病患者为1 234人,其中治愈501例,死亡75例。

流行病学简答题

流行病学简答题

绪论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①以群体为对象,以分布为起点,以对比为核心,以预防为主旨;②具有概率论、数理统计、社会医学的特点。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描述性(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②实验法——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干预试验等③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病因与病因推断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传统因果观——决定论:原因A必然导致结果B现代因果观——概率论:原因A有助于导致结果B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充分病因——几乎不存在,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行——概率论因果观抛弃之必要病因——按病因分类时存在才被分类——并非实证性问题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试举例说明。

经验证据不成立↔假设和\或先行条件不成立,而仅先行条件不成立时不可否定假设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①病因假设清单中要有真实病因②假设病因具有充分性或必要性③Mill准则为验证性,非指导性④用于干扰可控的实验类型论述病因判定的标准。

①时序:若病因A导致疾病B,则A先于B发生②强度:研究数据(OR、RR、PF)、剂量—反应关系③重复性④合理性⑤终止效应病因判定即关联性判定:至少达到①②±⑤,再用③④进行评价疾病的分布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升高——①病程↑;②长寿率↑;③新病例↑;④迁徙(患者↑健者↓);⑤诊断率↑;⑥报告率↑降低——①病程↓;②治愈率↑;③新病例↓;④迁徙(患者↓健者↑)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横断面分析(适于急性病)&出生队列分析(适于慢性病)后者可阐明致病因子与年龄关系,评价疾病年龄长期趋势,提供病因线索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两者定义;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发病率用于提出病因假说,患病率用于评价医疗水平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四点不同——①暴露机会;②解剖生理;③高危职业的接触概率;④生活方式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主要五点不同——①遗传;②习惯;③社会环境;④自然环境;⑤医疗水平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原因——①易感者多;②受感机会多;③病后免疫稳固;④病原体可变异间隔取决于——①易感者/免疫者比例;②易感者积累的速度;③免疫持续长短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五点变化——①病因;②病原体;③免疫力;④医疗水平;⑤人口学资料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相同点——描述性,横断面研究不同点——现况研究以个体为单位,生态学研究以群体为单位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试述普查相对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流行病学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专业考试题及答案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模拟的流行病学专业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主要类型是什么?A. 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B. 描述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干预性研究C.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D. 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群体原则B. 比较原则C. 随机原则D. 概率原则答案:C3. 病例对照研究的匹配过程主要用于控制哪些因素?A. 混杂因素B. 暴露因素C. 结果因素D. 选择因素答案:A4. 队列研究的主要缺点是什么?A. 需要大量的样本B. 需要长期随访C. 可能存在回忆偏倚D. 以上都是答案:B5. 以下哪个指标用于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A. 感染率B. 发病率C. 死亡率D. 罹患率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健康差异”概念。

答案:健康差异指的是在不同人群或不同地区之间,健康状态或疾病发生率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由遗传、环境、社会经济状态、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造成。

2. 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不涉及因果关系的推断。

而分析性流行病学则通过比较不同群体的疾病发生率,来推断可能的因果关系。

3. 什么是混杂因素,它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处理?答案:混杂因素是指与研究的暴露因素和结果因素都有关联,但不是因果链上的中介因素,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混杂因素可以通过匹配、分层、多变量分析等方法进行控制。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某地区在一年内共有1000人,其中100人被诊断为某种疾病。

请计算该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发病率 = (发病人数 / 总人数)× 1000 = (100 / 1000)× 1000 = 100 / 10 = 102. 一个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发现100名病例中有60人暴露于某因素,而200名对照中有40人暴露于该因素。

流行病学简答题总结

流行病学简答题总结

流行病学简答题总结
真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2010年
1.简述地方病的体征。

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
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一致;
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⑤除人以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2.简述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征
①AIDS疫情仍呈上升趋势;②流行地区广泛,地区差异大,疫情主要出现在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③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④AIDS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⑤AIDS 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⑥存在AIDS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3.举出至少三种流行病学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

在研究设计阶段,可采取随机化、配比和限制进入的方法进行控制,使混杂因素在研究分组中分布一致,从而不会干扰暴露因素对结局的影响;在分析阶段,可通过标准化率、分层分析以及多变量分析控制混杂偏倚。

5.以高血压为例,简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策略
答题要点:①先阐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②再从两个层面:全人群(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社区参与)和高危人群(三级预防)来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③再从公共卫生措施(如疾病监测和卫生监督)和临床措施(如筛检)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4.某锡矿中有采矿工人2000人,某年有3名工人被确诊为肺癌,该地区同时其的肺癌发病率为15/10万,计算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预防和控制疾病;评价疾病防治效果。

2. 流行病学的基本任务: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调查疾病的病因、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充分了解当地的卫生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监测3. 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起点是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对比的特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对比“差异&一致”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概率、频率指标、置信区间…社会医学的特征: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预防为主的特征: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第一级预防发展的特征:4.研究疾病分布的含义: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5.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极低,甚至不发病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势当地对该病易患的动物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疾病6.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的主要依据: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不同,儿接近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若该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则移民人群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7.疾病的分布:人群分布:可依据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和行为等分级(其中年龄最重要)时间分布:主要分为: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

地区分布: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态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政治。

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case-control study & cohort study(要详细的看后面)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为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以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该爆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七个字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时间回顾性的前瞻性的因果关系由果及因:疾病→暴露由因及果:暴露→疾病对照组非病人和病人(不同质)非暴露人群和暴露人群(研究之初是同质偏倚(选择偏倚、回忆偏倚)私访偏倚分析不能计算出发病率,只能用OR估计RR 可以直接计算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直接计算RR9.什么是选择偏倚?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现况调查会出现哪些选择偏倚?选择偏倚selective bias: 不同类型(就研究的暴露,结局特征而言)的个体入选研究的概率不同。

使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特征存在系统误差,而使效应估计值与真值之间发生偏差。

(既可产生初期对象的入选(病例对照实验和横断面研究)也可产生与收集资料过称中出现失访或无应答(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1.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伯克森偏倚(Berkson)2.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奈曼偏倚3.检出症候偏倚/暴露偏倚4.时间效应偏倚队列研究1.失访偏倚2.易感性偏倚现况研究1.无应答偏倚2.幸存者偏倚现况研究(观察法中的描述性研究):概念: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按照研究设计的要求,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应用普查或者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

特点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2、研究的特定时间3、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受到限制4、对不会发生变化的暴露因素(如性别、血型等因素)可以提示因果关系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状况。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建立病因假设。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监测高危人群,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第二级预防)。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

种类:普查;抽样调查普查:概念:对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每一位成员进行的全面调查。

目的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最重要)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3.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4.了解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条件1.实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完成普查的可行性;2.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应当较高,对患病率极低的疾病不宜开展普查;3.对所调查的疾病有比较简易且准确的检测手段和方法;4.对调查出的病例有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5.疾病的检验方法操作技术不很复杂,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优点1.能发现人群中的全部病例,使其能及早得到治疗。

2.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

3.可较全面地描述和了解疾病的三间分布与特征,为病因分析提供线索。

缺点1.工作量大,调查期限短,难免遗漏,造成偏倚。

2.参加工作人员多,掌握调查技术和检验方法的熟练程度不等,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3.所用的诊断工具比较简单,诊断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4.不宜用于患病率低,诊断技术复杂的病。

抽样调查概念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

优点1.比普查花费少、速度快、覆盖面大且正确性高。

2.调查范围小于普查范围,容易集中人力、物力、时间,调查精确细致。

缺点1.不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

2.不适用于个体间变异过大的人群调查。

3.设计、实施和资料的分析均较复杂。

方法:单纯随机;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观察法中的分析性研究)见8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地得到对于危险因素的估计。

既可检验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广泛探索尚不明确的众多因素,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局限性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病例和对照常不能代表所属的患病人群和非患病人群,难以避免选择偏性。

被调查者回忆既往若干暴露史时,难以避免回忆偏性。

混杂偏倚的影响难以控制。

不知道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患病者人数,一般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故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和判断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关系,不能得出因果联系的结论。

队列研究优点:适用于常见病研究方向由“因”及“果”,资料偏倚少较可靠可以直接获得两队列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及其他疾病危险关联指标,结果真实可靠一次调查可以观察多种结局能够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可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剂量-反应”关系局限性:不适用于罕见病观察时间较长,易产生失访偏性资料分析要求有较高的技术花费大,时间长每次研究只能列入一个或一组研究因素实验性研究(实验法)第1.1章1.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一)描述性研究1、常规数据的收集与分析2、现况调查3、纵向的研究4、生态学研究(二) 分析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2、队列研究二、实验法(一)临床试验(二)现场试验分个体试验:疫苗试验社区试验:生活方式干预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方法的研究: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第2章1.现况调查的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状况。

2)描述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建立病因假设。

3)进行疾病监测,为评价防治措施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为卫生保健工作的计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5)监测高危人群,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第二级预防)。

6)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正常参考值范围。

2. 开展普查的目的1)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最重要)2)了解疾病的疫情和分布3)了解健康水平,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4)了解某病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3. 调查问卷的设计1)调查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般性项目部分,即人口学资料,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职业、民族、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第二部分:调查研究项目,包括所研究的疾病指标和相关因素变量。

第三部分:调查者部分(他评调查表中有此部分),列出“调查者”和“调查日期”。

2)设计原则力求项目少而精用词简洁且通俗易懂尽量选择能用客观指标描述的问题避免诱导性和强制性提问敏感问题一般放在调查问卷的最后问题的答案应当设计完全,不要遗漏可能的答案3)调查问卷中问题设计的主要形式l.定式问题也就是将各种可能的答案列举在调查表上由被调查者选择(1)是否式问题(2)多项选择式问题2.开放式问题第3章1.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1)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2)建立和检验病因假说3)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2.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所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预期达到的显著性水平()预期把握度 Power = 1-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1)均衡性检验2)统计学检验并计算OR3)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4)推论因素与疾病关联第4章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对比特点: 1,观察性 1,观察性2,回顾性 2,有对照3,由果及因 3,由因及果4,难以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4,能准确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优点: 1,适于罕见病 1,适于常见病2,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2,可获得两队列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真实性好快速得到慢性病危险因素估计 3,一种暴露多种结局3,同时考虑多个因素 4,由因及果验证病因假设 4,建立病因假设5,剂量反应效应缺点: 1,不适用于暴露率低的病 1,不适用于罕见病2,信息偏倚,伯克森偏倚 2,失访偏倚3,由果及因难证因果 3,复杂,要求高技术,时间长花费大 4,不能算率 4,单一因素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1,验证病因2,初步验证病因假设 2,检验自发预防效果3,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3,疾病自然史偏倚: 1,伯克森偏倚 1,失访~2,暴露~ 2,无应答~3,奈曼~ 3,志愿者~4,回忆~ 4,易感性~5,报告~ 5,诊断怀疑~6,暴露怀疑~分析: 1,t检验,卡方检验,四格表 1,U检验,卡方检验,四格表 2,比值比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2,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的发病率/对照组的暴露比值(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死亡率)*OR或者RR的意义:<1 该因素有保护作用=1 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1 该因素是危险因素第5、6章1.实验研究的主要特点1)干预措施2)前瞻性研究:随访结局指标3)平行对照4)随即分组:机会均等1.设置对照的意义1)科学的评定药物疗效或措施效果2)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3)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3.估计样本含量的决定因素(1)治疗/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的变化•研究因素的有效率越高,样本量越小,反之越大•研究事件(疾病或死亡)发生率越高,样本量越小,反之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